标题 |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
范文 |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精选17篇)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作者:刘爱琴 文章录入:泰兴镇中小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然而,景色虽美,孩子们却苦于对草原很陌生。于是,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大量有关草原的视频材料,编辑成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大家看。当无边的草原由远及近映入学生眼帘时,当雪白的羊群像天边的白云悠然飘来时,当身穿盛装的牧羊姑娘翩翩起舞时,当牧民们扬鞭赶马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彷佛置身其中。此时,腾格尔粗犷嘹亮的歌声缓缓响起,悠扬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更加激动了,有些孩子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来,高高举起了手,似乎在扬鞭驱马。小小的脸蛋上那欣喜的神情让我感觉到,他们已经被美丽的大草原深深吸引了。 这时,再打开书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欣赏作者笔下的草原。通过读书,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老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1)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2)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1)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2)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3)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4)男学生、女学生比赛读这句。 (5)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老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老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6)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牧民乐 (1)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2)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3)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老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2)(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3)老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4)(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5)这是怎样的歌声? (6)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老师的样指名读。 (7)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老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1)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2)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老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老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学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老师让学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3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草原的早晨》导入初探 开始上课了,我端端正正在黑板上写下了“早晨”两个字。转向孩子:“认识它俩吗?谁来读读?”指导读好轻声。 那你们能说说早晨就是什么时候?学生交流。 学校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呢?工厂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街道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呢? …………的早晨是………………? 教师对学生说的进行小结,然后话锋一转,说道:“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大草原,看看那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那就赶紧打开书,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把!” 学生开始了饶有兴趣地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反思:从小朋友生活中的早晨开始,让小朋友感受到早晨的美丽和繁忙。对草原的早晨也就有了一种探求的欲望。 清幽 发表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4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 朱凤娟 发表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听了许颖凡老师上了这一课,感受颇深。细细品味,觉得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本来,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但许老师基本功深,在“导”上激活了学生。 一、利用多媒体,引导感知。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图片的形象中无拘无束地感受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画面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画面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利用教材,引导表演。 在理解“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蹦向无边的草原。”这句时,许老师引导学生表演出“涌出”、“蹦跳”等词,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体会到了草原上羊儿的欢快。 三、利用音乐,引导感悟。 在讲解“回荡”一词时,许老师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来意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5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2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二 来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6【教材简解】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注重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悟,在体悟中学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效果,拉进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将安排“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学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准备安排“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品读课文,想象感悟”“学习生字,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草原早晨的情景,并领悟文本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课开始,我用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导入课文,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孩子们自然流露出陶醉的眼神,内心充满了对这个美丽地方的向往。如何让孩子们在感受课文描写中从“入情”到“动情”呢?我以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来品读课文,体会感悟,强化语感,淡化分析。我采用点名诵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最后,用用部件法、熟字记忆法、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自形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引入课文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大草原? 生:在电视上。 生:在电脑上。 师:课文就给我们描写了草原早晨的美景。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大草原,去看看那儿美丽的景色。请欣赏!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呀!(播放草原视频文件) 【简评】 草原对于苏中地区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草原,比如电视上啊什么的,有个初步的概念,再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老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片视频给学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语言正确而富有个性,他们好象融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发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和谐与高潮。他们自然读得很高兴,也很快能将课文内容理解并加以运用. 二、揣摩语言 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一读。 听!草原上传来了“啪啪”的声音!谁来读一读(放录音)啪!啪! 师: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叫醒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传得很远很远,该怎样读呢?(指生读) 师:老师感觉鞭声还不够响亮、有力,黎明前的草原也不够宁静,谁再来读读?(指生读) 师:读得好,老师终于听到响亮的鞭声,感受到草原黎明前的宁静,我们就这样来读读,好吗?(学生齐读) 【简评】一开始的两声响亮的“啪!啪!”鞭声,学生怎么也掌握不好,为了让学生读好,我让他们模仿牧羊人甩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切身体会,得出结论。不必受教师范读的束缚,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我会读”、“我能读”、“能读好”这种信念树立起来了,文中的人文内涵感悟到了,自己的感受也读出来了。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这铺满新绿的草原,你们见过吗?(出示超链接:草原新绿图片) 师:请看,这草儿刚冒出新芽!绿中还带着些黄,很有生机的! 师:“铺”,你们见过妈妈“铺”过什么? 工人“铺”过什么? 生回答。 师:东西铺开都特别——(平)瞧,这铺满一地新绿色小草的草原多美!谁能把这份美读出来!指名读“铺满新绿的草原” (点击动作按钮,回到第一段文字) 师读第二句,问:小朋友们,你觉得这里哪个词你最感兴趣? 点击出示红字“醒来” 师:“醒来”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醒来”本来的意思是指我们睡觉醒来了。 师:草原醒来时什么样子呢?请小朋友们看画面(课件播放夜里宁静的草原,随着黎明的临近,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牧民的说话声。 生:我看到了许多牧民跨上骏马。 生:我听到了“啪!啪!”的鞭声。 生:我听到了羊儿在“咩咩”地叫着。 师:当黎明到来的时候,草原上出现了一片喧闹的景象,所以说草原醒来了。 谁能将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评价。 再读。 评价后再读。 【简评】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教者从教材中提炼出醒来这个动词,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以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进一步揭示了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更让学生觉得贴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势会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教学中既鼓励了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把理解词语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结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正像《语言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言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从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景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这样做,进一步揭示“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学生的观察、想像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在备课时,我就在想:这样一篇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怎么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怎样让他们能够乐于学习,乐于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呢?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再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课中又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铺满新绿”、“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等词句。 于是,带着这样的课件走进课堂,孩子们通过欣赏草原风光、倾听草原歌曲再借助文本进行阅读,他们和书本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中他们也放飞了自己的心灵,跟着牧羊人人一起高歌一曲,在唯美的课文描述中感受到了大草原的无限美景和牧民们惬意欢快的生活,从而对大草原充满了期盼之情。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可以说,我在备课时的担忧成了杞人忧天,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反倒引起了孩子们对草原的无限向往之情,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7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8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 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 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 指名认读。 3. 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 练习描红。 2.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背诵课文。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9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学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学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学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学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学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学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学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学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学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学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学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学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0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一( )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1这篇课文对于我们这边的孩子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不经常看到草原、牛、羊,理解起来也相当的困难。因此我一开始就问有谁见过草原?有一部分学生从电视上见过草原,说出草原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教了一个词“一望无边”概括了草原的特点。这对理解全文的意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接着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再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课中又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铺满新绿”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等词句。 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朗读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出现不少字音不准、漏词断句的现象。以后在教学生字词这一块时还要加强,特别是二类字要反复识记。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多给予读书的技巧,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感。 《草原的早晨》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在导入课文时,我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我从孩子们陶醉的眼神中,察觉到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由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朗读的时候,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我用饱蘸着感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 我利用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比较抽象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与精神。比如,我用一张春天茂密的草原图来解释“铺满新绿”,你看到草原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碧绿碧绿,嫩绿的,青青的)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多不多呀?(草原的草长得很多,很茂盛)。草原的草刚刚发出新芽,嫩绿嫩绿的,而且到处都是,所以课文中说--(铺满新绿)。再如我让学生听听牧羊人的歌声,让他们从欢快的歌声中感受牧民们辛勤劳作时喜悦的心情。 课文上下来感觉学生读书的部分还是不够理想,虽然我自己进行了范读,也让学生自己读,但请学生起来读的时候还是出现不少字音不准、漏词断句的现象。以后在教学生字词这一块时还要加强,特别是二类字要反复识记。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多给予读书的技巧,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感。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2“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5.草原的早晨- 共几课时-3课时 第几课时--第3课时- 课型-讲读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感受草原早晨的美好与牧民生活的欢乐。 3学习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教 学 重 难 点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习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教 学 资 源 生字卡片、与课文相关的诗歌、文章等。 预 习 设 计 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文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说说“原、打、宁、牧”的偏旁是什么。 二、指导背诵 1、根据填空练习背诵课文。 2、指名口头填空。 3、结合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4、练习背诵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学习偏旁:折文、力字旁 3、学生描红生字。 注意“处”与“外”的偏旁区别。 四、交流诗歌 师生共同交流搜集的关于草原的诗歌。 板块二 1、出示填空 (1) 的 打破了 。 的草原醒来了。 (2) 羊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追赶那 。 (3) 羊儿像 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 2、教师指导: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板块三 1、出示生字:处、动。 2、教学两个偏旁:折文、力字旁 3、教师范写 板块四 推荐诗歌《草》、《敕勒歌》等。 作业 设计 ★熟练背诵课文。 ★★背出《草》、《敕勒歌》。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5.草原的早晨- 共几课时-3课时 第几课时--第2课时- 课型-讲读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4个生字,认识牛字旁。 3. 感受草原的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 学 重 难 点 1. 感受草原的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资 源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文章等 预 习 设 计 读熟课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 1.读题。 2.认读生字词。 二、新授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么样? (2)学生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受。 想象醒来的草原一下子热闹起来的情景。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2.自读第二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读句子,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2)学生练读,个别读。 共同评议,抓住重点词读出羊儿的多和欢乐。 (3)学生读句子,圈画词语。 (4)读好圈出的词语。 (5)读好第二自然段。 3.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1)学生说说。(看到了蓝天上的朵朵白云,看到了牧羊人在放羊,听到了牧羊人在唱歌……) (2)学生说说仿佛听到了什么样的歌声。 (3)找词——回荡 (4)齐读第三自然段。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美美地读读,然后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识记牛字旁。 3、给生字组词。 4、学生描红。 板块一: 1、揭题:草原的早晨 2、抽读生字词。 板块二(1): 理解: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相机点拨: 从象声词“啪啪”感受到草原的宁静;(宁静—安静) 从“铺满新绿”领略到辽阔草原的蓬勃生机;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 过渡:当沉睡了一夜的草原被鞭声打破了它的宁静,羊儿们似乎也已经等不及地想好好吃一顿了,它们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它们是多么欢乐啊。 板块二(2) (1)出示句子: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指导读好长句。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想象画面。 从“一只只、涌”想到羊儿很多,很挤,争先恐后要出来。 从“蹦跳着、奔向“想象羊儿很欢乐。 过渡:牧民们清晨起来,他们在做什么呢? (3)出示第二句: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4)指名读句子,听读要求:找出两个描写牧民动作的词语并圈出来。(追赶、跨上) (5)指导读好这两个词,读出牧民动作的熟练和迅速。 (6)齐读第二自然段。 板块二(3) (1)教师读第三自然段。 (2)想象一下,这是什么的歌声? (3)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听到了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4)这么美的歌声,也一定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脑海中。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板块三 1、出示生字:门、无、牧、民 2、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的? 民:第三笔竖提不能分两笔写,最后一笔斜钩写得要有弹性,钩要小,不能写成竖弯钩。 无: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牧:左边是个牛字旁,右边是个反文旁。 门:“们”去掉单人旁。 3、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把课文读熟练。 ★完成《习字册》上的4个字。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4《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一( )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5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纸、地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谁能说说我们这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 2.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草原的早晨指读—领读—教学“原”) 3. 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些什么吗?(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苏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图:指出苏州(只有针尖那么大)草原(内蒙古地区中国的西北部)通过对比显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 讲授新课 <一>.看图学词 1. 这无边的草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相机出示挂图(草原一眼看不到头) 出示:无边齐读 2. 冬去春来,草儿重又长出来了,原本枯黄的草原像铺了一张崭新的绿地毯所以我们说草原铺满了(出示:新绿齐读)铺满新绿的草原上有些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图来说说(由近到远) 相机贴字:近处:羊儿牧民骏马 (出示一个读一个,正音;最后齐读词语) <二> 那这么美丽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己把课文读一读。 检查自读: 鞭声 黎明 宁静 醒 蹦跳 歌声 新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牧羊人 (自读找规律—指读—开火车—领读—自读课文) 响亮的 黎明的 铺满新绿的 打破了 醒来了 羊儿 鞭声 一只只 跨上 追赶 远处 回荡着 草原在 (找规律—指读—领读—自读课文:正确) 继续看图想想如果你是羊儿你被关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那么你们会怎么跑出羊圈?会怎样奔向草原的?(涌出来蹦跳着齐读)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儿这么蹦跳着涌出来你会做什么事?(跨上骏马追赶羊群齐读)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三>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感叹号表示什么?草原睡着时是静悄悄的,牧人的鞭声叫醒了草原,就像妈妈早晨叫我们起床一样。想想看每天早上妈妈是怎么叫我们起床的?谁能来把它读好?) 2)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指读——哪里停顿——齐读) (自读课文:流利) <四>女生读,男生读,指读。 <五>范读通过读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美)那它究竟美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三. 教学生字 1. 原说结构教部首说你怎么记住它 2. 动说两个字的相同处教“力”字旁 3. 打说怎么记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6(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课)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策略: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设计思路: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 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 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 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 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 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八、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 (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 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书感悟、交流体会,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随着太阳的升起,画面由暗到亮,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草原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在课件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上画外音,草原的夜静悄悄的,随着黎明的临近,牧民的鞭声啪啪地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草原醒来了”的含义,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欢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很不到位,因为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悠闲的躺在草地上的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申老师讲解“回荡”一词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总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们成功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 (三)作业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内化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比较开放的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诵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选择的权利。 《草原的早晨》教学随笔 篇17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认识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得来的;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必须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 所以,《草原的早晨》一课的生字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将学生排成马蹄形座位,分成四个小组。然后我给每小组分发作业纸。提出要求:1、在自由默读课文中,找出本课所学的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每小组选出书写好的同学将生字、词语工整的写在老师分发的作业纸上。3、然后各小组进行评比,将好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上,进行展览。4、各小组反复拼读学习生字、分析生字的偏旁、结构。 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读课文中自己找,再小组比赛,大大调动了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而我在教学中只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没有去扮演我讲你听、我呼你应,甚至木偶操作者的角色。时刻关注和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 最后,我发动大家对孩子们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难的加以强调,板演指导。课后孩子们太高兴了,因为他们当了课堂的小主人。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所以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人情”到“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