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
范文 |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认识天安门和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思想情感。 2.读准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3.学会5个生字,学习5个词语,认识3个偏旁:日(日字头)、 爪(爪字头)、口(方框儿)。 教学重点: 1.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是”、“星”的读音。 2.认识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3.进行字、词、句的训练,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生字“我”、“爱”、“国”的书写及记忆。 2.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1.投影片1框 录像 录音 多体媒软件 2.卡片若干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音节: (出示卡片):小朋友,谁来读一读这些音节? (1)读这些音节要注意什么? (读准后鼻音) (2)这三个音节叫什么名称? (整体认读音节) 2.认读笔画名称: (出示卡片):这些笔画,你会读吗? 3.认读熟字: (出示卡片):这两个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读?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类型的课文叫──(出示卡片) (指名读──集体读) 通过这类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要看懂图,学会生字,还要学词学句。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2教材解析 本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地团聚在一起的画面。各民族小学生一张张动人的笑脸传达出快乐、幸福的情绪。画面右上方配有文字“我是中国人”,犹如各民族小学生们的真诚呐喊,传达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课文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画面观察与听读“我是中国人”,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发爱国之情。这是对入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建议 建议教学时观察画面与讲述有关的少数民族故事、举行升旗仪式等结合,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1、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简单提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中国是其中一个国家。可以出示中国地图,初步认识中国。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远景,说说看到了什么,从中了解雄伟的天安门是中国的重要建筑标志。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大班期间已经在“祖国”的主题学习中接触过天安门,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去过天安门,可以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国旗,启发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在哪里见过。告诉学生升国旗时,要立正,向国旗敬注目礼。在初步认识国旗的基础上,教师播放国歌,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全体学生起立伴随着国歌向国旗敬注目礼。并告诉学生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了解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了解自己民族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看图了解中国有56个民族。重点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什么民族的,自己民族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民族的服装、节日等,激发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民族的特点。 在看图交流的基础上,从图画中感受各民族小朋友团聚在一起的快乐,从中体会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爱自己的国家。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我是中国人。 教学中,注意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祖国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现语文性,充分进行听、说、读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能跟着老师说说:“我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56个民族。 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服饰。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引导从通俗易懂的 学生说:中国是我们的家。歌曲入手,结合图 2、出示插图,提问:图上这些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吗?为画进行教学,易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 3、讲解不同民族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壮族、回族、满族、藏族等。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远景,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看图简单介绍天安门。(红的墙、黄的瓦) (2)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出示天安门前升国旗的图片或录像,加深对国旗的认识。 2、提问: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国家的代表性建筑,你还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代表性建筑?(教师事先可准备相关图片进行展示,如故宫、长城。) 3、教师带读句子:我是中国人。 三、唱一唱,跳一跳师生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四、朗读儿歌,激发情感 1、朗读儿歌。 我爱鲜花,我爱白鸽,我爱万里长城,我爱长江黄河,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2、跟读句子。 教师: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齐读:我是中国人。 通过看图说话,让学生初步了解天安门等中国的标志,增强“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中间穿插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课间操,不仅能缓解学生的疲劳,还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通过朗诵儿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3设计意图 20xx年9月的一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突然天空中出现几架直升飞机,飞机上还拉着国旗。孩子们兴奋的叫起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飞机啊,为什么还有国旗啊?”我告诉孩子们,今年是建国70周年,这些飞机是为了十一国庆节那一天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演练的。这时候张钧皓小朋友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爸爸就去参见国庆训练了。”只见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右手拍拍自己的小胸脯,很是自豪。孩子们刚刚由中班升入大班,大部分幼儿自我意识比较强,对于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爱国情感的融入较少,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我设计了以下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从中体验快乐 2.知道自己是大兴区、黄村一幼大三班的一员,有集体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 3.能够从自身行动做起,为建国70周年献礼,表达爱国情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自己是大兴区、黄村一幼大三班的一员,有集体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 活动难点:能够从自身行动做起,为建国70周年献礼,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参加过集体活动,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对于大兴标志性事物有简单了解 物质准备:大三班教师、幼儿园图片。大兴新机场、念坛公园、 “燃灯者”潘月兰老师图片,水彩笔、纸,幼儿去天安门广场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谁说一说,你是哪个班的?你是谁,” 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们生活在哪个城市,哪个区的?在哪个幼儿园上学。能按照我是哪个区的哪个幼儿园哪个班的小朋友的顺序回答嘛?” 幼儿回答:“我是大兴区黄村一幼大三班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出示班级老师照片,引起幼儿共鸣,陈老师、年老时、孙老师是大三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为了让小朋友们吃上热乎饭,陈老师每天早晨、中午、下午都要从食堂拿饭。我们应该对陈老师说什么? 幼儿回答:“谢谢陈老师,您辛苦了!”能生活在大三班你感觉怎么样? (二)出示幼儿园照片 教师:“这是哪?”我们生活的幼儿园,它很美,能生活在这样的幼儿园里你们什么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三)出示新机场图片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大兴新机场。 (四)教师出示念坛公园和潘月兰老师雕塑图片 请幼儿说一说大兴除了有新机场,有念坛公园,还有别的区、别的地方没有的吗?你还知道大兴有哪些其他事物。 教师总结:大兴有这么多其他别人的区没有的事物,作为大兴人,生活在大兴,生活在黄村一幼大三班你们感觉怎么样?幼儿回答:“自豪”。大兴现在能有这么多玩的地方,还有新机场供世界各国的人民乘坐,都是因为咱们中国越来越强大强大。 (五)出示小朋友去天安门照片 教师:“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 今年是建国70周年,是祖国的生日。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大,你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下面请各组小朋友讨论并记录一下,你们能为祖国做的事情。为建国70周年献礼! 幼儿自由记录,派代表进行分享。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咱们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其他人,懂得分享,还要懂得合作,有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为今后祖国越来越繁荣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做个有用的人。 活动延伸:活动中的记录内容绘制成自制图书,投到图书区供幼儿阅读与交流。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认真观看图片内容,并能跟老师一起互动,思考提问。 通过活动,活动目标: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从中体验快乐。知道自己是大兴区、黄村一幼大三班的一员,有集体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能够表达爱国情感,为建国70周年献礼,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三个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个别幼儿在第三个目标能够表达爱国情感还需要以后活动中教师多引导教育。 教学准备较充分,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氛围与环境。当孩子们分享自己组想法时候,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组都有谁,还有其它的内容吗?你们组还有其他人想说吗?”来引导幼儿,有一个集体归属感。同时在幼儿分享中谈及一些其他内容的问题时,教师能有效的给予支持,如:在活动中其中一组幼儿分享内容有一项是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同时画了一把伞,下雨时候就可以为国旗遮雨。教师肯定了幼儿想法,当时有个幼儿说,下雨了就可以把国旗降下来。对于这个孩子的回答教师没有很好的给予指导。当时对于孩子的回答说的是:“国旗是不能随便降的。”给予孩子的指导不到位,应先肯定他的想法,你有保护国旗的意识很好,国旗是不能随便降的,日出而升,日落而降,根据《国旗法》的规定,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可以不升降国旗。以后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幼儿想法,给幼儿解释清楚。 环节设计了进行调整,幼儿分组展示时候可以以拍照形式展示,放到大屏幕上,更利于幼儿观看。让孩子的表达可以再充分些。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4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我国有地域广阔、南北方差异很大的特点。 2、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教学挂图《我们的祖国真大》 2、抒情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3、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我是小导游"的形式,鼓励幼儿结合中国地图互相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气候是什么样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如何等。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师随诗歌内容的变化,引导幼儿将"冬爷爷、春姑娘、雪花、鲜花"的图片分别粘贴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2)根据需要,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幼儿说说:什么地方十月就飘起了大雪花,什么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着鲜花,小朋友分别都在做什么等。通过诗歌让幼儿了解北方冬天来得较早,并且比较冷;南方是个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鲜花。了解世界上的人在同一时间过着四季不同的生活。 (3)教师带领幼儿跟读诗歌,学习朗诵诗歌。 (4)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结合图片有表情的朗诵。 3、鼓励幼儿根据诗歌内容绘画。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5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2/4音阶式旋律的特点,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活动难点 :理解2/4音阶式旋律的特点。 活动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国旗一面、歌曲录音、国歌录音。 2、运动员获胜颁奖升国旗以及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1、感受乐曲: 观看录像,感受国旗: ——“你在什么地方、在哪里看见过国旗?” “获奖运动员在升国旗时要做什么动作?” 听赏升旗乐曲,学做律动: (听幼儿一边做敬礼或注视的动作,一边随音乐做踏步的动作) 2、熟悉歌词: 教师有表情地念歌词。 幼儿学习有表情地跟念歌词。 3、学习演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 幼儿学习演唱以及表情处理: 重点唱准“你早”的旋律、休止,唱出重音(您)的轻巧与欢快。 4、给歌配动作: ——“我们能不能为这首歌配上一些动作?” 教师自编一段简单的动作(走步、敬礼等),幼儿观赏。 幼儿模仿或自编动作。 上午活动三:科学发现室 组织幼儿到科学发现室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科学发现室中的各种物品及玩法。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6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中国人。 2、初步激发幼儿做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3、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一面镜子。 挂图“我是中国人”。 汉语、英语录音各一段。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请小朋友照镜子,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幼儿看图片,观察外国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黄头发的,有的是黑头发,有的是蓝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有的是黑皮肤……)说说他们和中国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幼儿从教学挂图画面上不同种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国娃娃,并说出他们的特征来。 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谈,说说对方及自己的相貌与外国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儿对中国人的外貌特征的认识。 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请幼儿看世界地图,,找出中国在当天上的位置,并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让幼儿知道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幼儿我们说的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请幼儿说说幼儿用书画面上哪儿是我们国家的文字,然后告诉幼儿,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教师小结。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在外貌形象、饮食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初步引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反思: 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听音乐打节奏 本环节通过两次的听赏,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旋律的记忆,感受乐曲的节拍特点,为后面的学唱做准备。 2.教师的范唱 教师的范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和热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法,所以教师的范唱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我是中国人》这首戏歌,由于它采用了京剧中花脸的唱腔,对于女老师来范唱 这首歌曲是有难度的,效果不如录音好。因此我在演唱中特意强调京剧的韵味,把嗓音刻意压低一些,尽量接近于花脸的音色。其次,注重歌曲的表现力,声情并茂,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演唱热情。 3.识谱阶段 在识谱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演唱,对于装饰音、休止符等地方单独进行练习,以便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体会与其他歌曲的不同。 4.填词演唱 通过反复演唱是否有装饰音的乐句,进一步感受的韵味。特别是对“人”字的学唱,在教师的范唱中,体会拖腔的演唱方法,多次进行练习。 5、通过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目的是让学生对京剧中的板式有一个更深地了解,能够举一反,为进一步学习京剧打下基础。 小百科: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7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做中国人的自豪。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地球仪、《中国工夫》、《中国人》歌碟、展板; (1)丝绸制品; (2)瓷器、四大发明图片实物; (3)历史遗址—故宫、长城、兵马俑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放音乐《中国人》幼儿挥舞五星红旗进活动室,将五星红旗插在活动室周围的泡沫块上。 二、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是我国的什么?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老师有一个外国朋友想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他吗?” (2)课件展示——一个外国幼儿讲述一段英文 “原来这个小朋友叫玛莉,来自遥远的美国,听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他很想通过小朋友们了解它,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引导幼儿参观展板,了解中国的唐装,旗袍、丝绸制品、瓷器、四大发明、伟大的历史建筑——长城、故宫、兵马俑。 三、教师总结: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古时候我们就发明了指南针、火药,制作了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制品,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建筑物,现在的中国人更了不起,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杨利伟蹬月、刘翔号称亚洲飞人、20__申办奥运会) 四、“我们中国名扬四海的还有中国工夫,玛莉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中国工夫,小朋友们会吗?”请幼儿表演工夫操。 五、筷子游戏:请幼儿到桌子旁边,夹珠子比赛。 “小朋友看,桌子上有什么?”“外国人吃饭用刀",我们中国人用的是筷子,小朋友们的筷子用的棒吗?那我们就来比比,看谁夹珠子又快又准。” 六、课件展示,幼儿操作。 “外国小朋友有许多的图片想请我们看看,帮她找找哪些是中国的。” 七、“今天我们教玛莉这么多与我们中国的知识,还教她学会了中国功夫,她非常高兴,她说我的家在这里(出示地球仪)欢迎大家来做客,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她中国在地球仪的什么地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8活动目标: 1、体验升旗仪式,感知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萌发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观察记录、交流发现的过程中有了解我们祖国的欲望,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进行的关于"国旗"的调查表。 2、升旗仪式的录象片段、刘翔手举国旗奔跑的照片。 3、"找国旗"的操作材料: A组:中国国旗+外国国旗 B组:彩旗+中国国旗 C组:都是红旗但星不同 活动过程: 一、找国旗。 幼儿自由选组,寻找五星红旗(外国中国,都是彩旗,都是红旗星不同)。 交流对国旗的了解,师归纳小结国旗的特征。 幼儿将找到的国旗插在环境创设里(天安门、街道、小汽车等)。 二、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体验。 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在幼儿园我们什么时候升旗的?升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 除了在幼儿园升国旗,你们还在哪里看到升国旗?为什么都要升国旗呢? 三、交流分享调查表。 前两天我们作了调查表,你还在哪些地方、哪些时候看到过国旗?(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出示刘翔的照片,结合获胜的情景激发情感:我们中国人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播放"大中国"的歌曲,引发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兴趣。 四、关于中国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看看我们中国了不起在哪里。(如幼儿问不出,可以让幼儿回去后自己将问题写下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9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我是人》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人”中,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哪些人很了不起。在34份问卷中有29 名幼儿提到在自己心目中觉得刘翔很了不起,究其原因可能幼儿从媒体、父母处频繁地接收到“刘翔获得世界冠军”这样的信息,也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点,所以我们就从“世界冠军刘翔”入手,让幼儿体验到人的了不起,激发幼儿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在说说讲讲了不起的人过程中,了解有关刘翔的一些故事。 2、体验时间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活动准备: 刘翔比赛时的冲刺录象;夺冠、披国旗等照片一组;游戏材料若干;记分牌 活动过程: 一、了不起的人 1、师:最近,我们收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人最了不起,为什么?(幼儿介绍) 2、幼儿之间相互介绍了不起的人。 3、教师:有古代的伟人,现代的名人,还有我们喜欢的运动员。 二、刘翔的故事 1、观看刘翔4雅典奥运会录像 (1)这个录像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刘翔得了第几名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观看录像第二,并提出问题: (1)你最喜欢哪个镜头,为什么? (2)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说到的镜头,教师用图片让幼儿回忆) (3)师:刘翔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为我们人争光。 三、12.88的体验操作 1、刘翔打破世界记录的成绩是多少?(12.88)。那么,刘翔在12.88能跨栏110米,我们在12.88中能做些什么事呢? 2、教师介绍材料:(弹子——夹弹子;毛豆——剥毛豆;积木——叠积木;毛巾——折毛巾) 3、老师出示秒表,这是什么?(秒表)用来做什么?(记录时间) 4、那么,比赛时一定要做到什么?(公正) 5、12.88秒的操作体验(教师压秒表,幼儿做游戏) 6、交流:我在12.88中做了些什么?(我在12.88中折了毛巾) 7、师:原来,12.88可以做这么多事情。那么,平时我们也要珍惜时间,能作更多的事情,学更多的本领。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0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地域辽阔,知道祖国标志性的景物及建筑。 2、感受祖国的雄伟和美丽,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一:快乐旅行 活动目的: 1、感受祖国风景名胜古迹的美丽。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到各地去旅行的经验和感受。 3、体验美工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的旅游景点图片、门票、照片等。 2、在活动室创设"旅游景区"情景。 3、提供幼儿动手操作的美工及辅助材料(如彩色卡纸、硬纸板、高梁梗、彩条彩带等) 4、提供可让幼儿作品展示的空间。 活动指导: 1、情景激趣。 (1)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幼儿进入"旅游景区",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自由参观:感受祖国标志性的景点及建筑,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各景点的特征。 2、分享交流。 (1)让幼儿说说生活中自己外出旅游去过的地方。 (2)引导幼儿借助旅游图片或照片与同伴交流旅行的经历和感受。 (3)借助实物投影,让幼儿共享自己或同伴去旅游所到过的祖国的美丽山河,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3、布置"美丽的风景名胜"展区。 (2)师出示已经过美工创作的风景图片、照片,以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利用美工和辅助材料进行创作美化照片、图片。 (3)介绍提供的各种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先动脑想一想、议一议,自己要怎样让照片或图片变得更美丽。 (4)幼儿动手操作。 师重点观察、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美工创作,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创作。 4、活动延伸:"我是小小导游"。 请幼儿制作邀请卡邀请全园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来参观,幼儿则以导游的身份给客人作景区介绍。 活动二:大中国 活动目的: 1、感受祖国地域辽阔广大。 2、尝试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事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欣赏、熟悉乐曲《大中国》。 物质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图若干。 2、与歌词提及的景观相应的课件。 3、提供各种打击乐器(如小铃、圆舞板、铃鼓、大鼓、锣、钹等)。 4、乐曲《大中国》音乐磁带1盒、节奏卡6张。 活动指导: 1、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地球仪,引导幼儿讨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你能找出我们中国在哪个位置吗? 2、自由探索,寻找中国。 (1)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中找出"中国",启发幼儿说说它的样子像什么,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版图,感受中国的大。 (2)分享交流。 结合世界地图,与幼儿一起小结:我们中国的地形图看起来象一只美丽的雄鸡,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国家。 结合课件,欣赏中国的几大名景,感受中国辽阔的地域。 3、欣赏歌曲《大中国》。 (2)幼儿欣赏歌曲1-2遍。 引导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时的感觉,感受歌曲气势雄壮的特点。 4、为歌曲选择乐器,并进行伴奏。 (1)出示各种乐器,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乐曲(歌词、旋律)选择适合的乐器。(提示:师逐句播放乐曲,逐句引导幼儿听音乐选择最适合的乐器) (2)幼儿分组,尝试完整地为乐曲伴奏。 (3)请较有代表性的两组或三组幼儿上台进行表演,组织全体幼儿听一听、议一议:你认为哪一组选择的乐器最恰当,伴奏得最好听。 (4)结合节奏卡,进行集体演奏。 5、活动延伸: (1)将《大中国》、《我爱你,中国》、《祖国是座大花园》等音乐磁带、乐器或相关的服饰、道具,放在音乐区供幼儿欣赏、伴奏和表演。 (2)提供中国地图样版,让幼儿玩拼图的游戏。 (3)提供中国各大风光景物、气候、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图书、图片、故事盒、VCD等,放于语言区,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中国的大。 活动反思: 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听音乐打节奏 本环节通过两次的听赏,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旋律的记忆,感受乐曲的节拍特点,为后面的学唱做准备。 2.教师的范唱 教师的范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和热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法,所以教师的范唱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我是中国人》这首戏歌,由于它采用了京剧中花脸的唱腔,对于女老师来范唱 这首歌曲是有难度的,效果不如录音好。因此我在演唱中特意强调京剧的韵味,把嗓音刻意压低一些,尽量接近于花脸的音色。其次,注重歌曲的表现力,声情并茂,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演唱热情。 3.识谱阶段 在识谱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演唱,对于装饰音、休止符等地方单独进行练习,以便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体会与其他歌曲的不同。 4.填词演唱 通过反复演唱是否有装饰音的乐句,进一步感受的韵味。特别是对“人”字的学唱,在教师的范唱中,体会拖腔的演唱方法,多次进行练习。 5、通过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目的是让学生对京剧中的板式有一个更深地了解,能够举一反,为进一步学习京剧打下基础。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1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夸夸自己的爱父母的情感,感受自己的祖国多么美好。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话。 活动准备: 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小卡片。 关键点: 幼儿看着自己的小卡片大胆讲述。 活动过程: 师讲述: 一、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脯,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二、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我使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我使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在我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三、我是中国人,在我的国土上不光有雷电轰不倒的长白山、黄山劲松,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 四、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想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出示卡片,引起兴趣 2、幼儿看着小卡片自由讲述。 3、讨论交流,乐意表达 4、出示其中部分卡片。 5、师:谁能说说从这张卡片上你看到什么? 6、请个别小朋友来介绍。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2一、学习内容 教材:“我是中国人”; 丛书:“上学校”,“上学多好”,“我们班里朋友多”,“太阳公公起得早”,“吃饭歌”,“值日歌”和“好学生”。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朗读句子、文章,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三、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大中国》; 2、看插图,想多民族; 3、讲民族故事。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 1、介绍天安门; 2、认识国旗; 3、想长城。 (三)唱一唱,跳一跳 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边唱边跳。 (四)链接阅读《丛书》文章 “上学校”,“上学多好”,“我们班里朋友多”, “太阳公公起得早”,“吃饭歌”,“值日歌”和“好学生”。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3一、教材分析 《我是中国人》是入学教育单元“我上学了”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全册书的开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我是中国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书中采用图配文的方式——天安门、五星红旗和56个民族的孩子身着各自不同民族的服饰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场景图,配合“我是中国人”的文字。通过观察和读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活动主要是游戏。他们在阅读方面表现为初步开始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在观察能力方面,他们主要表现为能整体观察画面,并能透过图画知道图画上主要表达的内容。与此同时,也能观察到图画中的细节。因此,《我是中国人》一课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视频以及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天安门、五星红旗,他们早已认识,而56个民族的孩子是观察的难点,可以通过观察顺序和观察细节两方面,突破这以难点。教学时,不必拘泥于非要学生把图中每个孩子代表的民族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只要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就行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欣赏视频音乐,知道中国地图和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通过视频、读句子、游戏等多种形式,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清楚响亮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图,引入新课 1.先后出示公鸡图片和中国地图,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2.出示拍手儿歌《中国地图》,拍手读儿歌。 二、国家认同——认识中国旗 1.出示中国地图和国旗图片,联系实际说话。 我们的祖国是中国。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国旗? 3.游戏:动动小手贴国旗。 4.音乐律动:《国旗国旗真美丽》。 5.语言接龙游戏: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民族认同——认识民族 1.观察书中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图片,认识个别民族(汉族、回族) 3.小剧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视频)。 4.游戏:我国的民族。 四、文化认同——认识中国文字 1.中国汉字的演变——字之初,本为画。出示图片,用西沃的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 2.出示不同字体的“请”字图片,感受汉字的意美、音美、形美。 3.欣赏歌曲:《中国字》 4.游戏《猜一猜》:猜一猜图片与哪个汉字是一一对应的。 五、情感升华——认识中国的古今 1.中国的古代文明(视频):古建筑、算术、中医药、四大发明等。 2.中国的现代文明(视频) 海——蛟龙号、天鲲一号等; 陆——“天眼”、高铁等; 空——C919大飞机、航空航天事业等。 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将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你有什么想说的? 六、课堂小结,情感朗读 炎黄子孙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努力中,依然大步向前,所以,(齐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4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我国有地域广阔、南北方差异很大的特点。 2、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教学挂图《我们的祖国真大》 2、抒情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3、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我是小导游"的形式,鼓励幼儿结合中国地图互相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气候是什么样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如何等。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师随诗歌内容的变化,引导幼儿将"冬爷爷、春姑娘、雪花、鲜花"的图片分别粘贴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2)根据需要,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幼儿说说:什么地方十月就飘起了大雪花,什么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着鲜花,小朋友分别都在做什么等。通过诗歌让幼儿了解北方冬天来得较早,并且比较冷;南方是个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鲜花。了解世界上的人在同一时间过着四季不同的生活。 (3)教师带领幼儿跟读诗歌,学习朗诵诗歌。 (4)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结合图片有表情的朗诵。 3、鼓励幼儿根据诗歌内容绘画。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诗歌配画,投放阅读区供幼儿朗读诗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能进行数的顺数。 2、观察幼儿能否进行数的倒数。 材料提供: 操作卡片若干、数字卡片若干。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幼儿愿意操作数字类的卡片。 第二层次:幼儿根据已出现的数字按照顺数的方式添放缺的数字。 第三层次:幼儿根据已出现的数字按照倒数的方式添放缺的数字。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5活动目的: 1、感受祖国地域辽阔广大。 2、尝试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事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欣赏、熟悉乐曲《大中国》。 物质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图若干。 2、与歌词提及的景观相应的课件。 3、提供各种打击乐器(如小铃、圆舞板、铃鼓、大鼓、锣、钹等)。 4、乐曲《大中国》音乐磁带1盒、节奏卡6张。 活动指导: 1、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地球仪,引导幼儿讨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你能找出我们中国在哪个位置吗? 2、自由探索,寻找中国。 (1)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中找出"中国",启发幼儿说说它的样子像什么,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版图,感受中国的大。 (2)分享交流。 结合世界地图,与幼儿一起小结:我们中国的地形图看起来象一只美丽的雄鸡,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国家。 结合课件,欣赏中国的几大名景,感受中国辽阔的地域。 3、欣赏歌曲《大中国》。 (2)幼儿欣赏歌曲1-2遍。 引导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时的感觉,感受歌曲气势雄壮的特点。 4、为歌曲选择乐器,并进行伴奏。 (1)出示各种乐器,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乐曲(歌词、旋律)选择适合的乐器。(提示:师逐句播放乐曲,逐句引导幼儿听音乐选择最适合的乐器) (2)幼儿分组,尝试完整地为乐曲伴奏。 (3)请较有代表性的两组或三组幼儿上台进行表演,组织全体幼儿听一听、议一议:你认为哪一组选择的乐器最恰当,伴奏得最好听。 (4)结合节奏卡,进行集体演奏。 5、活动延伸: (1)将《大中国》、《我爱你,中国》、《祖国是座大花园》等音乐磁带、乐器或相关的服饰、道具,放在音乐区供幼儿欣赏、伴奏和表演。 (2)提供中国地图样版,让幼儿玩拼图的游戏。 (3)提供中国各大风光景物、气候、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图书、图片、故事盒、VCD等,放于语言区,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中国的大。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6活动目的: 1、感受祖国地域辽阔广大。 2、尝试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3、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事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欣赏、熟悉乐曲《大中国》。 物质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图若干。 2、与歌词提及的景观相应的课件。 3、提供各种打击乐器(如小铃、圆舞板、铃鼓、大鼓、锣、钹等)。 4、乐曲《大中国》音乐磁带1盒、节奏卡6张。 活动指导: 1、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地球仪,引导幼儿讨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你能找出我们中国在哪个位置吗? 2、自由探索,寻找中国。 (1)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中找出"中国",启发幼儿说说它的样子像什么,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版图,感受中国的大。 (2)分享交流。 结合世界地图,与幼儿一起小结:我们中国的地形图看起来象一只美丽的雄鸡,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国家。 结合课件,欣赏中国的几大名景,感受中国辽阔的地域。 3、欣赏歌曲《大中国》。 (2)幼儿欣赏歌曲1-2遍。 引导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听到这首歌时的感觉,感受歌曲气势雄壮的特点。 4、为歌曲选择乐器,并进行伴奏。 (1)出示各种乐器,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乐曲(歌词、旋律)选择适合的乐器。(提示:师逐句播放乐曲,逐句引导幼儿听音乐选择最适合的乐器) (2)幼儿分组,尝试完整地为乐曲伴奏。 (3)请较有代表性的两组或三组幼儿上台进行表演,组织全体幼儿听一听、议一议:你认为哪一组选择的乐器最恰当,伴奏得最好听。 (4)结合节奏卡,进行集体演奏。 5、活动延伸: (1)将《大中国》、《我爱你,中国》、《祖国是座大花园》等音乐磁带、乐器或相关的服饰、道具,放在音乐区供幼儿欣赏、伴奏和表演。 (2)提供中国地图样版,让幼儿玩拼图的游戏。 (3)提供中国各大风光景物、气候、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图书、图片、故事盒、VCD等,放于语言区,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中国的大。 活动反思: 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听音乐打节奏 本环节通过两次的听赏,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旋律的记忆,感受乐曲的'节拍特点,为后面的学唱做准备。 2.教师的范唱 教师的范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和热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法,所以教师的范唱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我是中国人》这首戏歌,由于它采用了京剧中花脸的唱腔,对于女老师来范唱 这首歌曲是有难度的,效果不如录音好。因此我在演唱中特意强调京剧的韵味,把嗓音刻意压低一些,尽量接近于花脸的音色。其次,注重歌曲的表现力,声情并茂,激发和感染学生的演唱热情。 3.识谱阶段 在识谱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演唱,对于装饰音、休止符等地方单独进行练习,以便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体会与其他歌曲的不同。 4.填词演唱 通过反复演唱是否有装饰音的乐句,进一步感受的韵味。特别是对“人”字的学唱,在教师的范唱中,体会拖腔的演唱方法,多次进行练习。 5、通过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目的是让学生对京剧中的板式有一个更深地了解,能够举一反,为进一步学习京剧打下基础。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主题教案设计 篇17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从中体验快乐 2.知道自己是大兴区、黄村一幼大三班的一员,有集体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 3.能够从自身行动做起,为建国70周年献礼,表达爱国情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自己是大兴区、黄村一幼大三班的一员,有集体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 活动难点:能够从自身行动做起,为建国70周年献礼,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参加过集体活动,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对于大兴标志性事物有简单了解 物质准备:大三班教师、幼儿园图片。大兴新机场、念坛公园、 “燃灯者”潘月兰老师图片,水彩笔、纸,幼儿去天安门广场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谁说一说,你是哪个班的?你是谁,” 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们生活在哪个城市,哪个区的?在哪个幼儿园上学。能按照我是哪个区的哪个幼儿园哪个班的小朋友的顺序回答嘛?” 幼儿回答:“我是大兴区黄村一幼大三班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出示班级老师照片,引起幼儿共鸣,陈老师、年老时、孙老师是大三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为了让小朋友们吃上热乎饭,陈老师每天早晨、中午、下午都要从食堂拿饭。我们应该对陈老师说什么? 幼儿回答:“谢谢陈老师,您辛苦了!”能生活在大三班你感觉怎么样? (二)出示幼儿园照片 教师:“这是哪?”我们生活的幼儿园,它很美,能生活在这样的幼儿园里你们什么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三)出示新机场图片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大兴新机场。 (四)教师出示念坛公园和潘月兰老师雕塑图片 请幼儿说一说大兴除了有新机场,有念坛公园,还有别的区、别的地方没有的吗?你还知道大兴有哪些其他事物。 教师总结:大兴有这么多其他别人的区没有的事物,作为大兴人,生活在大兴,生活在黄村一幼大三班你们感觉怎么样?幼儿回答:“自豪”。大兴现在能有这么多玩的地方,还有新机场供世界各国的人民乘坐,都是因为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强大。 (五)出示小朋友去天安门照片 教师:“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 今年是建国70周年,是祖国的生日。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大,你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下面请各组小朋友讨论并记录一下,你们能为祖国做的事情。为建国70周年献礼! 幼儿自由记录,派代表进行分享。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其他人,懂得分享,还要懂得合作,有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为今后祖国越来越繁荣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做个有用的人。 活动延伸: 活动中的记录内容绘制成自制图书,投到图书区供幼儿阅读与交流。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认真观看图片内容,并能跟老师一起互动,思考提问。 通过活动,活动目标: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从中体验快乐。知道自己是大兴区、黄村一幼大三班的一员,有集体归属感和地域归属感。能够表达爱国情感,为建国70周年献礼,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三个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个别幼儿在第三个目标能够表达爱国情感还需要以后活动中教师多引导教育。 教学准备较充分,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氛围与环境。当孩子们分享自己组想法时候,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组都有谁,还有其它的内容吗?你们组还有其他人想说吗?”来引导幼儿,有一个集体归属感。同时在幼儿分享中谈及一些其他内容的问题时,教师能有效的给予支持,如:在活动中其中一组幼儿分享内容有一项是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同时画了一把伞,下雨时候就可以为国旗遮雨。教师肯定了幼儿想法,当时有个幼儿说,下雨了就可以把国旗降下来。对于这个孩子的回答教师没有很好的给予指导。当时对于孩子的回答说的是:“国旗是不能随便降的。”给予孩子的指导不到位,应先肯定他的想法,你有保护国旗的意识很好,国旗是不能随便降的,日出而升,日落而降,根据《国旗法》的规定,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可以不升降国旗。以后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幼儿想法,给幼儿解释清楚。 环节设计了进行调整,幼儿分组展示时候可以以拍照形式展示,放到大屏幕上,更利于幼儿观看。让孩子的表达可以再充分些。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