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
范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通用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6个字。 2.能力目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挂图、录音机和磁带。 2.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创设情境。(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示)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 (一)自学(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 (二)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丰富学生课外识字经验,促进自主识字)。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 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思路 学生有可能会说:是自己预习的,是妈妈教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在课外多识字。 (三)朗读(鼓励质疑,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1.小组内交流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2.自己轻声读文,尝试给学习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语。教师相机引导,梳理问题。 思路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3.学生共同读文,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重点指导读1——4自然段,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 (四)练习(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 如果学生思路过窄,教师可以出示例句拓宽学生思路——“我准备送还鸟蛋”。另外特别要鼓励学生说与众不同的句子。 (六)写字。 1.记字形。出示“同工转”三个字,选择你最熟悉的字,你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2.学写字。学生观察练习描红,看谁写的最漂亮。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互相取长补短。 思路 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一)导入(检查读文,师生谈话引出新课内容。) 1.教师检查学生读1—4自然段。 2.师:失物是怎样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继续学习5—8自然段。 (二)朗读(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启发想象读文,更易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5—8自然段,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问题线索朗读感悟。 2.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解疑,互相交流。 (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3.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解疑。 (2)自由朗读,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3)引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第五自然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 指导第八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思路 教师给学生充分读、问、想、说的时空,让学生在读、想、议中展开想象,感悟读文。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表演。 1.用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垃圾袋)让学生表演课文,。组内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生互相评议。 思路 这种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以升华。 (四)练习 1.书后“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请制定一份《环保公约》并自愿组成环保小队。 思路 注重积累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五)写字 学生重点练写“木、级、队”三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思路 分散写字任务,提高书写质量。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词语“介绍”、“认领”、“专心”、“严肃”等,能正确书写词语。 3、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读课文。 4、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3月24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词语“介绍”、“认领”、“专心”、“严肃”等。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揭示课题:失物招领就是丢失的东西给认领回去。 课文中的同学们丢了什么东西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通读课文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分小节读课文。 教师指导,使他们能够读准字音,通读课文。 3、教师范读,学生摸认,纠正自己读的错误的地方。 4、课文中有哪些人物? 三、认识词语 1、摸读词语。 “介绍”、“认领”、“专心”、“严肃”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2、跟读词语。 3、有不懂的词语提问。教师讲解。 四、朗读课文 1、请学生分小节朗读。 2、自由朗读。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3月24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中有哪些人物、 2、故事发生在哪里? 二、1~3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 2、描写植物园的是哪句话? 三、4~7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 2、有感情地读一读唐老师说的话。 “严肃地说” 3、顿号的用法 袋里装着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还有花生壳。 4、“失物”加了引号,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同学们丢弃在草地上的垃圾。 5、有几位同学脸红了。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脸红? 6、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随手把垃圾扔进果皮箱,不要随地乱扔垃圾。 第三课时(3月25日)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词语。 2、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为保护环境做一件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题目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 2、同学们是怎样处理这些“失物”的? 二、想想说说 1、读最后一自然段。 2、想一想,说说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要爱护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垃圾要随手扔到垃圾箱里。 四、书写练习 1、听写课文中词语。 2、教师检查。 五、作业 我们一起为保护环境做一件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篇3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1)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2)“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4)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受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进入阅读状态。]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用“准备”说句话。 ☆☆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二道星级题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让每位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1)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2)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3)描:在书上描一描。 (4)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写字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用一看二记三描四写的步骤引导学生将字写端正、写漂亮。] 六、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始,我先出示一副插图,问学生看着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划出难读的字自己读一读,并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明确读的要求,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提问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之后我给学生出示练习题,我将练习题划分为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1)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2)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