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春笋》教案
范文

《春笋》教案(精选13篇)

《春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7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3、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春天之美以及春笋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书写两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看,可爱的词语宝宝来了。出示词语:唤醒、冲破、掀翻、浅褐色、嫩生生、冒出来。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设境激趣,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1.学习第一段

  (1)学习第一句

  a、首先播放雷声,让小朋友们仔细听, 接着告诉小朋友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春笋图片,春笋娃娃是怎么醒来的,

  b、点示 “唤醒”,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

  c、练习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反思:

  (2)学习第二句

  a、那“春笋娃娃是怎么长得呢?”接着出示第二句话,点示: “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出来”

  b、如果你是一只春笋,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谁来做第一只冒出来的春笋呢?指名表演:理解冲破、掀翻

  现在我们都来做春笋,快,蹲在地上,哎,我们头顶有好多重重的泥土,使劲使劲都把它冲破,还有一块大石头,把它掀翻,一个个春笋都长出来了。真多呀!师生共同表演。

  c、谁能把第一段来读一读,让我们看到春笋使劲长出来了!练习有感情朗读。

  反思:这样变换角色,获得一种真切地体验,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便会很容易地进入情境,读出语感。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2、学习第二段

  a、 “你知道春笋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吗?瞧,它来了。”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剥一剥、掐一掐,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和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

  b、接着出示这些春笋娃娃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春笋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体会春笋长得怎么样,让学生谈一谈,

  c、指导有感情朗读。

  反思:在学生有所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声比一声读得高昂,读得有节奏感。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下,采取自评、互评方式,以激发读书热情。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

  3、背诵积累,升华感情。

  反思: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体味后,让他们朗读全文,教师再作适当指点。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再把它们摘录到自己的好词佳句本里,这样,从背诵、选摘两方面进行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破、块

  a、学生正确朗读

  b、引导学生观察笔顺表,书空

  c、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

  四、板书设计。

  春笋

  冒

  长

  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低年级更应该加强读写,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再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理解是为朗读服务的,读好课文内容是我们的目标。我在教学是关注了学生的理解而忽略了有感情朗读,朗读被理解挤掉了,这是不应该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课文离孩子生活有些距离,孩子的理解有些不到位,我们可以适当放低要求,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理解。现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求发展”,语文需要减压,需要简化,放弃许多的烦琐分析理解,重视课堂的实效,学生的学习效果。

《春笋》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资源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预习设计

  读熟课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

  1.书空“声、冲、破、块”

  2.抽读生词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3.给“声、冲、破、块”扩词。

  1.指导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2.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谁能读出春笋高高兴兴醒来时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一句)

  3.迎接春天是多么美好!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4.我们现在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快,蹲到地上![师生一齐做动作]

  5.自由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朗读时可以加上动作)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师生比赛读

  6.齐读,看一看勇敢的小春笋在哪里?

  7.谁能试着背背?

  1.谁来剥剥看它的叶子?[学生体验剥笋]

  2.[请学生摸一摸、掐一掐] 嫩不嫩?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

  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嫩生生的娃娃”呢?(小小的,很可爱)

  3.指读第一句。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4.假如你是小春笋,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5.我们读好这一句,能加上自己的表演吗?(师生表演) 谁能试着背背?

  6. 全文朗读。

  尝试背诵课文

  1.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 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教师相机教学新的偏旁)

  (2) 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精读、体会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1.是谁把春笋唤醒的?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

  2.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看看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了!

  3.指导学生表演时要用手作成尖角状慢慢往上升,且要有力度,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冲破”一词。

  [出示模型:一块石头] 老师用手压着石块,引导学生理解“掀翻”一词,并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4.哎哟,我们的头顶上有好多重重的泥土啊,使劲使劲,把它冲破!我们头上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啊,嗨哟嗨哟,把它掀翻!瞧,一个一个的春笋都长出来了!真多呀!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你看到这些,想对春笋说一句什么话?

  5.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当上勇敢的小春笋!

  “一声春雷 ”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二、精读、体会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出示实物]看,老师把浅褐色的小春笋带来了。

  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它是——裹在身上。

  强调“裹”字重读,“嫩生生”轻读。

  2. 小春笋冒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3.[课文动画片段演示:春笋节节长高] 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三、教学生字

  1. 今天我们再学习五个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四、延伸拓展

  交流收集到的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

  作业

  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上相关练习。

  观察春天里的一种植物生长状态,用几句话写下来。

《春笋》教案 篇3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          再

  一  冲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春笋》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重、难点:

  1、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第二段),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4、学会剩余的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春笋的力量大不大?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3)“冒”的动作谁会做?为什么用“冒”,而不用“长”呢?

  (4)“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课件出现)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师配解说词:瞧,春笋在雷爷爷的呼唤下醒来,冲破了覆盖在它们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块,一个接一个往上长,冒出地面。

  2、指导朗读。

  (1)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能把春笋这强大的生命力读出来吗?自读,同座位互读。

  (3)指名朗读,评议。师相机指导。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4)指名朗读。(大多数学生)

  (5)全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1)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来,跟音乐做动作。

  教师带领学生做春笋的动作。

  (2)春天来了,可有的春笋娃娃还没睡醒,我们一起作春雷爷爷把它唤醒,好吗?

  (3)我们看,还有谁会唤醒春笋呢?(多媒体课件显示春风、春雨…)你们想请谁跟你们一块去唤醒小春笋呢?

  (4)呀,小春笋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呢?

  4、指导背诵。

  (1)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愿不愿意把这段背下来?

  (2)老师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3)自背,同座位互背。

  (4)指名背,全班齐背。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2.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

  (1)齐读第一句话。

  (2)看图理解“浅褐色”,动作常演示“裹”。

  (3)指导朗读。

  a.小朋友看,这些嫩生生的春笋娃娃向你格格格地笑呢!你喜欢它们吗?你通能读一读吗?

  b.指名读,评仪。

  d.师生赛读,全班齐读。

  3、指导背诵。

  (1)春笋是什么样儿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师采用放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引导背诵,让学生边看边背。

  (2)自由练背,同座互背、指名试背、全班背。

  三、教学

  1、读一读生字卡片。

  2、教学新偏旁。

  冲:是两点水旁,注意与“氵”的区别。跟读两遍。

  破:是石字部,跟读两遍。

  外:是夕字部,跟读两遍。

  3、看课后笔顺表,记忆生字的笔顺。

  4、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提醒学生“迎”里面部分没有一点。

  5、你能为哪个生字交朋友?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与“再”的不同用法。

  四、指导写字。

  1、“冲”、“破”、“块”左窄右宽。“块”的“土”写小点,并略微偏上一点,“一长横”变为提。

  “迎”:“之”的捺要长一点,包住里面的部分。

  “外”:左右等宽。

  2、教师范写“迎”、“再”、“破”,学生描红。

  3、学生描红,临写其余生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几个句子学生较难把握其节奏。

  2.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了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春笋》教案 篇5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28    阅读次数:315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 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 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

  板书设计 :

  1.春笋

  又                                          再

  一     冲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春笋》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精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教学用具:

  鲜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

  2.出示词语: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裹着娃娃迎着春风生长嫩生生笑声外衣(开火车读)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二、精读、体会

  1.精读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唤醒了春笋?是的,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春雷公公的声音吧。[播放:雷声]

  (3)你觉得这雷声怎么样?这么响的雷声,怪不得能把在泥土里睡觉的春笋给唤醒呢!(点击:唤醒)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一句)

  (5)它们醒过来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击:冒出来)

  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看得出来吗?(点击:冲破掀翻)

  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点击:一个一个)

  (6)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小朋友们朗读时尤其要抓住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词。(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自由练读第二句话)

  (7)指名读,集体评议。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

  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填空,学生借助填空自由试背)

  (10)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11))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快,蹲到地上。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学生体验剥笋]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点击:裹)

  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点击:嫩生生)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5)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

  (6)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

  (7)能读好这两句话吗?(指名读)

  (8)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指名读相应的句子)

  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7)这么嫩生生的小春笋最后长成这么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8)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好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9)指名比赛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

  1.我发现交了节节向上的小春笋做好朋友啊,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变得更加好学上进了,真好!下面一起来学写3个生字,好吗?

  2.出示生字:笑节再

  3.自学生字笔顺,指名书空生字。(重点强调“笑”的下面不是“天”,“再”的笔顺)

  4.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习字册》上生字描红。

  2.朗读下发的短文《笋娃娃》。

  板书设计:

  春笋

  冒出来再向上

  掀翻向上

  冲破向上

《春笋》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声,冲,破,外)

  2、自习笔顺。

  3、指名说笔顺。(破)

  4、自由讨论注意点。

  5、书上描红。

  6、完成《习字册》。(声,冲,破,外)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课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呀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课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

  a.教师范读。

  b.学生表演诵读。

  二、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第三课时复习巩固。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说笔顺。(破)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学习新知。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2.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

  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

  b.同桌互相演诵。

  c.指名试背。

  d.配乐齐背。

  作业。

  完成练习作业。

  板书:

  1.春笋

  冲破      掀翻      冒 

  迎着      笑        上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识记生字以“听读识字”为主,听读识字是一种分散识字、随文识字的方法,其突出的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认识。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熟悉课文,教师范读、听录音读、跟读等,形式多样,直到学生能背下来,然后缩小语境,摘出其中的词语、短句认读;再把单字从这些词语、短句摘离出来,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单独识记。儿童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短小而琅琅上口的课文他们很快就能背下来,但是如果你指认其中的某一个字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而快速地认读。因此,单独识记的汉字还应放回到课文中去认读,这时的认读要指读。指读,就是在读书时,利用手指,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当然,指读、还有后来教给学生的划读都只是一种过渡,孩子识字量大了,他们就会放弃用手指的习惯,学会一行一行地看读。

《春笋》教案 篇8

  一、一代漫画宗师,成就“三毛”一生!

  “三毛”——一个上海“小瘪三”的形象成为中国几代人成长的伴随者。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一经久不衰的漫画人物呢?

  “三毛之父”——张乐平。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中国儿童连环漫画的开创者。1910年11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盐县,父母是张乐平最早的美术启蒙者。他的许多作品是以上海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在上海诞生,很快就跻身当时最著名的漫画明星之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张乐平与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离沪赴外地宣传抗日。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同年创作了《三毛外传》。1947年,《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开始连载,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一时间激起社会强烈反响,引起了一切善良人的共鸣。建国后,又创作了许多“三毛”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这位中国漫画事业和儿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艺术大师,他的整个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平民意识,因此人们称他为“平民画家”。他笔下的三毛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被誉为“三毛之父”,小读者们亲切地称他为“三毛爷爷”。1992年9月27日,一代宗师张乐平先生病逝于上海,享年82岁。

  二、幽默不失童真,诙谐蕴藏内含!

  (一)长春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突出“教材具有充分的开放性”。

  力求在开放性上有更大的突破。这样可以扩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注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其他学科、社会文化环境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软化学科边缘,把幽默、读图、歌词、戏剧、舞蹈、绘画等艺术作品纳入语文学习的视野,力求实现艺术与语文的通感教育。每一册教材中都有一个板块是以“幽默”为主题的内容,期间学习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系列,在本册中引入了中国的漫画大师张乐平的经典之作《三毛》从而来激发学生对幽默的感受与学习。在张乐平老先生近四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那些旧社会、战争年代的作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有些太过遥远,如果将那一时段的作品引入课文,学生无法体会其中带来的讽刺与幽默,因此课文选入的《雨后春笋》是一篇六格漫画,它是在张乐平老先生为表现1950年代后已经“脱离苦海”的三毛而创作的作品。漫画中,三毛穿着整齐与战乱中衣不裹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三毛还背着小书包,表现出解放后,孤儿的“三毛”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巨大变化。

  (二)长春版教材突出体现追求精品文质,注重语文积累。

  本套教材的选文与创写文,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并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一是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和儿童喜闻乐读的,二是用现代视角审视有现代观念的,三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漫画与幽默的表现形式就是突出的代表。在儿童学习过程中,不但重视感悟积累,朗读背诵,更能够获得美的熏陶感染,把汉语言文字教育与文学教育有机地整合,协调发展。

  学生在欣赏漫画的同时,不公要弄懂画面的内容,感受到幽默画面带给我们的愉悦,又要自然地结合画面认识这些成语,理解它们的含义。在理解了成语含义的基础上,还要尝试着用一些成语练习说话,学会运用这些成语。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在观察时还要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三毛看到帽子长高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不只看表现现象,学习深入思考问题,养成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诙谐中蕴藏内含。

  三、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2、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3、通过观图读成语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三)教学难点:

  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

  1、识字与写字。

  (1)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采用拼音识字和听读识字的方法进行。

  拼音识字。就是直接出示注音生字,在学生练习拼读以至达到熟练拼读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成语,从而进一步巩固识字。

  (2)本课会认的字只有6个,会写的字只有5个,但都是在成语中出现的,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做依托,对字本身的意义理解上有难度,对成语的认识与理解也有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成语的意思,并且借助图画来弄懂这些字的意思。这样为学习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打下了基础。本课生字“酣”是一人会义字,由“酉”和“甘”会意,表示酒味甘醇,饮者畅快尽兴。

  (3)书写上要注意的。“笋”和“解”书写易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一笔的位置,强调“笋”字下面的“尹”字撇不出头;“解”字中,右半部分下文是“牛”,不是“午”,因此竖要出头。

  (4)字音的强调。“津”字的读音容易混淆,读“jīn”而不能读成“jīng”。

  2、观察图画,学习成语。

  (1)问题与对策。

  在教学时,学生通常只会注意漫画好笑而忽视了细致地观察,老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画,能说清楚画面上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哪里,正在做什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比较完整清楚的故事。弄清每幅图画下面的成语和图画内容之间的联系,并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2)大胆想象,练习表达。

  在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些词语中所描绘的这种表现呢?练习口语表达能力,用这些成语说话,达到真正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

  四、体味幽默快乐,感受学习乐趣。

  (一)观察思考,找到漫画中最令人发笑的地方。

  观察:三毛的帽子和那要么竹笋一起长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观察:前三幅图没有下雨,后三幅图中下了一场雨,竹笋就是因为这场雨长高了。

  再思考:课题以“雨后春笋”的意思原来就是下雨后,竹笋生长得速度非常快。三毛仅小睡了一会儿的功夫,竹笋长得就使帽子摘不下来那么高了。

  从而进一步理解“雨后春笋”的意思: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多快,现在比喻新鲜事物大量出现。

  (二)培养幽默细胞,激发幽默潜能。

  通过学习完本课甚至于本单元的两幅漫画,使学生们懂得了漫画能带给我们快乐,能让我们在欢笑中减轻压力并且学到知识,能够让学生们更喜欢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幽默细胞,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幽默潜能,从而树立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一、一代漫画宗师,成就“三毛”一生!——强大的历史背景做后盾;

  二、幽默不失童真,诙谐蕴藏内含!——具备充分的入选理由;

  三、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丰富而新颖的教学价值;

  四、体味幽默快乐,感受学习乐趣。——深远而悠长的延伸学习。

《春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4个偏旁。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4、 练习背诵儿歌《春娃娃》

  教学重点:重点是课文第二自然段,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挂图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认识“春笋”。

  1、出示汉字“春”,你能说出哪些带“春”的词语?

  2、板书“春笋”。认读“笋”。

  3、出示挂图,看图,认识春笋的样子。

  一个尖尖的脑袋,肥胖的身体,裹着一层浅褐色的叶片,像刚出生的娃娃。笋是竹子的娃娃。

  4、我们看,这么多笋娃娃真在干什么呀?

  (让学生体会春笋在大好春光中争相生长。)

  二、读通课文。

  1、春天来了,笋娃娃破土而出,在春光中蓬勃生长。你们想读读课文,和笋娃娃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吗?

  2、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好自然段。

  3、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请你练习读好这一自然段,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4、指名朗读课文。相机出示新词。

  一声春雷 冲破泥土 掀翻石块 外衣 迎着春风 唤醒 冒出来 浅褐色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欢笑

  5、指名朗读词语,注意三个后鼻音。

  6、指导长句的朗读: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教给学生读课文的方法,从词语到句子到段落。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

  三、精读第一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1、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请跟着老师的朗读做动作。

  注意几个动作:睡觉 醒来 冲破泥土 掀翻石块 冒出来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理解什么叫“唤醒”?唤醒谁?谁唤醒春笋娃娃?还有谁也在叫唤春笋娃娃,他们会对笋娃娃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说完整话,说流利话。

  (2)、动作理解“冲破”“掀翻”“冒出来”并指导朗读,感受春笋旺盛的生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表情背诵。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声”“冲”“破”“块”

  2、指名读准生字,口头组词。

  3、想想怎么记住它们?

  认识“士字头”“两点水”“石字旁”

  比较:声 生 升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并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四个生字,指名拼读并口头组词。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看图,刚破土的春笋是怎么样的?你能说说吗?(引导学生说说春笋的颜色,形状。)

  2、出示句子“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理解“浅褐色”“嫩生生”

  指导朗读。

  3、引读“她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读了这一句,你感觉春笋在春天正怎样做呢?它们会怎么说呢?

  引导说话,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读出节奏感,一声比一声高昂。

  5、 教师小节:虽然春笋是嫩生生的,但它们抓住春天的大好时光在奋力生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

  1、出示填空:一声春雷,( )了春笋,它们( )泥土,( )石块,( )从地里( )出来。

  2、看图背诵第二自然段。

  3、指名背诵全文。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生字。:外 迎 笑 节 再

  2、认识“夕字旁”

  3、提醒“迎”不能多一点。“再”的笔顺

《春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16个生字,田字格上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学习春笋努力向上的。

  教学重点:学会16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春笋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具准备:竹笋、竹子、课前指导观察、生字词卡片、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会写3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读正确)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导入、认识春笋

  (二)完成目标:认识春笋

  (三)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4、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5、(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6、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四)教学意图: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认识16个生字,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完成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读正确)

  (三)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

  要求:(1)标上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选喜欢的自然段同桌互读,。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指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5、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教学意图:借助朗读,在语言环境中自学新词,初步了解词义。把课文读顺畅,利用范读或其他形式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板块三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二)完成目标:认识1个偏旁,会写3个字

  (三)教学过程: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这些生字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教学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2、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同桌互相查、表扬。

  3、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4、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6、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四)教学意图: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引导他们选取最好的方法进行识记,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细致的分析每个字的笔顺、笔画、结构,能为学生今后的自主识字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完成补充习题。

  会用生词造句。

《春笋》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重、难点:

  1、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第二段),读懂课文内容。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细细的雨叫--?春天柔柔的风叫---?春天嫩嫩的笋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么可爱的小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呢,请竖起耳朵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想不想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课文呢?那一定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读书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减字。2读完后标上段落序号。

  大家刚才读得特别地投入,现在我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检验吗?课件出示:春笋唤醒冲破掀翻石块娃娃外衣迎着冒出来

  浅褐色一节一节。

  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

  检查;(指名学生读词,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正字音)

  去掉拼音练读,开火车检查。

  齐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就藏在这些词语中,你瞧,他们正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那就赶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住他们吧。(学生识记生字)

  谁来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师为学有方法的孩子送上词语,同时范写“再”。

  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这么短的时间就和生字宝贝们交上了朋友,现在赶紧拿出自己的生字本把这几个生字每个写两遍吧,一定注意字的占格。(学生学写生字)

  生字和词语大家都轻松过关了,课文有信心吗,那么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一会咱们请小朋友来分段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刚才同学们小手林立,都想来展示自己,现在咱们来一起读读课文。(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和春笋见了面,还和几个生字宝宝交了朋友,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有信心的孩子就大胆地举起小手。(书空生字:块外冲破)

  学习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就要过去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可是春笋还在泥土里呼呼大睡呢?是谁把他从睡梦中唤醒的呢?(春雷),你们听过雷声吗,谁来学一学。唤醒什么意思呢?谁知道。(学生交流)

  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谁能用唤醒造一个句子。(写话训练)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叫醒你的呀?你能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叫醒小春笋吗。(学生进入情境表演)

  可爱的小春笋们,你们醒了吗,赶紧伸个懒腰吧。

  醒来后的春笋睁开了眼睛,可眼前却是黑乎乎的一片,头顶上还被重重地压着,他们是如何从土里钻出来的?

  指名说,(相机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同学们,这三个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叫做动词。谁愿意做一做这些动作。

  咱们一起来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吧。(学生表演)

  想亲眼看一看小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吗?(播放春笋破土而出的视频)同学们,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把“冲破、掀翻、冒”读重些,读得有力些。谁愿意来读一读。(个别读、赛读)

  6创设情境,激情表演

  (1)教师范读,生表演

  孩子们,现在咱们来合作怎么样。我读课文,你们表演。准备好了吗。

  师:“春笋宝贝们,春雷没来之前,你们可是在泥土里睡大觉的,赶紧爬到桌子上,嘘——别吵别吵,让他们安静睡觉。”

  师(过了片刻,再声情并茂地朗诵1):“一声春雷,唤醒了?”(略)

  (2)、齐声感情诵读第一段。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破土而出的春笋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

  (2)多媒体出示春笋图:,这就是小春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写的呢?指导学生读一读第二段的第一句。你瞧,,春笋宝宝们穿着浅褐色的节节衣,把自己裹得紧紧的。一旦剥开外衣,肌肤嫩嫩的,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笋娃娃多可爱呀!你们喜欢它们吗?谁能用喜爱的语气读这句话??(学生多种方式朗读第一句)

  小春笋冒出了地面,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互相说一说,演一演)(课件出示:春笋生长图)。是呀,春笋娃娃看到满地绿油油的小草,盛开的鲜花,自由飞翔的鸟儿,更看到了四周高大的竹子,于是他也不甘示弱,挺起了小胸脯,拼命地吮吸着雨露、阳光,茁壮成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又向上。(相机板书:向上,向上,又向上)

  (5).你们能读好这三句话吗,谁来试一试。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A.学生自由读。

  B.指导读,师提示:朗读时,一声比一声读得高昂,且富有节奏感。

  C.齐读。

  这么嫩生生的笋娃娃竟长成了又高又大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宝宝说些什么?(学生练说)

  是啊!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让我们带着这种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整篇课文。(齐读)

  板书设计

  春笋

  冒出来。再向上;

  掀翻,向上;

  冲破。向上。

《春笋》教案 篇12

  课前准备:玻璃缸、泥土、石块、春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小黑板出示)

  春笋唤醒冲破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外衣娃娃迎着又一节再向上笑长

  2、师板书课题:春笋

  二、新授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学习第一句。

  师:春雷的声音响吗?第一句该怎么读?(生读)

  “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谁来学学春雷唤醒春笋?(生答)

  春天到了,还有谁也在唤醒春笋呢?

  我们再来读读第一句话。指导读。

  2、学习第二句。

  师:在泥土中沉睡的小春笋醒了吗?(生读第二句)

  看实物:春笋的身上有什么?(厚厚的泥土、重重的石块)

  师:春笋娃娃钻出泥土容易吗?

  实物演示:春笋钻出来(读: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师:小春笋凭着坚持不懈,凭着坚忍不拔,终于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从地里冒出来。

  师:大家觉得小春笋怎么样?

  只有这一个小春笋是这样勇敢顽强吗?

  从哪知道有很多这样的小春笋的?(一个一个)

  指导读第二句。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话。

  师:冒出来的春笋娃娃是什么样的?(观察实物)

  指名剥春笋。

  师:你觉得春笋的衣服怎样?

  书上用了一个好听的词——裹着

  师出示春笋:你现在看到的春笋是什么样的?

  书上也用了一个好听的词——嫩生生

  而且还说春笋是——娃娃。

  指名读第一句。

  师:图中的小春笋一个个这么可爱,大家都咧开嘴笑了,它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它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说什么?

  2、学习第二句话。

  师:外面的世界真美呀,它们迎着。。。。。。引读第二句话。

  师生边读边表演:迎着。。。。笑。。。。长

  师:现在我来采访一下小春笋:

  a、轻柔的春风吹在身上觉得怎样?

  b、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觉得怎样?

  c、绵绵的细雨飘落在身上觉得怎样?

  生齐读第二句。

  师:阳光雨露滋润着小春笋们,谁来谢谢它们?

  齐唱《小雨沙沙》

  3、学习第三、四句。

  师:在阳光雨水的沐浴中,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指名读第三四句。

  师边读边实物演示。

  指导读。

  4、朗读全文。

  师指导看图:春笋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双健康地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

  让我们怀着对春笋的喜爱之情齐读课文。

  三、积累拓展

  1、识记好词好句。

  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好听的词,好听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同桌听。

  学生(互)读好词好句。

  师:谁愿意读给老师听听。(生读)

  2、欣赏美文。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段优美的文字,想听吗?

  师朗读。(资料来源:《补充习题》)

《春笋》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放牛娃的优秀品质。

  2.进一步领会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将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二、教学过程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讲评。

  (二)导人新课:课文首先简要交代了“我”家乡的特点和我对漫山遍野的春笋的喜爱,回忆了往事,接着写到青竹山上去寻找童年的记忆,遇到一场骤然而至的阵雨,放牛娃热情招呼“我”避雨,突出放牛娃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和放牛娃相遇后还发生了哪些事,突出表现了放牛娃的哪些优秀品质。

  (三)继续研讨课文第二部分。

  1.分析第二层。

  ①请学生阅读第二层。

  ②这一层写放牛娃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明确:主要运用了语言(对话)描写,突出了放牛娃对科学家的崇敬和对科学的热爱,表现了他长大要当天文学家的远大理想。

  ③在这一层中,写放牛娃除了语言描写外,还用了什么描写?找出其中三个动词,并说说其作用。明确:动作描写,运用了“瞪、搔、塞’等三个动词,使描写更生动、形象、简洁、贴切。

  ④放牛娃在和“我”说话时为什么突然停住了,而且很快就“消失在雨水模糊的翠竹丛中”,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明确:

  “山水悄悄爬到土墩上来,把裤权浸湿”,放牛娃想到水满上来了,得马上去挖渠排水。体现了放牛娃不怕雨淋的吃苦精神,也为放牛娃为集体做好事作了铺垫。

  ⑤分角色或学生自己朗读该层课文。

  2.分析第三层。

  ①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层。

  ②在课文的第一、二层中,哪几次写到放牛娃手中的蓝布衬衫,如果说这是一个谜的话,那么这个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被揭开的?有什么作用?明确:课文中几次写到放牛娃手中的蓝布衬衫:“把蓝条子衬衫夹在胶窝底下”,“把蓝条子衬衫塞到我的手上”,并交代说“别让雨淋湿哟”等。这个谜是在“我”不经意之中把蓝条子衬衫给弄湿后,抖开一看才揭开的。这样写不仅能引起读者对蓝条子衬衫的兴趣和注意,更能表现出放牛娃对《天象观测记录》的珍惜和对天象科学的热爱。

  ③“及至阵雨过去,夕阳点燃天底的云彩。”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既说明放牛娃离“我”而去时间长,又以雨后天晴的美好环境,来烘托雨后春笋的成长,为放牛娃雨后观测天象作铺垫。

  ④放牛娃突然跑开,干什么去了?把有关句子找出来,并看看主要运用什么描写,表现了放牛娃的什么品质?明确:放牛娃突然跑开是挖渠排水去了,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热爱集体的品质。

  ⑤请一学生读“没来得及开口……都得乖乖地跑到水库里去啦!”一句,并想一想,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放牛娃的活泼、可爱和他挖渠排水的作用。

  ⑥小结这一层内容。(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3.分析第四层。

  ①请学生朗读该层内容。

  ③放牛娃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明确:放牛娃的“重要任务”是指去观测天象。

  ③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填空,然后讨论放牛娃观测天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只见他_____着一身火红的霞光,手里______着那本《天象观测记录》,嘴巴______着半截铅笔头,______着脖子朝太阳渐渐隐没的地方眺望。那神情简直像要把宇宙着穿似的……

  明确:主要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放牛娃执著专注、脚踏实地的精神。

  ④教师小结该层内容。

  (四)阅读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这~部分。

  2.“我”跑到青竹山上去“寻找童年的记忆”,“童年的记忆”找到了吗?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明确:找到了。“莫非果然寻到了童年的记忆?”一句照应了上文,使“去寻找童年的记忆”这一初愿有了着落。

  3.追问:“我”跑到青竹山上仅仅找到了“童年的记忆”?明确:“我”找到的不仅是“童年的记忆”,而且还“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这“新的天地”,就是从放牛娃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寻找春笋、自比春笋一类的`趣事,而是具有优秀品质和美好感情的少年一代,正像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的动人景象,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4.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以抒情的笔调,把眼前的放牛娃和破土而出的春笋联系起来,展开想象,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思想感情。

  (五)归纳中心思想。先让学生填空,然后讨论,教师小结。

  课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明确:课文叙述了“我”回到久别的家乡与一位放牛娃相遇并且相识的故事,反映出我国的少年一代正像雨后春笋般地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沃土上茁壮成长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思想感情。

  (六)归纳写作特点。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的写法主要是以春笋比喻少年,以雨后春笋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机比喻少年一代茁壮成长的美好景象。这种“以物喻人”的写法,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不只是一个跳跳蹦蹦的放牛娃,而是凭借雨后春笋所联想到的成千上万个放牛娃,以至具有放牛娃那样优秀品质的一代少年。这样写,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今少年成长的画面,而且容易引起人们想象,对光辉灿烂的未来充满希望。

  2.课文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明确:课文以“我”的所忆、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把过去和现在编织起来,并展现未来。作者这样安排结构,显得自然、精巧。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2.课外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能将人物语气读出来。

  三、板书设计

  春笋

  喜爱春笋的缘由(数量之多、生命力强。

  所忆(外形美观、富有朝气)

  喜爱春笋的趣事(寻找春笋、自比春笋)

  招呼“我”去避雨(关心别人)

  长大想当天文学家(有远大理想)

  所见冒雨挖渠排水(热爱集体)

  雨后观测天象(执著、踏实)

  寻到童年的记忆

  所感(看到祖国未来的希望)

  跨进了新的天地

  [结构精巧以物喻人]

  教学后记:

  1.根据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来突破难点。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理清课文脉络;第二步,弄清放牛娃的优秀品质和美好感情;第三步,理解以物喻人的独特构思。

  2.本文故事性比较强,所描写的人和事也贴近学生生活,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教学重点可以放在阅读指导上,着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