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精选14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1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四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课件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2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3一、说教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做好铺垫。更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让他们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学会笔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难以理解,于是我将难点定为: (1)知道乘的顺序。 (2)知道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乘积是表示几个十。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四环节教学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教学法:在练习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习。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学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过程,以加深记忆。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3分钟)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情景,并且在此基础上自己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岛情景。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我用多媒体引出家长带孩子买书的情景,小红的妈妈买了12本书,每本24元。 1、让学生自己搜索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红妈妈买书用了多少元? 2、尝试解答,复习旧知 因为学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列式解答,但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能列式却不能解答。于是在此时学生会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从而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激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此时就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新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5分钟) 1、自主尝试,算法多样 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为缓解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讲一 讲自己的算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推荐在班上讲一讲。 4、呈现算法,突破难点 学生的计算方式多样,为建立与笔算乘法的联系我首选了这样的算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4×10=240 24×2=48 24048=288 接着板书笔算乘法: 24 ×12 ________ 48__24×2 24__24×10 ________ 288 学生可以即快又准确的算出第一步,知道48是由24×2得来的 为解决乘的顺序在此我提出问题1、“接下来该怎么办?”2、“24×1真的是得24吗”帮助学生理解这步计算。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迁移(5分钟) 通过说一说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四)实践联系,巩固新知(10分钟)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当医生,针对本课难点出题。 呈现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地方的计算题,让学生找错并改正。 2、帮助小蜜蜂找花,我将“做一做”的题目写在蜜蜂脚上(由多媒体呈现),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贴纸)作为奖励。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2分钟) 回顾本节知识“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我的交流完毕,谢谢指导。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4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借助点子图,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列式:14×12)是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估算: 我们能不能估计出它的结果?估一估,14×12大约是多少?比如 A:14估成10,12估成10,10×10=100。 B:14估成10,10×12=120。 C:12估成10,14×10=140。 …… 追问:那到底少估了多少呢?B:少估了4个12,C:少估了2个14 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2、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1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同桌交流: 能不能当小老师给你的同桌讲明白呢?(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连加:14+14+…+14=168(12个14相加) 或者12+12+12+……+12+12=168(14个12相加) (2)连乘:14×2×6=168,14×3×4=168…… (3)拆数:14×10+14×2=168,12×10+12×4=168 (4)竖式: 14 ×12 ――――― 28 14 ――――― 168 逐一请学生上台汇报,把竖式和拆数两种典型思路板书在黑板上。 (反馈的顺序:横式、正确的竖式、竖式错例、非典型算法可以省略) 5、共同探究笔算、口算之间的联系 14 ×12 ――――― 28……2套书的本数……14×2=28 14……10套书的本数……14×10=140 168……12套书的本数……28+140=168 三、专项练习 数学课本第47页“练习十”第一题:22×13 借助几何直观,笔算的每一步从左边的点子图上圈出来,巩固算理。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安静地笔算)(好孩子的速度快可以多做,全班4道)P46页做一做 23×13、33×31、43×12、11×22 2、错误医院:“练习十”第三题(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成错误) 3、(机动)解决问题:练习十第五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一看咱班的学生,就知道你们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先来口算几道题。 (1)口算:12×3 500×7 15×4 60×70 350×2(师口述题目) (2)估算:师:大家看(板书:197×5≈),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3)笔算。师:大家看这道题,板书横式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说)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①估算方法。 生1:我把145看成150,我的估算结果是1800。 生2:我把12看成10,我的估算结果是1450。 生3:我把145看成150,把12看10,我的估算结果是1500。 ②笔算方法。 生1:先算二五一十写0进1,二四得八加1得9,一二得二。再算一五得五。生:5应该写在十位上。一四得四,一一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740学生的口述边完成板书: 145 × 12 2 9 0 1 4 5 1 7 4 0 师:你把笔算过程说的说得非常清楚。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同学们请把掌声送给她。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笔算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错例展示 学生把“5”写在个位上进行笔算。如下: 145 × 12 2 9 0 1 4 5 4 3 5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3)小结: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3、教师质疑问难:“5”为什么在写在十位上呢?写在个位上不行吗?谁能再来说一说?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判断并改错。 124 152 146 × 16 × 33 × 34 ---—— ———— ———— 744 156 464 124 156 438 ———— ———— ———— 868 1716 4744 2、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6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46页—47页例一、做一做和练习十第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学生在自主探究、寻找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二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解决两位数乘两位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口算铺垫,引入新课。 师:在今天上课的一开始,请同学们来看黑板上这几道题,直接口算哪些题你会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题会算吗?(生:会)等于多少?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分别等于多少?第五题会算吗?(生回答)有的同学说会,有的同学说不会,没有全班通过我们给他打个问号。 师:同学们来看,我们会做的这些题都是些什么题啊?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来观察我们不会做的题又有什么特点? 师:不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会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来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得计算。 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并列式14×12=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估算14乘12。 师:同学们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师大约买了多少本吗?你是怎么想的?(找2个学生说) 师:刚才我们估算出了12套书大约有多少本,那12套书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过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求出14乘12的准确积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把12分成10和2) (二)点子图演示分法和算法。 师:我们把每一本书都看作是一个小圆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如果把你的想法在点子图上来表示出来,(课件演示)就是把12套书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点子图上画括号),2套是14×2=28,140+28=168。看来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他刚才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生口答) (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师:你们会像董老师这样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你们的分法和算的结果吗?那就请大家拿出一张这样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开始! (四)展示学生点子图作品。 师:请你来说一说。 (课件同步展示) 生1:把12分成5和7。 生2:把12分成4和8。(师引导学生说出把12分成3个4) 生3:把12分成10和2。 师: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种算法,董老师发现我们都是先把两位数分成了两个一位数或者是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五)比较三种分法。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哪种分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又简便,又好算?(课件展示三种分法图)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简便(课件变大出现12分成10和2的点子图) (六)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利用竖式来计算呢? 学生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找出带0的'竖式和不带0的竖式 (七)指名板演竖式并回顾计算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竖式过程。 1生:(展示带0的)说计算过程(让学生手指大屏幕解说) 2生:(不带0的)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同时问每一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2)比较一下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不写0 (3)再次回顾不带0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每一层积是谁和谁的积,是几套数的本书。强调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4)检查自己的竖式,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八)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大家完成学习卡上的第一大题,看谁算的仔细。 (指名黑板板演) 四、巩固练习。 第一题:看谁算的仔细。 第二题: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收获了这么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完成书47页第2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7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竖式计算:24×13=78×8=124×5=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 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出示课件) 二、情境引入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1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2=28)(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14×12(板书:算式)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2)探究算法 1、借助点子图探究口算方法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写出算式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汇报展示 2、探究笔算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b、十位上的`1乘24得出的积,该怎么写?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0乘个位上的4,表示10个4,就是40,把4写在十位上;10乘十位上的2,表示10个20,就是200,把2写在百位上) 3、让学生从竖式中找寻口算方法。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三、巩固训练 (见练习纸) 四、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9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上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三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l.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6捆(每捆10根)零12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科书第10页的复习题。 2.学生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及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3乘24该怎样计算?先用小棒摆摆看。 师生一起摆小棒。第一行摆24根(2捆又4根),再摆同样的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 提问:(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3)要求3个24根是多少根,怎样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后提问: 这几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 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说明,要算3个24根一共是多少根,先算3个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另外2根放一边),再算3个2捆是6捆,加上前面的1捆合起来是7捆,一共是7捆零2根,即72根。所以3乘24等于72。 教师列出竖式。 提问:根据摆小棍的过程,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成如下形式: 说明:竖式的写法可以简化。教师边写出简化的竖式,边引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向十位进1,在积的个位上写2;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全班学生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同时指名四人板演。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结合试算题提问: (1)用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一;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几?积满三十呢? …… (2)用乘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哪一位进?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教学例5。 由示例5:192×4。教师列出竖式,然后边将1遮住边提问:这道题应按怎样的顺序乘?先乘什么?(教师在积的个位写8)再乘什么?教师板书。乘到第二步时,提问: 4×90得多少?该怎样写? 教师指出:4乘90得360,在积的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3。同时将遮住的l露出来。因乘数4还要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所以进到百位的3应记在横线上。 下面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接着算完,并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名四人板演,集体订正。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做的情况,可将有代表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乘的顺序及过程。 2.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哪道题的计算有错。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10一、说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课本65页的内容。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渗透德育教育。 四、说重难点: 按照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制定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七、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美丽的小树林图片,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信息的欲望)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实时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来解决。 师:小树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18×16) (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围棋并不熟悉,我采用小树林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于我校政教处举行的爱护地球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 (二)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 1、把“怎样计算18×16”这一前置学习作业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 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算法。 A组:18×6=10818×10=180108180=288 B组:18≈20__×16=320大约320棵 c组:竖式 …… 3、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2)同学之间对发表的意见给予肯定或者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和运用范畴(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但他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再现笔算过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老师追问:第一步算得是什么?是怎么算的?个位满十怎么 办?十位呢?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么?是怎样算的?(10818) 4)趁热打铁接着跟上一个小练习。请你填一填。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没必要严格要求。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总结提升。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题收南瓜同桌互相验收看看能收几个南瓜,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第二题帮小蜜蜂采花蜜连线题 第三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题拓展提升小红家养鸭121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5倍,请问小红家养鸡多少只?(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试着做一下,老师相信你。) (设计了收南瓜、采花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层层深入,最后出示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我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类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六)、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简明直观,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掌握。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我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自制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今天的课肯定也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等等也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等,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11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的思路,然后再精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前面的知识迁移类推,自主解决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目标解析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来检验乘法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教师要持之以恒地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与机会,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习惯。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一次进位是一样的,但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容易出错,专门安排例题,是为了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列式计算(一次进位练习)。 62×438×271×5 【设计意图】连续进位与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以及算理都是相同的,通过对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复习,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学习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课件出示情境。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什么问题? (2)列式:24×9 (3)估一估,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 方法一:24接近20,20×9=180(瓶) 往小里估(板书) 方法二:9接近10,24×10=240(瓶) 往大里估(板书) 得出:24×9的得数在180和240之间。 或者: (4)尝试用竖式计算24×9。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书写。 (5)汇报评价。跟以前学的计算有什么不一样?(个位满几十进几,十位又满几十进几。)你们算得对吗?(与估值进行比较,看是否在估值范围内。) 板书:连续进位 (6)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①从个位齐,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往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精确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范围,在精确计算之后与估算结果对比,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这有利于数感的培养。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提倡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再通过对比,找到一次进位与连续进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突破新知的'学习。 2.认识因数: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做一做:列竖式计算。 (1)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练习。 (2)评价并订正。 2.估一估,再列式计算。 36×7313×5499×3 3.练习十三第7题。 4.练习十三第9题。 5.练习十三第15题。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不仅要注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同时还应注意计算的速度,因此通过第1、2题一定量的计算练习是完成计算教学目标的保障。第3题将计算教学渗透到情境中,有助于学生对乘法算式的理解,常识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第4题是开放题,学生首先从众多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然后自主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第5题为找规律,让学生知道乘法计算中存在着很多规律,体会数学中的规律美,感受数学的奥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l.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编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尝试计算一下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13一、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的第二节内容,在教材上包括63页69页内容。本次说课是针对其中《笔算乘法》第一课时内容:笔算乘法中的不进位乘法(63页64页)。 本节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以整十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介绍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不进位的算法,再进行进位的算法。本节内容既承接了之前乘法学习中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内容,又为之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该学段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能,并能够运用计算法则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些要求可以通过本课的教学得以体现。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思维快速发展,注意力和表达能力强等认知和学习特点,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同样具有个体差异大、情感变化强、意志力薄弱等弱点。可以说,在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时,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在计算中仍然存在马虎大意的问题,在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迁移难度。这些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 三、说目标 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非整十不进位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数学思考目标:通过两位数乘以整十两位数到两位数乘以非整十的不进位两位数引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笔算乘法》教案 篇14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规则,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需要连续进位的计算。 2、使学生结合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进一步熟悉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有关的连续两问应用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表内乘法练习 4×5= 3×8= 6×7= 9×9= 6×5= 4×8= 9×3= 5×5= 8×3=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二、笔算练习 1、笔算下面两题 436×67×185 (1)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笔算乘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改错题 出示一些学生的错题。 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错在哪里?并分析错误原因。 学生独立改正。 3、笔算比赛 小组进行笔算比赛: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的同学,每人做一题,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做,依次往后传,速度最快并且全对的小组获胜。 三、应用题练习 1、出示练习五第7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上午一共去了多少人?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要求一天一共去了多少人呢? (3)学生独立计算。 (4)集体订正。 2、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6题。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