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蚂蚁》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蚂蚁》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活泼非常有趣味的儿童歌曲。让学生通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它的群体性很强,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帮助,遵守纪律,遵守秩序,具有吃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也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歌曲用了赞美的情绪,适合用中速演唱,上下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各有八小节旋律组成,反复强调了小蚂蚁的文明礼貌行为。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记忆。 教学准备:课件、小蚂蚁头饰,学生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起学过程: 1.组织教学。 (l)让学生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学生回答:“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给予表扬。然后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达朗诵歌词,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接着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教师说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听录音唱。 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小蚂蚁》这首歌曲,体会情绪,感受节奏。教师边听音乐,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 听完后,让学生观察大歌谱(课件),教师领学生数出一共有16小节旋律,前八小节是第一大乐句(教师视唱),后八小节是第二大乐句(再现唱),然后提问:谁观察出两个大乐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时教师拍着手,唱着音高,拍出节奏,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木同的特点。 4. 朗读歌词。 让学生先听教师跟着音乐按节奏读一遍歌词,然后学生再听着音乐接节奏朗读一遍。 5. 填唱歌词。 先听录音范唱,小声跟唱一遍歌词,再听伴奏音乐跟唱一遍。 6. 做歌词接龙游戏。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歌词,让学生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学生接龙,然后学生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学生掌握记熟歌词。 7. 表现歌曲。 提示学生用什么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曲最合适,根据蚂蚁的特点,进行研究讨论。讨论前,教师先给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唱出来,(三种速度: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力度:强、中强、弱),然后学生通过唱,自己体会感受,选择出合适的速度和力度,并说出理由。如选择强的力度,可能因为蚂蚁的那种吃苦精神;选择弱的力度,可能认为蚂蚁长得小,没有太大的力气。速度也不一样,选择快速,可能认为蚂蚁想快快搬运粮食;选择慢度,因为蚂蚁走不快。不管学生选择哪种速度和力度,教师都予以肯定,这主要为了初步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初步地感受。但是还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中速和中强的力度来演唱比较好,然后集体拍手或踏步唱一遍。 8.跳集体邀请舞。 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头上带着小蚂蚁的头饰,再找出几个学生当邀请者组成里圈,教师示范里外圈动作,讲明要求,组织学生都参与,都分别当几次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9. 老师简单总结活动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通过上这节音乐课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或体验到了什么?表演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教育等),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来,这种总结方式,让学生善于动脑、善于归纳学习内容,也便于记忆、领会。最后教师期望学生都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熟读儿歌《小蚂蚁》 2、培养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受到讲文明、守纪律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出示开启诗 (课件出示)师:亲爱的的小朋友,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晨光变成书本的跳跃,诵成玲珑的诗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晨诵。 昨天,漫天飞舞的雪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它就是可爱的雪娃娃,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这首儿歌。 二、复习儿歌《雪娃娃》 过渡:太阳公公抱走了雪娃娃,老师今天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朋友,它是谁呢?(出示蚂蚁图片) 三、学习新诗《小蚂蚁》 师:对,是小蚂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写小蚂蚁的这首儿歌吧。 1、师范读。 2、生自读。 3、指名读。(正音) 请学生领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 做动作读;填空读。 4、问题: 小蚂蚁见面为什么碰碰小胡须?为什么排队走? 请你夸夸小蚂蚁。 5、拓展: 我们早晨见到小朋友怎么说?见到老师呢? 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出示自编诗 小朋友,有礼貌,早晨见面问个好。 早上好,早上好!新的一天来到了, 我们一起上晨诵。 指名读、齐读。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3活动目标: 1.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学习有序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发现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 蚂蚁图片、视频录像、音乐(3段)、仿真蚂蚁、蚂蚁窝图 活动过程: 1.律动《去郊游》,引发兴趣 师:郊游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外出郊游时能发现许多秘密。小朋友听着音乐跟刘老师活动活动吧!(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通过有序观察交流活动,认识蚂蚁 (1)了解蚂蚁外形特征 师:老师在郊游时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老师说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看看它是谁呀?(出示蚂蚁)请小朋友看着仿真蚂蚁说一说。 师:蚂蚁分为几部分?这是蚂蚁的哪部分?头上有什么? 幼:(争先恐后的回答。) 师:身体在哪?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幼:(回答提问。) 师:后面的大大的部分叫什么? 幼:(几人在一起议论回答。) 在幼儿讨论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出蚂蚁的外形特征。 师:蚂蚁的身体分三部分(给出科学的名称:头、胸、腹),蚂蚁的头上长了一对触角、眼睛、嘴巴,蚂蚁有三对足,长在胸部(请幼儿上来点数)。 (2)通过参观模仿活动,了解蚂蚁分工和生活习性 师:我们知道了蚂蚁的样子,现在小蚂蚁邀请小朋友去它的家里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挂图) 师:蚂蚁喜欢住在什么地方?还有的住在哪? 幼:土里,个别的住在树上和石缝里。 师:蚂蚁的家像什么?蚂蚁是一个人住吗? 幼:蚂蚁是许多许多只住在一起的,它们是群居的昆虫。 师:你还知道谁是群居的昆虫。小朋友猜猜蚂蚁的家里都有谁?这是谁?它在做什么?这个呢? 幼:(回答提问,说不出的教师补充) 师:这个大的蚂蚁是蚁后,也就是蚂蚁妈妈,是生蚂蚁宝宝的;雄蚁,是蚂蚁爸爸;工蚁,是最能干的保姆,负责找食物(它们力气大)、抚养蚂蚁宝宝,修建蚂蚁的窝;兵蚁,是负责站岗,保卫的。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哪里?(食物仓库)里面有什么? 师:蚂蚁是昆虫的一种,它们喜欢群居生活,力气很大,有自己不同的分工,喜欢吃香甜的食物。 (3)创设情境,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蚂蚁 师:小朋友,小蚂蚁又是怎么活动的呢?让我们找个座位坐下来一起看看吧!(播放蚂蚁视频,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外形和活动情况。) (4)通过看图和模仿活动,发现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 师:小朋友,小蚂蚁会说话吗? 幼:不会。 师:那它们怎么样来告诉同伴自己需要帮助?蚂蚁通过触角来传递信息(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幼儿模仿蚂蚁互碰触角(直接碰、交叉碰)。 (5)通过信息收集和交流,了解其他蚂蚁和蚂蚁的用途 师:你还看见过哪些蚂蚁,把你收集的有关蚂蚁的图片讲一讲(请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把图片贴到黑板上,提问5—6名幼儿后,强调白蚁有翅膀)说说自己收集的是什么蚂蚁?什么样子?蚂蚁的用途? 师:蚂蚁的益处:(做药材、吃害虫、松土壤、作装饰物、清洁工,清理动物的尸体;预测天气,蚂蚁垒窝,大雨成河,蚂蚁排成一长排有洪水) 师:蚂蚁的害处:(吃庄稼、咬人、挖空树木、给堤坝造成危险) 师:蚂蚁虽然很小,种类有许多种,它的用处是很大的,但是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的。总的来说,蚂蚁对人类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 3.通过音乐游戏,体会蚂蚁的团结协作精神 师:小蚂蚁最喜欢吃豆子了,我们就来玩一个搬豆子的游戏。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又快又好的把豆子运到终点呢? (引导幼儿说出齐心协力,团结起来力量大,才能完成任务) 幼:(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办法把球运到终点,体会蚂蚁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师:小朋友,今天去郊游发现了小蚂蚁,让我们学着蚂蚁的样子排好队回家吧! 幼:听《小蚂蚁》音乐,模仿蚂蚁整齐排队走出活动室。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4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幼儿对手指印画非常有兴趣,总是在寻找机会来印一印,画一画 ,而中班的幼儿更是对“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活动的时候弄的满手都是颜料也乐此不疲。由此,我设计了这节用手来做画的《小蚂蚁》活动。让幼儿用大拇指、中指、小拇指印出小蚂蚁的外型特征,激发幼儿对手指印画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大拇指、中指、小拇指印出小蚂蚁的外型特征,激发幼儿对手指印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印泥,记号笔、纸张、抹布若干。 2、蚂蚁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二、观看蚂蚁图片,了解蚂蚁的身体构造。知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六条腿,属于昆虫的一种。通过欣赏蚂蚁图画,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三、教师范画,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 (1) 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找出印画的方法。 (2) 教师讲解手印画印小蚂蚁的方法,知道印画的顺序。 四、幼儿绘画,教师提出注意事项,并进行个别指导。 (1)印之前要想一想用什么手指印小蚂蚁身体的各个部分 (2)印完后要擦干净。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5《小蚂蚁》该教材选自奥尔夫音乐,奥尔夫音乐可谓出自名门,也是非常受幼儿喜欢的。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和本园的资源出发,结合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设计了本活动。 首先,让幼儿观察图画中的小蚂蚁,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表述,为熟悉歌词打下了基础。接着,让幼儿倾听歌曲,通过老师的点图、清唱和cd的播放,结合幼儿自己徒手点图、演唱等形式,感知歌曲和图画的对应。特别是学小蚂蚁动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着,在边唱边做中,感受了本歌曲的语词节奏,也感受到歌曲的欢快、活泼。最后的敲奏,我是先让幼儿学一学乐器的新方法(铃鼓放在腿上左右手轮流拍;手摇铃一手拿住另一手敲),过渡到看图谱边唱边徒手练习,接着到使用乐器边唱边敲,到看图谱,随音乐,边唱边用铃鼓、手摇铃进行敲奏,孩子们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感知了,熟悉了,掌握了。 但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观察画面的时候没有深入地进行引导;乐器的发放可以改变形式,让幼儿自己选择,这样能体现主体性;在做肢体动作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语词节奏来表现,这样为以下的节奏练习奠下基础;徒手练习的时候可以分组进行,便于在使用乐器的时候更快掌握节奏。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我不断的摸索、尝试、探索、反思、改进。希望下次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弥补以上的不足,会有惊喜的发现,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6活动目标 1、在玩玩学学中感觉数学活动的乐趣,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巩固掌握5以内数与数量的关系,体会5以内的数序; 2、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并正确说出总数; 3、学习按照数量对应摆放物体。 活动的重点、难点 1、感知、了解数与数量的关系,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够按照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摆放物体。 活动准备 纸箱做的小火车一辆(一节车头和写有1-5数字的车厢5节),画有不同图形和个数的火车票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小蚂蚁头饰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小黑板15个,小玩具盆15个(小蚂蚁放豆豆用)、铃鼓一个,桌子一张、小抹布、小石子、粉笔、1-5的数字卡、小磁铁和小红花(装在教师衣袋内)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老师扮作蚂蚁小皇后:“小蚂蚁们注意了,根据蚂蚁侦察兵的报告,发现很远的地方有很多粮食,今天蚂蚁皇后就带领你们去把粮食搬运回来。”“我们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 基本部分 1、教师先出示车头:“这就是我们要坐的火车的车头,和车头挨着的是几号车厢呢?”“是1号车厢。”教师接着出示写有数字“1”的1号车厢并引导幼儿认清上面的数字1。然后按照2-5的顺序依次出示另外4节车厢,帮助幼儿掌握5以内的数序(教师要注意数序和序数的区别,要说“几号车厢”而不能说“第几号车厢”); 2、认识“车票”,知道看票上的图形个数对照火车上的数字乘坐不同的车厢。教师分别出示几张画有不同图形的大“火车票”:“上面画的是什么?有几个?那我应该上几号车厢呢?”引导幼儿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不管车票上面画的是什么图形,你只要数清楚图形有几个,就上几号车厢。”教师可个别询问几个幼儿(能力差的)应该上几号车厢,重点帮助他们掌握数的实际意义。幼儿回答的正确要给予鼓励,回答的不正确,可请其他幼儿纠正。 3、请出一名幼儿当火车司机,请出5名能力较强的幼儿分别当5个车厢的验票员,检查幼儿是否上对车厢; 4、蚂蚁皇后带领小蚂蚁一边唱着《火车隆隆响》的歌曲,一边开火车到另一游戏场地。 5、提醒幼儿把火车票拿好,回来时还要凭票上车。 游戏(二)《蚂蚁搬豆》 1、老师扮蚂蚁皇后站在中间,旁边放好一张桌子、数字卡、“豆豆”和铃鼓。 2、小蚂蚁两个自由组合成一组,并在游戏中分工合作:一个小蚂蚁负责拿数字卡运“豆豆”,一个负责记帐。 3、游戏开始,负责拿数字卡的幼儿到蚁后那里任意拿一张数字卡并根据卡上的数字运送相应数量的“豆豆”,然后到记帐的幼儿那里,由其检查并画相应的圆圈记帐。 4、摆放方法:数卡放在前面,“豆豆”摆在后面。 5、蚂蚁皇后规定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比比谁搬运的“豆豆”多,可得一朵小红花。 6、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观察、比较、发现搬“豆豆”多的幼儿拿的数字卡有什么特点,帮助幼儿理解数与数量的关系,学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蚂蚁皇后发现一个问题:大家来看一看搬豆豆最多的小蚂蚁每次拿的数字卡都是几? (出示数字4或5)这些数字和1、2比起来哪个大哪个小?如果拿1,每次都运几个豆豆?如果拿5,每次能运几个豆豆?那么,小蚂蚁们想一想,你是想拿数字大的呢?还是拿数字小的?为什么?“数字大,运的豆豆就多;数字小,运的豆豆就少”。(教师可以不问“为什么”,而是直接进入第二次游戏,让幼儿在第二次游戏中自我解决后再提问“为什么”。) 7、两名幼儿交换角色继续进行2―3遍(每次交换角色之前要求小蚂蚁把搬回的豆豆放到自己的小玩具盆中)。 结束部分: 蚂蚁皇后:“今天小蚂蚁们搬运的豆豆真多呀,我们把豆豆运回家吧。”小蚂蚁拿着自己的豆豆凭票坐火车回家。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2、通过作画,了解蚂蚁的组成部分和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画画的乐趣。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不同动态的蚂蚁照片。 环境准备 《美工》,油画棒人手一份,范画。 重点难点 学习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蚂蚁 老师念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二、出示各种动态的蚂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三、有效语言设计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长得怎样? 2、你们喜欢蚂蚁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蚂蚁。 3、先画蚂蚁的头,后画蚂蚁的胸,再画蚂蚁的腹。最后在身体下面画上六条腿。画好蚂蚁后你还可以想想蚂蚁在干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等? 4、在画之前要先想好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周围有什么? 四、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并示范画蚂蚁。 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下面我们就来“变”小蚂蚁。 我们选一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交代作画步骤:园园的头——园园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画上触角、眼睛、嘴和六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法:横着刷或竖着刷) 五、布置任务,交代要求。 六、幼儿练习,指导幼儿作画。 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1、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 鼓励 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 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 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七、展示作品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作品的完整性及绘画色彩的美感。 2、表扬鼓励画面布局合理,动态不一的作品。 活动延伸: 参观其余组的作品,并把图画编成一个故事。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不足: 对作品评价时,语言还不够精炼。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8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大书、有关蚂蚁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活动 出现蚂蚁的图片,幼儿观察。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小动物,它长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它们喜欢吃什么?是怎样活动的?” 二、 阅读活动 1、 阅读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了解故事名称,并初步知道一些蚂蚁的习性。 2、 第1页:这是哪儿,小蚂蚁在干什么?旁边的草地上有什么? 3、 第2页:小蚂蚁发现了什么?小蚂蚁要做什么?你想用什么词来描述它们的动作?你能学学它们的动作吗? 请幼儿一边念这个动词,一边做这个动作。 4、 第3页:它们又在干什么?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蚂蚁的动作吗?请你学一学,请幼儿一边念这个动词,一边做这个动作。 5、 第4页:小蚂蚁又发现什么?它们是怎样运送这些小米粒的?用什么词来形容蚂蚁的动作,大家来学一学这个动作,请幼儿一边做这个动作,一边念这个动词。 6、 第5页:小蚂蚁还发现什么食物?小蚂蚁是怎样运送碎饼干的?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蚂蚁的动作?我们来学一学蚂蚁的动作。 7、 第6页:下雨了,谁去躲雨了?她们是怎么躲雨的?小蚂蚁是怎么躲雨的? 8、 第7页:什么东西是小蚂蚁的船?小蚂蚁怎样把它的食物运回家的? 三、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 阅读文本。 教师逐页展示图画,边观察图画,边阅读下面的文字,重点理解每页用到的动词。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9【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故事《小蚂蚁赶路》,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懂得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并尝试故事中的角色表演 【活动难点】 理解互相帮助是一件令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教学PPT《小蚂蚁赶路》、角色胸饰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蚂蚁》,引出主题 (一)、教师说出谜语,让幼儿猜猜谜底 1、教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全身黑黝黝,有一对触角。它是什么昆虫?(蚂蚁) 幼儿:蚂蚁。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让幼儿观察 3、教师:这只小蚂蚁可着急了,因为它的外婆生病了,它要赶路到外婆家去。什么是赶路?(为了早点到一个地方而加快速度的走路)。可是,小蚂蚁在去外婆家的途中发生了一些事情,请认真听故事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播放PPT,分段理解故事 1、看PPT1 提问: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小蚂蚁心里感觉怎么样?(害怕、紧张、着急) 2、看PPT2 提问:蒲公英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请小蚂蚁钻到它的叶子下面避雨) 3、看PPT3 提问:大石头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4、看PPT4 教师:你猜猜谁会来帮助小蚂蚁?(花生壳)他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5、看PPT5 提问:小蚂蚁又遇见了谁?(鹅先生)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先生?(带着领结和礼帽) 6、看PPT6 提问:小蚂蚁坐在花生壳里缩成一团,鹅先生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请小蚂蚁钻进他的羽毛里,送他回家) 三、完整欣赏故事 (一)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时候尝试复述角色对话。 四、讨论故事内容并尝试角色表演 (一)教师:小蚂蚁遇到下雨,都有谁帮助他? 幼儿:蒲公英、大石头、花生壳、鹅。 (二)教师: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为什么 (三)在生活中,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四)教师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小朋友,给小蚂蚁带来了温暖和快乐。那你们想不想学一学故事里的人帮助小蚂蚁呢? (五)教师引导色表演故事情节,学说故事里人物的对话。 五、经验迁移 (一)故事里的小蚂蚁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那当我们身边的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别人)。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有没有别人帮助过你?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二)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感到非常快乐。老师希望我们中四班的小朋友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好吗? 六、活动结束 (一)教师电话响起 旁白:原来是蚂蚁的外婆发来了一条短信,她说:小朋友们,我是小蚂蚁的外婆,非常感谢你们帮助了我的小孙子,现在我请你们来我家分享豆豆。 (二)退场音乐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不是我擅长的领域,特别是有故事表演的环节,但我特别想尝试一下。在活动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对表演这个环节心里还是没有底。活动执教下来,我感觉用图片和ppt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开放的提问使幼儿去大胆的想象,对于幼儿的回答能进行归纳和提升。我觉得最失败的就是故事表演的环节,虽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要举手参加表演,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在第一教时要求中班孩子当场进行表演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导致老师一个人忙着唱独角戏的场面,这也说明老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估计不够,如果将环节设计为由大班幼儿来分角色表演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10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培养幼儿尊敬长辈,待人热情的道德情感。 2. 丰富词汇:“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3.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句“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2.知道尊敬长辈,待人热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椅子摆成公共汽车座位样子。 2.公共汽车、小羊、小狗、小猴、小猪、熊婆婆的图片,老爷爷、老奶奶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小蚂蚁图片,引出故事。 二、讲述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幼儿带着问题认真倾听。 (教师徒手讲故事:小蚂蚁在汽车站爬上了公共汽车……小蚂蚁神秘地眨眨眼睛说:“你先坐下,我就有地方坐啦!” ) 教师:小蚂蚁有个小要求,希望小朋友等会听故事的时候要认真听一听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能不能做到? 2.教师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的内容。 (1)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里有谁?(幼儿每说一种动物,教师就把这种动物贴到公共汽车上。) (3)发生了什么事了? 3.学习让座的语言及让座的动作。 (1)学说短句“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教师:熊婆婆上车后座位已经坐满了,怎么办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学习让座动作。 4.渗透让座思想。 (1)小动物们为什么要给熊婆婆让座呀?(引导幼儿观察熊婆婆,引出熊婆婆年纪大的特点。)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对,熊婆婆年纪大了,在车上站着容易跌倒,所以小动物们尊敬老人,都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熊婆婆。 (3)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 5.猜一猜:小蚂蚁最后坐到哪里去了? 6.教师续讲故事的后半部分。(熊婆婆坐到了小蚂蚁的坐位上……森林到了,小动物们快快乐乐的下车了。) 三、完整地听故事。 1.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完整的听故事。 2.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只动物,为什么? 3.教师对整个故事进行小结,向幼儿提出平时尊敬长辈,待人热情的希望。 四、游戏:让座。 1.(播放歌曲《让座》)师幼一起坐车去森林玩。 2.半路有老爷爷、老奶奶等需要帮助的人上车(请其他老师戴头饰扮演),考考幼儿是否能从故事中学有所获,学会让座。 3. 离开活动场地。(森林到了,请小朋友一个跟一个下车。) 教学反思 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的情节,感知小蚂蚁尊敬长辈的行为美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情感。活动的中,我在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时,拿着熊婆婆的图片提问:“熊婆婆上车了,可是座位全坐满了,怎么办呢?”接着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并学习让座的动作:“那小动物们看见熊婆婆上车是怎么做的?谁来学一学?”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活动的最后,我进行一个游戏“让座”,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今天的目标,并学说“某某某,来我这儿坐”,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突破了重难点。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11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2、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教具、响板、教学课件及音乐。 2、幼儿对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小蚂蚁爬呀爬重点:有节奏的听着音乐爬爬玩玩做游戏——歌表演:蚂蚁搬豆师: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散散步,我们把自己变成可爱的小蚂蚁好吗?蚂蚁的头上有什么的啊?(播放音乐)——出示小蚂蚁,听着音乐做律动小游戏“小蚂蚁爬呀爬” 师:你们看看,我的小蚂蚁是怎么和我做游戏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还想让小蚂蚁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结:我的小蚂蚁是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们,跟上喽。 2、拍拍玩玩:出门找食物重点:情景中用响板表现快和慢的节奏。 ——听蚂蚁的脚步声。幼儿听听说说,分辨声音的强和弱。 出示两种乐器:大鼓和响板。“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为什么?” 小结:原来响板的声音和小蚂蚁的脚步声有点像,小小的,轻轻地,你们听小蚂蚁高高兴兴的出门找食物去了...... ——幼儿拿起响板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演奏,快快的,欢乐的。 ——故事继续讲述:幼儿在情景中听辨上行和下行的音乐,并使用响板听着音乐表现蚂蚁快快慢慢的脚步声。 ——观看媒体:小蚂蚁发现什么啦?幼儿使用响板表现蚂蚁爬树的脚步声。 ——小蚂蚁你们找到豆豆了吗?找到什么豆豆呀?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把豆豆搬回家。用响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现故事情景。 ——该游戏可视情况反复玩一次。教师注意提醒孩子“小蚂蚁要慢慢走哦,听着音乐一步一步走,别让身上的豆子滚落下来哦” 3、音乐游戏:搬起大饭团——猜猜看看,小蚂蚁发现了什么?观看媒体:局部——整体——结合媒体变化,教师用响板表现,小蚂蚁叫伙伴搬饭团,伙伴越来越多,脚步声越来越响的故事情节。 ——那么大的一个饭团我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呀? ——听辨,听听我的朋友是不是来得越来越多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饭团搬回家。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12设计意图: 《3—6岁儿童成长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目标中指出,4—5岁幼儿能用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爬行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的发展,对于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手膝着地爬行对大部分中班幼儿来说都已经基本掌握,但是手脚着地膝盖悬空爬行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每个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发展不尽相同,所以我根据中班幼儿身体动作的实际发展水平,采用创设情境游戏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纲要》中指出"要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活动中我设计让幼儿练习各种障碍爬,从一个人找礼物到大家一起团结合作修路,让其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基本技能,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游戏乐趣。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学会合作。 活动目标: 1、掌握手脚着地屈膝爬行的基本动作。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受团结合作。 3、增进关爱家人的情感,培养孩子从小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若干、礼物若干。 2、椅子若干、泡沫垫若干、轮胎若干。 3、创设蚂蚁奶奶家的情境,请一名教师扮作"蚂蚁奶奶"。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进场,跟随老师做热身运动。 师:今天天气真好,来,跟着妈妈一起去做运动吧! 二.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基本技能——手脚着地屈膝爬。 1、引导幼儿尝试手脚着地屈膝爬。 师:小蚂蚁是怎样走路的? 2、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欲望。 三.幼儿自主探索合作游戏 1、介绍泥石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观察预设的材料,自由讨论、探索怎样铺路。 师:蚂蚁宝宝我们快帮奶奶修路吧!我们一起找找看什么可以用来修路。 3、检测道路,尝试爬过障碍物。 四.手脚着地屈膝爬行练习。 播放背景音乐,小蚂蚁们带着礼物去看奶奶。 五、放松运动,活动结束。 师:我们把礼物和祝福的话语送给奶奶吧! 幼儿跟随音乐和妈妈奶奶一起进行放松运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13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愉快心情。 2、 大胆想象,并能用较清晰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小蚂蚁不怕困难,积极动脑的精神。 3、 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4、 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情境讲述,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开动脑筋,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心情,大胆想象,并能用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 手绘图本《小蚂蚁的故事》。 2、装满水的盆子若干个,装有相同重量物品(蚕豆、小石块、豌豆小塑料球)的一次性塑料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副图(小蚂蚁、背景),听故事第一段。 (1)引出主题,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要求幼儿讲述完整的一句话:一只小蚂蚁来了。)小蚂蚁望着天空在想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引出故事) (2)切入主题 (1)师:早上,小蚂蚁钻出洞口:“哇!天气真好,我好久没去看我的好朋友小瓢虫了,真想它!”于是,小蚂蚁决定去看它的朋友小瓢虫,顺便出去旅行,它会怎么去呢?大家一起来猜一猜看!(请幼儿自由表述)(此问题为开放式问题,一问多答,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想象力方面可以让幼儿创造如小椅子装上翅膀等,观察力是结合平时自己看见的自行车、汽车等带着萝卜兔去旅行。) (2)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这么的多好办法,这些办法真棒。(鼓励幼儿,激发幼儿以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蚂蚁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我们来看看它想的是什么办法?它想的办法和你们的一样吗?小蚂蚁在自己的储藏室找了一颗最大的豆豆做了一辆豆豆车,开着载满礼物的豆豆车出发了。(在以上回答问题中,如果幼儿说做豆子车,在下面的教师小结中,就可以讲小蚂蚁决定用小朋友想的好办法,用最大的一颗豆豆做一辆豆豆车,开着豆豆车去看朋友。同时尽量肯定幼儿的回答。) 2、出示第二、三幅图(小蚂蚁、装满礼物的豆豆车、背景),听故事第二、三段 (1)师:小蚂蚁在储藏室找了一颗最大的豆豆做了一辆豆豆车,开着载满礼物的豆豆车出发了。小蚂蚁开着豆豆车快乐的一路前行,呀,一条小河挡住了豆豆车的去路,什么时候多了条小河的?我该怎么过去呢? (2)师:聪明的孩子,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赶快帮小蚂蚁想个好办法吧!怎样让豆豆车过河呢?(肯定幼儿的聪明,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激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帮助豆豆车过沟。) (3)幼儿讨论好后提问: 师:你为小蚂蚁想了什么办法呢?你准备怎么帮助小蚂蚁让豆豆车过河呢?你想好了吗?说说你的办法......(虽然所有提问都是绕一个主题,但这样提问使幼儿不感到单调,同时注意幼儿讲述语句的完整。) 师:在河上建一座小桥吗?这个主意不错!那用什么材料来建桥呢?小蚂蚁该怎样来建这座桥呢? 师:你觉得建桥不好,为什么?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师:用船把小蚂蚁送过去吗?到哪里去找船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造一座小桥,有的小朋友说用船把小蚂蚁送过去,有的小朋友说开大吊车来把豆豆车调过去......这些办法都很不错,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样吧,大家再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豆豆车过河?(提出商量要求,幼儿可以跟旁边、前后的小朋友讨论更好的办法;既是对前面幼儿回答的肯定,又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幼儿一起商量帮小蚂蚁想办法怎样过河。 师:用小树叶当小船,为什么?这个办法真棒! 师:你说用小树叶当小船不行,为什么?那你有什么主意? 师:其实小蚂蚁也想了个办法,我们来看看小蚂蚁想的什么办法吧?它和你们想的办法一样吗? 3、出示第四幅图(小蚂蚁、装满礼物的豆豆车、背景),听故事第四段。 (1)师:小蚂蚁左看右看,忽然它发现路边的草丛里掉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树叶,它找了一片最大的树叶,想用小树叶当小船,把它和豆豆车送过小河去…… (2)师:小蚂蚁过了河吗?它是怎么过去的呢?这样可以吗? (3)幼儿分组操作实验:(装满水的盆子、装有相同重量物品的一次性塑料碗) 师:现在请大家来试试,把装有这些东西的碗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小碗为什么会沉下去?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浮着不沉下去吗?(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师:你用的什么办法让小碗浮着不沉下去呢? 教师小结: 师:小树叶会把装满礼物的豆豆车和小蚂蚁送过河吗?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觉得小蚂蚁该怎样过河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蚂蚁想的又是什么办法?它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4、出示第五幅图(小蚂蚁运送东西过河、背景),讲故事第五段。 师:小蚂蚁看看装满礼物的豆豆车,再看看小树叶,摇摇头,又点点头,终于把车上的礼物搬下来了,它先把豆豆车放到小树叶上送过小河,再回来把其他的礼物一件件分开送过去。现在,小蚂蚁又把礼物装上车,快乐的哼着歌,开着豆豆车向朋友家驶去。 师:小蚂蚁想的什么办法?你们觉得它的办法怎么样? 师:小蚂蚁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师: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二、幼儿完整的听一遍故事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得真棒,给小蚂蚁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小蚂蚁很感谢你们,它想让你们再听一遍故事。(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听一遍故事并不能掌握故事情节,听两遍以后效果会有很大改善。) 三、活动延伸 小蚂蚁在以后的旅行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下次接着听《小蚂蚁的故事》吧!( 抛出这样的提问,给幼儿留下了期待,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为延伸活动做铺垫,也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故事:《小蚂蚁的故事》 早上,小蚂蚁钻出洞口:“哇!今天的天气真好,想想好久没去看好朋友小瓢虫了,真想它啊!”于是小蚂蚁决定去看它的好朋友小瓢虫,顺便也出去旅行。 小蚂蚁在储藏室找了一个最大的豆豆做了一辆豆豆车,开着豆豆车出发了,车上还装满了送给朋友的礼物。小蚂蚁开着豆豆车快乐的一路前行,呀,一条小河挡住了豆豆车的去路,什么时候多出了一条河呢?我该怎么过去呢?小蚂蚁左看右看,忽然它发现路边的草丛里掉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树叶,它找了一片最大的树叶,想用小树叶当小船,把它和豆豆车送过小河去……小蚂蚁看看装满礼物的豆豆车,再看看小树叶,摇摇头,又点点头,终于把车上的礼物搬下来了,它先把豆豆车放到小树叶上送过小河,再回来把其他的礼物一件件分开送过去。现在,小蚂蚁又把礼物装上车,快乐的哼着歌,开着豆豆车向朋友家驶去。 教学反思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班幼儿的思维很活跃,但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而且倾听习惯较差,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偶然听到《蚂蚁搬豆》这首儿歌,想到孩子们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对弱小的动物怀有同情之心,也乐于帮助它们。于是就根据这首歌创编了《小蚂蚁的故事》,它的内容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也有助于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在活动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提问法来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的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要求他们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述。在提问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回答问题成功的喜悦之感!孩子们在活动中注意力较集中,积极动脑,大胆表述,帮助小蚂蚁寻找解问题的办法。整个活动师幼互动性较强,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相互帮助的快乐,感受到了小蚂蚁不怕困难得精神!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14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2、通过作画,了解蚂蚁的组成部分和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画画的乐趣。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不同动态的蚂蚁照片。 环境准备 《美工》,油画棒人手一份,范画。 重点难点 学习画蚂蚁的不同动态,能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蚂蚁 老师念谜语,幼儿猜出谜底。 二、出示各种动态的蚂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三、有效语言设计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长得怎样? 2、你们喜欢蚂蚁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蚂蚁。 3、先画蚂蚁的头,后画蚂蚁的胸,再画蚂蚁的腹。最后在身体下面画上六条腿。画好蚂蚁后你还可以想想蚂蚁在干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等? 4、在画之前要先想好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周围有什么? 四、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并示范画蚂蚁。 观察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 师幼共同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下面我们就来“变”小蚂蚁。 我们选一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交代作画步骤:园园的头——园园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画上触角、眼睛、嘴和六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法:横着刷或竖着刷) 五、布置任务,交代要求。 六、幼儿练习,指导幼儿作画。 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2、鼓励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七、展示作品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作品的完整性及绘画色彩的'美感。 2、表扬鼓励画面布局合理,动态不一的作品。 活动延伸: 参观其余组的作品,并把图画编成一个故事。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小蚂蚁》教学设计 篇15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着关爱友情的温馨故事,通过讲述几个小动物坐车时主动让座,而“熊奶奶”也爱护小动物,不愿意坐,最后聪明的小蚂蚁想了一个好主意,既给“熊奶奶”让了座,还给“熊奶奶”唱很多歌,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从而激起幼儿关心年长的人,爱护比自己年幼的人的美好情感。故事的情节比较曲折,但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比较简单,适合小班下期的孩子模仿讲述,也能用动作加以表演。坐车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坐车的经验,加上正好进入《各种各样的车》这个主题,所以适合在这期间开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小蚂蚁坐车》,懂得尊敬长辈,待人热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在公共汽车的不同情景中应该怎么样做。 3、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之间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图片:小猴、小猪、小羊、小狗、小熊、小蚂蚁 汽车的车厢内部剖面图 红绿灯的指示牌,塑料圈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在汽车上发生过什么事情?(简单直接的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相关的经验,进入活动的'主题。) (但从幼儿的回答看,没有一个幼儿提到让座上,可见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是孩子父母或其他成人引导的较少,孩子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二:出示小蚂蚁的图片和汽车图: 1、这是谁呀?小蚂蚁要坐公共汽车到森林里去看外婆,在汽车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用一个问题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倾听故事。)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至熊婆婆说:“我坐你们的位置上,你们不就要站着吗?” 3、提问:最后谁上了汽车?小羊对熊婆婆说了什么?小狗又说了什么?还有谁说了话?熊婆婆坐了吗?为什么没有?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一连串的小问题目的是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话的练习感受和理解故事中小动物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情感。) 4、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段:提问,小蚂蚁想出了什么办法?你喜欢这个办法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熊奶奶和小蚂蚁的形象对比,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蚂蚁的办法是可行的,也为理解最后小蚂蚁给熊奶奶讲故事,体验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快乐。) 三:情境创设,组织幼儿讨论: 1、假如你和妈妈或爸爸两个人乘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位置,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迁移小蚂蚁的经验,和妈妈一起坐位置,坐在妈妈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爷爷、奶奶站在一边,你会怎么办?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一个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会怎么办? (组织幼儿谈论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迁移故事中的经验,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四:游戏:红绿灯。 幼儿人手一个呼啦圈当小司机。教师当交警,看红绿灯自由地游戏。红灯停,绿灯开。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最后设计游戏一方面满足幼儿多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游戏中渗透一些关爱以及交通安全的内容。)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