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范文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通用16篇)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

  古文句子翻译

  《与朱元思书》

  1.急湍甚箭,勐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勐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2

  1、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2、大江流日月,客心悲未央。——谢洮

  3、人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鸥自相亲。——刘著

  4、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枚

  5、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潇潇雨打篷。——陆游

  6、已到穷途犹结客,风尘相赠值千金。——石达开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汀子弟满天山。——杨昌浚

  8、人从斜月天边去。——吴缙

  9、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

  10、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11、不薄个人爱古人。——杜甫

  12、人难再得始为住。——龚自珍

  1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

  14、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邓汉仪

  15、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16、人言回家乐,尔昔谁得知。——陈师道

  17、山围故国周遭地。潮打空城寂莫回。——刘禹锡

  18、大雪满弓刀。——卢纶

  19、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若何!——韩愈

  20、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宋之问

  21、山鸟月中寒,梦醒梅花下。——魏际瑞

  22、人言落日是无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觐

  23、五狱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李白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3

  《醉翁亭记》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曹刿论战》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从也。--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听从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4

  24、人闲桂花落,液静春山空。——王维

  25、误人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

  26、山僧不识英雄主,何必晓晓问姓名。——朱元璋

  2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

  28、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徐通

  2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

  30、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陆游

  3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3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3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4、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5、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琵琶记

  36、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孔融

  37、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

  3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39、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

  40、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

  4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42、十载青山几战尘,还家何处访情亲。——严粲

  43、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44、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

  4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46、千蟑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庵

  47、久在樊笼里,复得近自然。——陶渊明

  48、才如江海命如丝。——苏曼殊

  49、心绪逢摇落,秋声一可闻。——苏延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5

  学习每一门科目都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要想学好中考语文的知识点就要勤奋背诵,下面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一)

  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二)

  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三)

  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6

  50、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5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苏轼

  52、人生有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

  53、心轻万事如鸿毛。——李颀

  5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55、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韩屋

  5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57、力拨山兮气盖世。——项羽

  58、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魏子安

  59、不爱江山爱美人。——陈于王

  60、不曾识面早相知。——赵翼

  6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62、夕阳劝客登楼,去色北朝鲜秋绕郭来。——黄景仁

  6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候家。——韩翅

  64、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丘逢甲

  65、无意怜草,人间重晚睛。——李商隐

  66、人生识字忧患始。——苏轼

  6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6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69、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7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7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

  72、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份外明。

  7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山空留马行处。——岑参

  74、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

  75、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76、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邵雍

  77、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行。——杜甫

  78、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而后有所作为;憔悴枯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人们才了解他。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8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9

  中考语文成语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0

  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二)

  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1

  1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2

  中考语文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3

  《鱼我所欲也》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单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4

  关于忧愁的诗句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关于树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5

  《送东阳马生序》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错呢?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朝廷每天有粮食供应,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给。

  7.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6

  中考语文作者作品知识点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6: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