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
范文 |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通用16篇)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古文句子翻译 《与朱元思书》 1.急湍甚箭,勐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勐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21、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2、大江流日月,客心悲未央。——谢洮 3、人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鸥自相亲。——刘著 4、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枚 5、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潇潇雨打篷。——陆游 6、已到穷途犹结客,风尘相赠值千金。——石达开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汀子弟满天山。——杨昌浚 8、人从斜月天边去。——吴缙 9、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 10、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11、不薄个人爱古人。——杜甫 12、人难再得始为住。——龚自珍 1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 14、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邓汉仪 15、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16、人言回家乐,尔昔谁得知。——陈师道 17、山围故国周遭地。潮打空城寂莫回。——刘禹锡 18、大雪满弓刀。——卢纶 19、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若何!——韩愈 20、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宋之问 21、山鸟月中寒,梦醒梅花下。——魏际瑞 22、人言落日是无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觐 23、五狱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李白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3《醉翁亭记》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曹刿论战》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从也。--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听从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424、人闲桂花落,液静春山空。——王维 25、误人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 26、山僧不识英雄主,何必晓晓问姓名。——朱元璋 2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 28、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徐通 2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 30、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陆游 3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3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3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4、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5、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琵琶记 36、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孔融 37、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 3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39、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 40、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 4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42、十载青山几战尘,还家何处访情亲。——严粲 43、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44、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 4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46、千蟑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庵 47、久在樊笼里,复得近自然。——陶渊明 48、才如江海命如丝。——苏曼殊 49、心绪逢摇落,秋声一可闻。——苏延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5学习每一门科目都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要想学好中考语文的知识点就要勤奋背诵,下面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一) 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二) 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三) 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650、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5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苏轼 52、人生有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 53、心轻万事如鸿毛。——李颀 5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55、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韩屋 5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57、力拨山兮气盖世。——项羽 58、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魏子安 59、不爱江山爱美人。——陈于王 60、不曾识面早相知。——赵翼 6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62、夕阳劝客登楼,去色北朝鲜秋绕郭来。——黄景仁 6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候家。——韩翅 64、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丘逢甲 65、无意怜草,人间重晚睛。——李商隐 66、人生识字忧患始。——苏轼 6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6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69、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7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7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 72、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份外明。 7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山空留马行处。——岑参 74、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 75、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76、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邵雍 77、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行。——杜甫 78、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而后有所作为;憔悴枯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人们才了解他。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8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9中考语文成语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0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20xx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二) 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11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2中考语文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3《鱼我所欲也》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单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4关于忧愁的诗句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关于树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5《送东阳马生序》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错呢?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朝廷每天有粮食供应,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给。 7.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 2023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篇16中考语文作者作品知识点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