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写作教案设计
范文

写作教案设计(精选8篇)

写作教案设计 篇1

  【教材与学生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背影》是一篇典范的写人记事散文,角度独特,构思精巧,语言朴素而醇厚。作者通过追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总结《背影》与选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学习抓住人物某一方面来展开写作的选材方法和一线串珠式结构。

  3.运用所学的选材方法,进行选材训练,形成写作思路。

  教学重点:

  本文选择“背影”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能挖掘既深且广的意蕴。因此,我们写散文应该找好一个小的切入点、凝聚点,串起整篇文章,才能“形散而神不散”。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选材角度和写作思路,并且能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教学设计理念】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学习散文为主,《背影》是一篇十分经典的记叙性散文,它选材独特,结构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朴素,值得我们从写作的角度来展开教学。本文围绕“背影”展开,从文体特点上说,“背影”充分体现了散文艺术性;从鉴赏训练上说,“背影”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关注点。因此,本次作文课要学会选材,了解写人不是一定要进行整体描写,而是可以选择其中最让人动容和感触的一个细节或一个方面来写。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为原则,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文章选材和行文的独特之处,并迁移到课堂外,进而内化为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作家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篇文章以它的真实与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读这样经典的文章,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我想不仅仅只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更要向名家学习,学习如何写作。

  二、深入探究

  (一)品读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惦念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刻画背影)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惜别背影)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回忆背影)

  《背影》中所写之事发生在1917年,当时朱自清20岁,八年后,作者才深情地写下此文。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朱自清与父亲的隔空对话。

  1.最打动你的是哪一次“背影”?

  望父买橘

  2.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来表现父爱?

  小结:选材——最让人动容最让人感触的细节。

  (二)品读“那双大脚”

  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描写“那双大脚”的语言文字。并思考下列问题。

  多年的劳苦让母亲曾经白白的双脚变得干裂、粗糙,厚厚的老茧布满着整个脚底板。母亲的脚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双眼,轻轻地搓洗着母亲的双脚,那些过往的.情景开始在眼前不断地浮现。

  那时,母亲每天在工厂里来回不停地拉原料,一双脚常常肿得跟面包似的。

  那天,母亲背着我,从早晨开始,她就用那强有力的双脚一直走。

  想想还有回去的路,我便很好奇,母亲的脚怎么那么神奇,怎么可以走那么远的路?

  那一刻,手捧着饭盒,又望了望母亲那双厚实的大脚,我的心里除了感动,还有酸楚。

  母亲就每天用那双脚陪着儿子走来走去,从没说过一个“累”字。

  1.母亲的“那双大脚”有什么特点?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2.母亲的“那双大脚”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选择了母亲的“那双大脚”,因为“那双大脚”是最让他动容和感触的细节,而“那双大脚”就像一条彩色的线,串起了母爱的颗颗珍珠。

  小结:写人不一定从整体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的某一细节来写也许更深刻,更真挚。

  (三)活动探究

  1.小组讨论:《背影》《田野上的白发》《那双大脚》《父亲的眼神》这四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写人不一定从整体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的某一方面来写也许更生动,更深刻。

  三.课堂训练

  1.请同学们根据下列表格,选择你生活中熟悉的人,确定好文章中心,从他/她的某一方面入手(手、脚、眼神、微笑、头发等),写出行文思路。

  (1)独立思考并完成写作思路。

  (2)可略写事例,但要详写描写部分。

  作文题目

  文章主旨

  叙事1+描写1

  叙事2+描写2

  叙事3+描写3

  2.同学们相互交流,并推选出小组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

  四.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上的行文思路,我们完成一篇作文。

  五.板书设计

  匠心选材一线串珠

写作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美丽景色,细致地描绘美景;

  2、能有顺序、有重点地选择素材进行习作。

  教学重点:

  1、学习从古诗文、歌声、景物几个方面搜集以春天为主题的素材;

  2、运用并列式构段,能有顺序、有重点地将素材整理成文。

  教学难点:

  处理搜集到的素材,组织成文。

  教学准备:

  ppt、教学材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看看这3段话的第一句,都有什么特点呢(生自主回答)

  春天藏在树林里。原来光秃秃的树木很快就长出了翠玉般色彩的叶子,柳树姑娘那一头茂密的绿色秀发,在春风这把剪刀的`打理下,更加靓丽了呢!让我忍不住吟诵起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藏在桃花里。立春的钟声一敲响,桃花姑娘们就比美似的竞相开放了。春风轻抚着她们粉嫩的脸庞。哇,是什么这么香?那桃花特有的清香迎面拂来,令人陶醉。

  春天藏在田野里。春娃娃一到,田野立刻就变得绿油油的了,放眼观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真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风娃娃们正在上面嬉笑打闹呢!

  预设:每段开头句式一样,是排比句,都是春天藏在......里

  师:对,开头的句式都是相似的,那如果老师把段的顺序换一下,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意思会变吗

  预设:不会

  师:所以段首的句式相同,即使段落对调,意思也不变,段与段之间没有主次之分,这可以称为并列式构段。

  2、师:老师之前布置了预先单,上面要求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找春天呢

  预设:①春在诗文里

  ②春在歌声中

  ③春在自然间

  师:那这就是并列式结构。

  小结:用上并列式结构会让我们文章段与段构成排比,结构清晰。我们按照这3部分,来试着描绘春天。

写作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排序练习和写作实践,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记叙的六要素,并能够自如地运用顺叙的方法完整叙述一件事。

  2、 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建议他们尝试运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使文章形式活泼,内容丰富。

  教学重点

  自如运用顺序的方法完整叙述一件事。

  写作实践,提升。

  教学难点

  顺序中,把经过写详细,适当刻画人物形象;倒叙方法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我们进行有关于作文写作训练的课。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P40至P41页内容,说说这部份内容告诉我们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四方面:记叙文的“六要素”;如何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叙事的顺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二、 排序练习

  1、 整体感知,全班一起朗读“写作实践一”,同学自由发言,看看谁能读懂练习中的七句话想要表达的基本意思。

  2、 分组活动:

  ⑴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给练习中的七个句子排序。

  ⑵打破时间顺序,进行创意排序,但不得改动原句内容。

  3、 全班交流

  排序一:⑦⑥①②④③⑤

  理由:⑦是整个事件的起因,说的是“我”想在考试前的周末跟同学出去放松一下。⑥①②④③⑤是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其中,⑥①②说的是爸爸、妈妈意见不一致,两人因此产生矛盾,进而互不理睬;④③说的是“我”想出好办法,使爸爸、妈妈和解。

  排序二:①⑦⑥②④③⑤

  理由:运用倒叙的方法排序。①放在开头,倒叙“我”在父母产生矛盾后的沮丧心情,然后,再从事情开端⑦开始,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4、 小结提升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否则,“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李渔说的是编戏,其实写文章也是一个道理。开头倒叙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表达需要,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但是,要注意倒叙的内容提前后,后文的内容要做相庆修改,做到前后呼应。

  如例文在排成倒序后,在第⑦前增加:这样的'场面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在第七节后增加:结果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全具体参见课本)

  5、 小组合作:还可以将哪些内容放到开头倒叙?如何修改后面对应的内容,使文段语句通顺、前后呼应?

  6、 交流展示。(略)

  三、《未选择的路》

  1、再读《未选择的路》

  2、体会诗中“我”的形象,揣摩“我”面临选择时的复杂心理,想像“我”做出选择后可能发生的事。对于那条未选择的路,“我”又作何感想?

  3、联系生活,有没有类似“分出两条路”的情况发生,当时如何选择?选择后,如何感受?

  4、以“我”的口吻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四、作文《第一次》

写作教案设计 篇4

  训练目标:

  1、知识目标:写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把想说说的意思写具体、清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与评改作文的能力。

  3、情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写作的兴趣。

  训练重点: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清楚。

  训练难点:

  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评改别人的作文。

  训练课时:

  三课时((1)导 (2)写 (3)评改)

  训练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山川,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活中充满快乐,同时也不乏烦恼。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会激起你的写作欲望。今天这次作文不规定题目,也不规定内容范围,请你自由的写,好不好?

  二、明确习作要求:

  小黑板出示习作要求:动笔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

  1、轻声读读习作要求,思考:本次习作都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2、分组交流一下自己对要求的理解。

  3、全班交流,明确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写作指导:

  1、想: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可以是美丽的景色;可以是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事或物;可以是自己的快乐或烦恼,也可以是自己的梦想或希望。)

  (1)学生闭眼静思。

  (2)在小组内说说。

  (3)指名说说。(师重点指导写人、景、物的写法。)

  2、写:具体、清楚。(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按一定顺序写;恰当运用好词佳句(格言谚语、名人名言、古诗名句);运用修辞方法;不写错别字……)

  3、改:内容:改错别字、不恰当的`词、用错的标点和不通顺的句子……。

  方法:删、补、调、换。

  利用四个句子来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王奶奶是一位七十多岁年纪很大的教师。

  2、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3、爸爸出差带回一包贝壳五颜六色的。

  4、我的作文获了奖,老师鼓舞我说:“今后继续努力!”

  四、自由写作:

  同学们,请你拿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写出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

  五、评改作文:

  1、指导学生刚才上节课的修改方法修改作文:(自改)

  2、评改:

  (1) 让几个学生自告奋勇,读读自己的作文。

  (2) 出示一个作文片段为范例教学生评改的方法。

  指导方法:

  (1)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作文,做个忠实的读者,发现别人作文中词、句、段的精彩,用波纹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2)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提出你的建议,与作者商讨,共同修改此篇作文。

  3、小组互评:分小组共同阅读一片文章,按教师指导的评改方法进行评改。教师巡视指导。

  4、评改后作品赏析:学生简单评议。

  六、总结:

  本次作文,同学们的内容真是百花齐放,老师看到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浓装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看来写作文并不难,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只有细心的人,才会伴随收获的喜悦;只有勤奋的人,才会不断品尝到丰收的硕果。“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用我们的眼去留心观察;用我们的耳去认真倾听;用我们的脑,去不断思考,用我们的笔,去真实记录。相信同学们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精彩!

  课后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教学难题,学生凭空想象,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教师也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收效不是很明显,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还一直存在。通过本次作文研讨课,对于今后作文教学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本次作文既然是自由作文,就是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写,这里要求学生作到真实,使学生明确“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倡导“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强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本节课感觉最成功的地方也是“真实”,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上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而不是作秀。从习作效果来看,学生确实有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再是“假、大、空”。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于评改作文还只是初探,以后在这方面还需加强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修改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修改别人的作品的同时来提升自己表达的水平。

  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除了要教师指导到位之外,平时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眼中有物,笔下成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小练笔”的训练,“常写手能顺,多写笔生花;”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欲写诗,功夫在诗外。”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修改能力以及文质兼美的范文引路都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方面。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自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使学生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写作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知道从生活中选材,题材来自生活。

  2、通过激发情感,激励学生吐真言说真情,进而激发写作的热情。

  3、明白生活是写作之源,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激发表达热情,在表达中领会写作源于生活真实情感的道理。

  2、明确作文是对生活的思考和加工。

  教学难点:

  表达热情的激发和题材的提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

  请大家积极说自己想说的话,别人发言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事情,请迅速写下来。

  1、播放《父亲》视频,给远在他乡打工奔波的父亲说些什么事情?

  2、教师节了,老师找你谈心,你打算跟老师谈些什么事情?

  3、新学期开始了,见到了好久不见的'同学,你跟他谈些什么事情?

  4、提示:生活中处处是作文素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作文材料取用不竭。

  二、思考提炼,确定题材:

  如果需要你在这些事情中挑出一件来写,你会选择哪件?

  你为什么挑选这一件?

  提示:选择有意义的材料来写,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三、 小结升华,提高认识:

  1、 作文的素材源于生活,热爱生活就有无穷的话题。

  2、选择有趣的、有意义的素材去写作——作文的题材是对生活素材的萃取。

  3、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四、回顾加工,沉心写作。

  就要动笔了,我们先不着急,先回忆这件事情的整个经过,想想自己主要想表达什么,怎么把这个想法重点写清楚,然后再动笔。

写作教案设计 篇6

  一.设计理念﹕做思考者,为自己写作,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联想。(适用于高年级)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感悟生活,用心聆听生活的各种声音。

  2.使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自用表达,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所听、所想、所感,语言通顺、连贯,想象丰富有个性。

  四.写作类型

  塑造写作和创作性写作

  五.教学策略﹕情境和想象启发策略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使学生注意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声音,让他们自我感受,自我体会激发他们的兴趣)

  ①.播放含有各种类型的一段声音(都是我们生活中声音,不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到)

  ②.你们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喜欢?(能模范吗?)

  2.引入主题,激发创作激情

  ①.人类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上至天空,下至海洋;大至雷鸣,小至蜜蜂嗡嗡飞舞正是这些声音,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使我们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②.每种声音都有独特的效果,不同的生意回使我们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组声音,你们可以随击一组你想拿来写作的声音,在你选择的这组声音中,你可以加上你想加入的声音,然后写一段话,文体不限,可以写成记叙文、童话等。

  ③.学生自主点击写作,老师巡回指导。

  3.交流,评价。

  4.拓展空间,将想象畅所欲言,课后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来写,文体不限,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事,为自己喜欢的曲子改歌词,然后唱出来,或录下来,让同学们一起欣赏。

  九.课件内容﹕分成几组声音,学生可任点一组就可以使用

  ①.鸟叫、流水、雨滴、风的声音

  ②.厨房里的交响曲

  ③.笑声欢呼声

  ④.电话铃声

  ⑤.春节序曲

  ⑥.进行曲

写作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4、学习一定的寓言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寓言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我们读了《伊索寓言》并做了读书笔记,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看下列图片,你能回忆出是哪个故事吗?

  我们所说的这些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故事会:讲述《伊索寓言》的故事

  3、说说你发现了《伊索寓言》有什么特点。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

  [板书:①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②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③语言生动幽默,善于讽喻。

  4、检查知识掌握

  (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人或动物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2)作为古人智慧和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伊索寓言》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讽刺人类缺点、像《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3)下列关于《伊索寓言》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B、《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C、《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作品及“龟兔赛跑”“狼来了”的故事,均出自《伊索寓言》。

  D、“守株待兔”“龟兔赛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都出自《伊索寓言》。这些寓言既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寓言:故事——道理。]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在创作上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我来找寓意

  读《两只口袋》《驴和狼》《马和驴》《狐狸和狗》《衔肉的狗》几篇寓言,同位交流理解,概括其寓意。

  2、欣赏同学作文,比较寓意的深刻性与新颖性。

  ①水滴与大海

  ……大海对水滴说:“我非常强大,比你们任何一滴水都强大,我是不可战胜的!”小水滴不服:“成功在于坚持,而不在于强弱。”大海大笑起来:“不可能,不如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先将石头打碎。”……

  大海认为这件事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完成,所以……

  这一天,水滴终于滴穿了石头。大海慌了,猛力向石头扑去,可是,除了阵阵浪花,石头一点变化也没有。

  ②水滴和石头

  一座废弃的工厂里,水池里一块粗糙的石头对水管滴下的水滴说:“你这些水滴,对我的作用就是冲冲凉而已,构不成伤害。”水滴没有做声,不过加快了滴水的速度。

  ……

  比较内容:从“水滴石穿”这一成语中得到启发,改编而成。

  出示寓意:

  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件事,必须经日久积累。

  ②这个故事说明歧视那些弱小的力量,最终你会被这力量打败。

  3、小结:概括文章寓意需注意寓意要正确;寓意要有新意;寓意要切合时代;……

  四、推理情节,辨析寓意

  1、比较阅读原文与改后文章的区别有哪些。

  ①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又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知道可以做赠品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②蚊子向狮子挑战。比赛开始,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转身飞走了。一不小心,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①中缺少心理和神态描写;

  ②中缺少语言和动作描写。

  2、思考: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有变化,缺少讽刺意味。

  寓言要用简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或动物的特征,从而达到讽喻性的目的。

  3、比较学生习作,缺少什么:

  毛毛虫与小白鸽

  一天,一只小白鸽和伙伴们出去玩,他们在空中打闹嬉笑着。忽然,小白鸽似乎听到有人在叫。于是,他独自离开了队伍,飞下来看个究竟。小白鸽越飞越低,叫声似乎从河边传来的。小白鸽立刻加快速度,到了河边看到一只溺水的'毛毛虫,原来就是他在叫。小白鸽立刻把毛毛虫从水中救了出来。毛毛虫非常感激,想着一定要报答小白鸽。终于机会来了,有一天毛毛虫走在路上,发现一个人在捕鸟,而捕的鸟正是他的恩人——小白鸽。毛毛虫爬到捕鸟人的脚边,咬了他一口,放走了小白鸽。最后,小白鸽和毛毛虫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

  狮子与报恩的老鼠

  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然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

  这故事说明,时运交替变更,强者也会有需要弱者的时候。

  比较后,讨论习作与原文有什么差别?(生交流回答。)

  4、读习作,提意见。

  鼻子和眼睛

  有一天,鼻子问眼睛我们谁最美丽。眼睛说应该是我,我能看见世界的美丽,所以说起来我是最美丽的,如果人们没有我,就会什么都看不到。我是最有用的,也是最美丽的。眼睛一直在强调。鼻子说我是最美的,我高高在上,如果人们没了我就闻不到东西了,就不完整了,所以我最重要,我最美。眼睛和鼻子一直在争说自己最重要,最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干什么事情都要比,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不要和任何人作比较,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同学讨论交流,明确修改意见。(加神态描写)

  5、总结:

  读寓言还要了解故事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刻画形象的,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能鲜明生动的刻画形象。

  五、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阿里斯托芬:“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

  作业:

  1、继续阅读《伊索寓言》,另外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2、修改作文(丰富语言,明确寓意)。

写作教案设计 篇8

  一、写作目标:

  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

  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亲情与友情,缺少了真诚与倾心。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多自私自利,对周围的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通过本次训练学习,呼唤他们的爱心,让他们懂得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给他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写作目的:

  1、围绕话题,选取材料。(选材)

  2、围绕材料,明确中心。(立意)

  3、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题目)

  三、写作指导

  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写 记叙文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表现“爱”的'主旨。 话题作文虽然范围极大,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说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围绕话题,选取材料。(选材)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也可以这样理解:话题好比一个圆的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连起来的线都可视为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

  话题“爱”的选材非常的广泛。选材的依据就是你自己认为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有话可写,较新颖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话题作文一定要紧扣话题选材,虽然话题作文的范围广,可并不是广而无边。其限制就是话题范围,所以在写作时万万不可偏离话题,另起炉灶,随便写一篇文章来。

  2、围绕材料,明确中心。(立意)

  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在三大特征中,立意的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是关键所在。

  请学生围绕“爱”谈立意

  3、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题目) 有人说好的标题等于一篇文章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构思文章的时候,把精力多用一点在题目上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就爱话题作文而言,可以考虑拟如下题目,大家一起来比较筛眩一种方法是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修饰语,把大题变小;另一种方法是标题中不出现话题,而是作文内容或中心的体现。

  请同学发散思维拟标题话题作文的要求往往是文体不限的, 记叙文 、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日记、书信等都可以。

  四、写作要求:

  1、以爱为话题自行命题

  2、选取有意义的人或事

  3、紧紧围绕“爱”,学会扣题

  4、认真书写,字数不少于600字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0: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