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颗钻石的语文教学设计 |
范文 | 七颗钻石的语文教学设计(精选2篇) 七颗钻石的语文教学设计 篇1一、新授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发生了一次什么?(大旱灾) 2、那么请大家打开课本,课文第一自然段那些地方说明了旱灾的情况?谁来读读课文? 3、请大家用笔画出那些词语说明当时缺水严重?(干涸干枯焦渴) 4、是呀,所有的河流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听老师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出什么?(教师作词语交换对比练习) 5、请几个同学回答这样行吗?为什么? 6、那么,请大家正确地读读这段话》 二、第二自然段学习。 1、在这种情况下,能找到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呀!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空木罐去找水了。(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空木罐)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找出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先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空木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假如你是那个小姑娘,一睁眼有满满的一罐水,你的心情怎样?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形容?除了高兴,你还想怎样?而文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她真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有孝心) 4、这么有孝心的小姑娘,你们喜欢她吗?那就来读读这段吧。 5、接着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6、读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谁来帮她解决。 7、是呀,真个善良的姑娘!大家来读读。 8、小姑娘捧着银水罐,在一瞬间又变成金的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9、病中的母亲把水罐递给了女儿,谁来有感情地读读母亲说的那句话。 10、谁来夸夸这位母亲? 11、后来进水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12、说说进水罐里跳出七颗大钻石,涌出水流这是为什么?小姑娘这是自己也特别想喝水,从这段的那些地方看出来? 13、而小姑娘却把水让给了过路人,你觉得她是一位怎样的人?来一起读读这段。 三、学习最后一段。 1、老师范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你们对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疑问?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2、老师讲述:“故事的结局象征着崇高之爱升上天空,照耀人类,使普天下的人都沐浴在爱的暖流中,那世界一定回变得更美好。 教后随感: 学完这节课,我作了认真地反思,为什么学生在课上个个表现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以前不爱读书的都争着读书;以前不爱发言的却多次举手发言;以前表达层次不清的却说得有条有理。其原因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立足于对学生的解放,努力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实践,探究的活动中,从而,使学生 1、在求异思维中解放了大脑; 2、在操作活动中解放了双手; 3、在亲自观察中解放了眼睛; 4、在读书,质疑,交流,表达中解放了嘴巴; 5、在课外延伸与拓展中解放了时间和空间。 另外,展青老师指出,板书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黑板上画着五个变化的水罐,围成一个心形,象征着爱心永恒。 总之,一堂有趣的神话故事,孩子们的收获还不少,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一种“爱”,这种爱如阳光和雨露沁入孩子们的心田,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 七颗钻石的语文教学设计 篇2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为此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想象 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理解——感知想象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文)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屏幕出示)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屏幕出示)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屏幕出示) 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屏幕出示) 4、“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板书:爱心)“迅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学生交流汇报,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重点指导朗读,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三、创造——发挥想象 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 ①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③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练写) 四、延伸——拓展想象 介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优秀儿童读物,感受童话魅力。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水罐 装满 神奇 还是满满的 爱心 变成了银的 又变成了金的 跳出涌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课生字词。出示以下四组词语: 旱灾 干涸 干枯 焦渴 劳累 水罐竟然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绊倒哀哀地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涌出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中,有哪些字的结构是一样的? 左右结构:渴凑咽唾沫涌舔罐 上下结构:累竟忍 重点指导:“渴”、“舔”、“罐”(相同点:左窄右宽)“累”(下面不是“系”),其它的字自己练写。 3、通过上面的四组词语,分别练习复述课文每段内容。 二、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练习讲述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续编故事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2、指名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四、拓展阅读 互相介绍自己曾经读过的童话故事,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