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 |
范文 |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精选3篇)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 篇1从这一期起,本刊(《中学语文》)将新辟《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专栏,以反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在哪里?这是本栏目所要探讨的全新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目前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空喊“新”的华幸;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创新生成点。比如,教学内容的最“新”整合、教学目标的最“新”生成、教学过程的最“新”优化、教学评价的最“新”呈现,等等。总之,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在常态背景下的最“新”反映。 本期首推《人生寓言》教学案例。以教学案例来诠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实践,恐怕最能与一线的教师贴近。这是一种走进新课程的新的策略。教师通过自我的教学设计、自身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反思,达成与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合。“应该怎样教、不应该怎样教、还应该怎样教”,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思考。本栏目就是提供这样思考的平台。 《人生寓言》的执教者,是宜昌市的年轻的教师。这里的教学案例,是否真正张扬了教学的个性,还请读者评议;同时,也欢迎实验新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栏目中采,交往互动,以达成对新课程理念的共识。 执教:常红艳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师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 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原,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 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师 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肖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肖伯纳的名言导入,新、巧,可谓一石三鸟: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师 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 狐假虎威、丑女效颦。 师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生3 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 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 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 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 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丑女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 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言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 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的故事呢? 生1 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 个慷慨的决定。 师 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2 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师 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y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 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还用了成语,富有文采。 生5 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亮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师 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师 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 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 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同分享。 生9 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师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 篇2【教材分析】 这一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须把握的是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设计思路】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3、朗读。 4、内容研讨。 5、语言运用。 6、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增加理解。 7、作业。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课时】 二课时。 【教具运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逆境中成长》。 【备课卡片】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使用字词,有表情朗读;培养大胆创新的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表演中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综合参与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 一、由作者介绍导入(推荐《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 二、引出寓言,简略介绍寓言的定义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称之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高手。如伊索、克雷洛夫、达芬奇、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 三、学生自读《白兔和月亮》,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运用文字的功力 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无忧无虑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 文中的各种微妙关系: 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 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完全不同? 两处转折──文中有两处转折,各起什么作用? 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 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两种生活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什么不同?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四、学生自读,深入体会本文的寓意,说说领悟到的道理 参考: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等类似的看法(可多角度去读一则寓言) 五、朗读表演《白兔和月亮》,提示朗读者必须注意的表情 这只独具审美的慧心的白兔来到林中草地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时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白兔在得到诸神之王的慷慨决定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当她看着属于自己的月亮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与表情?等等。 六、以同样的步骤学习《落难的王子》,提倡同学间的合作 文章中只写了一个场景来表现王子的多愁善感,你是否能设计出吻合其性格的其他场景?当时的王子的表情和动作、眼神应该如何表现?厄运落到他的头上的时候,王子又会是什么样的表现,你将从哪些方面去注意?等等。 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的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疑难问题:为什么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极写他的脆弱?为什么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等。 蕴含的道理: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七、请学生自告奋勇地有表情地朗读两则寓言 八、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周国平著的其他寓言,并体会寓言的寓意。 2、课外阅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xx年版)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