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
范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11、下列加点字的音节、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 ( ) a.惋转(wǎn) 栀子(zhī) 栖息(qī) 发髻(jì) b.竦峙(sǒng) 寥廓(liáo) 应和(hé) 桕树(jiù) c.清洌(liè) 酝酿(rǎng) 看护(kàn) 镶钳(xiāng) d。憔悴(cuì) 梦寐(mèi) 枯涸(hé) 黄晕(yùn) 2、形似字组合全对的一项(2分) ( ) a.谄(饼谄) 陷(陷害) 眩(眩晕) 弦(弦耀) b.缝(缝衣) 蓬(船蓬) 梢(树梢) 稍(稍微) c.踹(踹开) 湍(湍急) 搏(胳搏) 博(博士) 3、解释加点的字(2分) 呼朋引伴(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早莺争暖树( ) 春风流水应和( ) 4、选出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2分) ( ) a.湖平/两岸/阔。 b.清风伴夜/鸣蝉。 c.断肠/人/在天涯。 d.绿杨/阴里/白沙堤。 5、改正病句(2分) (1)列车奔驰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走着。_______________ (2)济南冬天是旅游最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得体的语言写出句子(3分) (1)你想让老师把你没有弄懂的问题再说一遍,应怎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要拒绝同学抄你的作业,应怎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句子(3分) 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朋友。德高望重的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6分) (1)《次北固山下》题目的“次”意思是_______,诗中描写江上的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的体裁是___,诗中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题目是_________,这是一首描写______景色的词,词的主旨句子是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何水澹澹,山岛竦峙。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幸其至哉,歌以咏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解释诗中加点的字(2分) 何( ) 临( ) 澹澹( ) 至( ) 10、“观”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下面的诗句同写秋景,然而景物的特点与语言风格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在这两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是否有关系?(2分)(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jì(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jī( )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人才流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4、依照选段中的拼音,填上适当的汉字。(2分) 15、用“||”给这段文字分层。(2分) 16、按顺序写出语段中的描写对象。(2分) 17、用横线画出全段的中心句(2分) 18、给这个语段拟一个标题是(1分)( ) 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 c.雪后图 d.雪后山更美 19、这段文字对客观景物的描写,都溶入了作者主观的__________。(2分) 20、“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从侧面写__________。(1分)21、作者为什么希望下点小雪?(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举例说明选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共8分) 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清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残留着白天太阳( )zhì( )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zhuì( )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涌起的波浪。(《海滨仲夏夜》) 23、给甲段中的加点字注音,乙段中依注音把汉字写在括号内。(2分) 24、甲乙两段文字写风的角度有共同点,从感觉上看,其共同点是(2分) ( ) a.从触觉角度写风 b.从听觉角度写风 c.从嗅觉角度写风 d.从视觉角度写风 25、甲段文字描绘春风的特点是(2分) ( ) a.温暖和煦 b.微弱不寒 c.轻柔润泽 d.凉爽舒服 26、乙段文字描绘夏日海风的特点(2分) ( ) a.柔软飘荡 b.柔和凉爽 c.柔软潮湿 d.闷热湿粘四、作文(40分)炎热的夏日已经过去。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描绘夏日湛江的一种景致,把自己对夏天的感情及体会表述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2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 ( )(2分) a.唱着婉转地取自,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你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 c.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别上你的校徽。 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路转溪头忽见。2.为下列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 b.……的样子 c. 这样 d.对 (2)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a.炫耀 b.展示 c.表现 d.显示 (3)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而有点叫人害怕。 a.声音很大 b.非常晴朗 c.亮光很强 d.宏大明亮 (4)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透明清亮 b.灵活而不可捉摸 c.十分灵巧 d.空旷灵巧3.下面句子的朗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份,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用亲切的语气,读出我对蚂蚁的怜爱之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表示语气节奏的停顿)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表示重读的字) d.山那边的山啊(升调),铁青着脸(将调)给我们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降调)。4.找出与课文的句子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就是夏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原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改正下列词语中用得不对的字。(3分) 马啼( ) 竦恃( ) 一年之季在于春( ) 呜蝉( ) 德高望众( ) 反老还童(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处点粉色。( ) (2)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 (3)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7.好的句子总让人回味无穷,请细细品味以下句子,并谈谈它们的表达效果。(6分) (1)忽然下起了雷阵雨,项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有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8.下面八句诗分别摘自四首诗,情根据对仗的知识将它们分为相应的五组句子。(4分)①大漠孤烟直 ②幽属晚花多 ③浮云游子意 ④江船火独明 ⑤落日故人情 ⑥野径云俱黑 ⑦长河落日圆 ⑧澄江平岸少 a. b. c. d. 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5题。(14分)(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2)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9.以上出自 所写的《济南的冬天》,他原名 ,字 ,代表作有小说《 》和《 》、话剧《 》等。(3分)10.在第(1)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和 (2分)11.第(2)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1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13.划线句a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水写的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2分)14.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3分)15.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1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6---21题。(11分)(1)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2)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3)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1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1)前仰后合: (2)忍俊不禁: 17.“把一滩草惹笑了”中的“惹”字用得好吗?为什么?(2分) 答: 18.作者为什么一个人在荒野中“笑出声来”?(2分) 答: 19.划线句子应如何理解?(2分) 答: 20.如果把“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此句话移到文章的开头好吗?为什么?(2分) 答: 21.请根据文章的内容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1分)【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1---28题。(18分) 秋 颂罗兰 (1)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2)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3)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4)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5)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6)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7)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8)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9)“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10)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11)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22.请找出本文中的词语:(2分) 答: 23.文中的(8)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1分) 答: 24.文章从 、秋 、秋 、秋 、秋 等方面颂秋。(5分)25.作者用以颂秋的几个方面有什么共同点?(2分) 答: 26.作者认为秋之“美”是什么?(2分) 答: 27.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份秋之美”。(2分) 答: 28.请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及喜欢的理由。(至少写两句)(4分) 答: 三、作文(30分)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有过《山中方友》的作者的经历,也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自然界中某个你熟识的“朋友”的身份,化身为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要求:①以《 的心声》为题,先补全题目,在完成作文。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1. c2. (1)b (2)a (3)c (4)a3. b4. b5. 啼(蹄) 恃(峙) 季(计) 呜(鸣) 众(重) 反(返)6. (1)拟人 (2)拟人 (3)反问 (4)比喻7. (1)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雷声轰响、急雨如瀑的场景,饱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之情。(2)“饱食”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丰收之景,“栖息”则拟人化的概括了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营造出松弛、娴静的气氛。(3)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花很多,遍地都是的情景,语气活泼、动人,“散”字还表现出花儿随风摆动、闪闪发光的明丽姿态。8.a.①⑦ b.⑧② c.③⑤ d.⑥④9.老舍 舒庆春 舍予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10.狭窄 宽敞11.济南的冬水 暖、绿、清、亮12.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13.拟人 蓬勃的生机14.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如:这是张小水墨画。15.温晴16.(1)形象地描绘出花朵在微风中前后摇摆的样子 (2)形容花朵将开未开的样子17.好。因为“惹”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在不经意间,花都开了。18.因为受花的感染,心情十分愉快。19.这荒草盼望这水的到来已有很久,已很急切,就像“我”渴盼见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样。20.不好。原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较醒目。21.《对一朵花微笑》22.俗世繁华、耐人寻味、一尘不染、闲云野鹤、可望而不可及23.解释说明24树、日、云、风、雨25.它们都具有作者心目中的秋之“美”26.作者认为秋之“美”是闲和逸27.那些取得了“成功”,却把“功名”看得很淡的人28.(略)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