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二册祝福 |
范文 | 第二册祝福(精选5篇) 第二册祝福 篇1教学目标 :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 本单元特点。学习鉴赏小说方法指导。 方法:从小说三要素入手。 情节:熟悉内容,了解特征。人物:性格特征,塑造方法。环境:特征,作用。 二、阅读课文 三、理清情节 明确: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 四、了解倒叙的作用 明确: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五、作业 : 1.代小说中的“我”写日记;(1、“我”在鲁镇住了几天?2、那几天天气状况如何?3、在鲁镇,“我”接触了哪些人?遇到哪些事?4、文中倒叙、插叙的外在语言标志是什么?) 2.编年谱; 3.写小传;(1、祥林嫂生命历程时间推移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2、漂泊的地点是怎样转换的?3、样林嫂一生遭遇到哪些不幸?4、作为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女人,我们给她作传,怎样才能从有限的材料中挖掘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传记材料,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一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 4.写一份《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导入 文学是人学,在我们熟悉了《祝福》的故事情节之后,今天我们开始分析小说主人翁祥林嫂的形象。 二、了解祥林嫂悲剧的一生。 1.请学生读《祥林嫂年谱》 参考: 祥林嫂年(年龄)谱(一)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 二十八九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祥林嫂年谱(二) 到鲁镇以前 二十六七岁,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 到鲁镇元年 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鲁镇做工。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2.请学生读《祥林嫂小传》 参考: 样林嫂小传 祥林嫂,卫家山人,可能姓卫,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十六七岁,以打柴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比他大十岁的祥林嫂便逃离了家中,经做中人的卫老婆子介绍,冬初进了鲁镇鲁四老爷家中做帮工。每月工钱500文。活计虽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满足。 三个半月后,即开春前夕,她的婆婆带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钱1750文全被婆婆拿去了。原来,她那严厉的婆婆为了小儿子要花一笔钱做聘礼娶老婆,就把她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了。不几天,祥林嫂就被装到花轿里送到贺家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个孩子,小名叫阿毛。母亲孩子养得都胖,又没婆婆,男人有力气,又会做,自家有房子,日子过得蛮好。 但天有不测风云,年纪轻轻的男人得了伤寒死了。没多久,四岁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衔去了。这样,家中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到了秋天,大伯来收屋,她走投无路,只好由卫老婆子领着,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脚已没先前灵活了,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个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满。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饭菜碗盘都用不着她沾手,她的任务仅是在灶下烧火。这对她打击很大。 之后,她开口总是讲阿毛被狼衔去的故事。开始倒还有人听,后来人们听腻了,便不仅不表示同情,还取笑她。从这以后,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鲁四老爷家有个帮佣,大家称她柳妈。柳妈谈起她作为回头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时留下的伤疤。这话传扬出去,人们又拿这伤疤取笑她。柳妈还建议她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否则到了阴司,那两个短命的死鬼男人还要争,阎王老爷只好把她锯开来。 她很苦闷,以后花了近一年的工钱捐了门槛。捐了门槛之后,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来。 冬至祭祖时节,主人仍不让她沾碰杯筷,这次她受到了彻底的打击,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变白,记忆更坏。 主人家愈加不满。不久,终于把她打发走了。或者是离开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当儿,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 终年四十岁左右。 三、分析形象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 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2.学习其他有关文字 思考:祥林嫂是如何对待他人或社会所横加给她的种种摧残、压迫或歧视、冷漠的?(通过此问,认识祥林嫂反抗的二重性,或悲剧性的反抗) 明确: 逃出婆家,反抗买卖婚姻——转嫁希望 被卖改嫁,奋力以死相拼——从一而终 他人歧视,给以无言抗争——自认有罪 询问“灵魂”,怀疑迷信真假——未知迷信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做过反抗,至少对当时的秩序起过捣乱作用,说明她是一个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妇女。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反抗不是一直自觉性的,而是带有封建礼教和迷信色彩的。 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以为就可以找到幸福的归宿,这只是一种转嫁希望的一相情愿式的念头,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她只是转变生存的地点,并没有提升生存的价值。(在鲁四老爷家仍然遭受剥削,我们可以为她算一笔经济帐。) 被卖改嫁,奋力以死相拼的原因是什么?卫老婆子说是……(见课文),对吗?实际是出于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在旧社会,礼教要求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认为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其余分析略) 3.小结:(略) 四、作业 一、二两组同学做原告的律师,任务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事实列出自己认定的被告,确立被告的主犯与次犯的顺序,并写出有理有据、文情并茂的诉讼状,为身遭不幸的“母亲”讨回公道进行申诉和答辩;第三、四组同学担当被告及其律师,其任务是估测课文中的哪些人可能成为原告眼中的被告,并尽量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事实依据或情理依据为自己辩论。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探讨祥林嫂死因 一、导入 祥林嫂是一个温顺善良、安分勤快的农村妇女,在旧社会里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被这个社会所吞噬。那么,祥林嫂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二、讨论 下面是实录: 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 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 生:(感到新奇,交头接耳) 师: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1: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 师: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板书:“谁是凶手?”) 生2:鲁四老爷呗! 生3:还有四婶。 生4:柳妈也是的。 生5: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 生6:别忘了祥林嫂的婆家人。 生7: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众笑)我这个“我”可是带引号的,你们别瞎笑。(又笑) 生8:总之,鲁镇的一群鸟男女呗! 师:(笑)鲁镇人统统是凶手?我看你们得说说理由。 生9:鲁四老爷肯定是凶手。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他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祥林嫂被婆家抢回,他一句“可恶!然而……”多少带了点支持的味道。祥林嫂再到鲁镇,他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就是祥林嫂死了,他还骂她是个“谬种”。他在精神上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 师:如何理解文中的两处“可恶”和“然而” (分析略) 生10:这个家伙自私伪善、冷酷无情。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分析第二段有关文字) 生11:鲁四老爷还有一个帮凶,就是四婶。 生12:我赞成。“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一声喝令,把祥林嫂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勇气和希望都给粉碎了。 师:我打断同学们一下。“你放着罢,祥林嫂!”是个怎样的句式? 生13:感叹句。 师:好。这是从语气上说。从语序上说呢? 生14:倒装句。 师:对了。这一倒装,就突出了四婶要祥林嫂赶快放手的迫切心情。这里要注意,感叹号要放到句子的最后,而不是中间。请大家继续发表高见。 生15:祥林嫂的婆家人也是杀人犯。他们强迫祥林嫂改嫁,改变了她的命运。 生16:柳妈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让她害怕,把她推向了恐怖的深渊。 生17:“我”没有正面回答祥林嫂关于“灵魂有无”的问题,也有一份罪责。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18:我觉得柳妈不是凶手。因为她自己也和祥林嫂一样,是鲁四老爷家的帮工,阶级出身决定她的阶级意识,她不会残害祥林嫂的。 生16:那她为什么要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还给祥林嫂出“捐门槛”的馊主意! 生18:讲故事是因为她自己也相信;出主意则完全出于善意。 师:我来说吧,从总体描写上看,柳妈还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就算柳妈是凶手,也是无意识杀人。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 生:(点头) 生19:“我”不是凶手。他是同情祥林嫂,憎恶鲁四老爷的。他只是没有办法救祥林嫂于死地。 师:用你们历史书上的话来讲,这叫什么? 生20: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阶级局限性。 师:很好。现在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1:有。 师:你认为“我”也是凶手? 生21:不,我认为祥林嫂不是他杀。 师:(笑)杀出程咬金来了。好,你说说你的观点。 生21:我认为祥林嫂是自杀! 生:(一片哗然) 师:讲讲道理。 生21:(振振有词地)如果当初祥林嫂不从婆家逃出来,是不是也就不会改嫁? 生22:(自发起立反驳)我认为还是会被迫改嫁。——就是不改嫁,也会被虐待而死。 生21:那她再到鲁镇之后,鲁四老爷家还是收留她的,不让她沾手祝福,她不沾手就是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生23:这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不差的问题,这是精神打击,比肉体折磨更痛苦! 生21:捐门槛也是她自己要去捐的。 生24:不捐门槛她会更痛苦。 生21:那她沦为乞丐,也可以到鲁镇以外的地方去呀,幸许李镇、王镇什么的,还能让她谋到一份帮工呢! 生25:你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李镇会有李四老爷,王镇会有王四老爷。(众生笑) (经过一番激烈辩论,21号同学开始处下风。) 师:打住,请你们打住。这其实已经牵涉到小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的社会环境。你们说是不是? 生:(齐)是。 师:请大家把小说开头两小节齐读一遍,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 (生齐读。) 生26:当时是辛亥革命以后。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6:因为鲁四老爷大骂新党。新党也叫“维新党”,辛亥革命前后,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新派人物。 师:注意到了课文注释,很好。 生27:文中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我想是有深意的。 师:什么深意? 生27: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 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而制作“福社”的却是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她们“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劳动。 师:很好。女人除了劳动,当时还要受到“三权”的统治,这“三权”就是,神权、族权、夫权。女子有“七出”,也就是说七种被丈夫休弃的理由。无子当然是一条,生重病也是一条。你看,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这样看来,祥林嫂之死是被杀是毫无疑问的了,不知道刚才那位同学还有没有意见? 生21:(害羞地摇头) 师:可是,元凶——我是说元凶——到底是谁,却值得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 生28:是封建礼教。 师:为什么? 生28:正因为有了封建礼教,鲁四老爷才会那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地逼迫祥林嫂。 生29:也正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柳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用迷信思想把祥林嫂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生30:还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祥林嫂教务长挣脱不了命运的绞索。 师:祥林嫂和命运抗争过吗? 生31:抗争过的。 师:请你详细说说。 生31:先是逃出婆家,到了鲁镇;后是头撞香案,抗拒改嫁;再又捐了门槛,试图赎罪;最后是问“我”灵魂有无。 师:说得很好。确实是这样,这一“逃”一“撞”一“捐”一“问”构成了祥林嫂追求生活、抗争命运的发展图。可惜的是,她的追求最后是幻灭了,她的抗争当然也徒劳。这是因为,封建礼教害人太深了。正像丁玲同志所说的那样:“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我提议,我们下一堂课公开审理“祥林嫂被杀”一案。届时请同学们对包括罪魁祸首封建礼教在内的凶手提起“公诉”,并下达“判决书”。 生:(跃跃欲试)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作业 : 准备还模拟法庭辩论。 第二册祝福 篇2〖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 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 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 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七、作业 反聩及校正 第二册祝福 篇3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安排: 第 一 教 时 l 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2.7.,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 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3、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四、布置作业 。 第 二 教 时 l 本教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开端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之中。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说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发展部分: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 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很残酷的呢?(P.)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 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②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养蚕”,能让年仅两三岁的孩子去剥豆吗?)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③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A.鲁四老爷的态度: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丝血痕的软刀子。(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们的态度: 人们叫她的“声调和先前很不同”。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她不时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却惨遭蹂躏。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嫂新的打击。 C.柳妈说鬼: ④祥林嫂是如何对待这如此沉重的打击的?其结果如何? 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在竭尽全力地反抗着: 她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劳碌着,以便积够十二元鹰洋,用“捐门槛”的方法去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间给她设下的“罪名”,她忍受着咬啮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无边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一年,这是何等坚韧的反抗精神啊! 而反抗的结果,出乎柳妈、祥林嫂的预想,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4.结局部分: 当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丧失了当牛做马的条件后,鲁四老爷就一脚把她踢出门外,使她终于成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僵尸。即使这样,她在临死前,还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A.“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B.“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C.“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三、布置作业 。 第 三 教 时 l 本教时重点分析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 一、检查作业 : 二、分析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①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写: A.行动描写: 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 与此相对照的是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 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 B.语言描写: 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a.祥林嫂被抢前: b.祥林嫂被抢时: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 f.祥林嫂死后: 作为这六次开口背景的是鲁四老爷虚伪寒暄后的“大骂其新党”,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开口的根源。 三、分析“我”这一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四、分析柳妈: 问: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 明确: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五、布置作业 。 第 四 教 时 l 本教时重点分析写作特点。 一、检查作业 : 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①肖像描写: 三次变化: ②画眼睛(眼神): 3.倒叙的手法: 三、小结: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四、布置作业 。 第二册祝福 篇4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 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 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二、 重、难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三、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 学生活动设计 1、 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 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 导入 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关于《呐喊》和《彷徨》 2、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1)序幕 写祝福景象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再写祝福景象 3、 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 再到鲁镇,情况怎样? 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4、 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 二、总结与引申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三、作业 布置 思考: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四、板书设计 情节特点:倒叙 人物命运:祥林嫂善良能干,却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 导入 新课 引入鲁迅取名《彷徨》的原因 2、 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却最终伤害——自责和自我解剖——愤激 3、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你怎样看? 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4、 师生共同研读文中深刻的语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二、总结与引申 1、 封建压迫的体现(四权) 2、 对比电影和小说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区别 三、作业 布置 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四、板书设计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 解救办法:摧毁旧制度,否定旧文化。 第二册祝福 篇5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 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 生:(感到新奇,交头接耳) 师: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1: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 师: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板书:“谁是凶手?”) 生2:鲁四老爷呗! 生3:还有四婶。 生4:柳妈也是的。 生5: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 生6:别忘了祥林嫂的婆家人。 生7: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众笑)我这个“我”可是带引号的,你们别瞎笑。(又笑) 生8:总之,鲁镇的一群鸟男女呗! 师:(笑)鲁镇人统统是凶手?我看你们得说说理由。 生9:鲁四老爷肯定是凶手。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他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祥林嫂被婆家抢回,他一句“可恶!然而……”多少带了点支持的味道。祥林嫂再到鲁镇,他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就是祥林嫂死了,他还骂她是个“谬种”。他在精神上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 生10:这个家伙自私伪善、冷酷无情。 生11:鲁四老爷还有一个帮凶,就是四婶。 生12:我赞成。“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一声喝令,把祥林嫂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勇气和希望都给粉碎了。 师:我打断同学们一下。“你放着罢,祥林嫂!”是个怎样的句式? 生13:感叹句。 师:好。这是从语气上说。从语序上说呢? 生14:倒装句。 师:对了。这一倒装,就突出了四婶要祥林嫂赶快放手的迫切心情。这里要注意,感叹号要放到句子的最后,而不是中间。请大家继续发表高见。 生15:祥林嫂的婆家人也是杀人犯。他们强迫祥林嫂改嫁,改变了她的命运。 生16:柳妈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让她害怕,把她推向了恐怖的深渊。 生17:“我”没有正面回答祥林嫂关于“灵魂有无”的问题,也有一份罪责。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18:我觉得柳妈不是凶手。因为她自己也和祥林嫂一样,是鲁四老爷家的帮工,阶级出身决定她的阶级意识,她不会残害祥林嫂的。 生16:那她为什么要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还给祥林嫂出“捐门槛”的馊主意! 生18:讲故事是因为她自己也相信;出主意则完全出于善意。 师:我来说吧,从总体描写上看,柳妈还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就算柳妈是凶手,也是无意识杀人。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 生:(点头) 生19:“我”不是凶手。他是同情祥林嫂,憎恶鲁四老爷的。他只是没有办法救祥林嫂于死地。 师:用你们历史书上的话来讲,这叫什么? 生20: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阶级局限性。 师:很好。现在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1:有。 师:你认为“我”也是凶手? 生21:不,我认为祥林嫂不是他杀。 师:(笑)杀出程咬金来了。好,你说说你的观点。 生21:我认为祥林嫂是自杀! 生:(一片哗然) 师:讲讲道理。 生21:(振振有词地)如果当初祥林嫂不从婆家逃出来,是不是也就不会改嫁? 生22:(自发起立反驳)我认为还是会被迫改嫁。——就是不改嫁,也会被虐待而死。 生21:那她再到鲁镇之后,鲁四老爷家还是收留她的,不让她沾手祝福,她不沾手就是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生23:这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不差的问题,这是精神打击,比肉体折磨更痛苦! 生21:捐门槛也是她自己要去捐的。 生24:不捐门槛她会更痛苦。 生21:那她沦为乞丐,也可以到鲁镇以外的地方去呀,幸许李镇、王镇什么的,还能让她谋到一份帮工呢! 生25:你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李镇会有李四老爷,王镇会有王四老爷。(众生笑) [经过一番激烈辩论,21号同学开始处下风。 师:打住,请你们打住。这其实已经牵涉到小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的社会环境。你们说是不是? 生:(齐)是。 师:请大家把小说开头两小节齐读一遍,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 [生齐读。 生26:当时是辛亥革命以后。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6:因为鲁四老爷大骂新党。新党也叫“维新党”,辛亥革命前后,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新派人物。 师:注意到了课文注释,很好。 生27:文中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我想是有深意的。 师:什么深意? 生27: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 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而制作“福社”的却是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她们“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劳动。 师:很好。女人除了劳动,当时还要受到“三权”的统治,这“三权”就是,神权、族权、夫权。女子有“七出”,也就是说七种被丈夫休弃的理由。无子当然是一条,生重病也是一条。你看,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这样看来,祥林嫂之死是被杀是毫无疑问的了,不知道刚才那位同学还有没有意见? 生21:(害羞地摇头) 师:可是,元凶——我是说元凶——到底是谁,却值得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 生28:是封建礼教。 师:为什么? 生28:正因为有了封建礼教,鲁四老爷才会那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地逼迫祥林嫂。 生29:也正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柳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用迷信思想把祥林嫂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生30:还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祥林嫂教务长挣脱不了命运的绞索。 师:祥林嫂和命运抗争过吗? 生31:抗争过的。 师:请你详细说说。 生31:先是逃出婆家,到了鲁镇;后是头撞香案,抗拒改嫁;再又捐了门槛,试图赎罪;最后是问“我”灵魂有无。 师:说得很好。确实是这样,这一“逃”一“撞”一“捐”一“问”构成了祥林嫂追求生活、抗争命运的发展图。可惜的是,她的追求最后是幻灭了,她的抗争当然也徒劳。这是因为,封建礼教害人太深了。正像丁玲同志所说的那样:“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我提议,我们下一堂课公开审理“祥林嫂被杀”一案。届时请同学们对包括罪魁祸首封建礼教在内的凶手提起“公诉”,并下达“判决书”。 生:(跃跃欲试)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