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
范文 |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通用13篇)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学生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XX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2鲁滨孙漂流记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 (三)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l.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5.质疑、解疑。(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3【字词荟萃】 读拼音写词语。 ɡěnɡ ɡài wèi jù jiǎn lòu ( ) ( ) ( ) jiù yuán yě mán pàn luàn ( ) ( ) ( ) 【句段集锦】 摘录课文中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课文链接】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4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等。 3. 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4.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 一、导入 1.幻灯出示: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 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圣经》。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同学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随鲁滨逊去漂流吧! 这部小说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小说作家丹尼尔.笛福更是家喻户晓了。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 2. 简介笛福生平 二、简述故事情节 1.看图片回顾 2.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感悟鲁滨逊精神 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划句子、写批注、作交流。) 1.我的幸与不幸 (1) 同桌互读: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 (2) 1.2组、3.4组合作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不屈服于命运、乐观、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 (3) 老师、学生合作读:老师读不幸部分(你) 学生读幸部分(我) (4) 从这个片断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的鲁滨逊。 2.捕杀野山羊 3.智救“星期五”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鲁滨逊的了解更深刻了。其实,他并没有作出轰天动地的事,只不过是作者将他所遇到的困难放大了,时间延长了。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四、拓展 鲁滨逊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全靠的是这种独立生存的勇气和能力,这对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启示。 1.听《夏令营的较量》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学会独立生存?(独立生存的能力从哪里来?) 2.让我们向鲁滨逊学习,愿我们大家拿好“智慧乐观、顽强勇敢、自主独立”这把金钥匙开启美好的明天!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5一 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二 教学理念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依据这样的理念,本教学设计着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思辩的平台,精心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引领学生全身心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自主探究鲁滨孙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强调对原著《鲁滨孙漂流记》文字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界,使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是独立阅读课文有效学习的最好体现。形成开放的、灵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三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四 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五 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 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3、学习《生存手册》(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 七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幻灯片1) 突发事件出现时,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出示幻灯片2)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本课写的就是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出示幻灯片3) 简介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安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师:这篇课文为长篇小说的缩写。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出示幻灯片4)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讨论)(出示幻灯片5)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讨论一: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出示幻灯片6) (课文内的):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讨论二: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出示幻灯片7)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4)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5)造船、制子弹、鞣制皮革、缝衣帽裤袜(造船工程师、兵器专家、皮匠、裁缝) (6)打退野人的进攻,平定大船上的叛乱(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讨论三:(出示幻灯片8)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假如他没有枪、火药、罗盘,岛上又没有水源,他将碰到哪些困难?你能帮他出主意解决这些困难吗?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聚焦到三个问题: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获得水? (1)如何获得水?(出示幻灯片9) 收集雨水融化冰雪 收集植物茎干中的水用透明塑料袋收集植物蒸发的水 掘大土坑用塑料薄膜收集土地蒸发的水 (2)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出示幻灯片10) 钓鱼采野果爬树掏鸟窝 挖陷阱逮野生动物海滩上拾贝类、捉螃蟹、海龟 (3)如何辨别方向?(出示幻灯片11) 儿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请几个学生背其中的诗句)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可千万别慌张,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会帮助你辨别方向,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要是碰上阴雨天,它永远高挂在北方。大树也会来帮忙。 要是你能认出它,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可千万别慌张,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利用太阳和时表、利用地物特征、利用指南针,但必须是在你头脑清楚的情况下,怎样做到呢?我们再学习一下生存手册: (出示幻灯片12)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四)、深化课文,谈体会: (出示幻灯片13)学习鲁滨孙,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学习小组讨论) (请大家大声地读这一段话)(出示幻灯片14)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我相信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后,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培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相信,你们都是小小鲁滨孙,对吗?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6师: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先请大家浏览“精彩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生浏览精彩片段。) 师:谁来说说你认为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的哪个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应该在小说的开始部分。因为片段的第2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后”,从这儿可以知道这个片段的大概位置是在“梗概”的第6自然段。 师:有道理。现在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生:我觉得鲁滨孙在困难面前,态度乐观,能战胜自己。那个“好处坏处对照表”就很精彩。 师:好,让我们对照鲁滨孙列出的“好处”和“坏处”,一起来读一读。请男同学读“坏处”,女同学读“好处”。 师:现在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生:我想,这个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勇气,他发现情况虽然很糟糕,但是自己还是幸运的,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 生:我认为,这也使鲁滨孙能够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现实,一心想着往前走。 生:对!我觉得他通过对照也得到了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师:你提到了一个词语“知足安命”,看来你理解了。在这种情况下,能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生(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师: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生:我觉得鲁滨孙的语言很精彩,我来读一读: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师: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名著中的警句。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7【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材的前四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革命传统、杰出人物、古典名著、中外名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本册教材中的两则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都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的情况。 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因为课文是原著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5、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说教法】 首先,我将力图贯彻“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质疑、讨论、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寻常的经历,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我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自学完以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3、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思维比较活跃,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学期教材的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之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的情况。而文中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说过程】 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鲁滨孙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涯,一同走进《鲁滨孙漂流记》。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孙的经历。 鲁滨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品读,去感悟鲁滨孙的精神。下面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理解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 4、交流成果,共享收获 (1)同桌交流感受 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把自己的成果与大伙分享是最大的快乐,下面谁先来谈谈,注意汇报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重点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食物、安全、孤独问题及解决 板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这样设计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5、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老师讲故事:没有开启冷冻功能的冷藏车冻死工人的故事。 对比质疑:同样是身处险境,为什么鲁滨孙能活下来?而工人却在一夜间丢了性命? 抛出中心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活了下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小结: 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阅读的结果,而是经历一次阅读的过程。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在两则故事结果的悬殊对比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在孤岛上活了下来?”这个问题问域宽,答距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学生开始认真解读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鲁滨孙的认识是自己发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的结果。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自己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情,展示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6、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8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b案 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9【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鲁滨孙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继续练习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在学习过程中继续练习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鲁滨孙是谁?漂流到哪儿?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教师介绍鲁滨孙及作者。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默读课文,看每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的生活? (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3、第一自然写的是什么? (介绍鲁滨孙。) 4、第二至第九自然,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怎样分层? 起因(第二自然段):被冲到荒岛。 经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战胜困难,生存下来。 结果(第九自然段):回到英国。 5、经过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依据是什么? ⑴ 解决暂时困难。 ⑵ 解决住的问题。 ⑶ 解决吃的问题。 ⑷ 抵御野人的迫害并教化一名野人。 分层依据:不同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鲁滨孙给你什么印象? (碰到危险不畏惧。) 2、用上两组关联词语,把这一段连接起来。 四、自学讨论第二段 1、鲁滨孙漂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荒岛上?如果是你,怎么办? (没有人居住、找不到任何食物。) 2、鲁滨孙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从船舱中找可用、可吃的东西。) 3、为了应付长期的漂流生活,鲁滨孙要战胜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要求: 自己默读、在文中批画、与同学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 汇报自学情况: ⑴ 找住的地方。 ⑵ 解决吃的问题。 ⑶ 防御野人。 ⑷ 救下并教化“星期五”。 ⑸ 你认为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孙遇到困难不悲观,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在这个没人居住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凭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大自然的面貌,开拓了这块处女地,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五、朗读课文,谈感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六、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很好,我们现在虽然不会去航海和冒险,将来也不一定会遇到像鲁滨孙这样的事情,但是困难我们都会遇上,而且人人有,时时有,我们要学习鲁滨孙对待困难的积极态度、顽强精神,要有勇气去战胜它。此外,我们从小就要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要多学知识,多长本事。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0一、教材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是一篇略读课文。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二、学情介绍: 班里全体学生都阅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对作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比较快速地复述故事内容,能表达一定的阅读见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 会生存。 五、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课前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3、预习课文: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件事。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词语“生存”,父母为大家创 造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大家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看到这个词语,大家一定会想起我们上学期读过的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 出示课题,读课题,说说什么是“漂流”,作者是谁,复述一些情节。(课件出示插图) 5 谈话引入课文。 上学期推荐学生读过这本书,所以让他们复述一些情节。 二、预习汇报,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预习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件事?(课件出示)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 课件出示描述荒岛环境的句子, 提问:假如你来到了这样的荒岛上,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板书:食物、住所、安全、同伴)。 2、 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鲁滨 孙怎样克服那些困难?指名回答, 3、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二十几年,真是一个奇迹,再读课文,看哪些内容最打动你,你体会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这些内容旁做些批注。 4、指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句。 5、小结:鲁滨孙正是靠了自己的勤劳、聪明、勇敢、善良,才得以生存下来。(板书四个词语) 13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三、进行采访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鲁滨孙回到英国,大街小巷都在传诵他的故事,各大媒体争相采访他。 1、 同桌扮演角色,从不同角度进行采访。 2、 找几个扮演鲁滨孙的学生上来, 下面的学生扮演记者提问。(问题可以是:野人来了,你怎么办?在荒岛上,一个人很孤单,你怎么办?等等。) 12 通过采访活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四、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1、鲁宾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使我们懂得要学会生存。 2、假如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如何面对?(课件出示) 3、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些情境,想想该怎么面对。 4、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业:把自己如何面对困难的一次经历写下来。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 食物 生存 安全 同伴 (勤劳、聪明、勇敢、善良)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1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包括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知道《鲁滨孙漂流记》小说的梗概,品读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3.通过讨论交流方式,学会理解鲁滨孙在荒岛遇到的困境,分析鲁宾孙如何一一解决问题,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并且学会一定的求生技能。 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鲁宾孙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电影视频截取部分、课文插图,复印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播放鲁宾孙前往南美洲中刚流落到荒岛时候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然后提问主人公将会遇到哪些难题?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如,住山洞,吃野果、种地填肚子,养动物解闷,克服恐惧等等。)接着询问大家:从前有个英国人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应对的吗?最后导出课题《鲁宾孙漂流记》。(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请大家在3分钟内快速默读梗概部分,初步感知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先让两个同学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意并且询问大家是否同意但并不急于下结论。然后让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让一个同学再次说说课文大意。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说重要内容。(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初步分析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让学生找出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并说说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1)住宿──在山坡上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食物──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恐惧、危险-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竟然可以在远离人类文明的荒岛上生存足足28年,他创造了生存的奇迹。你从他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品读精彩片段、语句 1、发下准备好(复印)精彩片段,重点分析“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ppt)的哲理、启示。 1)(出示ppt)首先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鲁宾孙顽强的精神。(齐读、分男女读、分小组读、分师生读好等) 2) 然后分析:(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鲁滨孙把每天的经历都记了下来,一个濒临绝境的人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只不过是……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 ②、仔细阅读以上文段,找出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语句。 “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 ③、他在最不幸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我们也可以……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④、鲁滨孙在这种最不幸的处下是如何安慰自己的? 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 小结:鲁滨孙面对困境好坏处分析启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身陷绝境,只要心不死,就一切都还有希望。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采用第一人称手法与有什么作用? 小说原著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所记叙和描写的一切事情和情境都是主人公鲁宾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所思。这样,主人公的历险故事使读者觉得既真实可信又新奇。让读者身临其境,融入作品,仿佛自己就是历险的鲁宾孙。 ②、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通过事物指示,动作,眼神交流等等方式,鼓励大家读原著解疑 五、总结鲁宾孙精神: 鲁宾孙敢于挑战自然、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放弃。他遇到困境总是适时调整心态,努力解决问题,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六、升华主题,解决问题,培养互助精神。 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小纸条,以不记名的形式写下自己现在遇到的最大困惑。让同学收集到事先准备好的纸箱子,然后班主任任意抽取5、6张纸条,大家一起帮助烦恼的同学解决问题。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21.鲁滨孙在__________买了一块庄园,曾在那儿。过了四年安稳的庄园主生活。 2.在荒岛上,鲁滨孙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__________,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他们捉住饲养起来。 3.偶然机会,鲁滨孙抖装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__________ 苗和__________ 苗。 4.鲁滨孙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起名叫__________。 5.鲁滨孙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把这些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制的瓦罐中烤成__________。 6:鲁滨孙在岛上还用__________制作了一把伞。 7.鲁滨孙用近__________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____尺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8.救了“星期五”,鲁滨孙知道在另一个岛上住着十五个__________人,是海船失事后逃上去的。 9.《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__________ 的美誉,他的文章影响了后来期刊文章和报纸的发展。 10.《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第__________ 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11.鲁滨孙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容易才保住了 性命。 12.鲁滨孙第二次出海是去__________ 经商,这一次他成功了。 13.鲁滨孙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________,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 抵达巴西。 14.鲁滨孙第四次航行是去__________,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__________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15.鲁滨孙有一包钱币,约值________金镑。可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它们却是 ________,都已经发霉了。 16.鲁滨孙来到岛上第________年的________月,突然发现岛上出现了一群 ________。两年后,他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________,因此,这个俘虏名叫 ________,他成了鲁滨孙的仆人。 1 7.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鲁滨孙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 __________年。 1.巴西2.野山羊3.稻;麦4.波儿5.两斗大米;两斗大麦;面包6.羊皮 7.两;六8.西班牙9.英;笛福;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 10.一 ll.伦敦12.非洲13.土耳其海盗l4.贩运黑奴;南美l5.36;倒霉而无用的东西l6.23;l2;野人;星期五;星期五17.1686;12;19;28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3【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根据阅读提示、课文内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根据阅读提示、课文内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学导过程】 一、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食、住、安全。) 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 (不能。) 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你们知道是谁吗? (他就是鲁滨孙。) 2、出示课题,交待出处: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上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本篇课文是作者用精确的语言浓缩了小说的内容、情节,读后会使我们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生制定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根据什么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参照阅读提示及主要内容)。 二是根据思想内容(思考作者写作目的)。 三是从语文学科特点上定(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运用)。 2、生:制定、交流目标。 3、师梳理目标: 一、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二、是什么力量使他战胜这些困难的? 三、学习、积累描写困难、战胜困难的好词佳句。 三、生提出完成目标的方法 1、完成第一个目标的方法是: 认真读书,读懂课文内容; 2、完成第二个目标的方法是: 抓住重点事例、词语反复读、研究、感悟; 3、完成第三个目标的方法是: 边读边划边记,自己选择要学习积累运用的语句。 四、学生自学第一个目标 五、交流反馈,点拨强化 1、什么困难: 就导语直接进入: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没有安全。 2、怎么克服的: 吃的:(先找、打猎、捕鱼、圈养、种。)重点感悟“种”和“圈养”。鲁滨孙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是只能是暂时的,要长期地生存下去,就要有长期的办法。 住的:(有水、遮阴、能看大海)重点感悟“看大海”,深刻体会鲁滨孙在这几乎是绝望之中,还在时时想着回到祖国,没有放弃。 3、强化训练: 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上述重点感悟的内容。 例:鲁滨孙不但解决当时吃的而且还留下仅有的麦种,把它种在地里,让它长出更多的粮食。 安全:教化野人成为伙伴。 结果:鲁滨孙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 六、学习第二个目标 完成方法: 1、师用激qing的语言进行小结过渡,促使学生深刻感悟,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例:鲁滨孙在荒岛上能生活二十几年,他没有被饿死,没有被冻死,没有被野兽吃掉,没有被野人打死,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 (这简短的过渡语,打动了孩子们的心,心中的火焰一下子被点燃,是啊,是什么精神使他能这样?大家开始研究,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2、生研究,体会。 3、交流、反馈: 鲁滨孙想活下去,想回到祖国,所以他不但有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且还有善于克服困难的办法。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加深对中心的感悟。) 生:我没有遇到没吃、没住的困难,也很难感受,但是今后不见得不遇到困难,当我遇到困难时会记住鲁滨孙的。 生:鲁滨孙在船舱里找到那么多的钱,可是在荒岛上也没有用,充分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那什么是万能的,这篇文章充分告诉我们,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万能的。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多好哇,现在你们还很小,你们的路还很长,在你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希望你们像鲁滨孙那样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那你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 七、学习第三个目标 完成方法: 1、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 (师运用简短的过渡语:作家将长篇小说浓缩成一千多字的文章,又使我们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体会到一种精神,可以看出文章的语言是多么精炼,同学们一定很喜欢,那我们就来学习积累一下自己喜欢的词语。) 2、先用笔划出自己要积累的语言,然后再读几遍,能记下来就记住。 3、交流: 恐惧万分、寂寞、一丝安慰、天涯海角、日晒雨淋、淡忘…… 4、教师指导运用。 八、总结 师:……如果你们还想细致了解鲁滨孙,去读一读原著吧。 【课例点评】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距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被节选小学语文的一篇略读课。薛老师立足自己专题的突破点──教给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完成目标的方法。从这节展示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个突破点研究的成果,深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一、巧设导语,激发求和欲 薛老师以一个人生存的条件,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认真思考之后,各抒己见,当同学生在共同认识到生存的必要条件时,薛老师就以十分生动深沉的语言来描述:“世界曾有一个人在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没有安全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听了老师这简短的描述,感到震惊,渴求知识的烈火开始在心中燃烧,急迫地想知道他是谁。薛老师恰到好处地引出课题。这一环节告诉我们导语设计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不可牵强附会,又不能平淡无味。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内容特点出发,借助一些传媒,既简又精,让语言传神,用生活经验唤起回忆,用画面、媒体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兴奋。 二、专题研究,成果显著 薛老师这节课以自己的研究专题为中心,大力凸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伊始,老师就让学生自己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已掌握了制定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例: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目标(可参照阅读提示,课文内容);有关思想内容方面的目标(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及重点段落、词句的感悟);有关语文知识方面的目标(要学习的语言文字、表达方法,可参照课后训练题)。由于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制定目标的基本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地就制定好学习目标。经过老师的归纳梳理后,学生很快就进入选择完成目标的方法的思考、交流。然后学生各自选用自己喜欢的最佳的方法进行自学。 薛老师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就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而且掌握了一定方法。这就有力地告诉我们,只要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讨就会有成果。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可塑性及他们的发展在于老师的引导。 三、激qing燃烧、感染学生 听课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薛老师的课是激qing燃烧的课堂”。真是这样,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薛老师精力充沛,饱含激qing,表现在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铿锵有力,句句到位,字字落地有声。他的激qing不断地感染学生,他的激qing不断地使课堂升温,他的激qing使学生学习的情绪不断高涨。 人们都说语文是艺术,语文课是充满艺术的。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奉献给学生,学生则在欣赏中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以人为本、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无法脱离人文性、思想性是不待言的,但如果因为近年来把语文课教成“纯知识课”,破坏了“人文性”,而反过来以人文性取代工具性,这是误区!叶圣陶先生曾说:“我说语文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这就暗示我们这是一种特殊的工具──能传承文化,交流思想的工具,人文思想蕴含其中。本节课薛老师很好地处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读书、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同时都在感悟鲁滨孙的那种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并能进行有实际价值的模拟体检,突出了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 五、大胆摒弃,突出重点 每篇课文都是学习语文的例子。薛老师牢记这一点,摒弃了逐段逐句的分析理解,而是紧紧地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一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二是尊重学生的要求,完全为学生服务;三是抓住训练点,进行强化,使之训练到位、扎实,效果明显,可信可学。 六、查找问题,深刻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标准的研究、贯彻之中,每节课都是在动态的研究之中,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薛老师这节课有三个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1、语言积累与运用: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作为语文课及本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在时间上应该是充分的,应该给予保证,薛老师在这方面有一些忽视,所以学生感到匆忙,无论在选择上还是在交流上及老师补充上都有一些不扎实的感觉。 2、 外延、拓宽要把握“度”: 语文课的外延及拓宽的内容,都要从教材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绝不可牵强附会,或因噎废食。本节课引导学生模拟体检的时间多了一些,应该把握一个“度”,适可而止。 在此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鲁滨孙的一些故事,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兴趣及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十分重要。老师要机敏地抓住课堂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到位的训练。本节课有一个地方老师没有抓住,真是可惜可叹。 例:鲁滨孙在船舱里找到了许多钱,老师问学生怎么看这些钱?一生马上说:“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老师对这一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深究。又一生回答说:“在这荒岛上钱不能花。”老师对这个回答显然很满意,又强调了一遍。我认为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很深刻,老师应该紧紧抓住“金钱不是万能的”进行人文教育,是一个难得的教育素材。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