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
范文 |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7篇)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养花》是人教版第十册13课。一位教师在上这课时,利用一道填空题贯穿学习了课文,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教学环节糅合多个目标”。 师:根据填空题,自渎课文2—6节。 出示卡片: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生1︰养花可以增长知识。从课文的第三节中可以看出来,如摸着了养花的一些门道…… 生2:养花可以有益身心。作者的腿不好,不利于久坐,他工作一会儿去侃侃话,调节一下,有益身心。 生3:养花可以获得真理。作者虽然在养花中常常热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 生4:作者懂得劳动创造生活,结合以前学过老舍爷爷的《劳动最有滋味》,我也懂得了是劳动帮助作者一家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 生5:劳动创造出乐趣,劳动创造出世界。 师:对,劳动创造了整个人类,劳动创造了崭新的生活,劳动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出独立的自我。这些都是作者在养花中感受到的。 生6:养花可以使作者和别人分享快乐。约朋友来赏花,给别人赠花,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乐。 生7:养花可以给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花好作者就喜,花不好作者就忧。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几天没笑容”。 生8:养花可以使作者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了。 师:俗话说,若有甜,加点盐。养花中的忧伤及痛苦,使得开心和快乐显得更加突出,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因而多姿多彩。 生9:养花使作者掌握了它们的喜好及不适,可以更好地关心照顾它们。看出作者热爱生命。 师:讲得真好。作者掌握了养花的门道,是为了天天照管花草,在他的眼里,花草象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进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这位老师将问题提“大”了,“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凝聚于一道题中,将这一道填空题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精读、深思、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老舍爷爷对花草的关切,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积淀,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的体验,学生也受到了熏陶、启迪。再则,这位老师设计的填空题“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题目紧扣全文内容,弹性大,思维空间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已有经验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当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产生新知识时,老师在尊重学生新发现的同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分析判断,对学生零碎的认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如上例中这位老师的每一次引导都起到了升华学生认识的作用。另外,这位老师让学生根据填空题体会课文内容,此时的学生认真阅读,大胆揣摩,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积极思考和探究,在自渎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选择新判断,产生新感悟,重组新知识,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具有自身个性品质特征的知识。这位老师的设计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2一、在活动实践中理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自学了课文,并且分别以老舍先生和记者先生及观众朋友的身份准备了一期《艺术与人生》的现场节目,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跃跃欲试,齐答)准备好了。 (移开讲台,模拟中央台《艺术与人生》布置) [评: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自学后开展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现场谈话节目,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听说的实践平台,学生就能学得主动、积极。] 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与人生》栏目,今天我们的特邀嘉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任选4名准备好的老舍先生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 师:我们今天说的主要话题是关于老舍先生养花,下面请记者朋友、观众朋友们与老舍先生自由交流。 (生1——生4为老舍先生扮演者,其它为观众及记者) 生:我是东方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您养些什么花? 生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比如菊花、昙花、桂花等。 生:您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 生3:(看同伴一时接不上,抢着说)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北京的气候,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下大雨,秋天喜欢闹霜冻,这些对养花来说不太好。 生:老舍先生,早上好。我是中央台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养花? 生1:因为我很爱花,而且我觉得养花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生:我是明珠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你对养花有些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养花有益身心。我有腿病,不能长期行走,也不能长久地坐,但因为有花草,所以我工作的时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浇浇这棵,搬搬这盆,然后再写,然后再出去,就能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师:(问其它老舍)还有吗? 生4:我觉得养花能增长知识。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4:(想了会儿)比如:有的花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花喜干,就别多浇水。 师:您不觉得辛苦吗? 生2:不辛苦。 生3:辛苦,但有乐趣。 生:有什么乐趣? 生2:花分根后送给朋友们一些,觉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使其他人也享受了,也觉得很高兴。 生1: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观赏,自己觉得很骄傲。 生:请问老舍先生,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4: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下了一场暴雨,隔壁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根。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生:您有什么感受呢? 生4:唉,我非常伤心。 师: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生1:有,因为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您是怎么处理的? (四学生相互看了看,不知如何回答) 师: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也请下面的观众、记者讨论讨论,猜一猜。 (约两分钟后) 师:咱们先听观众猜一猜。 生:我想老舍先生可能后来又种了一些,好不容易才活。 生:我想老舍先生把倒塌的墙砖慢慢捡了起来,救活了一些菊秧。 师:老舍先生,您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 生3: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它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 生3:我很激动。 生4: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 生1: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师:(朝观众)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有。我以前种紫罗兰的时候,花盆被楼上的砖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地几天不忍心去看它,可是后来它竟然开花了,我觉得真是一种乐趣。 生:我也有。我第一次养桅枝花时,为了让它早点开,就放了一些肥料。结果没过几天,花就被烧死了,我伤心地哭了。可是后来,在妈妈的鼓励指导下,我又养了一盆。去年开了花,我觉得非常高兴。 师: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生思考了一会儿) 生3:有一种遇到困难再奋斗的乐趣。 生:有关切朋友的乐趣。 生:有“有笑有泪”的乐趣。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 [评:给学生充分地表达的机会 ,学生的潜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自然的点拨显得多么及时精妙,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理解中的难点。] 师: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老舍先生,感谢观众记者朋友。(掌声) [评: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地平等交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在听说中加深了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交流中自由放飞了自己的思想,正是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引导点拨中感悟 师:我发现在刚才的节目中,大家都能按要求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交流,而且把握重点也很准,主要是什么呢? 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师:是的,不过刚才我们谈的关于养花的乐趣比较零散。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综合地说一说,老舍先生所谈的养花的乐趣有哪些? (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养花的乐趣主要有:一是养花可以增长知识;二是养花有益身心健康;三是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四是养花能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的? 生:第五自然段。(朗读) 师: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生:这是养花的成果。 师: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 生:不 是。 师:还可能有哪些? 生:还可能花落了,结果了,可以吃果子。 生:还可能在菊花开的时候,送去参加展览获奖。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 (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生:我觉得主要是写面对这些成果的感受。我是从“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什么感受? 生:特别喜欢。 生:我觉得还很骄傲。我是从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还觉得很自豪。我是从“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看出来的。因为举着蜡烛在夜间看难见的昙花开,朋友们肯定要赞叹,所以我就很自豪。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举着蜡烛”。因为秉烛夜游的意思是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也许是举着灯笼呢? 师:嗯,用词是要准确。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 生:是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师:对,这种理解更准确了。 [评:理解不够准确时,需扎实地读读课文,深入地研究课文,毕竟课文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 师:最后一段与前边具体的讲述有什么联系? 生:最后一段是总结,前面是分述。 师:那么从作者讲的养花的乐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花的什么感情?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爱花。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爱花之情的?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体会最深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朗读,读得好的掌声鼓励) 师:通过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忧伤与不快,我们也应该向老舍先生一样坦然面对,因为生活的乐趣就是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生:我体会到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害怕它,而要向老舍先生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克服,这样才能象老舍先生养花一样体会到乐趣。 生:我体会到,老舍先生对养花这么小小的事就能做得有滋有味,我们对待其它的事也要象他一样认真做,就能得到乐趣。 [评:这样的体会恐怕不是只用思想教育几个字说得透的,因为教师在教学引导中真正拨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所以感悟得如此深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那么在写法上还有没有收获呢? 生:我收获到,在写作时要写清自己的感受就要通过具体事例把它写清楚。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还要有条理地分成几部分来写。 三、在课外练笔中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 (有些赞同地点头,有些显出为难的样子) 师: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生铺开纸笔,开始写作) [评:实施分层的习作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 [总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3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2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语言大师”的作品,他的作品曾多次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像《趵突泉》《我家的猫》《草原》《林海》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是一个兴趣爱好相当广泛的人,打拳、养花、喝茶、养猫、绘画、书法、古玩、相声、戏曲、起名字、交朋友等等大约有十九种之多。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老舍。他把自己养花的经历写成了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5分钟) 1、师:课文《养花》里都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还要能一边想,课文的七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生自读思考,师巡视辅导。 三、全班交流反馈(5分钟) 1、指名读生字词:这有几个词语,谁来大声地读一读? 昙花 秉烛夜游 菊秧 砸死 2、指名读多音字:这还有几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谁能读准? 尽管 朋友似的 摸着门道 多得知识 我得照管 三年五载 点拨:(边讲解便范写)大家看“秉”字的横画较多,书写时横画间距要尽量匀称、靠拢,最后的“撇捺”要伸展开。大家试着在书上写一个。 3、师:下面谁来说说,课文的七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指名说,(相机板书:养花目的一养什么花一怎样养花一劳动收益一成果之乐一受灾之忧 —总结乐趣。) 师:我把它们概括成这些小标题。看,课文按照由事到理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养花的情况和感受,一个自然段写一个内容,相对独立,写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同学们,课文最后一段总结了养花的乐趣,谁能来读一读? 师: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些乐趣呢?请大家默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养花有意思、充满乐趣的句子,在旁批栏里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细读三、四自然段 1、交流第三段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师:“门道”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看看作者摸出了什么门道? 又是怎么摸索出来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示句子: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呀,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能这样每天坚持,多不容易呀!你能读出老舍的坚持不懈吗? 师:从这个“照管”可以看出老舍对花草不是——而是——(联系课文) 在老舍的眼里,花草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天天相依相伴的朋友。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老舍家院子里的花草,试想一下,老舍会怎样照管你们呢? 师:大家想得真好!我感觉你们特别幸福!有一个真心了解、关心、照顾你们朋友,无微不至,细心呵护。可见老舍是多么喜爱你们呀!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份“爱花”之情。 看来你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摸着这些个方法、窍门,就可以让花长得壮,活得长,还开得美,这就是乐趣吗?养花也能长知识呀!(板书:长知识) 老舍说:(示句子)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谁来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改成肯定句吗?(示句子)大家比较着读读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吗? 2、交流第四段 师:还有哪些养花有意思、充满乐趣的句子?请你说——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师:这多么有意思!这是指什么呢?联系上文找一找。指名读——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师:看来,要养好花,必须得付出劳动呀!(板书:须劳动)可是这“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能有什么意思呢?(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说得有道理!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原来如此,你也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天气好了,作者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也是乐趣吧!谁再来读一读? 师:还有哪些乐趣?谁来读? 示句子: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来。 师:这有几个表示动作的叠词,读的时候第二个字要念轻声,谁来读读这三个词? 是呀!干的都是自己喜爱的事,怎么会累呢?你也读一读。 (引读:同学们,欣赏自己养的花,和观赏他人养的花,感觉是不大相同的,因为欣赏自己养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和欣慰感。)老舍就是这样享受着——他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一起读)————然后再出来到院子里(三遍)如此循环! 师:在这周而复始的劳动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老舍对花的爱,对劳动的爱) 师:老舍爱花,爱养花,爱打拳、爱喝茶、爱养猫、爱绘画……这一个又一个爱,都是缘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板书:爱花,爱养花,爱生活)让我们把书捧起来,把这一部分好好的读一读,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师:这些都是乐趣呀!老舍从辛苦的劳动中,不仅感受到乐趣,还得出了一个真理。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能改成陈述句吗?你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哪一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师:老舍不愧为“语言大师”,驾驭语言的本领着实高超,遣词造句也摸出了门道。同样的意思,他特别用否定句和反问句表达,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语气更加肯定。真是妙啊!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像这样斟酌词句,用得准,写得妙!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须劳动,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板书:养花的乐趣)谁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他们连起来吗?(板书:既……又……)老舍曾说,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为好的作家了。他的一生不正应证了这句话吗?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融进字里行间,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也在他的影响下懂得了热爱生活,享受平凡乐趣的道理。这是终身受益的。养花的乐趣说不完道不尽,下节课再聊吧! 六、当堂作业 1、那么大家也来试试,完成《语文课堂作业》p71 第四题,自己也摸摸门道。 2、指名简单反馈 板书设计: 养花 一、养花目的 二、养什么花 既须劳动 三、怎样养花 养花的乐趣 爱花,爱养花,爱生活 四、劳动收益 又长见识 五、成果之乐 六、受灾之忧 七、总结乐趣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4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给大家看看。(点课件) 2、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步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学习《养花》。板书:23 养花(齐读课题) 2、大家都预习了,作者是谁?来,把你们了解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情况讲一讲。(生读有关老舍的资料) 3、我们今天学的《养花》就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我们先不看书。好多同学都养过花,那假如要你以《养花》为题目,写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在小组内先议一议,再谈一谈。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 5、同学们谈了很多。那现在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么写《养花》的。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刚才构思的《养花》和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7、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检查评价初读情况。 交流内容:(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2)养花很辛苦。(3)养花能增长知识。 (4)养花能与别人分享 8、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乱,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课文重点围绕什么来写?在哪一段点出来了?(学生交流) 9、教师归纳:是啊,这篇文章不像我们学过的很多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但是,就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看起来内容很散乱,但都是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写,这就叫散文。齐读最后一段。 10、围绕“养花”,提出不懂的问题。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进一步朗读课文。课下搜集并了解老舍先生作品。 第二课时 一、在品读语言中感悟养花情趣 (一)、复习旧知导入,齐读最后一段 (二)、作者至始至终对养花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感情?(热爱)能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吗?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边读边看眉批、推想“工夫”、“计较”的含义。 (三)、1、老舍先生对养花的热爱让他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先生,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一起来咀嚼这份有喜笑、有忧泪的闲情雅趣吧! 2、学生默读第2——6自然段,结合眉批提示,勾画出最令人回味的句子并作批注。 3、全班交流: 感受养花的喜与笑(围绕2---4自然段交流) 师:老舍先生对养花中体会到的的喜与笑在文中哪些地方得以体现呢? 交流:(1)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会奋斗的花草”指生命力强,能迎风斗雪、战胜自然灾害的花草。)这是作者养花的特点。 (2)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3)养花有益身心。“有益身心”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 “感谢”、 “照顾”等词饱含了老舍对养花的什么情感?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是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4)、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4)、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感受养花的忧与泪(围绕第六自然段交流) (1)、老舍先生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有什么感受呢?哪些语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2)、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3)、如果你是老舍先生,那次菊秧被砸死后,你会怎么处理的?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讨论讨论,猜一猜。 (4)、交流:老舍先生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您的心情……(失而复得的欢喜,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5)、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相机板书)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感受与人分享的乐趣(围绕第五自然段交流) 师:养花的乐趣不仅仅是令作者自己可以增长知识;在劳动中有益身心健康;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还有最令作者感到自豪的事吗?(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的?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1)、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还可能有哪些?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2)、出示句子第五自然段 抓住“骄傲”、 “秉烛夜游”体会朋友的赞叹,我的自豪。 (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 (是享受与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 (4)、读出你们的赞叹,读出作者的自豪来!齐读第五自然段 (5)、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看着板书齐读最后一段。 二、在引导点拨中学习语言特色 师:我们知道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A、这篇文章用词丰富,有的词很通俗、很平常,就像一位老伯伯在聊天,说些家常话。比如:花开得好坏大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B、老舍先生的语言简练,例如:冬冷、春天多风……;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C、在老舍的笔下,花儿似乎成了他的朋友。如:“运动场”、“生病”、“感谢”等。 师:同学们研究得很有心得。老师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评价老舍先生语言艺术特色的,摘录下来给大家看看。(齐读:文笔质朴无华,如水银泄地般地流畅,又像唠家常似的娓娓道来,浅显易懂。) 三、在总结拓展中升华延伸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养花的乐趣,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热爱劳动、享受生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 师:花是美的象征,美的天使,而作家老舍通过劳动,创造了美,给生活带来了乐趣,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多,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兴趣。同学们回家后自己阅读,课下我们再交流自己的感悟。 四、在课外练笔中实践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板书设计: 23 养 花 有喜有忧 既须劳动 有笑有泪 又长见识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 ↗ 乐趣无穷 享受生活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5一.背景介绍 《养花》选自五年级第二学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因为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教学只有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成长发生意义关联,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养花》时,我努力架构起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多层次对话,让学生在经历 “叩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二.教学过程 《养花》一课,通过写养花的经历,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经过分析,我发现这些乐趣来自“心情”“成果”和“意义”三方面,其中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重点。养花中必须付出哪些劳动,又长了哪些见识,这便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意义”作为突破口,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找到有关段落,去读读,去想想,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圈画批注在书上,在汇报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劳动的付出和养花的门道上,而要进一步认识知识的重要(科学知识指导我们把事情做好,不懂科学知识,事情就会办糟)和劳动的重要(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劳动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 这部分的教学我重在引导点拨中让学生感悟。理清文章思路后,我直接将学生学习的任务放在了3至6自然段上。“前两自然段我们上节课已经深入体会到了,后面几方面的乐趣若是不读书,不动脑筋,还真不好体会呢!现在请你出声读后面的内容,想像文章中的情景,想想哪方面乐趣你体会到了,从哪里体会到的?哪方面乐趣你还没有体会到?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这一次的任务交代得很清楚,学生自学时是很顺利的。在自学结束后,我开始与学生共同深入语言文字中去理解感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表现非常活跃,这也大大激发了我的情绪。我和学生们似乎都融入了那种乐趣中,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似乎集中到了一点。乐趣——这一文章的灵魂不仅体现在文字中,也洋溢在了教室里。以致于现在回忆起来,心情还是那么激动,学的乐趣,教的乐趣尽显无遗。 三.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我自己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学中我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我在教学中没有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但是,我在教学中没能进一步让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让他们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忽视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其次,没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如果我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谈,学生会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若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那么学生的个性将得到更最充分的发展。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6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7说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要让学生读中感悟 说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说过程设计的意图: 一 巩固练习,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 探究新知: 1导言:老舍先生爱养花花,也爱养花,因为养花给他带来了无穷大乐趣,那么养花给老社带来了那些乐趣呢?(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2抓住主要段落,重点体会养花的乐趣.(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特别是每段的总述句,中心句交流自己的见解,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三 总结全文,课堂延伸 四读写结合(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了那些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大的植物,也可以写自己养花的感受.) 说学情: 学生积极性较高,呢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说效果:对课文理解较好,能体会养花的乐趣.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8一、教材简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从家中收集一些有关花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或经历。 五、教学用时: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检查预习,掌握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交流资料,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养花的种类。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花卉图片,说说花卉的名称。 2、交流养花的知识和乐趣。 3、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词,纠正错误的读音;说说难记、难写的字。 2、说说预习课文之后对老舍先生养花的经历有哪些了解。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画出能概括全文的中心句)。 2、由中心句回顾全文,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交流。 (四)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种类。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写了养花的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3、自由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指导朗读。 (五)自由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老舍先生总结出养花有哪些乐趣呢?他又是怎样把这么多种乐趣写具体、写清楚的? (二)理解3—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种种乐趣写具体的。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细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每一种乐趣写具体的。 2、分组(根据选择的相关段落)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作者言之有序、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3—6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读,体会其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2、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一种乐趣,注意写具体。 [板书设计] 13、养花 长见识 有益身心 养花的原因→养花的好处 分享快乐 总结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式启动了《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侧重于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抓住一些精读课文在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老舍先生的这篇《养花》真实地叙述了他养花的乐趣,而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养花的见识。因此,在课前,我着重布置了他们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和经历;上课之初,带领他们交流,因此,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他们读起来也觉得兴味盎然,理解作者养花的乐趣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体会到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益处,真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但是,在本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学生的鼓励很重要。因为,以前,我们很少强调让学生回家去搜集资料,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习惯和经验,而现在,他们在老师的倡导下居然做得很好。为了让他们养成课前主动开发资源的习惯,我认为,及时的表扬与鼓励非常重要,我们班有一个叫王键的小男生,第一次搜集资料就很成功,我表扬了他几次,后来,他居然就能坚持下来了,我没有布置时,他也能主动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源。今后,我打算对其他学生也要多给予肯定。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小组合作交流的。在这一课中,我让学生交流的是:老舍先生是怎样把每一种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交流之前,我没有作任何指导,后来,我加入到几个小组中才发现,只有少数尖子生能说清楚,多数学生还是辞不达意。因此,我意识到,交流之前,应有所示范,有所指导。 总之,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相信我的学生会越来越棒,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9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叙述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舍先生在养花中得到的乐趣是:(课件: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同学们齐读。 生:读(有喜有忧………………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师板书:喜、忧、笑、泪、花、果、香、色、劳动、见识。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师:同学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去研究的过程。课文的2—6自然段,具体地描述养花的乐趣,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呢?请自读课文的2—6自然段,在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你的体会。 生自由读并写体会。 (一)交流第二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很认真在思考,现在来谈谈你们读了第二段后的感想。(学情预设) 生1:我从第2句体会到作者看着好花生病要死,很难过。作者很爱花。 生2:我从第3、4句体会到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是很好,作者无法养好南方的好花。 生3:我从最后一句体会到作者只种好种易活自己奋斗的花草。 师:你很会理解,请读一读。生读。 师:从你的读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师:能否举例说说哪些花属于自己会奋斗? 生汇报:(牵牛花、菊花、仙人掌、仙人球…………) 师评价:你们的课外知识还真丰富,看来你们是群爱读书的孩子。 小结:老舍先生从生活环境及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不养名贵花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说明他爱花、怜花,对普通花一样喜爱。尽管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该怎么做?请同学谈谈对第三段的理解。 (二)交流第三段。 学情预设 生:从第2句话的“天天……好朋友……关切”体会到作者十分关心花。 师:你真会学习,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 生:读。 师:老师听出了作者爱花爱的真,爱的深切。 生2:从第3句,我体会到作者懂的养花的方法,若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若喜干就别多浇水。 师:你能说说哪些花喜阴,哪些花喜阳吗? 生汇报。 师:我这虽有一句养花人总结的养花经验,花谚语:(出示课件:“阴茶花,阳牡丹,半阴半阳旺季兰)师读。 生齐读花谚语。 小结:懂得了养花知识,有了养花经验,花就能三年五载生活着,多么有意思呀!一到花季,老舍先生的院子里满是花草,(边讲边出示课件“花”。)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花一现。此时,老舍先生的院子里早已芳香四溢,成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繁花似锦,花团锦簇。请带着你们的体会齐读这段。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从你们的读声中,老师感受到了这份乐趣,不过在养花过程中也有累的时候,请同学们谈谈对第四段的理解。 (三)交流第四段。 学情预设。 生:从第1、2句我体现老舍先生感谢花草,在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照管花,然后回到屋里再写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师:你很会理解,然后再出去做什么? 生: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师:然后再出去做什么? 生1: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师:这就是“如此循环。” 生2:从第3句我体会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师:是啊,作者把照顾花当作调节身心的良药,从苦中取乐。 生3:我从4、5、6句体会到作者很爱花,养花很累,以苦为乐。 师:你真是爱思考的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生4:我从最后两句体会到作者觉得养花很有意思,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师:虽然这么累,但作者觉的这多么有意思呀!于是得出一个结论。齐读最后一句。 生读:“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师:对啊,不劳动什么也做不成,劳动虽苦,但其乐无穷,请同学带着各自的劳动体验自己读读劳动这部分。 生读:“我不是有腿病吗?……热汗直流。” 师: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了吧!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接下来齐读:(生读不劳动……真理吗?) 小结:是啊,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乐趣,劳动创造幸福。 养花很累,同时也是其乐融融,请同学们接下来谈。 (四)交流第五段。 学情预设 生1:从第1句我体会到当听到送牛奶的夸花香时,我们全家都很自豪。 师:是啊,与人分享花香的快乐。 生2:从第2句我体会到当昙花开放时,作者与朋友一起欣赏。 师:对啊,与朋友分享难得一见的昙花开放的快乐。 生3:从第3句我体会到当花分根,送给朋友,作者很高兴。 师:是啊,这就是所谓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过渡: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在养花过程中也有令人伤心的事,请来谈谈。 (五)交流第六自然段。 学情预设 生1:我体会到作者很爱花。 生2:我体会到了作者把花当作有生命的事物看待。 生3:我体会到作者全家人都是花痴。 师:你的理解太精彩了,祝贺你! 师:请两小组同学带着你们对五、六自然段的体会来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听你听出了什么? (一小组读五自然段,一小组读六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汇报:从他们的读声中听出了“喜”和“忧” 师:无论是喜是忧,都是养花的乐趣。(出示课件:有喜有忧……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请同学们齐读。 生:“有喜有忧……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师:这不只是养花的乐趣,这也是学习的乐趣,齐读。 生读:有喜有忧……这就是学习的乐趣。 师:这不只是学习的乐趣,这也是生活的乐趣。齐读。 生读:有喜有忧……这就是生活的乐趣。 三、总结全文。 作者对花充满了爱意,但文中没有“多么美丽,多么可爱”这类空话,而是用具体事例把爱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作者所写的都是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深切,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作业。 实践活动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一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养过花,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养花 乐趣 喜 忧 笑 泪 劳动 花 果 香 色 见识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0一、在活动实践中理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自学了课文,并且分别以老舍先生和记者先生及观众朋友的身份准备了一期《艺术与人生》的现场节目,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跃跃欲试,齐答)准备好了。 (移开讲台,模拟中央台《艺术与人生》布置) 评: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自学后开展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现场谈话节目,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听说的实践平台,学生就能学得主动、积极。 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与人生》栏目,今天我们的特邀嘉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任选4名准备好的老舍先生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 师:我们今天说的主要话题是关于老舍先生养花,下面请记者朋友、观众朋友们与老舍先生自由交流。 (生1——生4为老舍先生扮演者,其它为观众及记者) 生:我是东方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您养些什么花? 生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比如菊花、昙花、桂花等。 生:您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 生3:(看同伴一时接不上,抢着说)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北京的气候,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下大雨,秋天喜欢闹霜冻,这些对养花来说不太好。 生:老舍先生,早上好。我是中央台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养花? 生1:因为我很爱花,而且我觉得养花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生:我是明珠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你对养花有些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养花有益身心。我有腿病,不能长期行走,也不能长久地坐,但因为有花草,所以我工作的时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浇浇这棵,搬搬这盆,然后再写,然后再出去,就能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师:(问其它老舍)还有吗? 生4:我觉得养花能增长知识。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4:(想了会儿)比如:有的花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花喜干,就别多浇水。 师:您不觉得辛苦吗? 生2:不辛苦。 生3:辛苦,但有乐趣。 生:有什么乐趣? 生2:花分根后送给朋友们一些,觉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使其他人也享受了,也觉得很高兴。 生1: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观赏,自己觉得很骄傲。 生:请问老舍先生,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4: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下了一场暴雨,隔壁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根。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生:您有什么感受呢? 生4:唉,我非常伤心。 师: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生1:有,因为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您是怎么处理的? (四学生相互看了看,不知如何回答) 师: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也请下面的观众、记者讨论讨论,猜一猜。 (约两分钟后) 师:咱们先听观众猜一猜。 生:我想老舍先生可能后来又种了一些,好不容易才活。 生:我想老舍先生把倒塌的墙砖慢慢捡了起来,救活了一些菊秧。 师:老舍先生,您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 生3: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它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 生3:我很激动。 生4: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 生1: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师:(朝观众)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有。我以前种紫罗兰的时候,花盆被楼上的砖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地几天不忍心去看它,可是后来它竟然开花了,我觉得真是一种乐趣。 生:我也有。我第一次养桅枝花时,为了让它早点开,就放了一些肥料。结果没过几天,花就被烧死了,我伤心地哭了。可是后来,在妈妈的鼓励指导下,我又养了一盆。去年开了花,我觉得非常高兴。 师: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生思考了一会儿) 生3:有一种遇到困难再奋斗的乐趣。 生:有关切朋友的乐趣。 生:有“有笑有泪”的乐趣。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 评:给学生充分地表达的机会,学生的潜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自然的点拨显得多么及时精妙,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理解中的难点。 师: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老舍先生,感谢观众记者朋友。(掌声) 评: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地平等交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在听说中加深了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交流中自由放飞了自己的思想,正是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引导点拨中感悟 师:我发现在刚才的节目中,大家都能按要求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交流,而且把握重点也很准,主要是什么呢? 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师:是的,不过刚才我们谈的关于养花的乐趣比较零散。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综合地说一说,老舍先生所谈的养花的乐趣有哪些? (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养花的乐趣主要有:一是养花可以增长知识;二是养花有益身心健康;三是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四是养花能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的? 生:第五自然段。(朗读) 师: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生:这是养花的成果。 师: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 生:不是。 师:还可能有哪些? 生:还可能花落了,结果了,可以吃果子。 生:还可能在菊花开的时候,送去参加展览获奖。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 (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生:我觉得主要是写面对这些成果的感受。我是从“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什么感受? 生:特别喜欢。 生:我觉得还很骄傲。我是从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还觉得很自豪。我是从“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看出来的。因为举着蜡烛在夜间看难见的昙花开,朋友们肯定要赞叹,所以我就很自豪。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举着蜡烛”。因为秉烛夜游的意思是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也许是举着灯笼呢? 师:嗯,用词是要准确。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 生:是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师:对,这种理解更准确了。 [评:理解不够准确时,需扎实地读读课文,深入地研究课文,毕竟课文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 师:最后一段与前边具体的讲述有什么联系? 生:最后一段是总结,前面是分述。 师:那么从作者讲的养花的乐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花的什么感情?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爱花。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爱花之情的?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体会最深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朗读,读得好的掌声鼓励) 师:通过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忧伤与不快,我们也应该向老舍先生一样坦然面对,因为生活的乐趣就是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生:我体会到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害怕它,而要向老舍先生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克服,这样才能象老舍先生养花一样体会到乐趣。 生:我体会到,老舍先生对养花这么小小的事就能做得有滋有味,我们对待其它的事也要象他一样认真做,就能得到乐趣。 评:这样的体会恐怕不是只用思想教育几个字说得透的,因为教师在教学引导中真正拨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所以感悟得如此深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那么在写法上还有没有收获呢? 生:我收获到,在写作时要写清自己的感受就要通过具体事例把它写清楚。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还要有条理地分成几部分来写。 三、在课外练笔中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 (有些赞同地点头,有些显出为难的样子) 师: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生铺开纸笔,开始写作) 评:实施分层的习作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 总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 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四、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1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 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 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 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 "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 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 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 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六,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教学反思 一, 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2《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佳作。文中叙述了作者养花时遇到的的各种情况,意在突出作者在养花时所感受到的无穷的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文围绕着第七自然段来写的,那么我先让学生认识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所以在教学伊始,我就安排学生划出作者从养花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的句子。 但通过教学的实践,这样的设计还是有许多问题的:首先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够明确,教学始终是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内容还要按部就班的再研究一遍,提问琐碎、松散,既没有意义,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再次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句子的意义上,反复的分析某个重点句,肢解了文章的整体性,占用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使整节课的阅读量没有达到要求,更谈不上有效的阅读效果;另外,由于过分的指导使学生失去了研究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也始终比较沉闷,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老师眼里盯的只是教案,脑中想的只是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认真倾听、仔细地思考,因而产生了对学生发言进行盲目地鼓励,不加辨析地进行肯定的现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着意留心了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适当的鼓励,对一些分散性的发言进行了梳理,起到了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上的导向性作用。不过,要想使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只有对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行。 钻研教材,一条无限延伸的教学之路。通过这次一人一课,我还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对于课文的钻研仍然很肤浅,往往总停留于语言文字的表面,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意,因此在驾驭教材的时候,仍不能达到“读透纸背”的功力。因此,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钻研教材,还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可以说,我由这一节课所想到还有许多,绝不仅仅只是以上简单的几点,不过,我想,反思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到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去。希望我在这节课中所学习到的,所悟到的能帮助我将以后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通过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我改进了教学方案,修改后的设计是教学的主线不变,抓住“养花的乐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加强朗读体会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整体内容理解难句,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减少无效的提问,组织学生主动把读文章的发现感受谈出来。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进一步的教学设计我还将细致研究,从课文本身、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实际入手,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理解的读”,使这节语文课生动起来。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文以养花为题,多角度的选取材料,意在突出作者在养花实践中的乐趣。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老舍先生1985年底创作的当时反右斗争已经在全国展开,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师先生,创作受到种种限制。但是他热爱生活、热爱新生命,他借记养花的小事,抒发了这种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了课外收集的资料,记住了老舍的代表作以及对他的基本评价。综观全文,养花的乐趣都在一个情字上,因为作者爱花,把花当作朋友,所以养花的过程就充满了乐趣。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喜爱什么,对他给予自己的情感,你就能从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反之,尽管这件事本身有意思、有意义,如果你不爱它,它就没有了乐趣,就成为身心的负担。所以我在课堂中加强了朗读,赢到了学生体会到了不在于说得出的收获上,更在于养的心情上。另外,我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养花实际,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养花的乐趣,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语言平淡朴实,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段落之间布局合理,过渡自然,在平淡朴素中见功夫。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作了课后练习,背诵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和由总到分的写作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语言朴实感人,文章结构明晰,再加上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基本上都能自主学习了,在此基础上,我以几个问题统领全文,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问题一:仔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来表现这些养花的乐趣的 问题二: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语言方面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 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 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 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在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的形式,套用《艺术与人生》节目,本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现场的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可能是听课的老师比较多,学生比较紧张,气氛不够活跃.以后自己在这方面有待加强,自己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养花》教学反思 一、注重在读中感悟。 我在课堂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练读课文,与书本的语言文字进行对话。课堂上学生在练读时,我着意在一些读课文有困难的学生身边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而那些本身有着较好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多次读课文的过程中读懂了文章、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地深入,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实际也证明花在第一课上充分的读书时间是值得的。 二、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 我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而在过去,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老师眼里盯的只是教案,脑中想的只是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认真倾听、仔细地思考,因而产生了对学生发言进行盲目地鼓励,不加辨析地进行肯定的现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着意留心了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朗读、发言进行了适当的鼓励,对学生有时不准确的发言进行了及时地纠正,对一些分散性的发言进行了梳理,起到了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上的导向性作用。如,在开课之初,我和学生交流时问了这样的问题:“你爱养花吗?为什么?”有的孩子回答喜欢养花是因为花开得香,我说 “原来你看到了养花的成果,感到快乐”,有的孩子说到自己养花很辛苦,但是看到花开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我说:“虽然养花很累,但我相信你累并快乐着。”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却将孩子们自己从养花中得到了的乐趣与老舍先生的感受相靠拢,让孩子与作者产生共鸣,既激发了学生往下读课文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梳理了思绪、理清思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不过,要想使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只有对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行。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3《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著名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章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从养花当中得到的乐趣."有喜,有笑,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视为养花的乐趣,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我们都好理解.可"有忧,有泪"怎么会成为养花的乐趣的呢 课文到这里似乎充满了矛盾.这也正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所在. 关于"有忧,有泪",在课文中,老舍是这样描述的:"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其实,你解决好了下面几个问题,这个难点也就突破了.1,为什么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因为他们很伤心,难过.2,从哪看出他们伤心的程度 从能清楚地历数出被砸死的菊花的棵数和种数,从"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中,感受到的.3,死了一些花居然还去仔细清点一番,详细了解死了多少棵,多少种; 居然全家人都好几天不开心,足见他们的伤心程度.那是因为什么而使得他们如此伤心呢 一切都缘于对花的喜欢.通过这个看似伤感的小插曲,全家人强烈的爱花惜花之情更是不言自明了.就像跟你亲如伙伴的小狗与你家的某只鸡受伤了,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一样,心疼正是因为心中有爱.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套用一句老话: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本味啊!无忧只喜,无泪只笑,生活就变得了无味道了.再加上,老舍就爱种那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就正是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他知道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一节流露出来的对花的深爱之情与全篇洋溢着的爱花之情是一脉相通的.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有忧有泪,只因养花本身是一种乐趣. 《养花》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寻着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别具特色。在《养花》公开教学时,我采用了别开生面的教学形式,即聘请三位同学做老舍的代理人,而后请下面的同学就课文内容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向“老舍”发问。但是独领风骚的外在形式并没有使内在的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露。相反,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有点零乱无章,而我声情并茂的解析和总结也没起到力挽狂澜的成效。 新课改滋润着我的课堂教学,并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但由于我过于注重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使《养花》这篇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文章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预期的教学效果。思来想去,这篇文章朴实无华、于平淡中蕴涵着深刻的意味和道理。教学中更应侧重于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应相机抓住文中一些重点句子适时引导、点拨,反复朗读,使生情感得到升华,让浅显的道理铭刻于学生心中。 繁文缛节,新颖的外壳并不是新课改的精髓所趋,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在于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别出心裁的教学手段来为教学内容服务。毕竟,内容主宰着一切外在形式嘛。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这篇课文是老舍比较有名的一篇散文,无论是文章的思想、结构,还是语言的表达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范文。结合本班同学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欣赏作者的谴此造句中感悟作者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以此受到熏陶,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一、区别“须”与“需”。 在学生的作业中,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十遍八遍地更正仍然不见效。例如《养花》一课中出现的“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中的“须”,很多学生就与“需要”的“需”混为一谈。教学中,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需”,而用“须”。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不但明确了两字的异同,而且进一步体会到了老舍用词的准确。更可喜的是,在后来的作业和考试中,同学们都能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字。 二、适时背诵,积累好词句。 语文的学习,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积累好词好句很重要。这种语文的实践活动应适时在课堂上落实。在教学《养花》时,当同学们找到概括老舍养花乐趣的那句话时,我决定把这一重要的句子板书出来。利用板书的间隙,我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看谁背得又快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边板书,他们边背。待我板书结束,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已背下句子。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可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预设与生成,会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性。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小学课本的传统篇目之一,大多数教学设计总是以“感受养花之乐”作为中心话题,以“找乐趣——谈乐趣——读乐趣”为教学思路,这种教学的不足是:首先,忽视了对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爱花情深,才有了养花之事和养花之乐,脱离了爱花之情来谈养花之乐,恰似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就乐趣谈乐趣,学生的思考呈开放性,但流于琐碎、零散,缺乏整体感和层次性。第三,如何理解“忧和泪也是一种乐趣”成为难点。 在反复阅读中,我渐渐感受到作者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丰富的情感——“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也是一种乐趣呀!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习思路:体会爱花之情——理解养花之趣——体验育花之理。“爱花之情”是“养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础;“育花之理”是“爱花之情”和“养花之趣”的提高与发展。教学设计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文本为载体,以对话为手段的动态的建构过程,它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老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的可能性”才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我注重倾听学生发言,捕捉生长点,顺学而导。 ㈠捕捉时机,顺学而导。如在理解“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一句时,一位学生谈到“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感受到老舍的院子里到处都是花花草草,他家的花草很多,可以感受到他很爱花。”教师及时点拨“你能抓重点词,感受到老舍家花很多,非常好。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老舍爱猫,家里却没有它们的运动场,你又感受到什么了?”由此,学生感悟到“我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这个地方看出老舍爱花。我们学过老舍的《猫》,这篇文章表达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可是这些猫在夏天只能上房去玩,这说明老舍爱花胜于爱猫,非常喜欢养花。老舍爱花胜于爱猫。”教师再次点评:“你联系了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来谈,对比思考,深切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很好。你能读好吗?” 这个环节,我首先肯定该生抓住了重点词谈理解,继而点拨该生联系已有的知识体验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珍惜每一次和学生对话的机会,学会倾听,获取对话信息,捕捉对话点,使不同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的学生在每次对话中都能得到发展。 ㈡顺学而导,导向认知。在教学“结合课文谈对‘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时,当学生感悟到劳动有意思时,我用反诘法进行导学,如:“抢救花草,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么累,怎么能说有意思呢?我不同意。” 教师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学生不再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劳动就是乐趣,而是清晰地认识到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使所养的花草免受风雨之灾,并开花结果,这才是养花的乐趣。这一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的过程。教师的顺学而导,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正确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4背景: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也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如何点燃学生的火种,如何通过对话促进学生发展是我最近研究的重点。 《养花》作为名家名篇,研究这课的老师自然不少。针对以往的研究,我进行了如下反思:大多数教学设计总是以“感受养花之乐”作为中心话题,以“找乐趣——谈乐趣——读乐趣”为教学思路,这种教学的不足是:首先,忽视了对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爱花情深,才有了养花之事和养花之乐,脱离了爱花之情来谈养花之乐,恰似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明确了学习思路:体会爱花之情——理解养花之趣——体验育花之理。“爱花之情”是“养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础;“育花之理”是“爱花之情”和“养花之趣”的提高与发展。谈乐趣,学生的思考呈开放性,但流于琐碎、零散,缺乏整体感和层次性。 案例: 如在理解“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一句时,一位学生谈到“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感受到老舍的院子里到处都是花花草草,他家的花草很多,可以感受到他很爱花。”教师及时点拨“你能抓重点词,感受到老舍家花很多,非常好。你还记得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吗?老舍爱猫,家里却没有它们的运动场,你又感受到什么了?”由此,学生感悟到“我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这个地方看出老舍爱花。我们学过老舍的《猫》,这篇文章表达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可是这些猫在夏天只能上房去玩,这说明老舍爱花胜于爱猫,非常喜欢养花。老舍爱花胜于爱猫。”教师再次点评: “你联系了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来谈,对比思考,深切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很好。你能读好吗?” 如在教学“结合课文谈对‘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时,当学生感悟到劳动有意思时,教师运用反诘法进行导学,如:“抢救花草,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么累,怎么能说有意思呢?我不同意。 又如:在养花的过程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你是否读出来了,请在文章中找一找。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谈感受。) 教师: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学生很快地说出一句是感叹句,一句是反问句。) 教师:你能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吗? 学生:(情感朗读) 教师:请你自由读第5自然段,体验其中蕴含的哲理,试着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达。 学生1:分享是一种快乐! 学生2:与朋友分享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学生3:把高兴的事情拿来与朋友分享,一份乐趣就变成两份乐趣,这难道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吗? 学生4: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反思: 一、捕捉时机,顺学而导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首先肯定该生抓住了重点词谈理解,继而点拨该生联系已有的知识体验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珍惜每一次和学生对话的机会,学会倾听,获取对话信息,捕捉对话点,使不同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的学生在每次对话中都能得到发展。 二、顺学而导,导向认知 教学中,教师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学生不再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劳动就是乐趣,而是清晰地认识到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使所养的花草免受风雨之灾,并开花结果,这才是养花的乐趣。这一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的过程。教师的顺学而导,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正确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 三、顺学而导,导向表达 教学中,每当读学生的习作时,常常感叹学生表达方式很单一。我想这与在阅读教学中忽略对表达方式的感悟是有关系的。习得文本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一。抓住文本这一资源,顺学而导,可以使学生在自然地状态下学习到丰富的表达方法。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5“快来看呀,姐姐,我的花开了。”我听见喊声急忙跑过去,看见弟弟抱着一盆杜鹃花在喊着。碰巧妈妈也看见了弟弟的花开了,我看见妈妈那高兴的样子,使我想起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养花。感觉老舍先生对花草的感情深厚,待花草为朋友。 对老舍先生爱花的感受很多,尤其这三个方面,我感受很深。 第一,老舍先生把养花看成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他没有养“奇花异草”,所以养的都是一些“好种易活的花”。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他就高兴。老舍先生的这种感情却和一般人不同。一般人认为养花就得养好花,花开的要大,颜色要艳,香味要足,而老舍先生一切不论。也许和我有同感吧。我们家也有许多花,但没有名贵花草。它们有的开得大,有的开得小,有的颜色艳,有颜色淡。尽管如此,每次一闻到花的清香,我就高兴。我的妈妈爸爸更是如此,他们每天早起给花浇水,下午下班以后去窗前看一看,摸一摸。我们一家人都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第二,正如老舍先生说的:“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多半还会死的。”因为他爱花如友,看到这段,我感触很深,因为我有这方面的教训。那是去年妈妈把管理月季的任务交给了我。开始我每天都给月季花浇水,有时还加些肥料。后来因为学习紧张,再也没动一下那盆月季花,一天早晨,我发现它倒在花盆里,为此我感到很内疚。同时我又觉得花确实是须要照管的。老舍先生天天给花浇水,所以花才会长得那么好。我也要学习老舍先生爱花的精神。 第三,对于老舍先生来说,养花胜于吃药。我也同意这一点。那次爸爸生病时,爷爷就给了爸爸几盆花。爸爸天天搬搬这盆,浇浇那盆,觉得丰富了生活,也有事干了。就因为这个,我们一家子都喜欢上了花草,每当这些花其中有一朵绽开了,我们全家人的心里都很兴奋。 爱花吧,大家都向老舍先生一样爱花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像老舍先生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吧!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6背景: 优化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因此,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从优化教学方法抓起。在教学《养花》这课时,我设计了语文实践活动。 案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自学了课文,并且分别以老舍先生和记者先生及观众朋友的身份准备了一期《艺术与人生》的现场节目,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跃跃欲试,齐答)准备好了。 师:我们今天说的主要话题是关于老舍先生养花,下面请记者朋友、观众朋友们与老舍先生自由交流。 生:我是上海东方电视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您养些什么花? 生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比如菊花、昙花、桂花等。 生:您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 生3: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北京的气候,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下大雨,秋天喜欢闹霜冻,这些对养花来说不太好。 生:老舍先生,早上好。我是中央台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养花? 生1:因为我很爱花,而且我觉得养花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生:我是明珠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你对养花有些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养花有益身心。我有腿病,不能长期行走,也不能长久地坐,但因为有花草,所以我工作的时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浇浇这棵,搬搬这盆,然后再写,然后再出去,就能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师:还有吗? 生4:我觉得养花能增长知识。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4:比如:有的花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花喜干,就别多浇水。 师:您不觉得辛苦吗? 生2:不辛苦。 生3:辛苦,但有乐趣。 生:有什么乐趣? 生2:花分根后送给朋友们一些,觉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使其他人也享受了,也觉得很高兴。 生1: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观赏,自己觉得很骄傲。 生:请问老舍先生,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4: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下了一场暴雨,隔壁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根。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生:您有什么感受呢? 生4:唉,我非常伤心。 师: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生1:有,因为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 生3:有一种遇到困难再奋斗的乐趣。 生:有关切朋友的乐趣。 生:有“有笑有泪”的乐趣。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 师: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老舍先生,感谢观众记者朋友。 反思: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 二、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三、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养花》教学案例分析 篇17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四、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