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
范文 |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通用17篇)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一、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 板书: 1949年10月1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师: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 板书: 北京。 生:这是我们的首都。 (师评:说得对。北京是首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啊!) 师: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指名2人。) 师: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点拨:大典就包括盛大的意思。)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3: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学生读得很有气势。)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要写好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翻到26课,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师板书: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轻声读读3个场面之前的内容,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生1:地点和出席的人员应该要写。 生2:还有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师生合作读。) 师: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师生合作读的同时,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边合作,边指导学生读好关键词“高高耸立”等……)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生自读。)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人们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动万分,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 生: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肯定会有一节映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一小节,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老师叫停才停。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节。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生1: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师评:“宣布成立”是让你最有感受的。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读2~3人。 师:接着毛泽东宣布──……成立了!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2遍。)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来读第7节(指名1生读) 师生合作读第7节,同时画中国版图,帮助学生了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等词。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师读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 生(情绪激昂):毛主席万岁! 师:一起来!(生齐说) 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录像。 师:这两部分的内容放到下节课去学。 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能不写? 生1:时间地点。 生2:参加人员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 生3:会场的布置。 师点拨:要抓住重点,简洁些。 师: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 (生略做思考后交流。) 生1:新中国成立了! 生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生3:啊,中国! 生4: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生5: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2地点:武汉市田汉大剧院 执教: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 张滔元 版本:人教课标五年级《开国大典》 一、课前谈话 师:课前我们前聊一会儿天吧。同学们来过这个大剧院吗? 生:来过。 师:能具体说说什么时候来这里干什么吗? 师:说话就得像他一样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师:全国有五家大剧院,为什么以田汉命名,你知道吗? 生:田汉。 师:是我国国歌的词作者。国歌的歌名叫—— 生:义勇军进行典。 师:想不想听一听这国歌? 生:想。 二、理解课题 上课铃响,出示媒体,师示意全体学生起立。 师:从这振奋人心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歌声感受到壮观。 师:正如歌曲中所说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时刻这就是—— 生:开国大典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再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联系课文的语句说说课题的意思。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的读书习惯真好。谁知道了题目的意思? 生:课题的意思是建立新国家的隆重的典礼。 师:你明白了典的意思是典礼。 师:谁再把时间地点带进来说一说。 生:1949年十月一日举行了巨大的开国典礼。 师:把巨大换成另外一个词。 生:隆重。 师:还可以换一个。 生:盛大。 师:谁加上地点来说。 生:1949年十月一日,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巨大的开国典礼。 三、梳理课文 师:多么盛大的典礼。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默读,边读边思考,注意描写大典进行顺序的词句。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没有,作者写了哪几句?好些同学都想说。 生:我找到第一句:早上六点钟、中央政府宣布会议开始、 阅兵式开始、 群众游行现在开始…… 师:他说的包含了很多,谁能概括地说。 生:宣读开始 生:典礼开始 生:升旗仪式 生:游行(学生边说教师表板出相关词卡) 生:阅兵仪式 师:还有呢,谁补充。 生:奏国歌,升国旗 师:还有呢? 师:还有补充吗? 生:毛主席与大家见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八自然段是? 生:鸣放礼炮 第九自然段呢? 生:毛主席宣读公告 师:谁能把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按先后排出来? 请学生上台来排。 其他同学心里和他排的是不是一样。心里和他排的一样的同学举手。 师:(指着板书)这样六个部分是组成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我们说是大会。大会之前还写了什么? 生:写了“参加的人员”。 生:写了怎样入场。 生:还写了广场的排列。 师:就是会场的布置,你们真聪明。 师: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生:大会——阅兵式——游行 师;这就是开国大典的过程,也是课文的内容。 四、重点品读 (一)理解“庄严的宣告”句子 师:这节课重点学习大会部分,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再读读 指名说 生:5——10自然段 师:也是这么想的举手。 师:确实是从第5自然段开始,到10自然段结束。 师:请大家细细地认真地读,想一想哪些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快速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书。 师:读着读着,你是否发现了我们这里的错误?(指着刚才学生排列的顺序)谁发现了?你来说。 生:宣布成立不在典礼开始的后面,在奏国歌的后面,宣布成立在第三位。 师:这是一个错误,认真读课文可以发现问题。 师:哪个部分深深打动了你,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生:我认为第7自然段,学生读这一段。 师:你不仅找得好,而且读得也不错,谁也想把你心中的激动读出来。 指名读。 “这庄严的声音——欢跃起来。” 师:联系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你来体会一下。 生:“一齐”,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是壮观让我激动的场面。 师:人数多,很壮观震撼了你。 再指名读。 师;不仅人多,这声音还传到了长城内外,而且传到了—— 生:传到了大江南北。 师:传到了—— 生: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生:我对一齐进行补充,还有整齐的意思,这么多人这么整齐,多难得。 师:你太了不起了,对这个一齐还有发现吗? 生:一齐说明三十万人像一个人一样,说明这三十万人的心是一样的。 师:此时此刻,这就叫万众一心。 生:欢跃比欢呼还好,欢跃是欢呼得叫起来了。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多么激动啊,在天安门广场,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欢跃,你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全中国的希望。 生:我还看到了全中国人的幸福,都很高兴。 师;高兴得怎么样? 生:高兴得欢跃起来了,联系我自己,知道那时中国很苦,现在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多么高兴呀。 师:谁能看的更远,在山村,在城市,在大江南北…… 生:我看到中国发展起来了,成了世界强国。 师:此起,中国开始要发展。 生:中国这头雄师醒来了。 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你们觉得你们的朗读把此时此刻人民的激动表现出来了吗? 生:我感觉表达出来了。 生:我感觉表达得不够,这时,全中国人民是很高兴,很激动的。 师:你来读、 学生读 师:你读得好,把我们刚才体会的词都强调了出来,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 师:(放录象资料)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学生齐读。 师:谁想读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 师: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起读。 师:再把自己的激动表现出来吧。 师: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生:以前的旧社会资本家不把人当人看,瞧不起中国人。 师:不仅仅是瞧不起,是践踏在脚下。 师:回想从前,你还有话说吗? 生:以前的旧中国,都被帝国注意侵占,还挂着牌子 “中国人和狗不能入内。” 师:孩子们,那个屈辱真不堪回首啊! 生:还签定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一些领土也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师:从这天开始,那些屈辱的日子过去了。回想新中国的过去,还有说的吗? 生:中国战胜日本,很不容易,感到很自豪。 生:还有反动派不让新中国成立,对毛主席进行压迫。 师;来的不容易啊,孩子们,这就是开国,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读。 学生读 师:停,你觉得你的激情在喷发吗? 学生再读。 师:对,就带着这样的激情来感受庄严的开国大典。 师:再读下去 生读“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一起欢跃起来。” (二)理解“瞻仰升起的国旗” 师:还有哪一句话同样深深打动了你,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第八自然段打动我,生读第八自然段“接着升国旗……” 师:读得那么好,能不能说你的感受。 生:以前中国人受压迫,现在可以从此抬头做人。 师:再从这句话另外的词你有什么体会? 生:瞻仰,人们对国旗很敬仰,很敬佩。 师:瞻仰是什么意思? 生:怀着崇拜敬仰的心情来看。 师: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 生:俯视 生:仰望 生:瞧 生:眺望 生:了望 师:孩子们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为什么? 生:一般用在对神才瞻仰,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师: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这种感情读。 学生读。 师:又出现了两个“一齐”,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是一起在跳动。 再读一读,注意 站 字,有问题吗? 生:“升起来”说明和站是相对应的。 师:为什么说是升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国人民。还有问题吗? 生:五星红旗升气来了和我们站起来了,表明中国成立了,不用被踩在脚下。 师: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你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 ,表明—— ! 学生书写。配乐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教师巡视。 师:好,孩子们,写完的可以说了,没有写完的直接说出来。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又站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是十分强大的。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以前不敢抬头的中国人可以站起来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中国人不再受帝国主义压迫了,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了。 师:这就叫扬眉吐气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即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了。 生:中国不会受日本人的欺辱了,不会过那些苦日子了。 生: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师:孩子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 从此站起来了。“ 五、总结激情 师:孩子们,我们的激情在迸发,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打动我们心的句子,打动我们的场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用强有力的语调宣布:(放当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 )观众鼓掌。 这节课学到这里,下课。 附课文: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各学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人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参加。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而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办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部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阵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车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等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步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3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好!上了好几节课了,大家一定累了,下面啊!我先请大家全体起立来看段录像! (播放60年国庆升旗仪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自豪、壮观...... 师:正如歌曲中所说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时刻这就是── (示意课件首页,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二、分析课题 师:请你自己读读课题,再读读课文的第一段,联系课文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一段) 师:你们的读书习惯真不错,谁先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生:新中国建国时的典礼。 师:说的真好!你知道了典的意思就是典礼。 师:谁在把时间、地点带到题目中说说! 生: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开国典礼。 师:恩!不错,那你能不能在典礼的前面用一个词来修饰一下,什么样的典礼? 生:隆重的典礼, 师:把话说完整了! 生: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典礼。 师:你说的很准确!像这样,联系课文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的形式,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办法! 三、整体分析进行顺序 师:那好!那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描写典礼进行顺序的词语。 生:我找到第一句:早上六点钟、中央政府宣布会议开始、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现在开始… 师:他说的包含了很多,谁能概括地说,提炼出简单的词语。 (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师:对!这些都是,那谁能把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按先后排出来? (请同学们上前面来) 师:其他同学和他排的一样么?心里和他排的一样的请举手! 师:这样的几个部分就是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那么之前 师:请你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些重点词,串联起来!谁来试试! 生:大会——阅兵——游行 师:像这样,串联文章中提炼出来的重点词语的形式,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四、分析重点词语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大会部分!课文中那几段是描写大会部分的呢?请你在读一读!找一找! 生:5——10段 师:也是这么想的同学请举手! 师:确实是从5段开始,到10段结束! 师:现在那,就请你仔细的读一读,有哪些场面深深的打动了你的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的情弦! 生:我认为第7自然段,学生读这一段。 师:你不仅找得好,而且读得也不错,谁也想把你心中的激动读出来。 指名读。“这庄严的声音──欢跃起来。” 师:联系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你来体会一下。 生:“一齐”,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是壮观让我激动的场面。 师:人数多,很壮观震撼了你。 再指名读。师;不仅人多,这声音还传到了长城内外,而且传到了── 生:传到了大江南北。 师:传到了── 生: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生:我对一齐进行补充,还有整齐的意思,这么多人这么整齐,多难得。 师:你太了不起了,对这个一齐还有发现吗? 生:一齐说明三十万人像一个人一样,说明这三十万人的心是一样的。 师:此时此刻,这就叫万众一心。 生:欢跃比欢呼还好,欢跃是欢呼得叫起来了。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多么激动啊,在天安门广场,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欢跃,你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全中国的希望。 生:我还看到了全中国人的幸福,都很高兴。 师:高兴得怎么样? 生:高兴得欢跃起来了,联系我自己,知道那时中国很苦,现在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多么高兴呀。 师:谁能看的更远,在山村,在城市,在大江南北…… 生:我看到中国发展起来了,成了世界强国。 师:此起,中国开始要发展。 生:中国这头雄师醒来了。 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你们觉得你们的朗读把此时此刻人民的激动表现出来了吗? 生:我感觉表达出来了。 生:我感觉表达得不够,这时,全中国人民是很高兴,很激动的。 师:你来读。 学生读。 师:你读得好,把我们刚才体会的词都强调了出来,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 师:(放录象资料)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学生齐读。 师:谁想读?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 师: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起读。 师:再把自己的激动表现出来吧。 师: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生:以前的旧社会资本家不把人当人看,瞧不起中国人。 师:不仅仅是瞧不起,是践踏在脚下。 师:回想从前,你还有话说吗? 生:以前的旧中国,都被帝国注意侵占,还挂着牌子“中国人和狗不能入内。” 师:孩子们,那个屈辱真不堪回首啊! 生:还签定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一些领土也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师:从这天开始,那些屈辱的日子过去了。回想新中国的过去,还有说的吗? 生:中国战胜日本,很不容易,感到很自豪。 生:还有反动派不让新中国成立,对毛主席进行压迫。 师;来的不容易啊,孩子们,这就是开国,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读。 学生读。 师:停,你觉得你的激情在喷发吗? 学生再读。 师:对,就带着这样的激情来感受庄严的开国大典。 师:再读下去。 生读“这庄严的这雄伟的声音……一起欢跃起来。” 五、理解“瞻仰升起的国旗” 师:还有哪一句话同样深深打动了你,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第八自然段打动我,生读第八自然段“接着升国旗……” 师:读得那么好,能不能说你的感受。 生:以前中国人受压迫,现在可以从此抬头做人。 师:再从这句话另外的词你有什么体会? 生:瞻仰,人们对国旗很敬仰,很敬佩。 师:瞻仰是什么意思? 生:怀着崇拜敬仰的心情来看。 师: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 生:俯视。 生:仰望。 生:瞧。 生:眺望。 生:了望。 师:孩子们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为什么? 生:一般用在对神才瞻仰,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师: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这种感情读。 学生读。 师:又出现了两个“一齐”,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是一起在跳动。 再读一读,注意站字,有问题吗? 生:“升起来”说明和站是相对应的。 师:为什么说是升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国人民。还有问题吗? 生:五星红旗升气来了和我们站起来了,表明中国成立了,不用被踩在脚下。 师: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你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表明____! 学生书写。配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教师巡视。 师:好,孩子们,写完的可以说了,没有写完的直接说出来。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又站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是十分强大的。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以前不敢抬头的中国人可以站起来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中国人不再受帝国主义压迫了,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了。 师:这就叫扬眉吐气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即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了。 生:中国不会受日本人的欺辱了,不会过那些苦日子了。 生: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师:孩子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从此站起来了。” 五、总结激情 师:孩子们,我们的激情在迸发,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打动我们心的句子,打动我们的场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用强有力的语调宣布:(放当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观众鼓掌。 这节课学到这里,下课。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4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识六个生字:皖、歼、郝、钮、堡、钧; 2、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郝副营长 电钮 地堡 千钧一发 憧憬 璀璨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和线索,知道倒叙、首尾呼应写法,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师:同学们,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平常都在哪里见过它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灯光》。(齐读课题。) 3、释题质疑:当你读着课题,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师小结: 是啊,每当晚霞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夜幕就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读书;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师过渡:学贵有疑。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可是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课文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词语: 豫皖苏平原 围歼战 郝副营长 电钮 地堡 千钧一发 憧憬 璀璨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介绍倒叙) 师: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中间写的都是往事。先说现在再回到过去,这样的叙述顺序就叫倒叙。 这样写,文章条理清晰,还能吸引读者去阅读过去的事。 2、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课文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看看作者在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 (灯光) 3、首尾都写灯光,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首尾呼应) 4、课文除了首尾写“灯光”外,还有哪些句子也与“灯光”有关? 这些句子中写到了什么光?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说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珍珠,那么串联这些珍珠的线索是什么呢?(灯光) 师总结:这条线索就是灯光,课文围绕着灯光写了“广场上的灯光——火柴微弱的光——给孩子照明的电灯——燃烧书本的光——广场上的灯光”。这电灯、这火柴光、燃烧书本的光,组成了一组激动人心的悲壮而光辉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使全文始终像诗一样熠熠生辉。 四、作业: 1、再读课文,找出三个带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 2、积累好词,抄写关于描写灯光、火光的句子。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千钧一发”在课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练习在理解人物时追问他是为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灯光》,让我们循着灯光走近郝副营长,认识郝副营长。 二、深入课文,感受郝副营长的崇高品质 (一)出示自学提示: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8~11段,思考: 1、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愿望实现没有? 2、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二)汇报交流: ●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 (能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 1、你是哪儿知道的? 2、什么原因让他有这种想法? 什么样的图画? 3、看完图画郝副营长说了什么? 什么“多好啊”? 4、从这一声“多好啊”你体会到什么? (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 5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吗? (师过渡:正是因为对书中孩子的羡慕,所以郝副营长才有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谁再来读读写郝副营长愿望的句子。) 6、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美好憧憬) 7、指导朗读。 ●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师过渡: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他是怎么做的呢?) PPT出示: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1、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英勇献身) 2、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 4、为什么说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PPT出示: 在突击连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系的时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们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 5、说说郝副营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师过渡:这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啊!可是,郝副营长,您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大家说这意味着什么? 郝副营长知道吗?) 6、探讨郝副营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过渡:明知道这样做会暴露自己,明知道这样做会被敌人打中,明知道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但郝副营长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此时此刻,他可能会怎么想?) PPT出示:为了( ),我必须这么做! 7、指导朗读。 (师过渡:多么崇高的理想啊!这位年轻的战友,这位伟大的战士,他带着美好的愿望走了。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换来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面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您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敌人打中了。 8、大家将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改动有什么不一样? (好像和郝副营长在面对面说话;更能表达对郝副营长的崇敬之情;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9、再次指导朗读。 三、拓展升华: 1、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英勇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2、在泱泱历史长河中,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崇高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不计其数。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也像郝副营长一样值得我们崇敬,值得我们怀念呢? 3、探讨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师过渡: 同学们,在下课铃即将敲响之前,老师还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为什么要以“灯光”为题?)最后,让我们再次带着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齐读课题:灯光再深情一些:灯光孩子们,让我们将这美好的灯光永远留在心中吧! 四、课外拓展 1、好书推荐: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或《三人行》。 2、写写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灯 光 美好憧憬 英勇献身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 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 你还有什么不懂? 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⑴ 学生小组讨论。 ⑵ 班级师生共同讨论。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新词。 二、自悟课文 1、自然课文第二段: ⑴ 这段写了几件事?什么事? 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应该怎么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个么? 2、自读课文第三段: 阅读盛况作者写了哪三层? 3、自读课文第四、五段: ⑴ 这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 还有什么不懂? ⑶ 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三、总结方法 1、这篇课文很长,刚才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读得较快,回忆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阅读快一些?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了些什么? 4、如果你是记者,会选什么镜头拍?请介绍。 四、巩固提高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示意图。 3、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板书设计】 人海旗浪 奏国歌 宣布立国 开国大典 隆重庆典 礼炮轰鸣 庄严 宣读公告 激动 检阅三军 礼节祝贺 游行呼号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61、本课可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想象场景,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积累拓展”的基本过程组织教学。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收集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材料,如《开国大典》等电影,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供学生阅读或观看,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去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上述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可扣住“直奔”一词,“直奔”是什么情形?人们为什么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中感受到什么?又如“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可扣住“两股红流”、“流去”,“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红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还要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调。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朗读。 3、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学时,主要从二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中来感受。可以在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的拥戴,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二是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在电视(影)、图书中看到的毛泽东的形象,边读文中的句子边想象,读、想后讨论: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本课的生字较多,“擎”应读“qíng”, 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ān”。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应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擎”、“瞻”。这两个字笔画数较多,可以从字意入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摆法,教师也要指导,让学生不仅能写这两个字,而且能写好这两个字。本课的生词,可以分类解决。一类是专用名词,如“典礼”、“电钮”、“观礼台”,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或者布置学生预习时查字(词)典解决。另一类词语,如“庄严”、“欢呼”、“四面八方”,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解决。 5、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道题提出了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想想课文的记叙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本课的主要内容,以下的归纳供参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an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an门广场。 第二题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们的心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三题是背诵、抄写,可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背诵、抄写任务。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7之六 作者:小廖 一、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标准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理解字词: 1、区别行近字: 泽( ) 设( ) 渠( ) 瞻( ) 译( ) 投( ) 距( ) 檐( ) 2、理解下列词语: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三)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的程序写了五个内容: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五星红旗徐徐升起。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4、典礼之后举行阅兵式。5、再写天安门的群众游行队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第一段。 1、时 间:1949年10月1日。 地 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天安门的布置。画出天安门的示意图。 3、人们田还没有亮就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4、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词语: ○1、写天安门人多的词语: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2、写人民来得早的词语:早上六点钟、五更天、摸黑。 ○3、写人民心情急切的词:擎、提、直奔、赶。 (五)、出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这一部分写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1、典礼。○2、阅兵式。○3、群众游行。 (六)、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典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文三点整) 2、大会第一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指导反复朗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骄傲的语气。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二项是什么内容?(升国旗) 使学生知道,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民当时的激动心情。 (三)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三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重点词语:雷鸣般的掌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四)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司令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2、阅兵总指挥是谁?聂荣臻将军 3、参加检阅的部队有那些? 海军两个排、一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空军的飞机。 4、读课文中表现人民看到飞机时的高兴心情的句子。 (五)自学群众队伍游行这一部分。体会当时人民的高兴心情。 (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人民战争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七)、列出段落提纲:(代板书设计 ) (五)找出你认为最为感到的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8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9《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tian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tian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接着,通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tian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3.做课后“思考·练习”4。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要求背诵的段落。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0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预习导学提纲: (一)识字写字 1、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读文数遍,找出生字,注上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易混易错的多读多认几遍。 2、基础训练 (1)读一读,认一认,给下面生字注上拼音。 擎( )钮( )瞻( )聂( )党( )臻( ) (2)用“v”给正下列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直奔会场(bēn bèn) 旗杆(gān gǎn) 首都(dū dōu) 排山倒海(dǎo dào) 外宾(bīn bīng) 擎着(qín qíng) (3)读准下面词语 典礼 委员 协商 外宾 汇集 庄严 宣告 诞生 电钮 瞻仰 飘拂 汇集 欢呼 城墙 高耸 挺立 (4)读一读,写一写 典 副 委 协 宾 泽 奏 诞 钮 瞻 拂 骑 嗓 党 (二)积累词语 1、学法指导 用“ ”划出新词美词,读读记记,理解词语意思。 2、基础训练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典礼 委员 政治协商会议 汇集 庄严 宣告 诞生 瞻仰 飘拂 汇集 高耸 挺立 耸立 擎着 排山倒海 肃立 肃静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三)初读感知(预习导纲) 1、学法指导 带着问题(见下),认真默读,边读边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做到不错不添不漏)。 2、思考下列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写了哪些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 找找看,课文描写了开国大典前后哪几个场面? (4)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细读课文,体会一下,开国大典场面怎样?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 (6)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怀着怎样感情?请画出有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写出批注。 (四)细读品味第一部分 1、学法指导 细心阅读课文1到4自然段,品味精美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想象文中画面,体会表达方法,感情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会场气氛热烈?画出有关语句,认真读一读,并写出你的体会。 (2)细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观礼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把体会批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 (3)读了1到4自然段,我有什么问题要和同学交流,在书上标出来。 (五)同法细读庆典的另三个场面 (六)质疑问难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有哪些问题不理解,在书上标出来。 (七)阅读心语 1.我喜欢文中的词语有: 写得优美的句子有: 2、我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是 ,并把它背下来。 3、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从思想感情、写作方法上来谈)? (八)拓展延伸——仿写一个场面 快乐的课间活动 “铃——铃——铃——”下课了,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1《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以回顾历史,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为主题。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主要写了“会场情况、典礼过程、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四个部分,其中典礼过程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它是按奏国歌、宣告、升红旗、鸣礼炮、读公告这样的过程进行的。通过描写广场上人民群众的动作、神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自豪和激动的心情。 这节课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精心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理清典礼进行的顺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三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重点语句、重点段落来有感情的朗读则是本课的难点。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体会中心。同时通过让学生观看旧中国的百年屈辱史图片、观看大典盛况的录像来完成本课教学。五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的,而且前面一个单元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也曾提到过,学生有了这么好的历史背景作铺垫,应该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找、想、读、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让孩子亲近文本,以各种方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朗读、引读,以及体现自读自悟的个性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让孩子感受意象,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生发形象。努力让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语言文字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在语言教学的生成过程中,形成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情感场,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我始终认为情感是文字的旋律,文字是情感的体操。教学中时时突现情感的魅力,师生撞击、音像刺激、气氛感染,以情促悟。 整堂课主要本着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让学生自己说,通过自己找重点字词感悟体会,再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当时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实现语文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2一、说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 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是新知识,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训练重点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自然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说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悟写,读中表情,读写结合。同时借助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说说学法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找──换──想── 读──写”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即“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表情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 ──读写迁移,学写场面”。 四、说说教学过程 我反复、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了着样的教学流程: 1.以“跳绳”为话题口头作文,形象解读场面描写。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场面。 3.重点研究课文重点部分(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几个小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4.循法自学课文其它部分(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几个大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5.总结归纳全文场面描写特点 6.读写迁移,以“跳绳”为话题学写场面。 (一)口头作文“跳绳”, 形象解读场面描写 1.师:你们跳过绳吗?请同学们以“跳绳”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可以先说同学们跳绳 的整个场面,再说单个怎样跳;也可以先说单个怎样跳,再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 2.生练说跳绳;师抽生口头作文。 3.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跳绳是场面描写,单个“跳绳”的描写是场面描写的“点”, 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是场面描写的“面”,场面描写的特点是“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盛大的场面,生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场面描写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口头作文的实践中明白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场面 1.认读生字、组词,书写难字:典、副、协、奏、诞、钮、瞻、拂、嗓。 2.说说题目《开国大典》中的“开”是什么意思,并用时、地、人、事四要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作者围绕这件事,主要写了那些场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把“宣布成立、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读公告、群众游行、升国旗、阅兵仪式”填在下面的恰当位置。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在学生参与板书的操作中迅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重点。 三)重点研究课文重点部分(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几个小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1.研读场面“宣布成立” (1)体会四个“一齐”的思想感情。 ①师:本文重点写了“大会盛况”中的“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几个小场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几个小场面。我们先看看“宣布成立”。 在“宣布成立”场面中点是什么?(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面是什么?(首都人民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②师:在首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中,你认为那些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生找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最能表达首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③师:你能联系这段话中的重点词谈一下体会吗? ④(当学生自由谈感悟说到“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中的“一齐”时)师:“一齐”能换成“一起”吗?请同学们换词对比着读书体会,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不能换。“一齐”说的是大家不约而同,齐刷刷的动作一致,首都人民就像一个人,说明首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而“一起”没有不约而同这个意思。) ⑤师: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用了“一齐”,体现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的“一齐”透露了首都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崇敬的感情;“三十万人一齐抬起头,一齐脱帽肃立……”中的一齐透露了首都人民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抓住场面中的五个“一齐”,前后联系体会中国人民对毛主席、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启发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师引导学生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体会意思(“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看出毛主席的声音传得很远,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启发学生想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都传到全国那些地方?人们有那些举动?从而体会全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心。 (3)指导感情朗读。(师:你能通过读表达这种感情吗?)师、生:生练读、试读--师激情范读,生评价—再练读—赏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研读“升国旗” (1)升国旗这个场面中点是什么?(升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面是什么?(一齐瞻仰鲜红的国旗) (2)在升国旗,这个场面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传神,最能表达首都人民此时的感情?当学生说到“一齐、站、瞻仰、升”等词时,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站”用得传神。 (3)(师:这个“站”有什么言外之意呢?它传神在那里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前收集的新中国诞生前后的资料体会“站”的含义。 (4)师介绍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资料(圆明园的大火燃烧着中国人民的痛苦、屈辱、灾难,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历经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学生写话。(如果此时你在开国大典现场,你想对毛主席、对全国人民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抓住“站”联系上下文谈感悟,接着介绍历史背景,再以“如果此时你在开国大典现场,你想对毛主席、对全国人民说什么?”为话题设身处地写感受。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从内心感悟中国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3.运用学法,自读“宣读公告”。指导学生运用学法,抓住场面中的面“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体会首都人民无比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4.回读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三个场面,体会写作特点。(作者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写出了首都人民在开国大典之际对新中国、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师总结,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用“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场面描写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学法体会“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几个大场面的思想情感、写法特点。并学写场面《跳绳比赛》。 五、说说理论根据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所应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凡是学习语言文字不着眼于语言形式,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对语文课的解读应该“走一个来回”。即首先透过语言文字,读懂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再回过头来研究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本堂课首先从语言形式入手,形象解读场面描写;接着在初读了解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几个小场面的学习经历了“读出意,读出义,读出形,读出情”到“比用语,比章法,品出味,悟出效”双向阅读心理过程。在理解文本中融语言训练,人文情感熏陶及感悟写法于一体;最后回到语言形式,学写场面,很好地体现了“鱼和熊掌兼得”(语言与人文兼得)读写结合的特点。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3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我能写出下列汉语拼音的汉字朋友 diǎn lǐ huì jí dàn shēng diàn niǔ yíng fēng zhāo zhǎn xú xú shàng shēng pái shān dǎo hǎi 二、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掌声 ( )地前进 掣着( ) ( )的城楼 ( )地鼓掌 提着( ) ( )的声音 ( )地挥手 舞着( ) ( )地宣告 ( )地高呼 探着( ) 三、我能选词填空 走向 直奔 1、早晨,我们背着书包( )学校。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 )会场。 朝着 投向 1、王老师坐在主席台上,( )观众点头微笑。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 )主席台。 仰望 看望 瞻仰 1、我们( )天空,寻找着那颗运行的卫星。 2、我们到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遗容。 3、我到医院( )生病的老师。 四、我能理解句子意思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的意思是________,反映了人民群众的_____感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投向”可以换成________,但“投向”更能反映人们______ 毛主席的心情。 3、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 “探着”的意思是_______,表达了毛主席对人民群众______。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红流”是比喻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流”是 _________的意思。 五、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句: 不但……而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第四自然段分为两层。 4、把具体介绍毛主席认真读书的句子用“──”画出。 5、概括毛主席认真读书的方法是( )和( )。 6、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4指导教师:云霄县教师进修学校林美蓉,云霄县云陵第二小学吴朝霞张立人 教者简介: 方进江,男,1993年8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云霄县云陵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云陵二小语文课题组组长。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26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课标版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3、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读了题目,我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大概。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①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②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2、布置作业: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 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招聘解说员。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副、委、协、宾、擎”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 2、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会场的布置中感悟大典的盛大隆重。 教学难点: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 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 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 (3)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 l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l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引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 三、回顾全文,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场面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班级拔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片段。 十、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26开国大典 会前典礼阅兵游行 一齐掌声 激动自豪 十一、设计说明。 对《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以含“一齐”的句子为点,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读书方法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激情,解读课题”。在谈话中,通过了解北京,把北京带入具体的历史情境,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激发热爱首都的情感,进行情感铺垫;二是帮助了解课题。解读课题,通过字斟句酌,感受文字的奇妙,并学到读书时品读课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检查预习,理清脉络”。《开国大典》这篇课文3000多字,按照课标要求的每分钟默读300字的速度就要十分钟。怎么办?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为此,我们设计了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熟悉文句。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读熟课文,划出描写群众群众反应的句子,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时勾勾画画,写旁注的习惯。检查预习,掌握学生读文情况,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抓住‘一齐’,品读‘典礼’”。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部分。我抓住重点词语“一齐”,品味“一齐”含着的丰富情感,养成学生字斟句酌的习惯。品味词语的方式还是借助于朗读,在朗读中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朗读中感悟写法,也通过朗读表达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挖掘读写结合的因素,让学生想象画面,训练表达。因为本文距离学生的实际太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风采,我们借助视频,感受毛泽东高大的形象、雄伟的声音;也借助视频,了解旧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丰富学生的情感,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进行情感铺垫。此外,我还把掌声的描写提炼出来进行对比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人们的激动,也感受作者表达的灵活多样。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课文。通过对第三个环节中感受掌声部分的激情表达,总结本课时的读书方法,进而运用于下课时的学习。 总之,本堂课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抓住文字进行语言训练,尽量体现语文的味道,尽量让学生得到方法的指导,尽量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感染。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5“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助,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6【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2、订正读音。 3、自由读课文。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⑵ 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⑶ 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⑵ 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⑶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⑷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五、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一二百字的课文梗概。 【发表评论】 这节课不仅有对学生的知识传授。重要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知识点比较容易使学生掌握,有很多信息供学生自学获得。(评论人:王晓英)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篇17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评委: 从我的家乡浙江平湖小巧玲珑的东湖畔来到大都市武汉美丽大气的东湖边,是一种缘份;今天,在田汉大剧院,高唱国歌,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也是一种缘份;作为来自基层县市的一名教师,能有幸向来自全国各地小语届的精英、专家们学习,更是一种缘份!感谢这四十分钟,感谢长江水孕育着的江城的孩子们,这是我从教18年以来语文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经历! 老师们,《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我感觉到文章很长,且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而文章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第一课时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常态课中的精品课?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预设中,努力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把学生的情知世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把课后的习题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习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习题二,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鉴于此,主要设计了二个板块的内容,在第一个板块中,着重强调梳理文章结构,强化整体感知,把理清开国大典的进行程序作为训练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明了课文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努力真实地体现生成过程,以此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突出了整体感知,另一方面,强化了第一课时的重点,突出第一课时的特点。第二板块,从语文的本真目标出发,从语言学角度强化文字理解,促进情感感悟,抓住主席的动作及人民群众的反应来实现阅读理解,也就是采用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一个场面深深打动了你的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的情弦?以此来统领重点内容的理解。用选择性学习来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并努力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与多元感悟。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感悟的结合点,形成“情知交融、情语相谐”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让孩子亲近文本,以各种方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朗读、引读,以及体现自读自悟的个性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让孩子感受意象,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生发形象。 努力让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语言文字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在语言教学的生成过程中,形成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情感场,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我始终认为情感是文字的旋律,文字是情感的体操。教学中时时突现情感的魅力,师生撞击、音像刺激、气氛感染,以情促悟。 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艺术”的课堂。让感悟成为有支架的体验方式。如理解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这一场面,我刻意回避以录像代替理解,而辅之以图文阅读,在强烈的对比与认知冲突中促进孩子对语言的感悟,在课堂结束时才用主席宣布成立的视频冲击学生情感。这样的安排用意十分明显,旨在强化语文性,实现语言训练的有效性。在理解瞻仰和站字的含义时,同样采用了比较和替代的方法,以这样的训练载体实现了训练与感悟的有效统一,使教学过程更扎实、更丰实、更朴实。 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今天的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恳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朋友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