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范文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4、提高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 目标之四有点空,不如根据这单元训练点设为“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文本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体会“我”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课时计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每个人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抓住课题,直奔主题。) 2、读懂了吗? (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 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可分层让学生揣摩母亲当时的想法: ⑴ 抓住“亮亮的”、“嚷”、母亲语句中的“!”,“摸着”、“笑着”体会母亲的慈爱。 ⑵ 结合母亲对父亲的说的话体会母亲鼓励的爱。指导学生读出母亲赞美儿子的慈爱、高兴、鼓励、夸张之情。 4、师: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小地方,老师有点意见,(有同学举手)好,你说。 生:“兴奋”的“兴”字读错了,正音。(随时关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5、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抓住“得意扬扬”、“自豪”为学生正确体会“精彩极了”的爱做准备。) 6、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抓住“最漂亮的、认认真真、重新、还、满怀信心”、“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等体会作者焦急、自豪、得意。激起学生对后面父亲做法的思考。) ⑴ 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① 抓住“扔”体会父亲的不屑、不近人情激起学生思考。这时可把1、3环节提前到此时,激起学生的愤懑。 ② 从父亲回答母亲的话、以及作者几年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批语“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体会父爱,“糟糕透了”的作用。这些都可在学生朗读指导中让学生体会,读出。 ⑵ 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⑶ 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让学生体会用词准确、恰当在表情达意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感情,进行思考。)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 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⑴ 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⑵ 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⑶ 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 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 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这一环节将学生带入生活中,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融合。但老师在上课时漏了此环节。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 (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既让学生体会课文,又练了说。)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既让学生体会课文,又练了笔。) 四、总结 1、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2、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3、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设计理念】 这节课整体的思路来讲是这样的:一开始时了解小巴蒂小时候的故事,然后切入到小巴蒂小时候和长大后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感受的理解,最后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这节课的设计上,是从人文性这样的角度来思考的,要把学语文跟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只有第一部分巴蒂对两种不同评价的感受的理解,才有后面对父母的认识,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理解后面巴蒂对父母的认识。那么这个认识呢,是在联系中逐步完成。后面第三部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这堂课上,力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删繁就简,抓重点文段,重在感悟。 2、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 【课后小结】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讲读课文,篇幅较长。是我在太原听韩英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后,按照其教学方法搬回来的一节汇报课。我从内容上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自学,了解小巴迪写了一首诗,父母对其有截然不同的评价,着重组织学生抓住描写小巴迪内心感受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体会情感。第二部分,我在学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课内走向课外,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当作者的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识时,我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言,达到读写结合。本课的教学中,如果能在把握好时间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多进行有关句段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情感也许能得到进一步升华。 【总评】 本节课确如教师反思中所说,在设计上丝丝入扣。但感觉学生在朗读中并没有读出感情,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是朗读指导中的问题。文本中的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都不是凭空而有的,蕴涵着深意。这其中蕴涵着文本的思想、文本中人物在具体语境下的思想、作者的思想。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对词、句、段的字面上理解,而要指导学生从多个层次去理解。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对词、句、结构的揣摩等,让学生在丰富立体的文本感受中读出自己的理解,从中体会语言的精妙,从而学语文、学做人。 现在老师们在课堂中都非常强调“读”,但要让读真正达到实效,还需要教师在指导上多下工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请看屏幕,开火车读词语,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响亮。(出示): 糟糕 确实 腼腆 自豪 誊写 敬仰 判断 出版 戏剧 慈祥 严厉 灵感 创作 源泉 警告 提醒 把握 谨慎 歧途 极端 一如既往 得意扬扬 注意:“得意扬扬”也可写作“得意洋洋” 多音字:将 jiāng:将军 jiàng:将士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自读1—14自然段,画出爸爸、妈妈“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词句加以体会。 四、汇报交流: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是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搂住了我”,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3、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 4、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5、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6、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洋洋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作者的哪些行为、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我怀着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谁给他的?整个下午,作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等的的时候,时间过得是那么慢,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 (二)、那么,父亲对这首诗又是什么反应呢?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谁来说一说父亲在语言、动作上的表现?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又把诗“扔”回原处,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 ⑶父亲的话中包含了什么?(严厉和批评),听了妈妈的话,已经得意扬扬的我,又在等待父亲读诗、和聆听父亲严厉的批评时,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紧张极了(心理) ②“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 ③“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 ④“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 2、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3、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批评我的,他为什么要对我这么严厉,这么不顾及会不会伤害到我?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的,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4、我们来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分角色读一读3—14自然段。 5、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出示:作者简介。) 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自读15—17自然段,找出原因,画下你找到的重点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五、拓展活动:交流读后的感受。 (一)阅读《我的母亲》[法国]罗曼·加里(节选)。 我13岁那年,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从每一件卖出的围巾、皮带、指甲刀或毛线衫中得到百分之十的佣金。白天,除了在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她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她都守在售货柜前,时刻寻找可能光临的顾客。我们母子俩就靠着这个赚钱不多、朝不保夕的小生意过日子。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好像这盘肉象征着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她从来不吃这些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不能吃动物脂肪。然而有一天,我离开饭桌到厨房里找水喝时,发现母亲坐在凳子上吃东西,煎肉锅放在腿上,她正仔细地用小块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发现我时,她急忙将锅藏在餐巾底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明白了她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二)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六、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批评 童年的诗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3【课程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趣 1、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 3、父母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的? 4、“我”又是怎样看待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一定会得到答案。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作者的思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请大家自主读书,写出体会,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也可提出疑难之处。 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四、精读体会,深刻感悟 你们认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段落? 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的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头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自由读,认真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探讨,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小结: 刚才有的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了这一段话,有的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都是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这段话你喜欢吗?试着把它背下来。 五、个性飞扬,升华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 老师的体会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吗? 同学交流。你最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六、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和父母交流。 2、课后找一找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爱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背诵下来。 3、读懂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主要采用四法:自读自悟法;自主探究法;文本对话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自制无字的小书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你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早日理想成真,但是理想的实现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的。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推荐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并且它对你早日实现理想很有帮助。(板书课题) 二、破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3、通读课文(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加上批注。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分哪几部分来写的? 5、通过初读课文,你解决了质疑中的哪些问题? ⑴ “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话,“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话。 ⑵ 是针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 6、熟读课文,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作上标记。 第二课时 一、转换角色,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是谁呀?(毛老师)不错,可是现在我想以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天,你们愿意吗?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叫我巴德先生。我比你们还小的时候,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当一名大作家。在七八岁时我就写了第一首诗。现在我的理想实现了,我写下了许多作品,发表了不少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对于我的成功,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自由采访:成功的秘决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给你们的一篇文章中。请看题目。 (板书课题。) 二、自主发现,提出问题 上节课,你们已经从题目入手初读了课文,感知了大意,知道了我的这篇文章写了两部分,你认为哪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呢?这一部分中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并板书: 1、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为什么说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全面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过渡: 不过,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还请大家先跟随我回到我的童年时代,了解我的童年故事。 1、出示要求,自主交流: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⑴ 请同学们把我的童年故事认认真真地读一遍。 ⑵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各是怎样评价的?他们的评价你赞成吗?为什么? (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交流汇报: ⑴ 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吗?为什么? ① 自由汇报。 ② 指导朗读重点句。 ③ 追问: 我写的第一首是真的是好到了极点了吗?难道是母亲不会欣赏吗?原因是什么? ④ 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⑤ 你认为“精彩极了”是一种爱吗?是一种怎样的爱? 总结:慈祥的母亲一句鼓励的话“精彩极了”,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信心,写作的灵感。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呀! ⑵ 对于我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吗?为什么? ① 指名自由汇报。 ②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③ 追问: 你有过和我相似的经历吗? ④ 我们来假想:如果当时父亲也和母亲一样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说“精彩极了”,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⑤ 你认为“糟糕透了”是一种爱吗?是一种怎样的爱? 总结:严厉的父亲一句警告的话“糟糕透了”,又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时时看到不足,使我戒骄戒躁,使我永远向新的高度奋进,这是一股多么重的力量呀! ⑶ 孩子们,请把我的童年故事中母亲说的话和父亲说的话再细心地读一读,品味一下这两种不同的爱! ⑷ 现在,“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这个问题你理解吗?谁来谈一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重点句: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孩子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我的这句话,再仔细品味品味。 ⑸ 孩子们,你们已经读了我的童年故事,那么,你找到我成功的秘诀了吗? (指名自由谈。) 过渡:现在,我已经成了美国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顾我的成长道路,我感触很深,也总结出了我成功的秘诀,就在我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请默读第二部分,看谁最先找得到? ① 指名汇报。 ② 课件出示: 一个作家……“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 教师范读。 ④ 学生自由读。 ⑤ 现在“为什么说仅有母爱的力量是不全面的”这个问题大家明白了吗? (指名回答。) 追问:如果仅有父爱的力量全面吗? ⑥ 今天,我想把它作为见面礼送给大家,大家愿意接受吗?那就请大家试着背诵下来。 ⑦ 根据课件提示学生试着背诵。 总结: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回荡在我的耳旁,给我鼓励,给我警告,使我谨慎地驾驶着生活小船在不平静的道路上平稳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完善板书。) 四、书写感想,全班共赏 同学们,请拿出昨天你自己制作的小书签,让我们用最简练的语言把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写下来。 1、播放音乐,学生书写感想。 2、师生交流,相互学习: 屏幕显示教师感言: 每一个孩子都犹如一棵小树,在它成材的过程中,既离不开雨露的滋润,也少不了修枝剪叶的阵痛。 五、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是简单的两种评价吗?不,它们是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两股风,两种考验,两种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每个人都驾驶着自己生活的小船,高扬自己努力的风帆,借助风的力量,驶向成功的彼岸。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祥的爱 成功 严厉的爱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教师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力争用对话激活课堂。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新课开始,首先转化角色,从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大作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展开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同时也找到了新课启动的引发点。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针对这一点和教材的特点,我又设计了“文章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质疑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展开与作者的直面对话,激起学习文章的兴趣。 二、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作为本节课的主体和中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本环节设计中,我以童年故事为载体,在感悟童年故事基础上,水到渠成解决质疑问题。围绕着“对于我父母的评价,你赞成吗?为什么?”这一开放性话题,学生对文本意义产生了多元感悟,再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促成文本新的统一意义的生成,使静态文本在对话中创造性地延伸拓展,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三、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的板书,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以一艘扬帆远航的船的形象,配以简洁的文字,加以教师高度凝炼且富有情感的语言,制造出一种“课已尽而意味穷”的意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5一、设计理念 父母之言,或褒或贬,皆藏爱意。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誉、励”等7个生字。 2.结合场景和细节描写,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场景和细节描写,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破题导入,发现评价矛盾 1.破题:对比“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生发现评价矛盾。 2.导入:这组截然不同的评价语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在课文标题上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探寻其中的故事。 板块二:研读课文,聚焦评价场景 1.小老师范读生词,生跟读。 2.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上课文里的这些词语说一说: 童年 截然不同 评价 巨大影响 爱 4.聚焦场景,以读促悟: “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1)当小巴迪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 (2)出示句子,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3)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1)面对同一首小诗,父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不仅如此,他还有一句更伤人的话,请你找出来。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巴迪的父亲,你会怎么来说这句话? 5.角色扮演,还原场景 (1)出示父母争执场景,生分小组扮演朗读。 (2)听到父亲这样的`批评,如果你是小巴迪,你会有什么感觉? (3)对比句子,引导体会动作描写的细致。 板块三:联系生活,理解爱的表达 成长反思,感受变化 (1)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了吗? (2)成年后的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呢?默读第16、1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句子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2.简介作者,写获奖感言。 感谢我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我的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感悟爱意。 (1)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父母不同的言语、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经历,以及你从中体会到父母对你怎样的爱。 4.师小结: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表扬声中汲取力量,从批评声中找到方向,让自己的人生之舟扬帆远航。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6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请指定学生向教师发问,增强师生交融。 一、导入 1、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课题有什么特点,(引号人物对话,反义词)指生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词的对比语气。还读过其他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下课记得讲给同学听。 3、如果给你这样的文题,你打算写什么?大作家雨果就有这样的读书习惯,看了课题,马上把书合上,卧到在床,构思文本后再读书对照,如果与自己想象一致,则暗喜,不如自己则小喜,比自己想的还好,则大喜。开想吧,同学们,与书本对照,看看你能喜到什么程度。 4、汇报交流。教师口头作文,抛砖引玉。 5、那么,引号下的语言分别是谁说的呢?如果用笑脸怒脸标志,分别贴在哪里?(板书父亲母亲板画笑脸怒脸) 二、初读课文 1、请学习委员起立,初次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有劳你的指点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而且,因为时间有限,想请几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先来打头阵,你看怎么分角色,又分角色给哪些同学呢? 请学委分配,教师点拨。 2、朗读高手已经确定,其他同学是不是可以闭目养神了呢?听众们打算做些什么?倾听是种礼貌,更是学习的方法。指明听的同学注意学习他人朗读的技巧。同时可以用铅笔标注一下朗读同学出现的小问题。听后能作到指出他人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就是最佳的听众,最高明的评论家了。 3、听读后生生互动,点评交流。 4、一篇文章总有脉络可寻,这篇课文就可以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那么怎样分呢,标志的词句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汇报交流。 5、两部分的阅读有什么困难吗?(第一部分篇幅长,第二部分的一些句子含义深刻)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理解第二部分的基础。第二部分作为下节课的内容。 6、面对我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那么,母亲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如何,父亲怎样评价,我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用横线画出父母的不同评价,用浪线画出我的表现和反映。指生汇报。 7、初读过后,我们可以加入个人的思考,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发出疑问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细读第一部分,思考题签上的前两题的正确理解。后两题是我们第二课时的内容。 8、汇报交流。板书,鼓励,鞭策,小结都是一个字爱,板画心形。 9、分角色再读。请学委指定朗读有潜力的同学读,那么朗读还不高明的同学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一节课,就是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三、过渡延伸 我在很小的时候还不能正确对待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不同的爱使他最终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将围绕话题: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习一点辩论技巧,希望下节课可以看到更多的辩论高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进行评价,有感情地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你在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3、这两句截然相反的评价怎么会同时出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感受爱意 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样看待这样的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1、出示句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找出这份幸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讨论: 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3、讨论: 为什么说“糟糕透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4、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中的“越来越”体会“我”理解的过程。 联系作者的简介体会“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5、深化爱,朗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外延伸,表达爱意 写下你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9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情感与思想】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拓展与延伸】联想自己的生活,体会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以及这些爱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突破】1、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2、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两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父母对孩子浓厚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这篇文章中的“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解题:你知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各是什么意思吗? 教学提示与参考:让学生根据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紧紧抓住“极”与“透”两个字,理解到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可以说一个是“赞美”到了极点,一个是“贬低”到了极点。 那这到底是在评价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评价呢?下面就来学习课文。 二、课堂学习 1、初读课文,弄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上在评价什么。 教学提示与参考: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可会层次进行理解。在这个学习步骤中,只要能够回答出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即可。 2、再读课文,思考:对于作者同样的作品,竟然会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了吗?你知道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评价吗? 教学提示与参考:这两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加以理解。 对于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抓住父亲和母亲读诗时的神态与动作来理解;对于第二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评价的对象不完全相同,母亲实际上是在评价孩子写诗的这一行为,而父亲则是针对孩子诗本身的质量;(2)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一个是鼓励孩子继续写下去,一个是严格要求孩子要写出高质量的作品;(3)他们评价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对孩子的爱。 可能学生对第(3)点回答不出来,但教师也不要急于引导,尽量通过在后面的学习中体会到即可。 3、作者对这两种评价是如何看待的?它们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教学提示与参考:指名学生略叙作者第一次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后的表现。然后重点抓住课文的后半部分的重点句子加以理解。 如“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让学生在家里给父母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回忆自己生活中所受到的两种不同的爱,加深对亲人爱的理解。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0一、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阶段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设计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文章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感悟。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对话,是自由的讨论,是民主的交流。 二、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悟父母对作者的爱。 三、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作者以父母对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美国有一个叫巴迪的小男孩,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可父母对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篇文章的课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这篇文章的课题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精彩”与“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极” 与“透”是一对近义词。生:课题加了引号。师:这两句截然不同的语言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用它们作课题?(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交流读文本后的收获。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父母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评价如何? 巴迪有什么反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母亲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以及作者受到母亲赞扬后沾沾自喜的心情。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巴迪听到父亲对诗“糟糕透了”的评价时,痛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质疑:此时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父母对诗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同学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3、几年后,巴迪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又评价如何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用笔画下来。)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作者成年后,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朗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悟出“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5、同学之间再次展开辩论:如果在作者的生活中,光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巴迪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吗?反之,如果他只拥有父亲严厉的爱,巴迪能成为一位高产作家吗? (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师长对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鼓励或批评,在自己身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1一、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阶段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设计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文章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感悟。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对话,是自由的讨论,是民主的交流。 二、教学方法: “质疑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悟父母对作者的爱。 三、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以父母对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美国有一个叫巴迪的小男孩,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可父母对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篇文章的课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这篇文章的课题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精彩”与“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极” 与“透”是一对近义词。生:课题加了引号。师:这两句截然不同的语言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用它们作课题?(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交流读文本后的收获。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父母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评价如何? 巴迪有什么反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母亲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以及作者受到母亲赞扬后沾沾自喜的心情。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巴迪听到父亲对诗“糟糕透了”的评价时,痛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质疑:此时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父母对诗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同学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3、几年后,巴迪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又评价如何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用笔画下来。)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作者成年后,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朗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悟出“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5、同学之间再次展开辩论:如果在作者的生活中,光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巴迪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吗?反之,如果他只拥有父亲严厉的爱,巴迪能成为一位高产作家吗? (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师长对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鼓励或批评,在自己身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2教学内容及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理解词语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体会文章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联系自身实际,深切感受自己的父母给予自己的爱,用一颗感恩的心,爱自己的父母,孝敬长辈,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父亲和母亲对于爱的理解,以及他们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入: 出示白板,白板上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孩子们填一填可能的动词。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出饭厅,( )进自己的房间,(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 注:孩子们给出动词后给予表扬:回答得真好!简直“精彩极了” 孩子们可能给出的答案:走、跑、冲;走、跑、冲;睡、扑、趴、躺。) 孩子们填入自己认为可能的答案,老师认为“精彩极了”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首诗,却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9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板书课题,故意不写引号) 师:请孩子们观察,老师写的标题和课文中的标题有什么不一样?“糟糕透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糟糕极了”。 师: 那就是说...... 生:“极”和“透”是近义词。 师:孩子们,请你们关注“精彩”和“糟糕”这两个词。看看他们有什么联系? 生:“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师:孩子们真棒!一眼就发现他们的联系了!那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标题。 生:...... 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怎么就没听出那味儿?请再读,揣摩一下“精彩极了”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糟糕透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 师:好,读的真好!现在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得到两种评价? 生:....... 师:故事中的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生:3个。巴迪和他的爸爸妈妈。 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 师:巴迪写诗的时候他多大? 生:七八岁。 师:七八岁是多大?你们多大了? 生:10、11、12岁 师:那巴迪比你们...... 生:小。 师:哦,巴迪比你们小,七八岁,应该上3年纪或者四年级。七八岁的小巴迪写了一首诗,这是他第几次写诗? 生:第一次。 师: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写诗,给妈妈看。妈妈看后觉得巴迪的诗写得怎么样? 生:“精彩极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第一自然就有。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赞扬声雨点般的落在他的身上。假如你就是小巴迪,这时候的你心情怎么样? 生:......" 师: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好,真棒,小巴迪也一样,他不仅高兴,不仅兴奋,他还有些腼腆,“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这个时候的小巴迪也想把诗拿给...... 生:父亲看。 师:父亲在家吗? 生:没有。 师:于是,巴迪开始等待父亲,在等父亲的过程中他做了些什么? 生:...... 师:做完这些,就只剩下等待了,巴迪一次又一次地看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终于回家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从“父亲推门而入的这一自然开始,一直读到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结束。 ...... 师:父亲也认为巴迪的诗“精彩极了”吗? 生:不是,父亲认为巴迪的诗“糟糕透了”! 假如,你就是小巴迪在得到母亲的表扬后,在等待了一下午,并且还把诗誊抄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圈点了之后得到父亲的评价,此时的你心情如何?小组讨论一下。 ...... 师:好。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巴迪很难过,他觉得父亲读他的诗就像读了好几个小时,那母亲赞同父亲的观点吗? 生:不赞同。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母亲不赞同? 生:...... 师:父母争吵的时候,巴迪在场吗? 生:...... 师:巴迪听到母亲说“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应该鼓励”。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 师:请再读这一句。揣摩一下巴迪的心理,他会怎样想,假如你就是巴迪,你会怎么想?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母亲本来就知道巴迪的诗不怎么样,她是为了鼓励巴迪才说巴迪的诗“精彩极了”的。 师:回答的真好!母亲之前的赞扬声对这时候母亲道出她的用意的时候,巴迪在场,虽然她是在和父亲争吵。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巴迪,你会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 生:...... 师:真好,都有自己的体会,自己感受,巴迪也一样,他再也受不了了......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 师:请划出句中动词,刚才,你们也填了动词在里面,我们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是课文中的这几个词好呢?还是咱自己填的词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走/跑 )出饭厅,( 跑 /走 )进自己的房间,( 躺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冲 )出饭厅,( 跑 )进自己的房间,( 扑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对比一下,哪个好?好在哪儿?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 生:课文中的这几个词好,因为冲、跑、扑这几个词速度都挺快的,他可以反映巴迪那时候是极度伤心,难过! 师:真好,孩子们,你们真棒!对于这一切,七八岁的'巴迪无法理解,他伤心难过,又过了好几年,巴迪又写了诗,父亲还是给出了不好的评价,这个时候的巴迪师怎么看待的? 生:...... 师:十二岁左右的巴迪已经开始理解父亲的严厉,时间一点点过去,巴迪长大了,这个时候他对父母的做法认同吗? 生:认同。 师: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 师:那好,请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 师:巴迪说她需要母亲的鼓励,也需要父亲的警醒。他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他吹来。“两股风”指的是什么? 生:...... 师:这时候的巴迪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吗? 生:能。 师:他知道爸爸妈妈当初为什么要那样评价吗? 生:知道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爱”。 师,对,师因为爱,母亲希望巴迪树立起写作的信心,鼓励巴迪,父亲希望巴迪严谨,不以一点点的成就沾沾自喜,所以对他很严厉,那么孩子们,能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吗?请同学来说一说你们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生:...... 师:父爱如山。教你们沉稳,母爱如水,细腻温暖,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 师:仅仅是爱父母。回报父母吗? 生:...... 师:<结语>所以,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在家尊敬长辈,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反思: 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忽略了关注孩子已有经验这一点,关注巴迪的年龄,比他们还小。虽然当初设计了,可是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竟给忽略掉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败笔,因为孩子不能更好的理解巴迪,不能更好的揣摩体会他的想法和心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3课前:我在西藏工作了十年,所以我看起来就像藏族了,我们通过一堂课互相了解。 上课。 一、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 课件出示: 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 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 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师: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小地方,老师有点意见,(有同学举手)好,你说。 生:“兴奋”的“兴”字读错了,正音。 5、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6、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⑴ 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⑵ 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 (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⑶ 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 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⑴ 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⑵ 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⑶ 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 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 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 (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4【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语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找父母对于巴迪不同的评价,使学生明白父母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3、体会作者怎样逐渐体会到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4、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如“你就是巴迪”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而且还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如预习、投入课文当中、仔细揣摩等。 【教学过程】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楼梯口、班级,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二、读名言、悟名言 1、读名言,质疑: ⑴ 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⑵ 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⑶ 师小结: 爱的力量、警告的力量平衡。 ⑷ 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② 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③ 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悟名言、解疑: ⑴ 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对,就是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一段。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吧?那谁能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 同学们,老师备课时准备的许多内容都不用讲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可见,预习是如此重要。因此,老师建议大家,无论学习什么课程,都要在课前认真预习,这样你会学得更好。 ⑶ 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对巴迪不同的评价,那么当巴迪听到了父母的评价之后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拿出笔边读边画,还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 反馈: ① 听到“精彩极了”之后的反应:腼腆得意。 ② 读相关的段落,并谈出自己的看法。 ③ 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因第一次做某件事得到爸爸或妈妈的赞扬?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讲,当时你的心情如何?此时的巴迪和当时的你心情是一样的呀!那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指名读。齐读: 大家集体读一遍,读出你心中的巴迪。 ④ 如果你就是巴迪,整个下午都在家里等待着爸爸回来,等待着爸爸来看你的杰作,你这一下午的心情如何?你都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是啊,你肯定希望能够得到爸爸的赞扬,所以还把诗认真地誊写了一遍。哪个巴迪愿意起来告诉大家,你这一下午都做了什么?(指名读课文) ⑤ 所有的巴迪们,咱们一起来一遍。读得真好,你们肯定都希望爸爸也能说上一句“精彩极了”,对吧?可惜你一下午满怀信心、希望的等待只换来了爸爸的一句“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你能告诉大家,当你听到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你能不能带着你的伤心、失望、委屈来读读这句话。(我再也受不了了。……) ⑥ 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随着他喜,随着他忧。阅读、朗读就要这样投入进去,与文中的人物同欢喜共悲伤,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⑷ 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不同的评价? 随机板书: 鼓励 提醒 小结: 母亲的精彩极了是鼓励我,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仅有这个还是不够的,它可能会不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父亲的糟糕透了这种警告的力量来平衡,来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⑸ 可是这个时候的巴迪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评价,还会因妈妈的赞扬而得意洋洋,因爸爸的批评而沮丧万分,那么长大之后的巴迪有没有理解父母的用心呢,有没有自暴自弃呢或作出什么成绩来呢?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多么幸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 ) 是啊,等他长大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他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⑹ 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3、联系生活: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这种慈祥的爱或严厉的爱? 三、写名言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有着很深的感触,我把我的感触、体会总结成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而得意,也不因批评而失意。课后,同学们也可以象老师这样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 提醒 ↘ ↙ 爱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