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范文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两种爱的用心良苦。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19课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师: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生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从课题读懂了什么? 生:“糟糕”和“精彩”是反义词。“极”和“透”是近义词,是达到顶点的意思。 师:能用“精彩”和“糟糕”各说一句话吗?指名说说。 师: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打引号,是引用父母评价说的话。 生:“精彩极了”是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爸爸对 巴迪的诗的评价。 师:课题是引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做题目,所以用“和”字连起来。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很认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看屏幕,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问題: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与大家讨论。 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生字】:糟糕 兴奋 誊写 歧途 启迪 搂住 公司 位置 自豪 奇妙 腼腆﹙miǎn tiǎn ﹚ 检查预习情况:哪些生字需要大家提个醒?指名说说:师强调:“兴”的多音字:xīng xìng;“誊”和“誉”;“毫”和“豪”是形近字注意区别;“腼腆”的读音(miǎn tiǎn)等。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师:同学们生字都学得很好,我们看看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1.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师:生再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说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 “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巴迪才明白这都是 出自于对他的爱。 师:说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的顺序。 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文中有出现“七八岁、几年后、这些年来”这些词。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快速浏览全文 师:明确学习要求,从文中找答案。 【出示】: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 2.父亲的评价又是怎样的?“我”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3.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表现父母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师:(巡视指导)没读完的可以继续读。 生读:【出示】:母亲的评价是:“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生: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母亲十分爱巴迪。她看到巴迪会写诗了,很高兴又非常惊喜。 师: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注意抓住哪个词来读?(兴奋、嚷,还应该注意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读。谁再来试试?(评价:还不够或有点像妈妈)。师范读,读出兴奋、赞扬的语气。(女生读)。 这时候巴迪得到了母亲的表扬心里充满了自豪,他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 生答:【出示】:“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师:(读出得意的语气)指名读,第三句语气逐渐加强,读出那种急切的`语气来。师评价(很投入)。理解词语:得意扬扬、迫不及待。从“得意扬扬”这个词可以看出他感到很满足,有点骄傲。之后,他又是这么做呢? 生读句子:【出示】:“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 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地走近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受到妈妈表扬的巴迪,希望爸爸能快点回来,也能得到爸爸的表扬。他等啊等!快到八点了,父亲终于回来了,他心里矛盾极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害怕听到父亲的评价。万万料想不到,父亲的评价居然是: 生:【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指导朗读这句话。)这个巴迪来了当头一棒,满怀的信心顿时成了泡影,而且父母也因为这首诗争吵起来了。我再也受不了了,父亲一点也不留情面,巴迪做出什么反应呢? 生:巴迪再也受不了了。 师:是啊!谁再来读读这一段话,指读(你读。) 【出示】:生读: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师:读完这句话有收获吗? 生:这句话中的动词用的很准确。我从这里体会到巴迪还不知道父亲很爱他,他心里十分难过,觉得父亲在责怪他。 师:是爸爸不爱他吗? 生:不是爸爸不爱巴迪,是因为巴迪已经得到妈妈的表扬了,如果爸爸再表扬他会很骄傲,父亲是不想让他太骄傲,所以批评了他。(板书:批评)还从文中【出示】“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如果爸爸不爱他,他可以随便看了一下就可以。(多让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目的是为了? 生:目的是为了鼓励巴迪。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体现呢? 【出示】:生读:“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板书:鼓励) 生:他需要鼓励。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母亲非常爱他,母亲希望给他力量,让他坚持写作。 师:(理解很深刻)巴迪满怀信心希望父亲也能得到爸爸的表扬,可是结果与巴迪的期望恰恰相反,而且父母亲为了这首诗争吵起来,这时巴迪理解吗? 生:不理解! 师:巴迪毕竟年纪还小。这段对话描写得很好,谁来当一回爸爸、妈妈?谁来当巴迪?老师当旁白。一起来朗读这段对话。从“这是什么?……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师:同学们想一想巴迪的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 生:如果爸爸妈妈的评价都很糟糕,他就会泄气。也许他从此就不再写作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联系实际说说。) 生:巴迪是个非常幸福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十分爱她。 生:爸爸妈妈虽然对他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但都是对巴 迪的爱。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可 以想一想,可以有感情的读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和同学说一说。 生精读课文。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你们一定有收获了。现在和老师一起感受文中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记得七八岁的时候…… 生a: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这句话是写母亲的神态、语言。从“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来。 师:说得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生:语言、动作、神态。 师:真好!以后描写人物学会从这几方面入手。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当他听到爸爸对他说“糟糕透了”妈妈对他说“精彩极了”都是出于对他的爱。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本节课的内容。老师读开头语,同学们接着读。 师读:记得七八岁的时候…… 指名读:我写了第一首诗……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师:听了母亲的表扬之后,整个下午我都怀着…… 指名读:我用漂亮的花体字……父亲的位置上。 师:等啊等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啊!心里特别紧张—— 指名读: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几个小时。 师:爸爸看完了诗,他对诗的评价是 生读: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这时候我的眼睛—— 生:湿润了……抬不起来。 师: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 齐读。我再也受不了了……争吵着。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要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爱。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文中爱的不同的方式。 作业布置: 1.抄写文中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2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要解决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习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学习教材,解读教材,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光要放大,眼界要开阔,忌做井底之蛙,忌把学生也带入无限窄小的“井底”,走不出教材圈住的套套或人为地设置种种束缚。 2、用智慧教,不拘泥于传统: 寻求智慧的教与学方式,汲取先进与传统之精华,努力使课堂上的教师充满智慧,使课堂呈现智慧气息,使学生也变得智慧起来。智慧是力量之源,智慧能带给课堂更多生成的东西。 3、用生活教,不拘泥于课堂: 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把语文带进生活,语文──生活──课堂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建构于广阔的背景中,具体可感,亲切可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2、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3、学生由此及彼,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延伸) 【教学过程】 一、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初步感知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目睹着你们的家长接送你们上学放学,每次看到他们不厌其烦地关心你们的学习与生活,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学生从自我体验出发,交流各自理解。 3、小结: 作为父母,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爱心。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教学。 环节简析:从生活走进语文,在一幕幕爱的生活情景浮现与描述中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学生初步感知爱。为整堂课教学做好思想与情感的有力铺垫。 二、解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初步了解爱 1、板书: 精彩,让学生说说反义词。板书“极了”“透了”,加上双引号,理解这都是“极端的断言”。读课题。 环节简析:“极端的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样处理,化难为易。 2、自读课文,指读,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交流: (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对他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理解了。)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七八岁时、几年后、成年后”三部分。 4、精读第一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学着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妈妈、我、爸爸的不同反应,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到学习小组交流,从个性朗读中表露人物的心情。 环节简析: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小组,让学生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各自体会得以交融,互相影响,有机促进,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朗读语句: (母亲的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巴迪的心情):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父亲的反应):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环节简析:上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与本组学友对话,与学友共鸣;此环节,让学生与全班师生对话,交流读文本的体会,从文字间读出母亲坦露的爱,读出父亲深沉的爱,读出作者由喜到悲的失落心情。 6、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 ⑴ 母亲: 为了鼓励巴迪;认为巴迪只有七八岁就能写诗,而且是第一首诗;看重的是巴迪写诗的行为。所以她给了巴迪热情的鼓励──精彩极了。 ⑵ 父亲: 看重的是这首诗的质量,所以她给了巴迪严厉的警告──糟糕透了。 7、小结: 七八岁的我当初并不理解来自父母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引读第14节。 环节简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理解人物思想变化的一把钥匙。 三、解读作者的思想变化,深入理解爱 1、几年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找一找──人物思想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学生交流句子: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 巴迪承认自己的诗是一首糟糕的诗。 ⑵ 作者是不情愿的,但又没办法。 3、(小结过渡)在母亲一如既往的“精彩极了”的鼓励声中,巴迪仍然充满热情地写作,而表面冷酷无情、经常泼洒冷水的父亲的严厉,使巴迪一直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成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父母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 4、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卡片,启发学生说出读后感受: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解读“幸运”:同时拥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使他有信心,使他有进步。)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交流小结:一般母亲比较重感情,来自母亲的力量是一种鼓励的爱,慈祥的爱,而父亲的心一般不是轻易能觉察,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他们的爱比较理智,比较严厉。这两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 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交流小结:爱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些句子。 环节简析:让学生从文本的外表层深入到内层,体会人物由表及里的心理变化,从表层“找句子”,带着理解“读出来”,内化理解“说出来”,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文内与文外结合,情感与理智共存。 四、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种“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举例说说。 2、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不同方式的爱。相机了解自己父母的“类型”,如严父慈母型、严父严母型等。 3、仅仅是父母的爱吗?还有哪些人? 4、学生交流。 5、小结: 其实不管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都相同,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6、现在你又是怎样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作为子女,我们怎样来理解这种爱呢? 7、小结板书: “用心理解爱”,“用心实现爱”,体会“爱”字的不同含义,前一句为“用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后一句为“用心实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即我们对父母的爱”。 环节简析:让学生把语文从课中迁移至课外,迁移至生活,让他们懂得,原来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书面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去不断地实践语文,生成语文,让课的结束意味深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课文情感。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板书: 精彩 师:谁能给精彩找个反义词吗? 板书: 槽糕 师:谁愿意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指名回答。) 师: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题的文章。(补充板书课题)谁能带着感情色彩读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 板书: 父亲、母亲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读? 提出要求: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师:看了“我”的诗,妈妈是怎样的评价? 抓住文中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引导体会母亲的态度。 板书: “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赞美的语气吗? (指名读。) 师: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谁能把“我”这种心情读出来? (着重理解:腼腆、得意扬扬等词语。)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满怀信心地等待着父亲回来,结果呢?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心情又如何呢? 板书: 批评 师:能读出父亲批评语气和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吗? (指名朗读、角色朗读。) 师: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师:确实如此。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读一读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分析得很好。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 板书: “鼓励、严厉” 四、设置悬念,布置预习作业 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能理解,但在“我”长大后,又是怎样看待父母的评价的呢?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作者的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不一样?才七八岁时的作者不理解,但长大后,特别是成年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却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用“——”画出表达作者自己深刻的理解与感受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2、品读重点句段: 要求:读一读画出的重点句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关键的两句。) 3、多种形式的朗读句子,引导畅谈自己的体会: 相机指导理解:灵感、引入歧途、极端等词语。 师小结: 在作者看来“精彩极了”是妈妈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爸爸的提醒,是爸爸那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的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板书: 鼓励、慈祥;提醒、严厉 4、指导感情朗读: 作者用这么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理解,老师想请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那伟大的爱。 师:其实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止这两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 5、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感兴趣的或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重点引导理解: ⑴ 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⑵ “这些年来,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中的“两股风”、“小船”指的是什么? 6、汇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交流,小结。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老师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中知道,大家这节课收获很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导,关爱。虽然爱的表达方式不同——有鼓励、赞扬,也会有批评、训斥甚至责骂,但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产生了共鸣。我们以拥有这样的爱而幸福。 2、拓展延伸,引发共鸣,升华情感: (完成小练笔。) 出示课件: 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几张同学们的家庭合影,这些相片凝聚着令人羡慕、陶醉的亲情。 看着这些相片,你想起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出来吧! 3、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非常高兴。我感到同学们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老师更加希望你们能把对父母、长辈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报答他们的爱!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妈妈 爸爸 赞美 批评 鼓励 、慈祥 提醒、严厉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4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二、读名言、悟名言 (一)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爱的力量平衡 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a、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b、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c、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二)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a、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b、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c、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d、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 总评: 一、教材处理独到。先切入第16节中重点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通过质疑,回读全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说、读、悟、写名言为线索,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说得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5一、朗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话: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 (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4、朗读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 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 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出示: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 三、深层感悟 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 2、出示: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 (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 (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 (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 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如果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不妨接受风雨的洗礼。每个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能从批评的声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赠言: 对于我们的成长,阳光和风雨同等重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一、教材特点:本文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精彩”“糟糕”这对反义词展开。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也以这对反义词为切入点,以“我的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的话谁说对了?你的理由是什么?”来引入,并以这几个疑问继续展开教学,最后还用这几个问题来总括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这对反义词背后都是“爱”的原因。 二、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辩论中体会的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种观点,找出理由辩论;通过辩论来深入体会父母的做法其实都是“爱”的体现,都是孩子成长必需的道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7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的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体会文中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得到别人的评价,那你喜欢什么样的评价? 生汇报 2、你听到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吗? 3、这是一个七岁男孩在作了一首小诗后,父母对他的不同评价。为什么父母会给出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了解大意: 1、生自读课文。 2、查读字音,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指名读,并强调“兴”的读音。 (3)同伴互查 3、汇报主要内容: (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解题等方面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觉得巴迪有个慈爱的母亲,也可能会感觉巴迪的父亲太严厉。因为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有对文章中心的概括,所以学生最有可能说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对巴迪的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是对他的爱。) 三、品味文章,感悟学习: 1、带着“为什么说爸爸妈妈对巴迪的评价都是出自对他的爱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2、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按照巴迪成长的三个阶段来品读课文。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 “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告“我”。就是因为在“我”的成长中一直有这两种声音,才使“我”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5)、在学生谈完第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创设情境有选择地引读第一部分。 (6)、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比较: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话,说说哪句更好些,为什么? (7)、在学生谈过后,教师总结:后一句话好,它写出了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8)、在学生品读课文,谈感受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鼓励、批评、爱。 教师小结:巴迪正是在这两种爱的教育下,他逐渐学会了冷静地分析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结,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五、拓展练习,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2、谈感受。 3、体会表达方法。 4、如果让你选取一个爱的片断写下来,你打算怎么写?这两篇文章有有哪些表达方法是我们能借鉴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把两篇文章拿出来细细对比,体会它们的表达方法,然后动笔写出我们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鼓励 批评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9【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齐读。) 谈话: 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1、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 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2、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 (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3、研读“成年感悟”: ⑴ 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⑵ 读议: 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屏显此段。) 品读: 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 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 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 (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⑶ 质疑: 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⑷ 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⑸ 美读: (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 (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 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 (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背诵下来。 3、读懂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主要采用四法:自读自悟法;自主探究法;文本对话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自制无字的小书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你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早日理想成真,但是理想的实现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的。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推荐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并且它对你早日实现理想很有帮助。(板书课题) 二、破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3、通读课文(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加上批注。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分哪几部分来写的? 5、通过初读课文,你解决了质疑中的哪些问题? ⑴ “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话,“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话。 ⑵ 是针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 6、熟读课文,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作上标记。 第二课时 一、转换角色,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是谁呀?(毛老师)不错,可是现在我想以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天,你们愿意吗?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叫我巴德先生。我比你们还小的时候,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当一名大作家。在七八岁时我就写了第一首诗。现在我的理想实现了,我写下了许多作品,发表了不少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对于我的成功,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自由采访:成功的秘决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给你们的一篇文章中。请看题目。 (板书课题。) 二、自主发现,提出问题 上节课,你们已经从题目入手初读了课文,感知了大意,知道了我的这篇文章写了两部分,你认为哪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呢?这一部分中你有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并板书: 1、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为什么说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全面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过渡: 不过,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还请大家先跟随我回到我的童年时代,了解我的童年故事。 1、出示要求,自主交流: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⑴ 请同学们把我的童年故事认认真真地读一遍。 ⑵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各是怎样评价的?他们的评价你赞成吗?为什么? (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交流汇报: ⑴ 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吗?为什么? ① 自由汇报。 ② 指导朗读重点句。 ③ 追问: 我写的第一首是真的是好到了极点了吗?难道是母亲不会欣赏吗?原因是什么? ④ 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⑤ 你认为“精彩极了”是一种爱吗?是一种怎样的爱? 总结:慈祥的母亲一句鼓励的话“精彩极了”,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信心,写作的灵感。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呀! ⑵ 对于我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你赞成吗?为什么? ① 指名自由汇报。 ②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③ 追问: 你有过和我相似的经历吗? ④ 我们来假想:如果当时父亲也和母亲一样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说“精彩极了”,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⑤ 你认为“糟糕透了”是一种爱吗?是一种怎样的爱? 总结:严厉的父亲一句警告的话“糟糕透了”,又饱含着多少爱呀!正是这种爱,使我时时看到不足,使我戒骄戒躁,使我永远向新的高度奋进,这是一股多么重的力量呀! ⑶ 孩子们,请把我的童年故事中母亲说的话和父亲说的话再细心地读一读,品味一下这两种不同的爱! ⑷ 现在,“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这个问题你理解吗?谁来谈一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重点句: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孩子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我的这句话,再仔细品味品味。 ⑸ 孩子们,你们已经读了我的童年故事,那么,你找到我成功的秘诀了吗? (指名自由谈。) 过渡:现在,我已经成了美国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顾我的成长道路,我感触很深,也总结出了我成功的秘诀,就在我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请默读第二部分,看谁最先找得到? ① 指名汇报。 ② 课件出示: 一个作家……“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 教师范读。 ④ 学生自由读。 ⑤ 现在“为什么说仅有母爱的力量是不全面的”这个问题大家明白了吗? (指名回答。) 追问:如果仅有父爱的力量全面吗? ⑥ 今天,我想把它作为见面礼送给大家,大家愿意接受吗?那就请大家试着背诵下来。 ⑦ 根据课件提示学生试着背诵。 总结: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回荡在我的耳旁,给我鼓励,给我警告,使我谨慎地驾驶着生活小船在不平静的道路上平稳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完善板书。) 四、书写感想,全班共赏 同学们,请拿出昨天你自己制作的小书签,让我们用最简练的语言把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写下来。 1、播放音乐,学生书写感想。 2、师生交流,相互学习: 屏幕显示教师感言: 每一个孩子都犹如一棵小树,在它成材的过程中,既离不开雨露的滋润,也少不了修枝剪叶的阵痛。 五、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是简单的两种评价吗?不,它们是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两股风,两种考验,两种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每个人都驾驶着自己生活的小船,高扬自己努力的风帆,借助风的力量,驶向成功的彼岸。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祥的爱 成功 严厉的爱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教师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力争用对话激活课堂。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新课开始,首先转化角色,从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大作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展开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同时也找到了新课启动的引发点。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针对这一点和教材的特点,我又设计了“文章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质疑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展开与作者的直面对话,激起学习文章的兴趣。 二、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作为本节课的主体和中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本环节设计中,我以童年故事为载体,在感悟童年故事基础上,水到渠成解决质疑问题。围绕着“对于我父母的评价,你赞成吗?为什么?”这一开放性话题,学生对文本意义产生了多元感悟,再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促成文本新的统一意义的生成,使静态文本在对话中创造性地延伸拓展,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三、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的板书,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以一艘扬帆远航的船的形象,配以简洁的文字,加以教师高度凝炼且富有情感的语言,制造出一种“课已尽而意味穷”的意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1【设计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聚焦爱 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 3、小结: 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二段。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 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 重点研究语句: ⑴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 直面文字: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 换位体验: 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 交流: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 ⑵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 用一个词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② 朗读感受三个时间词递进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言语表达效果。 3、教学父亲的“糟糕透了”: ⑴ 过渡: 同学们,一句“精彩极了”,折射出的是母亲慈祥、宽宏的爱。这份爱使巴迪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可是,父亲的“糟糕透了”,怎么也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呢? ⑵ 细读文本5~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交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迪,当你满怀期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赞赏,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和指责,你有什么感受呢? ⑷ 小结: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看似无情,实际上是父亲的一种警告、提醒和鞭策。 设计意图:在读划品评、想象朗读、换位体验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揣摩文本语言,于不断地对话交流过程中,领悟父母对巴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爱。同时,体会文本中三个时间词递进运用的言语表达特色。 三、说写体会,感悟爱 1、过渡: 就这样,在父母这两种爱的教育下,巴迪成了一位有名的作家。 2、补充巴迪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引:同学们,回顾巴迪写第一首糟糕的小诗,到开始学习进行修改以至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在这成长过程中,光有母亲的热情鼓励行吗,那光有父亲的严厉的警告,行吗? 4、小组讨论: 读读最后几节,结合巴迪的成长历程来说一说理由。 5、配乐朗读最后二小节。 6、读到这儿,你们对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动笔写一写吧,就写在课文纸后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二句话。 设计意图:简介生平,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这两种爱在巴迪成长、成名过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下面的小组讨论埋下伏笔,难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而最后的融情表达,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提炼和升华,由体会巴迪对父母爱的认识上升为对爱这一美好情感的领悟。 四、课后作业,重积累 1、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设计意图:一改被动单一的作业形式,强调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2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每个人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奇怪吧,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看我写课题。这课题中有个生字 “糕”。 “米”字旁,右边是“羔羊”的“羔”。 2.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吗? (1)有一组反义词“精彩”和“糟糕”。你能用其他的词语来说明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回答 精彩绝伦 十全十美,无可挑剔 糟糕透顶 一无是处等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用它们来评价事物,一个是好到了极点,一个是差到了极致, 它们俩水火不相容,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做题目有意思。 (2)这课题和别的课题有什么不同?(有两个双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 3.引用谁的话?(爸爸妈妈说的话。) 4.讲谁的事?(讲关于对巴迪的诗的评价。) 5.你能利用这课题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而爸爸说“糟糕透了”。) 同样是一首诗却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评价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步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相互欣赏,也相互帮助。 2.这些生字词语是要求大家会认读或会默写的。先请大家读一读,把每个字音读准。 腼腆 谨慎 慈祥 歧途 誊写 自豪出版 一如既往 奇妙 公司 放置 搂住(学生个别认读后齐读) 3.这些生字词语中,黑色的是要求大家正确书写和默写的,先请大家认认真真地抄写,容易错的抄两遍,其他的抄写一遍。(学生抄写) 4.你们在抄写生字时,哪些是抄写两遍的。 生:“谨慎”的“慎”里面有三个横,提醒大家不要写错。 5.同学在提醒某一个字的写法时,请说一说词语的意思,也请大家把这个字记到脑海中。 (同学们提醒的字有“歧途”的“歧”,“誊写”的“誊” ,“慈祥”的“详”等字。)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有困难,刚才我们抄写的一些词语可以帮助你们。 生:“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后来取得成就后,才感到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是非常幸运的。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巴迪在七八岁时写了一篇作文,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才明白都是出于对巴迪的爱。所以,他很谨慎地把握两股风,终于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三、品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真了不起,大家已经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了。到底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母亲评价“我”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父亲评价我的语句。2.想想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为什么说“糟糕透了?”从第1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课文中找依据,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2.团结就是力量,自学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你的收获会更多。(学生相互交流) (二)交流反馈 1.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我看到了你的眼睛亮亮的。你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响?让你的眼睛再亮点。指名读——齐读。 (2)师生对话:请教你个问题,当儿子把他写的第一首诗拿给你看时,你当时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我非常惊喜,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说真心话,您认为儿子写的这首诗真的那么精彩吗?(不是) 可是您却用“精彩极了”来评价这首诗,这是为什么?(他需要鼓励) 那么您的这句话更多的是评价儿子的诗,还是儿子写诗的行为? 是啊,儿子竟然能写诗了,做母亲的该是多么惊喜和激动!这位母亲,你愿意把当时对儿子说的那句话给大家读一遍吗?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充满信心等) 2、师过渡:有这样的母亲真好,让我对写作充满了兴趣。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a.指名男生当父亲读。 课件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一男生口气比较强硬,师点拨:父亲忍心这样批评我吗?点明父亲虽然是在批评我的,可他的内心还是充满爱的,所以不应该这样读。) b.请问这位父亲,当您听说这是儿子写的第一首诗时,您的心情怎样?(还是很高兴的,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c.可是您却迎头给孩子泼了一盆凉水,这是为什么?(我是想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首诗的确写得不怎么样!我是怕他骄傲,何况他妈妈已经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我就有必要让他清醒一下。) d.您怎么就知道小巴迪这时非常骄傲、得意呢?(从文中找到依据)“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这明显是在显示他自己。他把诗放在餐桌我的位置上,从这里我也能感觉到他就是想让我表扬他。 e.看来,这位父亲是一位善于观察也非常理性的父亲。父亲与母亲的观点发生了冲突。我们一起进入情境读读这部分文字,揣摩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合作朗读) 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一起再现当时的一幕?(生举手,师指名)老师和你配合,我们直接开始对话,好吗?别忘了,我们如果读得好,给掌声啊!(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夫妻俩争吵的部分) f.你们的掌声中我们听出了“精彩”,我们还需要给一些建议? 是啊,我们既需要精彩极了的评价,也需要糟糕透了的评价。 3.面对不同的评价,我的感受是不同的。从文中找出我听到母亲的评价时是怎样的心情?画出关键词。(得意扬扬) 4、当我等待父亲回来时,我做了些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圈出关键词 5.听父亲评价后,我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找出有关词语。(沉重) 6.母亲的评价让我登上希望的高峰,父亲的评价让我跌入失望的低谷,找出描写我痛哭的句子。 7.请同学们拿出笔,走进巴迪的内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课件出示:我( )冲出饭厅,( )跑进自己的房间,( )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我在心里对父亲说:“( )。”配乐,生写。 10.是的,七八岁的巴迪还小,他还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然而今天,成年后的巴迪——巴德·舒尔伯格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美的著名作家、编剧,他又是如何看待这评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近成年后的巴迪,去听听他后来的认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3【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 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 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二)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三)研读“成年感悟” 1、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2、读议: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屏显此段) 品读: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3、质疑: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4、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5、美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4【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进行评价,有感情地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你在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3、这两句截然相反的评价怎么会同时出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感受爱意 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样看待这样的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1、出示句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找出这份幸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讨论: 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3、讨论: 为什么说“糟糕透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4、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中的“越来越”体会“我”理解的过程。 联系作者的简介体会“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5、深化爱,朗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外延伸,表达爱意 写下你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5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 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 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6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请指定学生向教师发问,增强师生交融。 一、导入 1、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课题有什么特点,(引号人物对话,反义词)指生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词的对比语气。还读过其他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下课记得讲给同学听。 3、如果给你这样的文题,你打算写什么?大作家雨果就有这样的读书习惯,看了课题,马上把书合上,卧到在床,构思文本后再读书对照,如果与自己想象一致,则暗喜,不如自己则小喜,比自己想的还好,则大喜。开想吧,同学们,与书本对照,看看你能喜到什么程度。 4、汇报交流。教师口头作文,抛砖引玉。 5、那么,引号下的语言分别是谁说的呢?如果用笑脸怒脸标志,分别贴在哪里?(板书父亲母亲板画笑脸怒脸) 二、初读课文 1、请学习委员起立,初次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有劳你的指点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而且,因为时间有限,想请几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先来打头阵,你看怎么分角色,又分角色给哪些同学呢? 请学委分配,教师点拨。 2、朗读高手已经确定,其他同学是不是可以闭目养神了呢?听众们打算做些什么?倾听是种礼貌,更是学习的方法。指明听的同学注意学习他人朗读的技巧。同时可以用铅笔标注一下朗读同学出现的小问题。听后能作到指出他人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就是最佳的听众,最高明的评论家了。 3、听读后生生互动,点评交流。 4、一篇文章总有脉络可寻,这篇课文就可以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那么怎样分呢,标志的词句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汇报交流。 5、两部分的阅读有什么困难吗?(第一部分篇幅长,第二部分的一些句子含义深刻)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理解第二部分的基础。第二部分作为下节课的内容。 6、面对我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那么,母亲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如何,父亲怎样评价,我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用横线画出父母的不同评价,用浪线画出我的表现和反映。指生汇报。 7、初读过后,我们可以加入个人的思考,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发出疑问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细读第一部分,思考题签上的前两题的正确理解。后两题是我们第二课时的内容。 8、汇报交流。板书,鼓励,鞭策,小结都是一个字爱,板画心形。 9、分角色再读。请学委指定朗读有潜力的同学读,那么朗读还不高明的同学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一节课,就是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三、过渡延伸 我在很小的时候还不能正确对待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不同的爱使他最终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将围绕话题: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习一点辩论技巧,希望下节课可以看到更多的辩论高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