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祖国山川颂 |
范文 | 祖国山川颂(精选4篇) 祖国山川颂 篇1黄药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专题内涵解说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学生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 4.学生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5.学生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 前三项为教学的重点。 本专题,特别是在第二板块,诗人们表达了对祖国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国家、祖国、爱国主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概念,提升他们的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本专题收录了波兰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围绕这篇表现音乐家生活的散文设计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相结合的研习方案,这些都是学习中要注意的难点。 一、导入 新课 由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导入 新课。 1.祖国是什么? 2.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了解作者:课文注释①。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 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3.小结内容: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2.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②表达热爱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③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④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3.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 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 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六、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 讨论归纳:①诗化的语言; ②直抒胸臆; ③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祖国山川颂 篇2【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专题内涵解说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学生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 4.学生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5.学生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 前三项为教学的重点。 本专题,特别是在第二板块,诗人们表达了对祖国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国家、祖国、爱国主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概念,提升他们的认识,加深他们的理解。本专题收录了波兰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围绕这篇表现音乐家生活的散文设计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相结合的研习方案,这些都是学习中要注意的难点。 一、导入新课 由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1.祖国是什么? 2.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了解作者:课文注释①。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 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3.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2.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②表达热爱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③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④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3.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 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 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六、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 讨论归纳:①诗化的语言; ②直抒胸臆; ③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祖国山川颂 篇3唐星强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 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诗的鉴赏能力。 3. 熟记文章中的基础知识,学习本文形象写景、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二、 基础知识梳理 1. 正确识记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回溯( ) 云翳( ) 束缚( ) 垄断( ) 赫梯( ) 熔炉( ) 截然( ) 磁极( ) 宗旨( ) 谅解( ) 纵情( ) 纠正( ) 遮蔽( ) 阻碍( ) 肥沃( ) 受惠( ) 颓然( ) 采纳( ) 耶酥( )( ) 携手( ) 2、正确识记下列多音字 散 调 藉 供 恶 3、正确识记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捕猎( ) 湍急( ) 元宵( ) 哺养( ) 惴惴不安( ) 云霄( ) 逋留( ) 揣摩( ) 琐屑( ) 踮脚( ) 俏丽( ) 幅( )员辽阔 惦记( ) 峭壁( ) 名副( )其实 玷污( ) 讥诮( ) 辐( )射 掂量( ) 悄然( ) 蝙蝠( ) 4、近义词辨析 1、 斑驳:也作“班驳”。着重于色彩花纹相杂,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且深浅不同,花花搭搭的。多用于贬义。 斑斓:书面语,着重于色彩错杂灿烂、绚烂多彩。多用于褒义。也可以叠为斑斑斓斓。 2、 婉转:也作“宛转”着重于措词表意和缓,不刺激对方,也指音乐舒缓。多形容“言词、措词、语言、话语、谈话、说法、音乐”等。 委婉:也作“委宛”。着重于措词表意迂回曲折。多形容“语气、口气、语调、言词、文笔”等。 3、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5、词语积累 (1)一望无际: (2)一泻千里: (3)层峦叠嶂: (4)茫若无涯: (5)云蒸霞蔚: (6)涟漪: 6、文学常识 黄药眠(1903—1987)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并出版诗集《黄花岗上》。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作有《沉思集》《面向着生活的海洋》等。 7、解析文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三、 课文理解 1. 熟读课文想想写了那些祖国的山川美景? 2. 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呢? 3. 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公姥(mǔ) 萦(yíng)绕 雕栏玉砌(qī) 惘(wǎng)然 b、先妣(bǐ) 汶(wèn)水 灯影幢幢(chuáng) 孤僻(pì) c、浣(huàn)女 踟(zhí)蹰 悄(qiāo)然无声 祠(cí)堂 d、徂(cú)徕 霜鬓(bīn) 垣(huán)墙 仆(pū)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卖官鬻爵 义气用事 桑葚 户牖 遐想 颓然 铿锵 b、目不暇接 发奋图强 罗衾 缇绮 湍急 晨曦 脸颊 c、金戈铁马 春意阑珊 仓皇 暮霭 咆哮 蔚蓝 萦回 d、呦呦鹿鸣 惊滔骇浪 伯仲 城郭 玲珑 践踏 蹒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___________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②我们同中国台湾分裂势力斗争的______________,绝不是要不要民主、实行哪种制度的问题,而是要统一还是要分裂的问题。 ③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__________是在损害国家利益、_________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逃税款,实际上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收集 实质 既/又 b、搜集 性质 不但/也 c、搜集 性质 既/又 d、收集 实质 不但/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作为一代名臣,诸葛亮和衷共济,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b、这些第三代移民,在物质方面已经西化,但在精神方面,祖国母亲赋予他们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难以更改。 c、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 d、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顺利地按照老高头画的那张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b、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各族青年展示才华、实现志向,提供了广大的舞台。 d、这样的大学,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放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b、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经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 c、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吗,你看它比荡漾在涟漪的春水上面的睡莲如何? d、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还有一阵一阵的风,吹来了断续的残笛……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的风格的写照。 b.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c.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d.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祖国山川颂 篇4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词语积累: 字音: 湖泊 莽苍 广阔无垠 烧灼 盎然 铿锵 苍苔 汲水 涟漪 澄澈 飞流急湍 混浊 龙湫 字形: 层峦叠嶂 翠锦斑斓 林阴道 蹒跚 晨曦 冈峦 万卉争荣 词义: 企盼 云蒸霞蔚 震耳欲聋(辨析:振聋发聩) 课前思考: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 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 教授新课: 一、导入专题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二、了解作者。 课文注释①。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3.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2.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②表达热爱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③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④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六、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 讨论归纳: ①诗化的语言; ②直抒胸臆; ③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体现,它更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七、高考阅读题模拟训练 1、第五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类。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仍然顽强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2、谈谈最后两小节的寓意。 提示:两小节内容应从两个方面思考,一为祖国对个体,二为个体对祖国。表现出个体与祖国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八、布置作业: 收集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或选择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进行赏析 九、教学后记: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