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惊弓之鸟》的教案 |
范文 | 《惊弓之鸟》的教案(精选14篇)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1【教学思路】 由设置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课文,提出疑问,之后,通过教师启发和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懂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启发学生学习更羸思考问题的方式。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懂得“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更羸的思考方式,懂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惊弓之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 2、解题: “惊”、“之”是什么意思?“弓”是什么意思?“鸟”在本课指什么?这四个字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 2、利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投影片认读生字词。 2、你理解了哪几个新词的意思?(指名说)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受伤的大雁的事)学生说时可以详细些。 四、质疑 过渡: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对于重点问题,我们将展开讨论,大家要各抒己见,达到准确地理解课文,领会其含义。 二、指导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的?第6~9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⑵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1~5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6-9自然段讲的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课文的叙述顺序: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3、学习1~5自然段: ⑴ 指读1~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说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来,结果真的射下了大雁。) ⑵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加上自己的演示。特别是大雁的“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要能演示出来。) ⑶ 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能读出这些意思吗? ① 学生练读。 ② 范读指导。 ③ 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9自然段: ⑴ 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独立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⑵ 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⑶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9自然段内容吗? ⑷ 朗读指导: (更羸很自信,魏王吃惊。)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① 学生练读。 ② 指名分角色读。(范读指导。) ⑸ 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 教师引背。 ② 学生试背。 ③ 指名背。 三、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说说比喻意义。(比喻受过惊吓见到一点儿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2、人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惊弓之鸟”这个词?(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3、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练习复述全文。 四、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复述全文。 五、板书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2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三、情感目标: 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用“△”标出,不理解的句子用“ ”标出。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读文,纠正读音。 “更羸”的“更”读音是“g5ng”。 “因为”的“为”读音是“wèi” 2.用同音字,形近字组词作巩固练习。 惨( ) 愈( ) 魏( ) 箭 渗( ) 愉( ) 巍( ) 剑 猎( ) 雁( ) 悲( ) 痛 蜡( ) 燕( ) 辈( ) 疼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理解“大吃一惊”一词时先重点理解“惊”字的意思,惊,出人意料的意思。再理解词的意思,“大吃一惊”的意思是:感到突然而吃惊。接着找出文中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此词,即魏王没有料到更羸真的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感到十分惊奇。 3.出示重点词,让学生巩固练习。 能手:是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本文指更羸是个对射箭非常熟练,有这方面高超技艺的人。 本事:口语,指本领、能力。本文指魏王不相信更羸是具有只拉弓,不射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本领。 孤单失群:指失去了同伴,无依无靠。孤单:单身无靠。失:离开。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 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不幸,令人伤心。 愈合:指伤口合上了,长好了。 拼命:把性命豁出去;舍命。比喻用最大的力量。 四.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质疑 1.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设置悬念(那只大雁落下来没有呢?)激发学生朗读课文。 2.同学们刚才认真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读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1.更羸为什么只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落下来了?) (2.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3.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二、激情朗读,用心揣摩。 读2-6自然段,抓住魏王的两句对话指导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这两句话是: “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1.听老师读一遍这两句话,边听边想:这两句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吗? (第一句话是在大雁掉下之前魏王说的;第二句是魏王在亲眼看见大雁掉下后讲的。) 2.请再听老师读一遍,大家注意听,听老师在何处停顿,在哪些地方突出了哪些词语。 (老师读“是吗”的后面停了一下,读“你有这样的本事”时“这样”读得重。) 3.再听一遍,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老师读:“啊”后也停了一下,读“真有这样的本事”时“真有”读得重。) 4.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这样读能起到什么作用? (1.老师这样读可以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2.这样读,能读出魏王怀疑的语气。) (3.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的心理活动。) (4.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对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本事表示怀疑,能表现魏王亲眼看见更羸真有这样的本领时的惊奇和佩服。) 5.同学评一评谁体会得最好? (第四个同学体会得最好。) 6.老师重点指导这两句话对学习课文起什么作用?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帮助我们知道更羸是怎样观察、分析、作出判断的。) 7.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朗读。 8.分角色练习朗读。 三、创设语境,领悟寓意。 读7-9自然段,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1.更羸你能说到做到,可真叫棒!) (2.更羸天上飞来飞去的鸟儿这么多,你却能看出哪只是受伤的鸟,眼力可真不错啊!) (3.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4.更羸你的经验可真丰富呀!) (5.更羸你的本领真是无人能比拟呀!) (6.更羸你的本领真是令人折服呀!) 四、深入探究,领悟方法。 1.更羸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你读给大家听。 (只听得“嘣”的一声) 2.现在你对课题中的“弓”有什么新的理解? 板书:嘣 请你加上这半句,再做更羸的动作,找三人做,大家看他们做的跟图上更羸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3.正是因为这“嘣”的一声响,大雁真的掉下来了,下面请同学们出声读第5自然段,体会一下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 4.请你判断一下,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直:使劲,第二个直垂直。) 5.这两个“直”该怎样读?试一试,指读,思考:为什么不说射下来,而说掉下来? (因为没用箭。) 6.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嘣的一声响”想想更羸怎么使大雁掉下来的? 7.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 8.说一说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你从他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9.同桌两人互读一、二句,看看这两句什么关系,你从哪看出来的? (因果关系,“因为”) 10.这两句哪句说原因,哪句说结果? ((1)句说结果。(2)句说原因) 11.你能不能先说说结果后说说原因? 12.看投影,默读这四句话,找找还有哪句和哪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小组讨论。 (②③句,③④句) 13.因果关系的句子该怎么读?谁来试试,评一评,他哪读的好,好在哪里,哪读得还不够,该怎样读? 14.小结:你们学得真好,通过第9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理清了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句子;句序是可以调换的,现在你们能解决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想更羸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观察 分析 判断 15.你们再看看一、二两句话,能不能颠倒顺序? (明确:观察是基础) 16.更羸的本事到底是什么?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准确判断) 五、总结全文,领悟含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个成语故事,学后你对课题中的四个字都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把四个字的意思连在一起说说成语的意思? (表面意思:害怕弓弦响声的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比喻意: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六、布置作业 1.回去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2.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时候使用?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懂得“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训练因果句式。 【教学重点】 掌握“惊弓之鸟”的内容,并能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成语?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3、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4、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5、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6、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7、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这段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 ⑴不弯曲; ⑵使直,把弯曲的伸开; ⑶爽快,坦率; ⑷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最后一段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⑴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 ⑵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⑶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 ⑷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4一、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这则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直”“大吃一惊”“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2、通过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学习对事物乐于观察、乐于思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本课特点,我开发了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课件贯穿始终。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具体形象的感受。从引导学生提问、学习字词到重点段的学习,课件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游戏:听力大考验。 要求:根据声音做出相应的动作。 2、师出示课件:播放苍蝇、拨电话、喝水的声音。 3、由大雁的声音引出:你们听过大雁的声音吗?这就是大雁的声音。古时候有个人根据这个声音判断出是谁发出的,并且根据这个声音判断出大雁的喜怒哀乐,他就是更羸。 4、师:这个人是不是很牛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更羸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第10课《惊弓之鸟》,学生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游戏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求知的欲望愈发强烈。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 二、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故事,自由读课文,开动你的小脑筋,想想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开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聪明的小朋友,谁来回答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回答:更羸和魏王。 【设计意图:读书要原原本本地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精读课文。】 2、谁来介绍一下更羸?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3、全班齐读这句话,师问: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4、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生答:有名。 5、师:有名可以换成哪个词?还可以换成我们学过哪个四字词?指名答。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在谈论更羸的同时,我首先从“射箭能手”入手,再从“有名”二字入手,引出重点句的研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更羸这个射箭能手太厉害了,书上是如何说的?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师及时评价。 2、谁来读更羸说的话,喜欢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如果把更羸的语气、表情、动作加上就好了。 3、师:现在我就是魏王,谁来指着大雁对着我读?喜欢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读,师评价。 4、大家一起指着大雁对着我读,全班齐读更羸的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渡:真有这样奇怪的事吗?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请看大屏: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2、师:“信不过”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3、课件出示魏王的话:谁来带着怀疑的语气来读一读魏王的话。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4、过渡:有,当然有,不信你瞧好了,更羸是怎么说的?请用笔画下来,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过渡:那就试一下吧。(请刚才的那位同学接着读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价。 3、师:谁再来读这段话?指名读。 4、师:这里有一个字“嘣”读(bēng),“嘣”就是弦发出的响声。师边板书边正音,学生跟读。 5、过渡:呦,声音太小了,大雁没听见,所以没掉下来。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个词“嘣的一声”(课件点红)。 6、哎呦,声音这么响,吓我一跳,难怪大雁掉了下来。请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 7、师:这里有两个“直”字,仔细读读意思一样吗?直往上飞的“直”字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根据情况学生可以做做动作。 8、师:课文中有一句话讲的也是“直往上飞”的意思,请同学们赶快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答,全班齐读这句话。(他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9、师:直掉下来的“直”字是什么意思?指名答。师接着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大雁直往上飞,结果又直掉下来吗?指名回答。 10、师:这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生答:不一样。我们学习的很多汉字中,同一个字放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也都不一样。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不仅可以做动作来理解,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11、教师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边听边做动作仔细体会两个“直”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我重点让学生通过“更羸拉弦,大雁受到惊吓,落下来。”接着用动作演示配合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的第六至八自然段。 过渡:真有这样的本事?刚才魏王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现在这只大雁果然掉了下来。看看魏王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1、(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师:“大吃一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指名答后,师顺势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 3、指名读后,再全班齐读一遍。 4、师:我们来想想之前魏王是怎么说的?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5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等词语。 2、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时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意思。 2、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1、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准备识字小黑板 学生准备: 1、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喜欢读故事书。那你们课下都读过那些成语故事? 2、这些成语不但内容精彩,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3、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按照要求大声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1)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魏国打猎弓弦射箭大雁悲惨愈合作痛裂开更羸。 (2)强调“更羸”中“更”的读音以及“羸、赢”的区别。 2、同学们的生字学的很好,那课文读的怎么样了?找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你听到了错误之处要做好记录,然后给指出来。 3、通过朗读课文,本课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能手”?教师以本班学生为例,选举写作能手、写字能手、唱歌能手…… 5、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手,你不想夸夸他吗? 1、(1)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读,开火车朗读,齐读。 (2)学生根据“更”读音的不同组词。学生说出“羸、赢”的区别。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理解什么事“能手”。 5、学生夸奖更羸,说出心中的感受。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6《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导入,揭示目标。 1.成语导入。 小朋友,咱们以前学过一些成语,有哪些? 还有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是──(出示卡片:惊弓之鸟) 2.揭示目标。 成语故事,要学懂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懂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书打开,自己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想想: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会儿提出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质疑问难。 1.初步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指1~2名学生说) 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来 2.学习第1自然段。 更羸是怎样一个人?(指1~2名学生说)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人们的。(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a“更”:正音:“更”是个多音字,念准了。(学生开火车读) b“魏国”:释义:魏国是古时候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正音:一起读。 c“能手”:什么叫“能手”?(指1~2名学生说)(多媒体显示:“能手”变红) “手”这儿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击掌表示。(多媒体显示:“手”的三种解释) 课文中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们想他射箭的本领怎样?(多媒体显示:“射箭能手”变红) 来,咱们把这一段读读好。(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3.学习生词。 课文中的这三个新词你们读懂了吗?(多媒体显示:悲惨、愈合、拼命) “悲惨” 第一个请你读。(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愈合” 这个一起读。什么意思? “拼命” 前鼻音、后鼻音分清楚。(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4.质疑问难。 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挺好,学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的。 四.学习2~8自然段。 1.过渡:(指板书)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觉得奇怪吗?课文中有个人也觉得很奇怪,是谁? 2.找段落。 你从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的。默读课文,找一找,找到的自然段开头打一颗星。 交流。(指1~2名学生回答) 3.指名分节读。 我请三个小朋友读,听听,他们的字音有没有读准。 4.圈词语。 拿起笔,把表示魏王态度的词语圈出来。交流。 a圈了哪些词语?(多媒体显示:信不过、大吃一惊、更加奇怪) b理解。 “信不过”什么意思? 摸摸自己的耳朵在哪里? 魏王连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所以他奇怪的问──(出示卡片:你有这样的本事?) “本事”找个近义词。 注意老师用红笔标注的地方,再读一遍。 “大吃一惊”什么意思? 所以魏王惊讶地说──(出示卡片:真有这样的本事!) 5.寻原因。 轻读2~8自然段。 魏王的态度越来越奇怪,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轻轻读读2~8自然段。(多媒体显示:三个“?”) 交流。 “信不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说的时候用上“因为,所以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这个句式。(多媒体显示:“信不过?”变红,句式) “大吃一惊?” 魏王为什么大吃一惊呢? (多媒体显示:“大吃一惊?”变红,句式) “更加奇怪?” 最后,魏王更加奇怪了,什么原因? (多媒体显示:“更加奇怪?”变红,句式) 6.分角色朗读。 用我们的声音把魏王奇怪的语气表现出来,愿意做魏王的小朋友站起来,坐着的小朋友就读更羸的话,老师来读提示语。 五.学习第9自然段。 1.过渡:魏王一次比一次奇怪,更羸又是怎样解释的呢?咱们来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快速看一下,几句话? 2.分组读。 四组,一组读一句,从你们开始。 3.默读。 (多媒体显示:(大家)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用“──”划出来;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用“( )”括出来。) 板书:(看) (听) 4.学习第1句。 哪些是更羸看到听到的?(指1~2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第1句下划红线) 引读。 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板书:飞得慢 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板书:叫声惨(多媒体演示:“一只大雁慢飞,边飞边鸣”)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现象。 板书:观察 5.指名读2~4句。 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板书:→ 谁愿意读更羸分析的话。(多媒体显示:)括出2~4句) 6.学习第2句。 指名读第2句。 更羸先是怎样分析的?板书:分析 引读。 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一句是先说结果,再讲原因的。 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推断。 小朋友,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步分析,更羸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 7.学习第3、4句。 为什么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板书:↓ 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板书:→进一步分析 ▲说读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看着黑板一起说。板书:─ ─ ─ 读:(指名读3、4句) 书上是怎么说的。 ▲读说 读:(指名读3、4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着黑板一起说。板书:─ ─ ─ 8.齐读第9自然段。 看着大屏幕,咱们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想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找。 更羸一步一步的分析正确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多媒体显示:第5自然段) 2.说。 同桌互说。 前后对照着说一说。(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最后两句) 提示:你可以这么说,更羸分析什么,结果怎么样。 交流。(指1~2名学生说) (多媒体显示:“嘣的一声响”“直往上飞”加点) (多媒体显示:“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加点) 小结。 小朋友们真是了不起,会前后联系着读课文,这样课文就越读越明白。 3.演示。 (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你们看,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嘣”的一声,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4.理解:“直”。 这一段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 (多媒体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四种解释。(多媒体显示:“直”四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多媒体显示:“2.一个劲儿,拼命;”变蓝) “直掉下来”呢? ▲笔直 你观察得真仔细,咱们再来看一看画面。(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大雁果真是笔直地掉下来的。(多媒体显示:“1.笔直;”变红) ▲不断地 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5.指导读。 这段怎么读好? 谁来试试。(指1~2名学生读) 一起读。 七.总结谈话。 1.第5自然段就是说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这和更羸的判断是完全相同的。 板书:判断 更羸真不愧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分男女生读第5、9自然段。 来,拿好书,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读第9自然段,咱们再来体会体会。 八.巩固练习。 1.练习。 更羸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清楚,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看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多媒体显示:) a第1题“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怎样。”谁来。(多媒体显示:飞得慢) b第2题,谁来。(多媒体显示: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c下面3题做在练习纸上。 d交流,齐读。 谁来说说,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2.存疑。 这节课,咱们学懂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刚刚提问的小朋友站起来,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吗? 至于这个成语什么意思,生活中怎么用,下节课再学习。 附板书: 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看)飞得慢 受伤未愈 / │ / │ 不用箭 → → 往上飞 │ / │ 只拉弦 (听)叫声惨 孤单失群 / │ 弦响害怕 ↓ 掉下来 观察 分析 进一步分析 判断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质疑。 1、你们觉得勾画出更羸是什么样的人?请孩子们快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勾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集体交流: 更羸是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 三、学习(2—8自然段)读更羸和魏王的对话。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3、集体交流怎样才能读好他们的对话。 (1)要读出更羸的胸有成竹和魏王的吃惊。 (2)抽两名学生展示读。 4、抓住重点词语“直”读出大雁急于逃离,伤口急剧裂开的场面。 5、师生合作重点朗读: 师:“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男生读)“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更羸笑笑说:(女生读)“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魏王更加奇怪了,问:(全班齐读)“你怎么知道的?” 四、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分析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 (1)男生读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女生读更羸分析的原因。 (2)抽生配合读。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3)师生合作读。体会更羸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五、理解“惊弓之鸟” 1、“惊弓之鸟”本意是被弓箭惊吓怕的鸟儿。比喻因受到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比较害怕的人。 2、用“惊弓之鸟”造句。 板书设计: 裂 飞↓善于观察 响↓勤于动脑 伤掉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8【教学要求】 1、运用读书记号学习全文。 2、深入质疑,释疑,理解最后一段四句话的逻辑关系。 3、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成语的比喻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 【教学难点】 1、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 2、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成语的比喻意义。 【教学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完成课后习题:(小黑板) 根据下面的问题,在课文中用﹏﹏划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更羸看到什么而对魏王说只拉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结果怎样? 2、讨论思考题,相机理出重点句:(小黑板) ⑴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①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你们平时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②指导朗读(语速较慢)。 ⑵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①指导朗读。(语速较快,读出紧张的口气,直读重音)。 ②引导深入质疑: 如: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直掉下来? 板书: 结果:不用箭,只拉弓。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这些问题我们学了后面的课文时解决。从更羸不用箭就射下大雁,可以看出更羸本领怎样? 3、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⑴什么叫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特别熟练的人。) ⑵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知道他。 ⑶你还知道什么能手? 4、学习第二段: 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大雁,魏王看到这样的情形是怎样表示的,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⑴感情朗读,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⑵师: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我们来学习第8自然段。 ⑶(小黑板)根据下面的问题,在课文中用﹏﹏划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更羸根据什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小黑板)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是他看到的,听到的?他怎样思考的? ①同桌交流。 ②检查自学情况。 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也就是观察到的) 板书: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更羸是怎样思考的? 板书: 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伤裂↓ 高飞↗ 害怕↗ ↗ 弦响掉下 ⑷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选择板书中的词说话。 各自准备,相互说,指名说。 5、揭示喻意: ⑴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⑵在你的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人吗?在电影、电视或读到的故事中看到的也可以说。 ⑶小结: 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一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经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二、作业 【板书】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伤裂↓ 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高飞↗ 结果:不用箭只拉弓害怕↗ 弦响↗掉下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9教学内容: 人教六册《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叹句。 4、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大胆推断。 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 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 1、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能说说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各行各业都有能手,纺织纺得特别好的就是纺织能手,你还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过这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 (1)出示:打猎、大雁、拉弦、裂开、孤单失群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读轻生):本领。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伤口)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 (声音)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过渡:解决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个别学生的发言、补充,总结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从天上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2——8自然段 (1)那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2—8自然段,体会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尽量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2)生自由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活动。 (4)师:这是刚才同学们读到的第5自然段,谁愿意在给大家读读。出示这段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蹦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5)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6)这一句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各是什么意思?(课件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几种解释,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显示:“直”三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一个劲儿,拼命) “直掉下来”呢?(笔直) (7)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更羸是怎样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大家了? 2、学习第9自然段。 (1)指名读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读读,这句话写的是什么?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惨是他听到的,这也就是更羸观察到的。 同时板书:慢悲惨观察 更羸是怎么观察这只大雁的?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的(更羸仔细看了看)? 师引读:更羸仔细观察,发现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3)出示第二句。师领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师读“果”,生读“因”。 师:飞得慢,因为…… 师:叫得悲惨,因为…… 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老师板书: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什么是孤单失群? 这两个分句哪说的是原因,哪说的是结果? 这两个分句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这样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 (4)齐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 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说说。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响,所以…….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 因为它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小结:所以更羸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板书:拉弓掉下来)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证明了更羸的这一判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更羸的判断真准确! 3、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下面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更羸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齐读第九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拓展延伸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的成语故事是惊弓之鸟,那你知道什么是惊弓之鸟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出示案例。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五、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慢悲惨 更羸分析箭伤未愈孤单失群 判断拉弓掉下来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10课时目标 1、会准确读本课生字词,知道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字面含义。 2、知道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一步一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3、会找重点段落,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了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2、抓住重点段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引入 1、同学们,昨天布置了让大家自读28课惊弓之鸟,自学生词,下面谁先来汇报一下你学生字的情况。 2、出示生字卡 3、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1次。 4、自学中还遇到哪些不会读的字呢? 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8. 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6、看了课题,你知道这个鸟审指什鸟呢?(大雁) 7、谁来说说你所知道大雁的有关生活习性呢?(大雁是群居动物,飞行时有时排成个人字,有时排成个一字) (出示挂图)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的知识真多。 二、学习课文 1、下面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找你想老师、同学帮助你解答什么问题? 2、自由朗读、质疑。 3、质疑汇报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学习目标是(出示课时目标:1、2、3、4) 4、请同学们自己组合学习小组,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带着小组学习提示(幻灯出示)学习课文。 5、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学习中气氛很热烈,态度很认真,下面谁先来汇报一下你学习的情况?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板书:看到慢慢地飞来 听到边飞边鸣 (小组学习提示1) 更羸从大雁慢慢飞,边飞边鸣,分析出这是一只受伤失群的大雁,是因为他是射箭能手,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才会对魏王说:自己不用箭,只用弓就能射下大雁。 (2)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朗读,指导读出更羸充满自信的语气。 (3)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已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读出魏王怀疑的语调。 (小组学习提示3) 想象一下他心里的想法。也许会想:就算你更羸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可不用箭,只用弓射雁也许是大活,我不信你。 (4)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两句句子的比较,体会直字) (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 板书:听到弦响(嘣)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直在这一自然段出现了几次?(两次) 两个直字意思有什么不同?谁上来用符号表示? 前一个直有一个劲使劲拼命飞的意思,后一个直是笔直掉下来。一个汉字的直字,就有这样丰富的意思,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多彩呀!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5)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这里的本事指什么?(本领) 看课文插图,图上的更羸是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你从哪看出的? 读出又惊讶又赞叹的语气,体会魏王语气的变化,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已的眼睛。 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的本事。魏王有什么反应? (大吃一惊) 魏王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学习汇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提示:用引读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理解更羸善观察和动脑,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 师:(引读)飞得慢。 生:(齐读)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叫得悲惨。 生: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它一听到弦响 生: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师:它一使劲 生:伤口又裂开,就掉了下来,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些就是更羸知道这只鸟是只惊弓之鸟的原因。 生:分角色通读全文 三、总结课文 读得真好,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一步一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课文,说说你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 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具准备】 活动幻灯片一框,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尝试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1、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惊弓之鸟》,我们知道题目中“惊”的意思是“害怕”,“弓”的意思是“弓弦声响”,“之”的意思是“的”,“惊弓之鸟”连起来的意思是“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那么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更羸? 2、铺垫导法: 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教师顺势引导──不动笔墨不读书,重点词句加──,不懂词句加──?(符号板书) 3、朗读体会: 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应该读出更羸的气魄。 4、设疑争论: ⑴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读的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用错了? ⑵学生回答,说明理由。 ⑶讨论可以怎样改? ⑷讨论是否真要改? 二、“引导—发现”之一,明白“嘣”置大雁于死地 1、设疑: 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这个字(板书:嘣) 2、讨论: 为什么说“嘣”置大雁于死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演示: 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学生划出相应的句子。 4、理解: 理解“忙”、“直”的含义,齐读句子。 三、引导──发现之二,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质疑: “大雁忙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2、引导: ⑴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边读边划。 ⑵学生汇报。 ⑶刚才你们读的句子是最后一自然的最后两句,齐读这两句话。 3、发现: 我们把刚才学的总结一下── 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板书:心里害怕) 因为心里害怕,所以—(板书:忙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板书: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板书:直掉下来) 4、训练: ⑴出示卡片因为…、所以……,自由练说,开小火车说。 ⑵出示卡片那是因为,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引导—发现”之三,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1、假设: 从这个因果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2、设疑: 看来更羸并不高明,还称什么射箭能手?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3、引导发现: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6自然段。汇报,(板书:受过箭伤的鸟) 4、再质疑: 更羸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一判断的呢?(板书:判断) 5、再引导: 飞得慢,叫得悲惨,这是更羸所看到的现象,也就是说他所观察到的。(板书:观察) 6、再质疑: 看到这样的现象,更羸会怎么想? 7、再引导: 引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再完成作业本4⑴、⑵,一生上台完成板书。同时,巩固“孤单”、“愈合”的含义。 8、归纳: ⑴这“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是更羸──(板书:分析) ⑵教师加上箭头,学生讨论更羸的本事究竟高在何处? ⑶朗读最后一节,读出分析的语气,采用一人读一句方法。 9、朗读体会: 推荐班中学生与老师对读。教师故意出错,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改成“当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体会更羸注意身份、谦虚、有礼。 五、“引导—发现”之四,初步明白“惊弓之鸟”的喻意 1、设疑: 读了课文之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2、讨论: 四人小组。 3、汇报。 4、总结: 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12活动目标: 1、了解法律的一般常识,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 2、懂得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的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3、让学生在“亦古亦今,亦庄亦谐”的气氛中,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活动的愉快。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实录: 一、法庭设置: 1、放音乐——开庭 (听众席早坐好了,特约记者也早坐在了听众席上;其余原告、被告更羸入场站在座位处;双方律师团举着牌子入场站在座位处;观众站起来;最后老虎法官、审判员、书记员进场入座,全体坐下。) 2、(特约记者上场指着介绍:)女士们,先生们,动物朋友们,我是本法庭的特约记者,在这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见证一桩离奇而特别的案子。本案合议庭由老虎法官、猫头鹰审判员、啄木鸟书记员组成。原告席上有小雁和他的辩护律师八哥,被告席上有更羸和他的辩护律师狐狸,双方律师后面各有其律师团成员若干名,听众席上有陪审团成员若干名和来自各地的热心观众。现在法庭一切准备就绪。我将及时、准确、全方位地报道案情的审理过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这庄严而特别的法庭吧。 二、法庭陈述: 1、(老虎法官一拍惊堂木,庄严宣布:)小雁状告更羸射杀其母亲大雁一案,正式开庭。首先由原告小雁提请申诉。 (小雁哭泣着说)昨天我妈妈外出回归,途中遇到射手更羸,没想到他竟拉开弓箭,“嘣”的一声,射死了我的母亲。呜,呜……我的母亲死得好惨哪!我要状告杀人凶手更羸! (更羸)报告法官,小雁纯属血口喷人!我怎么会射死大雁呢?每当我外出打猎的时候,看到一群群大雁在天空中飞翔,他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简直就是天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啊!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射死大雁呢? (小雁)法官大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他的箭不知伤害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我的朋友麻雀、小鹿都成了他的盘中大餐呀!昨天有人亲眼看见他拉弓射杀我的母亲,我母亲就是死在他手下的。法官大人,你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更羸)昨天,我拉的是空弓,并没有用箭,大雁不是我射死的。 (法官说)那大雁怎么会死呢? (更羸说)这我也不知道。即便拉空弓,那也不是我的主意,是我家大王魏王的意思。 (法官)传魏王! (魏王身后跟着谋士猴子和一名随从入场) (法官质问魏王)魏王,你可曾叫更羸拉弓射大雁呢? (魏王一脸无辜,说)众所周知,更羸是我国的射箭能手,昨天,他说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我只是想试试他是否真有这样的本事,谁知道那大雁真的掉下来了。 (法官)请魏王一行先入座。 (更羸说)大王,我是您手下的一名射手,我一切都按照您的意思来办,您是大王,是一国之君,我敢违背您的旨意吗? (魏王说)我并没叫你把大雁射死呀! (更羸)大王,您怎么这样说呢?您叫我干啥,我就干啥。您要吃燕窝,我就马上去给您弄燕窝;你要吃麻雀,我就马上去给您打麻雀;您要吃鹿肉,我就马上去给您射小鹿。难道要射大雁不是您同意的吗? (小雁说)原来如此!你们狼狈为奸,你们两个都是杀害我母亲的凶手,都是我的仇人。请法官为我伸冤报仇啊! [更羸,魏王互相指责,表示埋怨] 2、听众席上开始喧哗,有的说:“大雁是不是更羸射死的呢?”有的说:“更羸只拉弓,没有放箭,大雁怎么会死呢?”有的说:“大雁的死怪更羸,还是怪魏王呢?”(法官也与合议庭成员嘀咕一番) (法官一拍惊堂木:)肃静! (特约记者上场:)女士们,先生们,动物朋友们,案情审理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到底谁是凶手呢?更羸只拉弓,未放箭,大雁又怎么会死呢?魏王有没有责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静观案情的发展吧! 三、法庭取证: 1、(法官说)小雁,你的母亲死了,我们都深表同情,但法律是重事实,讲证据的。你有证据证明更羸和魏王是害死你母亲的凶手吗? (小雁说)有!我有小松鼠做证! (法官说)传原告证人小松鼠上庭。 (小松鼠走出来,法官说)小松鼠,你愿意为原告作证吗? (小松鼠)我愿意! (法官说)你能保证你的证据都是真实的吗? (小松鼠)我保证我提供的一切证据真实可靠。 (法官)请陈述你的证据! (松鼠说)昨天,我正在树上拍摄一部风景片,突然我的镜头里出现了魏王和随从的身影,于是我拍下了当时的情景。请法官大人查看!(小松鼠将录相带递给法官,然后回到座位上) (法官)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放录相] [观众看完后指指点点。有的说:哦,原来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有的说:呀,更羸真的拉的是空弓!有的说:唉,大雁太可怜了!有的说:这真是魏王同意的!] 2、(法官一拍惊堂木)真是铁证如山哪!大胆更羸,你作何解释?魏王,难道你没有责任吗? (更羸的律师狐狸站起来说)法官大人,我方律师团请求商议此事! (小雁律师八哥)法官大人,我方律师团也请求商议。 (法官说)好,批准你们双方律师深入律师团,听取意见,准备辩护。观众朋友你们也可以参预律师团的讨论,参预辩护。现在休庭三分钟! 四、法庭辩护: 1、(法官一拍惊堂木:)时间到,请各就各位! (坐好后,法官说:)现在进行法庭辩护。律师、律师团成员及听众朋友均可以参预辩护。 (1)(更羸的律师狐狸首先站起来说)报告法官大人,我是被告更羸的律师。我为我的当事人辩护! 大家都看到了,确实如我的当事人所说,他根本没用箭,怎么能说是我的当事人射死的呢? (2)(小雁的律师八哥)大家也看到了,正是因为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这显然是更羸射死的! (3)(狐狸)我的当事人没有用箭,怎么能说是他射死的呢? (4)(八哥)那是因为你已经知道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你一拉弓,大雁就会受到惊吓,伤口会裂开,当然会坠地而死。 (5)(狐狸)这也不是我的当事人的错呀!他是魏王的一名射手,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为魏王服务的。他射大雁当然也是得到了魏王同意的。 (6)(魏王的谋士猴子指着狐狸说)你胡说! (法官)下面说话的是何人? (猴子说)我是魏王的谋士猴子,我要为魏王辩护。更羸作为一个有名的猎手,他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却还拿一个无辜的生命来卖弄自己的本领。大雁的死更羸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7)(更羸的律师狐狸说)那么魏王身边为什么要带一个猎手呢?他带猎手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得到猎物吗?所以我觉得我的当事人没有过错,即使有错,也是魏王的错。 (8)(魏王的谋士猴子说)更羸,你别忘了,你从一个无名小卒被提升为魏王身边的贴身待卫,现在出了事,你竟把责任往魏王身上推,你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9)(狐狸说)要不是更羸,魏王又哪能吃到那么多美味佳肴呢?生命哪有那么安全呢? (10)(八哥说)法官大人,我认为被告辩护人不能在法庭上说与本案无关的话。 (11)(法官)请被告方辩护人注意,你们的辩护不得说与本案无关的话题! (12)(小雁的律师八哥说)魏王作为一国之君,他不理朝政, 却带着贴身待卫去郊外打猎,伤害无辜,要不大雁怎么会死呢?魏王也是同谋。因此我认为大雁之死,更羸、魏王都有责任。 (13)(谋士猴子说)我认为大雁之死与更羸和魏王都没有关系, 刚才大家都看到了,这只大雁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是谁射伤他的呢?我认为,射伤大雁的猎人才是真正的凶手。请法官大人明鉴。 (14)(狐狸附合)对,射伤大雁的猎人才是真正的凶手,应将 猎人缉拿归案。 (15)(小雁的律师八哥说)我认为大雁之死,更羸、魏王、猎人都有责任,应将他们三人一起绳之以法。 2、认罪: (1)(一位猎人走进法庭,大呼一声:)法官大人,我有话要说! [顿时,全场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猎人] (猎人说)我就是射伤大雁的猎人,我有罪。 [全场人惊讶地说:啊?他就是射伤大雁的猎人?他来干什么?] (法官)肃静! (猎人接着说)昨天,我打猎回家,看见我的女儿坐在门前失声痛哭。女儿告诉我:“爸爸,今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一只大雁孤单失群,一边飞,还一边凄惨地叫着,他一定是受了伤。我正想去救大雁,这时一群人骑着马过来了,他们对着大雁指手划脚,说说笑笑,只见其中一个人拉开弓箭,“嘣”的一声响,大雁拍了两下翅膀就从半空中直掉下来了。”我的女儿还哭着对我说:“爸爸,大雁是我们的朋友,那个人为什么要射死大雁呢?大雁死了,他的孩子小雁多可怜呀!爸爸,求求你以后不要当猎人了,不要再伤害动物朋友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十分痛苦。我知道死去的大雁一定是我射伤的那只大雁。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当猎人了。[说到这里,猎人当场折断了他的弓箭]我呼吁成立一个爱护动物的慈善机构,我愿意终身义务为幼小受伤生病的动物服务。 (2)[更羸和魏王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更羸说)听了刚才猎人的话,我深感惭愧。我是大雁之死的直接凶手,我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并和猎人一起保护动物,做动物的卫士。 (魏王说)我也感到惭愧。我作为一国之君,不但没保护好国内的动物,还间接地造成了大雁的死亡。现在我向小雁公开道歉(抱拳道歉),并宣布即日起建立一个保护动物的专门机构,立刻着手制定生态平衡保护法,一切猎杀动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听取意见: (法官)到现在为止,整个案件我们已经真相大白了。法庭辩护结束。 本法庭将对此案做出判决。在做出判决之前,想公开征求各位的意见,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提出判决建议。 (听众)我认为猎人能主动投案自首,法庭可以考虑从轻 处理。 (更羸的律师团成员)我的当事人更羸有悔过表现,我请 求法庭给予从轻处理。 (听众)法官大人,他们这种行为,对环保造成了极大的 危害,建议法庭给予严惩,以警示后人。 (陪审团成员)魏王应立即建立环保法律,让一切猎杀动 物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听众)猎人就是要杀害动物的人,我认为应该立即取消 猎人行业,所有猎人应另择他业。 (听众)魏王应每月支付小雁生活费500元,教育费500元。 (听众)我认为魏王应向小雁赔偿精神损失费100万。 六、法庭宣判: (老虎法官与审判员、书记员耳语一番,一拍惊堂木)感谢各位 提出了那么多好的建议,现在法庭进行公开宣判。全体起立。 经陪审团、听众等提议,合议庭合议,本法庭对小雁状告更羸一案做出如下判决: 1、魏王应立即通告全国,建立环保法律,禁止一切猎杀动物 的行为。 2、更羸和猎人应在本月之内协助魏王建立保护动物的专门机构, 并终身无偿做环保卫士。 3、魏王应带领全国人民修建动物足球场,让动物们增强体质,增强自卫能力。 4、魏王、更羸、猎人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对大雁家属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法庭宣判完毕! 七、法庭采访: (记者)女士们,先生们,动物朋友们,一桩离奇而特别的案子在这公正而庄严的法庭上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这个法庭,去感受一下那欢乐的气氛,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1、采访小兔子: (记者)小兔,对这次案件的审理你有什么看法? (小兔子)我觉得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们有猎人卫士保护我 们了,我们的生命有保障了。 2、[大家争先恐后:我来!我来!]采访×人: (记者)请问你有什么感想? (×人)我建议记者您应把这次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在电视 台转播出来,让所有的人都懂得要保护动物,都投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3、采访熊猫: (记者)熊猫大伯,你此刻的心情怎样? (熊猫)我觉得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想我们的熊猫家族会越来越繁荣了,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漂亮了。 4、采访×人: (记者)你能谈谈你对这一案件的想法吗? (×人)通过今天这一案件,我更加认识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以后我们不要再去酒楼吃蛇呀,青蛙呀,鹿肉呀这些东西,而且我们还要叫爸爸妈妈,周围的人都不要吃。没人吃,也就没有去捕杀这些动物了。 (×人)我建议我们班的同学组织一个义务稽查队,看见哪个酒楼卖禁止捕杀的动物就马上举报。让他们不敢再卖那些受保护的动物了。 5、采访燕子: (记者)燕子,你的心情怎样? (燕子拉着周围的人跳着:)我们将和人类成为亲密的朋友了,我们有法律了,我们有更美好的家园了!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6、采访听众: (听众)我建议猎人将他们射箭的本领传授给特警队,让特警队的叔叔都能成为神枪手,好捉拿坏人。 7、采访小雁: (小雁说)虽然我的妈妈不幸去世了,但如果她知道通过今天的法庭审理,人类和我们动物将从此和谐共存,我想她九泉之下也会瞑目了。 8、(记者将镜头对准威严的老虎法官)法官大人,请您谈谈您对这一案件审理的看法吧! (老虎法官)我认为这是一次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法庭审理。在这里,我看到了人类的进步,也看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前景。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环保的行列中,爱护每一种动物,每一棵花,每一棵草。 9、(记者说)观众朋友们,这是一次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法庭审理。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法律的尊严,更看到了一个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动人场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共同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吧!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八、放歌曲 《我爱我的小动物》(大家一起歌舞)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13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 3、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准确。 一、复习巩固,说话训练,比较理解 1、我们继续学习 《惊弓之鸟》,请大家回忆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说到射箭能手,古代许多艺术作品里都写过,有一个叫李广的人…… 还有一首诗叫《塞下曲》专门说这件事。你们还记得吗? 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中国有一个李广,外国也有一个射箭能手,他就是绿林好汉——罗宾汉 讲的是国王要陷害罗宾汉,让他与一射箭高手赛箭的事。射箭高手一箭射中了靶心,正当大家认为罗宾汉必死无疑时,罗宾汉上马搭箭,“蹦”的一声,射出去的箭正好把射箭高手的箭一劈为二,留在了靶心。通过这两个故事,学生发觉更赢射箭更神奇:李广是射箭力量猛,罗宾汉是射箭准,更赢能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了下来,岂不神哉! 李广是射箭力量之猛,罗宾汉是射箭之准,那么更羸射箭怎么样呢? 二、学习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描写更羸是射箭能手的句子用“——”画出来 学生自学画出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班内汇报交流 (1)、学生指读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理解读。 (2)、“更羸并不取箭……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读句子理解 学生表演 生生合作读 板书: 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理解句子中的两个“直” 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句子。 2、请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请大家在书中圈出来。 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大雁为什么会直掉下来呢?学生谈出理解 正是这“嘣”的一声响,带来了一连串的反应,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嘣——心里害怕——忙往上飞——伤口裂开——直掉下来) 师:这一连串的反应前后是什么关系? 从这串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响。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跟魏王去打猎的是你,你也这么“嘣”的来一下,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既然你也有这个本领,更羸还称得上是“射箭能手”吗?他的本领又高在何处呢? 3、“大雁忙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出示结尾一段理解 用因果关系表述句子 小结:(1)、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是谁置大雁于死地? (2)、如果你和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动更羸的弓,弓也发出“嘣”的一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呢? 5、更羸是根据什么一眼识破那只惊弓之鸟的? 出示结尾一段理解 用因果关系表述句子 总结:更羸的本事是什么? 师:这个故事叫“惊弓之鸟”,形容受过箭伤的鸟一听弓响,就会受到惊吓。还有个成语跟它意思相近,就是“强弩之末”(板书:强弩之末)。这个成语讲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连薄绸子都穿不透。“惊弓之鸟”“强弩之末”一般都连用,比如:“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日本侵略者成了惊弓之鸟、强弩之末。 三、课后拓展 1、师:同学们有兴趣的回家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在班内讲。 《惊弓之鸟》的教案 篇14教材简介: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赢,他观察了天上飞着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教学时,要抓住“成语故事”这一文本特点,让学生在抓关键词句中品词品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探寻作者讲故事的秘密,即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让学生既明白故事写了什么,又明白故事是怎样写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识“本事”,引出课题 1、板书“本事”,学生读。 2、出示“本事”的三种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在课文中,“本事”指的是什么?平时我们生活中说的“你真有本事”中的“本事”指的是什么? 3、你知道班上的同学谁有什么本事,夸夸他(她),好吗? 4、同学们有许许多多的本事,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去拜访一位古时候的射箭能手更赢,看看他是不是一位很有本事的人。(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本事”一词及为“本事”选词义人手,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更赢是否真有本事?这样的设计,新奇有趣,于平常处凸显不平常,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了解“本事”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指名学生读以下词语,相机纠正读音。 魏国、更赢、射箭、打猎、大雁 拉弦、孤单失群、悲惨、愈合、裂开 2、比一比谁的本事大。请你用上面的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自主预习是中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指名读生字所组成的词语,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本环节二承接第一部分“咱们班的同学有什么本事”进行教学,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同时,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在“比本事”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 三、探讨“本事”,理解文意 1启发引导。同学们真有运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事,那么,课文中,更赢的本事是什么呢? 2、自读课文。要求:画出能体现更赢本事的句子,在旁边批注更赢有什么本事,然后同桌交流。 3、交流互动。 (1)更赢有射箭的本事。这可以从“有名的射箭能手”中看出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然后在分别读词语、读词组中引导学生理解“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的意思) (2)更赢有拉弦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本事。从“更赢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读更赢射大雁的句子,强调“直往上飞”“直掉下来”。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夸夸更赢。指导学生读魏王说的话。) 过渡:更赢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他的本事真的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但更赢认为这不是他的本事大,那他究竟有没有本事呢? 4、讨论交流。 (1)学生分组读7—9自然段,讨论:更赢有没有本事?为什么? (2)小组汇报讨论情况,老师相机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①更赢有本事,他会观察,会分析。他根据大雁的叫声就能判断出大雁孤单失群,看大雁飞得慢,就知道大雁受过箭伤。(教师相机引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來,边飞边呜。更赢仔细看了看……”强调“仔细”,指导朗读。) ②更赢有本事,他会观察,会分析,能判断大雁听到弦响就会直往上飞,它一使劲,伤口就会裂开,大雁就直掉下来。(引导学生找出哪些句子写的是更赢看到的,哪些句子写的是更赢听到的,哪些句子写的是更赢的判断。) ③更赢真正的本事是什么?(更赢真正的本事是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能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 ④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更赢看到的现象和根据现象所做的分析。(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有愈合,所以它飞得慢。因为大雁离开了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声音叫得悲惨。……) 设计意图:好的问题往往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更赢的本事是什么”的问题,如穿项链的丝线,串起了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同时,也串起了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揣摩。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明白更赢的真本事是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能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 四、凸显“本事”。明确写法: 1、“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仅仅是鸟会这样吗?(引导学生理解“惊弓之鸟”的引申义,并举例说明) 2、课文《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他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什么超人的本领呢? (1)引导学生读2—5自然段,如果把故事分为结果和原因的话,你认为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结果) (2)引导读第9自然段,这一段写的是故事的什么?(原因) (3)作者在讲这个故事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样讲有什么好处?(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3、自主发现第9自然段的写法。通过阅读第9自然段,你又发现了什么?(作者也是先写结果,再写原因。) 4、小结。这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作者在讲故事时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在最后更赢的推理分析中也采用了这样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因此,我们平时在写故事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叙述方式。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本事”到更赢的“本事”,再到作者讲故事的“本事”,在教学的层层递进中,让学生最后发现文本的“秘密”:运用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从而完成了阅读过程是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走个来回地“言语形式”的学习和理解。 五、拓展阅读,巩固“本事” 1、出示《惊弓之鸟》的文言文,让学生试着阅读,并对照课文说说意思。 2、在文言文中找出描写故事结果的句子,再找出描写故事原因的句子。 设计意图: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要经历“认知—实践—迁移—运用”的认知过程,这样才能真正由“学过”到“学会”。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先果后因”的叙述方式,再次感受这种叙述方式的好处,并能迁移运用。另外,文言文和课文的对比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对中国经典古文的热爱之情。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