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趣的统计 |
范文 | 有趣的统计(精选7篇) 有趣的统计 篇1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以及在统计表中做统计记录。 2.学习使用曲线图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和尝试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环境:设置四个入口“玩具关”、“动物关”、“图形关”、“颜色关”。地上画有两个大统计表。 2.统计表若干,铅笔若干。 3.电脑课件,大空白记录表1张,录音机,磁带。 4.骰子、保龄球、套圈、气温记录表、飞标、鲨鱼牙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里玩呀?不过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来问问孙悟空,怎样才能进入花果山呢? 2.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1)配班教师扮演孙悟空,提出问题。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做客。不过,想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果山有四个入口,分别是“玩具关”、“图形关”、“动物关”和“颜色关”,而每个关内都设有难题,小朋友把这些难题解决了,就可以进入我的花果山玩了。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刚才孙悟空告诉老师,这些难题就是数一数图形关里面的图形、动物关里面的动物、玩具关里面的玩具、颜色关里面的颜色的数量有多少,然后用数字在表格上记录好。看哪一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最先攻破难题,进入花果山。 (3)幼儿合作操作。 3.小结:统计的概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1)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骰子、记录表),探索掷骰子的记录方法。 (3)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a.示范记录孙悟空掷骰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看课件,教师在大空白表格上示范记录。) b.引导幼儿小结记录的步骤。 (5)幼儿第三次尝试操作。 幼儿分组操作:猜拳、掷骰子、打保龄球、记气温、圈套、掷飞标、按鲨鱼牙。 (6)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5.游戏:会跳舞的曲线图。 幼儿戴上头饰扮演音符,在地上的表格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站好,组成曲线图听音乐跳舞。 6.听音乐出场。 小朋友,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 有趣的统计 篇2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活动准备: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师:“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 有趣的统计 篇3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几和第几增强理解,理解序数与基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基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找9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排队,依次站好,(其中2个小朋友做有记号),回答: 1、一共有( )人参加排队。 2、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 );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 )。 3、小红和小刚之间有( )人。 4、请小朋友自己说说,自己在什么位置?可以从前数,也可以从后数。 5、小朋友们都脸朝前并排站,让同学们说说:小刚左边有( )人,右边有( )人。 二、【画一画,排一排(用○表示)】: 1、小朋友们排队去看电影,小明从前往后数排第3,从后往前数他也排第3,这队一共有( )个小朋友。 2、我和朋友站成一排来照相,从左数我排第2,从右数我排第4,一共有( )人照相。 3、马戏团的小动物站成一排表演节目,小马排在左数第5个,右数第1个,一共有( )只小动物表演节目。 4、云云把布娃娃排成了一排,从左边数起,美羊羊排在第5个,从右边数起,美羊羊排在第3个,云云一共有( )个布娃娃。 5、蓝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队形飞过来。从右数雁妈妈排第5,从左数她排第2,这群大雁一共有( )只。 有趣的统计 篇4设计意图: 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老师的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统计表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于是,我设计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记录统计结果。 2.制作统计表,感受统计表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重点: 统计物品并记录结果 活动难点: 学习制作统计表 活动准备: 表演区物品,益智区物品,操作区物品,音乐(小鸡出壳,童心气球)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放音乐小鸡出壳我们一起动起来。 1.分组区角(益智区,表演区,操作区)活动,初步感知统计的概念。 2.小朋友看,我们的区域物品,摆放怎么样?(太乱,不整齐),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相同物品放一起)请一位幼儿整理 。 想知道有几个毛绒玩具吗?(记录在纸上) 小结:我们把物品分类整理,记录在纸上,这种方法叫统计。 二、第一次操作幼儿按老师要求统计并记录。 1、老师提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统计卡袋并记录。 第二组:按图形统计卡袋并记录。 第三组:按颜色统计棋子。每组请一位幼儿展示记录结果。 教师总结: 1、把这些记录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就更直观,更清楚就是统计表. ①统计表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苹果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②最上面是统计表的总名称:图形统计表 ③看,一共有几种图形?应该画几列?图形和数量在同一行吗?(不是)我们用线隔开。 图形在第一行,数量在第二行。 2、分组评价并纠错。 3、请4位幼儿填写图形统计表的数量。 教师提问:你从这张图形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还能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第二张棋子统计表:提问: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名称,数量,物品不同) 图形统计表有2列,4行:是横式:图形在上,数量在下。 棋子统计表有4列,2行:是竖式,棋子在左,数量在右。 三.幼儿合作制作统计表 1、第一组统计益智区物品,第二组统计表演区物品,第三组统计多功能厅物品. 2、评价纠错:请幼儿讲述各组的统计表,统计表的名称是?有哪些物品?每种物品有多少? 教师提问:统计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它可以帮助我们把生活中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人一目了然。 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后独立制作一张家里或小区的物品统计表,明天带来。 有趣的统计 篇5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移多补少的过程,体验多的在减少,少的在增加的过程,发现数学的神秘,从而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动手操作,体会移多补少的过程;难点是发现移多补少的数学秘密。 教学过程: 两组数目不同的物体,如何使它们同样多呢?我们首先要观察,比较多的那一组物体多多少个,再把多的这一部分分成相同的两份,把其中的一份补给少的那一组,这样做是移多补少,可以使两组物体的数目同样多。 一、【基础提炼】 看一看,哪一行圆比较多,移一移,使两行同样多。 ○○○○○○ 解析:第一行有6个○,第二行有10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4个○,4可以分成2和2,所以从第二行移两个○到第一行,两行的○同样多。 二、【模仿训练】 1、摆一摆:从第二行拿( )个三角形到第一行,两行的三角形的个数就相等。 △ △ △ △ △ △ △ △ △ △ △ △ 2、小明有18张画片,小红有10张画片,小明给小红几张,两人的画片就会同样多? 3、小玲有10枝铅笔,小刚有6枝铅笔,小玲给小刚几枝后,两人的铅笔数相等? 三、【游戏训练】 学生自主做游戏训练,可以同桌互相出题,让同桌移动,达到一样多。 有趣的统计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掌握好大、小和多、少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掌握好大小和多少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大于号和小于号图案的卡片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 14-9○6 4 ○1-2 9 18-9○8 13-9○5 19-9○0 16 ○1-6 915-9○6 12-9○7 二、【趣味数学题】: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 ( )最大,( )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有趣的统计 篇7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人手一张统计表、水彩笔、黑板、白纸、各种超市用品。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探索统计的方法 1、货架上有什么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2、幼儿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记录,记录方法由幼儿自由决定。 3、教师点评幼儿统计结果。 二、通过观察法和推理法来学习统计 1、我的朋友也有一家店,是糖果店,糖果店的阿姨和蜘蛛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吧! (1)东东来买糖,蜘蛛出示了东东的买糖记录表。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他可能会买什么糖? (2)洋洋来买糖,蜘蛛出示洋洋的买糖记录。 提问:洋洋买了几种糖?她怎么来过5次,只买了4种糖?这次可能会买什么糖? 小结:好吃的东西会经常买。 (3)菲菲来买糖,蜘蛛出示菲菲的买糖记录。 提问:菲菲来过几次?买过几种糖?这次他会选棉花糖还是果冻?下次会买什么糖? 小结:两种喜欢吃的东西轮流买。 三、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才是最受欢迎的呢? 2、出示“一周糖果销售记录表”及“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4、教师讲解:数字最大的就是卖出数量最多的,就可以多进货,数字最小的就是卖出数量最少的,就要少进货。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你们用统计的方法不但帮助了庞老师,还帮助了我糖果店的朋友,谢谢你们!平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统计的事情要做,我们再去看一看吧!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