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摇篮》 |
范文 | 诗《摇篮》(通用17篇) 诗《摇篮》 篇1欣赏儿童诗歌《摇篮》(中班)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迁移阶段 1、教师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诗歌里说: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那么,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例: 蓝天是摇篮, 摇着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船宝宝, 浪花轻轻翻, 船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鸟宝宝, 风儿轻轻吹, 鸟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活动评价] 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吟唱,全诗采用重复的词语、相同的句式,造成一种声音的回环。韵脚选用了“遥条”韵,烘托出一种甜美柔婉的气氛,使得美好的情致与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统一在一体。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摇篮”这首诗歌,从环保的角度向幼儿展示了当今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取材现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整个活动,以小猴生病为线索,把大城市的污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深深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从而一起为净化城市出谋划策。于是,“种树、种花、改制摩托车”等方法应蕴而生,充分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设想和愿望。 有人说,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较难渗入,而本活动,老师的成功在于以情激情,从而激发起幼儿真正的言行。 诗《摇篮》 篇2活动目标: 1、在音乐的传递中欣赏绘本故事优美、动人的情节画面。 2、愿意表述故事中句式“妈妈摇啊摇,睡着了。” 3、轻松享受母爱的温馨与甘甜。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绘本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摇篮曲。 1、教师出示摇篮与娃娃“宝宝们,我们轻轻地、温柔地来给小娃娃唱摇篮曲,好吗?”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看,是谁在摇篮里呀?小猴的摇篮挂在哪里呀? 2、谁会来摇小猴的摇篮,哄小猴睡觉呢? 3、猜猜看,还有哪个小动物也喜欢在摇篮里睡觉呢? 4、小狗的摇篮挂在哪里呀?谁会来摇小狗的摇篮,哄小狗睡觉呢? 5、听,是谁在叫呀?小猫的摇篮挂在哪里呀? 6、谁会来摇小猫的摇篮,哄小猫睡觉呢? 7、小袋鼠的摇篮在哪里呀?谁知道呀? 8、宝宝你的摇篮在哪里呢? (三)完整欣赏绘本。 诗《摇篮》 篇3四年级的第六课《摇篮曲》,选编了四首中外著名的摇篮曲,分别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摇篮曲》,是由大提琴独奏的聆听乐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在古今摇篮曲中颇负盛名的摇篮曲,是由管弦乐演奏的聆听乐曲;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摇篮曲学唱歌曲以及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一首学唱歌曲。这四首摇篮曲,可以让学生在聆听和演唱活动中,体验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同时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深深的母爱。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摇篮曲的风格,并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除了让他们唱会教材中的两首学唱歌曲外,我还教他们学唱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演唱三首不同风格的摇篮曲,孩子们对摇篮曲的风格特征理解更加透彻,而且在声音的把握上也更加准确。看到他们投入的表情,听着他们轻柔的歌声,仿佛世界都安静了,眼前浮现出:柔和的月光,温柔的妈妈,晃动的摇篮以及睡梦中孩子甜甜的微笑… 另外,我还让他们从三首歌曲中任选一首,唱给妈妈听,然后让妈妈对他们的演唱做出评价再反馈。这样既提高了他们演唱摇篮曲的兴趣,加深了孩子对妈妈的感情,也能够了解学生们在家的音乐表现,为我的课堂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素材。 诗《摇篮》 篇4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诗《摇篮》 篇5通过教学歌曲《摇篮曲》,使我感触颇深。他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教师就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所以,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听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投入地学习、专注地思考、动情地回答,非常感动。在这一课里,我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学生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斩不断的母爱之情。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我力求对学生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母爱关系,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诗《摇篮》 篇6一、活动目标1、 喜欢欣赏诗歌《摇篮》,感受作品所传达出的温馨、甜美的爱;2、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歌中事物的内在联系。3、 能按照诗歌中“是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 二、活动准备:相关图片及激发幼儿仿编的图片。三、活动过程:(一)、活动的引入:有一样东西,像妈妈的怀抱摇呀摇,宝宝睡个好觉觉。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它的名字就叫《摇篮》 。提问:摇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用摇篮?(宝宝睡觉用的,要轻轻地)(二)、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① 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② 诗歌里提到了哪些摇篮?诗歌里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念一下(三)、教师分段朗读诗歌(根据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每段的理解之后有两至三遍的集体跟念。1、朗诵第一段。提问:① 蓝天是谁的摇篮?② 蓝天里的什么摇着摇篮?(蓝天上的白云,随风轻轻飘,就像摇篮一样,星宝宝飘呀飘就睡着了。)2、朗诵第二段。提问:① 大海是谁的摇篮?② 大海里的什么轻轻拍着摇篮?(大海的浪花,轻轻地拍,就像摇篮一样,鱼宝宝被浪花摇啊摇啊,就睡着了。)3、朗诵第三段。提问:① 花园是谁的摇篮?② 花园里的什么轻轻吹着摇篮?(花园里的风轻轻吹,就像摇篮一样,花宝宝摇啊摇就睡着了。)4、朗诵第四段。提问:① 妈妈的手是谁的摇篮?②妈妈同时还在做什么?(妈妈挽着手臂,小宝宝在歌声里摇啊摇,也睡着了。)(四)、学习念并熟悉诗歌《摇篮》1、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这首儿歌?(抒情的、有慢慢地、轻柔的,因为小宝宝要睡觉了。)2、现在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和老师一起念一遍儿歌。3、请男生、女生分别跟着老师一起念一遍,不念的小朋友也要仔细听,他们念得好不好,好再哪里?(请个别优秀的幼儿上台表演)4、现在老师的声音要稍微小一点,小朋友的声音要稍微大一些,也可以加上你认为合适的动作。5、请个别幼儿大胆地在大家面前表演。 (五)、幼儿大胆进行仿编1、展示另外可以作为摇篮的图片(大树、草地)提问:① 大树(草地)是摇篮,那摇着谁呢?② 什么可以摇着摇篮?(仿编完可以有集体跟念的环节)2、 这个世界上有好多好多的小动物,还有其他的东西。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可以作为摇篮的?他们都摇着什么? (六)、活动延伸:你可以把你编的诗歌用图画的形式把它画下来。 诗《摇篮》 篇7《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解决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诗《摇篮》 篇8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幼儿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幼儿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幼儿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幼儿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幼儿纵向观察: 一 二 三 四 蓝天 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 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 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 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是摇篮 摇着宝宝 怎么摇 宝宝睡着了 蓝天 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幼儿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幼儿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幼儿,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幼儿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幼儿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幼儿,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总之,本次活动从有趣的音乐活动开始,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充满游戏性、趣味性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和提升,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本教材的理解分析和设计,谢谢评委老师! 诗《摇篮》 篇9《摇篮》是一首典型的儿童诗,全文为四句排比诗词,字字尽显童真童趣、重叠之美。它从“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花园是摇篮、妈妈的手是摇篮”四个层面喻示摇篮之美。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就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这四个大摇篮,形象生动地呈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充分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此诗歌的结构形式,为后面的.诗歌仿编做好准备。亮点之二就是让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巧妙地使用是轻音乐为背景,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美,在音乐中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中。 我的不足之处就是跟幼儿讨论诗歌内容的环节用的时间太短了,没有很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还有,创编时间也稍微短了些,很多幼儿的创编兴趣正浓,但是到时间结束了此教学活动。能够补足的就是下节课继续补充此创编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诗《摇篮》 篇10一、情况分析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 与指导: 1、集体活动: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 (2)复习朗读诗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 (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 2、延伸活动: (1)摆图仿编 水平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2)画画仿编: 水平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3)表演组: 水平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 水平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3、教学挂图4张; 4、底版与小卡片;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五、评估: 由于本次活动无论在材料方面或知识丰富等各方面的工作做得较细致,准备较充分,因而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 1、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做到教态自然,语言简练明了,能以亲切的口吻将孩子带到诗歌的意境中,但在引导幼儿讨论时,对于个别未能留心倾听同伴意见的幼儿,教师未能及时引导他积极讨论,留心倾听; 2、由于《摇篮》这首诗歌很优美,多数孩子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仿编诗歌,并能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念给全体小朋友听,多数孩子能认真地倾听并简单评价同伴仿编的诗歌,但有极少数幼儿未能留心地倾听,偶尔要打岔;(林旭、沈育) 3、在延伸活动中,由于我们本着让孩子“多动手”的宗旨,每组活动都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因而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极高,全班孩子都能分别以画画,或制作头饰,制作磁铁卡片等形式仿编诗歌,并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但还有少数孩子未能声音响亮地朗诵及主动念给客人老师听。 总而言之,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 诗《摇篮》 篇11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摇篮》,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谱、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享受。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歌曲匹配的图片 2、歌曲旋律已熟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苹果丰收》 要求:能跟着音乐的音乐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T:秋天到了,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摘苹果吧!请你们听着音乐找个空地方准备好。 2、歌曲《我爱》 要求:能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 T:我们摘了那么多苹果,真累呀,坐下来休息下唱首好听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哼唱旋律《摇篮》 T:听听这是什么音乐?我们都来当爸爸妈妈,把你们的娃娃抱抱好,用哼唱的方法把它唱出来。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第一段(有音乐伴奏一遍) T:这首歌曲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候唱的,妈妈一边唱一边哄宝宝睡觉,,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妈妈都唱了什么? (3)、匹配歌词与图谱,教师并再次范唱(第二遍) T:你们听到妈妈都唱了什么?(那歌曲里还唱了什么呢?请你们再仔细的听一遍)你们说的都很好,那请你们再仔细的听一遍,听听是不是这样,愿意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的在下面唱。 (4)、幼儿看图谱学唱第一段两遍 T: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愿意跟着一起小声的唱,那我们这次我们试着看着图谱来唱一唱。 T:星宝宝睡着了,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声音来唱呢?那我们看着图谱用优美、轻轻的声音来唱一唱,要把歌词唱清楚。 2、学习歌曲第二段 (1)、出示第二段图谱,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进行演唱 T: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刚才歌曲里唱到有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再来看一看。(重点解决:浪花轻轻的翻) T:你们说的都很好,这是第二段歌词,我你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次刘老师不唱了,但我会在你们有困难的地方轻轻的提醒你们。 (2)、讨论并再次演唱 T:你们觉得唱的怎么样?哪里还需要帮助。这次唱的时候呢刘老师用动作来提示你们,你们要仔细的看清楚。 (3)、运用技巧完整演唱第一段和第二段 T:刚才在唱第一句的时候,刘老师做了一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唱的时候声音要怎么样?(音要唱的长长的,要连贯),后来唱到第二句的时候刘老师的手又轻轻的抬了一下,是什么意思?(要轻轻的呼吸,换口气,不要让别人看见),那我们来试一试唱第一句,第二句。 T:我们用这个好办法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合起来唱一唱。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歌词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 T:其实这首歌曲还有第三段呢,第三段在哪里呢?刘老师和小朋友合作来试着编第三段歌词,第一句、第二句小朋友来编,第三句刘老师来编,后面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那除了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还有什么是摇篮呢?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自己来编一编。 (2)集体创编并进行演唱 T:我们先唱小朋友编的,是摇篮,摇着,微风轻轻吹,X宝宝睡着了…… 3、幼儿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T:后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唱了这么久他们觉得这首歌很好听,也想加入到我们歌曲演唱中,请客人老师用哼唱的方法来为我们伴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诗《摇篮》 篇12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像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诗《摇篮》 篇13教后心得在学法上,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入手,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民主化课堂教学”之路,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为了响应课改的最终目的: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转变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这两种转变需要“量”的积累过程。在七、八年级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九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探索“民主化课堂教学”之路,经过本节课的实践运用,有所体现,效果明显。这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事先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设讲故事专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还是按以前的方法要求学生自学且完成基础性知识的总结,培养学生掌握好建构知识系统化的方法。不足之处是时间把握不好,没能在一节课完成所有的内容,如何修筑金字塔和法老、木乃伊等知识点讲太范了。 诗《摇篮》 篇14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 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的睡着的? 幼:白云摇着它,它就睡着了。 幼:到了晚上星星就睡着了。 (2)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3)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评析:动用作表现白云、浪花、风和歌声的轻柔,去体验这些摇篮的特点。)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把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3)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幼:轻轻的声音。 幼:不能太吵的声音。 幼:好听的.声音来朗诵。 (4)引导幼儿用轻轻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4、表演诗歌: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评析:通过讨论,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朗诵这首诗歌所要注意的声音,用轻轻地声音进行朗诵,意境很美,感受诗歌意境美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轻柔的热点。)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蓝天里出了有星宝宝以外,还会有谁? 幼:蓝天里还有太阳。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会有谁? 3、花园里出了花宝宝外,还会住着谁? 4、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滴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进行朗诵。 (评析:用插卡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创编故事,幼儿能看着图片完整地进行创编,既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也使得幼儿朗诵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进行完整地句子创编。) (四)感谢妈妈。 1、妈妈很辛苦,把小朋友照顾地很好,妈妈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幼: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要喂我吃饭。 幼:妈妈生宝宝的时候,要去医院动手术,很痛的。 幼:妈妈要给我洗衣服,做饭给我吃。 幼:妈妈每天都送我上幼儿园。 2、妈妈这么辛苦,你想怎么感谢妈妈呢?(和旁边的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的感谢方法)。 幼:上课认真听讲,考试得100分妈妈就会很高兴。 幼:我画一幅画送给妈妈。 幼:妈妈回家的时候我给妈妈拿拖鞋。 幼:我帮妈妈扫地。 幼:我给妈妈唱首好听的歌曲。 3、幼儿讲述感谢妈妈的方法,教师进行小结:感谢妈妈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送给妈妈一句好听的话,亲手做礼物送给妈妈,帮妈妈干家务等。 4、布置感恩小任务: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自己的妈妈。 (评析:回忆妈妈平时做的时候,很多的小朋友都能说出妈妈的辛苦,有的幼儿还想到了妈妈生宝宝时的辛苦,都说要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得100分来报答妈妈对自己的爱。报答妈妈的方法很多,没有局限在送妈妈礼物这个方面,思维很活跃,能说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1、将图片放在语言区供幼儿自己练习朗诵诗歌。 2、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谢妈妈。 附内容: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诗《摇篮》 篇15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他们在干什么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分辨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提高听觉分辨力2.根据故事情境,让幼儿发挥想象,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情境表演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小兔,告诉小朋友今天小白兔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引起幼儿的兴趣)放情境一:背景(森林里,有树,有小山坡,有草坪,有池塘) 播放小鸟的声音,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马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青蛙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一头狮子,请幼儿说说它的声音。 播放完之后,请幼儿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并请他们也来学学这些叫声。小朋友学得真像,小白兔很高兴,她还想带小朋友到另一个地方去,放情境二:背景(公路上,两旁有树木,有人行道) 播放飞机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出示各种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他们的声音。并问幼儿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二).分段播放录音声音,请幼儿听听他们在干什么。并进行适当的情境表演。 (三)大自然里的声音还有很多,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诗《摇篮》 篇16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在理解、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里宁静、温馨的感觉,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摇篮曲》音乐、摇篮一个、娃娃一个、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摇篮,播放摇篮曲。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教师轻轻地摇着摇篮)听着优美的摇篮曲,小宝宝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请听诗歌:《摇篮》。” 2、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你听了诗歌感觉怎样? (2)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的都是谁?(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回答。) 3、出示第一幅图片,教师朗诵第一段。 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的飘?(情感渗透)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朗诵一遍。 4、出示二、三图片 “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是怎样睡的?”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说一说。5、出示图片四,引导幼儿创编。 师: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能不能自己来创编诗歌?(引导幼儿尝试看图创编) 6、请幼儿跟老师一起看图完整地朗诵诗歌。 “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7、师:“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朗诵一遍,边朗诵边加上优美的动作,看谁的动作最美。” 8、幼儿创编诗歌。 “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摇篮?我们帮忙找一找,再用诗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出来好吗?”(幼儿分组交流讨论) 9、师:“我们给这么多小动物、植物找到了温暖的摇篮,大自然变得那么温暖,生活变得多么美好!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把创编的诗歌朗诵给它们听好吗?” 活动延伸:幼儿将创编的诗歌画出来。 诗《摇篮》 篇17欣赏儿童诗歌《摇篮》(中班)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迁移阶段 1、教师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诗歌里说: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那么,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例: 蓝天是摇篮, 摇着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船宝宝, 浪花轻轻翻, 船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鸟宝宝, 风儿轻轻吹, 鸟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活动评价] 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吟唱,全诗采用重复的词语、相同的句式,造成一种声音的回环。韵脚选用了“遥条”韵,烘托出一种甜美柔婉的气氛,使得美好的情致与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统一在一体。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摇篮”这首诗歌,从环保的角度向幼儿展示了当今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取材现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整个活动,以小猴生病为线索,把大城市的污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深深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从而一起为净化城市出谋划策。于是,“种树、种花、改制摩托车”等方法应蕴而生,充分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设想和愿望。 有人说,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较难渗入,而本活动,老师的成功在于以情激情,从而激发起幼儿真正的言行。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