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范文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精选19篇)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20__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2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也成为政府关心的话题。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的即将到来,一个特殊群体——空巢老人其数量在我国不断增加,他们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诸多需求都亟待被满足。在洛阳市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经济保持前进的过程中,空巢老人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怀的目光,那么针对洛阳市部分社区对他们的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从而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则显得极为必要。因此,我们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洛阳红”女子青年志愿者队伍对洛阳市天元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调查访问,一方面,为社区的老年服务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今后的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的志愿性服务提供具体方式。

  本次调查属于描述性调查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天元社区的空巢老人,抽样单位为空巢老人个体。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概率抽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从天元社区中抽出一百五十位空巢老人,发放一百五十份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个人基本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娱乐休闲情况、邻里关系、目前需求及服务期待等方面。

  本次调查人员总共为十五人,每人十份问卷。为保证调查问卷质量,分两次调查,即每人每次调查五份。此十五人中,两人既负责问卷调查又撰写调查报告。入户调查之前,将对此次调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技巧指导。

  此次调查问卷设计将于四月十八日完成,四月十九日进行问卷试调查,问卷修正完善后,四月二十六日和二十八日进行正式调查,调查报告预计将于五月六日完成撰写。

  此次调查的总费用包括:问卷打印费三十二元,调查人员公交费九十元,文具用品费和人员劳务费六十元以及数据分析统计和报告撰写费二十元,共计约二百元。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3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20xx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4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措施,加强城镇空巢家庭困难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结果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中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良好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自己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仅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灵活开展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胁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烧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行动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据了解,在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按照韩克庆的分析,空巢现象所折射出的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曾指出,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使现有的养老体系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经济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任务,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将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有单独的生活空间、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不是问题。因此在这方面,人们更应该关注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 其次是日常照料服务。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两万多人,而实际需求接近千万。

  最后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的心理从业人员较少。 在不少专家看来,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正是作为养老最基础的家庭层面。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单纯将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绑给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随着空巢问题的凸显,今年初,一场关于“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据了解,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对于上述规定,不少市民认为,“精神赡养出自心关乎情,属于道德上的义务,而不是法律上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伊密,则对上述规定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常”是什么概念,法律能否规定一周回去一次,还是一个月回去一次,一次多长时间?既然条文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便没有操作性。同时,法律能不能把常回家看看、打电话列入工作考核标准中?这同样也没有可行性。“常回家看看”作为一种理念、观念和要求是应该的,但作为一个法律条款就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操作,法律就形同虚设,那么其尊严和威信也会大受影响”。

  对此,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老年法属于社会类立法,因此具体细节不可能规定得很清楚。但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法院一般不会受理这种诉讼,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此类案件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多方面决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决,也有行政上的督促,还有调解组织的调解等。另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主要是对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和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的,要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义务。

  “立法新修订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既是立法的进步,也反映了当前比较严峻的养老形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中国未来养老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其有效补充。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角度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增加精神慰藉的内容,不仅强化了子女的陪护责任,无疑也是对老年人更高层面的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的保护。同时,立法也不是单纯将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绑给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韩克庆说。

  有人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老年人维权给予充分帮助和支持,具体包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司法机关要依法优先将困难“空巢老人”纳入司法救助对象,酌情减免困难“空巢老人”的诉讼费用;各基层司法所和乡镇、村(居)调解委员会要为“空巢老人”维权提供各种帮助,在积极调解“空巢老人”权益纠纷的同时,支持“空巢老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以老龄办牵头开通老年人维权热线,帮扶对象包括“空巢老人”等,由专业律师为老人义务提供涉老法律方面问题的咨询并答疑解惑,充分满足老年弱势群体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5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措施,加强城镇空巢家庭困难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结果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中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良好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自己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仅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灵活开展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胁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烧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行动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据了解,在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按照韩克庆的分析,空巢现象所折射出的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曾指出,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使现有的养老体系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经济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任务,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将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有单独的生活空间、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不是问题。因此在这方面,人们更应该关注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 其次是日常照料服务。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两万多人,而实际需求接近千万。

  最后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的心理从业人员较少。 在不少专家看来,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正是作为养老最基础的家庭层面。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单纯将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绑给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随着空巢问题的凸显,今年初,一场关于“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据了解,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对于上述规定,不少市民认为,“精神赡养出自心关乎情,属于道德上的义务,而不是法律上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伊密,则对上述规定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常”是什么概念,法律能否规定一周回去一次,还是一个月回去一次,一次多长时间?既然条文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便没有操作性。同时,法律能不能把常回家看看、打电话列入工作考核标准中?这同样也没有可行性。“常回家看看”作为一种理念、观念和要求是应该的,但作为一个法律条款就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操作,法律就形同虚设,那么其尊严和威信也会大受影响”。

  对此,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老年法属于社会类立法,因此具体细节不可能规定得很清楚。但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法院一般不会受理这种诉讼,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此类案件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多方面决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决,也有行政上的督促,还有调解组织的调解等。另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主要是对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和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的,要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义务。

  “立法新修订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既是立法的进步,也反映了当前比较严峻的养老形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中国未来养老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其有效补充。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角度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增加精神慰藉的内容,不仅强化了子女的陪护责任,无疑也是对老年人更高层面的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的保护。同时,立法也不是单纯将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绑给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韩克庆说。

  有人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老年人维权给予充分帮助和支持,具体包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司法机关要依法优先将困难“空巢老人”纳入司法救助对象,酌情减免困难“空巢老人”的诉讼费用;各基层司法所和乡镇、村(居)调解委员会要为“空巢老人”维权提供各种帮助,在积极调解“空巢老人”权益纠纷的同时,支持“空巢老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以老龄办牵头开通老年人维权热线,帮扶对象包括“空巢老人”等,由专业律师为老人义务提供涉老法律方面问题的咨询并答疑解惑,充分满足老年弱势群体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6

  一、调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__年达到两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我们“爱尚崇阳”实践队将“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之一。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湖北崇阳县路口镇。路口镇位于崇阳、通山、赤壁、咸安四县市区交界处,是崇阳县的“东大门”。面积23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截止到20__年总户数为8962户,其中农业户为8409户,总人口约4万人,农业人口约3.6万人。20__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00万元,分别比20__年增长17%和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

  路口镇区位条件优越。106国道和省道横路线穿境而过,与京广铁路相距35公里,20__年建成通车的宁樟高速公路贯穿集镇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时可到达省会武汉。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路口镇地区5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路口镇市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

  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57.10%,71~80岁的老人占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路口镇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35.7%的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

  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而85.80%的老人经济主要来源是农耕,自给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赡养;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没有保障的。

  三、现状分析

  (一)健康问题——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关于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而有

  42.90%的老人多病缠身。令人难过的是,有一位老爷爷凄凉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没有人愿意照顾了。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针对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党中央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有34.80%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

  (二)娱乐活动—— “老有所乐”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共同心声。

  在我们进入福利院进行文艺表演的时候,爷爷奶奶们都看得很认真,也看得很开心。我想这样的文艺表演虽然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天中的亮点,一天中的美好回忆。像路口镇这样的小乡村,老年人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且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乐部。但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娱乐的小圈,打麻将,下象棋,钓鱼,看话剧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两极分化。

  在我们调查的尾声,老人们提出的意见和希望: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多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给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从而可以保障家庭经济收入,从而能够保障他们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因此,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有经验。例如,德国政府通常会安排一些大学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时帮助老人洗衣、做饭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用缴纳房租。这样,即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还能保证“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日本,政府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国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带来启迪我觉得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后记

  通过崇阳实践的调查,我们与老年人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对所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前正值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们去理解、关爱。我们有责任、全社会也有责任找到与老年人沟通的契合点,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使老年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安度晚年。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7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8

  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状况下,许多年轻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明显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目的

  调查人:刘林

  调查时间:20xx年7月6日至7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龙凤乡红旗村

  调查对象及人数:红旗村村民;60人

  调查方式:交流访谈

  调查前工作准备:

  在下乡调查前,从带领我们的团委老师那儿了解了当地状况,熟悉了调查路线;

  认真分析了活动期间需要了解的知识;

  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好调查的资料;

  20xx最新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20xx最新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另外还上网搜索了有关其他省市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调查时不仅仅能完成调查任务,而且还能及时帮忙他们排解遇到的困难。

  当地状况

  红旗村概况:红旗村地属衡阳市龙凤乡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虽然位于南岳区,但是交通条件却很差。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那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那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调查结果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此刻经济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下面就从经济,教育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儿童大幅增加。红旗村的生活还算好,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但是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调查过程

  组织学生到农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为当地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为当地村民量血压、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和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式。

  调查分析

  针对有些问题的具体的调查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以前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红旗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红旗村那片山下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导作为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校园的事,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致使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状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此外,还有40%的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身努力不够,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校园和老师的重视,最后还有少数人认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绩不理想,如教育体系不完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

  导,目前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认为:1.家长就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校园、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状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家长教育方面出现盲区。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2.校园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3.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关于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性格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留守儿童存在必须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与监护人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摩擦。有34%的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过多的思考这些问题。

  对此我期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2.寻找适宜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3.校园能尽量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开展体谅父母活动。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全部的期望和寄托,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心理问题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原因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2%的人认为是经济发展和工作需求造成农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43%的人认为是此刻青年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愿留在家里,致使这一现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认为是因为老年人自愿独居导致这一现象。由于在乡镇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作单位少,收入不高,导致青年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推荐:1.政府就应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给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另外,村委会也应大力寻找致富道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3.已经发家致富的人能够与大家一齐分享致富经验,帮忙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时也尽可能地缓解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的人认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很多外出务工者与老人的联系不够;24%的人认为是日常生活无人照顾,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日常生活活动潜力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有20%的人认为生活贫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根据这一状况,我推荐:1.当地政府或村委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文娱活动,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减轻儿女们不在身边的孤独感;2.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定职责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必须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带给生活保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期望他们的儿女们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67%的人期望这些老人的儿女能多与老人经常联系,有31%的人认为让外出打工的人找离家比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离家近比较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长期外出打工与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阂,只有2%的人认为就应给老人钱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所以,心里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要时常与父母持续联系,如果状况允许也能够就近找适宜的工作,如果状况特殊需要外出的,给父母必须的物质抚慰也是必要的,必须要保证父母的生活状况。

  关于村民的中国梦

  那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了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国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那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居多,在调查过程中我问到许多孩子的中国梦,那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他们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学梦。他们中许多有着潜力的孩子还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平等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展现自我,发掘自我,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也有许多孩子的梦想就是期望父母在身边,陪伴自己。一些老人们的梦想也是期望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在自己身边。当问到他们的中国梦时,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讲到期望村子发展起来,生活更好一点,期望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状,我们向村民调查了很多问题,并和一些这样的老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及时向他们介绍在平常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和处理。

  调查结论

  经过本次对红旗村的调查,收获颇丰,村民也是极其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村民用心主动地询问我要调查的资料,其中很多村民透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已经对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有所了解,这给我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关注农村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我不仅仅顺利完成此次调查,而且更让我为之欣喜,这说明此刻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富足,他们已经学会多渠道的了解时事,关注三农,关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潜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这个村庄的发展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虽然村子已经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国家政策能够说为教育事业添加了一份催化剂。只有在的国家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事半功倍。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帮忙与护理,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出贡献。当这些都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农村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青春与时代同行,职责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职责。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敢于有梦,也让我们大学生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9

  XX村,一个坐落于泉州南安市的小村庄,建立于群山之中,一条条小道崎岖蜿蜒,一座座民楼错落交织,一道道梯田井然有序,幽,静,美,是XX村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宁静的小村庄,却反应着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据初步统计,XX村70岁以上的老人便有近170人。朝阳牵晚霞社会实践队总计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走访了80多户人家,接触了100多位老人,其中近半是空巢老人。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老人们的状况,对老人们空巢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改善这一情况。

  走访情况:

  一、子女情况

  1. 多数老人都有3个或3个以上儿女,但大部分都有未成年夭折情况。

  2. 一类是子女家庭不富裕,子女为底层工人,过年过节才回家,主要是电话联系。一类是子女优秀有所作为,除过节过年,平时会常抽空回家陪老人或带老人出去旅行。但都有对老人不是很照顾的情况。

  二、身体情况

  1.身体健康或有些小病,能自己干农活养活自己

  2.长期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

  3.腿脚实在不便或其他病症较严重,不怎么出门

  三、医疗保障

  1.每家子女都有为老人办医保,每年上交100元

  2.医疗保险报销医药费,但老人病进口药报销少

  3.村里老人生小病治疗都联系村医王永涛,王医生上门治疗;大病会去镇上找医生或者到市里大医院治疗一次,回村依旧靠王医生定期上门检查治疗。

  四、发现问题

  A,交通、安全

  1.地势高,坡度大,山路多且曲折陡峭,大公路水泥路少,出行费劲

  2.由村到镇,村民的交通工具为摩的,对于老人搭乘不安全

  3.走访时有许多老人是因为摔跤跌倒而腿脚失灵,观察发现村里许多危险路段没有防护栏,存在安全隐患。

  B.医疗

  1.村里只有一个村医,且只能应对小疾;村民遇上大病,有条件的可以去医院治疗,经济困难的家庭老人的病就只能长年拖着

  2.村里仅有一个小诊所,没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先进医疗技术

  C.老年人都渴望交流,子女长期不在家或不爱听老年人唠叨,造成老年人有事藏心里不说,影响身心健康,有的甚至因此丧失语言能力

  D.部分老人会定期到城里子女居住,但更喜欢回乡下生活,一是因为乡下空气环境好,二是不会讲普通话,和邻居无法沟通。

  E.老人渴望老有所为,想得到社会认同,不想成为儿女负担。村里很多老人虽年迈,仍天天下地干活,种小菜养活自己;走访时有老人因行动不便成为子女负担而难过哭泣。

  五、XX村已采取的措施,实行的政策

  1.每年都有组织村里老年人到镇里体检

  2.重阳节组织村里老人聚餐活动

  3.有个小型娱乐场所,有运动器材,老年人可以下棋打牌

  4.“危房翻建”,帮助贫困家庭危房重建

  5.给老年人有先天性障碍的子女安排放牛等轻松工作,间接给予老年人帮助

  6.每月给予老年人补贴,70岁开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补贴金额

  空巢原因:

  一、XX村的状况

  1.XX村经济不发达,当地只有农业而无其他产业,而且交通十分不便,导致当地的生产力外流,老人便被留在农村

  2.因XX村年轻人80%都到外务工或经商倒致几十年的XX小学关闭,滞留的小孩在村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都被父母带到城镇学习,长期下来便留在城镇,剩下老人留在村里.

  二、老人自身原因

  1.老人更喜欢乡下的舒适安逸的生活,即使做农活也能自给自足,便不愿和子女去城镇居住

  2.老人们大多不会讲普通话,在城里沟通不便,大部分时间还是只能一人在家,生活也是较枯燥,便回乡下居住

  3.老人们不愿或是没有能力学习新科技产品,不能适应城市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更倾向于回乡下生活

  三、子女的原因

  1.子女为生计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在城里生活成本太高,子女没办法支持自己和父母在城里的开销,无力接父母同住,只能留父母在乡下生活。

  2.子女有能力却不愿赡养老人,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解决措施:

  一、通过经济建设,让子女就地工作

  1.多山路,交通不便。大力修建公路,出入方便了,与外界的联系也就加大了,XX村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发展XX村的农林业和特色农业,在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子女既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又能留在父母身边

  3.XX村的自然风光很好,气候宜人,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便能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XX村更适合现代人居住

  1.设立学校,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未来便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XX村的建设当中

  2.建设更多的娱乐休闲设施,老年协会青年协会等多举办活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3.提高XX村的医疗水平,解决村内看病难的问题

  三、改变观念,增进两代人间的沟通

  1.鼓励老人们去学习现代的工具和联系方式,既能方便与子女联系,也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的现代生活

  2.子女要明白孝道,即使不能常回家也要多打电话慰问父母,有能力者更应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城市生活也要培养他们的爱好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0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夏天是西宁的好时节。

  街道上,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迈着急匆匆的脚步,为了生活打拼。远处,几个孩童在追着踢一只足球。转个弯,拐过楼,就在街道的另一边,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说着昨天的天气和儿女,这是他们永恒的话题,他们用昏花的眼睛注视着不时走过的路人,好像离这个社会很远……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郭奶奶们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一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郭少华就是这样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

  7月13日,在中华巷社区,记者正好赶上社区工作人员看望郭少华老人。

  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前不久摔伤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术。来到一幢居民楼前,上了三楼,敲了半天门,一位头发花白的清瘦老人扶着墙开了门。

  74岁的郭少华老人艰难地挪动着身子,慢慢地扶着桌子,从老人紧紧皱着的眉头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动,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里到处都是喝过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发上,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说:“儿子回来过,他现在给我联系敬老院去了,你们将就着坐一下,家里乱,我也没办法收拾。”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贴着一张纸,纸上大大地用黑色字体写着三个字“关电灶”。这是老人的儿子怕她忘记关电灶特意写上去的。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没摔伤前是个非常干净利索的人,平日里买菜、做饭都不成问题,家里也是窗明几净,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么不小心摔倒了?”记者一问,老人显得很懊恼,简直快哭出声来了:“我就不应该出去,我不小心摔伤了,给儿子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原来,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当时,儿子只有6岁,为了儿子,当时只有40岁的郭少华没有再成家。

  孤儿寡母,两个人的生活着实不易。为了把儿子拉扯大,郭少华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帮着看孩子,在工地上帮着做饭,辛苦挣来点钱,才能给儿子吃口饱饭,娘俩没有房子,住过窝棚……

  看到母亲的辛劳,儿子小学毕业后就坚决不肯上学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妈妈。儿子从小就开始卖水果、洋芋、烤红薯,还摆过地摊。“娃娃也是为了养家,没学上文化。”老人遗憾地说,“现在他也没有正式工作,在兰州打工经常不着家,这次我摔伤了,娃娃回来了,又让娃娃花钱了,还耽误娃娃挣钱……”老人说起这些眼泪快掉下来了。

  老人现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补助,还有低保金,生活还算过的去。

  “还是好心人多。”说起自己摔伤的事,郭少华老人这样说。老人患有白内障,视力很差,可是呆在家里很孤独,就想出去转转,结果在小游园不小心一脚踩空摔倒了,是路人发现后把她抱起来送到了家里,社区的工作人员帮着把她送到了医院做了手术,还通知了老人的儿子。

  说到这里,老人拿出了一包袜子硬要送给社区的两位女同志:“我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这几双袜子你们拿着穿穿……”

  “我出院在家里的这个月,儿子做饭给我吃,他有时候气得骂我,说‘不让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气发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么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挣钱啊,我想去敬老院,听说敬老院也不错。”

  “儿子平时最担心我出门,怕我出意外。可我一个人孤独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馍馍,不饿就行,我就不想一个人在家里,老是在外面转,听听别人在聊什么,看看公园里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觉。”

  我们走的时候,老人的儿子还没回来,他去联系敬老院了,老人因为怕连累儿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里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儿子的时候就给他打个电话,能听听他的声音,就像见了面。”

  的确,对那些身体有病的空巢老人来说,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自己有信心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却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见到马生荣老人时,他正和一群老人在树阴下乘凉。

  年轻时学医的马老很注重身体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要对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马老成了空巢独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儿女住在一起,他说:“儿女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每年春节,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时间。

  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锻炼。

  “人老了,没瞌睡,我早上5点就醒来了,醒来后我不急于起床,就在被窝里锻炼。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阳穴、手臂。正式起床后,我就锻炼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动一个多小时,我就出门了。外面的空气好,出去呼吸点新鲜空气对身体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还是打着伞出去。我给自己规划了五条路线,沿着这五条路线走,来回需要三个小时,边锻炼,边看风景。”

  马老是个乐观的老人:“我心里有事也从不多想,因为想了也没用,思想要乐观,生活简单、朴素。”马老的早餐是牛奶鸡蛋,晚上自己下面条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别给儿女添麻烦。”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双拐才能行走,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老人坚持锻炼,现在,腰腿好了,扔掉了双拐。马老说:“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决心、有信心……”

  想办法打发日子

  一个人的日子孤单又漫长,今年87岁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边,身体还算硬朗的她独自生活在一套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单元房里。

  金奶奶家是两居室,窗户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屋子里的光线很暗,一张床占去了房间的大部分,床上堆着很多被子,布满了灰尘的床头柜上摆着几样常吃的药和一台现在很少见的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我从企业退休,如今每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这些钱对我来说足够花了,我的生活没问题!”金奶奶说。

  金奶奶的儿子每个月从大通来西宁看望一次母亲,电话则是天天有。金奶奶是个要强的人,她说:“我尽量不让儿子来看我,给他减轻负担,他那里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简单做一点:“早上蒸鸡蛋,中午米饭,晚上做点疙瘩汤。”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开着电视和同院的吴奶奶聊天,可是吴奶奶记性差,好多事情记不得了。两个人聊着聊着,吴奶奶就会问:“我有几个儿女啊,是三个还是四个,我家住哪里啊?”“我的记性比她好,到了时间,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骄傲地说。

  70多岁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头在小区里散步,不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游园里,望着满园景色和来去匆忙的路人发呆。“家里也冷清,老伴耳聋,说话太困难。”史奶奶有5个孩子,只有在周末时有的儿女会过来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们。”

  这些老人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孤独和寂寞。

  孤独,空巢老人的心病——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二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却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老人……

  “我不怪他们”

  这是一间收拾的非常整洁的屋子,房顶和四周的墙壁显出斑驳的样子,显然很久没有粉刷过了,屋子里的家具也很陈旧,虽然上面的油漆已经脱落了大半,可是依旧被擦得非常干净,桌子上几盆常见的花,迎着一楼仅有的一点阳光,顽强地生长着。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区,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别看老奶奶已经84岁了,没想到,她还抓过小偷。

  两年前的一天,两个男青年在院子里找人,老奶奶见了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就在说话的当中,他们中的一个乘机溜进了老奶奶家。老人觉得不对劲,连忙回家,看见床上放着一把菜刀,柜子上的两块钱不见了,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正准备出门,老人一把抓住他,问:“你在我家里干什么?”男子威胁说:“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点也不怕:“你砍吧……”任凭男子怎么挣扎,老奶奶紧紧抓住他不放,这时,楼上的邻居拨打了110,警察赶来后直夸老人勇敢。

  老人没有子女,年轻时收养了一子一女,现在他们也已经六十多岁了。“儿子很多年没来看过我了,我们没有什么来往,有时候很伤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现在就算是亲生的儿子,也不一定会来看我。女儿还好,每年来一次,给我把床单和沙发套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还可以自己洗。”说起儿女,老人很豁达。

  为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炉子火做好一天的饭。早上做米饭,中午随便吃点馍馍。晚上就用开水泡米饭、吃剩菜。“一年下来,我的取暖费至少要1000元。我平时舍不得用煤。”“卢沟桥事变那年,我和家人一起从上海逃难,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从此再也没见过我的亲人。我没有亲人,我最怕过节,别人家都是团团圆圆,可是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就一个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难过,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吃过早饭,老奶奶要去院子里拾垃圾。

  这是一位可爱的老人,她坚强乐观,用每个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21年来,她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买,还能穿。”老人说着,扯了扯自己的衬衣,衣服上面有几个小洞。“不过我的毛衣全部烂了,还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叠放在柜子里。两床蓝底白花被子也很干净,全部叠好放在床上,还被老人细心地用毛巾包着。

  老奶奶告诉记者:“我出来进去总是一个人,习惯了,邻居们对我都很好,他们可能是怕我闷,喜欢和我开玩笑。”

  社区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说:“社区就是我的娘家,我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上次电视坏了,也是社区找人给我修好了。”

  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喜欢这位坚强乐观的老奶奶,她们下班后路过老奶奶家时总要朝屋子里招招手,因为他们知道,孤独的老人这时总是在窗户边微笑着看着他们。

  好在现在她的身体挺健康,到了晚上,还能在灯下穿针,看报纸。临走时,老人紧紧抓住记者的手说:“你一定要常来啊,来看看我……”眼泪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盼着儿女来看我

  下午的阳光斜射过来,穿过阳台昏黄的玻璃之后,已经不再那么刺眼了。

  在刘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里,记者见到了刘玉珍老人:“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74岁的刘玉珍老人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空巢老人的心态。家住尕寺巷的刘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这么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挖土方、干体力活把6个儿女拉扯大了。供他们上学、给他们找工作、结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儿女们工作忙,每个星期来看她一次,每次都提着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难,想吃好点没有条件,现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东西吃不成了。”因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她要忌口。

  刘奶奶最高兴的事就是儿女们来看她,说起儿女,刘奶奶一脸的高兴:“我的娃娃们把我领上飞机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门也去了,我还是挺幸福的。”刘奶奶每个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资,儿女还给她钱,钱是够用了。可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心里发急、发慌。

  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刘奶奶手里捏着一顶凉帽:“你看,家里我一个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们都有工作,都忙,周末回来看看我后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里就只有我一个人,我一般都是转到天黑才回来,随便吃点就睡。”

  得为儿子想办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可是,他们还不得不为生活困难的儿女想办法。记者见到张生兰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弯下腰在垃圾箱里找饮料瓶子。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今年65岁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为命,丈夫退休后又在一家单位看门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还算过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张生兰一个人。为了生存,张生兰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间,把其他两间租了出去,“这样能有点收入,我的两个儿子都没有房子,小儿子今年35岁了,还没说上媳妇,我得为儿子想办法呀……”张生兰摇摇头说:“我的腿脚不好,还要看病抓药,我心里急啊……”

  “我们院子里有好多人帮我。”说到这里,张生兰的眉头展开了些:“有时早上我开门,看见邻居把不用的书报放在我家门口,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张生兰家里的房客告诉记者:“老太太很可怜,儿子已经好几年没来看她了,偶尔打个电话回来,还要在电话里和张婶吵架,埋怨张婶……”

  还是自己过舒心

  在虎台小区,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里画画,除了书桌以外,家里的家具全都蒙着一层灰尘,盆子里的花草也蔫了,因为很久没浇水了。王老的衣服上还有些油渍,可是王老的脸色和精神状态很好。

  王老也曾尝试着和儿女们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总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诉记者:“自从6年前老伴去世后,我和儿子一起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身上,总是有很多我看不惯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费,有时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那些剩下的菜他们就要倒进垃圾篓,我不让倒掉,下顿热热再吃,可是他们说什么吃剩饭有害健康,不听我的。这让我非常生气,结果弄得大家不高兴。”

  “儿子一家住在我这里,说是给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为他们准备中午饭,我孙子总是嫌我做的饭不好吃,一吃饭就要下饭馆,儿子竟然就依着他,我更是看不惯……住了两年,我要睡觉,他们要看电视,我起床了,他们睡懒觉不起床,也可能是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时间一长,大家都不自在,后来儿子一家搬走了,我还觉得轻松了,想吃自己做点,不想吃就凑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里,早上出门打太极、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日子安排得很紧凑。”

  “我不和儿女一起住,现在他们能够经常来看我,给我做做卫生、陪我说说话,我就满足了。”王老说。

  想和人说说话

  “我最喜欢过年,过年的时候,我的5个儿女全围在我的身边,还有那些孙子外孙,看着他们热热闹闹地说话,我插不上嘴,可心里高兴。我也最怕过年,过了年娃娃们全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没人知道……”

  今年70岁的王秀兰老人独自生活着,老伴去世已经十几年了,儿女们纷纷长大离开了家。两居室的房子里堆满了东西,“我总觉得这些东西还有用,就没舍得扔,儿女们每年回来总是埋怨我把家里弄的像个废品收购站。”老人无奈地说。

  “5个儿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两个在外地,其他的三个虽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县工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儿女们对我好,我没有工作,他们总是打电话或者寄钱给我,让我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我一个老太太,对穿衣服和吃什么都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了,就想和人说说心里话。”

  “我有高血压,眼睛也不好,不敢一个人出门,整天就是看电视、躺在床上发呆。”王秀兰老人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独居的老人,他们的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又先走了,平时在家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他们甚至把活着就当成挨日子,活过一天算一天。这样的老人最需要社区的帮助,也最需要社会的帮助。

  关爱老人,社会在行动——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三

  养老,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当爱簇拥着每个需要帮助的人时,无论是否有亲缘关系,都会因为这份付出变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错

  “我有4个儿子,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们拉扯大,现在我们老了,不能要求儿子们同样照顾我们,因为他们要生存,要竞争。”崔老挥着手、快人快语地说。今年74岁的他,是一名离休干部,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他的身上至今还留着弹片,他举手投足之间,不免让人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荣。

  作为离休干部,崔老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资超过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为空巢老人,也深深体会到了“老来难”。“老伴身体不好,做不了饭,我做饭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烫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摆在眼前的这一日三餐就成了问题,我和老伴拿着饭盒去饭馆买,日子久了,附近的饭馆的人都认识我。”

  经济方面不成问题,可是生活中实际问题还是真切地摆在眼前。

  崔老家先后请过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给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们请过一个小姑娘,人很勤快,饭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汤地做给我们吃,我和老伴高兴极了,把她当做自己的孙女一样对待,给她买衣服、送礼物,希望她能和我们做个伴,干了一个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结果一走就没了消息,我们担心她出意外,四处找她。原来小姑娘根本没回家,她直接到饭馆当了服务员。”

  找到小姑娘后,她说:“你们对我确实好,可是我在你们家里觉得孤独,和你们老人没话说,这里工资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话说。”这次以后,我和老伴伤了心,再也没找过保姆。近七年来,崔老和老伴先后去过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养老方式作了一些调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环境是园林式,住的是标准间,伙食是四菜一汤,生活有规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就是扣子掉了服务员也会给你细心地缝上,还有医护人员对老人的身体健康进行监护,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每天睡过午觉后,我们就去茶园喝茶,一大群老年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好像一个大家庭,真热闹,我心里快活啊……”

  日间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个家

  白天在社区接受照顾、参与一些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这又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了。

  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进门,如同走进一户人家:四室两厅、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设计过,整洁而温馨。这里有客厅、餐厅、卧室、厨房,还有种满花的小花园,天气好的时候,老人可以在这里晒太阳。和家里不同的是,这里的客厅是老年人的活动场地,一面墙宽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旁边还有报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书、读报。一旁摆着自动麻将桌,供老人们打牌、下棋、玩扑克。在四个大小不一的卧室里放着十张床,雪白的床单、被子、毛毯一应俱全,每个卧室都有一台电视,床头柜上摆着精致的台灯。平日里老人们就在这里休息。两个卫生间分别装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厕。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们准备中午饭:米饭、带鱼、青菜。

  “这里好啊,这里的年轻人对我们特别好。”73岁的张姨是空巢老人,她来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一个多月了,“以前我一个人,吃饭就是凑合,不饿就行。到了这里,吃饭按时,都是工作人员给我们端到桌子上,有礼貌地叫我们吃饭,吃过饭,我们就下跳棋、打麻将、读书看报,干自己喜欢的事。睡午觉的时间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觉,下午按时叫醒我,吃药的时间到了,又把水和药递到手里,比儿女还贴心啊,晚上,工作人员就把我送回家……我心里可高兴了。”张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好。

  63岁的颜启彪老人正在阳台上看报,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来这里以后吃胖了,这里的书也好看。”

  颜老师老两口和女儿住在一起,他的爱人还没有退休,因为脑溢血,颜老师的记性受到了一些影响,女儿怕他出门忘记锁门,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种情况下,颜老师不想出门了,就整天在家里闷着。时间一长,老人变得不爱说话了,女儿怕他寂寞,就养了一只宠物犬给父亲做伴,可是这些,都不能缓解颜老师的寂寞。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女儿动员父亲白天来这里,一开始,颜老师想不通:这不是把我往外推吗?动员了好几天,颜老师终于答应试试看:不适应的话就回家。

  结果这一来,颜老师就不想走了,这里的这些书好啊,有历史的、文化的、养生的,他都喜欢看,做的饭也香,他每次都吃满满一大碗,下午还吃一顿加餐,睡了午觉后,工作人员还领着他出去遛弯儿,还带他参观了博物馆……来这里时间不长,颜老师的女儿发现父亲的心情开朗了,话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成颜老师白天生活的家,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外,还有人陪他说话、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变化,女儿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签订合同,希望父亲每天都能开心生活。

  “除了像颜启彪这样的常住老人外,还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来这里。很多老人中午到这儿来吃饭,或者下午来这里看书、下棋、聊天。”生物园区社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像托老所,儿女们上班时可以把老人送过来,下班后再接回去,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的尝试,目前还在摸索中,已经有10位老人入住,还有很多老人在观望。

  今年西宁市要建30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建设将采取先试点后推进的步骤,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载体,提供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义工等方式。

  社区关爱很贴心

  在社区里,空巢老人是社区工作的重点。“马爷一个人住,我们总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总要过去看看。”中华巷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奶奶,你这几天身体怎么样,我们要来看看你,你不出门吧?”记者在石坡街社区采访时,社区书记王家香正给前不久摔伤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电话。

  年过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为意外摔伤而卧床,在石坡街社区居委会的号召下,党员李国荣与老人签订了党员与残疾人一对一帮扶协议书。这样一来,老人不用出门,社区组织医生上门给老人检查身体,还有康复训练。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大小节日,社区都会与辖区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空巢老人一起过节。通过这些活动,老人们在感受喜庆气氛的同时,更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过年过节时是社区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他们给社区里的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还从辖区单位里争取资金给老人粉刷墙壁、购买取暖设施。

  社区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琐事,但小事不小。在社区的帮助下,空巢老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感受着浓浓的社区邻里情。

  志愿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宁虎台办事处医财西社区招募了一批青年志愿者,让他们和空巢老人结对子聊天。“当年我年轻的时候,长得挺帅的……”张老幽默的一句话惹得大家笑了,老人们给志愿者们讲他们的人生经历。“老人饮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饱……”两名志愿者给一位老人讲起了保健知识……

  青年志愿者和老人们聊着。老人们神采奕奕,讲述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有些不爱说话的老人听志愿者们说学校和家乡的事情,不时捂着嘴笑着。一位老人说:“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我们年轻时候的样子,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

  这个社区组织辖区20位空巢老人与志愿者结对子。两名志愿者对应一位老人,签爱心服务卡,结成对子。志愿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访两次,陪老人聊天,将老人的困难和需求反馈到社区,帮助老人清理卫生、整理家务。社区每月还会开展一次社区空巢老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交流谈心活动。

  或许,只有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儿女们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其实,大多数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让我们共同给老人一个快乐的晚年!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76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X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3.基本情况: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精神慰藉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加强孝道宣传。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2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3

  为了更好地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提高为老服务水平,真正掌握全县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现状,我县组成21个工作组(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每个乡镇选定条件各异的2个村)通过进村(社)入户、深入访谈,分别从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社会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老年人6.31万人,占总人口的12.09%,高于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个百分点。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占老年人口的30.8%;身体状况较差的有1.4万人,占总数的22.19%;经济状况较困难的有1.2万人,占总数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占总数的6.06%。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空巢老人也随之与日俱增,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基本现状

  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主要为居家养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会养老意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考虑到将来的身体状况下降、需要别人照顾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时,表达了将来的养老意愿为雇佣保姆、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但对机构养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包括不习惯、受限制、入住难、服务差、费用贵、对家庭的名声影响不好等因素。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会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来应对困难;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认为对其不放心、自己也觉得不大习惯;更不想欠亲戚邻居的人情。面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村(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等。

  在情感方面表现复杂化。多数空巢老人大都处于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独出独进的生活状态,面对着冷清凄凉的家,老人很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之感,导致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特征的 空巢综合症 。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绪不好时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适,但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单调,只能向家人、邻里、亲朋好友倾诉心中苦闷。

  在医疗治病方面希望以乡村卫生所为主,乡镇卫生院为辅。空巢老人首选到农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是因为农村卫生所便捷、费用低,能够诊断治疗常见疾病,可以取到常规的基本药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乡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他们真心希望农村卫生所在医疗条件、服务水平、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形成原因

  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很难经常照顾娘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自食其力。

  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经商、务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帮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存在问题

  精神慰籍问题。一是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情况还稍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时能见到儿女。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和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就更加孤单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亲情,感到晚年生活凄凉孤独,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的 空巢综合症 。 二是子女不孝是对老人最大精神打击。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苦闷。农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辈子把子女拉扯大,儿女成双成对,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却成了子女的负担,于是就另家单过,平时不帮耕帮种,病时不虚寒问暖,虽在同村居住,但视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往往儿子想管老人,儿媳妇不允许,甚至有的儿媳沆瀣一气,拒不赡养老人;还有少数儿女不仅不赡养不孝顺甚至打骂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过年时才来看望父母,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说 能干活,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就成了儿女的累赘;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还相对较好,生活还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

  看病难困难。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缠身。由于医疗费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虽然绝大部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没钱医治。有的老人患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一般的病痛时选择忍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只有扛不过去的病痛才去买点便宜的退热止痛类药物。

  经济困难问题。空巢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或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劳作收入都奉献给了社会和子女,到年老时却没有什么积蓄,经济收入低,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饮食、水电、日用品等必须品的开销上。既使有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但由于保障水平较低,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策建议

  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老年优待先进典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老年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形成敬老法制观念,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基层老年组织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对老年人家庭的 一访四查 活动,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子女进行批评教育,责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网络,拓展老年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渠道,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县、乡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给予 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 服务。司法机关继续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县去年已开始实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保险金,但标准较太低,6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养老金额度。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提高低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可考虑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都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经济来源,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尽管大多数的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住院需首先垫付医疗费,受药品报销目录、起付线和封顶线限制,报销额也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探索实现降低老年人医保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扩大药品报销目录、提高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门诊药费报销,解决医疗费垫付问题,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其参加合作医疗费用应予全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城市医疗卫生下乡巡回义诊等活动,为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农村老年人送医上门。农村地区大多数散居,特别是空巢老人重病后无力上医院,甚至无人知晓。应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一定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不断完善和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同时逐步向农村延伸。认真总结试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加以推广,力争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和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和村(社区)资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况、求助热线和为老服务信息的网络平台,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网的基本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信息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各乡镇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援助、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无偿、低偿、有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务。对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励和倡导政府购买、志愿者、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实施服务。

  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路子。

  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调整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供应量,切实提高入住率和服务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欢住进养老机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老人到了养老机构有人管理,有人照顾,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处自费代养福利机构。如今农村集中供养仅限于五保老人,孤儿。空巢老人无法进入此行列,应适度拓宽集中供养范围,特别是对农村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制度,其子女向供养机构提供生活补贴,让高龄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要大力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接纳更多的生活困难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国家负责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费。老人们在这里实行个人开灶,自己煮饭,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应鼓励已经富裕起来的村民兴办家庭托老院,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学习、娱乐,晚上回家休息。

  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的作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

  要让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理念深入人心,要树立 关心今天的老人 就是 关心明天的自己 道德理念,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问题,更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要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任何环节都不缺位,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保证老年人工作层层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难有人帮良好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弘扬 老吾老及人之老 的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的目标,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谐、更加美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这决定了她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好的赡养环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4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diyifanwen.com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XX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

  (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守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

  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5

  一、活动主要负责人

  社理事会

  二、空巢老人的社会现状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1]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的一个阶段。目前,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

  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据遂宁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城区的老龄人群中,儿女不在身边的比例超过30%,总人数多达5000多人。[2]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数已达2340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这些老人的生活空间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关部门倡导市民踊跃参与到“编外儿女”队伍中,给这些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经济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三、养老社会公共设施现状

  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机构收费过于高昂。同时,观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也影响他们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

  四、活动实施可行性分析

  社会服务的滞后性,在短时间不可能把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这份社会义务尽自己的责任。社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学生社会组织,大家凭着一颗爱心走到一起,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就应该站出来。遂宁市城区,关爱空巢老人的力度远远的不够,在这支队伍中的还很少。我相对于这些有工作的社会人士来说,时间更加的宽裕,同时我们更加容易集结在一起。社在这一年多的发展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积淀了丰富的社会资源,从各方面分析都比较成熟。

  五、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通过各居委会、老年办、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一些空巢老人的资料,根据社团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三十位左右的典型并且急需帮助的老人,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方式。活动开始时,选择两个左右进行试点,充实基础,逐步的扩大。

  (2)、全院招聘,面向中文系或写作水平好的同学,采取自愿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拔志愿者。

  (3)、社团统一安排支援到帮扶的空巢老人的家中,通过交谈的方式,了解老人走过的一生并且记录下来,之后统一整理编辑。

  (4)、志愿者首次前往的车费由社团提供,以后的车费由自己负担。

  (5)、资料的采编应该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月后汇集修订。书的主编由周一帆担任。

  (6)、修订完毕,审核确认后,社团外联部马上组织人员,寻找赞助,保证后续的财务的开支。

  (7)、书的发行方式、范围、价格和资金的后续处理等,按照以后制定的具体方法执行。发行赚取的资金,投入到社团的公益事业中。

  (8)、活动的正式启动时间为:xx年xx月。

  六、资金预算

  参与人员车费:200元

  采编和出版成本:10000元

  其他材料与经费开支:500元

  总计:10700元 大写:人民币壹万零柒百元整。

  (注:其中10000元通过寻求赞助的方式获得。)

  七、后续发展

  空巢老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社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常规活动,一直坚持下去。通过逐步的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加多的人参加进来。逐步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井然有序的开展下去。同时逐步的积累资金,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最终,活动的定位是:社团引导,全员参加,社会资助,自主发展,一体多元化管理。

  活动成功后,发行的稿费,可以继续投入到我们的公益活动中,能够改变社团资金短缺的现状,在相当一段时间范围内解决了财务问题。社团的各项经费得到了补充,活动的范围和深度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社团的影响力也随着提升。整个团体能够得到一个综合的发展,跨出重要的一步。

  八、总结

  空巢老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相应社会的号召,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走向社会实践自己、锻炼自己。我们需要这样的机会,他们也需要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有一个和谐的理念,让我们xx人走在社会的前沿,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充实,为我们作为xx人而努力和骄傲。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6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带给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潜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构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忙: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思考,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群众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就应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齐,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透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用心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推荐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透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推荐。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个性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十分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能够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此刻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就应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思考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透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带给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忙,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状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资料的各项活动,个性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状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带给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带给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怎样体会到学生的反应。有了这份动力,才会想出设计出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才能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设定较高的目标,同时又要思考到效果不佳时,自己的反应。就是预先想到效果不好时,自己应承受这份压力,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于自己的潜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变化,引起教学效果不佳,自己应理解这一现实。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整个活动。当我第二次课效果不好时,当时实在难以理解,尔后的两天为下次的备课则没了兴趣,没有了热情,自己前两次作了充足的准备为什么会这样我在思考这些,思虑再三,还是备课不充分,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既没有预计学生的反应,又没有思考可能发生的状况,比如第二次课的板书问题,这都是没有预计到的。

  而当我在第三次课时,情绪平淡而又有热情,坦然应对一切。这样就好了许多,语速较前两次慢了一些,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少了许多。

  总的说来,实习让我收获许多。不仅仅仅是对教学,做任何事情都满怀热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课前的不良反应,作了充分的准备。对事情结果期望高,严要求,又要以最坏的结果来思考,坦然应对。这是我较深的体会。

  最后,我还想说的事,感谢张老师的悉心热心感怀。每课必听,不管是试讲还是上课,更重要的事提出学生的问题,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发现这些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与帮忙。同时,我们这一团对也是值得学习的。互相帮忙,照应,共同进步。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7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等内容。并根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对社区及政府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郑州市;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

  1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郑州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虽然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但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所反应的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及家庭对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1.2 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这些老人具体又包括两种,一是只有一位老人独自生活,二是老夫妇二人一起生活。

  1.3 文献回顾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以及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参考了陈建兰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和李爱芹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等文献中关于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精神慰藉,以及对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与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2研究方法

  2.1 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在抽样方法上选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抽样,因为对于空巢老人我们接触到的数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据调查到的少量个体以了解整个总体的情况。

  2.2 收集资料方法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人的聊天即个案访谈,所以这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问卷调查始于20xx年5月22日,这次调查共调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组12名同学到不同的社区及广场公园进行访问完成的。在请他们填写问卷的同时我们也及时的通过聊天对其进行小型的访谈,了解情况。

  2.3 分析资料方法

  本次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通过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在spss分析中主要运用了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的描述分析。

  3结果分析

  3.1 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

  在本调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别有100人,各占50%,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分别有80人,89人,31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别比较(如表一所示):小学及以下的男女分别有18人、57人,占总数的9%、28.5%;初中的分别有34人、22人,占总数的17%、11%;高中或中专的分别有23人、13人,占总数的11.5%、

  6.5%;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5人、8人,分别占总数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结过婚的有1人,占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占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占3%;离婚未再婚的有2人,占1%;丧偶的有43人,占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占1.5%。工作状况方面(如表二所示),正式退休后有过继续工作经历的有20人,占10%;正式退休后没有继续工作经历的有106人,占53%;尚未退休,仍在工作的有15人,占7.5%;没有工作的有57人,占28.5%;其他的有2人,占1%。子女方面,有6个老人没有子女,占3%;其余194个老人均有子女,子女个数从1个到5个以上不等,平均子女个数为3.85个。其中与子女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老人占7.8%;子女在本省其他城市的占25.6%;子女居住在外省和国外的分别占30.5%,36%。

  3.2 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经济来源有子女供养,占27.8%;亲友资助占0.8%;抚恤金占2.1%;工资收入占12.4%;社会救济占2.9%;其他经济来源的占4.1%。其中,这里的其他经济来源有:新城区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遗产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中,工资收入也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之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已退休或之前就没有工作的老人中,即仍有工资收入的12.4%老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帮别人带孩挣取收入,他们表示别人聘用他们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有经验且比较喜欢孩子,而且大多数都是经过熟人介绍,他们的收入大多都在500-1000元之间,虽然说收入并不算很高但对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虚与寂寞。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的工作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

  给他们带来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重要途径。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其中,退休金额为501-15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为1501-2500元的有44人( 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调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额高达3500以上的,不过也仅是绝少数。此外,仍有16人(8%)的退休金不足500元,在目前物价上涨,医疗费用惊人的背景下,这部分老人在子女没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是比较紧张的。

  另外,在调查空巢老人的经济支出哪项比例最大是中,有126个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须品支出,占绝大多数(63%);其次是保健品及医疗支出,有54人(27%)。由此可见,在郑州这座中等发达的城市老人的生活仍以追求温饱问题为主,可见郑州做为我省的省会,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还如此只为解决温饱问题,那就我省而言,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质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就是解决看病问题,因为在这27%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医疗费用已成为他们沉重的生活负担,生病没钱治也成为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3.3 城市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 (1)身体状况

  经调查,如表四所示: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中绝大多数(132人,66%)的老人身体状况回答很好或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仅有1人(0.5%)。由此可见,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对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除了平时多锻炼身体外,保健品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精神生活状况

  精神生活对与老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对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空巢老人的设生活质量,所以说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研究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调查显示,在197位调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态度一般。由此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还挺不错。

  研究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联系,尤其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调查显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很好或较好,关系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关系不好或说不清好坏的只有5人,占2.5%,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总体而言是比较好的。另外,子女是否经常来看望也对老人的精神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据调查显示有81.5%的老人的子女经常来探望他们,仅有17.7%的老人子女不经常来探望,原因大多是因为子女居住在外地或国外,但每逢节日还是会回来的。

  此外闲暇生活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就闲暇活动场所而言,郑州市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是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30.7%),在家(23%),社区老年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35),老年大学(0.6%)(见表五)。关于郑州市空巢老人闲暇活动场所,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分析,它与近几年来郑州市的社区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几年来郑州市政府为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做了许多事实,就这次调查所去的调查地点而言,我们大多数去的都是社区附近的小广场及公园,这些小公园内有大量的娱乐和健身设施,它们为老人健身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的老人喜欢呆在家里,他们不经常出去,对这部分空巢老人,社区及家人应重点关注。

  在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如表六所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体育活动(25.9%),闲坐聊天(16.7%),看电视(14.7%)。除此之外还有读书读报(12.4%),做家务劳动(11.2%),参加文艺活动(9.2%),看孩子(7.6%)等活动是空巢老人比较喜欢做的事情。但是社区组织的有关老人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区仍需努力改善。

  在调查的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较多的是:社区精神

  活动较少(如应定期在社区内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社区绿化工作需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应加强,多建些娱乐设施;社区卫生与安全保障应加强;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郑州市‚特色‛的就是公厕太少,对出行带来许多不便。所以说社区与政府应该就老人提出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解决。

  4讨论与结论

  以上分析显示,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而言还不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空巢老人生病没钱治问题,社区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如社区精神生活贫乏等)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设。以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为出发点,加强社区文体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应经常开展老人喜爱的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促进彼此的了解,以减缓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另外就是对独居的空巢老人,社区与政府应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他们进行探望,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解决。

  2,政府应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经济来源,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如对喜欢孩子的老人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让他们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带来快乐,缓解孤独与寂寞。

  3,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郑州市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对老人出行不便这个问题,应定期在社区内聘请医疗服务队,使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看病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在社区内加强对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个老人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以及对政府及社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

  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

  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

  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空巢老人调查方案 篇19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夏天是西宁的好时节。

  街道上,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迈着急匆匆的脚步,为了生活打拼。远处,几个孩童在追着踢一只足球。转个弯,拐过楼,就在街道的另一边,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说着昨天的天气和儿女,这是他们永恒的话题,他们用昏花的眼睛注视着不时走过的路人,好像离这个社会很远……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郭奶奶们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一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郭少华就是这样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

  7月13日,在中华巷社区,记者正好赶上社区工作人员看望郭少华老人。

  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前不久摔伤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术。来到一幢居民楼前,上了三楼,敲了半天门,一位头发花白的清瘦老人扶着墙开了门。

  74岁的郭少华老人艰难地挪动着身子,慢慢地扶着桌子,从老人紧紧皱着的眉头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动,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里到处都是喝过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发上,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说:“儿子回来过,他现在给我联系敬老院去了,你们将就着坐一下,家里乱,我也没办法收拾。”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贴着一张纸,纸上大大地用黑色字体写着三个字“关电灶”。这是老人的儿子怕她忘记关电灶特意写上去的。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没摔伤前是个非常干净利索的人,平日里买菜、做饭都不成问题,家里也是窗明几净,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么不小心摔倒了?”记者一问,老人显得很懊恼,简直快哭出声来了:“我就不应该出去,我不小心摔伤了,给儿子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原来,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当时,儿子只有6岁,为了儿子,当时只有40岁的郭少华没有再成家。

  孤儿寡母,两个人的生活着实不易。为了把儿子拉扯大,郭少华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帮着看孩子,在工地上帮着做饭,辛苦挣来点钱,才能给儿子吃口饱饭,娘俩没有房子,住过窝棚……

  看到母亲的辛劳,儿子小学毕业后就坚决不肯上学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妈妈。儿子从小就开始卖水果、洋芋、烤红薯,还摆过地摊。“娃娃也是为了养家,没学上文化。”老人遗憾地说,“现在他也没有正式工作,在兰州打工经常不着家,这次我摔伤了,娃娃回来了,又让娃娃花钱了,还耽误娃娃挣钱……”老人说起这些眼泪快掉下来了。

  老人现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补助,还有低保金,生活还算过的去。

  “还是好心人多。”说起自己摔伤的事,郭少华老人这样说。老人患有白内障,视力很差,可是呆在家里很孤独,就想出去转转,结果在小游园不小心一脚踩空摔倒了,是路人发现后把她抱起来送到了家里,社区的工作人员帮着把她送到了医院做了手术,还通知了老人的儿子。

  说到这里,老人拿出了一包袜子硬要送给社区的两位女同志:“我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这几双袜子你们拿着穿穿……”

  “我出院在家里的这个月,儿子做饭给我吃,他有时候气得骂我,说‘不让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气发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么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挣钱啊,我想去敬老院,听说敬老院也不错。”

  “儿子平时最担心我出门,怕我出意外。可我一个人孤独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馍馍,不饿就行,我就不想一个人在家里,老是在外面转,听听别人在聊什么,看看公园里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觉。”

  我们走的时候,老人的儿子还没回来,他去联系敬老院了,老人因为怕连累儿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里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儿子的时候就给他打个电话,能听听他的声音,就像见了面。”

  的确,对那些身体有病的空巢老人来说,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自己有信心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却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见到马生荣老人时,他正和一群老人在树阴下乘凉。

  年轻时学医的马老很注重身体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要对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马老成了空巢独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儿女住在一起,他说:“儿女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每年春节,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时间。

  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锻炼。

  “人老了,没瞌睡,我早上5点就醒来了,醒来后我不急于起床,就在被窝里锻炼。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阳穴、手臂。正式起床后,我就锻炼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动一个多小时,我就出门了。外面的空气好,出去呼吸点新鲜空气对身体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还是打着伞出去。我给自己规划了五条路线,沿着这五条路线走,来回需要三个小时,边锻炼,边看风景。”

  马老是个乐观的老人:“我心里有事也从不多想,因为想了也没用,思想要乐观,生活简单、朴素。”马老的早餐是牛奶鸡蛋,晚上自己下面条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别给儿女添麻烦。”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双拐才能行走,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老人坚持锻炼,现在,腰腿好了,扔掉了双拐。马老说:“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决心、有信心……”

  想办法打发日子

  一个人的日子孤单又漫长,今年87岁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边,身体还算硬朗的她独自生活在一套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单元房里。

  金奶奶家是两居室,窗户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屋子里的光线很暗,一张床占去了房间的大部分,床上堆着很多被子,布满了灰尘的床头柜上摆着几样常吃的药和一台现在很少见的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我从企业退休,如今每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这些钱对我来说足够花了,我的生活没问题!”金奶奶说。

  金奶奶的儿子每个月从大通来西宁看望一次母亲,电话则是天天有。金奶奶是个要强的人,她说:“我尽量不让儿子来看我,给他减轻负担,他那里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简单做一点:“早上蒸鸡蛋,中午米饭,晚上做点疙瘩汤。”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开着电视和同院的吴奶奶聊天,可是吴奶奶记性差,好多事情记不得了。两个人聊着聊着,吴奶奶就会问:“我有几个儿女啊,是三个还是四个,我家住哪里啊?”“我的记性比她好,到了时间,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骄傲地说。

  70多岁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头在小区里散步,不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游园里,望着满园景色和来去匆忙的路人发呆。“家里也冷清,老伴耳聋,说话太困难。”史奶奶有5个孩子,只有在周末时有的儿女会过来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们。”

  这些老人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孤独和寂寞。

  孤独,空巢老人的心病——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二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却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老人……

  “我不怪他们”

  这是一间收拾的非常整洁的屋子,房顶和四周的墙壁显出斑驳的样子,显然很久没有粉刷过了,屋子里的家具也很陈旧,虽然上面的油漆已经脱落了大半,可是依旧被擦得非常干净,桌子上几盆常见的花,迎着一楼仅有的一点阳光,顽强地生长着。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区,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别看老奶奶已经84岁了,没想到,她还抓过小偷。

  两年前的一天,两个男青年在院子里找人,老奶奶见了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就在说话的当中,他们中的一个乘机溜进了老奶奶家。老人觉得不对劲,连忙回家,看见床上放着一把菜刀,柜子上的两块钱不见了,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正准备出门,老人一把抓住他,问:“你在我家里干什么?”男子威胁说:“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点也不怕:“你砍吧……”任凭男子怎么挣扎,老奶奶紧紧抓住他不放,这时,楼上的邻居拨打了110,警察赶来后直夸老人勇敢。

  老人没有子女,年轻时收养了一子一女,现在他们也已经六十多岁了。“儿子很多年没来看过我了,我们没有什么来往,有时候很伤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现在就算是亲生的儿子,也不一定会来看我。女儿还好,每年来一次,给我把床单和沙发套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还可以自己洗。”说起儿女,老人很豁达。

  为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炉子火做好一天的饭。早上做米饭,中午随便吃点馍馍。晚上就用开水泡米饭、吃剩菜。“一年下来,我的取暖费至少要1000元。我平时舍不得用煤。”“卢沟桥事变那年,我和家人一起从上海逃难,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从此再也没见过我的亲人。我没有亲人,我最怕过节,别人家都是团团圆圆,可是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就一个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难过,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吃过早饭,老奶奶要去院子里拾垃圾。

  这是一位可爱的老人,她坚强乐观,用每个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20xx年来,她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买,还能穿。”老人说着,扯了扯自己的衬衣,衣服上面有几个小洞。“不过我的毛衣全部烂了,还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叠放在柜子里。两床蓝底白花被子也很干净,全部叠好放在床上,还被老人细心地用毛巾包着。

  老奶奶告诉记者:“我出来进去总是一个人,习惯了,邻居们对我都很好,他们可能是怕我闷,喜欢和我开玩笑。”

  社区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说:“社区就是我的娘家,我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上次电视坏了,也是社区找人给我修好了。”

  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喜欢这位坚强乐观的老奶奶,她们下班后路过老奶奶家时总要朝屋子里招招手,因为他们知道,孤独的老人这时总是在窗户边微笑着看着他们。

  好在现在她的身体挺健康,到了晚上,还能在灯下穿针,看报纸。临走时,老人紧紧抓住记者的手说:“你一定要常来啊,来看看我……”眼泪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盼着儿女来看我

  下午的阳光斜射过来,穿过阳台昏黄的玻璃之后,已经不再那么刺眼了。

  在刘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里,记者见到了刘玉珍老人:“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74岁的刘玉珍老人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空巢老人的心态。家住尕寺巷的刘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这么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挖土方、干体力活把6个儿女拉扯大了。供他们上学、给他们找工作、结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儿女们工作忙,每个星期来看她一次,每次都提着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难,想吃好点没有条件,现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东西吃不成了。”因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她要忌口。

  刘奶奶最高兴的事就是儿女们来看她,说起儿女,刘奶奶一脸的高兴:“我的娃娃们把我领上飞机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门也去了,我还是挺幸福的。”刘奶奶每个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资,儿女还给她钱,钱是够用了。可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心里发急、发慌。

  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刘奶奶手里捏着一顶凉帽:“你看,家里我一个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们都有工作,都忙,周末回来看看我后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里就只有我一个人,我一般都是转到天黑才回来,随便吃点就睡。”

  得为儿子想办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可是,他们还不得不为生活困难的儿女想办法。记者见到张生兰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弯下腰在垃圾箱里找饮料瓶子。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今年65岁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为命,丈夫退休后又在一家单位看门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还算过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张生兰一个人。为了生存,张生兰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间,把其他两间租了出去,“这样能有点收入,我的两个儿子都没有房子,小儿子今年35岁了,还没说上媳妇,我得为儿子想办法呀……”张生兰摇摇头说:“我的腿脚不好,还要看病抓药,我心里急啊……”

  “我们院子里有好多人帮我。”说到这里,张生兰的眉头展开了些:“有时早上我开门,看见邻居把不用的书报放在我家门口,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张生兰家里的房客告诉记者:“老太太很可怜,儿子已经好几年没来看她了,偶尔打个电话回来,还要在电话里和张婶吵架,埋怨张婶……”

  还是自己过舒心

  在虎台小区,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里画画,除了书桌以外,家里的家具全都蒙着一层灰尘,盆子里的花草也蔫了,因为很久没浇水了。王老的衣服上还有些油渍,可是王老的脸色和精神状态很好。

  王老也曾尝试着和儿女们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总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诉记者:“自从6年前老伴去世后,我和儿子一起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身上,总是有很多我看不惯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费,有时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那些剩下的菜他们就要倒进垃圾篓,我不让倒掉,下顿热热再吃,可是他们说什么吃剩饭有害健康,不听我的。这让我非常生气,结果弄得大家不高兴。”

  “儿子一家住在我这里,说是给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为他们准备中午饭,我孙子总是嫌我做的饭不好吃,一吃饭就要下饭馆,儿子竟然就依着他,我更是看不惯……住了两年,我要睡觉,他们要看电视,我起床了,他们睡懒觉不起床,也可能是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时间一长,大家都不自在,后来儿子一家搬走了,我还觉得轻松了,想吃自己做点,不想吃就凑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里,早上出门打太极、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日子安排得很紧凑。”

  “我不和儿女一起住,现在他们能够经常来看我,给我做做卫生、陪我说说话,我就满足了。”王老说。

  想和人说说话

  “我最喜欢过年,过年的时候,我的5个儿女全围在我的身边,还有那些孙子外孙,看着他们热热闹闹地说话,我插不上嘴,可心里高兴。我也最怕过年,过了年娃娃们全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没人知道……”

  今年70岁的王秀兰老人独自生活着,老伴去世已经十几年了,儿女们纷纷长大离开了家。两居室的房子里堆满了东西,“我总觉得这些东西还有用,就没舍得扔,儿女们每年回来总是埋怨我把家里弄的像个废品收购站。”老人无奈地说。

  “5个儿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两个在外地,其他的三个虽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县工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儿女们对我好,我没有工作,他们总是打电话或者寄钱给我,让我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我一个老太太,对穿衣服和吃什么都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了,就想和人说说心里话。”

  “我有高血压,眼睛也不好,不敢一个人出门,整天就是看电视、躺在床上发呆。”王秀兰老人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独居的老人,他们的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又先走了,平时在家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他们甚至把活着就当成挨日子,活过一天算一天。这样的老人最需要社区的帮助,也最需要社会的帮助。

  关爱老人,社会在行动——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三

  养老,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当爱簇拥着每个需要帮助的人时,无论是否有亲缘关系,都会因为这份付出变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错

  “我有4个儿子,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们拉扯大,现在我们老了,不能要求儿子们同样照顾我们,因为他们要生存,要竞争。”崔老挥着手、快人快语地说。今年74岁的他,是一名离休干部,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他的身上至今还留着弹片,他举手投足之间,不免让人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荣。

  作为离休干部,崔老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资超过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为空巢老人,也深深体会到了“老来难”。“老伴身体不好,做不了饭,我做饭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烫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摆在眼前的这一日三餐就成了问题,我和老伴拿着饭盒去饭馆买,日子久了,附近的饭馆的人都认识我。”

  经济方面不成问题,可是生活中实际问题还是真切地摆在眼前。

  崔老家先后请过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给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们请过一个小姑娘,人很勤快,饭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汤地做给我们吃,我和老伴高兴极了,把她当做自己的孙女一样对待,给她买衣服、送礼物,希望她能和我们做个伴,干了一个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结果一走就没了消息,我们担心她出意外,四处找她。原来小姑娘根本没回家,她直接到饭馆当了服务员。”

  找到小姑娘后,她说:“你们对我确实好,可是我在你们家里觉得孤独,和你们老人没话说,这里工资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话说。”这次以后,我和老伴伤了心,再也没找过保姆。近七年来,崔老和老伴先后去过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养老方式作了一些调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环境是园林式,住的是标准间,伙食是四菜一汤,生活有规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就是扣子掉了服务员也会给你细心地缝上,还有医护人员对老人的身体健康进行监护,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每天睡过午觉后,我们就去茶园喝茶,一大群老年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好像一个大家庭,真热闹,我心里快活啊……”

  日间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个家

  白天在社区接受照顾、参与一些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这又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了。

  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进门,如同走进一户人家:四室两厅、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设计过,整洁而温馨。这里有客厅、餐厅、卧室、厨房,还有种满花的小花园,天气好的时候,老人可以在这里晒太阳。和家里不同的是,这里的客厅是老年人的活动场地,一面墙宽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旁边还有报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书、读报。一旁摆着自动麻将桌,供老人们打牌、下棋、玩扑克。在四个大小不一的卧室里放着十张床,雪白的床单、被子、毛毯一应俱全,每个卧室都有一台电视,床头柜上摆着精致的台灯。平日里老人们就在这里休息。两个卫生间分别装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厕。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们准备中午饭:米饭、带鱼、青菜。

  “这里好啊,这里的年轻人对我们特别好。”73岁的张姨是空巢老人,她来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一个多月了,“以前我一个人,吃饭就是凑合,不饿就行。到了这里,吃饭按时,都是工作人员给我们端到桌子上,有礼貌地叫我们吃饭,吃过饭,我们就下跳棋、打麻将、读书看报,干自己喜欢的事。睡午觉的时间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觉,下午按时叫醒我,吃药的时间到了,又把水和药递到手里,比儿女还贴心啊,晚上,工作人员就把我送回家……我心里可高兴了。”张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好。

  63岁的颜启彪老人正在阳台上看报,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来这里以后吃胖了,这里的书也好看。”

  颜老师老两口和女儿住在一起,他的爱人还没有退休,因为脑溢血,颜老师的记性受到了一些影响,女儿怕他出门忘记锁门,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种情况下,颜老师不想出门了,就整天在家里闷着。时间一长,老人变得不爱说话了,女儿怕他寂寞,就养了一只宠物犬给父亲做伴,可是这些,都不能缓解颜老师的寂寞。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女儿动员父亲白天来这里,一开始,颜老师想不通:这不是把我往外推吗?动员了好几天,颜老师终于答应试试看:不适应的话就回家。

  结果这一来,颜老师就不想走了,这里的这些书好啊,有历史的、文化的、养生的,他都喜欢看,做的饭也香,他每次都吃满满一大碗,下午还吃一顿加餐,睡了午觉后,工作人员还领着他出去遛弯儿,还带他参观了博物馆……来这里时间不长,颜老师的女儿发现父亲的心情开朗了,话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成颜老师白天生活的家,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外,还有人陪他说话、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变化,女儿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签订合同,希望父亲每天都能开心生活。

  “除了像颜启彪这样的常住老人外,还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来这里。很多老人中午到这儿来吃饭,或者下午来这里看书、下棋、聊天。”生物园区社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像托老所,儿女们上班时可以把老人送过来,下班后再接回去,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的尝试,目前还在摸索中,已经有10位老人入住,还有很多老人在观望。

  今年西宁市要建30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建设将采取先试点后推进的步骤,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载体,提供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义工等方式。

  社区关爱很贴心

  在社区里,空巢老人是社区工作的重点。“马爷一个人住,我们总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总要过去看看。”中华巷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奶奶,你这几天身体怎么样,我们要来看看你,你不出门吧?”记者在石坡街社区采访时,社区书记王家香正给前不久摔伤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电话。

  年过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为意外摔伤而卧床,在石坡街社区居委会的号召下,党员李国荣与老人签订了党员与残疾人一对一帮扶协议书。这样一来,老人不用出门,社区组织医生上门给老人检查身体,还有康复训练。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大小节日,社区都会与辖区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空巢老人一起过节。通过这些活动,老人们在感受喜庆气氛的同时,更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过年过节时是社区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他们给社区里的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还从辖区单位里争取资金给老人粉刷墙壁、购买取暖设施。

  社区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琐事,但小事不小。在社区的帮助下,空巢老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感受着浓浓的社区邻里情。

  志愿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宁虎台办事处医财西社区招募了一批青年志愿者,让他们和空巢老人结对子聊天。“当年我年轻的时候,长得挺帅的……”张老幽默的一句话惹得大家笑了,老人们给志愿者们讲他们的人生经历。“老人饮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饱……”两名志愿者给一位老人讲起了保健知识……

  青年志愿者和老人们聊着。老人们神采奕奕,讲述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有些不爱说话的老人听志愿者们说学校和家乡的事情,不时捂着嘴笑着。一位老人说:“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我们年轻时候的样子,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

  这个社区组织辖区20位空巢老人与志愿者结对子。两名志愿者对应一位老人,签爱心服务卡,结成对子。志愿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访两次,陪老人聊天,将老人的困难和需求反馈到社区,帮助老人清理卫生、整理家务。社区每月还会开展一次社区空巢老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交流谈心活动。

  或许,只有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儿女们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其实,大多数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让我们共同给老人一个快乐的晚年!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