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
范文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精选30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孩子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但对美术课的认识停留在绘画阶段。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尽管对课堂新内容的兴趣浓厚,但持久力差。一些学生由于资质较好,接受能力快,能够很快成为班里的美术尖子生。那些没有受到学前教育的小同学,则美术能力较差,所以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在以后的课堂上应注重后进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求美术课各领域的知识,感悟美术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知识系统和结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美术教学计划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美术教学计划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美术教学计划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本册教材以“造型·表现”课为主,“设计·应用”课为辅,加上一节“综合·探索”课和一节“欣赏·评述”课,共20课的内容。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感知各种随意形状,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2)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3)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之美。 2、技能目标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3、情感目标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对设计理念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三、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遵守上课纪律,及时完成作业等等。主要采取个性评价表的方式时时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二)提高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感悟美术作品,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进度安排 绘画课1课时完成,手工课分两课时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3【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4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餐厅里的数学问题8课时 第二单元: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14课时 第三单元:市场里的数9课时 第四单元:商店里的计算12课时 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5课时 第六单元:总复习6课时 课时数共54课时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三、本册教材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 6.用划正的方法整理数据,将数据填入表格中,通过涂色等活动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4、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5一、数与代数 1、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好玩(分扣子和填数游戏)的实践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 9课时 二、观察物体…………………………………………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五、 加与减(二)………………………………… 8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 加与减(三)………………………………… 11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6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 3 课时 例2 4课时 例3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单元练习 1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1课时 读数 写数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 1课时 单元练习 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 2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7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9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但口算能力还要加强,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口算能力、学生小组合作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4、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体验算法的多样。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化。 5、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了,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爱护人民币。 6、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在动态中学会看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操作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8教学内容: 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27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 ) 3 ( ) 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9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学期,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数学课的形象、生动、有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能力比较差,2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考试时漏题,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运用口诀)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按颜色、形状等)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 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内容中。 难点: 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0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六、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1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对我们的学习部署有着关键的指导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xx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们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新|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们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2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3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NO:1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NO:2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NO:3 教学内容: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 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NO:4 教学内容: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NO:5 教学内容:加法(第23页-第24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27页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 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NO:6 教学内容: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27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师:、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 ) 3 ( ) 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NO:7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28页的第7————11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NO:8 教学内容:P29页:0的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0页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NO:9 教学内容:第20页有关0减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0页的3――――第31页的第9题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托管时间完成:第30页的第7、8、9题和思考题。 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4一、 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 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大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教学进度 安联合校进度安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5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6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经过了一学期的小学生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智力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年龄偏小,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让全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 3、学生家教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教学,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比较重视,能够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但也有不少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错误较多。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目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智慧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趣味拼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3)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2)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三、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整合)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8、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9、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0、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1、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5、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中。 3、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就第二册数学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100以内不进位加、不借位减的口算能力和100以内进位加、借位减的计算能力、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学习教参,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5、重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得到训练。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3课时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3课时 趣味拼摆1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10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5智慧广场1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6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1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2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5 课时 课时左右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左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7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配合学区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学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做好单元基础达标测试,打好基础在学区抽测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四、各月活动安排: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8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九班和一年级十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平面图形、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找规律”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操作实践活动 五、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去体验获取知识。 六、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10、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11、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12、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13、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1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1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八、教具、学具准备 1、计数器 2、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4、钟面 5、口算练习卡片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教具和学具以外,还可把教材上的一些练习形式制成教具,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19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xx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智力因素等原因,学习成绩较差,缺少学习的积极性,有时课堂提问即使知道问题答案也不敢举手回答,这些方面需要我在今后加以注意,这学期我在数学方面重点就是抓好这部分“后进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乘法的初步认识、统计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5、初步理解乘法,会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学期我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提高作业的时效性。我要想办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我们班有不少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的确有不少问题,我要加大与他们的联系,本学期我要走进孩子们的家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掘家长的“潜力”。 5、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书写工整等良好习惯,并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3课时六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 一、下雨了——学看钟表……2课时 二、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三、牧童——方位与图形……4课时 实践活动——趣味拼图……1课时 四 、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2课时 五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17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 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九、我换牙了——统计……2课时 十、儿童乐园——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0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抓中间,带两头”养成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1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 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 4课时 三、加与减(一)…… 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1课时 五、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购物…… 5课时 七、加与减(三)…… 6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1课时 五、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购物…… 5课时 七、加与减(三)…… 6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2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3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下册,包括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平面向量》。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第四章教学需要36个课时(不包含考试与测验的时间);第五章的教学需要22个课时,共计需要58个课时。本学期有两次月考和五一长假,实际授课时间为18周,按每周6课时计算,数学课时达到110课时左右,时间相当充足。这为我们数学组全面贯彻低切入、慢节奏的教学方针提供了保障,也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又一次极好的机会。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预计在4月14号至4月17号进行)涵盖的内容为第四章的前9节,由于课时量充足,第10节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第11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将在上半学期讲授,这样下半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为30个课时。 我们备课组经过认真的思索、充分的讨论,将期中考试前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一单元)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1角的概念的推广3课时 4.2弧度制3课时 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4课时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课时 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4课时 复习课(习题课) 4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二单元)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7课时 习题课3课时 4.7两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4课时 习题课2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三单元)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8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课时 习题课2课时 4.9函数的图象4课时总计授课53课时,余下课时可安排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后的授课计划: 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课时 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4课时 习题课2课时 第四章复习4课时 第五章 (一单元)向量及其运算 5.1向量1课时 5.2向量的加减法2课时 5.3实数与向量的积3课时 5.4平面向量的坐标计算3课时 5.5线段的定比分点2课时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3课时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课时 5.8平移2课时 习题课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随堂)2课时 5.9正弦、余弦定理5课时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课时 实习与研究性课题4课时 习题课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4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九班和一年级十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平面图形、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找规律”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1、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操作实践活动 五、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去体验获取知识。 六、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10、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11、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12、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13、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1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1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八、教具、学具准备 1、计数器 2、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4、钟面 5、口算练习卡片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教具和学具以外,还可把教材上的一些练习形式制成教具,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5一、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一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必须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异常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资料都比较感兴趣。可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可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景,仅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所以对这些学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坚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必须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我怎样快怎样算,可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经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经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一样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趣味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此刻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能够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我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趣味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一样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本事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本事、逻辑思维本事和观察本事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此刻,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经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一样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 (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构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趣味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必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本事。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6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4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统计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认识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7一、 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 ,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 ,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学生入学后的起始学习内容,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刚入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联系实际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另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无疑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全册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美丽的田园》。旨在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8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5)班共有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29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4、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2、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3、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统计与概率1、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2、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 篇30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69.3分,及格率77.27,优秀率31.82。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5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14人。这1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三、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四、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3.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及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