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范文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4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表内乘法(一);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二); 5、除法的初步认识; 6、方向与位置; 7、表内除法; 8、统计与可能性; 9、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习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四、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5、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表内乘法(一);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二); 5、除法的初步认识; 6、方向与位置; 7、表内除法; 8、统计与可能性; 9、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和统计这四个领域来进行设计的教学的。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教材富于童趣,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表内乘法(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剪纸、做沙包、折纸飞机和做中华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习的。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5、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6、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7、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8、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9、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10、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一、班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名,女生20人,男生24人,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教育和家庭辅导跟不上。成绩参差不齐,本班学生的班底可以,学习主动性不强,理解能力也较差。班级中学生成绩分布水平,中优等的生占1/2,不及格学生和盘桓在60分左右的学生也有不少。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力较弱,本学期我的教学重点的抓基础,练口算,重理解。以求每个学生在原先的成绩上有长远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现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生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领域。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通过上学期的测试发现本班后进生与平行班级相比也偏多,成绩不平衡,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单位之间的转化。 3.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①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②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①教学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转化。 ②教学关键: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转化的'方法。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①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②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 ③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①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①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②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③教学关键: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②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七单元:统计 ①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①教学重点: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②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九单元:总复习 ①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②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七、改进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的教育效益。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_,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教学用具: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简易天平、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和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与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 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学生情况: 两个班级各有学生56名,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学困生是本学期重点。 六、课时安排: 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二班、四班的数学,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购物”。在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业。在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6、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加与减—— 7课时 2、购物———— 3课时 3、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4、图形的变化————2课时 5、2——5的乘法口诀—— 8课时 整理与复X——————2课时 6、测量———— 6课时 7、分一分与除法———12课时 8、6——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9、除法———— 5课时 总复X———— 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3)班原有学生34人,本学期转走4人,插入3人。二(4)班原有学生34人,本学期转走2人。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基本适应了北师大版教材特点和班级学习生活。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两个班合格率均为100%,但是优生率还有待提高。两个班的孩子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好。2、4班的学习成绩相对同年级几个班比较薄弱,个别孩子如耿瑞天、赖恩培、许耀月等,还需要重点加强基础的辅导。2、3班整体情况比较好,但也有个别的如郭轲辰、付豪等,基础比较薄弱。本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和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够熟记乘法口诀表,并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2、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熟记乘法口诀表,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措施: 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况,在本学期中,重点采取学生下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班级孩子进行分工,负责班级的课前准备、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的收发。 2、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做足课前的准备,创造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5、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掘身边的数学信息,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6、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7、加强家校合作和培优辅弱工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 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 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 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执行 情况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 习;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习 5 17 6.9-6.15 总复习 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 期末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1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2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除法,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与克,四边形和加减法九个单元。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xx名,其中女生xx人,男生xx人。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数认识千以内的数;认识质量和质量单位千克、克;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经历观察几何体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图形;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与克,四边形。 教学难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认识千克与克,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3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我执教的两个班级共有xx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相对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4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进度安排(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5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教学用具: 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简易天平、学习了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6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7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二班、四班的数学,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购物”。在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业。在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6、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8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9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0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1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于步入二年级的同学,他们经过一年基本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这个时候对知识的学习提到一个日程上来,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二),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2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及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尺”等。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320xx学年本人任教于xx小学,担任本校三年级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任教二年级语文、数学学科。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学情分析。 上学年本班有学生29人,本学年转出1人,转入1人,仍有学生29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6人,少数民族学生25人,适龄儿童28人。上学年末测,语文在全镇同年级同学科排名第七,数学第八,均属中下之列。本班学生的突出问题是依赖性强,学习积极主动性差,有的学生还根本不会听课!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数学教材共有10个教学单元和两个数学活动。十个单元分别是: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总复习。两个数学活动是“填一填,说一说”和“掷一掷”。其中重点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有余数的除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 本学期语文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32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24篇,阅读课文4篇。有语文园地8个。 三、学科教学计划。 1、做好常规工作。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做好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工作,培优、促中、转差紧密结合,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2、教学进度安排。 (1)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讲解试卷,完成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二、三周:完成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四周:完成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五、六周:完成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七周:完成第五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八、九周:完成第六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周:复习第一至第四单元,进行期中检测。 第十一、十二周:完成第七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三周:完成第八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四周:完成第九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五周:完成第十单元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六周:复习第五至第十单元。 第十七周:进行全面复习,进行期末检测。 第十八、十九周:查缺补漏,迎接期末统测。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放假。 (2)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动员学生复学,注册,讲解试卷。 第二至第四周:完成第一、二单元的教学和相应的练习、检测。 第五至第七周:完成第三、四单元的教学和相应的练习、检测。 第八至第十周:完成第五单元的教学和相应的练习、检测。进行期中检测。 第十一至第十三周:完成第六、七单元的教学和相应的练习、检测。 第十四至第十六周:完成第八单元的教学和相应的练习、检测。复习第五至八单元内容。 第十七至第二十周: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查缺补漏,迎接统测。 四、相关工作及计划。 1、班主任工作。 组建好班级体,培养好班干部,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班级舆论。 2、安全工作。 做好“防火、防电、防水、防毒、防震、疾病预防”等安全教育工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4【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录像等。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的学习有现实的意义。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是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部分的“合作探索”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学情分析】 二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7人,优生占30%,中等生占50%,差生占2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并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积极性。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尽管如此,也有个别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较差,说话随便,学习成绩较差。 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口诀的来源,记住1到9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改编,根据内容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积极参加角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要求,较强扩展,创新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掌握叫法,提高学习质量。 4、加强学生的辅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核算题的技能和技巧。 5、引导学生在数学科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5为了更好地为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在进行之前都制定了一份较为简单详细的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励志网/,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6一、本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了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会了两未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习了运用加、减法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儿童的学习水平,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个领域里安排了以下一些相关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一)、认识除法、口诀求商(一)。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时、分、秒。 2、空间与图形领域 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三、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平面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年、月、日的认识,大月与小月,平年和闰年。 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7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8一、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比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学习习惯要加强。二班:学习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习困难生比较多。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个别学生对待学习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引导。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维。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9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0一、学习准备: 本学期开始请为孩子准备好:数学书,铅笔,尺子,橡皮擦,草稿本,课堂数学作业本。 二、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①长度单位,②100以内的加、减法,③角的初步认识,④表内乘法(一),⑤观察物体(一),⑥表内乘法(二),⑦认识时间,⑧数学广角——搭配(一),⑨总复习。 三、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在一年级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学会认识准确的时间。 四、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五、习惯与思维培养 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2、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时间。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认识时间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周 (一)长度单位 第2周 (二)1、不进位加 第3周 2、进位加 第4周 3、不退位,退位减及解决问题 第5周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习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7周 (四)①、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8周 ② 5的乘法口诀 第9周 ③、2、3、4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④、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1周 (五)观察物体(一) 第12周 (六)7的乘法口诀 第13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量一量、比一比 第16、17周 (七)认识时间 第18周 (八)数学广角 第19周 (九)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1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有18名同学,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 第一大周(8.31—9.13)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第二大周(9.18—9.30)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 第三大周(10.9—10.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角的初步认识 4、 第四大周(10.23—11.2)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5、 第五大周(11.6—11.16)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6、 第六大周(11.20—11.30) 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 7、 第七大周(12.4—12.14)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 第八大周(12.18—12.28)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9、 第九大周(01.2—01.11) 统计 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 总复习 11、第十一大周(01.29) 复习迎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2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二年1班和二年9班的数学,学生通过一年级新教材学习,已经适应新课程的教材特点,顺利度过小学适应期,逐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上,无论是口算还是解决问题,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在审题和解决问题策略使用上差异性比较大,有些孩子审题意识差,认字比较少,对于人民币运用方面能力比较差,涉及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两步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本学期仍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以及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观察物体 (一)、表内乘法 (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 (一),总复习。(下图)从20xx年版修订教材与实验教材的内容对比来看,修订版教材适当减低了难度,增强了问题解决部分的知识点,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本册数与代数部分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以及问题解决是教学的重点,学生也初步接触乘法和除法,表内乘法也是重点考核的内容。 实验教材 修订教材 一 长度单位 一 长度单位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 三 角的初步认识 三 角的初步认识 四 表内乘法 (一)四 表内乘法 (一)五 观察物体 (一)五 观察物体 六 表内乘法 (二)六 表内乘法 (二)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综合与实践 看一看,摆一摆 七 认识时间 七 统计 八 数学广角(搭配)八 数学广角(简单的逻辑推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并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动手操作,形象感知,从具体到抽象转变。 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课堂前测,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课时计划 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 计划课时 实际课时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综合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第八单元 认识时间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总计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数学教学一周四节课,一个学期一般只有19周教学时间,去掉国家统一休假以及考试时间2周左右时间,还有17周教学时间,共68个课时。计划课时中还剩10个课时,可以作为查漏补缺、整理复习、巩固练习课时机动进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3一、全册教学内容 1、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包括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有余数的除法;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4、直线和线段。 5、万以内的加法。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数的笔算。 二、教材分析 1、表内乘法和除法(二)。主要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有余数的除法,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是一切整数、小数、分数乘除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之一。学会解答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有助于理解分数、百分数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可为寻求解答有关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的捷经创造条件。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主要学习计数单位百、千、万数位顺序表,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法和写法。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四则运算就有了基础。学习多位数的读写也就不会有困难。算盘的认识,主要使学生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从而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主要教学这些单位的具体大小,单位间的进率和化聚。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运用数和量的工具,去进一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实际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4、直线和线段。主要教学直线和线段的直观认识。介绍直线和线段的特征。指导学生量线段的长度和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 5、万以内的加法。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的笔算加法及连加的计算。用调换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加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口算和笔算打下基础。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5、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 6、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4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家庭背景各不同,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有个别学生连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能正确计算,但都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因此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4、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5、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安排: 第一周:数一数与乘法 第四周:观察物体 第五、六周: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周:方向与位置 第九周:时、分、秒 第十二、十三周:除法 第十四、十五周:统计与猜测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考试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