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
范文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精选17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2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3氯水性质具有多样性,试指出下列各现象主要是何种微粒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氯水呈浅黄绿色②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③滴加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④加入石灰石粉末逐渐溶解,并放出气体⑤往含有Fe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后呈红色。 (1)日常生活生活中,你打开自来水龙头时是否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2)氯气有毒,氯气溶于水后是靠它的毒性来杀菌消毒的吗? (3)试解释用自来水养金鱼前,必须把水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的原因。 (1)由于很多自来水厂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的,打开水龙头后我们偶尔闻到的刺激性气味是自来水中散发出来的余氯的气味。 (2)尽管氯气有毒,但它不能直接用来给自来水杀菌消毒,而是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所致。 (3)这是因为自来水一般是用氯气来净化的,氯气溶于水后部分要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容易使金鱼窒息而死亡。根据次氯酸的不稳定性,通过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而除去次氯酸。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4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大气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2SO3SO3+H2O=H2SO4) 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C12H22O11======(浓H2SO4)12C+11H2O放热 2H2SO4(浓)+CCO2↑+2H2O+SO2↑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5一、概念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只有还原性的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例: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例: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例: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 (2)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mol。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6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表达式:___________。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 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考点2: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压)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7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8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⑴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υ=△C/△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以mA+nBpC+qD而言,用A、B浓度的减少或C、D浓度的.增加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间必然存在如下关系: VA:VB:VC:VD=m:n:c:d。 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所进行的程度,就叫做该化学反应的限度。 ⑵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没有停止。 ③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④变:当条件变化时,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发生变化,反应限度也发生变化。 ⑶外界条件对反应限度的影响 ①外界条件改变,V正>V逆,化学反应限度向着正反应程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②外界条件改变,V逆>V正,化学反应限度向着逆反应程度增大的方向变化,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 3、反应条件的控制 ⑴从控制反应速率的角度:有利的反应,加快反应速率,不利的反应,减慢反应速率; ⑵从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角度: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不利的化学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9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0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表达式:___________。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 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考点2: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压)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 考点3: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化学平衡状态的转化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原理适用的范围:已达平衡的体系、所有的平衡状态(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于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解释: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对这种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这种改变,也就是说:外界因素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占主要方面。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1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 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2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固定: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3一、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二、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三、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四、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五、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 (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六、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七、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九、大气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2SO3SO3+H2O=H2SO4) 十、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C12H22O11======(浓H2SO4)12C+11H2O放热 2H2SO4(浓)+CCO2↑+2H2O+SO2↑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一、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Cu(NO3)2+2NO2↑+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 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二、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4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5000年前使用的青铜器,3000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进入铝合金时代。 2、金属的物理通性是: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延展性好。 3、钠在空气中加热,可观察如下现象:熔成小球,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4、铝箔加热,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层不易熔化的薄膜是高熔点的Al2O3。 5、固体钠怎么保存?浸在煤油中。 怎么取用金属钠?镊子夹出后用滤纸吸干煤油,然后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剩下的钠再放入煤油中。 6、小块钠丢入水中的现象是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变红(加入酚酞)。分别反映了钠密度小于水,反应放热且钠熔点低,产生气体迅速,生成NaOH的性质。 7、银白色的钠放入空气中,会逐渐变为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白色粉末。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Na2O2是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放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离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2H2↑。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2、Na2CO3、NaHCO3的鉴别除了观察是否细小,加水是否结块的物理方法外,还可以 ①加热固体质量减轻或放出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NaHCO3。 ②在其溶液中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由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③加等浓度的HCl放出气体快的是NaHCO3。 3、焰色反应是物理性质,钠元素为黄色,钾元素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原因是滤去黄色焰色);钠单质或其化合物焰色均为黄色。 4、焰色反应的操作为,先用盐酸洗净铂丝或无锈的铁丝,然后在火焰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焰色相同为止,再蘸取溶液灼烧并观察焰色。 5、由可溶性可溶性铝盐制Al(OH)3沉淀选用试剂是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6、铝片放入NaOH溶液开始无现象是因为表面氧化铝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有气体逸出且逐渐加快是因为铝与碱溶液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速度,最后生成气体的速度又慢下来(仍有铝片)原因是OH—浓度逐渐减小,速度变慢。 2mol Al完全反应放出标况下气体是67.2 L。 7、明矾和FeCl3都可净水,原理是:溶于水后生成的胶体微粒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一起沉淀。 8、Al3+溶液中渐渐加入NaOH溶液或AlO2—溶液中渐渐加入HCl溶液的现象都是:白色沉淀渐多又渐少至澄清;NaOH溶液渐渐加入Al3+溶液或H+溶液渐渐加入NaAlO2溶液的现象都是:开始无沉淀,后来沉淀迅速增加至定值。 9、铁的三种氧化物化学式分别是FeO、Fe2O3、Fe3O4。其中磁性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 10、FeSO4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SO4+2NaOH=Na2SO4+Fe(OH)2↓、4Fe(OH)2+O2+2H2O=4Fe(OH)3↓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构成有机物的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碳,硅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光纤的基本原料。 3、凡是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SiC、SiO2等)都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且一般溶剂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强碱、氢氟酸都能反应。前者解释碱溶液不能盛在玻璃塞试剂瓶中;后者解释雕刻玻璃的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盐酸得到的凝胶,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凝胶加热后的多孔状物质叫硅胶,能做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6、正长石KAlSi3O8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OAl2O36SiO2 7、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和芯片。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这里MnO2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一定含有HCl和水蒸气,必须先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就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 3、铁和Cl2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H2点燃后放入Cl2中,现象是: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这是工业制盐酸的主反应。 4、Cl2溶于水发生反应为Cl2+H2O=HCl+HClO,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含Cl2,具有漂白杀菌作用是因为含有次氯酸,久置的氯水会变成稀盐酸。 5、氯水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通入Ca(OH)2中可生成漂粉精。 6、检验溶液中的Cl—,需用到的试剂是,AgNO3溶液和稀HNO3。 三、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单质俗称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于洗去试管内壁上沾的单质硫。 2.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方程式为SO2+H2O H2SO3,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亚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鉴定SO2气体主要用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4.SO2和CO2混合气必先通过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变浅),最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同时证明二者都存在。 5.S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为:2H2S+SO2=3S↓+2H2O,与Cl2、H2O反应失去漂白性的方程为Cl2+SO2+2H2O=2HCl+H2SO4。 6.SO3标况下为无色晶体,遇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硫酸。 7、久置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分解生成的NO2;工业浓盐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Fe3+。保存浓硝酸方法是在棕色瓶中,放在冷暗处;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浓硝酸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滴入稀硝酸现象是溶液只变红。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5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6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 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 2Fe+3Cl2===(点燃)2FeCl3 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 篇17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谱鞣稚⒅?(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