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语文线上期末质量检测方案范文 |
范文 | 四年级语文线上期末质量检测方案范文(通用3篇) 四年级语文线上期末质量检测方案范文 篇1学习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悟) 四年级语文线上期末质量检测方案范文 篇2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关字的教学。“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 2.教师简介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 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并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景象。 5.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读课文。 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教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 1.一个学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想: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2.教师读这段,学生用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 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 (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 (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回答: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线。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向水平方向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 (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 (5)教师问: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板书回答) (6)教师问: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93“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沸腾”什么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分高涨。) (7)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课后练习3的第(3)小题)请学生读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教师问:“去掉”“水天相接”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把“沸腾”一词换成“高兴”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讨论)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话。 (8)那条白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同学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壮观的词句。 (9)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写好课后练习第3题的第(4)小题)理解“横贯”一词。(横贯是横着过来,在这里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从这词中说明了什么?(潮水气势雄伟)可见这大潮之奇啊!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重点读出“横贯”一词。 (10)再近些,我们又看见什么了?(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理解。) 通过比较,知道第2句比第1句写得具体形象。“城墙”一词表现出潮涌之壮观。 教师再出示第3句话,和第2句再比较。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学生比较后认为第3句写得更好,写出了潮涌的来势凶猛,潮头很高,“两丈多高”同时点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这钱塘江大潮‘奇’不‘奇’呀?”(教师指板书:奇观) (11)学生读后一句,用上述比较句子的方法比较下列句子。 教师问:“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气势雄伟壮大,在这里指水势浩大。) 学生读这句,想象当时的景象。 (12)这时,声音就更大了,看看这句中的哪些词写出声音很大?(学生答教师板书:山崩地裂) (13)学生再读这句,读出水势浩大,声音极大。 3.学生看录相,边看边用书上的语言描绘情景。 4.学生有声有色地读第3段。 四、总结作者有顺序,有特点的观察方法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这是留心观察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预习第2段和第4段,想想潮来之前和潮后的情景是怎样的。试背第3大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读 (一)讲读第2段。 教师问:“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目睹这一切的?” 学生读第2段。(学生读后回答: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教师问:“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句中“横卧”一词是什么意思?它写出了什么?(江面非常宽阔)教师告诉学生同时也点明了“我”所在的地理位置。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教师:岸上的景象如何?“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什么?“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人们这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兴奋) 学生读第2段,读出江面的宽阔和人们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二)潮后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1.“霎时”说明什么? 2.“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说明什么?(说明潮来时的气势之大。) 3.什么时候,江面平静了下来?(过了好久)又从中知道什么了?(余波持续的时间很长。) 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想:这句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从水量很大讲江潮的壮观。) 5.学生有语气地读第4段。 二、最后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 1.学生从头至尾看《钱塘江大潮》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齐读第一段,重点读“天下奇观”。 3.学生有语气地朗读全文,想: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我们应向作者学什么? 三、布置作业 1.认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找出易错较难记的字。 第三课时 一、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重点读“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其中“涨”读(zhǎng),不读(zhàng),要特别注意。“昂”读(áng),千万不要读成(yáng)。 学生反复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二、抓重点,分析字形 1.“屹”: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右半部与“气”有何不同? 2.“若”:这个字读(ru),是上下结构的字,下边是“右”而不是“古”。切不可把“丿”写成“丨”。 共四笔写成。 4.“复”:这个字与“夏”作比较,区别记忆。 三、个别字,注意书写 下面的字,教师指导学生按田字格规范书写。 四、认读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五、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屹立、笼罩、山崩地裂、浩浩荡荡、沸腾 六、用上面的词语造句。每词造一句 1.屹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 2.笼罩——高高的白塔笼罩在蒙蒙的雾气里,显得是那么朦胧。 3.山崩地裂——浪潮汹涌奔腾而来,声音好似山崩地裂。 4.浩浩荡荡——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浩浩荡荡走过主席台,顿时主席台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5.沸腾——当听到裁判宣布中国队获这次比赛第一名时,整个会场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响成一片。 七、背诵课文第三段 四年级语文线上期末质量检测方案范文 篇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xx省教育厅发布了返校通知,返校复学工作提上议程。x小学语文组根据学校返校复学教学工作安排,结合线上教研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优化“三个学程”的教学安排,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突破口,围绕“课程提质、课堂提效”重心,固本强基,培优辅差,分层、分步推进落实相关工作。 一、线上教学基本情况 我校小学部有一二年级,自3月2日线上教育开展以来,已进行了10周的线上学习。经过不断的调整探索,小学语文组课程设置为“1+1”模式,即语文课+自主识字/文学阅读;教学基本形式为“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固学”;注重评价,通过“三评”进行反馈;双线集备,关注实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固学 1、课前预学:先学后教,预学有方。巧用“预习单”“学习小目标”等方式,布置预学任务,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效率。 2、课中导学: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导入课堂,播放经过精选和二次备课的录课视频,相机进行补充。重视师生互动,通过连麦、视频会议、语音电话、随机抽答等形式组织课堂,提高学生参与感。 3、课后固学:除必要的书写练习,设计了讲故事、诗配画、创编小诗、思维导图等丰富有趣的作业,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三评”反馈,用心指导 评价是线上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评价反馈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三评”的形式: 1、一评: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点对点对学生提出肯定或纠正,重视订正情况。 2、二评:课前对上节课或作业的表现进行反馈和点评,展示优秀学生学习作品。 3、三评:统计学习优秀名单,每周颁发一次“语文学习优秀奖”。 (三)课程设置“1+1”,开展特色课程 1、对于小学低段的课堂学习,老师们更重视基础的落实。语文课堂没有花架子,重抓写字和朗读,扎扎实实落实基础关。 2、结合北师大优质课程资源与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校推出了“自主识字项目”与“文学教育课程计划”,在线上教学期间持续推进。 (1)自主识字:一年级开展“自主识字”课,提前发布学习单,学生自主识读并上传学习成果,通过“自主识字-同步阅读-联想说话”三个学习进阶,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表达能力。 (2)文学教育课程:二年级开展文学阅读课,每周推荐一本书,学生每日阅读半小时以上,从绘本阅读向文学阅读进阶。老师精心设计了导读课件、学习单,通过日记画、人物分析单、讲故事大王等阅读活动,既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测评,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双线集备,以研促教 面对全新的教学形式,找到最适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模式非常关键。 一方面,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老师们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确保备课组内所有教师的教学目标、方法、成效同步。聚焦知识突破,精选优质教学资源,根据学情进行二度开发,使录课更具针对性,课堂更高效。坚持每日一小结,每周一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一方面,每两周一次教研,聚焦方向引领,开展专题引领式、任务驱动式、课例研究式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平台组织的教研活动,助力专业成长,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团队整体发展寻找方法和路径。 二、线上教学存在问题 (一)师生、生生互动受限,课堂管理缺失,深度思考缺乏。隔着屏幕,老师难以实时把握学生的动态,部分学生容易走神;课堂时间紧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较少。 (二)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加大。自主学习能力强或家长监督到位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学习能力弱或习惯差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太理想。 (三)线上教学战线较长,后期学生容易疲惫,不够积极。 三、线上线下衔接工作 (一)优化学程,循序渐进 根据学校返校复学阶段工作安排,教学时间分为三个学程。第一学程:5月25日-6月5日,测查补学阶段;第二学程:6月7日-7月18日,新课讲授阶段;第三学程:7月18日-7月底,复习巩固阶段。返校复课后的线上线下衔接教学阶段尤为重要。 1、5月11日-5月22日:知识梳理,科学计划。复课前一周,老师对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理清衔接的起点,找出薄弱疏漏环节,做好科学的复习计划,坚持一课三备,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 2、5月25日-6月5日:专项复习,分层施策,及时调整。以查缺补漏、复习巩固等课程为主。基于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复习课堂以模块梳理或专项复习为基本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再对其中的重点进行深度教学。 3、6月7日-7月18日:落实常规,双线融合,科学规划。根据衔接教学阶段的教学效果,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精心备课,优化课堂和作业,落实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同时延续线上教学好的经验做法,提高教学效率。 4、7月18日-7月底,复习巩固阶段。科学推进,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和整合,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二)摸底调研,以学定教 复课前,教师应通过摸底调研、过程观察、访谈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精确了解每名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方法上的改变,科学制定零起点教学方案和计划,做到一人一案,因材施教,为后续的教学进度和措施提供有效依据。 (三)专项补学,分层施策 1、查缺补漏,专项补学。先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再以专项复习的形式,重视对线上教学期间学生较少参与的“说”“读”“写”方面进行强化训练,特别是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语用内容。对学生在摸底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 2、一生一案,分层施策。在摸清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及学习内容布置,避免两极分化,让所有学生都能跟上进度。鼓励班级成立互助学习小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课堂上给予更多关注,课后进行一对一辅导,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巩固基础知识;而对优生,遵循“i+1”原则,既要求完成基础的巩固练习,额外布置有更具体、更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四)健康课堂,焕发生机 1、上好开学第一课。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教育,强调课堂常规,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平稳过渡,让学生尽快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用心呵护,用爱陪伴。小学低段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在课后主动对学生表达关心,缓解学生的压力和不适应感,肯定学生的进步,为学生的困惑提供力所能及帮助和支持。 3、开展评选表彰活动。组织线上教学阶段优秀学生表彰;在班级分享优秀作品,让学生收获被同伴认可的欣喜;设置课前小老师环节,由小老师进行带读、听写、分享、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4、以生带生,互助合作。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小组学习公约等,通过同伴间合作竞争和积分奖励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家校携手,同心共育 1、复课前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表达复学要求,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对线上学习成果进行查缺补漏。同时提醒家长多肯定孩子的进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复课后充分关注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 (六)双线融合,高效课堂 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和补充。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库,提炼线上教学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做到线上、线下“双线”有机融合,提高线下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结语: 非常时期,非常赋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x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将继续用严谨的教学、深度的思考、科学的计划和温暖的关怀,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做好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工作,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