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术教研教学工作计划2023新学期 |
范文 | 美术教研教学工作计划2023新学期(精选3篇) 美术教研教学工作计划2023新学期 篇1一、指导思想: 1.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孩子的涂鸦或绘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美术游戏的行为。本学期将结合我园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及兴趣等特征,贯彻《纲要》《规程》《指南》《美术教育法》等指导书籍,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研活动。 2.切实展开幼儿园美术教育教研活动,通过以老带新,请专家入园,园内交流等活动形式,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学习美术基本功技巧,提高教师美术教学能力,促进我园美术教研组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 3.为我园美术组教师专业成长和风采展示提供平台,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 二、工作目标 1.初步形成一支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的美术教研组活动团队。 2.初步形成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讨、大胆反思、认真总结的美术教研组活动氛围。 3.切实提高教师设计、组织和评价美术活动的能力。 4.增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驱力。 5.大班以“中国水墨画”为实验切入点,进行园本教材教学研究,并在中小班进行推广。 6.利用园所陶泥设备尝试组织中大班幼儿开展手工陶泥制作课程。 三、主要措施和具体安排 1.巩固和强大美术教研组队伍,提高教研质量。根据各年段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美术教研组成员名单。(附后) 2.制定具体的`美术教研组活动计划,明确成员职责。 3.及时收集美术组的活动情况、相关的活动照片、录像资料,做好整理存档,优秀教案或案例定期在上杭教育网进行发表。 4.针对我园的美术教育实际,通过交流、讨论、讲座等形式分析、反思我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诊断,共商对策,真实、有效的帮助园所解决问题,提高美术教育水平。 5.每次的观摩学习,组员需按时上交观摩记录和反思。鼓励组员积极撰写论文、教案设计,并积极投稿。 6.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建立美术教育资源库,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四、活动形式与要求: 1.坚持每周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具体安排见附表。 2.活动形式:理论学习、教学观摩研讨和案例学习相结合。 3.活动要求: (1)要求组员遵守活动纪律,不无故缺席、早退。 (2)开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3)每次观摩教学活动后,开课教师个人反思,大家评议,交流研讨;组员在研讨时要积极参与讨论,阐述观念,从理论、实施、反思、调整、研讨等方面做好记录。 (4)及时上交教案及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等文字材料。 五、美术教研组成员(共七人) 美术教研教学工作计划2023新学期 篇2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二、师情分析: 本学年数学教研组教师组成如下: 三年级:,刘.四年级:,.科学教师:等. 各位教师都有教强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刻苦钻研,敏而好学.对所教的学科教材熟悉,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但对课改的理念没有深刻体会,在教学中仍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学科新课程实施研究,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1.组织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其精神实质,以新课程标准指导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努力使各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结合新课程的成果展示活动,组织进行新课程教材教法研讨会,交流课程实施经验,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确保课程教材的平稳过渡。 (二)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研组将继续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程式,开展“一条龙”教研活动,将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说课者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只要突出设计意图和匠心独运的教学环节即可;评课者不要泛泛而谈,要围绕研究主题谈真知灼见,既要谈出教研课的闪光点,又要能切中要害,指出不足。总之,评课要体现出评课者的理论水平、看课水平和表达水平。教研组将继续推行领导示范课和骨干指导课制度,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力量,以传帮带的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2.组织参加,认真上好现代课堂教学优质课评估活动及“教坛中坚”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案例和标准,提高活动效益。 3.切实做好“五认真”工作(备课、上课、批改、考试、辅导)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培训,确立新理念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3、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建立新课程下数学数学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度性,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展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4、根据上级有关活动精神,积极、及时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类评比、竞赛。 5、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教师自评为重点,加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资源的挖掘,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学习,获得并掌握了什么。) 6.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对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平时做好课堂教学随笔和体会撰写。本学期要求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写好案例反思等,每个月至少2篇。 7.加强教研组建设,正常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保证业务学习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作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 (2)开设教研课,组织教师轮流上研讨课,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3月份: (1)学习新课程标准。 (2)制订本校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3)期初工作检查。(重点:备课) 4月份: (1)组织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数学教研课开始启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 (3)数学反思交流研讨会 5月份: (1)理论学习。 (2)期中数学教学质量调研。 (3)数学课题研究。 (4)后进生辅导检查。(重点:辅差) 6月份: (1)组织数学教师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研究。 (4)数学教师每人写一份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7月份: (1)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制订复习计划,研究复习方法和方式。 (3)上交数学教学论文。 (4)期末工作检查。 美术教研教学工作计划2023新学期 篇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通过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自身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历史课程标准》和课改理论为依据,特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活动计划。 二、具体活动内容: (一)常规教研 1、积极、主动地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的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认真备课。 3、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历史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 4、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5、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作好学习笔记,并做到学以至用。 6、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 7、作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8、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二)个人教研深入发展计划 1、 勤于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不懈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广泛地阅读导师推荐的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学习现代信息科技,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提升专业素养;向同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是相通的,不同的学科可以更多地取长补短;向有名望的特级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深厚的人格涵养,研究他们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2、善于反思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应该将反思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靠反思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善于反思,就是摒弃了随意和庸俗,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把勤于思考与努力实践相结合,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和感悟。 3、 乐于动笔 动笔形式之一:做读书笔记,使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这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最廉价最实用的方法。 动笔形式之二:综合性写作,把平日自己感知的东西、思考的东西全都写出来,并且天天坚持,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只有言语的心动,只能永远纸上谈兵,只有行动,才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努力吧!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