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
范文 |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精选20篇)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并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号召,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结合《艾山一中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试行),特将“硬笔书法”这一民族瑰宝定为我校的学校课程加以开发、管理,实施。 二、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书法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更具生命力。 2、学生成长的需要 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儿时学写字开始,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几乎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一生的路程。有人为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感到自豪、自信,也有人为自己无法写出像模像样的字而感到痛苦、自卑。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获得某方面的成功;也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失去某方面的机遇。当然伴随年龄增长的同时,人们在写字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但进步需要自身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训练,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写字非书法,对中国人来说,字写好了,并能从中体现出法度才称之为书法。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书法的内涵,培养孩子们硬笔书法的能力,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而且通过练字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养成认真、细致、专一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书法欣赏、创作,自觉抵御社会不良习俗影响,培养学生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这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及人才成长、培养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学生写字现状的需要 当前青少年的写字水平有着普遍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有四:(1)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2)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选拔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标准的现状,致使学校、家庭、学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松了对书写的要求;(3)现代技术的应用,电脑文字处理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运用广泛,普及面广,严重冲击着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忽视写字训练;(4)写字“双姿”的不端正,导致部分学生近视、体形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4、师资条件的具备 以前,我校曾长期开展过写字课教学,有一定的师资基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不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写字水平,而且激发了部分教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杨军波、亓芹、张庆鹏、沙连莲等老师自费到莱芜书画院等地进修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书法技能和理论水平,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师资条件。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哲学家康德说:“手是脑之分店”。经常锻炼手,能使大脑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灵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反射活动,在一片比邮票还小的手指皮肤上就有几百万个神经细胞,指纹上有无数的孔和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和大脑皮质都息息相通。因而加强手指运动,能扩大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点,促进大脑发育。瑞典学者莫右巴哥也指出:“为了活跃大脑,要把动手运动作为一种爱好。”因此指导同学们进行硬笔书法训练,是一项全面发展人脑的好活动。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也正是如此。 2、学科依据 (1)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与它赖以萌发、生存、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鲁迅先生曾赞誉钢笔“方便、省时间”,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可以说,硬笔书法已经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时间效率观念相吻合。(2)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从传统毛笔书法中吸取了有益的养分,在用笔、结构、章法上兼收毛笔之长,更好地发挥了硬笔的特点,或凌厉挺拨、刚健瘦硬;或纵横挥洒、飘逸刚媚;或凝重浑朴、韵味隽永;或玲珑温雅、秀美自然。硬笔书法各体皆宜,楷书、行楷、仿宋、行书、魏碑、隶书、草书、篆书等书体,无不风格迥然,赏心悦目。3、硬笔书法具很强的群众性。当今硬笔书法之所以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反响之广,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于它缔结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良缘”。硬笔书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群众性和实用性。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期望能把自己笔下的汉字写得规范、美观。一支硬笔,随身可带,随时可用。因此很多人都在利用这个方便条件努力提高书写水平。 3、课程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9年级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四、目标与内容 1、校本课程的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掌握最基本的执笔方法与练字方法,努力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引导学生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校本课程的内容 任何一门艺术应尊重传统,重视基础是人们的共识,书法也不例外,书法教育应以传授基础知识和传统理论为起点,使学生逐渐地有思想、有能力地向书法艺术的深层拓展,在不断的追求中探究、创新,步步提高。因此,在整个书法教学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过程。 初一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部分。是书法教学中对两姿的理解,书法的初步认识,简单的书法理论知识,基本笔画的笔法技法,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等,以及衍化出来的以独体字为主的教学内容。其中,在一个个小单元之间,列出一些思考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延伸进行探究。通过欣赏,激发兴趣;临摹体验,把握写字技巧;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开发潜能、健康成长。 初二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如何掌握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安排的部分。它讲授了书法中点画组合变化的规律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点画组合才恰当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正确的用笔方法,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创作作品方面的探究,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使学生乐学、乐写、乐练。经过看、对临、临、背临的过程,写出最为规范、最有法度的字体——楷书。 初三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熟悉书法、理解书法部分,是书法教学中继续练习笔法技法及字的结构安排,认识汉字的演化规律,了解宋体、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等书体各异的形态,迥然的风格,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了解“文房四宝”的发展,了解书法的布局章法,赏析书法作品,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做到取各家之长,为自己书法的发展蕴伏契机,创作出较高水平的书法作品。 初四年级的书法教程,是书法教学中感受书法、鉴赏书法部分。感受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规律,进一步赏析书法作品,增强对书法鉴赏能力,体验书法情趣,丰富书法体验,提高书法表现能力,了解一些书法家的故事,学习他们做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结合我校“励志、勤学、遵纪、健美”的学风,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法知识为切入口,以学生创作书法作品为形式,力争为艾一的“优秀”上添上一笔。 五、编写原则 “硬笔书法”教材遵循“规律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教材编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观察――理解――实践――反馈――再实践的练习模式;关注了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的系统性。从两姿的理解――书法的初步认识(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等)――字形的结体特征――作品的章法等。二是操作的系统性。经过看、对临、临、背临、创作几个过程;突出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以培养双姿和对书法的兴趣为主;高级阶段,感受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规律,体验书法的情趣;发展阶段,丰富书法的体验,提高书法的表现能力。 六、组织机构 组长:李学东 副组长:董元明孙崇敬李艳轲 成员:亓芹刘士刚冯莉杨军波付英沙连莲张庆鹏亓秀岚 七、管理与运作 在硬笔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边研究边实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运作。学校实行课程、教师、班级三线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包括教材、授课时间、练习时间、作业要求、教学评价等;教师管理分为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和课任教师,分别给出相应的目标要求和考核机制;班级管理主要指教室内外的“硬笔书法作业展栏”和黑板报、校报的管理。 1、行政推动 (1)不断提高书法指导教师的鉴赏与指导水平。我们知道,要想在短时间中提高教师的书法水平是较为困难的。但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鉴赏水平与指导水平却相对容易得多。因此,采用以校本培训为主体,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2)规范课程的授课时间。每周一节书法课外,利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形式,确保硬笔书法的有效指导。 (3)各科齐抓共教。硬笔是学生进行各科学习的主要文具。而各学科的作业便是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习的平台。因此,我们将硬笔书法的练习融入了各学科平时的作业之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动笔与结构调整的训练,让各科教师做好作业书写的监控与指导。 2、营造环境 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硬书技能,实现硬书的育人功能,因此,要努力营造校园书法环境,打造“翰墨校园”。开辟全方位的硬笔书法宣传阵地。在教室、楼道、宣传橱窗等地方装裱学生的书法作品,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长廊。学生自己的作品来源于实践,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更具有激励性。其次,书法作品本身具有赏心悦目的感染力,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让学生的书法作品与校园人文建设融为一体,是提高学生主动书写的有效策略。这样既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又使学生每日置身于硬笔书法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起到引领学生产生主动书写心向的作用。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法比赛,并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校进行硬笔书法教学的主渠道,我们也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1)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班级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硬书水平的能力参差不齐,我们特别关注了因材施教,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特意空出时间进行个别教学。 (2)注意训练的多样化。写字教学要特别注重训练的多样化,以使教学始终富有吸引力,而丰富多变的训练形式往往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诱发其持久兴趣。如不同结构、不同特点的字的写法,可以编成歌谣、绕口令等,便于掌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赛中练,字形相同写法相近的字放在一起配对练,反之可进行对比练等等。 (3)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要使写字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还要注意训练的趣味性。如利用电化教学,学生练字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在悠美的乐曲中养成心静如水,认真成性的习惯;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讲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等等。 4、榜样引领 (1)名人引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悠久的人文艺术的长河中,各朝各代均出现了许多书体不同、风格迥异、品学兼优的大书法家。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着实是后人学习的楷模。比如东晋王羲之学书使池水尽墨,隋僧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怀素无纸用芭蕉叶作书,唐虞世南寝被中画腹,唐真卿为官之刚正不阿的高贵品格……这些千古流传的事迹,对培育人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是生动的活教材。开展以“我崇拜的书法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全体学生去查资料,写体会,进行心得交流。各班组织讲书法家的故事的主题活动;每期黑板报都要刊登书法家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明白学书法的意义,更是用书法家勤学苦练、名垂千古的故事唤醒沉醒在学生心中的对书法情结,激发他们书写的热情和兴趣。 (2)生生引领。如果说书法家的轶事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么本校优秀学生勤学的事例就有更强的感召力。本校中的优秀学生,所有同学不但听到,而且亲眼目睹。看着她的作品、欣赏她书写时的快乐。一是作品引领:挑选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定期地进行更换,使我们的学生在欣赏之余产生书写的冲动。二是表演引领:挑选一些优秀学生,进行现场书法表演,组织学生观摩。从同伴身上感受书法的乐趣,来引发自己的热情。 5、成立书法学社 为了适应学生成长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发挥、主动书写的需要,学校成立学生硬笔书法学社。由硬笔书法优秀生担当正副会长,由学生自己管理,实现双姿达标和硬笔书法全员达标。开展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 写字教学的评价最容易简单化――“字好与不好”。用一个界定不清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种简单化的评价充其量只能甄别和选拔,无法衡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只会丧失学生的写字兴趣,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逐渐形成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发展,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提出综合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强调参与互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等。其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小小书法家成长卡”。以这张成长卡为记录学生的书法成长过程,不仅使它成为一种监测的手段,也使它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有利依据。再次,加强对学生书法作品的现场指导与评价,不仅给予学生鼓励与自信,也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促使他们不断提升硬书法水平。此外,通过书法练习作品展览板与书法创作作品展览橱,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 2、教师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将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业务常规检查,由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教案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和课程价值进行评价,其次学校制定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激励制度,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访查,对成绩突出者学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另外,学校将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硬笔书法学校课程课程开发实施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学校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结构。 总之,硬笔书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校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第一步,它的开发实施,将会对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累经验与教训;它的开发实施,将关系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深化,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实施好硬笔书法这一学校课程,为我校的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走好坚实的第一步!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2一、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我校培养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一个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 2、《微景观》校本课程不光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引导学生与课本教学相结合。通过微景观植物的制作,再现课本中的情景,从而达到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课本内容。我们通过开展《微景观》课程,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认知这门艺术,领悟《微景观》的艺术风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共同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想象、创造空间。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三、课程设置: 微景植物知识 微景苔藓养殖技术 《微景——丝绸之路》 《微景——草原》 《微景——舟过安仁》 《微景——铃儿响叮当》 《微景——百花园-采花》 《微景——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微景——编花篮》 四、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区组织教师多学习多考察,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搞好教学大赛: 本学期将组织全体学生微景观成品展示课活动,通过比赛,激励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提升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课程。 (四)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微景观制作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微景观》的实施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3活动目标: 美术校本课程是学校的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丰富的美术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才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艺术展示的空间,发展展示自己的才能,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扮靓我们的校园。 活动内容: 美术活动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本学年,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我计划在活动课程中主要以儿童画辅导教学为主,书法辅导教学为辅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具体安排为: 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绘画的基础,主要以儿童画为主,从最基础的开始训练绘画的基本技能。 三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从中挑选出部分优秀的同学进行书法方面的培训。 五九年级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主要是以生活原形为基础,学习其他优秀的作品,进行成品的作品创作和临摹训练,为参加校、区等各部门组织的比赛做准备。 活动时间按排: 每周二、三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活动的具体措施: 由基础开始,逐渐增加内容和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指导。 1、儿童画方面 从构图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构图的准确能力,对设色能力进一步进行技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主要以临摹为主,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新训练。 通过活动尽量准备通常参赛的作品规格的作品,争取平时的活动作业即作品,为将来的参赛做准备。如果参赛中有特殊的主题要求和特殊的规格,在接到通知后按照通知要求另行准备作品。力求在比赛中取得学校满意的成绩。 2、书法方面 书法是一门慢功学科。书法教学主要进行楷书隶书的学习,老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争取在本学年独创作品,新生的书法教学主要是从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以及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书法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学习阶段的不断积累和多加练习。 3、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绘画进度,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综合评价作品的活动,使其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习。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实验项目课题的推进要求,和学校的特色发展由课堂转向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展现教育理念。特色课程的建设作为发展的实施载体,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历史”和“科技”。通过阅读和环保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学校特色课程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开发校本课程,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实现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以教研组为单位,做好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组内树立课题研究意识,组织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每位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学校课题进行研究,注意研究成果的积累与的推广。 三、工作原则 1、领导到位。为了实现“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的办学思想,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统筹规划,教学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由教务处具体抓课题的常规工作。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论证、申报、管理、验收工作,把握课题实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学校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确立为“一把手工程”,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主动承担课题,一线教师积极参与。 2、规划到位。子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定期召开课题开题会、阶段成果验收会、阶段成果研讨、交流会等,使每位教师做到课题有立项、有实施、有阶段性总结、有成果。 3、考评到位。学校将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工作业绩、评职、晋级、评优挂钩,加大权重。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每位教师的科研实践工作落到实处,早出成果。 4、学习到位。以自学为主,立足于自省自察。教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一些教师对研究的理论、方法掌握还不够系统,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强调自学后的反思,反思的实质在于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20xx年的阶段任务 1、语文、科技两个小组将围绕以“历史”和“科技”为主题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红楼梦》和《科学手册》。 2、拓宽校本课程的开发领域,数学、外语、体育学科要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1—2门。 3、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 4、根据校本课程的教材推进实施,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加大师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奖励机制。探索校本课程的有效评价机制,制定出本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激励评价方案。 5、在总项目及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施操作,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认真撰写论文和案例,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完成撰写中期报告、典型案例、校本教材读本初稿或论文。 6、召开阶段成果总结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7、在总项目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施操作,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成果(案例、论文、总结,形成特色。打造精品校本课程。 五、月工作重点 二、三月: 1、组织阅读课题组成员研究校本教材。 2、聘请专家对教师阅读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培训。 3、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由该组教师在课题组织的协调下,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主持活动。 四月: 1、校本教材的审稿与印刷。 2、拓宽校本课程,教研组内研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五月: 1、教师代表上研究课;聘请专家、教师评课。 2、举办学生作品展,呈现学习研究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会。 六、七月: 1、完成校本课程开设的学生问卷调查和分析。 2、教研组内确定特色校本课程。 3、教师围绕相关课程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 九月: 1、组织阅读课题组成员学习。 2、聘请专家对教师阅读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培训。 十月: 校本课程实施研讨会。通过校本教材的实施,及时地总结,找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地进行修正。 十一月: 1、校本课程展示课;聘请专家、教师评课。 2、举办学生作品展,呈现学习研究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会。 十二月: 1、完成校本课程开设的学生问卷调查和分析。 2、校本教材的修正。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5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仍以学校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心灵成长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施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这些活泼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们刚开始小学生活,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做一名诚实的孩子。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做一个诚实的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兴趣爱好,诚实守信、尊敬长辈、爱护花草等生活习惯,培养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营造吟诵儿歌、童谣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儿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儿歌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儿歌的乐趣和愿望。 三、教学措施 1、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节俭及爱卫生的好品德。 2、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此外,还要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四、教学进度附下表: 教学进度表 周次一、二、三周四、五、六周七、八周九、十周十一、十二周十三、十四周十五、十六周十七、十八周教学内容讲文明,懂礼貌诚实的孩子人人爱我是家庭小主人爱父母,尊长辈课间活动守秩序专心听讲爱护花草树木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6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坚持加快发展、坚持优化质量、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人才强教、坚持提高效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施、推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二、工作目标: 1、探索建设利用校本资源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补充、完善资源库,为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2、围绕课题研究工作,全面推进阅读特色课程的建设,促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3、积极用好地方课程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确保教学质量。 三、主要工作: 1、建设完善校本资源库,积极利用资源库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建设资源库的目的`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每一个校本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树立“我建为我用”的意识,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积极使用,二是不断完善。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检验我们前阶段工作的优劣,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现需要努力的方向,“建”和“用”才能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教材开发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2、积极围绕阅读课题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文化张力的渗透关键要靠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引领、启蒙,提高阅读效益,提高文化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人文精神。 五、六年级校本课还要安排家乡文化的学习,以家乡的深厚人文历史影响一代新人,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7一、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乒乓球队在区初中校的优势地位。 二、课程内容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国球,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在二期课改中也把乒乓球列为必学的教学内容。 《乒乓球》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对抗训练比赛及考核。 三、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一)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 1、讲授示范法:教师应示范讲解并加。 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 四、学习评价方式 (一)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为以后申报特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平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技能目标: 低年级段 掌握正确的推拍法和击球的准备姿势,进行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的训练。 单项训练:学习握板、拍球、正手攻球(正手位、侧身位斜、直线)、推挡(中线、斜线、直线)、搓球(慢搓、快搓)、拉球、发球、接发球以及单步、滑步、还原步等步法。 结合技术:学习左推右攻、搓中转拉、正手近台攻结合中台攻等。 基本战术:学习简单的线路变化战术和旋转变化战术,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中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技、战术的训练。 1、单项训练:学习(继续学习)正手攻球(掌握突击、扣杀技术,打出左、中、右各条线路)、推挡(快拨)、反手攻球、搓球(搓加转、不转球)、拉球(一板快拉)、弧圈球、发球(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以及跨步、交叉步、结合步等步法、双打。 2、结合技术:学会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置、线路、技术步法、旋转的结合。 3、基本战术:学习用相似手法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进行中等力量或发力抢攻;发急球为主配合发近网球进行抢攻;用反手推挡、搓球控制、搓中转拉、拉中找机会抢攻;拉、搓、吊结合,伺机抢攻等。 高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技、战术的基础上,按类型划分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进行训练。 1、单项训练:进一步学习正手攻球(发力打弧圈球、放杀高球等)、推挡(推下旋、减力挡、推挤弧圈球)、发球与接发球(从出手速度、旋转强度、落点变化,提高已学的各种发球质量,掌握正、反手一至两套发球方法)、拉球(搓长、摆短、撇侧旋)等。 2、结合技术:了解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打法各自的基本技术和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基本战术:学习推攻、拉攻、搓攻、接发球等战术,逐步形成各自(至少一种)的打法。 教育目标: 低年级段: 1、通过接触乒乓球,观看乒乓球比赛,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做到爱家乡、爱集体、爱亲人敬长辈。 2、通过学打乒乓球,了解乒乓球运动规则,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进而自觉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中年级段: 1、通过打乒乓球,使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尊重他人,并在生活、学习中形成礼貌、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 2、通过参加乒乓球比赛,感受竞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 高年级段: 1、通过观看比赛,开展班队主题活动,了解自信的重要,做到沉着、自信、坚毅、进取。 2、通过学习我国、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知道继承、创新是发展、强大的根本。 能力目标: 低年级段: 1、初步认识自我,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调整自己,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 2、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通过一些途径获取部分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遇到问题,能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主动探究,做到不怕难、不胆怯。 中年级段: 有较强的注意力,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有高度的自制力,学会自控、克制。 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有相应的能力,如查阅资料、访问、上网等。 具有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能力,如小组学习、自主开展班队活动等。 学会发现、分析,善于总结,逐步形成独立探究的能力。 高年级段: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具有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2、能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会用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3、学会创新,能创造性地学习、活动等。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8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x(发展x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9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实验项目课题的推进要求,和学校的特色发展由课堂转向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展现教育理念。特色课程的建设作为发展的实施载体,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历史”和“科技”。通过阅读和环保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学校特色课程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开发校本课程,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实现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以教研组为单位,做好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组内树立课题研究意识,组织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每位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学校课题进行研究,注意研究成果的积累与的推广。 三、工作原则 1、领导到位。为了实现“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的办学思想,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统筹规划,教学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由教务处具体抓课题的常规工作。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论证、申报、管理、验收工作,把握课题实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学校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确立为“一把手工程”,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主动承担课题,一线教师积极参与。 2、规划到位。子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定期召开课题开题会、阶段成果验收会、阶段成果研讨、交流会等,使每位教师做到课题有立项、有实施、有阶段性总结、有成果。 3、考评到位。学校将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工作业绩、评职、晋级、评优挂钩,加大权重。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每位教师的科研实践工作落到实处,早出成果。 4、学习到位。以自学为主,立足于自省自察。教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一些教师对研究的理论、方法掌握还不够系统,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强调自学后的反思,反思的实质在于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20__年的阶段任务 1、语文、科技两个小组将围绕以“历史”和“科技”为主题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红楼梦》和《科学手册》。 2、拓宽校本课程的开发领域,数学、外语、体育学科要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1—2门。 3、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 4、根据校本课程的教材推进实施,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加大师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奖励机制。探索校本课程的有效评价机制,制定出本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激励评价方案。 5、在总项目及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施操作,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认真撰写论文和案例,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完成撰写中期报告、典型案例、校本教材读本初稿或论文。 6、召开阶段成果总结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7、在总项目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施操作,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成果(案例、论文、总结,形成特色。打造精品校本课程。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0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面,以表达喜乐的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剪纸为“剪书”或“窗花”。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所以根据本学期学生年龄特点,我在选材方面作了调整选择了剪纸。 一、指导思想: 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我校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积极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努力开拓我校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与美好前景。 二、内容及目标: 1、认知:了解剪纸的发展、工具、步骤及表现手法、技法、种类 2、操作:能熟练使用剪刀,明确对称图形的特点和不同的折纸方式,会用折画-剪的方法剪双喜、树木叶子花鸟鱼昆虫动物图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简单的人物、服装、建筑、灯笼、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中渗透剪纸的相关知识。 剪纸是手工制作中的一种,,本学期主要训练学生用剪刀、刀刻的能力。我根据不同学年设定了不同内容与要求。为了让家长看到,了解到孩子在校本课程中有哪些收获,在学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时,我会将其缩封好后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看看学生的作品,更进一步了解我校校本课程。 三、设计剪纸课程活动目标: 小学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四、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 教育进行了整合,在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六、探索灵活多样 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熏样(类似复印),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小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如讲解作业,课堂小结等。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下,或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下方可运用,采用写生法、情境法、参观法等互动型教学方法。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学生通过学习普遍掌握了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开发了学生潜质,从“感知鉴赏创造展示”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剪纸作品体现了学生对剪纸的审美水平和蕴藏的创造力。总之,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专家的理论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指导。目前,我们正朝着一个新的目标前进,将《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进行深入研究。尽管还有不足,但我们有信心,在新的形势下,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争创学校特色。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1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全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新课程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工作改革,对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我们深感这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任重而道远。为此,我校将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落实精神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重点,努力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进程,特拟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 1、全面组织培训、学习与研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坚持以“高”(高标准)、 “严”(严要求)、“实”(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多形式、全方位师资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新课程,把握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迎接关于实施新课程情况的调研。 2、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从课内走向课外生活、走向社会,走向科技发展,全方位探索、实践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3、继续发展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原有课题实验的基础上,应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继续深入探究、验证、发展、推广实验。在此基础上,在教研工作与活动中都应有意识地确立、渗透以新课程实施相关的新的立项课题。以科研促进、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发展,为全面走进新课程积累实践经验,奠定基础。 4、通过扎实开展、进行形式多样的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实验、探索、总结、交流活动,牢固树立新课程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使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综合素养,伴随着新课程与学生一起成长,使我们的校园、教师、学生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5、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开发并利用好课程资源、发挥校本资源,努力把各项设施、各科学具、用具、图书等资源与新课程实施联系起来,实现配套优化,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学习,加强培训,理解体验教育新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是一场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的革命性改革。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个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自我,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新课程所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才有可能深入人心、付诸实施。 (一)加强学习,理念先行。 1、本学期我们继续要求一年级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教材,弄清新教材的体例、特点、要求,尽快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效果。 2、1——6年级各教研组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继续深入学习《纲要》《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理念与本学段的具体目标,要求每位老师牢记于心,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运用。 3、本学期,继续创设交流平台,开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研究活动,让教师在反思和体验中与新课程进行“亲密”对话。 4、每位老师要自抽时间,结合《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等其他学科教学杂志的学习研究,展开对“课标”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感悟。 (二)有效组织,培训引路。 1、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各年级老师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 2、进一步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基本理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等等,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防止把课程改革演变为简单的"换教材"。在培训模式上改变过去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让教师领略新的理念和内容,体会新的教法和思路。 3、以“学术沙龙、经验会、讨论会、讲座”等形式,围绕新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学评价以及新教材教学进度、实验进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探讨新教材教法。通过研讨、交流的形式,提高教师感悟并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我校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的发展,使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朝着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研究,狠抓落实,实践体现教育新理念。 把新理念转化为实践,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本学期,我们将全面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类型上,从不同的逻辑范畴,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注重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重视显性课程,同时充分挖掘隐性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尽心尽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是去订购教材、编写教材,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了。 1、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将举行大规模的教师基本功竞赛,以此来推动我校教师的全面业务水平。同时,创设条件,打通学科界限,努力寻找新的课程资源。 2、探索创建家校共同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是课改深入的关键。如何使新课程好的理念、好的思想、好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都知晓、理解、认可,直至参与到其中,这是课改顺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课改实验中,我校要建立家长有效参与课改的新机制,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课改氛围。 3、积极利用好校本课程。为各年级学生选配了《可爱的家乡—米家务》。本学期,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更有效地加以使用,通过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与优化发展。 (二)注重过程,强化学科课程管理。 新的课程改革应赋予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新的要求和内涵,教学过程着重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强化管理。 1、强化集体(合作)备课的管理。 有效的集体(合作)备课活动,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搞好新课程改革实验,使用好新教材,集体(合作)备课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提高教研组集体(合作)备课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个人钻研备课——一人主讲,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使集体(合作)备课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有效果,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2、强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所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本学期,我们将多层面、多层次地举行教研活动,通过研讨会、讲座、课题研究、合作备课等多种形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情趣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强化作业设计的创新。 布置作业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体现层次化和个性化,每两周应布置一次活动性、实践性作业。 4、强化教育评价的多元。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芦咏莉博士曾说,我们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而不是为难学生。因而在评价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行评价;要关注对学生非学业内容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要给学生创造多次测试的机会,让每次测试都成为一次学习过程;要注意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争取通过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三)全面启动,优化非学科课程的作用。 非学科课程主要是指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活动课程又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体育活动、课外兴趣活动等。 1、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首先,认真学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2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 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中外来民工子女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家庭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服务,让每一位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作文、真诚做人。 4、学校及社区资源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环境优美,校园内草木华滋,翠绿掩映,亭台错落,小径通幽,是一所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内张贴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活动剪影,是学生、教师表现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华亭、舒逸亭、韵读亭,每个亭子都制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匾额、对联;“四园”——含英园、咀华园、舒园、逸园,地球仪、荷花池、蓝竹亭、九曲桥、翠竹林等景点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小中高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市名教师2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学校硬件设施到位,有各类专用教室23间,各类器材齐全,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标准。 学校所处八都社区,虽地处偏僻,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众多,华鑫集团、通鼎电缆、丹龙纺织、苗圃场等企业为我校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社区内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社区周围,风景名胜众多,社区北端有双塔桥,震泽镇有慈云塔、师俭堂,接壤的南浔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勤于实践,乐于写作,在“读书、实践、习作”中丰富素养,健全人格。 2、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4、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与《学校课程审议制度》。 (2)培训教师,学校将新课程实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①培训内容。 主要是对我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的培训。 A、确定课程目标的培训。先引导教师研究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体的学生”及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的培训。具体内容: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实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要贯彻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总目标要求、涉及新课程目标三大领域。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涉及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C、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培训。一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活动方式。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几种不同的开发活动方式的技术要求。二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标准。即知识的结构性,观念之间的逻辑性,实现目标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儿童学习需要的适应性。 D、课程评价技术的培训。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如何设计评价工具、收集改进和分析反映校本课程教学情况的数据与证据、明确改进教学的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与评价的具体操作等环节。 E、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自我培训。包括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如何审议、教师的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皮鞋审议委员会自身价值的评定等内容的培训。 ②培训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临床诊断”模式,针对校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如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认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师《课程纲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等。“案例教学”模式,即通过对单元校本课程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其操作程序为:课前准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结论。“师徒制”模式,让年青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此外还有个性化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实践性培训模式等有机结合。学校主要是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采用以上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来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3)申报与审议。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与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少于15人,则此门课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决策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根据审议反馈结果实施校本课程。 (5)教师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校本培训《课程纲要》撰写的格式要求,撰写详尽的《课程纲要》。 (6)实施《课程纲要》。学生开始选修课程,教师进一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①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校本课程课时比例占学校总课时的10%,暂无地方课程。具体安排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与第三节为校本课程任选课时间;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必选课程:1—2年级为《围棋》,3至6年级为《生活与习作》。②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选择、组织符合《课程纲要》的校本课程内容。③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④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法,必选课程分层教学(按年级认知水平);任选课程倡导因材施教(按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小伙伴互动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展一系列的审议活动,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分别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及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其执行等进行民主参与与科学决策的价值判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 2、评价设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必须对校本课程进行学校内部评价,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1)《课程纲要》的评价要素:主要有: ①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是否明确清楚; ②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多学科综合,内容融为一体,而且内容的设计有弹性。) ③课程组织是否恰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④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2)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测验、学习成果展示等。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多种反馈信息,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编制评价工具,设计一种获得教师、学生行为记录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课程学与教的信息,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④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计划和重点。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3、持续的校本培训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政府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一是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如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二是系统研究,认真实施校本课程的各项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6、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 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习、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3教师现状: 我校史地生组教师10名,其中高级教师3名,一级教师7名。50岁以上教师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1名,其中最年轻的已有十年教龄。在年龄和职称上为开展校本研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体现出开展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经组内同事集体讨论,以历史学科为试点进行研修。 就教师教学现状而言,通过各级调研、专家咨询,认为我组教师很敬业很钻研,基本功也较扎实,教学经验较丰富,基本上都能胜任当前的教学工作。但教法还较传统,教学过程还较平淡,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不够,对学生调动不够。我们通过反思,自己也觉得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不浓,对历史课的投入还不多。如何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课堂,赋予课堂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成为我们校本研修的焦点。这恰恰也与学校生命教育主课题赋予课堂生命活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课程理念: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共同研究,共同交流,用共同的智慧力量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培训就是聚焦课堂,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同时关注教研组内涵的发展,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我们的校本研修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是基于自身的课堂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因此我们研修培训的重心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从学校课改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培训活动的质量。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强调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是教研组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教学"临床诊断"式的研究,也是最实际的,最有效的,最贴近学生需要的教学研究。 专题研修争取一次研讨能有一定深度地解决一个"问题",把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专题,让教师的问题意识上升为专题意识,保证了校本研修的有效性。也使校本研修更趋向教、学、研一体化,让教师“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在开展校本研修培训的过程中,教研组的团结协作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前提。而专家引领则是使校本研修向纵深发展的有力保障。 课程目标 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研修培训中,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高,改变传统教师培训中更注重知识、理论培训的倾向,在研修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巷结合,使教师对本来有些模糊的问题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对尚未认识的东西有所意识并逐步重视,从而有针对性地拾遗补漏,进行再学习,使教师专业要求更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既提高教学效率,赋予课堂生命活力,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共同成长和发展,自身的生命价值、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教研组成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呈现出勃勃生机。 课程内容: 1、以校为本,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紧抓课堂焦点问题,确立研讨专题,加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本研修培训立足于找到问题到展开研修,因为只有找到我校历史教学的问题所在才能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教师教学现状,现确立研修培训的专题,“加强历史阅读的研究”“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研究”“有效作业的研究”等三个专题。把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我们校本研修培训的主要内容。 2、以课例为载体,以群体合作为平台,全员参与,连环跟进,实现校本研修的教、学、研一体化,提高校本研修培训的有效性。 在确立基于教学问题的研讨专题后,我们以课例为载体,以群体合作为平台,探索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即先学习有关专题的理论→备课组集体备课→课堂实践→教研组围绕课堂实践进行专题研讨→个人反思→原执教者再实践(其他老师进行再实践),将研讨结果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撰写课例等,每个专题拟进行三次研修培训。共计九次左右。 具体如下: 次数 内容 备注 专题一 加强历史阅读的研究 1 学习有关专题的理论、备课组集体备课 2 课堂实践、听课、评课研讨 3 个人反思 专题二 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研究 4 学习有关专题的理论 5 课堂实践、听课、评课研讨 6 原执教者再实践 专题三 有效作业的研究 7 学习有关专题的课例、讨论 8 课堂实践、听课、评课研讨 9 撰写课例交流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4一、开发背景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书法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美学艺术的博大精深,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性格、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将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基于“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结合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视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逐步把本校建成教学上的高效益、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三、校本课程的依据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曾经这样说过:“学写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宇,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由此可见,规范性地写好汉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语文基本功。小学生写好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意志品格,更是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汉字是用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结构。在教师日积月累的教育中,孩子们逐渐对汉字的形体美有所感悟,就能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写好字的良好愿望。人能写字,反过来字也能“写”人。当学生将字写正确、结构比例恰当,达到整齐、清楚、易认、美观的要求后,便养成了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意志品格。汉字不只是纯粹的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一种文化。汉字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个性的精灵。写字不单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写字还具有审美的价值,她所传承的是民族文化,民族的精神。小学生学写汉字,写好汉字,就是接受汉字的熏陶。 我校试图从育德、启智和审美三个维度,努力构建一个把书法与育人功能相结合、书法训练与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相结合的训练体系。在我校“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精神引领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我校提出了“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发实施了以书法为主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试图营造一种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规范书法课程开设,严格训练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规范汉字笔画、笔顺和字形,严谨优美汉字的结构布局,养成学生良好的书法习惯,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特长,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二)具体目标 A、学生发展目标: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2、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以及具备熟练的硬笔楷书、行书写字(书法)书写技能;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逐步形成写字无差生,培养一批书法特长生; 3、在练字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实践的能力;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B、教师发展目标: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C、学校发展目标: 营造书法艺术良好环境,利用书法教学活动的优势,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五、实施内容与要求 (一)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成果展示。 (二)本学年具体教学安排: 第1课时:介绍工具及书法基础知识(继续强调执笔。坐姿。用笔) 第2课时:楷书笔画的写法(一) ——_横(复习长横,短横,左尖横等) +例字练习 第3课时:楷书笔画的写法(二)____竖(复习垂露,悬针)+例字练习 第4课时:楷书笔画的写法(三)_____ 点(复习左点、右点、竖点等) +例字练习 第5课时 :楷书笔画的写法(四)_____ 言字旁、折(复习横折。竖折)、提+例字练习 第6课时 :楷书笔画的写法(五)_____ 钩(1)(竖钩,斜钩,卧钩) +例字练习 第7课时 : 楷书笔画的写法(六)____ 钩(2)(横钩,竖弯钩,横折钩) +例字练习 第8课时 : 撇(斜撇,长撇) 、捺(平捺,斜捺) +例字练习 第9课时 : 组合笔画练习, 单字临摹练习 第10课时 : 组合笔画练习, 单字临摹练习 (三)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六、课程的实施建议 1、基本知识 (1)由主讲老师讲授书法中最基本的知识,并进行相应辅导。从学生的特点,兴趣和实际出发,体现儿童的教育特点,以描、临、画、说、看、听、记,多方位体现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兴趣,建立审美观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书法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优秀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书法实践的机会。 (3)体现娱乐和情趣,课堂要充满生活气息。 (4)重视情感的导向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书法教学的目标,老师要用美的人格、美的字体、美的形象影响学生,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字型的积累,多种能力的培养。 2、基本技能 掌握最基本的握笔姿势和写字方法。要求以规范化的训练为基础。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发展审美能力。以钢笔为工具打好硬笔的基础。 3、实践活动 让学生能从书法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能从书法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程评价方式 评价方法多样化,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生集体评的方法。 (一)基本知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1、教材的选择:是否按照老师要求选择教材。 2、交流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交流,相互学习。 3、参与的态度:是否有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二)基本技能(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1、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2、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3、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4、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并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号召,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结合《艾山一中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试行),特将“硬笔书法”这一民族瑰宝定为我校的学校课程加以开发、管理,实施。 二、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书法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更具生命力。 2、学生成长的需要 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儿时学写字开始,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几乎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一生的路程。有人为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感到自豪、自信,也有人为自己无法写出像模像样的字而感到痛苦、自卑。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获得某方面的成功;也有人因写字的缘故,曾失去某方面的机遇。当然伴随年龄增长的同时,人们在写字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但进步需要自身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训练,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写字非书法,对中国人来说,字写好了,并能从中体现出法度才称之为书法。硬笔书法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理解书法的内涵,培养孩子们硬笔书法的能力,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做事专一的精神,而且通过练字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养成认真、细致、专一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书法欣赏、创作,自觉抵御社会不良习俗影响,培养学生高尚优雅的生活情趣,这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及人才成长、培养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学生写字现状的需要 当前青少年的写字水平有着普遍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有四:(1)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2)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优劣,选拔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标准的现状,致使学校、家庭、学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松了对书写的要求;(3)现代技术的应用,电脑文字处理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运用广泛,普及面广,严重冲击着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瑰宝,人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忽视写字训练;(4)写字“双姿”的不端正,导致部分学生近视、体形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4、师资条件的具备 以前,我校曾长期开展过写字课教学,有一定的师资基础。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不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写字水平,而且激发了部分教师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杨军波、亓芹、张庆鹏、沙连莲等老师自费到莱芜书画院等地进修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书法技能和理论水平,为硬笔书法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师资条件。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哲学家康德说:“手是脑之分店”。经常锻炼手,能使大脑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灵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反射活动,在一片比邮票还小的手指皮肤上就有几百万个神经细胞,指纹上有无数的孔和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和大脑皮质都息息相通。因而加强手指运动,能扩大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点,促进大脑发育。瑞典学者莫右巴哥也指出:“为了活跃大脑,要把动手运动作为一种爱好。”因此指导同学们进行硬笔书法训练,是一项全面发展人脑的好活动。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也正是如此。 2、学科依据 (1)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与它赖以萌发、生存、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鲁迅先生曾赞誉钢笔“方便、省时间”,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可以说,硬笔书法已经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时间效率观念相吻合。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5为了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整个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设,根据《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计与标准》和我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报告如下: 一,课程设置情况 1.开设所有的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指导下,我校认真实施了课程计划。具体方法是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学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学校行政部讨论研究形成课程计划、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结、课表、教师计划表,为开学做好充分准备。 在开设学科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可以严格执行《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计与标准》的相关规定,本着既有足够课时又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安排各种学科课程。新课程改革中的理科、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程,除了全课时外,还安排专业人员授课。为加强各类学科群建设,在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设立了负责学科的校长(管理员)专门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 2.加强活动课程 活动课是我们学校的传统课程,尤其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项目。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课程建设的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建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以下活动课程: (1)根据教材内容,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数学活动课(每周一节课),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从而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拓展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 (2)信息技术具有知识新、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实际需要,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节)。 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建立和确立是学校创造自身特色的需要。我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拟定了“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内容。本学期,一至六年级每周利用当地和校本课时开设一门“硬笔书法”课。 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校严格按照《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计与标准》的要求实施工作。高一高二每周课时25,高三高六每周课时30。我们坚持不增加课时,不组织补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补充教材,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后作业,以履行不执行规定的原则。 5.保证体育活动的锻炼时间 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健康,鼓励他们在阳光下、操场上和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它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形成健康的身体,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计与标准》,我校高一、高二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高三至高六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每天早上安排固定时间30分钟进行两次运动训练,保证学生每天学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个别学科的教师不匹配,没有专职教师。其他学科的老师只能兼任(如理科、品德、综合实践等。),导致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2.由于人员配备、岗位设置、教师工作量不平衡等各种特殊原因,个别学科的课时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校积极寻求整改措施,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各级学科培训,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抓住人事制度改革的机遇,调整教师结构,搞好学科师资队伍的匹配,保证课程计划的实施,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严格达标,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办学水平。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6课程改革在我县已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清形势,看准目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克服各种困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此,我校根据市教科(20xx)14号文件,对新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xx年全校共有学生数79人,6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有教职工11人。在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0人,在专任教师中,大专毕业9人,高中毕业1人。获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课程改革自查情况 (一)、课堂教学质量状况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得以实现的一项目标。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是课改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平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学校领导不定时到各班随堂听课,要求教师课后主动和领导交换意见,不断改进自 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听课采取不打招呼推门进的方式,目的在于确实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做到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课改新理念的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提供保证。 在我校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是初步的、质量不是很高的,但是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改善却是普遍的。从我们听课中可以感觉到一些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导言,师生相互尊重、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后的喜悦,热烈讨论、合作学习的场景,搜集资料后介绍给同学们时的自豪感,还有多媒体的运用等等,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对全校学生的调查中,“我所喜欢的老师和喜欢的课”涉及到各个学科非常普遍, 经常得到老师鼓励的是76%;99%的学生认为作业对自己有帮助,认为某一课作业多的仅占9%;害怕考试的学生仅占2%,课上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占88%。与以前的数据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方法的改善、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总之,在这项工作中还是取得了进步。 (二)、教师对理解新课程标准及掌握新教材状况 任何改革,思想观念应先行。面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选准思想关这一突破口,组织我校骨干老师大力攻关,全力以赴。 三年内我校分别派出莫翠琼、李会玲、徐丽萍等多位教师到桂林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还组织其他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二级培训,学习培训回来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教导处还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讨论。此外,只要有机会,我校就会拿出有限的经费,组织年轻的骨干教师参加桂林市教育部门举办的“漓江之春”、“漓江之秋”和周边县举办的各种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讲座,回来后就要他们每人上一节试教课,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实施新课程中,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改革后面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质量检测结束后及时组织老师们开总结会,写总结汇报。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们全体老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掌握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我们全体老师,边学习边摸索,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旅程中迈进了新的步伐。 (三)、课程改革管理的状况 我校认真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荔浦县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永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强化常规管理,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正常的运行。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学校把“八要”作为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的重大举措,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依据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与要求,教导处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加大平时不定期检查力度,并在校务会议上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期末把各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考核评估中。对在检查中发现有问题的教师,进入教导处跟踪对象,进行继续听课查检的跟踪,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这样即强化了教学检查的作用,对个别教师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校本教研及课程改革科研状况 由于资金和我校师资实力有限,我校目前没有申请课题研究的项目,但我们不会放弃和停止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五)、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还缺少明确科学的综合指标,导致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作用不太明显。 (2)教师课堂方法与新教育理念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还不强。 (4)缺少图、音、体、科学等科目的专业教师,对这些科目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力度有待加强。 总之,我校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低头,问题面前不推卸,要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检查组领导的指导下,定将发扬成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和培训,认真挖掘学校办学的自身优势,更好地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教育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7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校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规范我校办学行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等工作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学校日常管理,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二、课程计划执行文件精神 严格按《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川教【20__】173号)、《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川教【20__】108号)、《绵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排课,做到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课程计划执行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由学校教导处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人事分工安排方案,落实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 2、严格控制课时量,统一把握教学进度 我们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课时量:一、二年级周课时26节,三—六年级周课时30节,坚持“不增加课时,不组织补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的原则,做到执行规定不含糊,同时教导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把握教学进度,做好教学过程的管理。 3、严格规范学习、休息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学校规范学生作息时间,保证了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使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4、进一步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防止学生流失 我校一贯执行《义务教育法》及有关行政法规,政策性文件。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树立“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思想,多年来从未有辍学的学生流失,受到社会的一至好评。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校切实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对学生成绩、文明习惯、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环境保护、讲究卫生、多才多艺、实践创新、文体爱好等方面都有多视角评价,做了以下实实在在的工作。 1)、学校明确规定,严禁教师为学生订阅社会上的教辅资料。 2)、明确规定一、二、三年级课外不留家庭作业,四、五、六年级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课业负担问卷调查,加强对老师布置作业量进行监控。 3)、学校规定教师课堂少讲,学生精练,课后作业精简。 4)、学校开展学生学习辅导,全体教师下班辅导,把学生的学习问题、作业在校内解决。 5)、学校开展“聚焦课堂,课堂教学实效性”,课内大幅度减少 教师讲课时间,规定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把时间留给学生,以练为主,以练带学,以练带教。大幅减少学生课外作业,规定把作业量减少到原来的50%。 6、强化体育锻炼,确保阳光活动:学校安排每天上午大课间活动25分钟,上、下午眼保健操各一次,每次五分钟,共计35分钟。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自查,整改,我校课程安排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 附:关于学校课程的几点说明: (1)、我校根据省上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要求开设《生活·生命与安全》为各年级3节、五、六年级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再各开设一节书法课为地方课程。 (2)、一至四年级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各开设一节书法课为学校课程。三至六年级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各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为学校课程。五年级再开设一节健康课为学校课程。 (3)、一、二年级标准为每周26课时,考虑到学生安全原因,延长了周一至周四下午活动及清洁卫生打扫时间,安排教师守护,然后统一放学。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8一、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通过校本特色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情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绘制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绘制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人格。 二、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三、教学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儿童绘画方法)。 2、以儿童画为主,以手工制作为辅,以创作画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5、进行手工创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教学安排 要办好美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兴趣小组办得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大约20名左右。活动固定,通常每周一、两次,活动制度化。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巧用油画棒方面着手,以刮蜡画为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为辅。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1)重点辅导学生刮蜡画方面的学习;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入手,从而来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我校兴趣小组成员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四)举行美术绘画比赛。 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 (五)活动资源 1、配置活动使用相关教具、工具、材料; 2、加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置辅助课程; 3、有效的利用校内外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绘制。 (六)活动评价建议 1、随时评价。对积极参加和投入活动,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 2、对活动中学生想象力丰富、设计独特、有新的构思和创意的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扬。 3、学生互评或自评作品,学会欣赏别人。评价也是观察、反思、提高的重要环节。 4、鼓励有合作、探索精神的小组给予奖励。 5、展示学生作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19一、课程开发背景 xx小学位于岛市海港区光明路号。,原是一所厂企学校。20xx年初归属秦皇岛市海港区,20xx年初被教育局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定点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14631平方米,校舍及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共计7101平方米。教学楼建于1995年,有24间教室;有大小办公室16间。科艺楼建于1978年,有12间教室,最多可容纳1300多名学生。学校配置的功能教室有:卫生室、音乐室、劳动室、体育室、美术室、少先队室、科技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室,建立了校园网,正在筹划标准图书、阅览室。各个专用教室配备了基本的设备设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条件。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工勤人员4人,支教教师3人,专任教师55人。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生总数789人。现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弟523人。我校自从被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后,外地学生逐年增加。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天南地北,有的孩子行为怪癖,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只会方言);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大多只顾做买卖,没有时间管孩子,与家长沟通也非常困难。我们老师们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学生不会说普通话,就一遍一遍教;他们随时转入,我们的老师就随时给他们补课,有时一补就到灯火通明的夜晚;与家长沟通困难,请不来,我们的老师就一遍遍打电话、发信息,家访不在家,接着再去,什么时候堵住什么时候算。所以说我校教师是非常不容易的。 通过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将《弟子规》列为校本课程。德育处每周定出一个行为要点,进行重点规范。加强各种文明礼仪的培训,增强学生文明意识。通过反复训练,检查督导,以及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内化,达到知行的统一。引导学生感受道德、付诸行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办出“特色学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 2、具体目标: ⑴、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在美的艺体活动中,学会健体。 ⑵、提高学生品德、审美、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⑶、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⑷、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三、课程结构与门类 我校校本课程坚持科学与人文整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弟子规》,1——6年级每班必学,课时按课表每周一节。选修课以兴趣特长类为主,包括《十字绣》、《书法》、《毛衣编织》、《折纸》、《唐诗宋词欣赏》、《舞蹈》等。面向1——5年级,每双周校本课上。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建立三级领导小组(校级、中层、年级组或教研组)和耀华小学校本博客网。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3、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4、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二)、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针对课程的有效性、设置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及课程开发的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价,每学期一次,学期末进行。 2、对教师的评价 (1)教师的积极开发意识和有效指导方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3)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4)看教师的经验总结。 3、对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者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既参与态度进行等级评价,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册内。 五、课程实施保障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校本课程理论指导小组。 2、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3、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4、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考的新机制。 5、每位教师开学初拟写好《课程纲要》,每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成果展示。 6、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7、每学期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有关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篇20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我校将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学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前期准备: 我校从20xx年三月开始拟订了校本课程开发草案,目前已完成了下列工作: 1、 分级部调查40周岁以下教师的特长爱好,初步了解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向、开发类别。 2、 设计调查表,内容主要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学校预设的校本课程一览表,学生、家长希望开设的校本课程,家长可提供的校本课程资源等。 3、 根据反馈情况,确定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和开发门类,撰写《课程纲要》等,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4、 按门类交流,完善校本课程,组织前期论证。 5、 暑期组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撰写预案,在7月30日进行了部分预案交流,进一步明确了预案编写的要求。 6、 讨论决定本学期以一、二年级为试点,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实施校本课程。 三、工作目标: 1、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初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的体系,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学科门类。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3、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主要工作: (一) 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职务 姓名 职责 顾问 市、区教育专家 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主任 杨俊伟 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副主任 薛丽君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 胡金芳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 委员 钱伊琳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 唐茹玉 “ 秋白研究”校本课程的管理 孟兰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 项阳 “诸子文化”校本课程管理 陈迎春 “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管理 周振 “收藏” 校本课程的管理 周春花 “玩中学” 校本课程的管理 钱焱 “形体艺术” 校本课程的管理 姜奋宏 后勤保障 张兴 “信息技术”支撑 家长代表 反馈、监督、指导、参与 (二) 完善前期论证 1、将本学期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 2、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确定本学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3、提出校本课程具体的实施计划,征询各方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4、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形成具有觅小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培训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内 容:①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与策略 ②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及教学预案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针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教师开展与其所承担的科目相关的专业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并由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批、备案 课程纲要要阐明以下几方面: 1、课程目标:(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通讯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教师正式开题,学生选择 凡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每人给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目的、主要内容、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六)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调控 教导处确定授课时间、地点,教科室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三是学习的成果 五、开发的课程 创生性课程: “ 秋白研究” 、“安全教育” 、“诸子文化” 、“文明礼仪” 、“收藏” 、“玩中学” 、“形体艺术” 学科延伸类课程:趣味数学、快乐文学、英语口语以及增开陶艺、美术等。 六、教材说明: 允许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编写课程纲要。 1、 自编 2、 选编 3、 选用 4、 拓宽 七、校本课程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测评。 2、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育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并撰写一至两篇优秀的校本课程教案,汇编成册。 3、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校本课程研讨和定期大组例会相结合,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