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
范文 | 幼儿小班社会活动方案(通用3篇) 幼儿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1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拟体验离园情景,知道老师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礼貌地离班。 活动准备: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师扮演,零食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体验:陌生人走进班里来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东东。 这两名小朋友坐着不动,只是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们妈妈的同事,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好吗?(陌生人拿出几个包装漂亮的巧克力、薯片等食品) 这时,毛毛和东东看到食物后马上站起来,走向陌生人。又有四五个小朋友也跟着走向陌生人,还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还有谁想跟我们一起走?我们还要去游乐场玩呢!(又有两个小朋友站起来,跟随陌生人往外走。) 教师:(拦住)你们干什么去啊?你们认识她吗? 幼儿摇摇头。 教师:这位阿姨,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你知道小朋友们的家住哪里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这位阿姨不认识你们的妈妈,不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还能跟她走吗? 幼儿:不能(小朋友们纷纷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2、提问引导 教师: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妈妈。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家。 幼儿:我妈妈说:坏人会把小孩卖到农村,不让回家。 教师:阿姨要是给你们糖吃,你跟她走吗? 幼儿:不走。 幼儿:好吃的里可能有毒药。 教师:阿姨带你们去游乐场玩,你去吗? 幼儿:不去。 3、小结 教师: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来接时,小朋友千万不要跟他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带我们去游乐场玩儿,我们也不要跟着走,我们要等谁来接才走呢? 幼儿:等爸爸妈妈来接。 教师:对!只有等到爸爸妈妈或家里人来接才能走,爸爸妈妈没来的时候不要着急,要跟老师在—起。如果爸爸妈妈们都来接时,你们也不要着急,要等老师看到你的爸爸妈妈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离开座位去找爸爸妈妈。 4、教师自然引出儿歌《妈妈没来我不急》,引导幼儿一起朗诵。 5、幼儿模拟体验离园情景,等教师叫到小朋友的名字后才能站起来离开座位,自然走到教室的前面,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2游戏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2.初步做到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游戏准备 皮球(幼儿人手一个)、一个小滑梯、一个纸箱。 游戏玩法 游戏一:追皮球 教师将纸箱中的皮球全部抛在塑胶场地上,让幼儿追逐皮球,追到皮球后,跑回原处把皮球投入纸箱。教师可把幼儿追回的皮球继续扔出去,幼儿反复将皮球追回并投入纸箱。 规则:每位幼儿每次只能追一个皮球,并把皮球投入指定的箱内。 游戏二:滚皮球 幼儿将皮球从小滑梯上滚到纸箱内,进球的幼儿就可以从滑梯上滑下来,拿到皮球继续玩,没进球的幼儿不能滑滑梯。 规则:在滑梯上只能滚皮球,不能扔皮球。 游戏三:找朋友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坐下,一起念儿歌“小皮球,找朋友,找到朋友快回来”。教师将皮球滚到一个幼儿手中,幼儿再将皮球滚回来。游戏反复进行,随着幼儿熟练程度的提高,圆圈逐渐变大。 规则:幼儿要尝试滚皮球,不能扔皮球或抱皮球。 游戏四:小猪回家 幼儿双手推动“小猪”(皮球)在地面滚到指定的“家”(纸箱)。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游戏情节可不断发展,如:帮助“小猪”钻过“山洞”(障碍物),走过“小桥”(障碍物),绕过“危险”(障碍物)回到“家”。 规则:幼儿用双手滚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游戏五:喂小动物吃饭 在大纸盒上贴动物头像,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设法将皮球投进纸盒里,锻炼投掷和目测能力。 规则:幼儿要站在规定的地方投球,一个接一个地投,不能抢。 游戏六:我是小小传球手 幼儿以各种方式站好,从头顶开始传球,也可以进行腿下传、左右传、边跑边传等。传球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配合、协作的能力。 规则:幼儿要先站好,然后依次传递,不能越位传递。 幼儿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3设计意图 班上开展《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活动,配班男老师和小朋友开玩笑说:“可不能随便乱吃,这些种子吃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哦!”结果不少小朋友信以为真。由此我想起儿子小时候在家吃瓜果也总是特别小心,如果偶尔一次不小心吃了一粒西瓜子,会哭半天,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苦口婆心地解释半天,他仍将信将疑。看来,这个在大人眼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却是孩子们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为了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解决孩子当下的困惑,我设计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精灵》。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分享认识的种子,知道种子的主要作用。 2.结合绘本图画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3.在互动小游戏中产生探索种子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胸前贴有写上名字的胸牌;标有“yes”和“no”的空白展板两块。 2.食品及餐盘;ppt及播放设备;小花盆和魔豆。 活动环节 1.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1)交代品尝要求。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食品给小朋友吃,品尝的时候魏老师有两点小要求:第一,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签的时候。注意卫生,吃完将垃圾放在旁边的空盘子里;第二,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发现了“种子”,请把种子收集好送给老师。能不能做到? (2)分组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2.分享“秘密”,了解种子的作用 (1)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 师:你们收集到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它的子儿就是它的种子吗? 师:有的人品尝了火龙果,发现火龙果的种子了吗? 师:还有人吃的是什么?它有种子吗?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请用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 (2)欣赏老师收集的植物种子图片。(播放ppt课件。) 师:魏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种子,这里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见到过的种子哦,我们一起来欣赏。 (3)幼儿讨论: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种子朋友,谁能告诉我,种子有什么用啊? 师:你们说得很棒,种子可以加工成种子食品,用来吃;而种子的作用是能长出新的植物。 3.依托绘本,自主选择 (1)幼儿讨论:小胖猪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小胖猪最近就碰到一个问题——它吃瓜的时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种子种在泥土里会长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呢? 师:猜猜小猪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师:小胖猪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出示小猪头上有木瓜树的图片)小猪希望头上真的长出一棵木瓜树。他为什么愿意头上长树呢? (2)玩游戏《yesorno》,了解植物的种子长大需要什么条件。 师:小猪的愿望会不会实现?我们来玩一个“yesorno”的游戏吧,认为小猪愿望会实现的人把你的胸牌贴到“yes”这一边,认为不会实现,就送到“no”这边。 (集体玩游戏《yesorno》。) 师:你选择的是什么?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到底小猪肚子里的种子有没有长大呢? (老师讲述《子儿吐吐》的部分故事内容:他跑进厨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飞快地钻进被窝里乖乖地躺着。满心期待头上长出木瓜树的胖脸儿,怕树长不直,连床都换头睡呢!他所做的这一切,完全都是为了树好。第二天,胖脸儿起得很早。其实,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没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树长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这一摸,树反而不长了。天亮了,该可以了吧?他紧张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头上摸——?) 师:有没有长出树呢?(再次玩游戏《yesorno》。) 师:恭喜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呀,一粒植物的种子要发芽、长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空气、水、温暖的阳光、植物需要的温度,有时候长大还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种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长大。 4.播放动画,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师:植物的种子不能在肚子里长大,那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让我们再来玩一次《yesorno》的游戏,请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然后作出选择。 (2)观看ppt,了解人类的种子——精子和卵子。 师:妈妈肚子里有一粒“宝宝种子”,它是两粒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的(ppt)。一粒种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体里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妈妈的身体里面。当精子和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相遇,它们就会成为好朋友,紧紧拥抱,然后发生奇妙的变化,变成一个小宝宝。 5.种植魔豆,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种子不能在我们肚子里长大,但许多动物的宝宝种子却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种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小小的种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每一粒种子精灵。 师:今天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它,然后看着它慢慢长大?那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案例评析 本节活动中巧妙利用绘本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是又不失“科学味”,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1.绘本巧妙利用 绘本《子儿吐吐》和课题不谋而合,但是,如果把绘本故事全部呈现给孩子,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讲述故事,那样就偏离了科学活动的中心,成为了绘本阅读。所以,我只抓取了绘本中的典型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又不至于削弱活动中的“科学味”。 2.游戏灵活渗透 本次活动的组织以“谈话为主”,感兴趣的孩子会一直追随话题,争先恐后地发表建议,但也会有个别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容易游离于话题之外,所以恰当、科学地选用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从学会变为会学是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在活动中渗透了游戏《yesorno》,一方面集中了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猜想和选择”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像,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3.环节层层递进 种子有什么用?植物的种子能在肚子里长大吗?有没有一种.种子可以在肚子里长大?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身心和谐发展。 纵观整个活动,老师很好地处理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1)当下与长远的关系。活动选材第一源于自己的儿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第二源于自己班级的孩子。及时捕捉这一契机,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获得初步感知,对孩子今后长远的发展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2)活动和操作的关系。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没有给孩子们准备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经验的积累是活动能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预先让孩子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调查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从而顺利进行了与新知识的对接。(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老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真实而温暖,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毫无做作之感。老师通过由浅人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猜想结果,陈述理由,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