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
范文

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精选3篇)

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1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也是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后首次召开的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贯彻落实好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做好新形势下卫生计生工作很有意义。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坚定信心,不辱使命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也包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和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这是我们做好计生和计生协会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计生协会要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信心,为全面深化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服务。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各级计生协会要把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做到领导带头学,协会干部和会员积极学。通过自学、讲座、培训和研讨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计生协会干部和会员,全面、完整、正确地领会中央的精神,了解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了解人口国情以及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要坚定信心,不辱使命。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这一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按照党的xx届三中全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的要求,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票否决”制,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确保计划生育工作长期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明确计划生育工作的前进方向,增强做好计生工作的自觉性,不辱历史赋予的使命,紧跟改革步伐,切实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当前,我省即将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各级计生协会要在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主动做好“单独两孩”政策的宣传、发动和释疑解惑工作,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注意收集和倾听政策执行过程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推进生育政策完善各项工作的稳妥扎实有序实施。

  二、凝聚力量,提升水平,不断深化生育关怀行动

  生育关怀行动的重点是关怀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这是一项造福广大育龄群众的公益事业,是我们计生协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并打造成计生协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作品牌。

  一是坚持生育关怀工作不动摇。党的xx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生育关怀行动在我省开展七年来,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一大批计划生育群众进行计生小额贴息帮扶、幸福工程、金秋助学、安居补助、关怀失独家庭、生殖健康、法律援助以及意外伤害保险等关怀关爱活动,卓有成效地帮助了他们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建设幸福家庭,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实践充分证明,生育关怀行动让广大群众更加理解和自觉拥护党的计生政策,有效地促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更好地贯彻落实,对实现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增进育龄群众福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计生协会终始必须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也是新形势下计生协会的工作方向和生命力所在。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把生育关怀行动开展下去。只要我们牢牢抓住生育关怀,就抓准了计生协会工作脉络,这也是符合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精神,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生育关怀工作的领导,加大力度,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向纵深发展。

  二是沉下身子“访贫助困·走基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地方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要看到发展还不平衡,仍有一部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为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作出贡献的计生群众,有的生活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还比较贫困,这是我们到基层都能看到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建设小康社会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有的尚一时无法顾及到,对这部分群众,计生协会更要履行好责任,重点给予关怀关注。计生协会组织扎根于群众,能够及时了解掌握这些群众的情况,我们计生协会要发挥这种优势,按照群众需要,政府一时顾及不到,协会又有能力做到的原则,办好“最后一公里”的事,帮助困难计生家庭排忧解难,把生育关怀的阳光送到千家万户,这也是为政府拾遗补缺,为民生添砖加瓦。因此,今年生育关怀工作的主题是开展“访贫助困·走基层”。访贫就是要深入到困难计生家庭中探望,在精神上对困难家庭进行慰藉、抚慰、安慰,还要问问题、问困难、问需求;助困就是要根据困难家庭的实际给予帮助,力所能及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资金、项目、技术等多方面给予帮扶。通过“访”,了解掌握计生困难户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把工作做在“助”上,实效体现在群众的“心”上。各级计生协会要沉下身子,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和群众之中,对那些目前有困难特别是困难还比较大的计生“三户”,一定要采取措施关怀帮助他们。要结合计生协会实施的安居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为住房有困难的计生贫困家庭修建、修缮或承租住房,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并不断扩大这项工作的惠及面;子女上学有困难的,要通过金秋助学、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等方式,帮助他们上得了学;生产经营有困难的,要把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幸福工程、计生小额贴息等致富项目覆盖到他们,而且要加大力度重点进行扶持,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总之,要通过“访贫助困·走基层”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建设幸福家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凝聚力量提升水平。生育关怀行动是我们的共同任务,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育关怀工作,各部门也给予了很大支持,这方面许多地方有很多成熟的经验,说明要齐抓共管,只有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使关怀面扩大,关怀实效提升,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让计生家庭共享。希望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生育关怀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职责范围内,为生育关怀行动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实际上,生育关怀造福计生家庭是党委政府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做这件事,我们要按照“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要求,共同把生育关怀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三、适应形势,强基固本,加强自身建设

  当前我国全面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深化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种大局之下,我省的卫生、计生部门机构已经合并,计划生育工作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如何面对,就是要强基固本,加强自身建设。我省计生协会自身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全省县级以上计生协会机关“三定”工作已经完成,人员也大部分到位,基层计生协会组织网络比较健全,为更好地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参与公共服务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但也要看到自身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为更好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就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计生协会自身建设,真正发挥好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省计生协会前不久组织人员到各地进行县、乡、村、组计生协会“四联创”活动抽查评估,在评估中发现了一些典型,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是要通过评估起到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四联创”工作平衡发展的作用。各地要继续以“四联创”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发展组织建设成果,按照省里开展“四联创”活动的要求,逐项抓好落实,并针对这次评估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不断巩固和提升“四联创”的质量和水平。要重点推进县级计生协会“三定”后人员到位和乡镇配备专职人员,这两件事要抓紧解决。年内市县两级协会编制内的人员要全部到位,对于乡镇计生协会缺乏专职工作人员的问题,可以采取专门编制、“三支一扶”、以钱养事等多种方式给予解决,争取今年乡级计生协会基本实现有专人做事的目标。今年全省新增50名“三支一扶”人员到乡镇计生协会岗位,各有关计生协会要认真配合省里做好岗前业务培训,把这支队伍作用发挥好。同时,要加强村(居)计生协会和协会小组建设,积极推进村(居)计生群众自治,切实推动工作重心下移。

  二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思想决定行动,作风体现形象,只有思想端正了,作风才能好,作风好了才能促进工作。要提高队伍思想素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思想和态度,树立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县级以上计生协会机关要进一步改进作风,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计生协会各项工作。

  三要加强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关系工作能否落实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各级计生协会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精通计划生育和计生协会业务知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首先是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调查研究,特别要到困难多的地方去,解剖麻雀,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促进基层实际问题更好解决。其次是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加强实践,多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使计生协会的干部了解群众的心理,多讲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学会与群众沟通的技巧,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总之,只有组织建设好了,基础打牢了,思想作风正了,能力增强了,计生协会才能在新形势下有更大的作为,成为党委和政府做好计生工作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同志们,这次会议作为卫生计生部门合并后召开的第一个全省性大会,会议开得很好,展示了卫生计生事业步入融合发展新阶段的新风貌,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群团组织的计生协会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我省的计划生育工作而努力奋斗!

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2

  一、关于今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抓改革、治环境、促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稳中有进、转中向好,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全面完成,特别是GDP 增长实现逐季回升,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对于经济逐步回升向好的态势,我们要倍加珍惜。

  一年来,全省发改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下联动,积极进取,转职能、善谋划、重执行、强服务,扎实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一)注重整体谋划,提高服务决策水平。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是发改部门的首要职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想大事、谋大事、议大事,凝心聚力谋发展、促改革。

  创新经济形势分析预判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为重点、月度形势分析和快速反应指标分析为基础、20xx 家重点企业监测为支撑的经济运行分析预测预警工作体系,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系统等五大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承担了每季度向省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经济运行情况的牵头汇总工作,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全省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了15个委领导重点调研课题研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及时组织开展了房地产、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和化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课题研究。 开展了航空装备制造业、乘用车整车业、智能机器人、量子通信等15 个重大产业项目专题研究,提出了完整的“产业图”和“招商图”。研究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规范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活动意见。

  编制和落实重大规划。围绕着“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全省上下共同开展了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的谋划研究,提出了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等7个重大项目、 “五水共治” 等6个重大工程和耕地跨省占补平衡等6 个重大政策,争取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起草我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组织开展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嘉兴、开化、德清纳入国家“多规合一”试点。 研究提出了铁路建设“ 八八计划”和《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二)深入推进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有51项,其中我委牵头的有11 项。作为牵头单位,我们主动发挥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作用,一些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主动减少和下放审批权限,编制完成了自身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最终确定我委行政权力清单共有70 项,包括行政许可9 项、行政处罚33项等。出台推进行政审批“三联动”改革指导意见,项目竣工联合验收、证照联办、联合测量均已普遍实施。在嘉兴实施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试点,省市合计下放667 项行政审批(管理)事项,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实现“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牵头抓好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核准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布了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20xx 年本),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嘉善县等地开展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试点,已有75 个项目进入不再审批试点流程,16 个已开工建设。柯桥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以来,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由344 天缩短到99 天,省政府已决定在全省推广。降低了13 个部门23 个中介服务事项的收费标准,已基本完成全省中介服务目录。

  各项改革试点全面深入推进。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落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监管代码获海关总署增设。海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已在萧山等24 个县(市、区)推广。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获批,开化、淳安等6 个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平湖、德清、诸暨等一批省级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国家规范与创新招投标试点工作继续深化。

  (三)扩大有效投资,力促经济平稳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全力抓好投资,工作早部署、早落实,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见成效,有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强化投资综合管理。认真分解落实年度投资任务,并加强监督和服务,开展了银项对接、促开工集中督查服务、“强服务、促投资”集中专项行动、省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月”等活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省领导联系省重点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的协调工作。预计全省“ 411 ” 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100亿元以上,完成年度计划的110% 以上。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000 亿元以上,完成年度计划的115% 。

  抓好一批重大项目。预计全省有70个以上“411 ”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65 个项目开工建设,135 个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162 个影响力大、标杆性强的省重点项目已建成投用,提前实现了开工率、投资完成率、投产项目数“三个超10% ”的目标。同时加强重大项目稽察工作,对7 个项目实施了全面稽察,对5 类37 个项目开展了专项稽察,对126 个项目实施了联合稽察。

  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制定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示范项目工作的意见。推出70个 面向民营资本招商推介的示范项目,总投资3625 亿元。预计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8% ,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同比提高约1 个百分点。全力支持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建设。

  加强资金等要素保障。今年我委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51.51 亿元,央企合作项目到位资金638 亿元。发行企业债券35 只,累计募集资金426 亿元。1-11 月实际利用外资133 亿美元,同比增长8.2% ,世行贷款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获批,总投资24.6亿元。加强能源资源保障,舟山、温州LNG 接收站等重大油气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加快推进。

  (四)力促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有扶有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产业平台建设。制定出台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提出要集成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建设核心区。1-11 月,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9 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2291 亿元,同比增长18.7% 。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起草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启动省级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确定了重点培育的130 家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组织开展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培育认定工作。前三季度,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2%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认真谋划万亿级民营绿色石化基地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方案,起草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牵头做好钢铁、船舶行业清理整顿工作。协调推进杭钢转型升级工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杭州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做好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管理和资金争取工作,1-11 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759 亿元,增长8.6% 。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农业类项目审批和中央补助资金项目争取工作,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6.3 亿元(不含宁波市),支持我省55 个农口项目建设。牵头编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五)统筹城乡区域,促进融合发展。着眼于陆海统筹、促进对内对外开放,落实区域发展政策,优化发展空间。

  主动对接国家区域战略。按照国家提出的“四大板块”、“三大战略”的区域发展格局,结合我省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研究提出贯彻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认真谋划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定位和重大项目。

  深入推进海洋经济“两区”建设。筹备召开舟山群岛新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启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研究编制工作,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本岛分区顺利封关运行。组织沿海各市编制实施25 个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方案,印发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规划。做好浙洽会、海洽会活动,签约海洋经济项目20 个,总投资1140 亿元。全年海洋经济项目投资超过2200 亿元。

  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研究起草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宁波、嘉兴、义乌和龙港镇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研究提出并报省政府公布了16 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扩围名单,编制实施43 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我省强镇扩权改革指导意见。

  推进长三角合作交流。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协同推进杭黄铁路、“皖电东送”二期工程、浙沪天然气联络管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并协调推进公路、铁路、航运等“互联互通”对接方案,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建设对接。加快建设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推进“三区一园”重大项目建设,启动71 项改革项目。

  创新对口支援工作。共实施援疆、援藏、援青项目277 个,超额完成省政府考核目标任务,安排援助资金15.4 亿元,突出以产业合作的形式促进当地就业,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60 多个,协议资金近1000 亿元,到位资金150 多亿元。继续做好景宁结对帮扶工作。

  (六)加大民生投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的理念,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实施和社会重大项目推进。牵头制定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康产业“四个一批”产业载体,举办中韩健康服务业高峰论坛和健康服务业项目推介会。开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研究,出台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支持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能力建设。牵头做好高尔夫球场建设检查清理工作。

  强化物价监管。取消和免征15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意见,开展了涉农涉企价费、商业银行收费、医药价费等专项检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环境治理。坚持将环境治理作为民生工程加快推进。积极争取湖州、杭州、丽水列入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新争取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 个,推进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7 个。印发了我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xx-20xx ),初步建成了省、市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积极争取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在国内率先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已有5 台机组435 万千瓦完成改造,淘汰改造2900台高污染燃料“五炉”。

  一年来,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单位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和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发改委党组,向大家致以谢意和敬意!

  在充分肯定一年来工作的同时,我们深切感到,发改系统的工作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对新常态的认识、理解、把握亟需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用新常态的思维指导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简政放权、职能转变亟需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善谋划、重执行、强服务上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亟需进一步深化,提高队伍素质和形成系统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解决以上问题,有效推进发展改革的各项工作,关键在转变职能。无论是外在环境的变化,还是内在发展的需要,转职能是发改系统必须过的一道坎,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在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定中,我们率先出台了加强法治机关建设的意见,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同时,要继续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上来,转到抓事中事后监管上来。根本在主动作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执行力是衡量一个系统、一个部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时间窗口”,谋定而后动,各项改革发展工作都要做到早部署、早推进、早落实,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重点在改革创新。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设计新的平台、新的路径、新的抓手,继续认真研究“产业图”和“招商图”,设计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施工图”,努力抓好有效投资“组合拳”,切实把改革创新贯彻到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要害在提高素质。要继续抓好全系统干部的能力建设,注重上下联动,加强培训,提升整个系统干部的应对能力、谋划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服务能力、防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发改系统的责任和使命。

  二、关于明年宏观形势和总体要求

  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意义重大。

  (一)要准确把握明年国内外经济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宏观经济形势作出了一系列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主要经济体走势继续分化。明年世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恶化等。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蕴含着新机遇,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为稳定。但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三期”叠加影响还在延续,换挡、阵痛、消化还没有结束,预计明年下行压力会更大、困难会更多。

  从省内看,我省已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有效投资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强力推进,我省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提质增效明显。但经济运行潜在风险较多,“五个过多”依赖状况仍然还没有根本改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总体看,明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挑战与机遇并存,既不能过度悲观,同样也不能盲目乐观。需要我们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继续做好“稳”与“进”这两篇大文章,积极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二)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要求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趋势和特点。这些重要论述和判断是我们做好发改工作的基础。发改系统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努力在主动适应新常态上走在前列。

  一是观念上要适应。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观念上适应,关键是要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加快转变传统增长模式下的惯性思维,更要摒弃新常态下可以少作为、不作为和把工作中的不足都往新常态装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加快转型的良好机遇。

  二是认识上要到位。新常态就是速度换新挡、结构新优化、动力新转换。与全国相比,浙江进入新常态更早,“”前四年增速均低于10% ,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现实。在新常态下,增速是否科学,关键是看底线。我们不仅要考虑确保完成“”规划目标明年经济增长要达到7.3% 的要求,也要看在这个总量目标下民生、就业、物价、环境、城乡居民增收等指标的实现程度,这是衡量增速平稳换挡的重要标尺。在新常态下,结构是否合理,关键是看提质增效升级。也就是看三产增长是否快于二产,装备、高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是否快于面上工业,企业效益、劳动生产率增长是否快于产值增长,单位能耗是否大幅下降,城乡居民收入比是否逐步缩小等。新常态下,动力是否强劲,关键是看改革创新力度。也就是看民间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充分释放;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新的消费热点是否不断形成;实体经济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大好高”项目投资是否强劲等等。从总体趋势上看,我省正在向“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发展轨道迈进,这是我们把握新常态的基础。

  三是方法上要对路。新常态呈现新情况新特点,如果我们沿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问题,沿用传统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沿用传统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许多现象就解释不清,许多工作就推动不了。我们必须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路径依赖,创新工作方法,探索研究新常态下的经济现象,探寻经济变量间的新规律,研究既要保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要实现结构中高端水平;既要加快推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又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合规性;既要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要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动力;既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又要加快投资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新常态下认真研究和把握的。

  四是工作上要得力。适应新常态,既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更要从当下入手,把新常态的新要求落实到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中去。关键是要提高敏锐性,并继续按照转职能、善谋划、重执行、强服务的要求,提高全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协调当好参谋的能力。

  (三)要准确把握明年我省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刚刚闭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坚定不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生保障,努力促进平稳发展创新发展,确保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奠定坚实基础。

  全省发改系统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履行职责,统筹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

  三、关于明年发展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明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抢抓经济发展机遇上取得新进展。出台我省贯彻长江经济带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研究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规划建设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上取得新进展。省“411”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7200 亿元;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860 亿元;央企完成投资760 亿元;民间投资比重提高1 个百分点左右;全面稽察和专项稽察项目37 个;确保企业债券发行200 亿元以上,力争300 亿元。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上取得新进展。产业集聚区力争完成投资3100亿元,核心区产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增速不低于所在市的1.5 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左右,提升发展130 家省服务业重点企业和100 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于规上工业;杭钢转型升级、镇海炼化等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市场活力上取得新进展。出台20xx年度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完成综合性改革方案;投融资体制、城乡体制、信用体系、资源要素价格、公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xx 年本);推进一批新的改革试点;出台中介服务目录。

  ——在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治理生态环境上取得新进展。争取新增电力装机30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 万千瓦、风电30 万千瓦,淘汰燃煤锅炉8000 蒸吨以上,完成21 台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实现省市县全覆盖,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报告制度、碳排放控制目标分解及考核制度。

  ? ——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新型城市化上取得新进展。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启动“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推动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市培育工程。

  围绕上述主要目标任务,明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1 、协同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一是修订我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xx年本)。二是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投资项目网上核准,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高效审批服务机制,推进市、县、乡、村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浙江政务服务网有机结合。三是推进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相对集中中介市场或网上中介市场全覆盖。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出台中介服务目录。

  2 、突出抓好投融资体制创新。一是创新投融资平台,推动政府融资平台整合、做大,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的融资平台。二是创新投融资方式,推进项目收益债券、集合债券、离岸人民币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模式,尤其是要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建立PPP 项目库,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特别是新建市政工程和新型城市化的试点项目,要优先考虑PPP 模式建设。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 围绕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民营企业进入石化行业方案,及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社会事业用地抵押贷款等政策。

  3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一是稳妥推进物价改革,修订《浙江省定价目录》,放开药品等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定价范围。下放部分政府定价权限,将部分由地方管理更加便捷有效的定价权下放市、县管理。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管理制度和收费验审制度。下放部分价格行政处罚管辖权。做好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天然气等价格调整工作。二是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各行业、各领域失信黑名单及联合奖惩措施,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各类主体、各类信息的完整记录和更新。三是基本建成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临沪产业合作园,配合国家发改委开展评估,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四是稳步推进公车改革。

  4 、总结推广改革试点。要在总结柯桥企业投资高效审批、海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嘉善县域科学发展、德清城乡一体化改革、平湖产业结构调整、嘉兴行政审批扁平化、诸暨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等试点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分类综合改革方案,释放改革综合效应。

  5 、谋划布局一批专项试点。一是积极争取台州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等列入国家试点。二是加快启动新昌县科技体制创新、上虞区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萧山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批市县改革试点。三是积极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重点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

  1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推进950 个左右省“411 ”重大项目,推进重大单体项目801 个,力争推动189 个项目新开工,加快建设612 个续建项目,力争110 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450 个,其中基础设施类计划投资1460 亿元,增长32%;产业类计划投资1060 亿元,增长18% ;民生类计划投资170 亿元,增长15% ;城市基础设施类计划投资170 亿元,增长42% 。三是加快实施铁路建设“八八计划”,确保20xx年开工建设商合杭客专、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宁波穿山港支线等四个项目。四是对列入国家七大重大工程包的26 个单体项目,实行审批核准“绿色通道”。五是深化与央企合作。

  2 、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活力。一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浙商回归项目推进工作,力争引进到位资金3000亿元。二是面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盈利模式清晰、前期条件成熟的推介示范重大项目(包括46 个推进项目类和24 个推介类项目)。三是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全方位的PPP 试点。

  3 、加大吸引外资和境外投资力度。一是实施重大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项目计划,重点推进一批总投资1亿美元及以上的项目 。二是制定印发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将项目全面核准改为普遍备案和有限核准相结合。

  4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一是春节前召开扩大有效投资暨重点建设推进大会。继续实行“每季公布、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制度,推动投资任务落实。二是对省重大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用地“事后奖励”,继续开展银项对接,规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三是完善重大建设项目库。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今后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必须前期工作完备才能进入项目库,进了项目库才有资格申请投资补助,相关情况每月都要在线上报,投资违规超预算项目单位自己解决,请各地高度重视。四是配合做好稽察监管信息系统全国推广工作。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省级政府投资计划和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等“三个单子”为主要范围,全面稽察和专项稽察项目37个,安排120 个左右项目列入20xx 年省级重大建设联合稽察计划。五是继续深化规范和创新招投标试点。

  (三)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要以培育七大产业、“四换三名”、新型城市化为抓手,一手抓增量优化,一手抓存量调整,加快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城乡结构、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1 、促进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一是落实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八大产业,围绕核心区抓好空间聚合,产城联动,每个产业集聚区要突出1个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2 个积极培育的特色产业。二是推进7个尚未创建高新区的省级产业集聚区开展创建工作。三是着力抓好招商引才工作,谋划推进沿海50 亿元以上、内地20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提高各类开发区(园区)项目准入门槛。

  2 、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筹备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营造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探索建立服务业强县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测算,20xx 年90 个县(市、区)中有45 个县(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51 个县(市、区)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增速,服务业规模最大的20 个县(市、区)增加值之和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46.7% 。三是起草并出台加快发展售后服务、融资租赁、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四是提升发展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培育工程。五是继续推进杭州、宁波、金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再确定一批省级改革创新试点。

  3 、加快四大都市圈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杭嘉湖绍经济、交通、文化、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启动实施我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重点推进四大都市区8条国家关注的城际铁路项目,确保20xx 年底前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杭州、宁波地铁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开通运营杭州地铁4 号线首通段、1 号地铁下沙延伸段和宁波地铁2 号线一期工程。三是配 合国家做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和海西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

  4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健康产业。要牵头编制好节能环保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并协调各方抓好落实。一是要明确发展核心。节能环保产业要重点抓好治水治气治土设施建设及营运和服务、环保设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健康产业要集聚养老、健身、体育、医疗等产业。二是要细化政策举措,健全统计监测,谋划重大项目,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增加产业项目投资,加大资源要素保障。

  5 、加快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是积极推进杭州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二是主动对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方案,推动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三是民营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宁波中国船舶集团产业园、杭钢转型升级、吉奥汽车路桥基地搬迁、镇海炼化扩建项目,以及高端装备、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一批重大项目谋划推进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6 、抓好小城市和中心镇、特色镇培育。一是全面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将我省小城市培育工程列入国家发改委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二是选择确定若干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城市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在全省中心镇推广。三是推进宁波等四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出台试点规划及工作要点。同时,要围绕着七大产业和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7 、支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抓好农业“两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确保温州龙湾二期围涂工程,丽水屏都新区低丘缓坡开发一期工程等投产。三是继续推进一批大中型水库、大型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工作。

  (四)着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机遇,围绕“三大战略”,找准目标定位,构筑战略平台,以开放促发展。

  1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一是研究完善我省贯彻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方案,报省政府尽快印发实施。建立我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会议部署年度工作任务。重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项目建设,加快促进我省与长江经济带区域的互联互通。二是研究制定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谋划重大对接项目。三是深化长三角合作。深化“11+1” 重点合作专题,加快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推进临沪地区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对接,推进嘉兴机场与虹桥机场深度合作,推进杭黄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2 、规划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要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为战略平台,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一是以舟山、宁波地区为重点,开展编制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等相关工作,并争取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等。二是围绕建设国际化综合枢纽港、大宗商品储备加工基地、国际海事航运服务基地、江海公铁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等重点内容,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争取突破一批便利政策。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三是编制完成全省海岸线、滩涂统筹利用与保护规划, 重点推进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台州头门港区块、温州大小门区块等一批发展基础较好、引导带动作用较强的重点区块建设。四是积极支持海洋开发投资集团发展和海洋资源收储中心组建,推进沿海地区新的综合保税区申报设立。完成海洋经济项目投资2500 亿元以上。

  3 、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 。一是抓紧设立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二是落实义乌空运、铁路口岸开放,完善“义新欧”国际集装箱专列运行机制。 三是加快进口市场培育,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四是积极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

  4 、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一是启动“三援”规划编制,突出就业、教育、人才三大重点。二是搭建园区合作平台,继续推进我省五个国家级园区帮扶阿克苏产业园和海西工业园等工作。三是着力优化项目援建模式,减少“交钥匙”项目,全面推行援助工作“项目化”。

  (五)着力抓好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进一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 、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一是抓紧完善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方案,突出“一控两升四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控制;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提升;煤炭消费比重明显下降;单位GDP 能耗明显下降;能源领域碳排放明显下降;能源领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的导向。编制完成各领域子规划和创建工作分年度推进计划,尽早争取国务院批复。二是加快推进三门核电一期等核电项目,建设金衢丽输气管道和重大电源项目的配套电网送出工程,开工建设宁波LNG接收站二期等。三是 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调整能源结构专项行动,抓紧启动燃煤电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实施计划。

  2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 项目建设。加快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工程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世行贷款浙江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做好太湖、千岛湖等重点流域保护治理工作。推进实施杭州湾、乐清湾、三门湾、象山港等重点海湾海水质量综合整治。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扎实推进35 个循环经济领域国家级示范试点建设,设立20 个省级示范试点园区。二是确保完成在50% 以上国家级园区、30% 以上省级园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三是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4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一是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年度计划,全面推进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省市县全覆盖。二是在年耗能万吨标煤或年碳排放量在2.6万吨二氧化碳以上的企业,逐步推进碳排放报告和核查工作。加快建立碳排放总量分解以及考核制度。三是深入推进杭州、宁波和温州低碳城市试点。

  5 、抓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筹备召开生态文明示范区协调小组会议,支持湖州市承办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现场会。切实推进杭州、湖州、丽水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改革试点。

  (六)着力加大民生投入,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要兜住民生底线,把改善民生与增强经济动力、社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落实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

  1 、创新社会发展。一是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打造一批健康服务基地、开展一批健康服务试点示范、建设一批健康服务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健康服务骨干企业(机构)。二是出台我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牵头制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牵头开展全省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三是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社会资本办学办医综合改革试点。四是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2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谋划启动“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推进困难人群就业增收帮扶等十方面工作。二是抓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落实工作,着力推进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薄弱学校建设工程等,抓好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等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基层卫生完善工程,着力强化县级医院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四是推动省自然博物院、省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3 、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配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第二轮特别扶持计划。二是继续做好景宁对口帮扶工作。三是支持新型农村电子商务、农家乐等发展。四是继续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

  (七)着力加强重大问题谋划,进一步发挥发改部门的参谋作用。

  1 、深化“三个重大”研究。一是在全国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中找准方位、准确定位,深入谋划并争取将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和政策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二是各地都要围绕本地战略定位、战略布局、战略举措,精心谋划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

  2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一是完善“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积极参与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在明年年底前形成规划《纲要》草案。二是准确把握规划的功能定位和编制范围,聚焦转型发展的主题,突出创新、改革、开放等三大动力,合理设置目标指标体系。三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编制目录,减少专项规划的数量,不编或少编市场能发挥决定性作用领域的专项规划。要按照规划定项目的原则,提高专项规划深度和水平,强化规划对空间资源的有效管控,加快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多规融合”,认真做好嘉兴市、开化县、德清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探索“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3 、深化重大产业项目谋划。一是建立健全重大产业项目谋划推进机制。促进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财团、央企和我省龙头大企业对接洽谈,争取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厘清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继续梳理重大产业项目谋划的方向,勾画“产业图”和“招商图”,分析潜在的目标企业,谋划一批“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重大产业项目。

  4 、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一是提升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扩大企业监测样本,建立统分结合的监测平台,深化对重点行业的结构性分析。二是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强化对潜在风险的预警预测。

  四、关于各项发展改革任务的落实

  明年发展改革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全省发改系统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要一项一项分解、一件一件落实、一步一步推进。

  一要虚实结合抓落实。虚就是谋划、实就是落实,虚和实向来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普遍感到,好项目大项目不多,改革方案的质量和“落地”有距离,规划缺少在“哪里干”布局,一些干部出现能力危机等,归根结底还是虚实结合做的还不够,“虚”与“实”出现两张皮。当前经济发展中各种问题矛盾、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要抓好工作落实,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虚实结合这一传统,充分发挥规划、战略、项目、政策互相融合最大的效应,做到务虚务实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二要转变作风抓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两年我们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在推进工作中加快转变作风、在转变作风中更好履行职责的氛围,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党风廉政建设,我们系统上下每一位干部,都要时刻警醒、干净干事、坚守底线。必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必须加快简政放权步伐,推进项目审批、资金分配规范公开透明;必须加快干部轮岗交流,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好;必须强化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对各类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必须赢、输不起的斗争。还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以法治机关建设统领各项制度建设,这是转变作风的根本。

  三要创新方法抓落实。新常态带来新问题新矛盾,一些过去熟悉惯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本领,探索新路径新方法,要统筹兼顾,善于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善于从战略角度研究问题,善于从重点方向寻求对策,善于从关键环节推动落实;要上下联动,善于发挥全系统优势,善于在调查研究、规划编制、项目推进、改革试点、业务指导、交流培训等方面加强互动,努力形成发改系统的合力。要再造流程,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抓落实。通过省政务信息网和委信息化“五大平台”,全面改造和完善工作流程,实行网上备案、联网审批、在线监督、实时监测,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投资和稽查管理、新融资模式管理等共建共享系统等等,为实施精准管理、精准服务提供依据。

  四要统筹协调抓落实。发展改革职责决定我们的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条条块块之间的关联度大,我们必须坚持把统筹协调这一基本方法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多听取各部门的意见,注意尊重各部门的合理化建议,善于在一些重要工作上联手相关部门抓好落实。特别是对于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大事项,必须主动牵头、协调各方,抓紧抓好;对于落实涉及面广的综合性改革和规划,要分工合作、加强沟通,协同落实。要担责而不揽权,合作而不邀功,务实而不浮躁,低调而不张扬,放下“架子”,放低“身段”,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合作。

  同志们,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我们既感到压力很大,同时又充满信心。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发改系统一定能以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富有成效的工作成果,推动发展改革事业再上新台阶。

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3

  同志们:

  这次全省国税系统国际税收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xx年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20xx年全省国际税收工作回顾

  20xx年,全省各级国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依法行政深化年”活动为抓手,以强化反避税调查和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为重点,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国际税收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认真开展国际税收税源专项调查

  为摸清我省国际税收税源状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省局在去年3至7月份组织各地开展了一次国际税收税源情况专项调查,共调查外资企业2714户、非居民企业1885户(次)、履行单一功能但出现亏损企业26户、房地产企业80户,达到了摸清税源、宣传政策、纠正偏差、改进管理的目的。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调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开展实施督导,并根据调查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武汉、襄阳市局对有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强化了税务登记和合同备案;黄石、宜昌市局以居民企业日常管理为着眼点,加强对源泉扣缴类所得,尤其是股息、股权转让所得的税收管理;十堰、荆门、咸宁、天门市局对长期亏损、跳跃性盈利、微利微亏等存在避税嫌疑的企业,强化关联申报和筛选分析,督促企业自行调整,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稳妥推进反避税防控体系建设

  20xx年,全省各地围绕“坚持防查并举,建立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统一规范的反避税防控体系”的工作目标,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深化调查,反避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贡献税收收入2124万元,同比增收326万元,增长18.2%,其中调查环节收入1332万元,管理环节收入792万元,调增税款连续四年突破千万元,继续保持在中部六省前列。

  一是关联业务申报率快速提升。通过省局督导和各市州局努力,我省关联业务往来申报工作实现了全面电子化,申报率从上年的46.3%提升到97.8%,有8个市州达到了100%。同时,关联交易申报金额达到700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45.2 %;关联交易大户不断增多,金额过亿元的达到371户、需要准备同期资料的有94户,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9.4%和59.3%。关联申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为反避税选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反避税嫌疑筛选有效开展。各单位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地开展了避税嫌疑户筛选工作。武汉、襄阳市局充分调动所辖县(区)局的反避税工作积极性,搞活了县、市两级筛选工作;黄石、宜昌市局注意梳理分析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避税疑点,运用到反避税案件筛选之中,并进行考核通报;鄂州、咸宁、潜江市局在下户稽查、出口退税审核和纳税评估工作中安排核对关联交易,注意发现避税疑点。去年全省共筛选出30户避税嫌疑案件,数量增加,质量提升。

  三是反避税调查取得新进展。各地在省局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新途径,反避税调查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立案14户,结案14户,调查对象从单纯外资企业延伸到内资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涉及领域从传统购销业务扩展到资金融通、技术转让和股权转让业务。省局集中反避税业务骨干对荆州某避税案件进行可比性分析和调查,加快了该案件的查处进度。武汉、宜昌市局加大调整补税力度,积极探索股权转让和成本节约等反避税工作新领域,注重后续跟踪管理,初步建立起反避税工作长效机制。

  四是预约定价申请应对积极。为积极应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有限公司提出的预约定价安排,省局去年将汽车行业确定为重点跟踪、研究行业,并组织力量对10户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经营特点、成本控制、盈利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跟踪分析。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下,省局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进行了预备会谈,搜集整理了4家汽车行业企业历年的同期资料,并从BVD数据库中搜索汽车行业的经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谈判方案既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三)不断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

  20xx年,各地按照 “信息管税、分类管理、部门协作”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全省完成税收10.1亿元,同比增收3.07亿元,增长43.8%。

  一是规范业务流程。去年初,总局在CTAIS管理系统中设置了非居民税收管理及税收协定执行的业务模块。为便于基层税务机关熟悉和规范该类业务操作,省局于4月份组织人员进行了业务流程清理,开展程序测试,并起草操作规范,逐步将我省的国际税收业务纳入到CTAIS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了录入工作的随意性,加强了数据综合分析和利用,提高了信息管税水平。

  二是开展汇算清缴。各单位认真贯彻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狠抓规范管理,加强对基层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引导纳税人履行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等义务,有效地提高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预缴率和汇算清缴工作质量。武汉、鄂州市局对118户非居民企业进行了20xx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共征收企业所得税293.12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54.01万元,实现了税收翻番。

  三是做好分析调研。省局、市州局始终坚持非居民税收收入预测分析机制,按季报送非居民税收收入分析报告,剖析收入增减原因,把握非居民税收收入变化规律。同时,加大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调研力度,省局先后到部分市州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走访,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加强了上下交流,提高了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四是建立协作机制。省局及有关市局密切与商务、工商、外管、外办、文教、地税等部门的联系,获取了“走出去”企业、对外支付款项、股权转让及合作办学等信息,拓宽了税源信息来源渠道。去年12月初,省局组织省商务厅、工商局、外管局、外办、地税局五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就部门配合及协作管理达成了一致意见,初步建立信息交流及协作管理机制。

  (四)全面落实非居民税收协定待遇

  一是严格执行税收协定。20xx年度,全省共受理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117 件,减免税额6036.79万元。其中审批类64件,减免税额5339.29万元;备案类53件,减免税额697.5万元。经审核,有2户支付给香港的股息不符合条件,予以驳回,涉及金额1049.92万元。武汉、黄石、襄阳、宜昌、荆州市局在落实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严格执行税收协定审批工作,防止税收协定滥用;另一方面,做好纳税服务,降低跨国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成本。

  二是认真开展专项调查。去年8月,按照总局要求,组织对全省金融行业非居民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摸清了外国银行分行及代表处的基本情况及经营特点,明确了各项所得的征免税范围。9月,组织开展“走出去”企业调查,省局从商务部门取得了我省181户对外投资企业的信息,经分类整理后下发各地进行调查,核实我省有90户企业在20多个国家(地区)有投资、承包工程等业务,掌握了企业的经营纳税和税收抵免情况,为更好地服务和管理“走出去”企业打下基础。

  (五)积极开展国际税收征管协助

  20xx年,我省按照税收协定所规定的义务,认真做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在防止跨国纳税人逃避税收方面的作用。一是自动情报交换数量增加。有9个单位向美、日、韩、加、澳五国提供了电子自动情报471份,较上年增加95份,为历年来最多。二是专项情报质量提高。武汉市局注重情报交换与反避税、日常征管和税务稽查相结合,积极发现问题、捕捉疑点,主动提出2份专项情报请求,请求内容有新扩展,整体质量有新提高。三是外来情报利用效率提升。武汉、襄阳市局充分利用3份外国税务当局的专项情报开展调查,使跨境交易中的有关涉税信息能及时发现并查处,有效防范和打击了国际偷避税行为。

  (六)着力培养国际税收人才队伍

  针对国际税收工作专业性和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多种方式加强干部培养、提升专业队伍素质。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省局通过考试选拔,建立了首批18人的国际税收人才库。武汉市局积极采用有效措施,保证了专业人员的集中和稳定。二是积极参加各级国际税收专业培训,全年先后有100多人次参加了总局、省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其中既有一般干部,也有市州局分管领导。三是省局邀请总局领导和中介机构专家授课,就反避税、BVD数据库、非居民税收管理和税收协定执行进行专题讲解和研讨,拓展了国际税务干部思路,探索了工作新方法。

  过去一年,全省国际税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省局党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的结果,是各级国税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在座各位和广大国际税务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战斗在国际税收工作岗位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谢意!

  二、正确把握国际税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认清形势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判断分析,工作中才会明确方向。

  (一)当前国际税收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把握两个机遇。从国家层面来说,“”时期,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资本、技术、人才和服务等跨国流动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加大,税源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必然带来税制安排和税收管理的国际化,这就需要加大国际税收管理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切实保护我国税基,维护国家税收主权。从我省实际来说,去年,我省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335.1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先后在印尼、加纳、瑞士设立了湖北企业营销中心,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层面上发挥着有益的作用。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2家在湖北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和研发基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湖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中,这预示着国际税收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地位越来越重要。

  正视两类挑战。首先是来自外部的挑战。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外资企业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国际间偷、逃税的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化,跨国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资本弱化等手段避税的势头有增无减,劳务与技术的混淆、收益所有人的模糊,使得非居民身份、常设机构、所得来源等判定工作日益复杂,税源监控难度加大。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迅猛,传统的手工会计凭证和账簿已经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核算、管理系统所取代,税务部门调账取证的难度增大。这些都在考验我们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给维护我国税收主权带来极大挑战。其次是来自内部的挑战。今年,全省国税系统以“核心业务强化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构建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机制;积极优化办税流程,提高各类审批效率,降低纳税人税收成本,提高其税法遵从度,构建符合现代公共管理要求的新型纳税服务体系。这些都对国际税收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在加强国内税收管理的同时,要着力加强国际税收管理。要研究完善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跨境纳税人服务,防范国际税源流失风险,积极探索专业化、信息化的国际税收管理新格局。

  (二)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

  王力副局长在全国国际税收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20xx年国际税收工作总体思路是:紧密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思路,把握“围绕一条主线,完善四项机制,强化三个保障”基本要求,推进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建设,探索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积极提高国际税收工作水平。他强调,为积极落实总体思路,必须要切实把握四个重点方面。一是各级税务机关特别是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战略思维与长远眼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高对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对维护国家税收权益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国际税收“143”的总体思路紧贴税收主题,切合当前实际,必须牢牢把握。三是为服务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的齐头并进,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建设。四是加强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行专业化分工,配备专业化人才,实施专业化手段,充分发挥部门协作与联动。

  (三)我省国际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系统内外对国际税收工作认识还不深,重视不够,尚未营造出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有的认为其工作专业性太强,难度太大,畏难观望,徘徊不前;有的认为其收入块头不大,税收成本高,安于应付,主动性不够。二是各地工作开展不够平衡。近几年反避税案件调查工作进展不大,非居民税收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情报交换中查补税款总量较少;新所得税法实施以来,还有8个单位没有实现反避税案件破题,2个单位没有取得非居民税收突破,6个单位未开展情报交换工作。我省专业人才不足,也制约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三是数据信息分析利用不够。目前,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与内、外部门的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类系统已有数据信息收集分类管理不到位,分析利用不够;税源信息从上级搜集向下传递的多,从基层搜集向上传递的少,基层调查核实分析判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做好20xx年国际税收工作的几点要求

  20xx年全省国际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为核心,进一步构建反避税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全面提高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水平,积极探索“走出去”企业管理机制和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更好地发挥税收协定、情报交换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促进我省国际税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加强领导。加强国际税收管理,不仅体现在税收收入上,而且事关国家主权和税收权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并加强领导,不能因为业务不多、块头不大而淡化管理,分管领导要切实加强业务管理,“靠前”具体指导。同时,国际税收工作特别是反避税工作难度大、周期长,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各级领导要有打持久战和打硬仗的思想准备,要排除干扰、鼓劲打气,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二要加强统筹。总局近期将要下发关于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建设的文件,我们将根据总局要求从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岗位职责、强化人员配备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省、市州局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不断探索工作规律和经验。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要密切联系税政、征管、稽查等部门,开展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三要加强宣传。要把国际税收业务宣传纳入到税收宣传月和所得税汇算清缴中,通过制发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开展国际税收在线访谈,组织课题研究等方式,普及基础知识,让国际税收业务与国内税收业务一样深入人心。各地要制定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对内对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使社会各界认识、理解并支持国际税收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基础管理,推进体系建设

  目前,各市州局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改革虽基本到位,但不等于工作职责落实到位,明确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督导考核是加强基础管理的关键。一是研究制定岗责体系。省局年初在襄阳进行了CTAIS中国际税收业务模块测试工作,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原则,研究制定《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岗责体系》。在明确省、市州、县区局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推行环节管理,确保环环相扣。进一步理顺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与系统内有关部门间的职能关系,建立健全覆盖日常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反避税调查等所有业务链条,实现良性互动。二要确立市州局的主导地位。鉴于目前国际税收的税源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市州局在国际税收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必须确立。市州局要通过加强税源分析、纳税评估、案件调查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从而带动县区局全面开展工作,进一步调动县区局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三要加大省局指导和考核力度。省局要利用各系统的数据和各类案件开展税收分析,查找税收流失风险和税收管理风险,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市州局的业务指导。对于重大反避税案件、跨区域联查协查和非居民税收案情调查等工作,省局要抽调骨干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同时,要探索建立日常与年度、定量与定性、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指标,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

  (三)加强管理服务,推进依法行政

  今年是 “核心业务强化年”,要按照全省国税工作会议要求,在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上着力,全面提升国际税务工作质量。一要提高服务质效。进一步梳理办税流程,规范涉税文书,整合各类调查、检查事项,大力推行电子申报,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要及时公布涉及跨国纳税人税收权益事项,引导企业自行调增关联交易利润水平,规避反避税调查风险。要积极推动预约定价谈签,探索双边磋商,妥善处理国际税收分歧和争议,增强税收确定性,避免国际双重征税。要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政策宣传和服务,大力支持国家鼓励的对外投资项目,及时有效解决“走出去”企业在境外的税收风险。二要提高管理水平。武汉、宜昌、襄阳等税源规模较大、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要进一步拓展反避税工作领域,深化行业分析和经济定量分析,加大调查补税力度;其他地方要提升关联申报质量,开展审核分析,确保完成省局下达的立案结案指导计划,使我省反避税工作在全国排名提升,在中部六省继续保持领先位置。要加强非居民企业分类管理,研究跨境税源分布规律,防范税收流失,重点抓好对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股权、取得股息所得的税收管理,不断提高非居民税收在国税收入中的比重。要严格税收协定执行和优惠待遇审批,提升专项情报的使用价值,防止税收协定滥用和跨境逃避税,切实维护我国税收权益。

  (四)加强信息管税,探索专业化管理

  一是规范流程操作,管好数据源。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国际税收信息化管理比较薄弱,信息不足、质量不高。要统一规范CTAIS中国际税收事项的操作,明确岗责流程,保证国际税收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录入和更新,把好数据来源“入口关”,提高数据采集质量。省、市州、县区局要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管理,防止发生机外流转,体外循环。二是整合内外资源,扩充信息量。要充分运用好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所得税汇算清缴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等系统中有关国际税收管理的信息,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同时,要努力获取第三方信息,与工商部门协商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实现股权转让信息共享。积极开展与银行、海关、商务和外汇管理等部门在企业资金账户、股权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共享。要进一步应用BVD数据库和标准普尔数据库,推广使用全球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与兄弟省份开展联查协查和信息交流。三是建立指标体系,用好数据库。目前,我们获得的国际税务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登记申报信息、税务证明开具时的审核信息、日常检查和稽查环节发现的信息,以及外部门发送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散落于税收管理各个环节,尚未实现部门间的对接和共享,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省局要要逐步建立关联申报审核、反避税选案、非居民企业股权和股息管理、“走去出”企业税收管理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并适时把这些指标体系加载到省局正在研发的税源管理风险分析监控平台,提高国际税收风险管理水平,为实施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五)加强队伍建设,用好人力资源

  在国际税收领域,偷税与反偷税、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异常激烈,要在激烈的税收竞争中获胜,靠的就是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税收业务扎实、具备外语能力的队伍。一要善于发现人才。继续推进国际税收人才队伍建设,以各地推荐和省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选拔一批20人左右的业务骨干进入省局人才库,并力争在“”结束时,全省完成百名国际税务人才库的建设。二要积极培养人才。要努力争取总局培训的指标,培养几名高级国际税收人才,成为我省国际税收管理的领军人物;省局要利用举办培训班、下发案例集、处室网站建设和建立QQ群等方式,每年对百名以上的税务干部进行实用型的国际税收业务培训;各单位也要分门别类抓好岗位人才的培训,重点培训进入省局人才库里的人员,在实践中抓好技能培训,锤炼实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国际税收干部的整体素质。三要合理使用人才。省局、市州局要通过案情研讨、集中办案、成立工作小组、调查专班和反避税案件审议小组等方式,把专业人才安排在国际税收工作上,特别是省局国际税收人才库的人才要充分利用好,想方设法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政治待遇,保护和激发他们干事敬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人、提高人,为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20xx年的国际税收工作十分繁重,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重点,以全面开展“核心业务强化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机制,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国际税收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为我省国税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