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范文 |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精选19篇)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一、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期教学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上学期上课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效果差距较大。有的学生基础很好,视野开阔,并能对历史事件发表很多自己的见解,这也让教师必须加大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学生基础一般,但课堂回答积极。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基础差,所以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讲授。这学期的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新罗、日本的关系;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北宋的统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和战;宋与金的对峙;南方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宋代衣食住行的基本情况;元朝的统一;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的疆域;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的政策;《资治通鉴》;佛教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发明;《本草纲目》;赵州桥;北京城; 教学难点: 隋朝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唐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宋时期,政府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间复杂的关系;对蒙古族统一中国应如何看待;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读读”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略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3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是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第一本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情况,从原始人类的出现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发展与解体,重点讲述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到南北朝的发展情况。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掌握四部分内容: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2、重点: 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夏朝的建立、分封制、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三国鼎立、民族大融合。 难点: 历史久远,难以掌握,学生不易理解; 措施: 搜集资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故事会、黑板报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找准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讨论、小游戏、故事会、看图分析、动动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改措施: 加强集体备课,找准重难点,集思广益,探寻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四、教研专题: 借鉴洋思经验,利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7课时 第二单元:10课时 第三单元:13课时 第四单元:9课时 阶段、期末复习:12课时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4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学科使用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上、下两册)。七年级教材上、下两册叙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采用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系,即基本按照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线索,由古至今讲述历史的同时,围绕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来叙述。上册教材确立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等四个专题,下册教材确立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等三个专题,每一专题下确立四至八个小专题,便于学生学习。 七年级上册教材每课由12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导入框、课文、阅读课文、图表、历史文献、思考提问、自由阅读卡、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练一练、自我评价和活动建议。其中课文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和主要线索。其余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在每一单元后面,教材还安排了一节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中学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本册教材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旨在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增强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建议 1、开齐并上足课时,保证历史课常规教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如课堂讨论,历史讲座等进行教学。 4、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5、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适时进行阶段复习并进行乡土教材教学。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5一、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总目标是: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文书资源: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 2、音像教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材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对媒体设备,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 4、人力资源:学生,求职人员,教师,邻居等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从此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为了珍惜新的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药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新奇的特点,促使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措施 1.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熟透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一节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到课前的收集资源,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每一课为四课时,探究活动两课时,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本学期增补《地理读本》为扩展学生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共四个单元,总授课36课时。 1.第五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2.第六单元:讲授十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3.第七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4.第八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地理读本》共四单元,总授课28课时。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6新的一年到来,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历史老师将继续努力,以学校的工作方针为指导,踏实敬业,潜心教学,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大胆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现结合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历史故事会、历史剧,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7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 三、具体思路 1、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5、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 略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8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要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七年级的学生虽说已学了一学期的历史;但是大多数学生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共20课,叙述从上古时期到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各民族融合的历史。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学措施 1、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及时进行恰当的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设计情景,创设条件进行赏识。正确运用赞美艺术,赏识学生,挖掘其潜力。最后,赞美也应关注有缺点的学生。 4、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5、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6、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五、教学进度安排 新授课内容:《中国历史》上册,每周两课时,计划20周共34课时。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9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教材分析: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周 次 具 体 计 划 第1周(2.14-2.19) 期末试卷讲评.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2周(2.2-2.26) 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 第3周(2.27-3.5)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 第4周(3.6-3.12)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5周(3.13-3.19)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一单元测验 第6周(3.2-3.26) 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7周(3.27-4.2)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8周(4.3-4.9)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复习1-4课 第9周(4.1-4.16) 复习5-8课 第10周(4.17-4.23) 复习9-12课 第11周(4.24-4.3) 期中考试 第12周(5.1-5.7) 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周(5.8-5.14)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测验 第14周(5.15-5.21) 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周(5.22-5.28)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6周(5.29-6.4) 第18课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7周(6.5-6.11)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18周(6.12-6.18)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19周(6.19-6.25) 期末复习 第20周(6.26-7.2)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0一、学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1初一历史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们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制定了这个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本学期收获进步。 本学期我将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五、改进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教学进度 略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2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四、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3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且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通过上个学期的观察,学生对于“堂堂清”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应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初一历史第二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仍采用“平时分积分制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详细的积分制度。从课堂上答题、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几个方面来实行积分奖惩。首先,课堂上的提问分为“复习提问”和“新课提问”,在“复习提问”这个环节采取答错扣分,自愿回答多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而在“新课提问”这一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踊跃回答问题,答错不扣分,对于回答有创新意识的多加分等。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提问有难有易,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尽量要求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回答,增加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其次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的积分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扣分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对于上课违纪情况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扣分,对于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每个月公布一次积分,使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总结。 本学期争取平均分达到及格水平。 五、教学进度 略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4一、学科分析: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底子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临着学科建设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四、教材特色: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 (2)突出能力培养(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五、实施教学总体思路: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主宰”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教材进行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知识的学科意义。 4、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共约十六周) 第一——四周: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五——八周:完成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八——十三周:完成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十四——十六周:复习备考,期末考试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5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间建立对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作为新来的老师,我还不是完全了解每个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但从这几节课的观察来看,他们的历史知识还是相对比较薄弱,不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但由于七年级学生思维敏捷,所以我对提高这届学生的历史文化水平充满了希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培优补差,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期末测试的综合评价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则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新课标中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和组合。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作用的因素,对学困生既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5、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学习。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6一、计划宗旨: 今学期,以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三自主五环高效课堂"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双基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强化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研究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初一《中国历史》(上)共二十二课内容,分为四个单元,介绍了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介绍了在中国古代史的大部分内容,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误,在整个初中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学习和全面认识中国的国情,显得更为重要、 三、具体目标 (一)常规教学目标: 成绩目标: 提高A等率,消灭C等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四、能力达成目标: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⒈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⒊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上课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⒋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⒍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⒎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努力做到整体优化、 ⒏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7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中等行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以确保学生学得好。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 3、通过举办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做到分类指导。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课时安排 教材总共22课,从我国的远古居民讲到魏晋南北朝。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共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约二十二课时,单元复习约四课时,期中复习约两课时,期末总复习约四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五周1~6课共6个课时 第六周至第八周7~11课共5个课时 第九周期中复习共2个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第三单元(12~17课)共6个课时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第四单元(18~22课)共5个课时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复习及统考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8新的一年到来,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历史老师将继续努力,以学校的工作方针为指导,踏实敬业,潜心教学,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大胆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现结合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历史故事会、历史剧,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9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