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范文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二、氯化钠: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学好高中化学的经验

  一、了解化学学科性格真心对待新老朋友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对物质的结构和物质间转变进行探究,并找出其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它是自然学科,不是人文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或不常见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学科、生活气息很浓的学科、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在化学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切忌将化学抽象化,像哲学一样。

  自然界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在化学家或化学工作者的眼中,它们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如果像人一生中能结交一大堆真正的朋友、认识一大堆人一样,真正搞懂一种物质,了解一大类物质,你就可以成为化学专家了。因而学习化学,首先要在符号与实物形象之间建立顺畅的联系。如氯化钠NaCl,有的人眼中仅是四个字母,两个大写两个小写。读作“naiceiel”。但在优秀学生眼中这不是四个字母,而是一堆正六面体形的固体,它味咸、易溶、可电解......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化学观。一种抽象化,一种实物化。谁能最终学好化学,是不难知道的。

  相对于物理:具体东西抽象化。如实物被当作一个质点、一束光被当成一条线......

  相对于数学:则是实物抽象化、抽象的东西更抽象,还运用一系列公式进行概括。

  因而对于化学,对绝大部分来说起点低、入门易。但如果不注意学科特点,将一系列物质学习过后,思想思维就会出现极大的'混乱,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纠缠不清,因而每考每败,这就是化学学习中知易行难的原因。

  二。培养形象立体思维方式提高研究化学的乐趣

  学习每一种物质,就如同认识一个人,光记着其名字是不够的。你必须和这个人有很长的相处时间,才能记住它们的音容相貌,理解它的性格与特点,知道它的优缺点与长短处。如果你是它的领导,你能知道它适合什么岗位,有多大本事,你才能对他们指挥自如,考试战争才能百战百胜,所以化学学得好才能当领导。

  对于每一个要学习的物质,尽量要看一看实物,体会它的颜色、状态......对于学生实验,要尽量动手,体会它性质的与众不同之处,哪怕对于再寻常不过的物质如水也要能对其性质品头论足。同时在化学分组实验中体会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物质学多了,容易糊涂,特别是有些双胞胎、三胞胎物质,也要能尽量分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因而我们学习化学,就不再是一堆英文字母。而必须是一系列形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物质转化。例如电解氯化钠,就应该想到钠离子得电子生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属钠,氯离子失去电子成了黄绿色的氯气瓢出来了,等等。

  要经常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在大脑中梳理所学过的一切。让他们站好队,分好类。每个物质都能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写上一句二句概括性的话。这样化学的形象化有了,化学也就学活了。

  三。建立良好自学习惯,培养独立解题品质

  高中化学不单是化学,高中所有学科的学习都要求自主先入。因为高中课程内容多、深度足,很多东西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不能言传。因而还指望像小学、初中一样,老师手把手的教、老师一题一题的讲解,学生尽管不懂,也能依样画符,似乎初中都很容易学懂。两个学生中考成绩如果都是80分。但这80分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的,一个80分货真价实,是真正弄懂了知识的体现,而另一个80分则是通货膨胀,没有彻底弄懂知识,只是对知识的死记和对老师解题的机械模仿的话。进入高中后,成绩自然分化的很厉害。

  所以进入高中后,有自学习惯的要坚持,有自学能力的要发挥。没有的则必须培养、必须挖掘,必须养成。做事情、想问题要超前,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会了解老师的教学套路,教学方法。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提前学习的意思。但很多同学预习是扫描式、像读小说、看电影。一节内容5分钟就搞定了。遇到稍微恼火的地方就跳过或放弃了,心想反正老师还要讲。这其实不叫预习,就是一种扫描。没有收效,没动一点脑筋,这样的学习,能力是丝毫得不到提高的。

  预习就是要通过走在老师前面、想在老师前面、学在别人前面,要拿出一个架式,要拿出笔来,勾画出重点;要拿出草稿本,进行演算,然后将课本习题认真做一做,检验自己的预习成果。

  这样别人是在上新课,对你而言则就是复习课了。下课后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课本。解题速度加快,腾出时间进行新的一轮复习与预习。有的同学一天到晚总是在被动吸收知识,被动应付作业。整天头不洗,饭不吃,忙乱不堪,疲惫不堪,但考试下来,总是很不令人满意。便却给自己安慰说:我已尽力了,我就这个能力了,人家头脑就是聪明啊,否法定了自己,长了别人的志气,对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

  不少人听新课听得浑头昏脑,飞机坐了一节又一节,最后才不得不翻书,从头自学。为什么就不能超前一点,先自学后再听课呢,这样也不至于天天坐飞机。有人总是一厢热情的认为:上课一边听,一边看书,节约时间,效益超强,结果没有几个人能如愿。

  要懂得反思与总结,要懂得调整思路、方法。总之一切皆要主动,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被老师操控、推动,但要与老师的教学思路、进度保持一致,从而形成合力达到最大效率。

  学习上要动自己的脑子、流自己的汗。不要搞任何人,也不要指望谁来督促你,逼迫你,我们要成为自己学习上的主人,不要成为学习的奴隶,更不要成为别人学习上的陪同者、旁观者、听众或是看客。

  要加强培养自己独立解题的习惯,高考是独立答卷而不是商量、合作考试的。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开讨论,无论有无必要都要问别人,似乎很是谦虚好学,实则是偷懒或是借机拉呱开小差。把自己的脑袋闲置起来,借别人脑袋解题,训练聪明了别人的同时,却颓废弄笨了自己,真是得不偿失啊。

  有问题不问,不是好事,有问题就问,更不是好事。你要确认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依然不能解决的才能问。哪儿不懂就问哪儿。别一张口:这个题我做不来;给我讲一下这个题。

  有的人,手里拿着英汉词典问别人某个单词怎么读、怎么写。或直接问周围的同学:氢的原子量是多少。这已经不是问题,而是借题发挥了。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从你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出发点,就能判断出你的学习大致是一个什么程度,有什么发展潜力。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2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气体: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1、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32、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33、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通人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4、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白烟产生。

  35、加热氯化氨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36、加热氯化氨:

  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产生。

  37、无色试剂瓶中浓硝酸授阳光照射;

  瓶中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38、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棕红色气体产生。

  39、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棕红色。

  40、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

  4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42、将点燃的镁条伸人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4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

  44、向Fe3+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有白色絮状物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45、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46、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3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九年级化学是启蒙课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第一节课,我首先出示一块手帕,让大家猜想:用火点燃后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烧坏了,我微笑着没有说话,把一块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熊熊大火持续了1分钟左右,火灭了,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惊呆了。紧接着,我又变了几个小魔术:魔棒点灯、藏猫咪、清水变牛奶等,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我将他们带入化学的王国。接下来,我就说,同学们我从不打听大家以前的学习成绩,化学是一门新课程,不存在什么基础,在我的化学课堂不存在什么差生。化学是理科,但比数学、物理要好学的多,是理科中的文科,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只要想学好化学,从这堂课开始,你就能学好,大家有信心么?同学们就举起有力的拳头,高喊有;就在这一声响亮的回答中,我和这些同学的合作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的命运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使教学相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法水平和能力。

  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化学课的学习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是理科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学科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做好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回顾我的教学工作,我一直以来都能全身心地付出,虽然伴随着很多挫折和无奈,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中我深深的体会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海无边。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个教育事业这块沃土上勤耕不辍的孺子牛。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5

  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

  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6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n=N/NAn=m/M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7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8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9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4Fe+3O2高温2Fe2O3

  C+O2点燃CO2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点燃SO2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点燃2H2O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高能燃料

  4P+5O2点燃2P2O5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Δ2KCl+3O2↑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K2MnO4+MnO2+O2↑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

  2H2O通电2H2↑+O2↑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

  NH4HCO3ΔNH3↑+H2O+CO2↑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Mg+H2SO4=Mg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Fe2O3+3H2Δ2Fe+3H2O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Fe3O4+4H2Δ3Fe+4H2O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WO3+3H2ΔW+3H2O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MoO3+3H2ΔMo+3H2O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Na+Cl2Δ或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C+O2点燃2CO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2CO+O2点燃2CO2蓝色火焰煤气燃烧

  C+CuO高温2Cu+CO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2Fe2O3+3C高温4Fe+3CO2↑冶炼金属

  Fe3O4+2C高温3Fe+2CO2↑冶炼金属

  C+CO2高温2CO

  CO2+H2O=H2CO3碳酸使石蕊变红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ΔCO2↑+H2O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CO3+H2O+CO2=Ca(HCO3)2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

  Ca(HCO3)2ΔCaCO3↓+H2O+CO2↑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2NaHCO3ΔNa2CO3+H2O+CO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小苏打蒸馒头

  CaCO3高温CaO+CO2↑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Na2CO3+H2SO4=Na2SO4+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MgCO3+2HCl=Mg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O+COΔCu+CO2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Fe2O3+3CO高温2Fe+3CO2冶炼金属原理

  Fe3O4+4CO高温3Fe+4CO2冶炼金属原理

  WO3+3CO高温W+3CO2冶炼金属原理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OH+3O2点燃2CO2+4H2O

  C2H5OH+3O2点燃2CO2+3H2O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酒精的燃烧

  Fe+CuSO4=Cu+FeSO4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湿法炼铜、镀铜

  Mg+FeSO4=Fe+MgSO4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Cu+Hg(NO3)2=Hg+Cu(NO3)2

  Cu+2AgNO3=2Ag+Cu(NO3)2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镀银

  Zn+CuSO4=Cu+ZnSO4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镀铜

  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l2O3+6HCl=2AlCl3+3H2O白色固体溶解

  Na2O+2HCl=2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

  CuO+2HCl=CuCl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Cl=Zn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MgO+2HCl=Mg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CaO+2HCl=Ca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NaOH+HCl=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

  Cu(OH)2+2HCl=CuCl2+2H2O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Cl=AlCl3+3H2O白色固体溶解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Fe(OH)3+3HCl=FeCl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Ca(OH)2+2HCl=CaCl2+2H2O

  HCl+AgNO3=AgCl↓+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

  Fe2O3+3H2SO4=Fe2(SO4)3+3H2O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l2O3+3H2SO4=Al2(SO4)3+3H2O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nSO4+H2O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白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H2SO4=BaSO4↓+2H2O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Cl2+H2SO4=BaSO4↓+2HCl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白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NO3=Zn(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

  MgO+2HNO3=Mg(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

  CaO+2HNO3=Ca(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

  NaOH+HNO3=NaNO3+H2O

  Cu(OH)2+2HNO3=Cu(NO3)2+2H2O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白色固体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3NaOH+H3PO4=3H2O+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H2O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

  FeCl3+3NaOH=Fe(OH)3↓+3NaCl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Mg(OH)2↓+2NaCl

  CuCl2+2NaOH=Cu(OH)2↓+2NaCl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H2O=Ca(OH)2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O3=CaCO3↓+2KOH有白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CuSO4·H2O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CuSO4·H2OΔCuSO4+5H2O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AgNO3+NaCl=AgCl↓+NaNO3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BaCl2+Na2SO4=BaSO4↓+2NaCl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l2+Na2CO3=CaCO3↓+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O3+2HCl=CaCl2+H2O+CO2↑

  MgCO3+2HCl=MgCl2+H2O+CO2↑

  NH4NO3+NaOH=NaNO3+NH3↑+H2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NH4Cl+KOH=KCl+NH3↑+H2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氨:NH3

  胺:氨分子中的氢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分类按照氢被取代的数目,依次分为一级胺(伯胺)RNH2、二级胺(仲胺)R2NH、三级胺(叔胺)R3N、四级铵盐(季铵盐)R4N+X-,例如甲胺CH3NH2、苯胺C6H5NH2、乙二胺H2NCH2CH2NH2、二异丙胺[(CH3)2CH]2NH、三乙醇胺(HOCH2CH2)3N、溴化四丁基铵(CH3CH2CH2CH2)4N+Br-。

  铵:由氨衍生的一种离子NH4+或基―NH4,也叫“铵根”,它是化学中的一种阳性复根,用表示。它和一价金属离子相似。它的盐类称为胺盐。如化肥硫铵和碳酸铵的分子都含有铵。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0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1

  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2.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4.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5.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6.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2

  一、概念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同步练习题】

  1.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

  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

  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42-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lmolSO42-,可脱去2molCl2

  答案:B

  点拨:该反应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S2O32-,H2O参与反应,但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选B。

  2.(20xx?河南开封高三一模)分析如下残缺的反应:

  RO3-+________+6H+===3R2↑+3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元素

  B.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

  C.上式中缺项所填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D.RO3-中的R元素在所有的反应中只能被还原

  答案:B

  点拨:RO3-中R为+5价,周期表中ⅤA、ⅦA元素均可形成RO3-离子,A错误;据元素守恒,反应中只有R、H、O三种元素,则缺项一定为R-,且配平方程式为RO3-+5R-+6H+===3R2↑+3H2O,据此可得R为ⅦA元素,B正确;R-中R处于态,只能作还原剂,C错误;RO3-中R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D项错。

  3.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KH

  A.失去1mol电子B.得到1mol电子

  C.失去2mol电子D.没有电子得失

  答案:A

  点拨:KH中H为-1价,KH+H2O===KOH+H2↑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例: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例: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例: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___;

  (2)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3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4.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二、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1.乙醛(醛)还原法: CH3CHO + H2 --催化剂加热→ CH3CH2OH

  2.卤代烃水解法: C2H5X + H2O-- NaOH加热→ C2H5OH + HX

  3.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RCOOC2H5 + H2O—NaOH→ RCOOH + C2H5OH

  4.乙醇钠水解法: C2H5ONa + H2O → C2H5OH + NaOH

  5.乙烯水化法: CH2=CH2 + H2O --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 C2H5OH

  6.葡萄糖发酵法C6H12O6 --酒化酶→ 2C2H5OH + 2CO2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4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5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6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7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七、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体积的水溶解。

  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的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的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八、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九、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浓H2SO4)12C+11H2O放热。

  2H2SO4(浓)+CCO2↑+2H2O+SO2↑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一、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Cu(NO3)2+2NO2↑+4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二、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