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写生下乡感受心得体会 |
范文 | 写生下乡感受心得体会(精选3篇) 写生下乡感受心得体会 篇1说句实话这次江西婺源之行是我第一次向南走这么远,早在出发之前我就在百度和谷歌地球找了一些当地的材料,还有那边的天气。 等到了出发的时候,大包小包的东西往上带,虽然很累,但是觉得我可以用的着。等到了以后才发现好多东西都是没必要带的,才发现我们的独立生存能力还是很不够的。 记得火车过长江的时候,心情是很激动的,因为这我第一次看到长江,旅途的疲劳在这会儿化为无有。晚上的时候终于到了住宿的地方了,一个叫做菜米油盐的旅店。那天晚上的饭特别香,从那天开始,我们几个的饭量就比在学校增了好多。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被老师带着出去画画了,我们第四小组没有跟着老师走,自己找了一处地方画。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当时的感受,真的,你要知道那天早上我站在那一片麦田的面前,心情真的是汹涌澎湃啊。晚上回去评画的时候我换在给老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那天最有激情。 后来的几天画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心情开始变得急躁起来,老是觉得画不下去了,这个时候老师帮了大忙了。到现在我还记得每天晚上吃完饭就缠着两个周老师不停地问,每次结束都要到11点左右了。我真的该谢谢他们,虽然骂人的时候很讨厌,但是真的是为我们尽心尽力。 再后来的时候,我们去了不少景点去画画,恰好到十一黄金周,那些游客太牛了,什么人都有的。我们每天早上出去,中午在画画的地方吃盒饭,晚上回来和我的那几个吃友们抢着吃饭,日子过得比军训换苦了点,但是每天都挺充实的。写生的那些天,发现我们第三工作室好团结的,每个人都是人才啊! 早出晚归的日子要结束的时候,老周终于变得不那么严厉了,在晚上开了篝火晚会,还有烤野猪吃。那天我们带着老板娘给编的可以许愿的竹子帽,烤野猪,烤红薯还有啤酒喝,虽然没吃饱,但都是很开心的。我记得那天晚上婺源的天空有好多的星星,一个美妙的夜晚。 篝火晚会给我的回忆还有老周那强大的野外生存技能,真的要好好跟他学学。 非要说这次远行有什么感悟,我觉得就是写生得到的东西是平时在学校所没有的,在写生的过程中要学会处理画面的各种问题,把握好光阴的效果,理智的画出风景给自己的感受,还有就是处理好外界的干扰。生活方面就是学会用最少的的物质支持自己独立生存,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再就是像外出写生如何处理好与大家的关系,还有与自己团队的关系。 我能写出来的也只是这么多了,关于婺源,关于这次写生,其实心里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感悟。我更愿意把这次写生当做是一次生活心灵之旅,我是学到了好多专业知识,但是我觉得额外收获会对我的生活有很大的启迪。 写生之旅已经过去了,我的旅途才刚刚开始,谨以此作为这次写生的总结归纳回忆吧! 写在后面的话:婺源回来有好多天了,画作在回来的第二天就展在版画系的橱窗里了。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懒的再回忆这么多了,这次老周逼着让写感想,就写吧。再次感谢老周老师,小周老师还有第三工作室的同学们,感谢你们陪伴,这次写生我过得很开心! 写生下乡感受心得体会 篇2其实在之前就听说区里要安排外出写生,也就一直暗暗盼望着,特别是前不久参加市里的美术年会时,看到一位老师的写生油画创作,内心真是“羡慕嫉妒恨”!这回好了,终于我们也有机会了!虽然自己绘画功底不怎么好,但是可以学习,可以进步,还是很让人高兴的。 只是天公不作美,临出发前下起了雨,并且一直持续到写生结束的前一天。为期两天半的写生时间虽然短了点,但是也是收获良多,意犹未尽。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第一次见识到原生态的自然之美。大洼确实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特别是这个季节,山里的色彩变得丰富艳丽,随处可见的杨树,一丛一丛,叶子由黄到绿,其间点缀着几棵悬挂着如小灯笼一样可爱果子的柿子树,再加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有着各色颜色的植物,星星点点,满眼灿烂,马上就让人想起一个词——“层林尽染”-----很多画画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写生,作为省内的“写生胜地”,还是很名不虚传的。只可惜连这里水都被污染了,很多原本很清澈的溪流都变得污浊,连其间的山石也被染成了黑色,曾经的小鱼小虾们更是踪迹全无——虽然这里的乡民们依然淳朴善良,但是他们不知道丢失了的最宝贵的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伤感的思绪拉回来,还是说说画画的事吧,我们这次一共是来了27名老师,按照“国画”、“速写”和“色彩'分了三个小组。为了节约时间,一到目的地后就马上放好行李,每人领了一包干粮开始集合进山。 我们一行人跟随有经验的尚主任走在最前面,走过一处小桥,再向右转,眼前突然展现出一条铺满落叶的小径,蜿蜿蜒蜒,指向不知名的远方,我们一边赞叹着这神秘美丽的大自然,一边继续继续前行寻找适合画画的地点,最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茅草屋,有山石垒成的矮矮的围墙,听到里面传出“咩咩”的叫声,原来是一个羊圈——这里的羊们也很有意思,清一色的黑山羊,平日我们所熟知的白羊一只也看不到。然后,第一幅画就献给了这个“古色古香”的羊圈。现在再看这幅画,虚实关系处理得不好,主体物也不突出,画得很不成熟----- 在山里吃过中饭后,我们又找到一家山间小屋,只是很可惜,还没怎么画完,天空就飘起了雨,我们只好打道回府,雨一直下到晚上。第一天只算是画了半天的画。 第二天吃早饭前,进行了统一评画,很多国画与色彩作品都画得很漂亮,特别是陈俊河老师的国画,很让人佩服,功底深厚,技法纯熟,一看就是老国画手了-----吃过早饭后再次出发,只是这次还没画满一个小时老天又下起了雨,我们只好奔回住处,路上遇到不少狂奔回去的老师们,他们也是很无奈得叹气 。回到宿舍把刚没画完的速写根据记忆补了补,听说尚主任和顾老师画画极好,我们几人去学习了一下,感觉自己真是差太远了!顾老师笔法熟练,构图大气,无论是造型还是笔法线条都处处显示出深厚的美术功底;尚主任的画更是笔法灵活,造型严谨,虚实得当,笔法熟练而富于变化,无论是树的变化还是山石的变化都极具有艺术上的美感------同时也给我们几人的作品指点了一下,哪里不足,应该怎样改进,都一一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答,我们在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的同时也感到通过学习确实是有了进步,至少在眼界上开阔了很多,并且非常感谢尚主任的不吝赐教。 到了下午雨稍停了,我们带伞出去继续画画,找到第一天的山间小路,漫步在落满金黄色树叶的小径上,两旁满是姿态各异颜色各异的树,树的对面还有“层林尽染”的一丛丛的更多的树,小溪,大小不一的山石,以及掩映于树木之间的山间石屋,秋风乍起,纷纷扬扬的树叶翩然而下,绚烂至极,即使是飘着雨,也是极美的意境啊!可以想象,若是有着灿烂的阳光,那该是另有一番景致了。我对好友说,这真是世外桃源啊!可惜,不久大雨又至,我们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带着未完成的画,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这“世外桃源”。 最后一天了,我们要回去了,老天反倒晴了!清晨,饭前评画,这次好作品非常地多,不仅是好的国画,好的油画,好的色彩,还有很多好的速写,相比之前,我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速写拿出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特的风格,陈俊河老师这次的国画是一幅为了表现黑白灰对比的山间石屋,仍然是让人叹服的深厚的造型能力和纯熟的国画手法。而其他几位老师的国画也是各有特色,效果都不错;另外几幅色彩作品包括油画,颜色都非常地丰富;两位用色粉笔完成的色彩作品,色彩艳丽,很富有装饰性;还有努力认真的王真真老师的色彩画,色彩淡雅,很有灵气;最后一组速写作品也是各有千秋,印象比较深的有周文秋老师的,构图巧妙,中远近景的空间大关系处理得很好,并且最后上了一点颜色,更显得古朴秀丽,效果非常好;另外有位张老师的速写笔法熟练,构图漂亮,整体效果非常好------还有另外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老师的作品,有的专取一个小景,但是也是画得很有意思,富有装饰美感,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总之,大家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效果很明显。 评完画,还剩下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利用这剩下的宝贵时间,我们又画了一幅速写,拍了几张美景,到了中午12点不得不集合了,最后全体老师合影留念,离开了这令人难忘的地方。 两天半的时间,真的是太短,感觉不够用的,因为自己的绘画水平不是很好,学习到了很多,进步了很多,这就是最好的收获了,难忘的美景,难忘的同事们,难忘的好吃的饭菜,难忘的虽然互相还叫不上名字但仍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可贵精神!希望明年我们还能再来! 写生下乡感受心得体会 篇3第一次看到下乡养儿的一半的文章,是在《读库》上,只登载了一半,看后搔头想找另一半,却又看不到,心里甚为焦急。我对儿童教育心思敏感,尽管这是一篇争议颇多的纪实故事,自己心里也说不好对错,但还是非常想看到后续。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在一个哭闹不止,束手无策的孩子面前,我看到了一个温柔的,慢慢的,极具耐心的教育过程。文中的乔老师,与其说是一个贵人,不如说是一个大胆的实践者,她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心理,以及作为一个人的小小的力量。她愿意承认并施展的,是一个孩子对生活所有的感知与认知,而不仅仅是学习,这一点难能可贵。当我看到一个8岁的孩子可以每天围着灶台给父母做饭的时候,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下来。我现在28岁,还做不出三道菜来。 在一个强调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没有什么家长愿意让孩子了解书本之外的世界。事实上,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但也可以把一个人搞抑郁。我收到过很多同学的来信,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结起来,基本是迷茫,没有目标,不知道从哪里努力,看不到未来,没有耐心,害怕失败等等,甚至于很多高中的孩子被高考折磨的想要自杀,因为怕考不好对不起爸妈,怕考不到好大学没有未来。起初,我会写给他们一些回信,但渐渐的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这一切根本不是20岁才发生的事,这些行为心理性格的问题,从是从小长大的过程中留下来的问题,是每一天每一秒父母的家庭教育中逐渐形成的阴影。说实话,没有洗心革面的勇气,这一切都是改不掉的,不是看两篇心灵鸡汤,读两句卡耐基语录就能解决的。这让我很难过,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当很多人都把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大家只会对课本负责,没人去管心里的伤。那些产自原生家庭的伤害,父母又可曾知道?二胎放开的时代,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吃好喝好奔忙,不惜去高价去国外生产,但有多少家庭愿意为孩子的心理与品质建设花一点钱呢?换句话来说,有多少人真的能因为看了一本书只好拖延症了?如果有机会让你养一个孩子,你会如何去做呢? 前几天我收到一个12岁女孩爸爸的来信,说自己的女儿写了一本书,想送给我一本看看,如果可以的话点评一下。这是一本爸爸自费出版的书,在豆瓣都没有任何页面,只在当当网以半价出售。我还没拿到书,但我看了一眼当当的介绍,顿时就被小朋友的想象力惊呆了。这个社会对喜欢天才羡慕天才的,但却很少有人有耐心和勇气能保护天才长大,但这个爸爸这么努力保护自己孩子天赋的样子,让我特别感动,甚至很矫情的想要流眼泪的感觉。最近看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节目,不乏有特别古灵精怪的小孩子表扬,有些小孩子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舞台而生的胚子,看到 他们的父母在后台笑的欢畅的样子,好希望他们能永远保持这种天性。这个时代需要天才,这个世界需要天赋异禀的样子。 《下乡养儿》这本书的最后,讲到主人公的孩子经过在乡下的生活,渐渐回到了不哭不闹的正常生活中,她去了十几个人的私塾,她去了人更多的公立学校,她当上了班长,她学习成绩慢慢好起来。不知道长大以后的她,还是否会记得下乡那段时间的故事;不知道越来越好的她,还是否会看到内心渐渐愈合的伤。只是,无论这个世界受伤的孩子有多少,就好像乔老师说了,救一是一个,看似泱泱人群无法来得急,但那些被挽救的孩子,每个都在乎。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