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
范文 |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1假期期间,我抽空阅读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像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把这些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选择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前,我们还要认清一些事实和真相。所以我们要看一下现在社会的一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那么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今天的大人们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人权运动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因为那是当时的时代所要求的。而今天,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现在男女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妈妈们再也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而孩子们总是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当大人们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平等与尊严时,孩子们当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平等与尊严。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和顺从。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这个信念的机会。父母们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从而使这些孩子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感知力和技能来呢?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而往往机会来时,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最遗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管教更为有效。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2《正面管教》,这一书,分享给家长们的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作为孩子父亲的我,在阅读了这书之后也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与之共勉。 父母是子女们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影响终身的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最初的身心成长,特别是孩童时期的子女的影响特别的大,可以说那是孩子们唯一接触的社会关系。当自己的孩子再成长一些,步入了校园课堂生活之后,学校环境的影响对于孩子越来越大,甚至开始慢慢超越家庭环境在那期间的影响程度。 最后当自己的孩子在全部的校园学习生活结束之后,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后,他们会再次回归家庭关系。因为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不可小视,作为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在每日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孩子,这个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我们要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家庭关系和环境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3因为本人从事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工作,所以有机会通过教育圈内的分享知道了正面管教。最初的了解并不多,后来顺藤摸瓜才找到了张宏武老师创办的正面管教之家进行了一番了解,随后又翻阅了几本与正面管教相关的书籍,如《正面管教》,《孩子:挑战》、《超越自卑》等一系列书籍,通过自学的过程,感觉正面管教倡导的理念和方法与蒙台梭利教育很能融合。为了更好地陪伴家长去服侍好家庭中的儿童,我赶赴参加了正面管教之家为期三天的家长普及班,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正面管教的家长课堂,是一种体验式的家长课堂,需通过讲师的带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各种形式学习更好的沟通方法,练习更实用的沟通语言,从而让成人自我察觉,通过成人自省的工作,改变成人的态度,从而打开孩子的心门,与其从容相处,轻松陪伴,让每一段亲子时光都成为美好的享受和共同成长的最佳途径。 蒙台梭利教育中提倡的成人态度是“温柔而坚持”这和正面管教中提倡的“和善而坚定”的成人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善,成人应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沟通时采用平等的和善的态度,因为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人能够更好地自省,并理解尊重的含义和意义。而且,这个自我觉察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改变成人的言语和行为,逐渐体会到以尊重的态度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态度的改变会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这样双方沟通起来就更好,更容易了。 坚定,就是成人对于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成长过程中不仅拥有父母给予的爱的理解,还有爱的坚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从小有边界感,而这种边界意识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所以说,和善和坚定的态度是为人父母最基础的管教工具,也是最高境界的管教态度,无论哪种教育体系下的家庭都适用。父母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改善,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良多。 要给予和善与坚定的爱,成人必须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者。所以在正面管教课堂上给予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块内容是关于“大脑盖子”的。生动有趣的手部游戏让成人明白在双方有情绪的状态下是无法沟通并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同时要接纳孩子的表现,鼓舞孩子,让孩子感觉好,让孩子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才会做得好,而不是在成人情绪泛滥的情况下,让孩子感受更糟,毕竟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学会一个重要的生活技能:人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要在其中感受自己的强大。更而况很多孩子做的也只是自己年龄段特有的行为而已,有时候他们确实无法自我控制,因为他们的探索和测试边界的行为完全是符合这个年龄的行为发展规律的,更何况掌管人类情绪掌控能力,理性回应能力,道德约束能力的人脑前额皮质直到25岁才发育完全,孩子是无法和成人一样成熟的,如果无法理解这一点,就特别容易起冲突。所以,我们成人要以身作则管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特别喜欢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错误转变成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久而久之,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被培养出来并有所提高。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都是权威当道,惩之有理,父母习惯性的教育方式就是惩罚。如果父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原因,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用更好的沟通技巧来处理,那双方都能感到轻松愉快。在错误面前,如果父母可以很好地运用4个R的纠正错误方式,那可以帮助到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在被理解接纳和尊重的状态下学 会勇敢地承担责任,学会道歉,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家庭会议也是非常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家庭成员充分参与,增进彼此了解,增进彼此感情的相当有效的教育策略,它能激励孩子发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家庭会议中,开场白是家庭成员相互感谢,当每个人由衷的说出感谢之词时,听者心里是满满的感动,我们中国人过于含蓄,不善于表达情感,使得许多时候我们彼此间缺乏紧密的联结,而这是一种让家人紧密联结的很好的方式。家庭会议可以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讨论家庭成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家庭会议中大家处于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中,利于父母与孩子平心静气地一起解决问题或者亲密无间地共度时光。 通过学习,现在我对“正面管教”的理解更深一层了:“和善”是说一个人如同和煦的春风给他人的心田带来温暖与舒适,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能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豁达,能够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坚定”是说一个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给人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是执着于爱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会成长,是能够有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正能量。正面管教的家长课堂不仅仅让家长学会教养孩子,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家长获得成长:拥有向内观,自我察觉,自我分析的能力。 如今我已经结束了在正面管教之家的家长普及班、家长讲师班的学习,可以成为一名正面管教家长讲师也实属荣幸,自己继续学习的同时真心希望能够邀请到正面管教之家的导师来杭州传递正能量给更多的家庭,影响更多的孩子,请等待我爱妈妈惠中那些正面管教妈妈们的召唤吧! 感谢正面管教之家的联合创始人张宏武老师,正面管教之家的导师吴婷娜老师的引导,感谢我爱妈妈惠里可爱的徐晓玲老师的分享,感谢我爱妈妈惠里的卢奕含老师在杭州为正面管教推广做出的不懈努力!还有感谢很多在推广正面管教的家长和老师们!家伊妈妈感受到了你们传递的正能量,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和我一样得益于此!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4比较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美国的简?尼尔森写的。我和我的父母一起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深有感触。 《正面管教》是一本如何从孩子的心理情绪方面去管教孩子的书。这本书有12个章节,我比较喜欢的是文章的第一章节,因为第一章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我们平时吃早饭这个比较简单的事情来描绘出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严厉的家庭中,孩子会因为不吃早饭而被家长打,容易造成孩子暴躁自卑的心态;在骄纵的家庭中,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且他们觉得只有这样不停指挥别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才会突出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使得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个自私傲慢的脾性;比较后,在正面管教型家庭中,孩子不吃早饭但是家长并不会去责罚他,只会让他体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即尊重了孩子的选择权,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做选择有时候也会有不足之处。这个故事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互动方式的区别,以及从正面管教的是多么的有效。 作者还说:只有家长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不移时。孩子才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但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会去鼓励他们在保持自尊心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我也有同感,只有孩子背后家长的鼓励与帮助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然后孩子才会从根源拔去自己的坏毛病。 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平时就有爱发脾气的毛病,以后如果有我会努力让自己学会控制、克制。如果不行就会寻求大家的帮助。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5《正面管教》是我最近在阅读的书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类书籍。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读了《正面管教》后,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再大的问题,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第二,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第三:自尊。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和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对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启发。 第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第五,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成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正面管教》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培养孩子、教育学生的指导性书目,还是指引我个人成长的书籍。今后我会反复读它,相信它能引领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远。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6今天闲暇时翻开《正面管教》的书,又看到了一些值得分享的观点,感觉受益匪浅。 01、非常生气的时候如何处理 大多数人在非常生气的时候会出口伤人,事情过后又会非常后悔,但是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这些非常极端的情绪通常会伤害自己最亲的人。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后会进入暴怒的状态,体罚、辱骂.....人在非常生气的时候会进入原始脑的状态,这种时候不适宜和孩子进行沟通,此时可以让自己或孩子进入另一个房间,等到自己情绪平复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和孩子进行沟通,这样的方式通常会让我们更好的处理问题。 02、言传不若身教 父母经常会抱怨:“我每天都会让我孩子去看书,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不爱看书,天天就知道看电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反问家长一句,你一个月能看几本书呢?家长在这个时候会说,我都几十岁的人了,每天家里家外要忙那么多事情,哪里有时间看书。其实,阅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只有你用愉快的心情去看书,把阅读当做生活的必需品,你的孩子才会或多或少会受你的影响,慢慢喜欢上看书。对于老师来说亦然,如果你作为一名老师都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要妄想在你的潜移默化下,学生能喜欢上学习。 03、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 当一个人非常毒舌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这个人“刀子嘴豆腐心”,对待孩子我们有时候会习惯性的用嘲讽和挖苦的语气。如果你的孩子倒牛奶的时候把杯子打碎了,洒了一地,这种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处理呢?很多时候家长会选择责骂:“你是怎么回事,真是笨手笨脚,赶紧走开,我来弄,以后你还是别倒牛奶了。”孩子因为犯了错误已经畏手畏脚,经过父母的责骂,更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假如我们能转变一下我们说话的语气,例如:“孩子,牛奶洒了,你能想些什么办法让地上的牛奶变干净。”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开始自己动手打扫起卫生。等他处理干净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把牛奶倒洒,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学习到一些实践经验。 如果你家也有一位“调皮”的小朋友,博小思建议你可以看一看《正面管教》这本书,不要被标题的管教所蒙骗,它其实是在教我们如何用爱去正确处理孩子的是事情。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7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近来,手捧着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不能释卷,书里一行行充满着憧憬与理想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温柔的教育国度。在作者的笔下,是纯真的、被我们大人所遗忘的孩子的世界。封面上的文字着实吸引了我:“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简单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要素:“不惩罚、不骄纵”、“有效”和“管教”。这三个要素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一两个很容易,但是要全部做到却很难。书中的方法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和善而坚定的氛围,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些能力呢? 一、“不惩罚”的同时,做到“不骄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求孩子整整齐齐坐好,规规矩矩听老师的话,但事实总不能如意,老师开始回想起过去的时光,自己是多么认真听话。现在孩子的表现与过去年代的孩子相去甚远,这种差距让身为老师的自己不禁感到沮丧。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了责任感和敬畏感?是因为现在的家长、老师不如过去严厉了吗?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受到的惩罚减少了吗?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导致这一切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的变化,一是从前的孩子受到的是“顺从”教育,只有少数人会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第二个重要变化是,父母和老师的控制太过于严格,导致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反叛和逃避上,他们没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孩子犯错了,尽管这些错误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也经常出现,此时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充当一个“决策者”,将问题判决给了孩子,孩子违反了“上课认真听讲”的规则,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小部分家长和老师充当了孩子的“调解者”,替孩子将与难题之间的矛盾化解,“孩子开心”就是规则。正面管教型的老师和家长则会一起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和孩子一起决定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方案,给予孩子尊重,让孩子对自身有内在的控制力。 二、把握时机,让管教变得“有效”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不成熟的时机、不恰当的语言,往往会让管教得到负面作用。孩子和父母、老师,或者是自身发生矛盾时,常常伴随有强烈的冲突,引起情绪的变化。当错误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报复时,大人和孩子都会感觉到愤怒,而不能给予或接受鼓励,此时不是管教的有效时机。大人和孩子都应当学会友善地退出来,或者做积极的暂停。如果鼓励不成功,可能是因为时机不对。认识到冷静期的重要性会增加成功的机会。管教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不可太高,尤其不可追求完美,完美是不现实的期待,会给人带来挫败感。承认孩子的一点小进步会鼓舞孩子继续向前。除去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潜移默化地将不良行为转变为积极的方面。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有着良好的领导能力,不如试着让他们做一回“管教者”,让他的责任感来弥补原有的缺陷。 三、“管”“教”不可分 传统的“管教”,重在管字,管着孩子不要去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而正面管教关注的重点,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婴孩饿了而哇哇大哭,我们知道要给他喂奶,要填饱他的肚子;再大一点,到了长身体的时候,我们给孩子热牛奶,拼命给孩子补充营养,希望他长得更高大。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认知。但是放在教育上,处理的方式截然不同。孩子学习知识不牢固,回到家中做不出题,表现出逃畏难、逃避,这是正常的现象。重“管”的教育方式强调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容易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达不到预期管教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停止告诉孩子们问题的答案,重视“教”的过程,让孩子们参与探讨他们的做法会带来什么的后果,最终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孩子有探索式的思考。关注于解决问题,能让孩子学到:要从错误中学到东西,需要做什么;怎样才能发挥孩子们的优点;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怎样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怎样停下来、冷静下来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做出反击;怎样创造性地面对出乎意料的问题,而不是心绪败坏,放弃努力;怎样培养恰当的回应方式。比起巴掌和蜜糖,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热一杯“牛奶”。 身为老师,还有很多父母,我们为了实现自己在教育上的美好愿望,无不竭尽全力,但是往往没有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拜读完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我豁然开朗。只有“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用正确的、正面的、充满了爱的管教方式,才能给孩子一个更美好、更灿烂的明天,这也是我们作为师者,永恒的追求。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8曾经看到李开复先生分享给家长朋友的育儿观点,觉得很有道理,也正和我要介绍的这本书观点相通,他说,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其实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孤品、原创,都是独一无二的,却因父母的虚荣、不自信、或缺乏耐心,而把孩子赶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扣到同一个模子中,最终把孩子变成赝品、山寨。其实,世上本来是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而捷径,往往是世上最远的路。人多的地方热闹,但热闹不重要,方向才重要,要有勇气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正面管教》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家长知道,通过和善和坚定的方式去赢得孩子的信任。当下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太多的父母,自己界限不清、是非不分、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却忙着用各种规矩去管教和约束孩子。一个都管不住自己,言行不一的父母,又如何有威信、有能力去教育好孩子?所谓育儿先要育己,打孩子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用暴力或可以迫使孩子写好作业,却是父母逃避去思考和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真正原因的借口。孩子不爱学习,或缺乏学习内在动机、方法、习惯,或自控力、专注力、意志力不够,或没给孩子创造一个专注学习的环境,做一个爱学习的好榜样,等等。《正面管教》是肯定孩子的坦诚,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的能力。 有多少人,小时候曾发过誓,长大后绝不像父母对待自己那样对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人父母后,却不自主地轮回着父母曾经教育自己的方式,用父母曾经折磨自己的方式继续折磨着自己的孩子。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往往都是在整合自童年就己形成的性格。所以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实在重要。“让孩子象孩子一样生活,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孩子未来的路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童年汲取了多少父母爱的滋养、品行的熏陶,力量的传递。”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孩子是错的,而是要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不要逼孩子认错。在孩子没意识错之前,逼他是在削弱他的自尊和力量,也在教他说谎。要包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鼓励孩子多尝试、多体验,唯有他亲身经历的,才是他自己的。拒绝犯错,就是拒绝成长。 导致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出现种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拒绝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把自己从小到大未满足的需求、个人的局限性,以及那些掩藏在内心深处的伤害,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也正于此,直面和解决这些问题,给了父母一个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机会,可以帮我们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我坚信,一个从小体味过发自肺腑的快乐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勇气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一个从小被父母无条件爱过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力量去接纳自己,滋养他人;一个从小学着做选择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更负责任。生命是一次旅行,不是一场竞赛,学会享受它,让它成为学习之旅、快乐之旅、爱之旅。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9正面管教第二章带给我思考的几个点: 1、自尊与自信不是家长给孩子的,而是孩子通过实践获得内心的力量逐渐培养起来,外在的夸奖与奖励起的作用非常小,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感觉到自己能行,这样才能逐渐变得自尊与自信,应该给孩子多多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孩子不断的提供这种“做”的机会,陪伴他做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鼓励。 2、“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10寒假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春天里的花”,她画了两朵小小的、红色的花,一个老师走过去看了看,用很夸张地表情说:“,你真聪明,画的真漂亮啊,继续吧!”当孩子们听到这个赞扬,她非常高兴,继续画了起来……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表面看看,该教师运用了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继续乐意的画画,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读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对于上面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说:“,这图画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在画的大一些,颜色再运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会画的更棒!”孩子就会肯定自己的行为并继续努力。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那么一个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之笔,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作为家长,我要如何的运用书中的理念来教育好我的孩子。书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时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时,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怎么面对呢,当然我们要从正面教育我们可以运用本书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概念,来帮助孩子矫正错误:一是承认,即我承认我在家时跟孩子大声讲话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后不会这样大声讲话了;三是解决,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声讲话的问题。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效果。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11正面管教的核心只有两个词:和善和坚定。本书作者认为,孩子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气氛里,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可以说,正面管教是一种可以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能力而且长期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避免过度严厉或娇纵的传统管教方式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正面管教”这个教育理念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德雷克斯是阿德勒的学生。这两个人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阿德勒的老师你一定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就已经分别把亲子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室管理方法从欧洲引入到了美国。亲子教育观念主张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强调溺爱和纵容不是一种鼓励;而科学的教室管理方法认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大人们都应该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管教孩子。这两种理念,都已经有了正面管教的雏形。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本书作者简·尼尔森开始接触到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在深受感染之后,尼尔森加入到了美国加州的一个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里,专门来给家长和老师讲授这些理念。而且在这个培训项目的支持下,尼尔森把阿德勒的教育理念发展成了“正面管教”理念,并在1981年写出了第一版的《正面管教》。从那之后,正面管教理念便开始在全世界范围里流行。到了今天,你可以在将近一百个国家里看到关于“正面管教”的培训班。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的是概念和方法,后半部分的实践性更强,有很多具体的操作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在书的概念部分,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各种理论和观点,这足以体现这二位心理学大师对正面管教这个理论的影响,也大大增强了正面管教理论的权威性。可以说,正面管教理论和二位大师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这本书分四个重点给你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要学习正面管教的方法,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正面管教。第一个重点我就来讲讲,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和善和坚定是它的基石。 但要想做到这点其实很不容易,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犯错就马上发火了,所以对父母来说,首先就需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我给你讲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家长们要明白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合适的应对。 明白了孩子错误行为的本质,接下来就要去解决、纠正错误。第三个重点我就来说说,家长不要只告诉孩子,你别做这个,别做那个,而应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很多时候孩子们犯错,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时家长如果能给孩子以鼓励,就能消除孩子内心的这种失落的感觉。这样孩子就没有做错事的动机了。所以最后一个重点就给你说说,鼓励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12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我们到底要怎样教育孩子?管得多了,是专制,是控制,是裹挟,是情感绑架,是过度期待,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施虐,最终招来叛逆的控诉;管得少了,是敷衍,是潦草,是无为,是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是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输在一条条起跑线上,难免在比较中重返焦虑。看新闻说,又有学生自杀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健康和心理,马上就检讨自己是不是管得多了;又看新闻说,大学生遍地都是,不读大学工作都找不到,马上就想到自家熊孩子的成绩,又觉得必须狠狠管……这矛盾成了在不确定的年代里,对教育的普遍焦虑,成了这届父母都非常确定的事情。我时刻在反思自己,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于们在健康成长中快乐学习呢? 近期,我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正面管教提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用惩罚骄纵的方式,而是用相互尊重、平等的态度,共同建立家里或学校里的规则,让孩子在得到与他能力相符的最大化的权力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规则,从而培养孩子提高自尊,自律,自信、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按照正面管教的理念,我们对孩子要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也不骄纵,也就是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如果我们自我感觉总是高高在上,孩子只是一味地服从,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认同感。生活中还要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孩子会更有价值感和责任感。再有不管是学习中还是做生活之中的事,如果孩子没有做好,我们不宜惩罚孩子,而应给予鼓励,使孩子在我们的鼓励和引导下把事情做好,使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在这样的家庭或学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不会逃避,只会不屈不挠,并总结错误经验指导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这是一个人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品质。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平凡人家的父母,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没有那么多平台和资源,但该陪伴时,绝不偷懒;该引领时,绝不推责;该奋力一举时,绝不错失机会。告诉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学习也从来不是轻松的,你想要得到更多尊重,创造更多价值,获得更多自由,就要在一路跋涉中,走向更高平台,碰撞更大自我。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13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认定若想要孩子们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们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奖励”、“惩罚”这两种管教方法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出现频繁,《教室中的正面管教》一书让我了解到一种不同的方式——正面管教,它是通过建立情感联结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倡导用和善、尊重的态度,以鼓励的模式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这个观点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因为违反纪律,被罚抄学生守则,我当时会因为害怕再被惩罚而答应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还有初中时候被罚把政治试卷的错题抄三遍,密密麻麻的字以及写到手软的感觉也让我变得害怕写字。反观奖励,我现在也用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难发现如果某一节课老师不重视加分评价,学生就会不感兴趣。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14看了《正面管教》,很认同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的理念,认为与我的组织上课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统、完善、深刻的太多了。感觉自己以前的认识真是太肤浅了,此次阅读,对于正面管教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现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整理下来。 《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比如课堂上的说话,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让我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 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这也正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大人制定了规则而不是由孩子们讨论制定却要求孩子们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且是以“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我们嘴里说着爱,却面目狰狞,怪不得孩子们疑惑,反叛。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班会上大家(老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拿出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当然,这只是开班会带来的一个附带的好处罢了,开班会可以陪养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须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 1.不要把班会当作说教的另一个平台。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要尽可能客观,并且不要评判。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可以提出看法。你仍然可以把你的问题放入议程,并表达你的观点。 2.不要把班会作为继续过度控制孩子们的手段。孩子们会一眼看穿,而且就不会合作了。 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 1.围成一个圆圈 2.练习致谢和感谢 3.设立一个议程 4.培养沟通技巧 5.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 6.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7.分辨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的四个理由 8.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书中几次提到这样两句话:“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我很受触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劝阻不起作用时,我一向认为“做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样被惩罚的当时效果所愚弄,同时疑惑着孩子们为什么“不长记性”。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们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是全部来回敬我们: 惩罚的长期效果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责难、羞辱、或痛苦(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作为激励手段,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技能。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有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对比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我很惭愧,我所采用的课堂秩序管理方法,并不都能满足这些标准。我所颁布的一些措施,没有经过他们的讨论和同意,没有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和鼓励;乱说话违犯纪律,我就扣他们的分数,这也是惩罚。下学期我将彻底试行正面管教的方法,期待着我的学生们的改观。 我准备首先从班会开始,从致谢开始,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以友善、关心、尊重赢得孩子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与我合作,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也往往是消极的)接受者,从而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当然,“赢得”孩子,不是“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 赢得孩子的4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你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的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话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尼尔森告诫我们,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如果我们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 我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没有意识到他们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弱,甚至总是对大人做错误的解读。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目标的孩子。 四种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的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也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要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好时机,给出真正有帮助的建议,而不是给予惩罚和羞辱,孩子们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些来解决问题。” 把态度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调整。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问题是什么,要做什么,考虑相关情形并要求他们运用一些基本指导原则比如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找到解决方案。当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且拥有了面对下一个挑战的工具。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1.相关(Related)(方案与行为相关) 2.尊重(Respectful)(方案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3.合理(Reasonable)(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方案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 4.有帮助(Helpful)(方案有助于做得更好)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尽可能用自然后果,而不是逻辑后果,因为逻辑后果很难把握不会变成惩罚。切记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为了报复而给孩子造成痛苦。因此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使孩子的行为转向有用的(有贡献的)、使大家工作学习更愉快的行为。 确保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Related)(后果与行为相关) 2.尊重(Respectful)(后果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3.合理(Reasonable)(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 4.预先告知(Revealedinadvance)(让孩子预先知道) 一旦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尤其是当错误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报复时,老师和孩子可能都会感到太愤怒,我们推荐这时使用“积极的暂停”,在每个人都感觉好了起来,足够冷静到霎通理性大脑时,再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我们解决问题,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在与孩子探讨时,我们一般不是问“为什么”(除非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因为这听起来像指责,会招至孩子的戒备。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表达出我们的同情和接纳,问一些启发式问题。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仍什么想法? 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过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和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可以是简单到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得更好的拥抱。 我们的学生,从上学至今,他们受到的批评、指责远远多于鼓励,我们更应该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给予鼓励。但也要注意,我们是为了改善而努力,不必期待完美,完美是一种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沉淀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当孩子们发生一些不良行为时,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他们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做为弥补。当孩子受到鼓励做出弥补时,他们并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他们是在不伤尊严和受尊重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例如,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具有好的领导能力,这些学生经过培训之后成为了“同伴辅导员”,用他们的领导能力帮助其它学生。 尼尔森认为,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他教给孩子责任感。孩子们在帮助别人时,才会感觉更好。以非惩罚性的方式让孩子们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从错误中学习并改正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的机会。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孩子们因此知道了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必担心受到责难、羞辱和痛苦。 以上是我初读的收获,我预感到自己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边实践边读,再实践再读,以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和我的学生们一起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我很遗憾到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我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如果早些了解,我们的亲子关系可能会更好,我们的相处可能会更快乐。所幸,我发现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继续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积极的暂停、相互尊重等,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会因之更合谐。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15出生顺序俗称“排行”。是指孩子在家庭中出生的先后顺序。作为家长和老师,懂得出生顺序,能增进家长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这是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条途径,它能帮助我们增进对他们真实内心的了解,使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更加有效。 说到老大,脑海中是不是就跳出“负责任、领导者、专横、完美主义者”等一系列的形容词。所以说老大通常被赋予更多的责任。 在我的家庭,母亲早早去世,毫无疑问,大哥就承担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20岁结婚,早早的辍学结婚、拉煤挣钱,经过多年的锻炼,他成了家里的主心骨,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经过他的操心。有利就有弊!反观我自己,在家中是老小,自己的一切被两个哥哥照顾的周周到到,好像照顾我的责任是天经地义,所以各个方面我都缺少锻炼,很多事情都要找大哥商量,比方说买车这件事,我看了好多车型都犹豫不决,最终是在大哥的建议下买下了现在的车,这辆车性价比现在一直很高。 相比较大哥和处在家中最小的我,固定的家庭环境中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所以说,一个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十分重要,父母的关系,孩子的教养方式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虽然父母的爱他都占有,不会被任何一个人所抢夺,但他也有自己的问题。独生子女有很强的恋母情结,这种恋母情结通常给他带来焦虑感。所以作为母亲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不能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同时父亲和母亲也要形成一个科学的联盟,共同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总之,孩子出生的顺序不管是什么样的,任何特征都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我们做父母的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愿我们都要做个有耐心、有恒心的父母,我们不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为自己。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 篇16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最近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