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工作总结 |
范文 |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工作总结(精选3篇)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工作总结 篇1一、存在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选择题较为灵活,综合性强,如果基础知识欠缺,就很难适应高层次的要求,造成失分较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学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认真。把“主要民族”看成“少数民族”造成失分,还有“南”、“北”没有看清楚,而选择了错误答案。 3、不理解问题的含义,写的答案文不对题。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强化问题的理解,不能只读背答案,否则很容易造成读的不会用,背的知识不知道该写在哪里。 4、错别字现象明显。如:把畜牧业的“畜”写成“蓄”,“温”和“湿”不分等现象。 5、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有欠缺。尤其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对规律探究性问题缺乏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如11—13题) 总体来说,学生由于疫情影响居家学习了一段时间,整体成绩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前面的优秀学生依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紧跟老师思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成绩还比较稳定。但是中间会有部分学生掉队,两极分化现象可能相对于往年来说比较明显。 二、改进措施 1、上课时应该抓住重点,把每节课的逻辑、条理捋顺,然后把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框架建立起来,接着开始强调重点,列成关键词的形式,方便读记。讲授时候应该注意,明确相应的问题和答案,不要混淆知识。对于重点知识反复练习和强调,夯实基础。 2、基础和重点抓住后,大量练习。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做题中寻找答题思路、归纳方法、总结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也可以通过做题强化重点,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快速、牢固记住知识点。总体思路就是在抓住主干与基础之后,少讲多练,提升能力。 3、平时教导学生多看图,积累图文知识,学会识图方法,看图是学习地理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4、重视课堂组织,保证课堂效果,学生的有效学习百分之八十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定要组织好课堂,高效完成课堂任务。 5、重视学困生,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及格率同时争取消灭低分率。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工作总结 篇2在上学期带过一段时间地理的基础上,我担任八年级整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x”,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工作总结 篇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二、三。(课本图2.2,图2.3) 2、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它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国第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就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长江流经的省份(自西向东):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最终流入东海。 4、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5、中国的湖泊:青海湖(青海省。 6、中国淡水湖泊:鄱阳湖(江西省)。 7、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9、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黄河流经省份共有8个(自西向东):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最终流入渤海。 1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1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四川盆地(四川)、柴达木盆地(青海)、准噶尔盆地(新疆)。 12、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3、中国各大山脉走向课本图P26图2.6。 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3、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5、土地国家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6、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7、海洋水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淡水资源仅占2.5%。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资源中,只有0.3%人类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层地下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冰川及两级地区。 8、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济津工程)。(我国降水量800mm分界线和一月份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9、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火车时刻表中的表示过站不停和列车的行驶方向(上行,下行))。 3、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4、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全长19千米,1984年建成。 5、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参见课本P91图4.6。 几个重要城市: 北京(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京包线、京通线起点)。 兰州(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西线交汇处)。 株洲(浙赣线、京广线交汇处)。 南昌(浙赣线、京九线交汇处)。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交汇处)。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交汇处)。 上海(京沪线、沪杭线交汇处)。 6、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通常使用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多采用铁路运输(沿海沿河城市也可使用海上运输或河道运输)。 7、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稻北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8、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0、轻重工业区别:轻工业主要为生产日用品、玩具、文教用品等,重工业主要为加工工业、资源开采及冶炼、机械制造、农药化肥、修理工业等产业。 11、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主要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辽阳、抚顺,是我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矿、石油、铁。(重工业) 京津唐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矿石。(高新技术产业) 沪宁杭工业区(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无锡)。 珠三角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广州、深圳、中山、珠海)(轻工业)。 1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1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14、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学习方法 谐音记忆法 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例3、下列几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点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儿); (2)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这是利用汉字谐音来换字,一语双关,生动有趣,易于记忆。 例4、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学习技巧 识图记忆法: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例5、我国地形特征之一是:地势西高东低,有明显的三大阶梯。这一特征在地图上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最高一段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呈 储色:由此往北往东就变成深黄色,是海拔1000—20xx米的高原或山地,属第二段;越过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往东直到海滨,是绿色或深黄色相 同的地区,就是平原和丘陵了。通过识图,即可记得一清二楚。其次,要养成看图用图习惯,日积月累,方可熟能生巧。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