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毛泽东诗词中的博大情怀分析
范文

毛泽东诗词中的博大情怀分析

  他的诗词创作贯穿了革命斗争的一生,其诗词体现了他独特的情怀、人格和政治理想,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内涵,是一卷珍贵的文史篇章。本文重点浅析毛泽东诗词中的博大情怀。

  起于马背上的创作方式,气度轩昂而从容

  特殊的创作方式有利于促成使人博大情怀的形成。井冈山是毛泽东马背写作的起点,由此出发而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而是那些文人书斋写作难以比拟的。它可以用炮声来代表历史发言:“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它可以用怒气来宣示历史正义:“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有一句词:“战地黄花分外香。”他的诗词往往从侧落笔,并不直接写正面的战争攻守,而是写战前的意志、战间的行军和战后的感受,也就是说,他不是简单地作战争的宣传,而是独具只眼地发现人类历史中的战争美学形态,战争里的人文气象。他撷取的是映衬和升华着战地碧血的审美黄花,气度轩昂而从容。

  心系人民是博大情怀孕育的基础

  毛泽东一生所作的诗词,寄寓着诗人浓郁的中华情结。青年毛泽东自从投身革命、以身许国,就达到了无我无家的境界。他从青少年起就有“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毛泽东的诗词浑厚深沉,大气磅礴,就是由于它们扎根于人民的深厚土层。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作者少年壮志,独立桔子洲头,面对苍茫秋色,滔滔江水,不禁浮想联翩。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和受奴役受苦难的人类,青年毛泽东心系普天之下老百姓的疾苦,发出类似屈原的“天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献身祖国不逐名利的英雄壮志和愿为天下先的普世情怀。

  《菩萨蛮・黄鹤楼》(1927春)写于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登斯楼并没有怀愁悲己,却沉重地嘘出心忧天下之叹,情系国运民途。词的格调沉郁苍凉,但却空阔大气,前面表达了毛泽东在革命低潮时期的苦闷,但结尾处一扫沉郁迷茫,英雄气长,陡起振奋,展现了词人的博大情怀。

  充满了革命的豪情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诗言志,词发心声,毛泽东诗词中抒写的雄心壮志、博大情怀,讴歌的革命精神、斗争性格,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的阐发和弘扬,更是毛泽东的思想和人格的集中体现。

  从南昌起义,到后来的秋收暴动、井冈山斗争、瑞金红色政权及三次反“围剿”、长征,毛泽东于戎马倥偬中也诗兴大发,留下了十多首小令,谱写出一阕阕革命战争的绚丽史诗。《清平乐・蒋桂战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等篇,再现了早期革命战争的场面与声势,许多词句气势非凡,显示出诗人不惧艰难险阻,坚毅刚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魄。《西江月・井冈山》《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等篇章好句俯拾即是,无一首不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逸志豪情。“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起句不凡,造语奇特。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