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
范文 |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精选33篇)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教学设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教学过程: 里庄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_?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解放军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解放军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9%,广东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10%。 同学们,这三个队中,你们知道哪个队获得的金牌数_呢?然后呢?_的又是哪个队? 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具体说说看吗?如果把金牌总数看作是100份的话,江苏队就获得了——12份,解放军队?广东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理解意义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带来了吗? (1)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出意义 A、实物投影学生收集的百分数。说一说,这个百分数是谁与谁比的。 板书:是的 B、像这样,请同桌交流你收集的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C、我们现在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数了,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就能把它叫做百分数了呢?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巩固对意义的理解 老师收集两条信息。 (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人口却占世界的20%。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由于沙漠化、开发等因素,还在不断减少。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而日本却高达60%。尽管如此,日本却从中国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很少砍伐本国树木。 问:这条信息中的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看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想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义?你还知道有关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那你还想知道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有顺序的板书:读写法、用途、和分数的区别……) 三、自学课本,探究交流 1、自学是我们高年级同学常用的有效方法。看书P89-90 要求:默读、划出重要地方——思考所提问题——自由交流,看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或者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生默读后,引导自由交流) 全班交流,解答问题。 (1)读法:读黑板上的百分数。 写法:请学生上来,大家一起边说边写。 (2)用途:便于统计和比较,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是吗?让我们来试一试,能不能用刚学到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哪组是_投篮组。 组别投球数投中数 甲组5043 乙组200180 丙组300252四人小组分工计算,请其中的一个同学汇报。 汇报,我们一下子比较选出了_投篮组了。 (3)和分数的区别 我们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吧! (出示)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口答) 因此我们知道,百分数只能表示……,而分数呢? 现在,你认为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区别? (出示)“一堆煤97/100吨”不能改写成97%吨。为什么? 小结:通过我们的自学交流,我们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指读)意义、读写法、用途以及它和分数的区别。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 走入生活,实践运用 1、填一填:P91第4题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根据这些读法,写出百分数 出示: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三十 百分之零点六五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五点七 百分之二百八十点三 百分之七十 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 A、你写好几个,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B、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一百的举手(展示评价) C、请同学们读出其中_的一个百分数,_的、等于1的、等于二分之一的。 3、辩一辩: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叫做百分数。 2.我们羊毛衫厂的产品质量特好,一件羊毛衫中的羊毛含量可达200%。 3.下周一大扫除,各班派10%的同学打扫,那每班派出的人数一样多。 4.一根绳长50%米。 五、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 愉快吗? 问题? 你_的收获是什么?(交待:……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满意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多少? 2、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3、课外作业:收集一段含有百分数的资料,分析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谈谈感受,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或成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3、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九课──秦兵马俑(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留下了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3、交流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4、再一次让我们满怀自豪地读一读: 秦兵马俑。 二、预习汇报,交流共享 1、谈话过渡: 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满腹的自豪。想必,课前同学们也一定作了充分地预习。咱们一起交流分享预习成果。 2、依次汇报,相机引导: ⑴介绍佣及秦兵马俑。 ⑵读准生字词。 ⑶圈划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成语,理解。 ⑷正确、流利地读文。 ⑸理清条理,领会第三自然段的过渡作用。 三、精读课文,体悟积累 1、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⑴播放录像,说说感受。 ⑵师述: 走进语言文字,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并划出规模宏大的词句,简要写写体会。 ⑷集体交流: 预设1: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二万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引导透过一系列数字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预设2: “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一段补充资料,师读,设问: 从这段文字,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再感情朗读最后一句。 2、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⑴过渡: 如果说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让人折服的话,那它的众多的类型、鲜明的形象,就更令人惊叹不已。 ⑵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快速浏览4~7自然段,找一找。 ⑶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⑷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演一演某一角色,还可以用生动的解说来介绍。 ⑸出示相应的画面,集体交流。 3、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⑴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你会看到什么呢? ⑵放声朗读第八自然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⑶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 ⑷扣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呢?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请同学们也用“有的……好像……”来写一段话。 (出示一组画面) ⑸交流: 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畅谈阅读感受,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师小结后,引读最后一段。 2、再次播放录像: 利用撼人心魄的音乐和气势恢宏的画面,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交流: 透过画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3、总结: 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独放异彩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关于秦兵马俑,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探究。此时设问:学完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还有哪些感兴趣的疑问?教者向学生推荐一些站,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恢弘气势) (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3一、揭题 1、小朋友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出示图片: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让学生看图片说,复习词语。 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课文了,你们回家读过吗? (生:读过) (师:都读过课文了,真好,看来小朋友们已经很会学习了,那课文中的生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认识了吧!) 二、开展活动,学习生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语(带有拼音),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读: 纺线争论有趣话题到底颜色 油菜欢乐水滴淋雨洒水 2、出示11个生字(没有拼音),开双轨火车读。 3、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字?(挑选几个难点的字,如线、滴等) 4、快速抢读生字、词卡。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了课文,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谁来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春雨轻轻地落到地上,谁再来读读这样的春雨? 过渡:你读得真好听,让我觉得好像站在了春雨中,春雨下得这么轻,你们瞧,田野里飞来了一群小鸟。(出示图片)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 3、你从哪里看出来?读读第二段: 在生活中你争论过问题?你是怎么争论的? 4、学习3、4、5段: ⑴小燕子、麻雀、黄莺又是怎么争论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的3、4、5自然段。现在请你自己读吧!(自由读)你最喜欢谁说的,就把谁说的话多读几遍。 ⑵你们就像一群可爱的小鸟,读得真好听。哪些小朋友喜欢读小燕子的话?请你们站到这边来。(同样把喜欢读麻雀、黄莺的话或都喜欢的同学分分开) ①小燕子们,在你们眼里,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并板书:绿) 为什么?(指明读好句子: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是呀,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柳枝也吐出了新芽。多美呀! 小燕子们,你们能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议)喜欢做小燕子的站起来加上动作齐读。 ②春雨是绿色的,麻雀你们同意吗?小黄莺呢?请麻雀、小黄莺各自找伙伴讨论在你们眼中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找朋友读一读。 引读小麻雀说的话。(指名读,其他小麻雀还有要表现的吗?) 师:是啊,春雨淋下来,桃花开了,杜鹃花也红了!多艳丽啊! 麻雀们一起尽情地把你们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听吧。(齐读) ③小黄莺怎么样? 指名读:不对,不对(用了两次,急切)为什么? 读好句子:春雨是黄色的。 你们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开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春雨沙沙给大地带来了一片余黄,到处是金灿灿的。指导表演读。 ④齐读3、4、5自然段: 原来小鸟们是这样争论的,我们再去听一听,齐读。 5、小组合作,角色表演: 小燕子、麻雀、黄莺们,你们想争论一下吗? 组成四人小组,一人问,其余三人是小鸟。指导表演,评议,读出争论的语气。 6、启发想像,引导探究: ⑴春雨真美!给大地披上了彩衣。在小动物的眼中,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会落到什么地方呢? (学生想像探究) ⑵小朋友,让我们睁开明亮的双眼去观察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春雨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⑶感情朗读全文。 四、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会认“幕、临”等15个生字,会写“束、单”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感受北京夜幕中“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如绚丽多彩等)。 难点 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读音。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背”、“我知道”等图标(不能自备)。 2.做一个北京夜晚华灯高照、汽车川流不息,各种各样的建筑彩灯闪烁的录像片(突出广告和天安门)。 3.如果没有录像片,北京风景片的资料,可以用书上的插图或一些图片作为课堂上的备用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3 ⒈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 ⒉你们到过北京哪些地方呢? ⒊这一课让我们与北京又一次相见,这次相见的时候已夜幕降临。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全文,共同欣赏夜幕下的北京城美丽的景色。(提出要求:请大家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读不懂的词句。) ⒋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大家肯动脑筋。 我们一起学学课文,也许你就能从书上找到答案了。 ⒈有两个学生说:到过。 ⒉把“我知道”的内容说两个,再扩展几个:动物园、中山公园。 ⒊学生自由读书并画出生字后质疑:①为什么说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②“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 读书认字 质疑解疑(17′) ⒈请小朋友和我们一起找一找,书上的哪个句子概括了北京城夜幕降临时的景色? ⒉你们能把第一段两句话读一遍吗? ⒊我们看“幕”和“临”应该怎样读?请小朋友一齐读。(提示学生“临”要读前鼻音) ⒋我们看看课文插图,再看一段录像 ⒌看了插图和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⒍我们现在来一起想想为什么北京会成为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⒎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吧。 ⒏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北京哪些地方的灯光。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读读记记”)先看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灯光。 ⒐引导学生认记生字“辉、煌、烁、幢、夺、伟、府、焕、扮”等。 ⒈学生找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⒉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⒊学生齐读(有拼音);小组读(有拼音);个人读(没有拼音)。 ⒋看插图录像。 ⒌北京的夜晚真美!看了录像,我明白了“金碧辉煌”的意思。我也懂了“绚丽多彩”的意思。 ⒍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所见展开充分的想象。①夜晚,所有的灯都亮了。②夜晚,北京城许多建筑都有灯装饰,五光十色,十分好看。③无论是街道,还是楼房都亮起来,北京城那么大,建筑那么多,所以就像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了。 ⒎齐读课文。 ⒏讲了长安街上的灯光;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环形路。读二、三、四五这几段。 ⒐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字。(认字的方法要灵活) 写字 ⒈(出示课件──本课要写的12个汉字)大家请看,这就是本课要我们写的字和词语。小朋友们一起把每个字读两遍。 ⒉先看看那些红色的字,发现什么了吗? ⒊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呢? ⒋再看看其余的字。先把束字和单字的横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⒌请注意,写好雄字的关键是把中间的竖写长一点。千万不能写短了。请看老师写这个字。 “府”有两撇,长短不一样。(范写)点在竖中线,先竖后撇,横不能太长。 ⒍小朋友们,你们看清了吗?下面请你和我们一起把这些字写两遍吧。注意写字的姿势哦 ⒈齐读生字 ⒉红色的都是这一课学习的新生字。 ⒊(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反馈。)下列重点必须说:夺字大要写大,盖住下面的寸。“宫”宝盖下面两个口字不能写一般大,上小下大,而且都要扁一些;“烁、煌”二字都有火字旁,“乐”字第二笔是竖折; ⒌“束”的一横要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写得舒展;“单”的一横要长,托住上面的扁日才漂亮。 ⒍写字。 第二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朗读感悟6 ⒈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写了生字,同学一起来读几个词语好吗? ⒉出示课后词语:集体读;贴词语,指名读(分几次);小老师带读。 ⒊下面我们来做个逛北京夜景的游戏,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作一个地方的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书里讲的几个地方的灯光夜景。 ⒋要想当好小导游,首先应该把课文读好。小朋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读书,最好能把自己要导的路线背下来。 分好小组。(指导学生分好“长安街组”、“环形路组”、“商业街组”、“故宫组”。) 5.分四个小组分头读书、背诵,并负责解决理解词语和句子。 小组学习, 自能读书(14′) ⒈小朋友们积极准备吧,一会儿看哪一位小导游介绍得最出色! ⒉教师相机参与到学生的导游之中,帮助他们把句子补充得更完整,把词语应用得更准确。 学生说时,启发他们善于抓住“犹如”“装点”“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不夜城”“银光闪闪”等词来讲解。 教师随学生的讲解,可以引导他们注意“讲出对北京的情感”。 ⒊听了几个小导游的介绍,我真的是看到了亮起来的北京城,所以我要和作者一齐赞叹(示意学生一起读最后一段)。 ⒋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自由背诵。 ⒌同学们,你们还想更多的了解北京吗?我们读读课后的我知道吧。(自由读、指读)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5大班体育游戏跳“我要当刘翔”教学策划方案 游戏名称:我要当刘翔 游戏目标: 1、在游戏中练习跳的动作和协调能力,并学会跨过高40厘米的障碍物。 2、积极参加玩盒子的游戏,大胆创造玩盒子的新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准备: 每人一个鞋盒、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一、《快乐崇拜》音乐让幼儿进行准备游戏。 二、出示盒子引出课题。 (1)这只盒子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能想出更多更好玩的办法。 (2)幼儿自由玩,教师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玩法,抓住一些新颖的玩法,让全体幼儿跟学。(背盒子走、夹盒子蹦、头顶盒子、传递、移动盒子等等) (3)提醒幼儿除一个人玩,还可以和同伴一起玩。让幼儿想出更多的玩法。初步尝试同伴合作的愉快。 (把几个盒子横放或几个盒子放各种图形让幼儿蹦跳"格子") (4)今天我学习以个新本领:学会跨过高40厘米的障碍物。教师讲解规则,并做好示范。幼儿自由尝试练习,请跨的好的幼儿示范。 (5)进行小组比赛,讲解比赛规则:5人一组,分四组,根据标志小组合作将鞋盒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摆放好后听老师口令,每位选手连续跨过5个障碍物后,从旁边跑回拍下以为幼儿的手,继续游戏,哪组先完成就获胜。(为激发幼儿比赛兴趣:可用语言:想不想得第一?想不想超过刘翔?为自己助威_____加油,加油) 结束部分: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拿起盒子做放松运动,结束游戏。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括大意的能力,比较获取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学、讨论、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父母矛盾与爱的情感。 体谅、谅解。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教学创意:三次调换全方位比较,比较中突出人物心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父母的心你明白吗?今天川端康成将我们展示这样一对父母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完成如下要求: 1、默读、朗读结合,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2、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3、精读课文,回答: 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 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 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 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 三、自学过程: 1、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答案。 2、小组交流,合作写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理解主题。 四、探究、明确;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 时间人物顺序表情理由财主夫人态度 当天傍晚夫妻二人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贫穷付钱 第二天早上父亲二子无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兴兴答应 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儿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伤、落泪(感动) 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把孩子给出去,是现实所迫,富人家条件好,对孩子有好处,也会减轻家里负担,理智告诉他们可以这么做。 但是这种理智无论如何都经不起时间情感折磨,骨肉分离,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实在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们发现,无论是给还是讨还孩子,都是因为父母之爱心在支持他们。父母的心就是这么矛盾,他们在爱中挣扎。 总结: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优越生活条件,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伤害。所以同学们一定体谅这矛盾的父母心,伟大父母心。 五、扩展延伸 1、如果你是这对父母,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2、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并进行比较,谈谈你对父母心的理解。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7【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ㄅ”和“?”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手电筒、玩具,每组一份。 3、铁丝。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影子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板书课题:影子。问:谁会读这个词?你是在哪里认识“影”字的?怎样记住它的?(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影”的后鼻韵母,“子”的平舌音,读好轻声。)你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都什么时候能见到影子?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从已有的识字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有成就感。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的兴趣。) 二、初读 1、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用笔圈上,借助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 (渗透学习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交流、探讨的愿望。) 3、现在就用你自己的方法读书吧!(边认字边读课文。) 4、组内互评。 5、指名读文,集体评议。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朗读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狗、它。问:这两个字你认识吗?它们的偏旁是什么?怎样记住这两个偏旁和这两个字? 2、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 3、汇报:请小老师介绍认识这11个生字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一下。 4、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5、游戏:摘苹果。苹果树上的苹果后面藏着生字宝宝,摘到苹果把字读正确就得到苹果了。 (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四、熟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给学生大胆发言创造机会,指导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3、自由选择读,你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 4、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你读我评,男女生赛读……) 五、感悟 出示课件或挂图,指导观察:影子都象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8一、活动主题 阳光体育快乐足球 二、活动时间 20xx年26月 三、活动流程 1、制定校园足球节活动计划(2月) 2、准备篇(3月) (1)海报:与足球节相关的内容 (2)展版:介绍中国足球及世界足球的资料 (3)各班板报:与足球节相关的内容 (4)足球入课堂:本月的体育课以足球为主要教学内容 (营造活动氛围) 3、活动篇(4月) (1)秀足球:16年级学生 内容:根据校足球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班级足球的实际,结合足球知识与各竞赛内容,各班先进行足球宝贝选拔。 要求:各班的足球宝贝应该有自己的'特长,有一定的足球知识,有足球爱好。 (2)梦足球:1~6年级学生 内容:以“梦想中的足球”为主题,制作足球小报,足球漫画。要求:各班在4月31号之前上交24幅作品,交于负责老师处。 (3)话足球:让学生走进“足球”,了解足球文化、足球知识。各班派男女学生各1名参加足球史知识抢答赛。5~6年级学生 (4)精彩瞬间:3~6年级学生 内容:以“留住美妙,记录感动”为主题,成立校级小摄影团,并对校内的各足球活动进行摄影。 要求:各班在20xx年4月2日前推荐一名感兴趣的学生参加校足球小摄影团,足球节活动结束时上交3~5张校内足球活动的照片。 备注: 1、推荐的学生要自备照相机。 2、欢迎老师参与。 3、上交照片交于各班班主任老师,再由班主任交于负责教师。 (5)抒“足球”心:3~6年级学生我手写我心,记下足球节的难忘时刻。 要求:各班在5月31号之前由班主任交24篇文章于负责老师处。 4、竞赛篇:(5月)让学生体验赛事,培养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 1、20人制10米射门赛按进球多少决定名次,每人1次射门机会进一球得1分;(1-2年级)注:男女各10人 2、足球颠球比赛:每人限定3次机会,选最好成绩决定名次,六个班各选一名队员同一组参加比赛;(3-4年级)注:男女各5人3、五人制足球赛;抽签决定赛程,淘汰制;(5-6年级)注:男女不限负责人:体育组老师 五、评比方式: 1、以各班比赛的实际情况,评出优胜班级。 2、以上按交作品的质量,各年级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3、对所获奖的班级与个人颁发奖状及奖品。 六、其它事项: 1、对所获奖的作品在校内进行展示。 2、各项活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9一、教学目标 1、会认“售”“驮”“卖”等14个生字,积累“买卖”“出售”“栩栩如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二、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非洲小朋友、动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关图片,自制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非洲儿童图片)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吗?(非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黑色的皮肤)你们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今天梁老师就带着大家走出亚洲,走进非洲,来认识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书揭题:《卖木雕的少年》区分“买”和“卖”,并指导书写。 3、从课文的题目中,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大家? 生:买木雕的少年是谁?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是怎样的木雕?(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世界地图还有非洲小朋友的图片,直观形象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非洲的情况,之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质疑,让孩子们提出由课题想了解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认真听课文范读。 (1)注意读准字音,把本课的词语或是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1)提问: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组合作讨论,我到非洲旅行时,开始想要,但是因为,只好放弃了,最后。 (3)课文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3、交流反馈 在班内交流,个别同学试说,教师相机评价(设计意图:初步朗读课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参与讨论,通过教师出示的总结提纲完成内容填写,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三)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幻灯片出示本课词语:买卖出售驮着构思新奇五官端正掏出饭馆一堆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牙齿莫西奥图尼亚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 2、开火车试读词语。 3、整体读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并试着分析识记方法。强调:“售”字书写时要注意隹字右边有四横;“驮”字右边是大;“馆”食字旁右边不要写成宫;“辨”字的辨析;“齿”的笔顺书写。 4、考考你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摊点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设计意图: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从字的读音、词语的认读,个别生字的辨析书写等方面让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以个别读、开火车读、整体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识记,加强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 2、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3、通过朗读,你觉得少年是一个这样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学的地方?(少年对中国人很友好,朋友之间很尊重对方,热情、充满关爱,少年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师总结:本课我们了解了大瀑布的美丽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听朋友介绍木雕、然后挑选木雕,接着放弃木雕,最后少年赠送了木雕。认识了一位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为这么说这样做呢?我们下节课来共同学习(设计意图:本课为第一课时,所以要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正确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步体会非洲少年与中国人之间的友谊,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布置 认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把词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课后认真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图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学分享。 实用设计方案2 一、从离职开始 立刻放下手中工作,首先接到下属的辞呈时.处理这件事,以表示对该员工的重视。一般应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或人力资源经理与其面谈,主要内容包括:肯定该员工的业绩,解离职原因,根据他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对他未来职业发展的建议,同时征求他对企业的一些看法。当然还有保留完整联系信息:个人电话,个人邮箱,MSN,QQ等。 好的离职则始于好的结束。一个好的离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双方均心存感激、相互肯定、坦诚面对的离职。 二、定期维护与更新 建立数据库:更新员工就职信息和联系方式,便于分组发送邮件等。这是保持员工联系的基础。 在社交网络上建立企业群:为所有曾在一个企业工作过的员工提供一个可以交流互动的'平台。例如,LINKEDIN这种职业网站,也可以是微博等较轻松平台。这样一来,在不同时期工作的员工之间也有了交流的机会,使毕业生们源源不断地受惠于旧主,更便于雇主发布统一信息。 三、制度管理 规范的操作流程会提高执行效率,设立“旧员工关系专员”来具体执行离职记录整理,员工跟踪和信息更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对于返聘人员,企业可单独设立一套行政操作流程。 四、功夫下在离职前 普通员工离职,再招聘的成本约占该岗位年薪的三分之一,而核心员工离职则会造成其年薪1.5倍的损失。企业绝不是鼓励员工离职,而是希望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通过对离职者的管理,让在职者和整个组织发展得更好。员工离开旧雇主选择新雇主的原因主要包括:人性化管理、品牌形象、企业规模、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所以针对离职情况,在这几方面进行改进,建立一个开放、坦诚的氛围以及规范的工作制度将大大提高返聘率,增加离职员工继续从不同方面发挥效力的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实用设计方案3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家曾提出,创新是将个人带到成功终点的交通工具。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2~6岁,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创新的火花了。社会飞速的进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进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使用便利的饮料瓶(罐)、礼品盒、一次性杯(盘、碗)等应运而生,人们常常在用完之后就丢弃了它们,这样既不环保也不卫生。其实这些废弃物既美观质地又好,是很好的制作材料。将这些废旧物品再利用可以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游戏材料,这既能满足幼儿创造力培养需要直观、具体和形象的特点,又是宣传环保的好方法。因此我们打算通过环保教育以废弃物直观、具体、形象等特征引发幼儿借形(借物)想象,动手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游戏活动材料。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动手制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将“废物”变为“有用的东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及环保意识。结合环保问题和创造性的培养,特定本学期小班的教研子课题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游戏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研究目的 (1)幼儿能感受到所收集的废弃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通过引导制作出想象物。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0一、说教材 1、探究教材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探究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初三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 激情导入: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成为今天讲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复述过程重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品味赏析: 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同时课件演示父亲重修台阶的情景,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理解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设计意图: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五)拓展迁移: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 (设计意图: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师生小结: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设置: 摘抄赞颂父亲的文学作品,推荐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八)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1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本单元课文都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丰富。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气候,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是一个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我会认的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使自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板书:夏夜)谁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书:多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读出美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用________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3)师:下面,我们来听课文录音,看谁最先听懂课文中的故事。简单扼要地讲给大家听好吗?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1)师: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想像读:教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评价读:师:请小朋友读倒数三个自然段。师:你们读老师来想像,好吗?老师要根据你们是否读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先齐读,再请有信心读好的学生读,教师指导。)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出示字幕动画课件,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蜒、萤火虫、旁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等,学生对分角色朗读非常有兴趣。】 五、歌谣识字,好记好认。 1.师:我们分角色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 2.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3.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学生根据字意加动作,学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师一起前后左右动一动。伸出手做爬的动作。区分趴、爬。 4.教师根据字意讲解。 出示时字。师:大家认识吗?时间的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天。(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详细说明。) 5.教师出示带拼音我会认的字:莲、哭、根。认字,组词,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句话。 6.教师加上动作描述: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小蚂蚁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师生达成共识。 7.歌谣:感激,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把重点字、词通过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师生共同表演,走进童话故事。 师:说一说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表扬。下面我们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出示头饰:老师来扮演睡莲姑姑好吗?谁愿意扮演小蚂蚁、小蜻蜒、萤火虫。(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角色。)其他同学你喜欢哪个角色就分别为他们鼓劲。 【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感兴趣,态度积极,满怀热情,进一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七、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从中我们知道,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对,要伸出友爱之手。大家相互帮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丽,你们说是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谁救了他? 二、出示头饰,板书。 出示睡莲姑姑。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学生表演睡莲姑姑说的话。) 出示小蜻蜒。师:他如何帮助小蚂蚁的?(学生表演小蜻蜒送小蚂蚁回家。) 出示萤火虫。师:他做了什么呢?(学生表演萤火虫飞来点起小灯笼。)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衔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质疑解疑。 教师表演引读:小蚂蚁爬上飞机 学生表演补充: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师: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 教师表演引读:蜻蜒飞呀飞,飞过 学生表演补充: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高兴吗?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帮助他,睡莲姑姑、小蜻蜒,还有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家,他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们互相帮助你高兴吗? 再读: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教师表演引读:星星看见了 学生表演补充:(高兴地)眨着眼睛。 师:星星看见了为何高兴地眨着眼睛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夏夜哪儿美,课文中怎么说的?只是讲了夏夜景色美吗?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还体现了哪儿美?体现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品质美,这深深打动了星星,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多美的( ) 高兴地( ) 绿绿的( ) 青青的( ) 亮晶晶的( ) 弯弯的( ) 静悄悄的( ) 呜呜的( )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2.出示习题,你会连线吗? 3.指导我会写的字。 教师板书讲解:她,女字旁,女同学用她来代替最合适,还有谁适合?妈妈、阿姨、姥姥、女老师等。为了区分男、女,男同学用哪个她、他?都有谁合适用他呢?爸爸、叔叔、爷爷等。 师:请用送、过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师:请你说一句话,要求是句子中带有时、让这两个字,看谁说得通顺、流利。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五、运用新词语,我说夏夜美。 师:刚才同学们词语搭配得很恰当,句子说得很通顺、流利。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 教师出示图片:星空、花园、池塘、街道。学生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示、补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让语言更加完善。) 六、总结。 师: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这样夜色会更美。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2【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美妙,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巧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认6个字。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用挂图。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吟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2、谜面: 冬季落叶春发芽, 爱到河边来安家, 河水替它照镜子, 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考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晰。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画柳树 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进入春天的意境。三、演柳树 柳树象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老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体现柳树的特点──柔软如丝。四、听古诗 有一位古代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就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咏柳》。 听课文录音。 磁带中的录音,也有诗的大意。 进入课文,以磁带导入。 五、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一读。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重点拼读。 2、师组织4人小组合作圈读生字。 集体正音,读一读,听一听。 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用生字说说课内课外的词。 3、师出示一字卡片,请小老师带读生字,相机指导。“咏”是后鼻音,“剪”是三拼音节,“垂”是翘舌音。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再读给同座位听听,评一评。 指名读给大家听,大家评。 5、自由读诗,要求读通顺。指名读。 生仔细听师范读,注意重音,停顿部分。 生圈出生字,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 合作圈生字,找出要学的生字朋友,小组内读字音,读准,正音。 同座位互读,互评。 学生读生字。参与游戏:回音壁。即一个同学带读,其他同学跟读三遍。 参与游戏开火车,识字记字大比拼。 自由读诗。 低年级孩子没有朗读基础,范读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了就要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通过互读、互评,引导生生对话。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有节约课堂时间。在读中学会字音,老师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可以给他们指导作用。 落实生字掌握情况。 六、了解诗意 1、看课件,边看,老师边用优美的语言解古诗的大意。 2、放录音。 3、学生自由读诗。 4、指名读,齐读。师相机指导:绿丝绦,谁裁出,似剪刀。 生描述柳树的样子。 生听录音。 指名读,齐读。 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解古诗大意。 录音给学生做示范。 七、赛诗会 1、学生自由准备。 2、赛诗会开始: 可一人读,可小组读,也可加动作。 3、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可以背一背。 学生自由准备。 展示读的成果。 展示读的成果。 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3设计理念 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碰撞火花,培养能力。其间穿插了让词语回家、开火车等活动,使实践活动充分而有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的训练,复习汉语拼音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与竞赛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及生字带出的二字词、四字词,积累词语。 2、建立句子的概念,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进行写词、写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1、相关的词语卡片,“读读背背”CD。2、反映古诗《画鸡》意境的大挂图或投影片。 学生:相关的注音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拼音 1、小朋友,汉语拼音很讲究读音正确。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老师说一组字,你们比较它们的读音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主地正确地区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引起重视,自主读准字音。) 2、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注音字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帮助纠正读音。 4、全班采取指名、分组、开火车等形式赛读。 5、表扬鼓励,导入下一个环节。 同学们,这些字你们都读得非常正确,还有一些字你们认识吗?看看谁认的字多。 二、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1、分别出示比赛的内容“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 2、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并请他评一评,自己认识多少个字、多少个词。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请好朋友教教。 3、指名汇报读。 4、全班齐读“你还认识我吗”。 5、通过读词,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指名回答,师相机引导。 7、比一比记词语,看谁记得又多又快。生自由识记。 8、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说。 9、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10、谁能发现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指名回答。 11、小结引入下一个环节:刚才同学们说的句子都是由许多词语组成的。如果我们把句子中的词语顺序打乱,同学们还能把句子整理出来吗? 三、游戏:帮词语回家,建立句子的概念 1、请七位小朋友带着词语卡片到讲台上,其余小朋友帮他们找到家。要求组成的句子通顺,不漏字,不加字。 2、生自主思考,并试着让词语回家(说一说或写下来)。 3、生汇报,并上台将七位带词语卡片的小朋友带回家。学生评议。 4、总结学习情况,找出出错的原因,再把整句话读一读。 5、指导正确写句子的方法。(1)初读词语,初步建立“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印象。(2)再读词语,进一步建立“谁怎样干什么”或“什么在哪里怎么样”等印象。(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漏字和加字。(4)将句子写下来。 6、出示一组词语,学生练习写句子,看能写几个。 7、学生互相展示、交流。 四、读读,猜猜,玩玩 1、生自读谜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全班齐读。 3、放CD,生跟读,并自己做动作,猜谜语。 4、猜出谜底(蜻蜓),指名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根据外形特点、本领特点。) 5、蜻蜓有什么本领呢?它能为人类做什么? 6、你还了解哪些会捉害虫的动物?(学生根据生活积累及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言。) 7、熟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五、悬念引入,学习古诗 1、师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蜻蜓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美丽、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用自己的本领默默地为人类做着贡献。老师说诗句,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动物。(猜出是公鸡。) 2、出示挂图,请学生自主观察。指导学生说说画面描绘的公鸡的外貌特点。 3、自读古诗,边读边想公鸡的特点。 4、借助图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并背诵古诗。 5、汇报背诵古诗的情况。 6、你还能背诵哪些写动物的古诗呢?试着背给大伙听听。 六、读一读,和鸽子做朋友 1、激趣谈话。师引导学生看窗外的天空,鸽群正振翅飞过。这些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又有什么本领呢?出示短文。 2、自读短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短文的情况。指名读短文,生评议,互相帮助。 4、熟读短文。读了短文,你了解鸽子有哪些本领?生反馈。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鸽子的知识?生反馈。(信鸽可送信,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等。) 6、再读短文,整体感知。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4活动目标: 1、对玩圈感兴趣,尝试用多种方法玩圈。 2、练习钻、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活动准备: 1、幼儿用的小圈、沙包、纸箱若干,平衡木四条,小椅子8把。 2、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做准备活动:圈操 师幼每人一个圈,引导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圈操,活动身体各个关节,如:踏步,上下左右握圈看齐。抖圈,举圈转四个方向。 2、指导幼儿玩圈 (1)请幼儿自由玩圈,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小朋友,你是怎么玩圈的.?并演示玩法。 (2)鼓励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滚圈:将圈向前推出去再捡回来。 跳圈:将圈平放在地上,从圈里跳出跳进。 转圈:幼儿用手转圈,使其原地旋转。 套圈:从头套入脚下取出。 (3)引导幼儿合作玩圈,如:请幼儿把一个一个的圈相互之间和身体套在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 3、组织幼儿分组玩“运粮食”的游戏。 场景:钻过山洞(将圈立起来,两边分别用小椅子辅助)、跨跳小土坑(两个圈紧挨着依次摆好)走过小桥(平衡木)到达粮仓(纸箱) 玩法:各组幼儿手拿沙包从起点出发,依次钻过山洞,跳过小土坑,走过小桥,将手中的粮食(沙包)送到粮仓,然后跑到起点。 动作要求: (1)在钻山洞时,应把头低下,身子卷成团。 (2)跨跳土坑时,应两腿半蹲,两脚并拢,双脚同时起跳。 (3)走过平衡木时,应两个胳膊打开伸平。 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小动物模仿操:小鸟轻轻飞、小鱼慢慢游,小鸡轻轻走,小乌龟慢慢爬。 活动延伸: 利用户外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圈的各种玩法。 活动小结及反思: 圈的玩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并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造性的发现多种玩圈的方法,并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5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 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教具准备 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白杨 二、导语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 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五、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六、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白杨 2、导言。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1、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部分): ⑴ 看图、听读、思考: 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⑵ 默读思考: 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划出主要词句。 ⑶ 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① 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② 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⑷ 教师小结。 2、讲读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思考: 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⑵ 读后讨论交流: ① 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② 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 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③ 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 “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⑶ 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⑷ 教师小结。 3、讲读第三段: ⑴ 教师引读后,提问: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⑵ 教师小结。 ⑶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又回到整体)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6课时备课 1.积累背诵描写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16个成语故事或成语,感受人间爱的情感。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理解成语故事,受到启发。 教师准备 写有“读读背背”中16个词语的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讲授故事,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现在讲一个三国故事。(教师简要的讲述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情谊?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词语。 2.出示词语,学生朗读。 (1)出示小黑板。 情同手足 一见如故 部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忘年之教 惜老怜贫 不期而然 心心相应 无微不至 问寒问暖 心地善良 亲密无间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友好相处 天涯比邻 (2)自由朗读一遍。 (3)教师指名读一读。 (4)学生齐读。 (5)教师打乱词语顺序,指名读。 (6)学生开火车读。 (7)学生再自由读。 3.开展竞赛,看谁背得快。 二、完成阅读。 1.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一些成语,以前我们也学过成语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学生自愿讲说故事。讲完后,师生可以给予评议。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自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为什么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1)默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用画出答案。 (2)教师组织学生订正答案。 4.浏览故事,找出与题目对应的短语。 5.再读短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先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点播。 6.拓展练习。 班内交流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7一、教材:苏教版第二册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水在他们中不同的状态,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三、教学时间: 第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这阵子天一直下雨,你知道是下的什么雨吗?你观察过这些雨都落到哪儿去了? 2、雨点落到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有个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思考写了一首《雨点》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板书课题:雨点 3、出示“雨点”图,师述:看,小雨点多可爱呀!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课题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听,小雨点落下来了。播放下雨的声音。 2、让我们来看一看雨点落下来的情景,配乐,老师范读课文。 3、诗歌写得多有趣啊,你们想读一读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多读几遍,遇到我们课后要学的生字词把它圈出来。 4、检查自学: (1)、抽读词语: a、指名拼读:落进、睡觉、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跃、(小卡片) b、指名领读:(不带拼音)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2)、生字读好了,课文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课文,学生再评,再指名读。 (三)理解课文: 1、过渡:课文能读通了,怎样才能读好呢?我们再深入地学习,把课文的意思都弄懂了,就会读得更好。 2、轻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用“……”标出,在那里干什么?用“△△△”标出。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3、交流: (1)、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师出示图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图片随意摆放) b、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 c、看看这几幅画可以怎么排列? 学生上来排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d、师小结:书上作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为雨点落进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进小溪里,小溪里的水要流进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进海洋里。 e、谁能读出他们不同的气势来?指名读再齐读: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师出示雨点各种姿态的图片与相应的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b、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c、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d、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演出来?找个好朋友一起练一练。 e、指名上台表演朗诵课文。 f、配乐朗诵课文:叫几对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四)扩展训练: 1、快速看课文,这首诗歌共有4句话,每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这样的句试也说一举句诗吗?“雨点落进______。” 3、这阵子绵绵的春雨给世界万物带来了春的生机,老师让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许多收获。请你用“春雨落在(什么地方),(什么)(怎么样)。”再来说说。 4、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学着书上的写诗方法,写一首《春雨》的小诗。 (五)、板书: 雨点(图片) ↙ ↓ ↓ ↘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8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在这里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但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难发散思考一些个别现象,处理个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不可见部分和重叠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 (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准备积木,利用塑料胶纸和泡沫制作多个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导学,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注意在技术活动中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机、立体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投影机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19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跑和跳的能力; 2、发展幼儿注意能力和记忆能力; 3、培养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 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大象头饰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小朋友现在来听一首儿歌: “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啊摇啊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小朋友们来学学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这些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好吗?。 师:这些小动物都觉的自己跑的快,所以他们决定组织一场比赛,看看谁跑得快。下面我们一起去观看他们的比赛。 二、开始游戏: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各组分别扮做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教师扮大象当裁判。 裁判大喊:预备,跑 各组的'第一个幼儿开始跑,这个幼儿跑回来下一个幼儿再跑,看哪一组幼儿先跑完。先跑完的为胜。 一轮完成后,可以交换较色再比。 三、结束部分 孩子们真棒,现在休息休息,甩甩胳膊踢踢腿,我们准备回教室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跑和跳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0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位于河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课《短文两篇》的第二篇。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以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大意。但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学生还有难度,需要小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合作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体会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能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难点是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五、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进步。 2、学习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多读课文,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能自主疏通文意,对疑难问题可与同学探讨,或与教师交流请教。教师再采用指导,点拨的方式,对文章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只把获得答案的途径点拨引导出来,促进学生思考,从中悟出课文思想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有关莲花、菊花、牡丹的照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花?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照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做到了简单、明确,及时。) 二、走近作者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 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周元公集》。 (设计意图:对作者作简单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三、预习检测 多媒体出示: 1、《爱莲说》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字_____,______朝,______家。 2、《爱莲说》是一篇______,通常借______说明_____。 3、生字注音: 甚蕃( )不蔓( )不枝 亵( )玩鲜( )有闻 (设计思路: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文体知识、生字注音题,让学生自己完成,考察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从而完成生字,有关作者及文体知识的自主学习。)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出示《爱莲说》课文内容,学生齐读,然后思考: 1、请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在课文中用“——”划出来) 2、文中除了写莲花,还写到了什么花?是如何写的? 学生自主学习。从书上划出来。代表回答,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齐读课文,可以更好保持学生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五、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疏通文章的大意。班内交流翻译的成果,疑难句子师可以给予指导。最后多媒体出示课文翻译,加深学生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自读,尝试疏通文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技巧。) 六、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然后思考: 1、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 2、哪些句子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莲花的风度?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答案,师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体会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七、听读课文,感悟主旨,了解写法 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图片一边小声跟读,最后完成有关主旨的填空题。 (设计意图:在完成主旨填空题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并简单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 八、课堂随笔,能力提升 多媒体先出示有关竹子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布置写作任务:请抓住“竹”这一植物的特点,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写一段(50到80字左右)话。 可让学生当堂展示自己写的作品,并大声朗读出来,师点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莲————君子者 牡丹————富贵者 (设计意图: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八、课后反思 《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托物言志写法的代表作。作为一篇意蕴丰富的咏莲名篇,我还是想通过这片文章的教学,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物之形”——“物之品”——“人之品”的一个思维过程,并且能学以致用。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1【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中有五种新型玻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还要弄清什么问题? 生:被指名读、小组读、女生读、齐读。 师:新型玻璃有几种,每种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师:请每小组自主研读后,合作完成以下填空表格: ___玻璃,有___特点,起___作用。 生:有的独立研读,有的找自己相信的伙伴共同研读,弄清某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汇报给组长由组长统一意见完成表格。 师: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将你组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的作用和特点,说一说。 A生:我喜欢夹丝网防盗玻璃,我朗读给大家听,因为这种玻璃中间夹一层金属丝网能自动报警,可以防盗。 B生:我喜欢吸热玻璃,因为它使房间东暖夏凉,可以阻挡强光和冷气。 C生:我喜欢变色玻璃,因为它发射阳光,改变颜色,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称为自动窗帘。 师:谁能用“东暖夏凉”来说一句话? 师:请各小组再选一名学生代表将你组最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写在黑板上。 生:各小组代表把某种新型玻的特点和作用,工整书写在黑板上。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后真正掌握课文中的全部内容。 三、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竞说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高。 师: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以上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来选一种新型玻璃推销员证,先在小组里夸夸自己厂里生产的某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 生:组内演讲推销。 四、拓展思维,课外迁移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或者新型房子、桥梁、道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学们听。 生:我想发明一座象金箍棒一样的桥,让它大它就大,让它小它就小,我回外婆家时,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就不会再翻山越岭了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真想一直听下去,由于时间有限,课外老师再听你们讲吧! 【点评】 这是一节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案,整节课体现以下特点: 1、教师的启发谈话,既唤醒了学生记忆的表象,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营造了乐学的氛围。 2、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3、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的喜欢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4、教师根据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推销员”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5、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不给学生加以束缚,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特体验。 6、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 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1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3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透过文字的躯体,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记忆的闪烁。语文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感悟文字魅力的'场所,语文的教学过程也应是师生情感滋养的过程。 本节课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走进一位作者,走进一个心灵纯美的世界。感悟慈母情怀。在三个层次的读中,使学生行于文字,情动于中。整合《慈母情深》和《秋天的怀念》,给孩子创造一个主题下的平台,丰富孩子的认知,感悟,品析能力。是学生与文本在更广阔的语文环境中对话。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通过角色换位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拜之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慈母情深》 (一)创设情境,语言激情。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学生轻唱。 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听着这歌声老师想起了一段话“花开花谢几度秋,滚滚江水向东流,人生世代新换旧,唯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天长地久至死不休。” [以音乐烘托情感,教师语言激情,使学生走进情境,在母爱的注视中走进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课文写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品读鉴赏: 1、走进作者,用敏感的心描文字之“像”。 合上书,回忆课文,捕捉文中最令你感动的镜头,读出你的感受。 [捕捉文本,走进文字表象。] 2、走进文字,用细腻的心品文字之“味”。 [品味语言,指导朗读,读中升华情感。] a。 重点词语的品析 b。 再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令你感动的原因。交流汇报。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及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以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b 引入材料,体会生活背景,感受文字情怀。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母亲每月27元的工资,平均每天多少钱?而我却一次向她要一元五角钱,要她辛苦一天也挣不到的一元五角钱,带着你此时的感情再读这一幕幕镜头吧。 c 配乐《睡莲》再次激情,在音乐中师生共读每一处感人的镜头。让画面流动于心,让情感流泻于声。 [审读赏析感受文字熏陶。] d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我不忍,我多想转身跑掉,可是。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听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的话中有她的期待,自豪,骄傲。一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怎样纯粹,无私的爱啊。 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这是我今生今世听到的最美的声音,这是母亲给我的一股无穷的力量,这是滋润我生命的清澈的甘泉,这是普天下母亲共同的心声。这如但丁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走出文字,用感恩的心抒文字之“情”。 [迁移训练] 母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细细清清的流淌在我们生活的处处角落,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捕捉生活中令你感动的每一处镜头用你的文字书写感恩之情。 二、补充学习《秋天的怀念》 1、资料导入: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去了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太辛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合欢树》 看过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带上这份沉重的思念,一同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自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词语并作批注。 3、交流汇报。 [预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 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 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母亲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简单的话语包含着做母亲的对儿子的多少深情。有娘在就有儿在,母亲的话里沉淀了多少对生命的理解。 母亲总是这样轻轻地,亲亲地,苦苦地爱。巴尔扎克说:“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能得到宽恕。” 4、史铁生读懂了母亲的心,又是一个秋天,他会怎样呢?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有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4一、案例背景: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东西、出去游玩等,经常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一定地了解。但是,可以说大部分的幼儿都没有真正使用过人民币、获得过用人民币购物的快乐体验。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准确地认识人民币,设计了此次活动。此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获得使用人民币的快乐! 二、过程描述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评析:这个环节,是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第一个就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第二个就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 (评析: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总结,对人民币的面值(5元和1元)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同时运用了7的组成,学到了新的知识,知道组成“7元人民币”有两种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介绍记录表并举例:这是什么?(文具的标记)这又是什么标记?(人民币的标记)。比如你想买一块橡皮,就在这儿画上什么?(橡皮的标记)那价钱应该写在哪里?(人民币标记下面)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评析: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直接购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先让幼儿根据需要制定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购物。在制作计划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复习7以内的加减,甚至是尝试连加,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 五、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评析:幼儿用真实的人民币,根据自己所制定的计划表,愉快地进行购物!在一一对应中,发展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获得了运用人民币的真实体验。) 六、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评析:人民币的用途有很多方面,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了解的最多就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借助课件这一多媒体工具,让幼儿对人民币的其他用途有进一步地了解,从而激起幼儿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关注人民币。) 三、活动评价 在这个活动中,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为孩子们创设了相似的生活情境,在购物情境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让幼儿在亲身购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 初步认识人民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二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在认识5元和1元这两种面值人民币时,并没有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为幼儿创造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机会,把它蕴涵在“取出7元人民币”这个操作过程中,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总结等几部分实现的。在“购物”这个环节上,先让幼儿自己设计了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进行购物!制作计划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里面包含了7的加法,甚至是连加。通过自己根据需要设计、同伴介绍、调整计划表、帮助同伴等形式,不仅注重了幼儿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了幼儿情感上的满足,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和快乐。 在最后的购物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不仅使用了真的人民币,还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在进超市购物时还为幼儿准备了购物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数的概念,还让幼儿学会了有计划地购物,感受到了购物带来的愉快体验!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5逆向思维的运用 主备人:使用班级:1-22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一、导入 二、什么是逆向思维? “反弹琶琶”即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反弹琵琶”作文学...。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是经过了多种多样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例如: 1、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的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这个问题若只是从正面讲话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 2、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牧师在准备讲道,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反弹琵琶”作文学...》。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没在家,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心烦。他无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他把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说:“小约翰,如果你能把这些碎片收拢,我就给你两角五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花费小约翰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免得再反烦他。没想不到十分钟,小约翰就来敲他的门了。牧师见儿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图,十分惊讶。他问道:“小约翰,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说:“这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收拢,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侯若从反面去思考、去解决,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正是,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方法。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有“卡壳”的现象,会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把通常的思维反过来,在对立的思维道路上打开新局面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 三、逆向思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2、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3、有时,"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采的观点?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我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 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 二是一些寓言、神话、成语、典故,不能单从表面字意理解,而应把握其内在含义。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精神,如果从愚公的做法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寓言的原意的。 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反弹。 四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反弹。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6【教材简介】 本文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描写生命的精美的散文。本文通过描写地下森林的状貌,赞美了地下森林的品格。这些品格主要包括①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②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③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④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木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自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 了解地下森林的地理位置,形成历史等知识。 ② 作者在文中插入了不少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③ 品味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从几个方面概括出地下森林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能力目标: ①采用默读的方法理解内容,运用跳读的方法,用审美的眼光审视课文语句。从中提炼词、句、段等修辞内容,用发现阅读法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处。 ② 从地下森林身上学习一些美好的品德,去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3、情感目标: 通过作者对地下森林形成历史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守未来光明的重要。 4、资源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资源的可贵,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5、环境目标: 体会到森林对环境的重要作用。比如他可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固定风沙等,从而使人们对他更加景仰。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 2、感受文章主题。 3、背诵精彩句、段。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主题。 【教学对象分析】 因为这篇文章是九年级(下册)的文章,所以他相对 的学生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具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会仔细品读出散文的含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去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准备使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种阅读方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达到对文章学习的目的。 【教学媒体及资源应用设计】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出课件,运用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恰当运用,以期达到最好效果。 【教学过程及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森林没有(见过),我们常用哪些词来形容森林呢?(郁郁葱葱,苍劲挺拔)我们还容易想到曹操的《观沧海》中的哪句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还有哪些描写森林面貌的?精神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强调了育人的艰难。 接着,又发问森林有何作用呢?①防止沙尘暴,调节气候;②防止水土流失;③吸收噪音。 二、新授课 1、本文主要是写地下森林的状貌,那么地下森林与地上森林有何区别?本文又写了地下森林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学生思考,边阅读文章边思考三个问题。 3、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这向个答案。 4、老师叫学生回答。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的观点。 ⑴ 作者先点明了地下森林的奇特。作者发问为什么长在这儿?(长在阴森林,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作者为了寻找它,历经了艰难困苦,用了两个动词爬、穿。 ⑵ 地下森林的形成是经过了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大风、山泉、鱼鳞松等经过苦心经营,才造就了地下森林。 ⑶ 在本文中哪些句子赞美了地下森林的品质? ⑷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认真探究。 ⑸ 请同学们谈一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⑹ 小结文章。 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森林的状貌,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容易让学生想到森林的巨大力量,其生命力的顽强,为下面授课做好辅垫。 用课件展示森林的这几个作用,把同学们带入对森林的景仰之情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用多媒体打出几张图片,地下森林的风貌,地上森林的壮观,人们对他们的呵护,引发思考。 用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产生的? 2、本文还展示了地下森林的哪些壮观景色? 3、本文还赞扬了地下森林的哪些品格?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下森林沉默寡言,不善于炫耀,但他很壮观,经过了逆境的考验,受到了人们的冷漠,不公正,但他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 用课件打出地壳运动,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样比较形象,生动,使学生容易理解。 其实这一步是为了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精彩的句子。 并体会其作用。 用大屏障展示写作特点。 【板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 地下森林的产生原因 地下森林奇特 地下森林的品质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战胜一切困难,不悲伤,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练习设计】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黑黝黝(yǒu) 袅袅(niǎo) 籁籁(sù) 莽莽(mǎng) 2、第1段先写一般森林的广袤盛大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先写一般森林的概貌,突出其广袤盛大的特点,以此作为反衬,显出这一片奇特的森林生长在不受阳光照耀,不受清风吹拂的黑暗幽谷的不同寻常。 3、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其用意是什么? (使文章更加亲切、感人、感情抒发更充沛) 【教学过程流程图】 导入课文→熟读课本→品析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7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最后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 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集体交流,体会情感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 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 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设 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7、父亲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9、指名读句子。 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设计意图】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之路。【设计意图】结尾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导之以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目标。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设计意图】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8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3、学会本课3个生字“落”、“海”、“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雨点》。 师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课文中共有4句话,配有4幅图。请小朋友一边看一幅图一边读相应的一句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 3、通过自己的读,你知道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地把课文读懂读好。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1)(出示生字)落。读准字音 雨点是从空中落下来的,它落进了池塘里。 (2)(多媒体播放:池塘画面) 池塘里的水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小河里的水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2、一动也不动,就像什么?书上用了哪个词? Shuì jiào (1)(出示词语:睡 觉)读准字音,“睡”是翘舌音。 我们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所以“睡”这个字很有意思,是个眼目旁。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指导读好第1句。 (二)讲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溪画面)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sàn 出示词语:散 步)读一读。 2、为什么不说它睡觉,而说它在散步呢?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3、指导读好“散步”。 4、指名读第2句。评议,再读。 (三)讲读第三句。 1、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他有没有读懂。 3、评读。 4、齐读第3句。 5、小结:刚才大家看着图,自己读懂了第3句话的意思。 (四)讲读第四句。 1、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自己读第4句话,能不能把第4句话读懂、读好。 2、指名读。 3、评:他读懂了没有?从哪里听出来的? Hǎi yáng tiào yuè (出示词语:海 洋 跳 跃) 4、指导读好“海洋”、“跳跃”。 5、齐读第4句话。 四、指导朗读。 1、现在谁能把整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呢? 2、自读、互读、指名读、赛读、全班读。 五、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读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这些生字不光要认识,还要能记住它们。 本节课,我们学了几个有三点水的字? 3、“落”是上下结构的字,三点水在这里不做偏旁了。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海”这个字请小朋友注意右边“每”的笔顺。 “洋”这个字怎么记呢? 4、师范写“落”、“海”、“洋”。 5、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表演课文。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头饰、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生字卡片(“海”、“洋”、“落”) 2、口头扩词。 海( )( )( ) 落( )( )( ) 3、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这么有趣的课文,愿意背下来吗? 2、为了背好课文,我们先来读好下面这几个词语: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3、看着板书或屏幕,试着背诵课文。 (1)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评议、全班齐背。然后问:我们来演一演这个课本剧好吗? 4、拿出自己做的头饰,边背边做动作。 三、拓展练习 1、课文我们已经学懂了,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到郊外去观察,你就会发现了。 2、多媒体课件显示:雨点落进果园里、树梢上、田野里、池塘里的画面。 3、(出示:口头填空) 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 。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 。 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 。 雨点降在池塘里,唤醒了 。 4、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学生互相讨论。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读字音。 2、教学新偏旁。 睡:上节课老师已经教过,这叫“眼目旁”,跟读两遍。 散:右边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读两遍。 觉:偏旁是下面的“见字底”,跟读两遍。 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让学生认读两遍。 3、自学课后的笔顺表,描红。 4、从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学生各抒己见,师提醒以下的几个生字。 步:下面不要写成“少”,多出一点来。 睡:重点指导右边的笔顺。 五、指导写字。 散:左右等宽。 跑、跃:左右等宽,足字旁略微比右边的部件短一些。 睡:右边的第二笔横写长一些,第三笔横略长些,第一笔横写得最短。 1、师范写“散、睡”,生描红。 2、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板书设计: 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2、雨点 江河 跳跃 海洋 奔跑 教学反思: 课文写作者在不同地观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样。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来了,小雨点落在其他地方,会有什么变化。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29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已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能较准确地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并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但在生活方面还缺乏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标与教材分析:本文中的乌塔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可是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意识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激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三是解决字词困难;四是检查反馈课文讲了什么事;五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乌塔的性格特点,在交流时谈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是本组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目标与要点分析:1、认识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策略设计: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你们喜欢旅游吗?最远到过哪儿?和谁一起去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齐读课题。 3、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朗读及重点词语的理解情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重点句段,初步认识乌塔。 1、她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2、你了解欧洲吗?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3、初次了解乌塔,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4、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欧洲吗? 过渡: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 四、深入学习第7自然段的重点句,进一步认识乌塔。 1、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划一划重点的词句,然后小组内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说感受,板书词语 (2)现在你眼中的乌塔又是什么样的? (3)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生活独立、能干、懂事、聪明的小女孩。 五、学习第8、9小节中对乌塔正面语言的描写,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点 六、小结,说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乌塔,这时,你想对乌塔说什么呢? 七、拓展延伸 补充材料《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较量》。 八、练笔提高:同学们对乌塔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从〈乌塔〉想到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 教学实施 学生在交流时往往会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出去太不安全了。我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接着老师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能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出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这节课结束了,但我期望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和无限的思考。 教学反思 《乌塔》这篇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煅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这两个目的,我就想: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达到这两个目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流程: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接着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用文中的语言,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最后,让学生展开辩论。喜欢乌塔的在一组,其余在另一组。在课堂上,我发觉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讨论得非常激烈。我被学生的激情所感染也参与到辩论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教师与学生人格意义上的平等不仅表现在语言、体态、表情上,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把学习的时空、学习的主动权(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确定等)还给学生,课堂上有争论,有共鸣,有静静的沉思,还有跳动的思潍火花。我们要点燃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与学生共同进步。 当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课堂会处处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有时放一放手,也会有精彩的发现。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30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 课前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 2、两幅为蓝天、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和“太阳”的活动演出挂图,以及四幅有小朋友和影子相伴的小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两幅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1)这两幅图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看了这两幅图,大家有什么疑问? 2、揭示课题: (1)教师归纳:大家看图后提出的疑问都是有关影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九课就是介绍影子的知识,你们愿意学吗? (2)教师板书课题:影子。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分学习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1)用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再认读生字。 (2)要求学生读准后鼻音“朋”,前鼻音“跟”,翘舌音“常、着”。 (3)简单区别“黑”与“里”的字形,“它”和“他、她”的用法。 4、分四人小组齐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课文中描写影子的句子哪些最有趣? 三、细读课文第一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些语句最有趣? 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两句。 (1)学生齐读,教师板书:前、后。 强调再读生字:前、后; (2)引导学生看图,指出图中小朋友就是文中的“我”。想一想,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时在后面?启发学生看活动演示图,从影子、太阳、小朋友三者关系来理解。 教师概括:影子有时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时在后面,真奇妙。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 (3)实践活动:出示四幅图,要求学生选出影子在小朋友前、后的两幅图贴在板书上。 边做手势,边练习说话: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 3、启发提问:你还觉得哪些语句有趣? (1)齐读: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提问:影子为什么像小黑狗?为什么是黑的?影子为什么常常跟着我? (2)指导朗读(齐读,个别读,小组竞赛读)。 小结:只要有太阳照着,影子就会伴随在我们的前后,同我们形影不离。 四、自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二小节,学生自己再读课文 要求:读课文,提出问题,再看活动演示图,及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解决问题。 如:你觉得这一小节哪些句子最有趣?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左边,有时在小朋友的右边?等等…… 2、教师板书:左、右 3、实践活动: 把影子在小朋友左、右的两幅图贴在板书上。 边做手势边练习说话: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小结:白天,在阳光下,影子会伴随在我们的前、后、左、右,还在什么时候能看到影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 3、巩固方位词,巩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签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赛读) 3、背诵课文。(个人背、齐背,自由结伴背,边表演边背) 二、指导学生书写三个生字 1、教师揭示方法: 一看:看范字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记:记生字的笔顺、笔画。(认识“竖折折钩”和“横斜钩”。帮助学生分辨“鸟与“马”的区别:就像鸟头上的羽毛,“丶”就像“鸟”的眼睛。) 三描:学生在范字上描一描。 四写:学生动笔练习。 2、教师逐字示范,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 3、互相评改。 三、举行“小小擂台赛” 两名学生站起,一生随意报身边某一事物,让另一生说出这一事物的前(或后或左或右)是什么,然后二人交换说,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就成为擂主,再与新的同学比赛说。这个活动还可建议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进行。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31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古对今》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32【教材简析 学路 教路】 《失物招领》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一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到植物园旅游留下了一些垃圾,经过老师的巧妙教育,使学生主动改正了错误。所以它是是环保教育不可多得的篇章。根据教材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明白蓝天白云、碧水清风、红花绿荫等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都需要大家去爱护、去延续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垃圾废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设疑,结合生活解题 1、出示课题: 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你丢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对!丢失的物品就叫失物。 现在你知道在火车站、机场、公园等公共场合的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吧。 3、学生再次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是谁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被失主认领的呢?失主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电脑出示动画,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 (小朋友丢的垃圾) 2、明明是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跟小朋友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学生字: 读准字音,认记字型,读好轻声音节。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多媒体出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⑵ 正音,注意读准: 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 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⑶ 摘掉拼音小帽,你还会读吗?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⑷ 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 (边读边想) 3、标好小节: 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同学们,你知道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 2、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 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⑴ 去过深圳仙湖植物园吗?你能学张大爷的样子,介绍里面的一些植物? (学生边说边出示仙湖的录像) ⑵ 觉得仙湖植物园美吗?怎样才能让这么美丽的环境保持下去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老师归纳) 六、作业 1、自由读课文。 2、与家长一起收集一些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学生之间交流所收集的有关植物的图片及资料。 3、读1~2自然段。 二、学习3~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3~8自然段。 2、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 划下来。 出示唐老师的话: 指导朗读。 唐老师说话时的语气怎样?平时,老师在什么情况下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 老师示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 ⑴ 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 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⑵ 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丢失的物品,在这里老师为什么把同学们丢的垃圾称为失物,让同学们去认领?唐老师的用意何在? 4、启发情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的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⑵ 如果你是这些乱丢垃圾的同学当众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5、那几位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失物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⑴ 指名读第7段,随时纠正朗读中的问题。 ⑵ 别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想: 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小组自由朗读,读后讨论: 他们领回自己的东西了吗?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会怎么想?谁能出来扮演一下他们? 三、写字指导 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队字的双耳旁,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级的横折折撇要写平稳。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 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垃圾桶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⑴ 学生自主读一组,比一组: 读,积累词汇。 比,区分每一组字。 ⑵ 老师利用部件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⑶ 进行口头组词。 4、汇报交流上节课的实践作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一⑴班的小朋友下次再出外活动他们会怎么做? 2、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拓展 1、演读课文: 出示道具──一袋垃圾、废品等。 指名学生表演课文,并随机进行指导。 2、齐读环保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不能随地扔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上街买菜用布袋; 你拍三,我拍三,节约用水在每天; 你拍四,我拍四,随手关灯要牢记; 你拍五,我拍五,不能浪费一粒谷; 你拍六,我拍六,废旧电池要回收; 你拍七,我拍七,纸笔用完才废弃; 你拍八,我拍八,爱护小树和鲜花; 你拍九,我拍九,要和动物做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环境从我起。 三、总结谈话 谁不想听到鸟的欢唱?谁不想闻到花木的芬芳?谁不想生活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风景优美的环境中?想拥有这一切,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作业 请每个小朋友都来做一个环保大使,把你所知道的每一点一滴的环保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策划方案 篇33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讨人喜欢的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会抓住特征生动形象地描写小动物。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动物世界吗?见过小松鼠没有?能把你了解的松鼠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将随着法国的博物学家布丰一起走进他的《松鼠》,具体全面地了解松鼠这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个别读 2、其他学生纠正字词音,同时体验你对松鼠的'初步感受?用“我————松鼠的句式。”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那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齐读)哪位同学能摸拟松鼠的语气向大家介绍它漂亮的外貌,老师给出以下词语提示: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体态吃相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美丽坐着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习性呢?(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时间:夜晚(不侵扰人类)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伤害人畜) 4、除此这外,松鼠还有哪些讨人喜欢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 过水方法用尾巴当帆和舵 警觉性强跑躲逃 跑跳敏捷善于爬树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如果我们在生物课上面来学习认识松鼠,你还会喜欢吗?为什么?对了,正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尤其是把松鼠拟人化了。你能否找出这些句子或词语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呢? 学生看书、思考、交流。 2、本文正是有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让我们对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深为喜爱。但作为说明文来说,它主要是用来向人们介绍某种事物的,这就要求说明要有分寸,所以对说明语言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准确。本文的语言也符合这一基本要求,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吗? 学生思考、交流。 五、小结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