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精选33篇)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2、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 3、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学难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齐读课题。 2、这则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样都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是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指名回答。 (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2、教学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⑵从哪些词语看出种田人很焦急?用横线划出来。 指名回答。 板书:巴望 好像 焦急 ⑶“巴望”是什么意思?(盼望) 为什么不用“盼望”而用“巴望”?(为了说明他当时心情十分焦急。) ⑷第一自然段讲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也就是讲清了“拔苗助长” 这件事的起因。 板书:起因。 ⑸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种田人焦急地想帮禾苗长高。) ⑹读的时候要体会种田人什么样的心情?(焦急) 指名读,齐读。 3、 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种田人一心想帮禾苗长高,他想出办法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2)他有没有想出办法?(有) 哪个词语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办法?(终于)板书:终于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拔苗助长) 他有没有考虑一下这个办法好不好?(没有) 从哪个词语看出他没考虑?(急忙)板书:急忙。 为什么他只想出拔苗助长的办法,而没有想出别的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 (因为他只想让禾苗长高。) 他拔禾苗干了多少时间?(“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板书: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3)他干得“筋疲力尽”后,回到家里自我感觉如何?(很得意,自认为力气没白费。)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算”)板书:总算 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 (4)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教学第四自然段。 (1)第二天,他的儿子到田里一看,发现什么? (禾苗都枯死了。)板书:禾苗都枯死了 (2)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会伤了禾苗的根,使禾苗枯死。) (3)齐读四自然段 5、四人小组讨论:种田人错在哪里? 小结:禾苗是不能拔高的,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 板书 :急于求成 违背规律 6、朗读课文 三、联系实际谈寓意。 1、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让学生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来围绕课文内容谈。 2、请你举一举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你懂得的道理。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若举不出,则出示下列例子。 (1)有一次,老师叫我背诵一篇课文。我没有先理解就急着背课文,结果花了很多的时间也没有背下来。 (2)有一天上午放学,我饿着肚子回家,发现妈妈还没回来,就炒冷饭吃。我把煤气灶的火开得太大,结果把饭烧焦。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揠苗助长》,同学们从中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要像那位种田人一样犯同样的错误。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练习一。 板书设计: ya 揠苗助长 起 因: 巴望 好像 焦急 经 过: 终于 急忙 违背规律 拔 筋疲力尽 总算 急于求成 结 果: 枯死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听说过哪些寓言故事?(学生汇报交流)指导写“寓”:同学们,“寓言”的“寓”是个生字,和我们学过的“相遇”的“遇”字长的很像,只要把“相遇”的“遇”的走之底换成宝盖头。(设计说明:用学过的旧字为基础进行新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识记新字更较容易。)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有一个地方容易写错。(第10笔和11笔)(写完“寓言”)简介寓言: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完成板书“寓言两则”“则”在这里是个量词,“两则”是指两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揠苗助长”理解“揠”的意思:小朋友,你知道“揠”的意思吗?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就去查字典,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指导。 1、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新词 Sòngjiāopí 宋国焦急筋疲力尽 bómènkū 兴致勃勃-纳闷-枯死 (2)自由读一读,如果还没有把握读准,可以借助一下拼音。指读。去掉拼音读一读。 提醒:“宋国”的“宋”是平舌音。 (3)指导写“焦”(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个“隹”字,下面是四点底,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的“隹”要写得紧凑,下面的四点底要写得开一些,把上面的“隹”稳稳托住。)学生在书上描红。 2、初读课文。 认识了生字,我们可以读课文了,首先,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要做到这一点,第一,精神要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第二,哪一句读得不流畅就反复练习几遍。自由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就把禾苗,结果禾苗。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式说一说故事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同学们,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第一句是起因,第二句是经过,第三句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就要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就是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设计意图: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应该有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读完一篇课文,让学生说一说主要内容,学生往往说不清楚,其实,对于概括能力的训练还是有方法可寻的,像本文写的就是一件事情,教给孩子说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就是“授之以渔”。) 四、精读指导。 今天,我们运用“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要想演好,就必须读好,读出感情,怎样才能有感情呢?第一要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第二要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 1、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 2、演一演。(同桌分工,一个读,一个演,演的同学除了演出农夫的神态、动作以外,还可以发挥想象,加入一些话语等。) 3、评一评。(评后再请一组学生演一演) 对读和演的评价。教师相机点拨。(抓住关键词:巴望理解意思,“巴”就是急切、迫切的意思,“巴望”就是十分急切、迫切地希望。天天前天去过了,昨天去过了,今天也来了,明天还要去,没有一天不去。焦急、筋疲力尽、你有过筋疲力尽的体会吗?说一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兴致勃勃、纳闷、理解意思,儿子为什么会纳闷呢?他听了父亲的话,心里会想什么?) 在学生演的过程中教师完成板书 板书设计意图: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设计板书,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能更好的说这个故事。 4、说一说。(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这个故事) 五、揭示寓意。 1、当农夫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发现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会怎样?儿子会对农夫说些什么。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揭示出寓意: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3、举例说明: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像《揠苗助长》中农夫的例子,你能举一举吗? 六、成语拓展 同学们,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很多已经演变成了成语,像以前学过的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今天学的揠苗助长,下节课将要学到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以后会学到的……课件出示: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渡到刚学的知识,再到将要学到的知识,不但巩固了知识,使的旧知更具有系统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七、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把学生从可内引向课外,努力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3预设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3、能在读中悟出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流程预设: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坐井观天》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像这样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中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就是寓意。 3、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齐读。 二、层层深入,引导初读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可以请教同桌同学。划出带拼音的生字词。 2、自由认读生字词,纠正字音。 3、小老师教读。 4、语文童子功:即用上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词语的意思。 5、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6、理解课题中每个字的意思并板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再读课文 ⑴指名说:揠苗助长会产生什么后果? ⑵用上你的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枯死的意思。 2、这人为什么要拔禾苗?理解巴望。 ⑴边朗读边感悟,用上自己的声音、表情读出十分巴望的`心情。 ⑵禾苗其实长高了吗?可这人觉得呢?他此时心情怎样? ⑶理解焦急,说说近义词。 ⑷齐读这个人自言自语说的话。 3、他这么说,有没有这么做?想了个什么办法?你从哪个词发现他想了很长时间?有感情地读一读。 4、你发现他是怎么拔的?拔了多长时间?累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理解筋疲力尽并感悟。用上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它的意思。 5、这么累,他认为值吗?你从哪知道? 出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⑴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理解白费、一大截。 ⑶用上声音、表情或动作边读边感悟他此刻的心情。 ⑷你认为值吗?为什么? 6、看图讲讲这个故事。 7、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 8、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思维,深度挖掘 1、小结寓意。 2、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这样的事例?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3、播放课件:断骨增高手术造成瘫痪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⑴指名读一读相关资料 ⑵结合今天学过的揠苗助长,你有什么体会想说一说。 4、小结: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中做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明白自己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犹如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学会珍惜自己,爱惜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五、指导生字书写 评析: 1、自主合作学习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提倡个性朗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看图、表演,让学生用上自己的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再将自己的切身体验表现在自己的朗读中。 3、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为此,在完成好本课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我适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寻找、关注身边相同的事例。并播放眼下最现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即:断骨增高手术带来的危险性。让学生在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的基础上学会更深入地挖掘。明白生命的珍贵,知道自己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犹如禾苗的生长要靠它自己的力量。从而学会珍惜自己,爱惜自己,善待生命。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寓言特点。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听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什么是寓言?(出示) 板书课题:27《揠苗助长》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标出寓言有几个自然段?每几个自然段句话。用“△”勾出的生字,。用“-”勾出生字组成的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问同桌同学。 (2)、用“~~”画出写的好的句子。 (3)、在不懂的地方加上“?”。 (4)、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合作学习。 交流记字方法。 3、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说一说有几个自然段,第1、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 (2)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如有不准确,老师给予纠正。 (3)认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4)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区分“截、裁”。 (5)质疑:你还不明白那个词的意思?揠、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白费……学生解释,教师相机补充。 大家弄明白了字词的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三、理解课文,感悟寓意。 1、同桌读课文,互评互纠正。读后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同桌互读、接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看读)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提示) 4、学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学生选词说话: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白费、自言自语…… 四、感悟,换位发表看法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焦”上的“隹”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 “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教师指导、范写。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 “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阅读。 1、把这个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同学懂得自身的想法,做法必需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盼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出示词卡:寓言)正音。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多媒体演示)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正音。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正音。 2、范背。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协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盼望理解:“盼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盼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盼望自身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语言:“自言自语地说……”(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出示词卡:自自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导朗读。 ⑸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指名读。考虑:他想出什么方法协助禾苗生长?交流板书:拔高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学习“筋疲力尽”正音:“筋”读准什么音?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比较理解。第2自然段假如这样写可以吗?(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方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学读。他有没有为自身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交流,学词。※白费(出示词卡:白费)理解※一大截(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练习朗读。(出示词卡:喘气) 4、学习第4自然段。协助的结果呢? 交流板书:枯死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⑴那个人原来盼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书:→→他错在中哪里呢?板书:错交流板书: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⑵揭示寓意。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3、深化寓意。(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五、背诵。 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2、引背。 六、巩固字词,安排作业。 1、认读词卡。 2、誊写生字。 板书:揠苗助长原因做法结果巴望────拔高────枯死(板画)急于求成,事与愿违道理:按事物规律办事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做法结果 3、指导朗读 ①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材分析】 《拔苗助长》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主要是讲一个种田人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枯死了的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教学理念】 叶澜教授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演、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朗读、说话、表演中,挖掘他们的潜能,挖掘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能抓住重点词来朗读并从中初步理解寓意。 3、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预习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出示题目:揠苗助长) 2、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读课文,试讲故事: 过渡: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那课文肯定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文中给我们带来了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等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大伙听,让老师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1、学生自读课文,读好的同学可以先试着自己讲一讲。 2、指明学生讲故事,师生互评。(对发言的同学及时鼓励和表扬)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2、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3、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第二自然段: 过渡: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让我们一起去田里看看他拔苗的情景吧! 1、出示插图: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把这幅图描述给大伙儿听听吗? 2、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二段?(指名读) 3、读着读着,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4、理解“终于”、“一直”、“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如“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5、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个别读) 6、学生相互评价朗读情况。之后,全班齐读。 第三自然段: 过渡:农夫拔啊拔,总算把田里的禾苗拔好了,而且看上去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此时他的心情又如何呢?是呀,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要告诉他的老婆和儿子了。 1、农夫会对他家人说些什么呢?(指名学生演读农夫的话) 2、想想农夫说这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出又疲惫又高兴的感觉。(自由读——师生配 合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禾苗是长高了一大截,但是,小朋友们,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 2、出示禾苗枯死的画面。 四、演演说说,其乐无穷: 1、一个学生演农夫,其余学生演禾苗,老师当旁白,边演边说。 2、师生互评:你觉得刚才谁演的或说的比较好,好在哪儿? 五、小结寓意,尽收脑海: 1、学生自由畅谈,师给以鼓励。 2、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只会让我们误了大事。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启发学生思考: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些“揠苗助长”的现象? 今后应该怎么做?(结合实际生活,引发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点拨,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教学目标 1、学会寓言的生字和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拔苗助长》的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3、积累词语,能说出“拔苗助长”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拔苗助长》的寓意。 2、难点:领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三、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教学与朗读相结合的教学法。 生:读中感悟,讨论、交流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那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光盘出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新的寓言,题目叫《拔苗助长》。 2、板书题目。 3、学生齐读题目。 (二)质疑激趣。 1、师问:拔和助是什么意思?那拔苗助长从字面上来理解呢?教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2、看了题目之后,你们想从这寓言中知道些什么呢?能不能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呢?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①、那个农夫为什么要拔高禾苗? ②、他是怎么做的? ③、结果怎样? ④、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学习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寓言吧?首先请听课文朗读。(光盘出示) 2、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自学。 3、用小黑板出示要求。 ①、认识“焦”和“喘”字并组词。 ②、理解“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的意思。 ③、读通课文,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4、小组自学,教师辅导。 5、交流。 ①、读生字。(光盘出示) ②、理解词意。(光盘出示) ③、词语游戏。(光盘出示) ④、回答质疑中的问题。 a、这个人为什么要拔高禾苗?(板书:巴望)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b、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是用什么方法禾苗长高的呢?(板书:拔苗)这个人认为他自己的方法好吗?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力气总算没白费……)这个句子怎么读呢?指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光盘出示)那么他的力气是否白费了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结果禾苗枯死了。板书:枯死) c、在这里我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种田人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你有什么看法?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光盘出示答案) d、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光盘出示) 6、拓展延伸: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类似拔苗助长的事例也不少,你能举例谈谈吗?(教师适时点拨) (四)课堂。 (五)布置作业。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再去交流交流吧!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设计思想: 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课件 四.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 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 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读中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之情,并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冬天已经过去,我的梦已被染绿 教学设想: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内容,讲讲课文要抒发的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多读,熟读成诵。本课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在一起讨论语句的基础上明白课文的深刻内涵的方法。教学中可请学生讲述一个印象深刻的事例。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寻找春天。 同学们,蓝蓝的天,嫩嫩的草,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是春天,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和感受春天吧。春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春天的课文。自读课文,哪些语句是描写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认读生字卡片 梦想残雪融化嘱咐毛茸茸 咱们散步嫩草吐绿染绿 4、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么课文里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三、品读诗句,体会心情,发现春天。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诗句,细细品读。 为什么说小草已经吐绿,不说小草已经发芽?小草可爱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教师指导朗读:当我发现嫩草已经吐绿这个秘密时喜悦、自豪的心情,并尝试将这种心情用朗读的方法表达出来。 2、扩展延伸: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我为什么却能发现? 3、田野里还有哪些小秘密? 我的小秘密是什么,你知道吗? 4、为什么说我的梦被染绿? 师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作个有心人。 5、仿照诗歌的模式写一首诗歌。 三、精读最后一句,引导感悟春天 自读最后一句,独立思考这句话的寓意。我被染绿的梦里有什么?可以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写一首小诗告诉我们。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谈各自的所得。 二、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提醒学生细心观察易错生字的笔顺、笔画。) 重点指导: 梦:下面是,注意不要多写一横。 残:右边的笔顺是: 嘱:第13笔是竖,不是竖提。 散:左下是月字底,不要写成日 3、给生字扩词,造句。 4、摘抄诗中好词、好句。 三、回味有关春的佳作。(诗、散文、故事均可) 四、作业: 摘抄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大家交流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1秋游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 学重 难 点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 学准 备:情境图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图意。 2、结合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先独立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全班汇报提出的问题。 (1)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请同学们先独立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 不能上船的人数。 45+25=70(人) 90-70=20(人) 重点指导第一种算法的竖式,问:每一步都求的是什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4、解决第二个问题。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请你说一说解答的理由。 5、算一算。 89―36―27=100―54―38=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8 55 67 16 4 ― 2 5― 1 7― 3 4― 1 2( )( ) ( )( ) 2、计算。 77―33―2596―39―45 100―91―8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 秋游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 空着的座位数数。 45+25=70(人) 90-70=20(人) 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2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生活中的负数》单元第一课时《温度》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过程: 组织课前互动: 同学们,张老师第一次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学生介绍) 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看来我们班级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了。老师好希望和大家一起上这节数学课。你们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上课吧。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刚才那么多同学介绍了自己,说了自己的优点,你知道张老师的优点是什么吗?告诉你,张老师的天气预报播的最好,特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你相信吗?不信啊?那我就播一段你听听,但是请你边听边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是那知道的方式,将新闻中的数据记录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上,看谁的记录方式最简单、最清楚……(播新闻,播音员:20xx年11月2日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昆明15℃,海口21℃,长沙5℃,西安0℃,天津—2℃,长春—8℃,哈尔滨—15℃。今天的天气预报就为您播报到这。学生记录) 张老师播的怎么样?天气预报天天播,看来温度很重要,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温度”(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引入正负号的必要性,自主合作探究总结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请同学们把你记录数据的方法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选出你们小组认为最合理、最简单、最清楚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 选出“+、-”的方法,你们想的真好,和数学家想的一样。 (二)会读温度,及温度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怎样读这些温度吗?(学生会就学生说) (1)“℃”这个符号,我们读作“摄氏度” (2)通常用+5℃表示零上5℃。用-2℃表示零下2℃ (3)师:每组桌面上都有一张图片,谁愿意也学学“天气预报”播音员,来播一下天气预报?(指名一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仔细听,你能从播报的温度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边听边思考,汇报) (三)会使用温度计表示生活中的温度 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 (1)认识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学生拿出温度计,每小组一个)从温度计上你知道些什么,又观察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1、0刻度线是红色标出的; 2、上面还标有数字:零以上的数字越来越大,零一下的数字也越来越大。 3、 0以上是零上的温度,0以下是零下的温度。 4、一个小格表示一度。 5、有一个℃的符号)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4教学目标: 一、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 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了解学生重回母校的情况,结合学生再次离开母校时的感受导入新课。(去年的这个季节,大家离开了伴随你六年的母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附中,(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家有没有从她的大门前经过或者利用假日重回母校去看看?)当你再次离开她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生交流感受…...师引入:诗人徐志摩在告别自己的大学母校康桥时,他的感情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再别康桥》,来了解他的内心,体会他的感情。)(板题) 二、 解题,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含义?读注释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从注释中的哪句话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1、 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理解; 2、 老师点拨,总结: 再一次告别康桥或又一首告别康桥的诗。 两次重返母校。 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生自读诗歌,画出重点词语。 2、 联系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交流,掌握其读音和含义。 3、 个别质疑,老师点拨,强调: 浮藻 沉淀? 长篙 ? 漫溯 斑斓 笙箫 4、 再读诗歌:1)自由读;2)个别读,其他同学点评,强调;3)齐读。 四、 理解体会,朗诵诗歌。 1、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感情? 2、 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请任选一节,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五个方面设计朗读脚本,并进行朗诵。 1) 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老师点拨:依恋(眷恋)之情。 2) 老师示范设计一节朗读脚本,并进行范读。 3)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进行朗诵,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再读本节诗。 4) 老师示范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景物,感受诗人的感情。 五、 品味语言,赏析诗歌。 1、老师任选词句进行赏析示范; 2、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赏析; 3、个别质疑,师生共同探究解惑。 六、小组竞赛,协作背诵。 七、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创造性的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母校的深情。 1、 学生动笔写作; 2、 小组代表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八、总结本课,学有收获。 1、学生交流; 2、老师补充,并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5【教学目的】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课前准备】 1、拍摄学生参观特殊学校的活动场景; 2、布置学生收集对自己帮助最大让自己最感动的事; 3、自己最烦恼的事是什么; 4、了解身边谁最需要安慰并想一想该怎样安慰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 情境一: 1、师:今天,我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请看大屏幕。 (师点击课件,课件出故障。) 2、请老师帮忙,课件恢复正常。 3、引入教师对帮助者的感谢。 4、引导学生向他表示感谢! (师生共同鼓掌表示感谢。) 情境二: 1、播放课件: 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2、师揭题: 感谢和安慰。 二、学会感谢 1、刚才这个画面能播放出来,还得感谢谁呀?我们已经用掌声表示了感谢。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 板书: 真心实意 2、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在交际中真心实意表示感谢并及时给予评价。) 3、师小结。 三、学会安慰 1、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 2、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 情景三: 1、(放录像天地对话)31岁的聂海胜叔叔和他妻子女儿的天地对话。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看后,师问:聂海胜叔叔的妻子和女儿说了些什么?聂海胜叔叔有什么反应? 2、师小结: 安慰别人,就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用鼓励、同情、委婉、动情等得体的话语打动人心,使别人得到真正心灵上的安慰。 板书: 话语得体 3、你们看,我们的小烦恼信箱还有很多有烦恼的同学需要沟通: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说一说,其他同学试着用你们得体的话语真心实意地去安慰同学,排解烦恼。 (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 4、小组愿意上台展示安慰同学排解烦恼的招数? 全班互动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四、整合升华 1、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感谢和安慰。最近,我们班的同学去了纳溪区特殊学校参观,老师这里有一组参观的镜头。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这些同学对残疾人们说了些什么?残疾人们有什么反应? 2、师总结,同时大屏幕出示: 诗《安慰》。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板书设计】 感谢和安慰 真心实意 鼓励、同情 话语得体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6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7教学目标: 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 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难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 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见幻灯片) (四)、玩游戏,说道理 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 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8一、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琴、丁、真。复习笔画“竖钩”,了解“丁、子”的书写笔顺,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熟读成诵。 3、由课文展开想像,说说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想象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 1、“琴、丁、真”生字卡片,前鼻韵母“an en in”、音节“yin”的卡片。 2、小溪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画面或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已学会了拼音,这节课我们要学课文了。出示图片(小溪);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生:小溪; 师:谁来读这个词语!(小溪) 生:三人; 师:清清的小溪水哗啦哗啦地流着,喜欢吗?跟着老师一同去这条小溪游一游好吗?。 齐读课题; (三)、感知内容,学习儿歌 1、听,整体感知: 1)过渡:师:仔细听听课文的录音,听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生听录音; 3)生反馈: 4)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小溪啊!就像魔术师,神奇极了! 2、二读课文,熟悉课文 1)师:想读读课文吗?听清老师要求:(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学生指读自由朗读; 3)女孩子检查,男孩子读正确了吗?(相互检查) 4)男孩子做小老师,也来检查。 5)每组一人朗读,全班做小老师;(评价) 3、精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出示冬天和春天时两幅插图, 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生答:并说明原因;(颜色、季节、特点) 3)师:冬天的小溪结冰了,滑溜溜,太阳一照亮晶晶。真美!喜欢冬天小溪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出示词语:滑溜溜亮晶晶 师:谁会读这两个词语;(生:约三人读) 出示鹅软石,这块鹅软石怎样?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生答) 师:这就叫滑溜溜。能用“滑溜溜鹅软石”说一句完整的话吗?(适时评价) 出示图片:看!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我们可以说亮晶晶的露珠; 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晶晶的?(钻石、水晶、蓝宝石、水滴、星星) “滑溜溜、亮晶晶”能再说几个和它们相似的词语吗?我会说:明晃晃; 生:绿油油、黄澄澄、白花花、水灵灵、金灿灿、绿莹莹 师总结: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表扬自己。让我们把这两个词语送入课文第一小节,谁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齐读) 4)师过渡:冬去春来,小溪弹琴了,丁冬丁冬,好听吗?喜爱春天小溪的同学站起来。 师:读得真好听,三个生字宝宝也凑着热闹听你们读课文了,你认识他们吗? 生:请小朋友自己学习这三个生字。小喇叭准备; (1)生自学 (2)反馈, (3)生当小老师带学。师随机指导 (4)“琴”——什么琴? 师: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声音真动听。认识这些琴吗?(图片词语,学生开火车朗读) (5)师:“丁冬”——是象声词,门铃响了什么声音? 生答:“丁冬”; 师:还有什么会发出“丁冬”声音? 生答: “丁冬丁冬”敲钉子; 敲小碗“丁冬丁冬”, 泉水“丁冬”……) 师:真聪明!象声词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水声:哗啦;打雷声:轰隆隆;啄木鸟:笃笃;小鸡:唧唧;青蛙:呱呱;) 字形:换部首(订、盯、钉、顶) 书写;写三遍; (6)“真”—— 提醒学生中间部分有三横。 小明回答问题正确,老师说,小明真棒; 今天气温40度,妈妈说:天气真热; 得到了一张小奖券,我真开心。 师:春天,小溪弹琴,丁冬丁冬,(生)真好听。 4、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师:这么美的课文,这么美的小溪,让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美美的读一读; 2)生自读; 3)师: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读了。 4)谁还愿意来读;(学生个别表演读三至四人)(注意小节之间间隔时间稍长) 5)女生表演读、男生表演读; 6)全班齐读;(能背得请背出) (四)启发想象,自编儿歌。 1、师:老师陶醉在你们美妙的朗读声中,谢谢你们!带给我美的享受。冬去春来,春去夏至,小溪又是怎么样的?看,这是夏秋两季小溪的部分画面,它有时平静安宁、有时活泼调皮、有时愉悦快乐、有时深思遐想,根据她的特点,选择一个季节,开动你的小脑筋,也编一首儿歌好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学生交流; (五)复习巩固,拓展练习。 (六)、指导书写。 出示田字格中的“丁、子”;观察笔顺;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口头书写。领写员领写;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19【教材分析】 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和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须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断,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③.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①.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是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 黑板、粉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力的定义是什么?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问题3:能够举出一些外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例子? ——压缩弹簧、挤压海绵、用手弯曲直尺、小鸟压弯枝头、拉动橡皮筋等。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问题4:以上例子中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都发生了改变。 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变都非常明显,用肉眼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有些形变非常微小,无法看清。例如书本放在桌面上,桌面发生的形变;人站在地面上,地面发生的形变。这些形变我们需要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任何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 演示:①.用力挤压海绵,海绵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原状; ②.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断裂,无法恢复原状。 总结:物体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后,有些能恢复原状,如例子中的海绵,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而有些物体由于形变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从而不能恢复到原状,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任何物体的形变如果超过了弹性限度,将不能恢复到原状。 演示:①.被弯曲的直尺上放一粉笔头,放手后粉笔头被弹起; ②.被拉伸的橡皮筋上放一小纸团,放手后小纸团被弹飞。 问题5:为什么粉笔头、小纸团会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会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就被弹起。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弹力。 问题6:如果粉笔头、小纸团与形变的物体不接触,会受到弹力吗? 引导学生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弹力。 总结: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二)几种弹力 学习了弹力的定义,我们通过几种常见的弹力进一步来研究弹力的问题。 问题1:课本放在桌面上,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课本和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 ——课本多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问题2:它们是弹力吗?为什么? ——它们是弹力,因为它们符合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教师精讲: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要恢复原状,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活动:静止的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有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知道学生画出力的示意图,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 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恢复原状时对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重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恢复原状时对重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是悬绳对重物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力有无的判断可以采用假设法。 产生弹力必须要接触,但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弹力。引导学生分析如图4中静止的小球与墙壁之间是否有弹力。 结论:墙壁与小球之间没有弹力。可以采用假设法,假设墙壁与小球之间存在弹力F,则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这与题目中小球静止相矛盾,所以墙壁对小球没有弹力。 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有哦弹力的基本方法,说明两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三)胡克定律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 演示:①.直尺弯曲不同的程度弹射粉笔头,弯曲程度越大,弹射越远。 ②.橡皮筋拉伸不同的程度弹射小纸团,拉伸程度越大,弹射越远。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这是对弹力大小的定性描述。 想要定量描述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一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满足关系式: F=kx 即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这个式子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发现的,因此叫做胡克定律。式中,F表示弹力,x表示弹簧的型变量(既可以是伸长量,也可以使缩短量),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单位是牛/米,符号是N/m。生活中常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指的就是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弹簧的粗细、材料、长度、直径、绕法等有关,它反映了弹簧的特性。每根弹簧都有其特定的劲度系数。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0【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 《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白纸、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借助观察、操作、判断等学习方式,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然后分类验证。并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消化新知。在这其中学生获取知识,完全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2《丑小鸭》揭示了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深刻道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机械说教,生硬灌输,就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设计了乐学法。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按照丑小鸭的经历特点提出乐学措施:比快,比准,比说,让学生在热烈而紧张的氛围中学习。 看了第一幅图,结合课文: 学生很快提炼一个丑字──丑小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比起其他小鸭毛黄、嘴小、身子胖,确实很丑。 看了第二幅图,结合课文: 学生也很快地提炼出一个苦字──丑小鸭在家中受欺负,哥姐咬,公鸡啄,小姑娘讨厌;在外边也受欺负,小鸟讥笑,猎狗追赶。它只好躲,悄悄地过日子,最后冻僵在冰上。岂不是很苦吗? 看了第三幅图,结合课文: 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提炼出一个变字──丑小鸭飞向湖面,在镜子般的湖水中见到了自己的影子,丑小鸭变成了洁白美丽的大天鹅。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丑、苦、变三个字,由表及里,再提炼出反映实质的三个字来,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丑小鸭的丑,学生易于辨识,但要找出与丑相对的内核来就比较困难,经过提示和讨论,终于得出一个异字──丑小鸭的蛋特别大,丑小鸭出生要迟好几天,丑小鸭一出蛋壳就又大又丑,这些异暗含着丑小鸭本来是一只天鹅。如果与其他鸭子没有两样,哪会有后来的变? 然而与苦对应的内质是什么?用一个什么恰当的字?这是难点。教学时,我们列出系列问题:丑小鸭在家挨欺,是甘心忍受,还是另有行动?(离家出走)在外边也受欺,一见到天鹅,丑小鸭有什么内心活动?(又惊奇又羡慕)天气越来越冷,丑小鸭回到受欺的环境中去了吗?结果怎样?(冻僵在冰上)这一切说明丑小鸭不简单。紧扣第三幅图联想补充,学生终于归纳出绝妙的志字──丑小鸭不甘心受欺,向往天鹅。宁可冻僵也不向原来的处境屈服,充分表现了他是有志的。 第三个字是情──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既惊且喜: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这一反诘句表现了丑小鸭惊讶自己会变得如此漂亮,结合末了一句,他满怀喜悦地发现,自己再不是丑小鸭了!这种情还含蓄地暗示了丑小鸭的内心活动,从此他再不孤单、苦恼、受欺负了。自豪感不言而喻。 丑──苦──变──,异──志──情,这六个字分别构成两组,前一组反映现象,后一组揭示本质,从丑小鸭成长、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做到丑不厌弃,苦不失志,变不自满。由于采用比赛的方法,学生思维活跃,联系实际,获得了深刻的启迪。他们乐意这样学习。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与课题响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认识找、生。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齐读课题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评价。 2、认识两中的生字。 3、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格外和鲜艳是什么意思?(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你会说鲜艳的什么? 4、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要读出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五、学生第三、四、五自然段 1、找三个同学接读课文。 2、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可是也没见着一个花生。他想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奇怪说一句话?这句话小松鼠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 组织学生讨论: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并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3、指导朗读: 他等呀、等呀,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口里低声说) 六、练习朗读全文。由较好的学生领读,特困生练习读。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九、谈一谈: 学习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3个生字。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读课文。 2、认读生字、组词。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指导写字: 里: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笔是竖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果:先写日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我会读。 ⑴自由读词语 ⑵同位互相读 ⑶请同学们齐读、指名读 ⑷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如:生医生、先生、生产、生活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家长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藕、土豆、山芊、萝卜、山药、荸荠) 4、讲评小结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挂图、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送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生字组词,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识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的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之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象。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朗读的形式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小组读等。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试背颂。 七、板书计划 礼物 种子 懂得 自然 礼物 小鸡 懂得 生命 亲人的关爱、期盼 手表 懂得 时间 《少儿百科全书》 懂得 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 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段,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有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精、博”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游子吟》。 2、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档案。 3、预习第二课。 四、板书计划 游子吟 家庭小档案 教学后记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5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能把一张大的报纸折成"细尾巴"的样子。 2.幼儿在活动中能感受到踩"尾巴"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大的`报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示范折"尾巴"。把一张大的报纸,对折,折成"细尾巴"的样子。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把折好的"尾巴"放在腰间,两个小朋友做游戏,互相逐看谁先踩下"尾巴"来,谁就胜利。 二、基本部分 折"尾巴":幼儿每人一张报纸,按老师折的样子开始折,先把纸平放在桌子上,一次性折成细"巴"的样子。 幼儿先把折好的"尾巴"放在腰间,俩俩交朋友,找到朋友以后,教讲解游戏规则:游戏时幼儿不能推自己的`朋友,谁先踩下"尾巴"来谁就胜互相追逐小心不要摔倒。 开始游戏。 教师发口令幼儿互相追逐踩"尾巴"。游戏连续进行3-5遍。 游戏时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安全,分组游戏。 三、结束部分 分散游戏。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甩着自己的"尾巴"在场地上自由活动。 4:00-4:15离园准备(入厕、整理衣服)。 反思: 这个游戏小朋友十分喜欢,只是不知道正确的玩法。今天我们利用体育活动时间玩玩这个游戏,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灵活性,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给予特别指点,并和全班幼儿共同欣赏幼儿的新经验,通过一步步分享新经验,层层递进,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智力得到了提升,身体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标。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6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7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及会写的生字。 2、借助学生自己的识字经验来识记、书写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再读课文,能熟练、流利地朗读。从读中巩固生字音与形。 教具准备 字音、生字、新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鸟叫声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小鸟,还听过各种各样的鸟叫声!你们听(播放鸟儿的叫声磁带)你们从这些鸟声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欢快)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学习一篇美丽的课文。 出示课题:父亲和鸟 三、 教师范读,学生感悟 1、教师范读本课,学生感受,初步感知本课的人物、时间、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说说本课有哪些人物(“我”和父亲)。讲的是什么时候?(“我”的童年)是在一天清晨,父亲与我在树林边。 三、借助字音,熟读课文 1、教师出示字音卡片,学生准确拼读。注意“喃”字没有后鼻音,“ ”是直呼。 2、字音与字形相结合,学生认读。注意与同音字、音近字比较。例:未——味,农——浓,南——喃,吾——焐,恩—— 3、指名朗读,或以开火车形式朗读,对读不准的读音,要予以及时纠正,并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4、自己借助字音,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 5、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喜、夜、重”等生字字音,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注意“重”是翘舌、后鼻音。 2、小组合作,分析字形:共同分析每个生字可用什么方法来识记。 3、小组汇报识字方法,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4、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偏旁组字)让学生熟练认识生字。 5、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观察书写笔顺与结构。 6、学生临写,教师巡查,指正。 五、朗读课文,巩固字音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尤其是小鸟的爱护、珍惜之情。 2、能用“快活”说一句话,理解并掌握课后新词。 教具准备 1、鸟儿鸣叫歌唱的录音带。 2、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流利通畅。 二、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并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2、几位同学朗读全文,大家评一评,读得准不准,好不好。 3、通过朗读课文,请用“最喜欢┅┅还有┄┄”说说父亲喜欢什么?带着十分喜爱的语气来读第一段话。 4、找一找,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什么时代?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在哪儿?学生用叙述、平缓的语气朗读第二段话。 5、自读第三、四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句子。 6、教师出示课文插图,理解“雾朦朦”。自“自言自语”的一句话理解“喃喃”。学着用若有所思的语气朗读这一段。 7、朗读“┅┅并没有┅┅也没有┅┅”带上自己奇怪、疑问的语气。教师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我没看见一只鸟飞,没听见一声鸟叫,爸爸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8、自读第五、六段,找出父亲说有鸟的根据。教师总结:是因为无风,叶子在动,还有鸟味。指导用轻轻的、生怕惊动小鸟的语气来读。 9、读读课文第六段,看看我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小结: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指导用疑问的语气来读。 10、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老师扮演父亲,同学们扮演“我”,全班共同参与,感受人物对话。 11、学生说一说“鸟的气味”从哪来?什么时候是鸟最快活的时候? 12、播放鸟儿歌唱的录音,观察图中父亲说话的神情,引导理解“快活”。同学们试者谈谈自己感受“快活”的时候。在理解感情的基础,用“快活”说一句话。教师适机表扬。 13、学生自读12——16自然段,说说从这几段中又掌握了什么有关鸟儿的知识。 14、教师引导理解“为什么在鸟儿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15、理解最后一句话,说说我为什么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 16、男、女生合作朗读关于父亲和我对话的这几个自然段。 17、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请同学们接力读词语。并学习“雾蒙蒙、热腾腾”说几个结构相同的词语。再说几个与“浓浓的”结构相同的词语。 三、感情升华 教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知识?你们了解了这个小秘密,会不会去伤害小鸟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类朋友呢?(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8课时: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的原因,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老师主动沟通的能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感受老师工作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来对待社会。 二、教学重点:正视师生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并应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实现师生和谐。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反馈教学法 五、教学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学生欣赏蜡烛的图片并联系蜡烛的`精神。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如何?由此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对比引入师生间的矛盾:通过同学解读古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欣赏歌曲《谢谢老师》来说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引入‘师生之间也有矛盾’。 (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入一个学生被老师误解的材料,提出问题。 (四)、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导致刘浩气冲冲的原因有哪些?(同学思考再回答) 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个大组代表‘刘浩’,另一个大组代表‘老师’,来出谋划策。看看哪个大组的同学讨论积极,回答得好。 2、假如你是刘浩,你应该怎么办?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 (五)、问题延伸,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先调查一下学生中有多少人被老师误解并受到了批评的,然后请这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的内容包括: 1、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2、你当时有没有去解除这个误解?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六)、学有所思 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刘浩的这个材料并思考: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先请学生回答,然后由老师做总结。 (七)、活动设计 辩一辩:老师的表扬对我的作用很大,所以学生只需要表扬,不需要批评。 一二大组为正方,三四大组为反方,进行辩论,时间在十分钟之内。 (八)、课后调查:请大家去调查你的老师,调查的项目包括调查表里的几项内容(调查表见后面的附表) (九)、老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师生之间 一、师生间也会有矛盾 (一)、正视师生间的矛盾 (二)、产生的原因 附调查表: 调查的老师所教科目:___________ 每天工作时间:____________ 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 ____________ 她(他)对本班级的期望:____________ 我们的表现令她(他)高兴的事:____________ 我们的表现令她(他)烦恼的事:____________ 她(他)承担了:____________ 她(他)得到了:____________ 通过调查,我们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29【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搜集黄河的影视材料和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搜集一些与黄河相关的歌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多媒体播放一段黄河录象,以《黄河颂》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老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今天我们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设计意图:黄河气势磅礴,《黄河颂》的旋律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充分利用了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渲染课堂气氛,奠定本课情感基础。 二、 话说黄河历史 1、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介绍有关黄河的知识带人课本,与课本内容相链接) 如: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而把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既完成初步感知课文又读厚文本,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此所谓“出乎其中,入乎其内”。 2、小结时自然介入背景:(多媒体显示)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在小结时介入时代背景,使学生更易领悟诗歌的内容,积淀情绪,为第二板块的“吟诵黄河颂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吟诵黄河颂歌 (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 1、学生自由畅谈,可不按文本的先后顺序,按照学生喜欢的句或节指导朗读: 以下几点朗读技巧的指导供参考: 如;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教师适当师范朗读,学生个别朗读或齐读。 又如:朗诵“颂黄河”的部分,要注意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朗读形式可以有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2、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3、师生联读。(配乐) 设计意图: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相信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美读的能力,再加上前面的情感铺垫,先给一点时间在小组中交流,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朗读的看法。效果一定要比老师要你怎么读好得多。 四、 探究黄河精神 1、课堂讨论:(多媒体显示) ⑴ 黄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⑶ 你能仿写一节诗歌替代本诗的结尾部分,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它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同时显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五、 咏唱黄河歌曲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黄河。学生交流所查阅资料补充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小结:这节课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设计意图: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引入古代文人颂黄河诗句是横向拓宽视野,“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结束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中华儿女,维护的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我们的民族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2、 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为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母亲河,黄河》做准备。 设计意图:作业1美都是相通的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作业2学习语文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人文关注。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30教学目标: 1.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游戏教学,体验攀爬运动的乐趣并能坚持参加教学。 2.能大胆地尝试寻找利用不同材料、不同难度的物体或器械进行攀爬练习,动作协调。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发展幼儿的攀爬能力,磨炼幼儿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能掌握不同材料进行攀爬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利用爬网,勇敢顽强地坚持完成游戏。 教学准备: 彩旗;布绳;攀爬墙;软梯;吊绳;长城;乒乓球;乒乓球球拍;抛接球器;沙包;平衡木;梅花桩;篮球;飞盘。 教学过程: 一、准备教学 1、师:今天我们来玩小小登山队员的游戏,游戏前我们先来做登山运动准备教学,一起来锻炼锻炼身体!(激发幼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2.我们一起听音乐随老师来运动:教学全身关节,腕、踝关节,指、趾关节、腰腹。 3.攀爬的专门练习性:手脚着地爬(小乌龟爬),手膝着地爬(小猴子爬),匍匐前进等动作。(重点练匍匐前进) 二、寻找材料、尝试进行攀爬练习 1.教学场地上的攀爬练习。 师:登山队员们,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稳地爬上山顶。(介绍提供的材料) 幼儿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器械进行攀爬练习(爬山、爬墙、爬杆、攀登刀山、爬铁丝网等),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正确地攀爬技术及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器械一定要稳、牢固,爬网的幼儿应注意脚不能勾在绳子里,竹梯一定要搭稳,拉绳时身体不能过于后仰等。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重点关注能力弱的幼儿、选择难度较大的器械进行攀爬尝试的幼儿、爬网练习时的.集中指导。 2.游戏:攀爬比赛。 (1)把幼儿分成红、蓝两队按一定的`路线进行攀爬尝试。(独木桥一花果山一长城一分散教学场地) (2)按规定路线进行比赛,先到达终点为胜者。 要求: (1)队员们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努为完成任务。 (2)攀爬时要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 (3)教师的激励鼓励贯穿整个教学。 3.自由分散教学:幼儿可自由选择器械进行平衡、球类、抛接等练习。 4.总结学习情况:对两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特别表扬坚持完成比赛的幼儿。 三、教学结束 1.带领幼儿随舒缓的音乐放松、整理,自然结束教学。 2.总结学习情况,表扬以及提出期望。 3.收器械,整理场地,回教室。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31【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⑴ 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⑵ 一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⑴ 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 ⑵ 千里马为什么“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⑶ 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32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 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 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 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对,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请你们伸出右手,五指张开,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江口小学 20xx.6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方案 篇33【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差”的不同读音和含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从太空归来的种子为什么能培育优点多的蔬菜以及这些蔬菜的作用,知道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 3、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原因和作用。 难点:初步明白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 【教学建议】 1、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太空育种等相关链接的知识。 2、根据课文体裁,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并在讨论中了解一些说明方法及说明文的特点。 3、在讨论中注重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做到人文熏陶。 学习主线 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些变化和用途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为主线进行学习理解。 板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美妙的变化 神奇的用途(提高营养、有益健康、治病……) 预设教学流程 【字词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差异”指名读,并给多音字“差”的另外两个读音组词。 2、出示:特殊 乘客 筛选 辐射 例子 遨游 淘汰 佳肴 碱性 糖尿病 指名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孩子正音→说说有什么发现(第一行的每个词中都有个翘舌音)→指名把第一行读一读→指名说说像淘汰这种特点的词 →集体读词语 【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美妙的变化一: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操作步骤: 1、让学生说说这变化美妙在哪里?看到过篮球那么大还鸡蛋那么小的茄子吗?指名读 2、回忆学过的说明方法,说说这几话中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找、划一划这些说明方法还体现在哪些句子中,而后交流。 4、太空蔬菜的变化还体现在哪?(其他句子学生说到即可,不需特别训练) 【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神奇的作用一:(第4——5自然段) 操作步骤: 1、太空蔬菜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指名回答) 当学生是读课文的相关句子时,引导用几个字概括作用,教师随机板书 2、简单向学生介绍什么叫太空育种。 3、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发挥太空种子的用武之地?组织动笔写写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例 ( ) 筛( ) 辐( ) 碱( ) 遨( ) 俐( ) 帅( ) 福( ) 喊( ) 傲( ) 二、写出下面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模仿写一个。 1、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 三、完成下列填空。 1、太空归来的特殊乘客有很多用武之地: 2、我如果是科学家,会让太空归来的种子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