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
范文 |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精选30篇)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一、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接着师生合作,认读古诗,再指名读,互相评价。解决生字词,指导学生观察、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而且能使学生感受、了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优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春晓》这首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中,让读者先通过听觉,然后通过想象,既而转换到视觉,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给人一种春光似海、春意正浓的美的感受。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幅情景图,一首古诗,认字表和写字表,还有四道课后练习题。这首古诗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已经深远而又耐人寻味。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初步了解诗的大意,体会意境,熟读成诵。同时还要让学生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提示停顿、重音,指导朗读。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意境图,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被春鸟唤醒的作者,打开窗户后被雨后春景所惊异的神情,从而可以看出户外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学情分析】 这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法分析】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学生猜测,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 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想办法解决,好吗? 2.指名读,互相评价。 谁愿意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读、勾画、交流)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老朋友,如果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认识的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识字情况。 哪个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情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 第二课时教材简析:《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对象分析:本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科普知识兴趣浓厚,而本课可读性强,趣味性强,要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不难。但要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一定要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但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资料收集有一定得难度,因此教学中主要以小组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习惯。 教学目标:1、教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教育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约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发展目标:(1)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2、学生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教学资迅媒体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数:共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运用 设计意图 一、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回顾上节所学的内容。 观看课件,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课件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主学习,了解月球景色的奇异。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并用-----在书本上画称呼相关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 出示课件: 师:现在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参观一下月球,感受一下月球的奇异。 观看后指导朗读。 (二)小组合作,探究月球之谜。 1、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_____________;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汇报学习成果, 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3、师:除了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收集的月球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师先向学生展示几个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谜,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一)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独自思考: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在书上画线) 2、(1)全班交流。 (2)学生观看课件,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后感情朗读。 (二)小组活动,探究月球之迷 1、小组内认真读学习任务并合作完成。 2、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3、学生自由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月球资料和月球之谜。 1、课件出示月球环境录象 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3、展示几个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谜 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师: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假如有一天将一部分人移居月球上去,你觉得可以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 学生根据从课外书上学得的知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四、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学生从课文中学则喜欢的词语进行积累并抄写。 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谜 景色奇异 实验结果 月球年龄 简洁、清晰的板书是课程重点的最好体现。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3《听爷爷说汉字》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2、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磁带、小黑板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是记录我们汉民族语言的文字,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爷爷说汉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 自渎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爷爷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说的话。 2、检查自渎效果 (1)、出示词语 嘿 恍然大悟 A、指名认读 B、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形容突然醒悟过来 C、指导书写: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嘿”的第9画是竖不能写成横 D、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2)、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这些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 爷爷说了“木、休、沐”3个字。这几个字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早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再听爷爷一一介绍,请你们回去好好读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擦掉 字义 当初 参天大树 聪明 森林 依靠 恍然大悟 2、指名读课文思考: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木、休、沐”) 一、细读课文 1、自由读123自然段,思考:爷爷是怎么样介绍“木”字的? 2、理解爷爷说的话: (1)、指名读第一句 最早的“木”字就是这样写的,它的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树根。 A、在这句话中“最早”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B、指导朗读,体会“最早”的含义 (2)、指名读第二句话 你看,这像不像一棵小树呀? A、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 B、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回答最早的“木”字像不像一棵小树 (这像一棵小树;这多像一棵小树呀) (3)、出示卡片“木”字 师:这是最早的——“木”字,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书根”;这多像——“一棵小树” (4)、指名读第3句 我当初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快快长大,成为森林中的一棵大树。 A、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爷爷为什么给“我”起“林木”这个名字 B、理解“参天”的意思:高高耸立在天空中 C、指导朗读 D、教师小结:是啊!林木的.名字寄托了爷爷的希望,他多么希望林木长大后能像他的 名字一样成为有用的人才啊!同学们,你们的名字也可能包含了长辈的美好愿望,回去查查自字典,问问家长,好吗? 3、指导朗读 林木的话 师:林木听了爷爷的话该有多高兴啊!林木的话应该把他的那种高兴劲读出来(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4、分角色朗读1、2、3自然段 教师小结:爷爷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最早的“木”字。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呢?(字形像一幅画)。在最早的时候很多的字都像一幅画呢!(出示日、月、水、火等象形字)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看看多有意思啊! 二、读4—9自然段。思考:爷爷又是怎么介绍“休”和“沐”的? 1、说说爷爷是怎样介绍“休”的(一个人依靠早大树旁边,这不是在休息吗?) A、指导朗读 B、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就是休息) (让学生明白“休”字就是根据一个人靠在大树上所表示的意思造出来的) C、理解“恍然大悟” “我”听了爷爷的话,一下子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字形表示字义) D、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属于这类字? E、师:那“沐”又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指名读爷爷的话) F、说说像“沐”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 G、小结:像沐这类字在我们汉字中占了80%,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早出的字很多 H、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理解“赞叹” “赞叹”可以换成什么词?(称赞)这里为什么不用“称赞”? 2、指导朗读 用赞叹的语气齐读“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听爷爷介绍了三种造字的方法,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看板书)有的字像一幅画,有的字表示字义,有的字一部分表义,一部分表字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六布置作业 1、读读下面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笔 清 燕 王 看 战 雀 灶 醒 鸣 2、造句 聪明······ 恍然大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0 听爷爷说汉字 木 字形像一幅画 休 字形表示字义 一部分表音 沐 字形 一部分表义 八、我的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4【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3:把5只鸽子平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 生众:发现了。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点评】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5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猴能成为“万兽之王”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的道理。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这句话。那么,你知道本文“从现在开始”是讲的什么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从现在开始》(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3.找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4.找出课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同桌互读生字;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有几个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抽卡认读生字,词语。 4.组词练习。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了解放事发生的原因。 2.指导朗读。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读,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告诉同桌知道了什么? 二、指导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相机讲解。 4.理解“上任”的意思,说说猫头鹰上任后的表现。 (神气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5.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不得不服从,叫苦连天) 6.第二位上任的是谁,与猫头鹰相比,它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抓住“激动”一词,表现袋鼠上任后欣喜的样子) 7.这时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直摇头,又不得不服从,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8.前两位上任者都让百兽叫苦连天,接下来轮着谁了?学生找出相关段落,默读。 9.百兽面对第三任“大王”,心情如何?小猴子又是怎么说的?大伙儿表现怎样?(担心~吹呼) 三、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l.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互相谈论。 2.“万兽之王”的评选结果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笑眯眯、郑重) 3.指导朗读。 四、朗读全文。感受课文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分别说说三位上任者的所作所为及众兽的表现。 二、指导写生字。 1.认读生字。同桌互认,自由认读,比比谁记得快? 2.扩词,比比谁的词又对又多。 3.指导写字,重点学习。 令:ling后鼻音 轮:左右结构,轮流。 直:独体字,不要少写横。 期:左右结构,左边的“其”不要多写一横。 第:上下结构,与“弟”加以区分。 4.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三、指导完成“读读写写”。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选万兽之王 袋鼠:跳着走路 尊重别人 小猴子:照自已习惯方式日子 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教学设计中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神气极了”的精彩演读、“议论纷纷”的情境创设、“叫苦连天”的角色体验、“跳得怎样”的词汇积累与运用等,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2.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与小猴子、猫头鹰、袋鼠的对话中,既是对文本所蕴含价值观的感悟和认同,也是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其次,本课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方面颇见功力。一是教师依学情变化,调整教学方案,体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思想;二是对精读与略读处理恰当。精读段落──浓墨重彩,细腻而活泼;略读段落──惜墨如金,简洁而明快。三是讲究变化。如第四自然段,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默读中静心思考,从书中找疑,在合作中解疑,质疑、解难与朗读训练有机结合。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6一、课程定位与实践目的 《采购与供应谈判综合实践》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广州市市级示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拓展能力培养的专业必修课。 我院与海程邦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宝供物流、创维集团等多家优秀企业深度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采购员、物流业务员、客户服务员和货代员,使其具有物流服务采购与供应的业务洽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物流服务供应能力。 课程依据采购与供应业务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业务环节处理内容为核心来组织与实际业务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情景设计和任务排序,重视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同时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融入教学,实现课证融通。 课程形成了“以赛促学”、“社会技术服务”的课程特色。我们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结合课程进度,举办物流企业调研大赛、采购与供应模拟谈判大赛、物流服务相关软件比赛。并将比赛表现融入课程成绩,全方位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课程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主线,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做中学”,在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学中做”。 二、 实践教学设计总体理念 根据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整合,并实施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以项目洽谈为表现形式的课程教学,全面实施由学校与企业对学生成绩进行多元评价考核,并把课堂搬进企业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最终获得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完成“过程性评价”课程考核。 三、实践方式与方法 ㈠ 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实践体系 1. 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基本方式,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 2.构建能力单元式实践体系。实行强化能力培养的单元式实践。在确立采购与供应谈判基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能力分解,构建若干个能力培养训练单元,即以一项(组)能力培养为一个实践单元,以系统进行该项能力的打造与培养;再由若干个训练单元组成训练阶段;再由训练阶段组成实践课程,完成课程的实践。 ㈡ 实践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1.分组讨论。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采购与供应谈判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分组比赛。在实践中给定具体的比赛项目,由学生组织小组在课下进行比赛项目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点评。 3.实地调研。根据教学与训练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4.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房地产策划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营销问题。 5.文案或调研报告写作。即设定具体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需要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成果以规范文案的形式写出来。 6、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谈判中的采购方与供应方进行各项模拟谈判。 四、实践考核 实践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态度,实践表现,能力形成等评出各实践项目成绩,然后作为期末总评的参考。实践总评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各分项目成绩比值见实践内容及成绩构成表)。 五、实践环节和学时分配 六、实践内容 实践环节一:观摩成功谈判案例,写学习心得 (一)、实践目的: 1、理解谈判对促成交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能力。 (二)、实践内容/条件: 1、一个谈判高手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 2、一场成功的谈判有哪些特性。 3、如何进行成功谈判。 (三)、实践要求: 让学生里理解谈判的重要性,并分析成功的谈判案例,总结合格的谈判者应具备的素质。 (四)、实践步骤: 相关视频资料及书籍观看。 实践环节二:企业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 (一)、实践目的: 1、掌握企业竞争力分析工具。 2、学会用SWOT分析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企业战略 (二)、实践内容/条件: 1、SWOT分析法的理论知识及使用步骤 2、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评估出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 3、通过内外部因素组合,确定分析竞争力类型并制定应对战略 (三)、实践要求: 利用课下时间,充分利用网络,对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内外部因素组合,确定分析竞争力类型并制定应对战略 (四)、实践步骤: 1、教师选定几家企业,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或通过网络调研企业。 2、提交一份SWOT分析报告,分小组课上进行讨论。 3、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优缺点。 实践环节三:软件操作(ERP中的采购模块) (一)、实践目的: 学习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的软件操作及具体运行流程。 (二)、实践内容/条件: 1、回顾采购与供应相关理论知识; 2、进一步认识采购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三)、实践要求: 熟悉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的软件操作及具体运行流程。 (四)、实践步骤: 各人一台电脑,练习操作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7【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 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 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第2自然段。 奇异 第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 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3、指导朗读: 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 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神奇 3、自然博物馆 4、动物王国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8【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9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 )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1、出示荷花图。设问:小朋友,你们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破裂 姿势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 ,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1)齐读这一段话。思考:这一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说明荷花的香气很诱人?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 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5)看起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形态各异,那么,这三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设问:课文只是写了荷花吗?如果我们这样的图你认为好看吗?还应该画上什么?课文中有没有写到,课文是如何来描写荷叶的呢?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 ),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 ),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0【我的发现】 这项练习由六个AABB式的叠词组成,而且每个词都是由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伙伴的揭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促进学生的积累。同进可以挖掘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拓展学生对此类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过程建议 1、出示六个词语,学生自由读词。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发现,教师揭示词语的特点,学生再读体会。 3、教师挖掘: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4、把自己认为较好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包含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读读认认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形旁的八个字。由于构字上的特点,便于学生识字,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识字经验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应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练习,通过组词,学生理解形近字在音形义上的不同,巩固学生的汉字积累。我会读中安排阅读一首小诗,这首小诗充满童真童趣,揭示了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主,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交流,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过程建议 一、读读认认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及含有的词语。 2、讨论: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字的含义,发现它们的规律。 3、利用偏旁和熟字卡片,进行组字游戏:先组字,再组词。 4、想一想,你还知道和这些字有相同偏旁的字吗?说一说,会写的试着写一写。 二、我会填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组字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交流,从音形义上进行区分。 3、进行组词,组内交流。互相检查组词是否正确。 三、我会读 1、自读小诗,读通读熟。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读音问题。 2、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教师组织同学交流读后的收获。 3、这篇短文哪些地方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启发学生感悟小作者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雕像。 4、组内背诵练习,小组间进行背诵比赛。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对本组课文主题好品质的延伸。教材以小故事的形式,为学生交际提供了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为故事的人物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在讨论交际中懂得要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 〖交际准备 1、反映教材提供情境的课件或挂图。 2、布置黑板,准备辨认分组用的标志。 3、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播放反映短文内容的课件或出示挂图,有条件的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表演。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华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捕捉学生的想法,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4、组内辩论:按应该记下名字和不能记下名字两种观点,将学生他成两组进行辩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辩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在组内辩论中评选出最佳辩手。 5、将各组推选出的最佳辩手他成两线,进行辩论展示。师生发表意见。 6、教师小结,引导同学为小华提出合理的建议。 7、根据提出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故事的全过程,重点突出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于解决小华提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要求学生展示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搜集到的公民道德基本要求、表现优秀品质的故事、谚语、成语等。也可以展示为庆祝六一儿童节而办的墙报、写的诗歌等其他形式的作品和资料。教师在本组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布置学生的搜集活动,关注学生的准备,必要时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组织展示过程中,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的搜集展示提供时间和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成功体验。 〖过程建议 1、根据本组展示台提出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搜集情况。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可采以组内先交流,然后全班展示的方法,为大多数学生的展示提供机会。 3、引导学生全班展示。如:讲故事、说谚语、说成语,朗诵诗歌、出示报纸等。教师给予适时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优秀的资料相互阅,好的内容抄写在积累本上。 4、布置学生课后举办专题的小展览。如:庆六一主题展览、道德之窗等。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1学习目标: 1. 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各1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 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 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 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 同座互读,正音. 3. 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 小组读书比赛. 5. 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课堂练习 1. 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 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2教学要求: 1、归类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使用。 2、认读学过的生字词语,并用词语组成完整、同通顺的句子。 3、阅读欣赏。 4、说说语文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巩固学国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组词。 2、会用词语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认识过的生字,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 2、诵读古诗。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教师:你们知道吗?这一组我们又交了不少长得像的汉字朋友,你们能正确区分吗? 2、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观察加点字间的异同。 4、教师强调在认读和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5、学生再读词语,巩固认识。 二、写字 1、教师以组出示生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异同。 3、学生说一说书写这些字的注意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组句子 1、出示文中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2、教师说明练习的要求。 3、学生按要求妄称练习。四、阅读欣赏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教师播放音乐,配乐读,学生听,感受美。 3、教师示范读。 4、学生再自由读一读这两首古诗。 5、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手古诗。 6、学生闭目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7、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说说我们的语文课,说对语文的看法,提出建议和希望。教学过程: 一、教师读题,明确要求 1、教师读题目,学生认真听,说说这次语文生活安排我们干什么? 2、指名反馈。 3、学生认读词语:语文课 喜欢 有趣 印象 最深 建议 希望 二、指名个别说,进行说的辅导 1、指名说一说。 内容选择(1)对语文课的看法。(2)最喜欢的一篇课文。(3)印象最深的一次语文课。(4)最有趣的一次语文活动。(5)你还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2、说话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几个问题。(1)选一个主题,不要什么都说。(2)想清楚再说,意思表达清楚、明白。(3)声音响亮。(4)注意倾听他人说。 三、学生说,集体评价 1、小组说,互评。 2、指名说,集体评。 3、小组讨论同学提出的问题、建议、希望,想对策。 4、反馈对策。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3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走搭石一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摆搭石两段)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课件划线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站起来齐读)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5、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6.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美的事物很多很多,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4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 师生共赏: 1、 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 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 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 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二、 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三、 友情链接 作业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板书设计: 春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课后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本文,更要在诵读中体会美感。此外,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教师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5教材分析 〔解题〕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稀动物,也叫猫熊、熊猫。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将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最可爱的动物是大熊猫。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具体介绍大熊猫。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介绍大熊猫可爱的外形特征。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说明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要爱护大熊猫。 〔语意理解〕 “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了。” 这句是全文的开头,用对比的方式引出写作的对象大熊猫,于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无比喜爱。 “大熊猫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有趣的是一双圆圆的黑眼圈,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这段话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作者抓住了大熊猫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几个角度来介绍大熊猫,使我们对大熊猫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形象的感觉。“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连用几个短句,从整体上介绍。“最有趣的”于整体中突出局部,“圆圆的”“毛茸茸”两个叠词把熊猫的样子描写得惟妙惟肖,而且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它睡着的时候,你去逗它,它睁开眼睛看看你,又呼呼地睡了。它睡醒了,就摆动着胖胖的身体,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这段描写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首先将小时与长大后两种不同时期的行为进行对比。描写了活泼好动,机灵可爱的小熊猫,“爬上爬下”一个动词很形象地描绘了小熊猫好动的个性;描写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睡觉”这一细节不惜笔墨进行描写。“常常”表频率,说明经常,“抱着头”很形象地描摹睡觉的状态,“呼呼”更显出它睡得香甜。尤其是“逗它”的细节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地把一个不大爱活动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摆在读者面前了。然后作者又将睡觉时与睡醒后的大熊猫进行对比,“摆动”“胖胖”“走来走去”形象、贴切地描绘出大熊猫的样子,我们看出这真是一只“懒”熊猫,“馋”熊猫,可爱的熊猫。 “它爱吃新鲜的竹叶、竹笋。” 这句承接前文继续交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之一:饮食特点。 “大熊猫的数量少,只产在我国。” 这句表明大熊猫的珍贵数量少及其产地单一。 “它是非常珍贵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宝’。” 进一步指出大熊猫的珍贵及是我国的国宝。表达了要爱护大熊猫,保护大熊猫,帮助大熊猫的感情。 〔写作特点〕 1.对大熊猫的介绍抓住特点,重点突出,形象鲜明。本篇抓住了大熊猫的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重点突出,形象鲜明。 2.描写生动形象。作者对大熊猫的描写很生动形象,如对其外形颜色、体态的描写,对它睡觉、找东西吃的描写等,很形象。 3.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课文第一句“可爱”之外,全文无一句直接赞美之句,但我们从字里行间能深切地感到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结果也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保护大熊猫的感情。 教学建议 1.初读课文 课文分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外形的可爱及生活习性,告诉我们它是我国的国宝。 2.引导学生展开读书活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黑龙江的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四川的卧龙又是谁的家呢?你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吗?出示课题,指导读书,要在初读中解决生字的读音,注意读好“爪zhuǎ”“竹zhú”等字的读音及“最有趣的是一双圆圆的黑眼睛,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等长句的断句。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细读第二、第三自然段,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及生活习惯,重点体会它的可爱。要注意指导学生对全文的朗读,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3.结合单元主题扩展 你对大熊猫还有哪些了解,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搜集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参考教案 快乐读书屋 大 熊 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大熊猫的习性和特点,懂得爱护大熊猫及其他动物,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大熊猫吗?那你对大熊猫了解多少呢?动物园里的熊猫馆今天正式对游人开放了,快让我们看看那里是怎样介绍大熊猫的吧!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标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熟,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熊猫馆需要招聘一位解说员为游客做介绍,请大家各自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特点准备讲解,最后比一比看谁能成为最优秀的解说员。 2.组内介绍、交流。 3.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喜爱的语气来读。 (1)写外形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身子胖,尾巴短”和“毛茸茸”“圆圆的”等词来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2)写习性的段落:对比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不同特点,抓重点词“爬上爬下”和“呼呼大睡”体会,进而了解大熊猫的习性。 引导学生抓住“呼呼地睡了”和“摆动着胖胖的身体”等词感受大熊猫的憨态可掬。 5.评选优秀解说员。 6.检查生字识记情况,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 你还想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其他知识吗?请大家回家收集相关资料,我们再来交流。除了大熊猫,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也可以收集它们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资料 〔大熊猫〕也称“猫熊”、“熊猫”。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约65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植物,亦食小动物。善爬树。性孤独,不群栖。视觉、听觉较迟钝。每次产一仔或两仔。仅产于中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为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饲养、繁殖。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6一、教学目标和意图: 《短歌行》、《赤壁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而且都饱含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自身处境的清醒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遂成传世名篇。因此,而今的我们很有必要跟学生一起,诵读、品味、鉴赏《短歌行》、《赤壁赋》精美的语言,体悟的精美高妙,深入地探讨他们对待人生、理想和生死的深沉、悲凉而又历久弥新的思想观念,从而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同时,引导和增强他们看待人生、世界的理解能力和选择判断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学情及其学习态度: 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能够牵线地理解文言文基本文理。但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任然需要加强引导,要把学生机械枯燥地积累文言文的语言知识的困扰和负担中解脱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欣赏《短歌行》、《赤壁赋》的深沉高雅的美感的同时,对曹操和苏轼产生人格魅力和思想观念认知上的共鸣,从而带着美好的情感体验去形成对于自身理想和价值的独特而深刻的认识。 三、学习难点和重点: 1.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2.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感受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怀。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发、讨论法、情境体验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1.给学生提出诵读指导建议,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争取背诵课文 ⑴读出韵律。赋体押韵如“望﹑章﹑江”,“焉﹑间﹑天﹑然﹑仙”等 ⑵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⑶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⑷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奏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⑸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洒脱) ⑹根据文赋对仗特点背诵相关句子。 ⑺根据文赋押韵特点背诵句子。 ⑻理清层次﹑情感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如明确客之三悲﹑苏子二论及议论层次的转换。) 2.诗文导入: (1)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苏东坡传·序》(这里描述的历史人物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2): 3.《短歌行》及《赤壁赋》的创作的背景 (1)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挥师南下,意在一统天下,而得天下必先得人心,特别是贤才之心,故有求贤若渴之慷概悲切之情灌注于《短歌行》之中。 (2)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是苏轼人生遭遇中的一个莫大打击,然则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这“赤壁三绝”流芳于世,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很大的幸事。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7【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能在读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感悟小朋友的美好心愿。 3、能在读中发展思维、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想象之美,感悟小朋友的美好心愿。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导入新课 1、会观察、分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八课四个太阳(教师板书课题,边指导学生写阳字),阳字怎么写呢?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个双耳。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写写,先写横撇弯钩,稍稍斜向上,再写竖,可别忘了,它是垂露竖,右边是个什么字呢?(学生回答:是个日字)。 2、写端正、漂亮: 你们能把它写端正、漂亮吗?快快打开书82页,在我会写中找到这个字,先描红,再各写两个。开始吧!(师随机评价:你坐得真端正。你的字写得不错!叫什么名字!我记住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读正确、流利: 你们的字写得真漂亮!相信你们课文也会学得更好,你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学生自信的回答:能)真是自信的孩子,就自由的开始读吧! 2、抽生读,整体感知: 你们读得真流利,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接读课文,没请到的没关系,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大家边看、边听、边想,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不同的季节画了哪几个太阳? 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生生评价) 你们听得认真,评得也不错。你能告诉老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不同的季节画了哪几个太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绿太阳、黄太阳、红太阳、彩色的太阳) 三、以学定教,感悟心愿 你最喜欢那个太阳呢?找出你喜欢的太阳对应的自然段自由的读读,读出你的喜欢。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你一定非常喜欢那个太阳,能告诉老师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学定教)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1、(教师抽生读)你能读读吗?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谢谢你!请坐,你们想夏天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挂在天上,你有什么感觉?( 预测学生会说:很热、心里不舒服、难受)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8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19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后与学生议定目标。 二、诵读施标: 1、初读感知阶段: ○1师范读,学生标划生字词。然后领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2遍,力争读得通畅。读完之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自主学习阶段: ○3师布置自学任务,出示自学指导。 生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三幅画面。时间8分钟。 3、检查反馈阶段: ○4师生、生生之间以做游戏的形式来检查词句理解情况。 学生根据文中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4、深化领悟阶段: ○5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美读课文——投入感情,进入角色,放飞想象,物我两忘。 5、激趣探究阶段: ○6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师生共同想办法探索“山市”成因。 三、 作业布置: 请学生给蒲松龄写一封信,解释“山市”的科学成因。 四、 板书(略)。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0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增强团结及交际的能力。此教学模式跳出了传统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还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性。而我们的农村初中传统的语文教学却不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广大的农村教师往往习惯于遵从教考或固执于自己的定向思维,呆板地进行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鉴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合作学习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培养其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1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几种不良的共性倾向。 1.1 分组不合理。在当前很多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中,多数语文教师采用的是按座位分组的方法,这种简单的分组方法往往会导致组别间的整体水平差异,全班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转变还只是表面的变化,而非结构性的变化。在整体实力较弱或者整体学生表现不积极的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模式就很难组织和进行,学习效果较差。 1.2 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全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中,另一个更为严重的不良倾向是组内学习重“个体”,轻“群体”。由于没有明确分工,在小组学习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喜欢讨论式的学法,乐于独立思考,在组内讨论发言时表现更为积极;而成绩落后的同学则更多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发和提高。 1.3 学生的“竞合”意识和技能整体都有待提高。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从整体上看,虽然在课堂内也广泛采用了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但是由于在组内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以组为单位的团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相对更弱,这就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病。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1一、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学区内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杨林庆 副组长:王长梅、汪文进 主任:李序文 成 员:茅光明、季益波、朱守富、朱仁明、朱正来、方孝祥、 杨守国 二、参赛对象 全学区在编在岗教师 三、竞赛学科: 语文、数学 四、竞赛时间: 10月10日(星期三):9:10—11:40 语文 10月11日(星期四):9:10—11:40 数学 五、地点: 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形式: 1、竞赛活动分学科、分年龄组举行。 学科: 语文、数学 年龄组: 男:45周岁以上学科组(含45周岁)与45周岁以下学科组 女:40周岁以上学科组(含40周岁)与40周岁以下学科组 2、竞赛内容为本学期个人所授语、数学科教学内容(专职常识、体艺、英语、幼教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在竞赛语、数学科中任选一科)。课题由中心学校教导处统一确定,同年级同学科同一课题。 3、参赛教师所需的教材与教学参考用书由中心学校教导处提供,教师用笔自备。参赛教师不准私自夹带任何与大赛有关的资料。 4、大赛所需的教学设计用纸,由中心学校教导处统一印制。 5、分学科分年龄段评选设奖。 七、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教导处请假、备案。 3、本次活动要和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起来,要和校本研训结合起来,要和全学区的教师培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要和全学区教师的业务评价结合起来。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2【教学要求】 1、体会行楷的运笔特点,学习用钢笔写行楷,提高写字速度。 2、通过和联系上下文弄清带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选词填空。 4、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重难点】 重点 1、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拟定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1、2、3、4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二、学习第1题 1、自由读,初步感知描红内容。 2、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笔画。 3、针对重点,集体指导。 4、生自由描红,师巡视指导,针对班中普遍的问题再集体指导。 5、展评优秀作业 ,向其他同学传授自己是怎样把字练好的? 三、学习第2题 1、指名读题目,明确题意。 2、小组自学。 3、反馈自学效果。 4、巩固:自由默读此项。 四、学习第3题 1、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2、体会三组词的意思。 3、自由独立完成此项。 4、指名回答。 ⑴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宇宙非船(渐渐)接近月球。 ⑵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⑶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 ⑷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⑸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 ⑹我翘首远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5、自由读句子,体会句中词语的'用法。 五、学习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自由读,小组讨论句式特点。 3、总结: 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相同的句式的句子叫排比句。 4、齐读排比句,体会作用。 5、访写句子,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预习5、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5、6题。 【教学过程 】 一、直接导入 二、熟记成语 1、自学此项,要求:⑴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⑵理解成语意思。 2、反馈 ⑴指读,正音。 ⑵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成语,师生共同解决。 ⑷自由练背,全班打节奏齐背。 三、读读背背 1、出示。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4、自由发言。 5、理解句子含义。 6、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说话训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二、登台前的准备 1、自由读,思考:本次辩论的主题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引导。 3、学生再练,达到诵读。 三、演一演 1、小组内练习。 找小伙伴一起。 甲方:三人,主辩一名; 乙方:三人,主辩一名; 主持人一名。 2、自告奋勇到台前来表演。 3、评价。 4、小组内再练习。 5、表演,评出最佳表演组和个人。 四、总结 大家辩论得很精彩,相信经过训练,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辩手。结合大家的论述,小学生看电视应当有选择,应当适度适量。今天的辩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3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会写5个生字和有关的词。 3.背诵全诗。 导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4[教学要求] 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课时准备] 第一课 一、导入 (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6.比较读 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比较读 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 一、讲读课文。 第一段,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__ 贪玩 __ 尽职 古怪 __ 温柔可亲 __ 一声不响 __ 怕 __ 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 淘气 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 :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 猫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古怪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响 怕 勇猛 好玩具 小猫 也不哭 更可爱 胆子越来越大 摔抱打◆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5《匆匆》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中“悟情,悟理,悟文”。 一激趣导入。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 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6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文中14个生字,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表演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以“口”为偏旁的汉字的构字特点,认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以掌握相应的识字方法。 4、感受汉字的有趣,激发识字的举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相应的识字方法。 2、识记文中14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查找其它以“口”为偏旁的汉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识字课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汉字:叫 鸣 唤 吃 叶 2、引导发现:这五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这五个生字都是以“口”作偏旁,它们表示的意思大多与口有关。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添“口”歌 二、读文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学生分行读课文。 3、从文中找出以“口”作偏旁的汉字,用铅笔圈一圈,读一读,记一记。 4、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问 味 吓 号 召 吐 哈 叽 吹 啥 5、指名学生扮演小老师领读生字。 6、引导学生发现: (1)学生仔细观察。 (2)逐字分析字形,弄清以“口”为偏旁的汉字的组成特点。 门 + 口 — 问 未 + 口 — 味 下 + 口 — 吓 刀 + 口 — 召 土 + 口 — 吐 合 + 口 — 哈 几 + 口 — 叽 欠 + 口 — 吹 舍 + 口 — 啥 (3)练习用这些扩词或说话。 7、指导学生表演读第一句。 三、设疑结束 1、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二句。 2、教师导言:还有哪些字能添“口”组成新字呢?请你想一想,看一看谁说得好、说得多。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7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8一、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二、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三、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29【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中描绘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电影中人物的美丽品德 2、学习课文多视角展现人物的方式,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 3、扩大阅读视野,领会小说独特的戏剧表现技巧 【学习重点】 以电影的人物形象为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介绍作者及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大学时起初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长期文学名篇,深受孙犁作品熏染。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佳作还有《中秋节》、《蛾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佳作格调优雅细腻,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单完整,乡土色彩浓厚。 2、读准字音: 烟囱 梆他 纤夫 腌? ?移 唿哨 拗不过 隐匿 戏谑 荣膺 断壁残垣 蓬蒿 作揖 礼聘 嘬着鼻子 剜肉 梢马子 3、问题思考: ⑴ 何满子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说说理由. 二、教学过程 1、完成预习导学3。 2、何满子的姥爷,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畅所欲言) 3、文中写了何满子的姥爷,爷爷跟何满子的什么事?从中体现出它们什么美丽的品质?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 他们身上的共同点: 4、体会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式.文章写了人们什么不足,为什么要写它们各自的不足? 5、作者采用了这些描写的方式来体现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请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利用了 ,通过纤夫无力抵挡的狼狈形态来突显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英勇。 何大学问: 这些描写刻画出了何大学问 , 的性格。 何满子: 运用了 和 的通感手法,生动形象地说出了何满子的外貌特点,突出了他淘气好动的性情特征。 6、小说除了剧情充满传奇色彩,而且展现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国内古典电影跟民间摇滚艺术的'表现手法,选读有关文段,感受特色语言,举两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三、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使我们十分喜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定,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人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最近的社会,他们回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种的推测? 四、迁移拓展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9~11节,回答问题: ⑴ 选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简要概括. ⑵ 何满子对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样的心态?表现出怎样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学校问对父亲读书的情形表现出的心态有何不同? ⑷ 联系实际对文中老秀才的教学方法作一点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2、简答: 结合背景说说,自从父亲被称呼为何大学问之后,他在学问上下了这些功夫?由此表明了什么? 五、课外延伸 母亲教我客家谚语 李月云 很多年以来,就经常想写写我的母亲。特别是每当母亲节的之后,许多媒体都设母亲节专栏,其中的好多文章都使我深有感触。别人的父亲或是贤妻良母、或是深明大义或是甘心奉献,默默无闻。我的母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诱教给我的客家谚语。 小时候生活在乡村,小小年纪还要学会自理,学会给儿子做家务事,从学会刷牙洗脸起,母亲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扫地扫壁角。”生火做饭,母亲就教我:“大火蒸汤, 细火炖肉。”“人要灵通,火要窿空。”那个时候仍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母亲也不懂得作过多的解释,但我还是照着去做了,慢慢地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长大之后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跟处世哲理。而这种好的习惯现在我也教会了我四岁的小孩。 从我懂事起,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刚亮,她就开始挑水做饭,然后又去料理农活。等到我们醒来,饭菜都煮好了,母亲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父亲说的: “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 学懒三日,学好三年”;勤俭持家的男人要:“朝晨家头窖尾,夜里针头线尾,日里田头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进一文。” 上学之后,母亲又教我:“养子过学堂,养女过家娘。”你要有出息就要上学堂,只要你可读出身,卖屎缸迹都会供你读书。正是母亲的开明,幸运的我能够在同龄人去务农务工的之后,还能自费就读师范学校。 出来参加工作后,偶尔会与朋友有不快,这个时侯母亲又劝我:退一步海阔天空:“人 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凡事要瞻前顾后,前思后想。”记得参加工作转正那年,有位领导为了照顾弟弟,故意刁难我。后来了解状况的我仍然耿耿于怀,一次见到退休的她,我故意不跟她打招呼。回到家里我和父亲一说,母亲既劝我:“水拿走符勺,击榷又击榷,州里遇唔到,县里遇得着”;“做官唔打笑面人”;“人情唔怕阔,冤家唔好结。”人人都有自己的顾虑,心胸要开阔。听了父亲的话我心中几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心里也舒服了很多,是父亲的话使我学会了理解跟尊重。 工作几年后,由于制度的缘由,无奈的我只好离开心爱的讲坛。失意、痛苦、彷徨无助的我经常不知如何是好,母亲既劝导我:“唔使急来唔使愁,自有好日在后头,自有水清见石头,自有云开见日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正是因为听了母亲的话,我才有明天的事业,才有现在的我。 后来结婚成了家,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婆家与弟媳之间,每有不快的事,我总是向父亲诉苦。母亲既教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时心甘情愿,今下唔好有怨”;“心臼(媳妇)讲家娘,总系唔贤良”;“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人们都说:母亲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才使我们更早明白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也正是母亲的循循善诱教给我们的客家谚语,才使我们从小就接受了客家特色文化的熏染,吸吮客家文化的奶水。也正是母亲们的言传身教,客家的特色才得以更好地传承。 1、综观全文,作者应表达的主要含义是:(3分) 答: 2、文中这位母亲有多方面的优秀质量。请根据实例,再强调其中一点。(4分) (示例)非常勤奋: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家务农活忙个不停。 答: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怎样前后照应的?(4分) 答: 4、这篇文章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特色: 好处: 5、你最喜欢文中的那句客家谚语?抄出来并请写出理由。(3分) 谚语: 理由: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 篇30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三、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四、教学准备: 钟面教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巩固:分别出示4时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