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范文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通用22篇)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

  一:指导思想

  借鉴二期课改的指导思想,体现“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教学,我校拟开发建设符合学生需求的,展现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磨练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多种拓展型课程,使得学生在扎实基础的时候,有自由成长的空间。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讲义(教材)的编写,培养一批专业型的教师,让他们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大显身手,从而全面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此改进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开发学习潜能,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三:课程开发原则

  1、整体性。拓展课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体现人的个体的内在整合,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再“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学生的生活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拓展型课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拓展性活动生成性的集中体现。事先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计划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而是为了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拓展性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自主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呈现的方式,指导老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型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

  2、注重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校园环境资源,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过程,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尝试问题的解决。

  3、鼓励探究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和体验性,由质疑而探究,由自学加请教,由尝试加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突出生动愉悦。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和精神充实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身心和谐的美感和愉悦。

  五:评价策略

  1、重视发展,淡化选拔与甄别,事先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4、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并由教导处全面管理课程开展情况,做好过程记录,引导教师学生做好评价,填好有关材料。

  六:实施计划

  我们的拓展型将在原有基础上做以下的计划:

  (一)课程内容体现丰富多彩

  1、班级年级层面的拓展型课程,每周三下午安排一至二节课,开设学科类、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等20多门课,供学生选择后开展学习,参与率达到100% 。

  2、选择型拓展课:统称“愉快的周末”

  围绕专题进行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动手实验、实践制作等等。有关专题可由学生提出,也可由教师提供,让学生选择确定,并且聘请专家授课,利充分用资源,让学生有所兴趣达到有所专长。

  (二)课程管理力求规范有序

  1、三个层面:每一个班级有拓展型课程;年级组和学校层面的拓展课;学校与社会、社区携手开展的拓展型课程。

  2、四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其一是课程的设置依托基础型课程知识,由教师申报科目,学生自主选择,学校适当调控,形成课程系列;其二是拓展型课程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整合、渗透,形成知识系列;其三是通过一学期二次选修对象的调整,形成学生系列。(2)发展性原则:其一是拓展型课程是学生已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而非基础型课程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其二是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以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为主;其三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潜能和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为主。(3)开放性原则:其一是课型开放,或理论研讨式,或辅导讲座式、或自由辩论式;其二是上课地点开放,或校内调查采访,或校外考察访问,图书馆、实验室、社区等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其三是教学过程开放。(4)多样化原则:其一是课程设置多样,必选、自选相结合,突出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与知识学问的层次性;其二是教学方法多样,或师生相互研讨,或教师指导实验,或学生自主实践;其三是评价方法多样,动手实验、卷面测试与撰写论文相结合。

  3、五种方式:

  (1)形态上,将大型课程与微型课程相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

  (2)时间上,将长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确保学生有序流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3)组织上,将指定性课程与自选课程相结合,确保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

  (4)方式上,将课表的定时课程与非定时讲座课程相结合,确保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5)内容上,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智育课程与德育课程、校本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确保课程开设的广泛性与教育的全面性。

  (三)教师培训刻不容缓

  教师进行专门培训,能胜任拓展型课程的设计、组织、调控、评价等要求,做到是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学习的服务者,方法的指导者,启发而不代谋,引导而不指令,点拨而不强加,解惑而不灌输。

  (四)互相学习深入研究

  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发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整理、开发专题探究课的“项目库”,使之受到学生喜欢,符合小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资源建设不遗余力

  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房、电脑房等资源,在校外用好社区资源,并开发家长资源。

  (五)创新意识不断加强

  时代呼吁创造型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老师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机制上有更多方法,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案例撰写,微型短课开发,使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七:具体实施步骤

  (一)实施准备

  1、组织管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成立拓展型课程开发的领导小组。

  2、课程开发:以知识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体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课程体系。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特长申报一门课程,学校统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菜单式选择。

  3、教师培训:开设拓展型课程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每个教师都需要学习和培训。为此,学校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培训材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同时还聘请学者和专家来校讲课,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送出去”培训,学成之后在校自培,从而使更多教师有能力上好一门拓展型课程,并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或讲义。

  4、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拓展型课程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校把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打入教学工作量,并按照上级要求排入课表,把工作情况纳入考核,同时与课时工资挂钩,以调动教师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二)具体运作

  1、第一阶段:全面启动阶段

  本学期我们将在以有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拓展型课程的建设,每位教师在开学初将申报的课程上交,校方进行筛选、归并或更改,统筹安排,开设具有时代特点、儿童特色、生活气息浓厚的课程,然后执教者制定教学要求,整理编写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案,在此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我们还设想开设一些有系列的、成模块化发展的课程,自然组的环境教育、数学组的“数学小天才”已经有了雏形,体育组的乒乓课程更是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我们将更多关注与扶持它们,期待成为学校的特色。

  2、第二阶段:规范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一方面我们要求着力于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配套教材的编写,形成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拓展型课程的管理、评价体系,做到规范运作,科学评价;第三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拓展型课程开发为契机,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第三阶段:创特色阶段

  拓展型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修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拓展型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和学校的教育特色是紧密相联的。为此,在这一阶段中将把学校特色的创建和拓展型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和基础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整合,形成具有普少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拓展型课程的运作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八:我们的目标

  1、课程设置丰富。教师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评价者。

  2、校本教材丰厚。上学期我校的自编教材获得了区的多个奖项,说明这方面的实力,因此我们将再接再厉,组织教师学习优秀的讲义和教材,规范教材编写的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要求,收集整理资料,编写符合课堂教学的讲义教材。

  3、师生共同丰收。期待拓展型课程能给予师生一块崭新的天地,教师能展现自己特长,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了这一领域的“领先者”乃至“权威”,而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既能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展现个性,又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4、精品课程展风采。在全面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将关注并扶持其中的精品课程,对于课堂质量好,内容生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将进行展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而课程理念先进,工作卓有成效,具有开发建设能力的教师委以重任。

  总之,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我们将刻不容缓,奋发有为,全面发动教师,全面启动课程,切实抓好师资建设,保证课堂质量,落实评价机制,使得普小拓展型课程红红火火开展下去。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2

  一、课程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推进德育课程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校本德育课程,旨在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资源保障

  (一)人力资源

  1、学生资源:七年级少先队、八、九年级共青团;

  2、教师资源: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

  3、社会资源:社区、家长委员会、家长。

  (二)物力资源

  学校在此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根据课程设置需要提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诗词、诸子百言》、《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让我们学会感恩》等新课标课外阅读经典丛书、教育影像资料等,并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推荐活动教育基地,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一至九年级全体学生

  2、实施内容:

  七年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诗词、诸子百言

  八年级: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七至九年级:感恩教育

  3、实施要求:

  (1)活动通过学科课程德育、德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教育、社会环境育人等五个平台进行实施。

  (2)学校成立此课程实施的项目组,协调各学科的整合、家长的参与和社会的资源的利用。

  (3)各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整合和参与,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计划。

  (4)各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段德育课程的推进,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5)团总支、少先队大队部负责团队的实践体验活动,并制定活动计划。

  (6)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学生投入各项活动,协调各学科之间的活动,充分利用晨会课、午会课(周三、周五)进行专题教育,并将此课程纳入班级工作计划。

  4、实施途径:

  (1)学科课程德育:全体教师根据各年级德育课程实施内容,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元素,以雏鹰争章为载体,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全员德育网络。

  (2)德育课程教学:发挥品社、思品、政治、晨会、午会、班队等课程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把德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材、课时、师资、资源、评估等各教学环节的规范化。

  (3)社会实践活动:团总支、少先队大队部要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校园主题教育、社会考察活动等,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班队要结合德育课程内容和每月教育主题,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品社、思品、政治课教师,要探索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模式,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4)行为规范教育:各年级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要突出、要求要明确,细则要内化,要不断巩固原有的成果;大队部要以校本德育课程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文明礼仪岗,努力做到行为示范、检查公平、反馈及时、监督有效;政教处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专题广播、宣传橱窗、升旗仪式等的舆论宣传作用,渗透中华文明礼仪精髓,积极争创新一轮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5)社会育人环境:坚持密切家校联系的各项传统工作,发挥学生成长手册、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校联系小报等沟通渠道,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进校本德育课程建设;丰富温馨教室、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各中队定期根据年级段教育重点和班级实际,出好专题黑板报、布置好学习园地,进一步营造育人环境。

  四、课程评价

  (一)过程评价

  1、建立家校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学生成长手册》。

  2、建立评价机制。结合校本德育课程的推进,进一步完善校园“七彩之星”评比,并把校本德育课程教育纳入班级、班主任、教师校本考核内容。

  3、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与学科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

  4、政教处根据学生、教师、家长对本校本德育课程的学习与活动后的感想,对本课程进行小结,并作出描述性评价和量化评价。

  (二)活动评比

  1、专场主题评比

  七年级:“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诵系列活动之诵读比赛;

  八年级:“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诵系列活动之知识竞赛;

  七至九年级:“感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之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2、汇编作品

  (1)《学会感恩》学生优秀作文集,由政教处、语文教研组负责。

  (2)“学会感恩”优秀手抄报集,由政教处、班主任、美术组负责。

  (3)关于感恩的格言、谚语、警句、故事汇编,由政教处、语文教研组负责。

  (4)《我最喜爱的一句经典名言》汇编,由政教处、年级组负责。

  (5)编集学生、教师、家长对“明理养德·博学启智·树德育人”校本德育课程的学习与活动后的感想,由政教处、年级组负责。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3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城市小学所没有的素材:树叶、庄稼、小河、簇膝而谈的人群、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题材。因而我们把《可爱的家乡》定为校本课程的题目,让学生用画笔,用树叶,用相机把心目中那个美丽、富饶、纯真的乡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既满足了校本课程的需要,又解决了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弥补了农村小学美育教育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该课程的研究,落实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的校本课程理念,使每个年级、相关教研组和参与教师都有权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与实施情景的互动中不断创新、改进、修正、完善校本课程系列内容,促进农村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

  2、结合学校地处农村、教师多出于农村、学生几乎全为农村的实际,结合农村学校、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自下而上地结合学校课程开发实践,引导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知识和经验,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远见,共同创建新课程改革试验背景下农村学校九年一贯、中小学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发展远景,把教师、家长和学生作为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推动农村社会、农村学校、农村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甚至政治文明的新人,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蓄积学校的发展潜力,开发特色教育和优质教育,进而实现相关理论形成的目标。

  3、站在教学科研的高度,倡行科研兴校的理念,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本地本校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等课程资源,减轻学校、学生、家长的负担,灵活多样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特色性的整合,增强学校的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主人翁意识,在各个阶段的开发和实施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农村相类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促进校与校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为农村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实际的借鉴。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使学校所有开发的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动力,在教师中树立课程教学创新、整合的思想,为保证课程试验向纵深发展提供策略,为切实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作出探索。

  5、开展校本课教研,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营造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的氛围,并请专家、上级教研部门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校本课程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质量。提升校本课程系列课题研究的水平、层次和绩效。丰富校本课程系列,构建校本课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实施中对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课程种类的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始终保持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只有切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这样,校本课程也成了很好的德育素材,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倘若不经调研,学校自行开发“唯师是从”的校本课程,很容易导致脱离学生实际,这样的课程,不仅不能承担起教育的功能,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2、以实践为本。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习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让学生有足够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性的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资源,校外的田野,村庄工厂等社会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工厂、社区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3、以实际为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找准这些实际,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以我校为例,地处偏远农村,有着广阔的田野,漂亮的村庄,渔塘,工厂,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寻找美的元素,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去感受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寻找了很多的资料,充实了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也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建设。

  结合本校实际,课程门类主要是艺术门类,安排有农村为题材的,绘画及手抄报设计课,剪纸课,树叶帖画课,摄影课四大课型。其中一、二年级以绘画为主,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家乡;三至六年级分为手抄报设计,树叶贴画,和摄影,让学生不但能用笔也能自己搜集素材,去发现美创造美,摄影受到条件限制,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需要家长共同开创。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12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A、 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 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 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六、管理与评价

  1、组织管理。组长:何广贵(校长),副组长:范跃鹏(教导主任)、杨利春(德育主任)、周玉华(教研组长)、武晓艳(教研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

  2、制度管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A、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B、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C、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D、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E、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F、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A、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务处。

  B、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A、校教学部门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B、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C、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D、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E、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F、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G、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H、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A、校本课程课堂评价参照河西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

  B、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C、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常规评比挂钩。

  D、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E、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4

  一、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劳、勇敢、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各年龄阶段的具体实施目标如下:

  低年级:

  1、知道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我国的国名、国歌、首都和重大节日:认识国旗、国徽、祖国版图;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行礼。

  2、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对人热情有礼貌;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

  4、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做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5、注意交通安全。

  6、愿意不断进步,争当好学生。

  中年级:

  1、知道一些爱国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祖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精神。

  2、初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向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立志为建设家乡做出贡献。

  3、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要热爱解放军,学习他们保卫祖国。英勇战斗的精神。

  4、关心集体,要有责任心,做事要认真负责,有始有终。 5、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培育,要关心父母尊敬老师,接受他们的教育;

  6、讲信用,说到做到,要诚实;

  7、分清是非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知错就改。

  高年级:

  1、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好。

  2、知道老一辈革命家的一些事迹,知道党和国家现在的主要领导人,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关心世界大事,热爱和平。

  4、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尊敬师长,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5、懂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离不开文化科学知识,要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6、要爱科学,学科学,相信科学,不迷信。

  7、做事要有毅力,胜不骄、败不馁。

  8、学习一点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培养辨别是非的初步能力。

  二、保证措施:

  1、学校成立有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小组,领导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2、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及时研究解决现的问题,并根据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布置下月任务。

  3、班、校会间周轮流进行,坚持经常,不流于形式,使学生有得。

  4、学校定于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四,班级每周星期四,为德育工活动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

  5、严格升国旗、唱国歌制度,把“五爱”、“五心”教育做为重要内容,具有具体规划和措施。

  6、支持劳动教育,上好劳动技术教育课。每学年保证二周劳动术教育。

  7、每学年末评选表彰一次“先进班级集体”“三好学生”及有出成绩的学生,评选时严格按“文明班级”、“优秀学生”的条件。

  8、每月月末学校及家长联系一次,设立“班主任——家长联系卡”,协同家庭共同搞好学生教育。

  9、学校每学期根据岗位责任目标对德育工作人员进行考评,量化分析,根据考评结果,推荐镇级以上先进个人。对犯有错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

  10、每周二下午4:00一一6:00为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学习时间、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加强德育理论研究,改革德育工作方法,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

  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是显著的,它培养了学生道德思维。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性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准备。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纲要强调: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当前,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增多,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给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者伤及身体,重者危及生命。因此,抓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中学生的人身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安全防范主线,普及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师生的安全自护能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平安的良好校园氛围,增强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安全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全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目标:

  大力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实践演练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总体思路:

  课程实施总体思路,主要体现在:“编、学、练、考”。

  “编”: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学”:以《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为教材,学习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掌握防护技能。

  “练”: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项安全演练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摸拟现场组织学生实践演练,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考”: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整改提升,进一步强化学校师生安全。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启动、编写教材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12月):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制定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2、师资培训阶段(

  20__年1月—2月):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了解《安全手册》内容,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为课程实施培训教师,提供师资保障,并营造氛围,为课程实施提供思想保证。

  3、课程实施阶段(20__年2月—6月):按照课程设置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演练。

  4、课程实施小结和提升阶段(20__年6月至7月): 对强调的实施进行考核,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整改,以便为新学年的课程实施作准备。

  五、主要工作: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召开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会议。成立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成立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组成编写组。

  2、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认识,为课程实施营造氛围。

  3、编写校本教材——《七一中学学生安全手册》

  ①编写内容:安全手册分为两大板块:一块侧重“防”即防护知识,一块侧重于“救”即急救常识,主要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具体为8个方面:

  (一)校园活动安全:如“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上下楼梯有什么要求?”“室内活动怎样注意安全?”“上体育课衣着上应注意事项?”

  (二)家庭生活安全:如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防止烫伤,安全使用刀具,防火防盗等知识。

  (三)食品安全:如日常生活中饮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学会识别安全食品、过期食品、变质食品。

  (四)交通安全:如步行、骑车、穿越马路、乘坐机动车、轨道交通等分别有哪些安全事项等。

  (五)消防安全:如何防火灾,发生火灾如何报警,如何逃生,怎样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六)社会生活安全:如何防范意外伤害,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如何脱险等。

  (七)心理安全:本教材主要针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交往问题进行引导,没有必要对心理健康作系统的阐述。可以只选取如:考试态度怎么办?怎样控制愤怒?学习压力太大怎样减压?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与导性交往等内容。

  (八)急救常识:如触电、煤气泄漏、摔伤扭伤、骨折、流鼻血、食物中毒、烫伤、宠物咬伤等急救常识,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

  ②编写要求:

  本教材的阅读使用人群定位于初中学生,要求教材选取的防护急救知识,必须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离中学生生活较远,过于生辟的安全知识可以不选取。

  教材语言表达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读懂、理解。

  教材选取的防护急救知识最好简便易行,便于操作。过于专业的知识可以不涉及,急救知识仅限送医院前的处理,送医院后由医生作出决定,本教材不用涉及,也不可就使用药品(特别是处方药品)作出过多建议。

  ③编写体例:

  由编写人员商定后统一。

  4、培训师资:

  本教材由班主任、健康课教师、校医负责授课。学校将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然后传授学生。培训人员由本教材编写者、健康课教师,校医组成并聘请其他专业人员来校培训。

  5、课程设置:

  ①本课程授课(活动)时间为每周五班会时间,每次授课时间为一课时(40分钟),两周授课一次。

  ②安全实践演练活动由政教处另行安排时间。

  ③本课程授课教师为各班班主任。安全实践演练活动由政教处统筹协调,各班主任、健康课教师,校医及学校安全工作人员参与组织。

  ④授课所要求的备课、授课(或班会活动)要求和其它各学科要求一致,每月检查教案(一个月两份教案),和班主任手册一并检查。

  ⑤课堂授课检查由政教处负责。政教处定期检查,并组织人员听课(班会),课(班会)后进行交流讨论。

  ⑥定期召开课程实施研讨会。每月一次,时间为班主任会时间若有需要也可定其它时间。

  6、安全教育实践演练:

  ①定期组织校内安全演练。如快速疏散演练、上下楼梯及楼道活动安全演练、常见急救演练等。

  ②聘请消防局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消防逃生演练。

  ③聘请交通警察就交通安全进行讲座。

  ④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配合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⑤根据课程需要开展其它实践活动。

  7、小结考核与整改提升。

  ①期末进行课程实施考核,考核对象为本课程实施的责任人员。考试形式为过程检查,资料检查(主要检查教案及课科),同时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提升水平进行检查,如进行问卷调查、安全知识书面考试、及实践操作考核。

  ②考核结果纳入教师期末绩效考核管理。

  ③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整改提升。

  六、实施保障及要求。

  1、各班必须保证本课程实施课时,要求按课表落实授课(活动)时间,不得随意挤占挪用。

  2、本课程实施的相关责任人员要各负其责,强化责任意识,要进一步认识“安全大如天”,认真落实本课程。

  3、学校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6

  地理学习犹如西游记一般,老师为唐僧,习题九九八十一难和妖魔鬼怪,西天取经犹如奔赴高考,志愿填报犹如老龟驮僧过河。老师授道解惑,学生信其师悟其道,接受武功秘诀,练就一身魔法,斩妖除魔,西天取经,金榜题名,梦想成真。在取经路上,徒弟们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练习,请教。

  一、端正学习态度

  老师解救同学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同学们应抱有感恩与尊重之心对待老师,态度要端正、谦逊(做事高调,做人低调)。学生在课堂上虽多是老师传道解惑,但那是老师将毕生所学和武功秘诀倾囊相送,同学们应认真听讲,专心求教,详细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作业要认真完成,用心思考,不论是非对错,至少态度摆正,才能收到更多方法和经验。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不是一蹴而就,取得经书、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不是一步就能登天。需要每天:

  1、上课尽量克制自己,专心听讲,不开小差,不走神等。(可以自己站起来听课提神)

  2、课堂上尽力积极回答问题,努力思考问题,动手练习,紧跟老师节奏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课后劳逸结合(学习为主,玩耍为次;有利于大脑发育),只要谁把时间用得紧凑、用到位、用到实处,谁就能登上梦想之巅三!(付出多少收获就有多少)

  4、课后要首先复习再做作业;要反复翻看、反复背记课堂笔记;一定要以教材、基础为主,多翻看教材(例题重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一定要多收集错题、高考经典错题,并且要写好错因、规范解答、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思路、细节问题等。每周至少翻看一次。(特别重要)

  6、只要遇到疑惑、有问题的地方要及时找小伙伴、老师解决,不能拖延和堆积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要大胆创新、勇于挑战,多与小伙伴研究讨论,集思广益,学习他人长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定期(一般一周)对自身反思、总结,记录下来,以后可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美好的回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熟记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你在平日的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找出重难疑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注意归纳,主动发言收集激励因子,那么你学习兴趣就会更浓,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文化课程的学习的。首先对基础知识熟记于心,基础题要熟能生巧,切忌好高骛远,自高自大。然后通过老师搭桥牵线将知识与题挂钩,学生要详细记录老师如何牵连的(思路),课后要反复理解、领悟、动手练习,方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在背记基础知识时可以自己编口诀记忆、画图形记忆等易懂的快速记忆方法。对考试题型一定要熟记解题思路、方法,切忌不要东捞西抓,盲目慌乱做题哟!(这就需要自己平时做好归纳总结罗)。

  同学们只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坚持,吃得苦中苦,那你将逐渐靠近如来佛去得真经(金榜题名)。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7

  选修课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院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有特色、管理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人才培养特色,完善“学历+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选修课的开设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培养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为加强各专业选修课建设,规范选修课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 选修课设置

  1.选修课分文化提高类、素质提升类、专业拓展类、个性特长类。

  2.凡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新兴学科及发展动向,促进知识渗透和知识结构优化的课程,均可作为选修课设置。

  3.选修课设置前需进行论证、调研、申报、审核。

  4.选修课的设置实行动态管理,随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和调整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学校将不断完善和充实选修课程。

  第二条 学时与上课时间

  选修课每门课一般不超过30学时。上课时间原则上为周三下午或周五下午,具体安排视选课学生情况而定。

  第三条 选修课的建设

  1.选修课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开设选修课程。

  2.选修课应具有合适的教材(或参考书)、完备的教学文件、稳定的师资队伍,能够连续多年开设。

  3.选修课教学质量由各院系(部)负责。各院系(部)应对本单位所开设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严格把关,认真组织教学及教学研究。

  4.申请开设选修课的教师须填写“合肥财经职业学院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并提交课程标准(含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报教务部审批,每学期初集中审批。

  第四条 选修课的管理 (一)选修课开课要求

  1.每门选修课应在一学期授完,各院系在开学后2周内组织班级网上选课,第三周汇总,一般第四周正式开课,期末考试前三周结束。每门课具体开设时间由学院按学期统一安排。

  2.选课人数不足30人时,该选修课原则上不予安排。 3.最大授课班级容量为120人。

  4.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特殊情况每门课至少每学年开设一次。任课教师不得随意调课或停课。确需调课或停课者,必须提前一周报教务部批准同意,然后由任课教师负责通知教学班学生。随意调课或停课以教学事故论处。

  (二)选课指导及规定

  1.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原则上不参加选课,第二学期开始选课。 2.学生每学期选修选修课一般仅限1门,最多不得超过2门。 3.名称相同或内容相同的课程不得重复选修。

  4.辅导员、任课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正确选课。在指导选课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未来发展、兴趣爱好等因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5.有实习周的,学生上课首先服从实习,并自学选修课内容。 (三)选课程序

  1.各院系(部)应在规定时间,向教务部门报送下学期选修课开课计划,内容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简介、任课教师姓名、接纳学生人数等。

  2.各院系(部)在每学期末向学生公布下学期选修课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简介、总容量及任课教师等信息。

  3.课程一经选定,一般不得变动。凡需退选改选者,允许在正式上课第一周内经院系(部)批准向教务部门办理退选、改选手续,并以一门为限。

  第五条 考核与成绩记载

  1.开课后,由各选修课教学班班长配合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勤。教学班班长由任课教师指定。

  2.每门课采用百分制考核,成绩及格即为合格。

  3.学生请假必须凭请假条和有关证明事先办理请假手续,请假一次,由任课教师批准;请假两次,由班主任批准;请假两次以上由学生所在系批准。每请假一次,要相应减去该学生考核成绩5分。

  2

  4.选修课一经选定,学生应按要求参加课程各环节教学活动。凡缺勤达三分之一或欠交作业达三分之一者,取消考试资格;对考试作弊者按必修课作弊规定处理。

  5.任课教师随机点名累计三次旷课或教务处抽查累计三次未到课者,取消其听课与考核资格,并通知学生所在系,予以通报批评。

  6.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的考核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取开卷、闭卷、口试、讨论、作业、论文等方式综合评定成绩。

  7.凡未按规定办理选课手续的学生,不准参加该课程的考核。

  8.选修课考核成绩一律记入学生成绩表,与学生奖学金、综合测评挂钩。

  选修课不安排补考,考试不及格者可重修或另外选修课程。学生选修课考核不合格,不作为学籍处理的依据,也不记入学生成绩登记表。

  第六条 教师工作量计算与考核

  教师开设选修课教学工作量计算与考核与其他必修课一致。 第七条 附则

  1.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本规定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推动力,以育人为根本,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核心,以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途径,全面推进我校小学素质教育进程,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本构建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是我校的学生都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农村学校而奋斗。

  三、实施办法

  (一)确定一个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做到合格加特长。具体说:合格,各文化学科成绩及格,包括讲普通话、写出规范汉字等;体育达标、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合格。特长,会画画,能歌会舞,擅长一两项体育项目。

  (二)抓住两条渠道

  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总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渠道,要研究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要增强课程的整体性意识。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要坚持开全、开足、教好的原则,淡化主科与副科的区别,淡化单纯的分数意识,侧重培养能力。要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各年级首先要研究学科教学,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建立以活动课为载体,以特长训练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重点的辅渠道。

  各类活动课都是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要认真上好活动课,保证课时,保证质量,在确保活动课课时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实际,开展特长训练活动,并不断创造条件,提高质量,使受学生真正达到合格加特长。

  (三)注重三个方面。

  1.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必须是全体学生,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2.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真正掌握强身健体的本领、终身学习的本领和服务于社会的本领。

  3.注重发挥主体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主动发展。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强化三项工作。

  一是强化学困生转变工作;二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常规教学管理,主要抓好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 三是强化德育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乃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首要任务。我校德育工作改革,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除利用思品课和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外,要求任课教师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公德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全方位地推动德育工作。

  (五)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和“普九”工作的关系。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少年儿童的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及其它条件达不到标准,素质教育就没有落实,真正实现了“普九”,素质教育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普九”工作的宗旨,不断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是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的必需,

  是推进“普九”工作的有效保证。

  2.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和文化考试的关系。

  要克服那种一提考试就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倾向。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与作为一种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模式,文化考试也同其它教育过程一样,是“模式”中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反对考试,但反对把考试成绩做为“唯一标准”,改进并完善考试内容和方法,将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3.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法,承认差别就必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必须是因材施教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的因材施教。

  4.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的关系。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特长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一定特长。只注重发展特长,忽略全面发展是片面的教育;只注重忽略个性特长的培养也是不完全的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搞好学生的特长教育。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9

  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为特长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创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现开设轻工中学漫画社团,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艺术造型训练,促进绘画人才的形成。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及欣赏能力等。漫画社团计划如下:

  一、课程实施目标:

  1、通过欣赏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些中外漫画形象和运用一些综合材料,让学生对漫画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2、掌握各种不同的绘画技法,让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漫画形象的设计,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漫画形象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一些经典卡通形象的表现技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卡通形象和场景的设计,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课程培训时间:

  星期一社团活动。

  三、课程培训地点:

  老校区物理实验室。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初级

  1、漫画的介绍(从平时青少年漫画作品中入手,介绍当下漫画作品,让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作品,教师可以加以分析和示范),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各类漫画作品,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多种形式,掌握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和创作方法,通过创作感受漫画的表现方法,通过评述来理解漫画的创作意义。

  2、人物头部的画法(主要是学习人物的表现,人物头部特征的几种类型、脸型、发型)3、脸部五官的画法(五官的画法,从情感表达上分析五官的不同变化,五官比例)

  4、手、腿的画法(人物动作的表现,从运动方面讲述手脚的不同动作)

  5、服装的画法(服装可以直接表达一个人的身份,不同服装的表现塑造不同的人物)六、综合作品训练(前面所学的综合表现,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自己的漫画作品)

  高级

  1、掌握人物的动态刻画的技能

  2、不同的场景设计

  3、学习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来表达情节,描述故事。(人物角色、性格设计、服饰设计,动作设计,独立创作漫画场景,用绘画语言来描述故事。)

  五、培训方式:

  1、实行全面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形式,要辅导到位,加强启发引导,针对学生的不同作品特点进行辅导,注意学生表现力的发挥。

  2、以漫画画为主进行教学。扩大表现形式范围,综合材料运用,丰富学生的美术视野。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定期组织展览活动,对小组中积极参与的成员表示鼓励,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展示,以此带动其他学生更加热爱美术,描绘生活。

  六、培训人数:

  20—30人为宜。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要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场地固定,时间为每周一次。

  七、学生预购置材料:

  1、铅笔、橡皮

  2、油性记号笔(需用到粗勾线笔、一头粗一头细的两种细勾线笔)

  3、上色工具可选择自己擅长的,包括水彩笔、马克笔,水粉颜料,油画棒,彩铅等

  3、剪刀一把,固体胶一支

  4、8K素描纸、8K彩色卡纸、牛皮纸

  美术社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美术社团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牛家良(全面负责校本工作)

  组员:崔运安 赵联忠 马贺华、徐元坤、时睿君、李敏满孝纯(具体负责校本工作)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0

  20xx年来,善嘉中学特长教育发展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20xx年在年终考评中被评为学校的特色项目。2浙江省普通高中正在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善嘉中学积极争创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善嘉中学20xx年被确定为嘉兴市通用技术学科基础,作为学科基地发展方面应该为市域范围学校学生提供优质课程群。基于这三个方面的考虑,学校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以技能特长特色项目的基础上,组织符合学校实际,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以与学科基地的作用相符合的技能特长课程群建设作为20xx年学校发展性评价项目。

  一、现状分析

  浙江省二轮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深化课改是目前普高的核心工作,根据“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要求,加快必修、选修二大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根据要实现学生在共同发展基础上有选择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确立善嘉中学“人嘉学善”为核心育人理念,以培养“三嘉五善”学生为育人目标,嘉木、嘉石环境育人,嘉言、嘉礼习惯育人,嘉训、嘉愿理想育人,实现善学、善思、善行、善进、善和的育人特色。以市级学科基地为依托,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既符合学校特色,又能促进技能特长发展的课程群。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以最大可能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1.以通用技术市级学科基础为依托,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学科基地,人才资源开发等优势建设技能特长类课程群,为县域、市域普通高中学校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技能特长选修课程。包括实用家电常识、家电的使用与维护等。已经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ZYIS02Photoshop从入门到精通、ZYIS03电工基础、ZYIS07机械基础、ZYIS08电学仪表使用、ZYIS11测量的技巧、ZYIS19电子控制技术、ZYIS22工业产品设计、ZYIS23三维制图、ZYIS25CAD二维制图、ZYIS26建筑与设计、XQIS09动漫制作技法入门、ZSIS043D眼镜的制作与应用等。

  2.强化普职合作之路,以幸福生活为主题开发提高生活质量课程,做优生活技能类课程群。包括家政服务技能课程、家庭理财、投资等家庭经济类课程。已经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ZSFL10自然灾害与防治、ZYIS01服装的学问、ZYIS05面点制作、ZYIS09家庭葡萄酒的酿制、ZYIS14轻松学理财、ZYIS21初级毛线编织法、ZYIS25洗涤剂中的化学、等。

  3.开发与县域经济特色机构结合的地方特色类课程群,包括“黄酒”子课程群、地方农特产子课程群等,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特色,为今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做好必要准备。已经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ZYIS04善嘉农特产资源、ZYIS10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ZYIS13黄酒的品鉴、ZYIS16黄酒与化学、ZYIS20花卉栽培等。

  4.借力学校特色优势,开发健康文化类课程群。包括体育系列课程、美术(摄影)系列课程、音乐系列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培养一项属于自己的,能受益终身的体艺特长。已经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XQIS02摄影入门、ZYIS15校园花样趣味跳绳、ZYIS17形体舞蹈练习、ZYIS18写字与书法、XQIS01兴趣素描、XQIS03合唱艺术与实践、XQIS04围棋入门、XQIS05羽毛球入门、XQIS06篮球裁判实践、XQIS08色彩、XQIS12校园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XQIS13禅绕画等。

  在以上四个“课程群”建设中力争开发40门课程,并力争有20门及以上课程获县级精品课程,15门及以上获市级以上精品课程。

  三、保障措施

  1.成立学校技能特长拓展教育及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设立专职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组织实施工作。

  2.成立课程资源中定评价委员会,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

  4.积极筹措课程开发资金和实训设备基地投入保证资金,拓展与职业中专的普职合作机制,整合普职资源,丰富技能教育的内涵。

  5.建立选修课程开发教师培养、促进机制,通过课程开发的基本范式培养,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20xx年6月(修订)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宗旨,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中心,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深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深化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教育名校。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2、通过开展教研工作,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探究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味,再塑学校新形象。

  3、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把我校建设成为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实现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达到校本教研的全面创新,全面促进新课程改革。

  三、工作思路和活动形式:

  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促进师生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突破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自我提升上,推进新课程实验。

  我校教研工作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基本教研模式,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教师间交流、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教学指导、教学研讨观摩等基本形式,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以“发现问题——建立课题——行动研究——反思总结”为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工作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教学研究的实体和中心,要通过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点工作与具体措施:

  (一)建立教研工作运行机制,保障教研工作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我校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王天杰为组长,段永雄、韩德余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学校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我校教研的督导;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期校本教研计划。另设学校教研指导组,由王天杰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和全体教研组长为成员。负责我校教研的指导;与校外教研人员的协调;过程管理与措施落实,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

  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研管理机制。

  确立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设八个教研组,21个备课组。由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在教研室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

  逐步建立完善的我校教研管理体系,整合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系统,加强对教学研究的管理。以教研室为中心,逐级推进,层层落实,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学校领导要实行包级包组责任制,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教研活动,发现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研活动,保证我校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实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每月一次会议,各教研组、备课组每月采取书面形式集中或分散汇报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情况。学科间相互学习、共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使教研工作不断进步。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2

  有一方佳园,撑过往云帆,浇万木春水,播洒知识琼浆在学生心田;有一座殿堂,用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文化,成就学子多彩的梦想,这就是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

  我们开发区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好学校,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根据这一理念确定的教育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幸福指数,不追求人人都考满分,竭力让每一个学生开心快乐的度过初中生活。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校课程是实现这一理念和目标的重要平台和极佳切入点。为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近年来,在教体局领导和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在史校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在省里也小有名气。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为立足于更加美好的未来,还需要我们全体师生集思广益,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为此,我们在过去两年实施学校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向老师、同学、家长等多方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吸取以前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此课程。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学校课程的开发,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我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所在区域特点,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特色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二、培养目标

  (一)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对师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仍然从“修身养志”、“经典诵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开发学校课程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国家课程进一步优化,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过程(此项内容是否属于学校课程,专家有争议,我们学校暂且划为学校课程);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进一步体现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

  (二)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课程通过开放、多元的学生社团系列学校课程的建设,不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参与、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结构及门类

  (一)修身养志学校课程开发系列

  这个系列的学校课程的开发涉及到教育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前面两年我们开发的学校课程项目都在其中,具体情况如下:

  1、我校已开发的课程:

  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合唱、舞蹈、音乐、象棋、国画、素描、手工制作、手工编织、书法、英语、物理、地理、作文、名著阅读、数学、微机,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现在所开设的多数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许多家长纷纷表示对非常支持我校学校课程的实施工作。今年可以继续开发。

  2、我校未开设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包括未申报过、申报过未开设两种情况)

  (1)过去开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不够细化,多数情况只是笼统的称为趣味数学、趣味化学、趣味英语、趣味地理等,范围太大,没有针对性,往往成果就不够明显。今年可以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目前教材的薄弱环节,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如:语文语法、汉字拼写、软笔书法、硬笔书法、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表演、数字速算、代数题归类、存钱利率、数学测量、化学魔术、创新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物理的电工常识、实验改进、生活中的力、光对社会的影响等等(招生对象可以是同一个级部的)。我校学生的薄弱方面,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

  (2)手工类如:编织、粘贴画、创意制作、纸艺、布艺等,也可细化。例如,针对某一个品种的学习。

  (3)航模制作、机器人足球、科技发明、礼仪、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属于目前的薄弱课程,尤其人文方面的,国家教育部也认识到了目前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也在大力提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欢迎老师们在这些项目上加强研究。

  (二)组建学生社团

  1、组建社团的宗旨:

  为丰富我校学生校园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这学期将成立学生社团,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发相聚在一起,通过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同时,给社员提供一个积累社会经验、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长,并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种文化领域方面的修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美好人生奠基。

  2、组建社团的步骤

  (1)调查学生意向,确立成立社团的领域。

  (2)每个社团撰写要成立的学生社团章程草案。

  (3)招募成员。

  (4)确立社团的指导老师。

  (5)社团撰写申请书。

  (6)向学校提交申请,并获得回复。

  (7)召开成立会,并开始活动。

  四、课程开发

  (一)规范学校课程开设模块。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青岛市《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和《莱西市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学实施意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青岛、我市教研室的指导谋划下,我校的学校课程设置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1、必修模块:课程名称是《中华诵经典诵读》。原因:一是实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二是拥有青岛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和莱西市“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单位的师资优势和物质基础;三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必修模块进入班级课程表,每周一节课。

  2、选修模块。根据学生兴趣需求,遴选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按照民族文化领域、自然探究领域、社会探究领域、艺术探究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五大领域,按照因地制宜、宁缺毋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调整、拓展和优化选修课程内容。选修课程采用“四定一动”的模式进行。四定:定时间(全校选修学校课程统一集中安排在每周四下午课间活动)、定地点(各班教室和各种活动场地)、定教师、定学生;一动:学生选课走班。这样的组织形式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和空间,便于管理和考评。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培养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品牌亮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成就感、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学校课程教化中不断彰显和提升。

  (二)严格学校课程开发流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按照各级政策文件要求,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严格执行了以下开发实施步骤和程序:

  1.学期初研究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指南》。编制开发指南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需求、高效课堂和四项活动、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师资配置和校内外资源等综合因素。

  2.教师申报。教师根据开发指南所列的课程种类,结合专业背景和特长爱好,向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提交学校课程申请表。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课程省报表进行审查评估。

  3.编写学校课程纲要。通过审查评估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好学校课程纲要。纲要包括:课程名称、拟开课级部、课程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及进度、课程管理和评价等。

  4.编制课程目录和简介。学校课程业务小组根据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以级部为单位编制学校课程目录和简介,目录和简介由班主任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在征求教师和家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选修课程。学校以级部为单位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指导和协调,合理搭配选课人数。

  5.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背景分析、课程种类和介绍、开课教师和地点、教师考核、学生管理和评价、保障机制等主要内容。

  6.学生走班上课。每周四下午,以级部为单位学生选课走班。教师根据课程纲要编写教案或教材,组织上课并负责学生管理和教学评价。

  五、实施与管理

  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关键在领导,“一把手”尤为重要。为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建立了四级组织领导:一是配齐领导班子,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抓教学的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史校长始终将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工程”坚持亲力亲为,每学期亲自为全校师生做学校课程专题报告;每学期初亲自参与指导学校课程编审和学生选课走班工作;每月定期亲自听取学校课程专题汇报,为学校课程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保证;每周深入班级听评学校课程,亲自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二是配强由教导处人员、学校课程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业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开课场地安排、教师搭配、上课查岗、学生意见反馈、教师学生考核等工作。三是成立由家长组建的督查小组,每周邀请部分督查小组成员到校旁听老师上课,实地督查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限期整改,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用并实施。四是成立由教导处、政教处和学生会人员组成的新闻宣传报道小组,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校会等形式和途径宣讲学校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总结推广我校学校课程的成果和经验。领导决策推动、业务组织实施、家长过程监督、新闻及时宣传报道的管理体制,为学校课程的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六、课程评价

  评价是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两年来,围绕调动师生参与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不断完善修订师生考评办法,特别是巧妙利用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将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工资发放、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极大促进了教师工作干劲和热情。

  (一)赏罚分明的教师评价

  1.参照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对课程纲要评估合格、学生选课达到开课要求、按时备课上课的教师,在期末绩效考核中按国家课程任课课时工作量的2倍记分。

  2.学期末学生评价为合格等级、档案材料上交齐全的教师,在期末绩效考核中加记5分作为奖励。

  3.在期末被评为“优秀学校课程”的教师加记3分作为奖励。

  4.在家长、学生调查问卷中,通过率不到半数的课程,下学期坚决取消。

  5.两年后,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须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具“近两年成功开发过学校课程”的资格证明。

  6.周四下午教导处、督查室联合对教师上课进行专门检查考核,累计两次无故不上课者,上课无故外出接打手机者,无精心备课者取消年终评先选优资格。

  (二)鼓励参与的学生管理

  1.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开课教师从学习兴趣、参与态度、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由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优秀、合格的,发给盖学校印章的结业证书,存入学生的地校课程档案袋。在同学科比赛获奖的,享受学校奖励。

  2.召开成果展示会。每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各种技艺比赛为主体的成果展示会,表彰在学校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学生上课等级证书,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参与上课的热情。

  3.强化学生过程管理。针对走班式上课,学生上课人数难以管理的问题,学校严格了考勤制度,上课教师每一节必须每节课清点学生人数,学生无故不上课扣班级千分赛分数,学生请假必须要有班主任的请假条制度。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纳入班级千分赛考核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人正满怀激情与梦想,在思考中奋勇前行,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水平,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踏上一个又一个事业的新高峰!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3

  一、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实施勤奋教育,实现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在设计、规划德育课程时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确立了“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健康成长”的德育课程总体目标。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培育品行端正、行为规范、基础扎实、身心健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实践能力的合格毕业生”。我校德育课程,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本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管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合理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级部以及家庭、社会的力量,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强调整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造性原则

  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二十字”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3、适应性原则在充分考虑到我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的情况下,采用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有效教育;此外,我校德育课程也要求得社会、家长及师生的认同。这对我们实施“二十字”德育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4、校本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我校这所九年一贯制基层学校的鲜明特色,立足学校实际,确立校本发展的理念,形成学校有特色、有实效的德育课程。

  5、操作性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校选取“德育二十字”为德育课程的抓手,课程内容的选择切入口小、课程实施的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操作性要教较强,有望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形成“学校、家庭”联合互动格局,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得到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

  3、以人为本,落实自主性: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因势利导,激励、教育学生,助力其塑造良好人格。

  4、团结互助,注重合作性: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5、坚持“无痕”,突出实效性,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要抓住各种契机,有机、有序地进行教育,不求形式,追求效果。

  四、德育课程在教学时的要求

  以国家德育教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加强教师“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各个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要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并落实在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等各个环节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要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尽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充分体现德育主渠道的功能。让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4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与资源分析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作品,而且会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中学的孩子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

  课程理念

  1、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2、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

  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2、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

  4、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

  5、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四、课程内容

  1、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进行试唱和节奏的训练。

  4、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五、学习基本内容

  合唱队招生工作

  1、唱歌

  2、听音歌唱方法

  第一课章 主题 划分声部

  1、根据音色划分声部

  2、根据音域划分声部

  3、根据学生换声点划分声部

  第二章 声乐训练

  1、基本原则

  2、声乐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练声

  1、 练声的要领

  2、 练声曲谱例

  第四章 练唱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作品与分析处理

  2、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第五章 歌曲的排练

  1、歌曲排练的程序和要点

  2、一些重要的排练方法

  3、技巧训练与乐感表现的关系

  4、演唱的艺术表现

  第六章 合唱的统一、平衡与和谐

  1、统一——音色、速度、节奏基本表情的一致

  2、平衡——声部间音量的安排

  3、和谐——音准的协调

  第七章 合唱的指挥

  1、指挥要领与基本手势

  2、指挥的常用手法

  3、指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合唱读谱

  5、指挥的动作设计

  6、合唱指挥的特点

  六、课程评价

  1、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2、评价主体:发挥学校、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

  3、评价手段: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

  4、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在音准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5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二、实施目标:

  (1)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2)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3)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4)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实施内容: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2.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

  作为一所名校,我校师资力量雄厚,先后培养了多名省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校园内各种专用教室齐全,校园环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各项才艺展示的'平台。20xx年秋我校启动新课改工作之初,学校就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在全市率先组织教师编写《学 做 玩》、《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系列文本教材并得到了省课改专家的高度评价。由于处于课改初期,这些教材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师生在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设计经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原有的校本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学校通过问卷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归纳学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这样几方面:快乐的阅读需求、综合素质发展需求、身心健康的发展需求。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童话童谣能够集中体现学生的需求,因为其本身就是真善美的文学,能够让少年儿童充分感受人间的美好情感,还能创造体验高尚美好情操的艺术氛围,久而久之,学生思想情感受到了濡染,整个精神境界也就得到了提升。学习优秀的童话作品可以树立他们对人生的信念,提升人生的价值,激励他们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此外还可传承我校文化亮点--近20年历史的传统童话节文化。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以童话陶冶情操,以童谣净化心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其更具时代特点和教育性。经过近年来的初步探索,初步开发了以童话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并形成了生本教材--《童话童谣》,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中。

  为避免盲目性,与其他学科一样,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3.重视教师配备和培训

  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时侯也可以两个教师上同一节课,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4. 构建多元的校本评价体系

  (1)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先后建立了由“学生成长档案袋”“成长足迹”“快乐成长手册”三部分组成的、相互支撑的评价手段,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20xx年,学校重新修改了原有的素质评价手册,形成了涵盖低、中、高年级三册的《快乐童年》成长评价手册,评价手册对学生的评价是全方位的,在学生的阅读创作方面有一定权重,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领孩子们全面发展。

  (2)围绕校训中的纯真、健康、和谐、阳光,以童话故事所弘扬的真善美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阳光儿童”评比活动,学校出台了《阳光儿童十好标准》,每两周每班评出“阳光儿童”,授予其胸章;每月评出“阳光之星”上学校网站的光荣榜。每学期评比时,让人人感受阳光温暖,人人获得阳光奖。接着又新出台了“阳光班级” 、“阳光楼层”、“阳光园丁” 、“ 阳光办公室”、“阳光家长”等评比细则,使得该项活动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全面铺开,让阳光洒满每个人的心田,促使评价体系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5.在展开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6

  剪纸是有原有的课程,通常剪纸教材被赋予工艺性的内涵。现代剪纸是我们设计的新课程,是对剪纸课程的新诠释。现代剪纸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单纯美,蕴含着“刀味和纸趣”的意韵美。现代剪纸课程开发的过程要求师生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敏感性,始终对艺术具备发现的意识,始终保持对现代剪纸特点的认识。本课程对教师的艺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修养的高低、理念的不同会带来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现代剪纸教学中产生的情况也带有普遍性,在其它类型的美术教学中也存在。因此现代剪纸教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美术教学效能的很好的抓手。

  课程定位:

  以现代剪纸和民间剪纸为抓手,在课程设置中着力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引导教师具有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课程中以师生的“发现和创造”为宗旨,在课程中渗透民族文化精神。注重对传统的技法进行分析,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又要发展。更要引导、激励学生在现代剪纸活动中发现适用的新的技法,新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引导他们对形式感产生兴趣,适度激发他们对技法探究的热情。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技法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现代剪纸的过程中得到的是艺术感悟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作品展示、专题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各种

  形式全方位展开,层层推进。争取在现代剪纸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

  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知识与技能

  接触中外优秀剪纸作品,知道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感受剪纸的艺术美、体会剪纸的作品风格的丰富性,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剪纸作品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会选用合适的美术工具、材料,发现

  剪纸造型简单的新技法和新形式,并用剪纸的方式创造“现代儿童剪纸作品”。

  ■ 过程和方法

  通过作品欣赏、资料查询、课堂实践等途径,通过“看、想、议、画、评、玩”等基本方法,了解剪纸的知识。利用刀刻、手撕、剪刀剪等方式表现剪纸作品。学习有创意地布置绘画作品,尝试学习成果的展示、评议及学习心得的交流,培养良好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热情主动地参与“现代儿童剪纸”的美术拓展课程活动中,了解祖国灿烂文化,能欣赏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增进民族文化的自尊自强的情感。具有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欣赏国内外名家的现代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精神。

  课程重点:

  1)正确的剪纸审美观的培养。

  2)“刀味和纸趣”的探索。

  课程内容:

  1、 欣赏。

  2、 现代剪纸的创作。

  课程进展步骤:

  1、兴趣的启蒙

  2、体验创作的快乐

  3、剪纸作品的创作

  4、剪纸作品的展示

  课堂教学实践:

  1、编写教材、教案

  2、实施教学计划

  3、进行课后反思

  4、书写课堂实录

  5、实践总结

  课程成果展示:

  1、教案及课后反思

  2、课堂实录

  3、交流课

  4、展示课

  5、学生作品展示

  课程评价方式:

  1、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作品制作的师生互动中很深入很有效很个性化地进行的。

  2、学生作品评价: 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主要应该是看其作品有没有表现出现代剪纸的审美特征,有没有努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有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创意以及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而绝对不应该只是作品制作的精细与否。

  3、学生对课程兴趣度的分层评价。

  4、教材的实施、教材的渐进性、拓展度评价。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7

  一、指导思想

  秉承“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活动育人、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模式为指导,以“享受运动的快乐”为活动主题,结合我校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

  二、背景与意义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质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阳光体育运动”意味着学校体育的春天到来。“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以创新的手段推进学校体育教育。

  三、开发的目标

  1、让体育锻炼成为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通过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通过体育锻炼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3、调节人体的紧张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

  4、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舒展身心,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从而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5、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6、培养师生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四、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4、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文明礼仪展室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程实施的内容

  现已开发的课程有《排球》和《太极拳》两本。以体育外堂和课外活动为主要授课方式。(略)

  六、课程实施的管理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全体级部主任

  (二)教师配备:由学科专业老师和班主任授课,与团委社团活动相结合,级部负责学生检测、评价(2个学分的认定)

  (三)课时保证:每周一课时。考勤检查记录同其他学科。

  (四)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同其他国家课程安排的学科,备课、检测、活动,每月由级部检查一次,半学期由教务处、教科室联合检查一次。

  七、课程实施的评价

  1、学生评价:

  (1)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出勤全,修完教材全部内容。(占50%)

  (2)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材学习内容测试,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档。(占30%)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积极在生活中对教材所学内容实践应用(以图片音像资料等为证)。(占20%)

  (4)按照山东省中学生学分管理办法,级部综合以上情况予以计分。

  2、教师评价:

  (1)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同其他学科。

  (2)组织学生活动,包括社团中的相关活动,按新修订的教师评价中的规定执行。

  (3)督评办不定时到教学楼、校园进行专项督察,对礼貌用语、礼貌行为的落实情况量化计分,对不符合教材要求的言行予以提示、警告、扣分。扣分分三级: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级部。最后积分按照一个学科的比重计入教师评价。

  八、课程实施的建议

  1、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提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选修教材学习的重视。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2、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实践基地、德育基地的教育资源,发挥体育类社团活动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定期展现师生员工在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3、要加强师生双向评价机制的探索,促进师生两个积极性,真正校本课程的实施推向深入。

  4、要进一步丰富课堂资源,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同时,通过外派教师学习等形式,积极进行专业师资培训。

  5、把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落实到底。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推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及我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具有143年办学历史,系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四川省体育传统示范学校,巴中市重点项目——跆拳道训练点。校园占地265亩,有教职工374名,在校学生7823人。

  (一)师资情况:现有体育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5人。

  (二)学生情况:现有高中教学班77个,学生5478人;初中教学班31个,学生2345人。

  (三)场地器材:现有300米和400米塑胶跑道场地各一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3个,乒乓球台20张,网球场2个,双杠区、单杠区、联合器材区,体育教学器材齐全。

  综合分析,现有师资、场地、器材可供10个班同时上课。

  二、课程实施目标

  通过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增强体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1—2项或更多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魄,提高对个

  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模块设计

  现拟定了9个教学模块设计,提出了评价要素及标准,供教

  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具体内容详见后附件表1至表11。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必修必选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统一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修满学分。

  (二)自主选修课: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主选修模块,将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由体育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2)每一次选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选报人数选择,一般情况下,每一名学生前两次选项不能重复。

  (3)选项教学的每一内容分不同的模块内容,具体的模块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基本情况统一制订,以后学生选择高层次的模块学习内容必须以学习过低层次的模块学习内容为基础。

  五、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性格与性别、兴趣与能力的差异,导致课程内容设臵的多选择性和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在男、女分组教学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课程内容的重新组合,更有利于提高女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发展基础体能与技能的训练;按基础体能与技能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如篮球教学,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在篮球课学习中让他们自主练习和自我发展,定时检查学习效果。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由教师组织学习与练习,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采用择优提升的方法,进入上一类学生活动的行列;按兴趣、能力分层教学。如必修内容教学的分组练习,采用按学生锻炼兴趣、能力相近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有利于教师指导和相互促进,活跃课堂练习的气氛。

  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缺少原理指导和有效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常规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追求和成功感。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中采用分项教学,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的模块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练习方法中发展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我追求与发展、合作学习与竞争、探究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六、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

  依据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的要求,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办法如下。

  (一)学习评价

  1、评价机制。建立必修必选模块学习、自主选修模块学习、健康教育系列专题模块学习自评机制;建立以班委、学习骨干、分组或选项学习小组的相互评机制;建立过程评价、模块评价和终结评价的师评机制。

  2、评价方法。

  (1)学段终结评价:以高中三学年累计获得11个学分或超过11个学分为标准,开展高中学段终结评价。

  (2)模块评价:过程评价(50%)和技能评价(50%)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评价,并认定学分。

  ①过程评价(50%)。

  A、自评:每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知能力、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进步度、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健康状况、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态度进行小结与评价。

  B、互评:每一个教学模块学习结束,相互评价小组对本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度、合作学习、健康状况、情感因素、体能与技能的表现力进行等级评价。

  C、师评。加强教学的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可选择性,突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做好常规记录、考核记录和评价记录,结合自评和互评,确定每一个学生完成模块学习的过程评价结论,并以分数呈现。

  技能评价(50%)。根据该模块的评价要求及标准,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技能进行模块考试,其成绩以分数呈现。

  (二)学分认定程序

  1、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可向任课教师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2、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模块考试成绩,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在学生学分认定申请表上填写学分认定意见并报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

  3、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汇总情况后报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由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提交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定并公示。若学生对公示的成绩提出异议,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调查复议并作出认定结论。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培。教师的观念、态度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制定一份新课标教学理念、课程理论、实施方法与过程的教学计划,学期结束交一份实施成果小结或专题论文。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高中各年级部的管理干部要经常性的组织听课与交流,推广成功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使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为了使教师的业务专长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在自主选修课教学中按学生的选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19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与资源分析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作品,而且会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中学的孩子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

  三、课程理念

  1、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2、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

  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四、课程目标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2、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

  4、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

  5、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五、课程内容

  1、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进行试唱和节奏的训练。

  4、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六、学习基本内容

  合唱队招生工作

  1、唱歌

  2、听音歌唱方法

  第一课章 主题 划分声部

  1、根据音色划分声部

  2、根据音域划分声部

  3、根据学生换声点划分声部

  第二章 声乐训练

  1、基本原则

  2、声乐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练声

  1、 练声的要领

  2、 练声曲谱例

  第四章 练唱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作品与分析处理

  2、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第五章 歌曲的排练

  1、歌曲排练的程序和要点

  2、一些重要的排练方法

  3、技巧训练与乐感表现的关系

  4、演唱的艺术表现

  第六章 合唱的统一、平衡与和谐

  1、统一——音色、速度、节奏基本表情的一致

  2、平衡——声部间音量的安排

  3、和谐——音准的协调

  第七章 合唱的指挥

  1、指挥要领与基本手势

  2、指挥的常用手法

  3、指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合唱读谱

  5、指挥的动作设计

  6、合唱指挥的特点

  七、课程评价

  1、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2、评价主体:发挥学校、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

  3、评价手段: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

  4、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在音准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20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六年级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从《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

  3、因学校现状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根据传统教育方针,在三、五年级开设珠算课。珠算课的开设不但能成为数学课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心智得到良好的开发。

  4、结合教委印制的乡土教材《我爱冬枣,我爱下洼》,在四年级开展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戏曲、手工等。

  5、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写字课的基础上,三、五年级加设毛笔书法课。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四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周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周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音乐、体育教师可根据情况上合堂。

  2、任课教师考试科目备课每周不超过10课时,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跨年级交叉安排教师任课。

  4、为加强低年级数学教学及学生管理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习惯,由四、二年级专任数学教师同时分任一年级两班班主任,并分任数学课。

  5、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薄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兼任三、五年级的珠算课、书法课。

  6、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为各年级写字时间。

  (二)、校本教研

  为加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施,安排任课教师语文每周一、三,数学每周二、四,其他学科周五开展学习教研、听评课活动,并由教研组长写出活动记录。

  (三)、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品德与社会、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1、学校总课时数共计270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21

  一、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实施勤奋教育,实现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在设计、规划德育课程时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确立了“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健康成长”的德育课程总体目标。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培育品行端正、行为规范、基础扎实、身心健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实践能力的合格毕业生”。我校德育课程,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本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管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合理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级部以及家庭、社会的力量,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强调整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造性原则

  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二十字”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3、适应性原则在充分考虑到我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的情况下,采用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有效教育;此外,我校德育课程也要求得社会、家长及师生的认同。这对我们实施“二十字”德育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4、校本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我校这所九年一贯制基层学校的鲜明特色,立足学校实际,确立校本发展的理念,形成学校有特色、有实效的德育课程。

  5、操作性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校选取“德育二十字”为德育课程的抓手,课程内容的选择切入口小、课程实施的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操作性要教较强,有望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形成“学校、家庭”联合互动格局,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得到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

  3、以人为本,落实自主性: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因势利导,激励、教育学生,助力其塑造良好人格。

  4、团结互助,注重合作性: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5、坚持“无痕”,突出实效性,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要抓住各种契机,有机、有序地进行教育,不求形式,追求效果。

  四、德育课程在教学时的要求

  以国家德育教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加强教师“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各个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要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并落实在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等各个环节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要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尽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充分体现德育主渠道的功能。让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校本德育课程的具体安排

  1—3年级

  孝 礼 俭 恭 让

  一年级只讲“孝”,二年级讲“礼、俭”每学期一个字,三年级讲“恭、让”每学期一个字。针对学生年龄小的特点,要以讲有关主题的故事和观看符合主题的影视资料为主,同时,要让学生在学校,在家里身体力行的去做,从小培养学生孝敬父母,懂礼貌,生活节俭等优秀品质。

  4—6年级

  仁 信 温 良 勇

  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也开始对社会、对人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在学生的人生启航阶段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要跟得上,做得好。在学生心理、生理快速发展时期,要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引领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或开一个有主题,有针对性的故事会。让名人,优秀的人的故事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内心充满良知与勇气,内心变得坚强、丰盈起来。高段的学生具备很强的背诵能力,让学生去优秀的古典文化中去体味什么是“仁者爱人”,什么是“诚实守信”。让学生在我校的德育课程中去汲取成长的养分,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初一年级

  勤 恒 义 廉 耻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初一学生由依附服从变得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得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得喜欢同伴、由幼稚变得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得重视性别。在学生人生黄金时期,要让学生做到勤勉奋发,懂得礼义廉耻,在学生观念行为急剧转变时期,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初二年级

  智 忠 志 雅 正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八年级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我们要引导他做个情趣高雅、一身正气的人,要有顽强的毅力,要能够理智的处理问题。

  另外,学校德育处和团委联手,每周一的升国旗时(重大节日或活动除外),演讲内容从德育“二十字”中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选。

  总之,我校的德育课程的安排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自己到社会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扎实、有序、有效的开展我校的德育工作,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篇2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逐渐成为主体教育研究在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几年中,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此,我校推出了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用以规范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一年来的实施情况看,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不强,重教法轻学法等问题。为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建主体参与型课堂,真正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意识,结合“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的推广使用,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主体参与”有如下两个含义:

  (1)“主体参与”是指学生以认识的主体和思维过程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三个方面。

  (2)“主体参与”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教师依然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一切,它包容了教学的所有方面,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的目标

  1.构建“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线索,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所有知识都是被建构的,包括认知结构”,“数学应被儿童再发现或再建构”,“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建立学生的数学意义,促进他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在每个学生业已存在的不同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其中教师应该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2.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的积极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地通过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他强调教师应当制订和设计各种方

  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行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

  3.数学的自身特点

  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

  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用弗赖登塔尔的话来说,就是“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第一原则”。“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发现”。全方位建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4.现代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包含四层含义: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②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

  ③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有完整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

  ④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其它三个方面能否能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基础,否则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空谈。现代学生观强调要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研究的内容

  1.构建“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线索,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2.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策略。

  六、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生是认识的主体。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创设带有启发性、探

  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猜想,凝练观点。面向全体,给各层次的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和获取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真正实现“机会均等”。

  2.探究性原则

  数学既是系统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

  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就要提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主动性原则

  创设恰当的情境和平等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主动参与,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展自己的创造力。

  4.应用性原则

  数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学习与

  现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七、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各年级的课堂教学。

  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分析法、总结法为辅。

  八、研究的步骤

  本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__年9月——20__年12月)

  (1)学习有关主体参与研究的理论,明确研究的意义;

  (2)撰写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分工;

  2.研究阶段:(20__年1月——20__年12月)

  (1)各实验校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和学段研究计划;

  (2)围绕研究目标和基本模式,分学段开展研究,逐步构建和修订各课型模式;

  (3)做好研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3.总结阶段:(20__年1月——20__年9月)。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