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教学改革方案
范文

教学改革方案(通用21篇)

教学改革方案 篇1

  根据《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按照市教育局普教二处和市课改办要求,拟定我校课改三年规划及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分项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切实负责,着力践行课改各项具体工作,特成立以下12个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1、课改全面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

  成员:

  2、课程管理及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3、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监测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4、选课指导中心

  组长:

  成员:

  5、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织:

  成员:

  6、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7、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各学科备课组长

  8、通用技术课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9、学分认定委员会

  主席:

  成员:

  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代表

  10、教分评价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克和副组长:田明张建清

  成员:魏亚明蔡德军龚建林

  11、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及课改成果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12、课改“样板校”辐射及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县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实验中学)

  二、目标规划,分期实施

  按照《成都市普通高中课改工作指导意见》和成都市课改办工作要求,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新课改各项工作,结合校本实际,着力做好八项具体工作:

  1、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编制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相关制度。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有计划地进行队伍培养。

  5、稳定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抓好课堂教学。

  7、做实校本研修。

  8、着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拟定三年目标规划并分期着力实施:

  学校近期(20xx年7月-20xx年7月)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改”: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着力培训教师,做好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及培训后培训工作,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五项策略”,实施“六步教学”,努力研究新课程,规范教学设计,编写新课程教学“导学案”,着力研究新课程目标“叙写”和可操作性,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1、制定“大邑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按八个学习领域15个学科的课程架构健全学科备课组,用好新教材。探究新课程下大邑中学“自主参与式课堂策略与模式。实施“三段(课前、课中、课后)、六步”课堂教学。

  2、强化老师新课程各项培训及校本培训,开发新课程资源,稳定教学质量。

  3、切实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着力上好必修课,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出更多选修课,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5、做好学生学科模块学习过程评价登记工作,做好学生学期、学年学分认定和登记工作。

  6、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

  7、着力做好市级样板校区域性引领工作(建立课改推进工作月工作研讨制度,并邀请县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参加,起好市级样板校辐射、引领作用)。

  学校中期(20xx年7月—20xx年7月)的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我与新课程同行”:大力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着力推动“三个教学整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努力实现三大提升(开发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推进校本课改特色研究,凸显符合大邑中学特色的“自主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六步”课堂教学特色)。

  2、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微格”课堂参与式教学管理。

  3、有序推进校本选修课程。

  4、进一步研究符合校本实际的选修课程、创新修习方式,提高选修课的教学水平和质效。

  5、大幅度提高必修课的模块教学效果。

  6、着力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并逐渐总结、提炼出符合校本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内容、方式,评价和管理模式、特色。

  7、开好通用技术课,研究通用技术课程的方法与途径,提高通用技术的实效性、彰显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特色。

  8、切实做好学科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工作,结合省会考和学籍管理,做好学年学生学分认定登记和上档工作。同时做好学生补修、补考工作。

  9、切实做好教学课改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学校中远期(20xx年7月—20xx年7月)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收获新课改”:巩固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特色,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精品选修课程,完善多元教学评价、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新课程下教学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高考备考机制。本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构建符合校本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机制。

  2、做好市级样本校规定的新课改实验研究、总结、提炼工作。

  3、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模块教学设计库、试题库。编写符合大邑中学校本实际的“导学案”,并形成大邑中学“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特色,以期推广、运用。

  4、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丰富和完善校园教学资源库,使校园网络和学科资源库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挥显著作用。

  5、建立符合校本实际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库,并以此形成特色。

  6、构建并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教师评价体系和机制,完善我校首轮新课程改革下的学分认定和教分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7、形成符合校本实际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运行和管理体系。

  8、形成符合校本实际的学生选修课程,教师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和特色,并进行推广、辐射。

  三、突出重点,变革实践,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按照四川省、成都市普通高中首轮新课程改革各项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我们将努力做到:按照新课程改革下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适应社会发展和校本实际,力求实现新课程纲要指导下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变革。并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校新课程改革的“三期目标规划”既注意有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灵活性,有利于开发和建设适应学校、学生、教师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选修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又注意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构建适合我校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方案 篇2

  1.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1.1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整合。将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重视数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

  1.2基础性与智力性的结合

  小学生基础存在差异,在数学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在这一特点下,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数学内容基础性和智力性的区分和结合,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

  1.3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通过正确的理论思想指导教学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尝试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

  1.4形成了新的考试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考试随着数学教学变革而发生了改变,逐步形成了适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的只以考试分数为定论的模式,增加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平时成绩等方面的评价。考试的形式和类型也在逐渐多样化。

  2.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

  2.1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性情不拘一格。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注意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相关研究表明,只有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小学生的各种学习潜能才能开发,从而被教师挖掘。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时刻注意课堂气氛,尽量避免压抑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学语言、教学活动活跃数学课堂的整体氛围,如通过提问问题的诙谐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的良好结合,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稳定的数学学习动力。

  2.2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学科在做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时才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在进行课堂、课外练习时,数学教师要尽量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的应用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有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学习内容,以此更好地体验数学学习。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与数学有关活动,发动学生搜集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如数字游戏、数学教具的制作、数学故事会、数学黑板报等,在这些活动中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增强,从而锻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3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的学习重在逻辑思维的建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培养下慢慢形成。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各种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意识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数学思维方式的锻炼。另外,在数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比如假设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等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个问题时,如果有多种方法就要尽量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基础,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最简方法。

  2.4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学习和自身提升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更新得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各种学科资讯和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出适应当代的优秀人才。数学教师要在新课改中与时俱进,要用开放的心态面对新知识,紧扣时代脉搏和数学教学的实质,同时,数学教师的个人素养也极为重要。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很容易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储备,还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小学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多反思总结,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3.结语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教学包括“教”与“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重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结合讲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多学习,多总结,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改革方案 篇3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师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的科学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寻数学和生活的关联性,以便学生能够达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所在,并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学生具体生活和兴趣点为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例,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同时在学生掌握两者的联系之后,加以实践性的知识练习,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引入具体的学生现实生活当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体会数学的逻辑思维模式,了解数学在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数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的领域很多,生活中很多问题也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不断实践,经验会增加,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确定学习方向,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领悟到数学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途径运用

  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积极地把数学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生活的价值,知道生活中存在着数学,以便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1.培养用数学方法观察生活的习惯

  利用数学角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探索现实问题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本身有深入的理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2.了解掌握学生的现实生活

  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重视学生的校园生活。

  (2)了解学生的社会生活。

  (3)掌握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教师要通过家访、谈话等途径来掌握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从中发现存在的数学问题,如家中某件电器的价格。

  3.多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运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学生活化就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检验、理解和创新。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背景,让学生以生活中的经验来体验数学知识带来的价值,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兴趣和创新的最佳途径。

  三、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现实生活带到课堂上来,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也为学生本身的长远发展有推动作用,培养学生早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架构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必定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会增强,进而达到新课改对于数学生活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改革方案 篇4

  摘要:

  数学作业同数学课堂教学、课下活动共同构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系统。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小学数学如何提高作业的质量、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理念、体现人文策略的作业,成为小学数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设计;

  一、传统小学数学作业的弊端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为学校接受和实施。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人文精神的作业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必然导致学生应付作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大量作业的布置,也不符合“减负”的要求。

  传统的作业设计,通常有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两种形式。课时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单元作业则以试卷的形式出现,包括填空题、计算题、判断题、应用题等等,题量比较大,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然而大部分数学题多为人为题目,都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机械解答,脱离生活实际,导致解题过程中兴趣不足。

  传统作业的设计工作基本都是由数学教师担任,作业的布置数量和难度也是老师说了算,作业的评价也是由教师担任,单纯的一对一评价,不能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班级整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学生在作业方面完全丧失主体地位,只能应对作业,不能自己掌握。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内容的综合训练和提升。合理的数学作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综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维等方面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数学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方向的要求

  注重趣味性。趣味性可以激发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注意趣味性,吊起学生兴趣。比如《倍数和因数》,可以设计卡片游戏。在每个同学的座位上发一张卡片,然后按照老师要求站或者坐。老师说:座位数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或者座位数同时是2、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等等。也可以通过数字组合加大难度。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能保持高度的集中和积极的思维。把课堂枯燥的内容换一种形式表现,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运用理解。

  层次性。这是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重点。传统数学作业一刀切,基础好和基础不好的学生的课业负担和难度都是一样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适合不同学习基础的作业层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数量和学习方法。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侧重点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目标,使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小学数学作业具体设计步骤可以采用多层次问题的形式。应用题分多个问题进行发问,鼓励学生尽量解决。

  实践性。新课标要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实际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借助数学语言来交流。从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是第一步,将获得的经验再用于生活是第二步。数学作业设计中,要注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拓宽思路,将现实素材改编成应用题。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我们学校建造的游泳池要挖掉多少立方米的泥土?(要求学生实际测量)如果一辆载20立方米的车负责运土,需要运几次?如果需要在游泳池的内壁贴上瓷砖,需要多少平方米?等等。

  探索性。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自主探索永远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作业设计要有探索性。比如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容易计算,那么香蕉、西红柿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么测量?1+2+3+4+…+20__得到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类似问题巧妙引导学生探索其中规律,激发学生兴趣。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改革注意事项

  要注意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或者改革,都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再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在作业改革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发问、质疑,从而通过调查和探究得出答案。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从原来的侧重认知发展水平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变化。小学数学在小学教学中难度较大,也是新课改的小学重点科目。作业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关注学生作业方式,有意义的去学习和做作业。

  结语:

  传统数学作业一对多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一对一的作业设计,重视学生在作业方面的主体地位,设计出内容要有趣味、有层次、有实际意义和探索性的数学作业将成为今后小学数学设计和改革的重点,这也是小学数学工作者需要突破的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高小琴.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__,06.

  [2]张宪成.如何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人文策略[J].学生之友,20__,09.

教学改革方案 篇5

  一、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之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理念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正确理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改进,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充分尊重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积极评价,进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展示自己的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予以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应用对规律予以发现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贴近生活,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非遥不可及,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发现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善于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效导人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活动会影响其认知活动,愉悦的情感会使小学生的感知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记性也会更好。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愉快地走进数学世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的开场白、新奇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案例、精彩的结尾,都会让小学生处于兴奋的情绪状态,学习激情爆棚。

  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在课堂伊始如果能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案例导人教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那么他们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听完整节课,进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会比开篇就直接进人教学内容的效果来得高。

  2、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传统的因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以及教师缺乏教学技巧而采取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教育理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淘汰传统的教育方法,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革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小学生们就像一张张纯洁的白纸,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与呵护,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深人研究教材,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得教材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更要引导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主动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进而通过合作或者其他方法对其教学加以改进。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从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得失进行分析,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论

  发现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以后的教学更是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其课堂教学的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教学改革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了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我校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水平,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展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精彩,为全校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在我校营造了一个研究、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全校教师研究、学习、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热情,在全校掀起教学改革的热潮,特在高一、高二举办高效课堂教学汇报月及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二、组织领导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

  三、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汇报月活动:20xx年11月28日——12月26日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比武:20xx年元月(具体时间待定)

  四、具体活动及对象

  课堂教学汇报月:

  活动1:课堂展示。对象:高一、高二所有45周岁及以下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班级见教务科安排,学科组安排观课、议课教师)。

  活动2:教师观课。学科组组织,每位教师观学科组内展示课至少5堂(以教务科查到为准)。

  对象:全校所有教师(包括高三教师,没有上展示课的教师要多观看、评课,还可以观其他学科组展示课)。

  要求:毎堂展示课至少2位以上组内教师听课(学科主任安排)

  活动3:教师议课。以学科组为单位,教研活动时点评本周学科组内展示课。

  要求:

  1、毎堂展示课至少有一位教师点评;

  2、学科组每位教师至少点评一堂以上展示课(既要教研活动时点评又要上交观课评课表)。

  对象:学科组所有授课教师(包括高三)。

  注:课堂展示、教师观课的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以备课组为活动小组;政治、历史、地理以学科组为单位。议课都以学科组为单位。

  课堂教学比武:

  活动1:高效课堂教学比武。对象:汇报月活动后,根据展示活动表现,学科组推荐本学科1-2名优秀代表参加全校教师教学比武。名额(15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每学科2人;政治、历史、地理每学科1人。

  活动2:课堂观察与评价比武。对象: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主研人员及全校自愿参加的优秀教师。

  五、具体安排

  1、课堂教学汇报月活动:

  教科室:制定方案,xx25号前安排好展示课表下发学科组(学科组就课表安排毎堂展示课观课议课教师),同时安排好科室听课及查到人员并发放安排表。具体安排另附。学科组:11月27号前完成组内宣传,同时学科组负责就毎堂展示课安排好观课议课教师,并交给教务科曾友元,同时认真组织教师上课、观课、议课,督促资料的上交。

  2、课堂教学比武:15堂课、分四个小组进行,课表另行安排。

  六、资料上交

  1、学科组本次活动方案和小结。

  2、教师观课议课表。

  3、比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

  七、活动评奖

  学科组: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

  依据:活动组织、教师听课率、教研活动议课情况以及材料上交情况。

  教学比武上课: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评课:一等奖若干、二等奖若干、三等奖若干。

  另:结合平时表现及此次活动学校将评选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若干

教学改革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关于有效教学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思路

  1、以“有效课堂教学”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落实“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基本要求为重点,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

  2、以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中心,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三、具体措施

  1、结合“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教研管理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调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2、加强理论学习:

  ⑴组织教师学习县局关于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模式,深入领会有效教学的深刻内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⑵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驾驭教材。

  ⑶学习《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等理论书籍以及教育刊物或网络上的相关文章。

  ⑷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专题讲座,开展培训活动,引进先进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和“有效教学”的新教学理念。

  3、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坚持深入课堂,深入备课组,了解教与学的实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4、示范引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开展定向攻关和课堂研究。(集体备课,展示课、研讨课等方面。)

  5、互动研讨,通过互听互评,召开研讨会,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达成有效共识。

教学改革方案 篇8

  一、秉承理念与指导原则

  (一)秉承理念

  1.以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以思维为主线;(语文课堂就是思维的课堂)

  3.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根本动力)

  4.以互动为形式;(合作探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

  5.以提升为目的。(提升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指导原则

  在知识教学中,讲求“基础性”,紧扣一个“实”字;

  在能力训练中,讲求“实用性”,突出一个“活”字;

  在课堂教学中,讲求“文化性”,强调一个“厚”字;

  在授课方法上,讲求“探索性”,力求一个“新”字。

  (二)开展好“三化五步”教学模式(重点学习)

  我们结合校本实际,不断完善“三化五步”教学模式,即:“三化”(教学活动化、学生主体化、能力层次化)为主要理念,以“五步”教学流程(导、学、探、练、结。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为具体操作手段,探索打造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

  1.三化”:教学活动化、学生主体化、能力层次化

  (1)教学活动化:从活动入手激起孩子学习欲望,要以歌谣、游戏、故事、动画、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但是活动不是简单为了热闹而组织的,而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的情景,预设有趣还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学习,达到课堂即游玩,游玩及学习的境界。

  (2)学生主体化:让学生的全面参与课堂,让学生全面发展,让老师在不断重复的课堂灌输中解脱出来,把老师一湘情愿的主动变为被动,把学生的不情愿变为主动,需要课堂教学主体化。

  (3)能力层次化: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培养目标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起步就规划和制定不同层次的能力达成目标。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培养具有层次化,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具有可达性,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都能够收获成功的自信。

  2.“五步”:导、学、探、练、结

  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时间控制在11分钟左右;

  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注:时间安排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环节具体解读:

  (1)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一定要从学生兴趣入手,选取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创设相应情境,使文本问题化,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将新授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及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一节课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教材的知识及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特征,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导学研讨问题和学法指导,引导、激发学生进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生疑激思情境之中。

  “导”主要有三导:一是目标引导。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教师引导。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三是学习方法指导。告诉学生本学科及本课时主要学习方法。

  (2)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11分钟左右)

  学生依据前面导的环节中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看注释、看例题,做实验,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以学生个人自学或小组互助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与创设与导学研讨问题相关联的素材(实物、实验、模型、图示、表格、文字材料等),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判断、推理分析、概括归纳等形式先自学感知,获得初步知识。学生自学时,老师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关注每位学生,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面的环节“析”和“练”设计新的“问题”。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进入课堂后,要在教师自学提示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自学氛围,带着问题,围绕目标,充分接触文本,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吸收。遇到疑惑、疑难问题个人难以解决的,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形成学习成果。

  “学”主要是三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学习兴趣自愿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好、中、差学生的搭配,便于相互帮助。“学”的核心是根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组内帮学。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强调学习效果。80%的基础知识要通过“学”得以解决。在“学”这一环节,教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无事可做,要巡回指导,掌握学情。

  (3)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0分钟左右)

  教师组织剖析当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先在小组(一般为前后四人小组)内进行无序的发散性讨论,此时学生一般会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然后是全班交流、讨论辨析,以小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汇报,引导学生论证说理,整理编排获得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信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使之形成条理网络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此时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

  “讲”主要是两析:对学生学习情况,一是组内学生评析:逐人评析,逐题评析,对每种答题表现进行评析。二是教师评析:主要是讲共性的问题、知识缺陷、易犯错误、方法引导等。“悟”的核心是悟出规律,悟出方法,悟成习惯。

  (4)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8分钟左右)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用课前准备好的训练题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练习暴露学生在自学环节中还未搞清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教师还要用事先已根据教学目标定好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即时形成性检测与评价,反馈当堂教学效果,了解当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达标的程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对应的矫正措施,调控后续教学。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减少学习中的“负积累”和“负迁移”的效应。保证大面积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又一个新的情境中进行开拓创新,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

  “练”主要有两项任务:在“导、学、析”的基础上,一是学生做练习题。要注重知识的覆盖面,注重能力的提升,注重变式训练。二是做课堂测试题。试题要抓重点、抓关键、抓热点,不强调面广,要强调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独立完成、要书写工整。

  (5)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6分钟左右)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练习和当堂检测后,对所学知识整理、理解、内化,并以此知识点为核心,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关的知识和运用,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时,要先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知识和能力要点,谈谈学习的收获,最后教师进行全面的小结。

  3.把握操作方向

  目标导学:“三全”,“三化”:“三全”: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全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三化”: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自主学习:“五个解放”,“五个放手”:“五个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课堂,解放学生的天性。“五个放手”: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索,重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课堂放手让学生评价。

  合作探究:“三个小组”:“三个组”:学习小组、管理小组、研究小组。

  精讲点拨:“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五体现五不准”:教师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

教学改革方案 篇9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重新定位,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计算数学的课堂中,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情感,他们对感兴趣的就爱学,否则就不想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从丰富的教育经验中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中,我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向学生演示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计算机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三年级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我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我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部分学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我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学生,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二、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

  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以,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改革也必须要以此为目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教学游戏为重点。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根据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要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这几方面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对计算机的规范操作,对早期的养成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指法练习中准确性的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一丝不苟、刻苦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那么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将不再是空谈。

  三、互动互助,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形式。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在以老师传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一些学生竞争观念薄弱,更缺乏团体意识,不善于协作。为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阶段性的作业,例如:在完成了《制作小板报》的练习后,可将任务的难度相应增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探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性格“磨合”,进而导致学生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个性的发展,乃至集体主义观念的培育。此外,对于有些学习内容,还可以采取同学们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习者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作、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作,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品德。

  四、注重巧练,以“练”促学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练习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许多电脑知识是在反复、大量的使用中才能熟悉、体会、掌握的,因此,会用之后,还要多加练习。但这里讲的“练”,并不是简单、机械、重复的练习,而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应是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电脑积极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领悟一些深刻的道理。“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扶”、“放”结合,独立操作。布鲁纳提出:我们教某人学习一门学科,决不是要将结果记在心中,而是帮助他参加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去。电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联系,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教学生学电脑,培养的是其驾驭电脑的能力,而不应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操作,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电脑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电脑知识的方法。教师在“练”的过程中应充当一种“牧羊人”的角色,即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己独立使用电脑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如此,可让学生摆脱依赖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关键的是可让他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实在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或有疑惑,教师再给予必要的、关键性的指点。

  小学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对学生实施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小学计算机教学就是通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将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教学改革方案 篇10

  为了有步骤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尽快改变我校课堂教学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现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特制定《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认真落实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教法和学法改变传统的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学本课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推行导学稿。

  2、构建“先学后教、讨论提高”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1:1学本课堂”。

  3、转变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重点从传统的“教师教得怎样”转移到新课程“学生学得怎样”上来。

  三、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权利 王良峰

  副组长:赵刚、刘寻贝

  成员: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

  课改工作具体由教学块负责实施,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人赵刚、刘寻贝。

  、重点环节

  1、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对传统所说“预习”环节的一个具体化和思维化,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导学案”就是通过学生“先学”确定“教”的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是谓“先学后教”,很有科学性。

  导学案的开发原则:“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 “导学问题化”将是我校开发导学案的主导思想,意在通过教师的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当然,导学案中适当地配备些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可以的,但习题要精化不能泛化。

  教务处负责设计“导学案”模板,任课老师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再做补充。

  导学案是对教师“教学设计”中“预习设计”部分的一个细化,所以,导学案不能代替教学设计(旧称“教案”),教师上课还必须有教学设计。《教师教案专用本》中要加大导学案“问题设计”和“课堂互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重要环节。

  2、 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教学班级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3-4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开展基于知识互补、感情相融的条件,保证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都是学习的主人。

  高桥中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由3人按照“组内异质”的指导思想构建,相对学习较好(充当主持人)的学优生坐在中间位置负责开展活动。当然,各科根据学科及学情特点在课堂可以灵活调整。

  “合作学习小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班主任负责在6月初组建到位。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包括主持人)名单印发每一个任课老师。

  3、“错题库”

  错题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是教学活动中攻坚克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错题库”, “错题库”是我校月考检测命题的重要题源和学生平时学习攻坚克难的重点目标。

  4、课堂管理及评价

  教师上课是“一岗双责”,即集教学和安全管理于一身。课堂教学要教管并重,只教不管、只管不教或者管理不到位都是失职行为。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在课堂讨论、作业和座谈等诸环节中,要对每一个同学的表现及时给予明确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的积极性,以亲和力等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作业布置以及评价上,学困生应该与其他学生有所区别,把分层教学管理落实到位。

  五、实施方法与步骤

  1、 制定《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5月份)。教学块根据校情、教情和学情,并结合相关培训制定《 高桥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务处设计导学案初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6月初)。申明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 高桥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时间表(x年6月中旬启动),就导学案、课堂讨论小组的建立、课堂教学时间设置(20:20即1:1)、针对学困生的分层教学与管理等环节作出说明和要求。

  3、召开专题培训会(6月初)。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后教学块组织教研组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培训会,印发重庆沙坪坝区部分学科“导学精要”,特别就我校设计的导学稿模板和课堂教学要求做重点培训。

  4、深入一线督查落实(6月中旬开始)。首先,教务处要收查教案和“导学稿”,其次,教学块要深入一线课堂检查落实情况,其次,教学块要通过召开教师会和学生会的方式对各学科推行的课堂改革情况进行调研,据此不断完善导学稿的设计。

  5、强化检测和评价工作。“精讲精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堂的检测和课后的.练习要求“精”,要求“有效”,特别对学困生要分层布置作业。把赏识激励每一个学生落实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6、及时推出样本或者典型课型。课堂改革,是我校的一项战略和战术性目标任务和要求,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将长期、渐进式推进和发展。对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得好的教师、课堂将及时推介,充分发挥样板的引导作用。

教学改革方案 篇11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迫切需要适应信息化产业的高素质人才。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逐步发展,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也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其应用也将向各领域不断的深入发展。现代数学知识的普及与数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数学成为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一种实用知识和技术能力。在传统教学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教学理念的需要时,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进程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小学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数与量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相关技能,养成数理推理的思维习惯和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阶段是研究苏联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几何等应用知识,并学以致用。第三阶段是把小学的学制从五年改成六年,并重编数学教材。第四阶段是学习掌握珠算和算术知识,运用四则计算,解答相应的应用题,适用于现代生产力的需要。第五阶段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全日制十年制小学数学教育大纲要求,正确运用四则运算,掌握简单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六阶段是义务教育。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四则运算内容,认识空间概念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第七阶段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2.1创设启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程的要求下,要有针对性的研究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实表现特点的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应用知识,用数学思维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睛,一切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构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并积极组织和参与其中,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数学情境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演示技术,展示几组贴近生活和现实的情境。例如:小明和小强去钓鱼,哪个人最后鱼钓得多;小宇和小新去布置新年的房间-挂灯笼,灯笼的颜色为红黄蓝绿四种,一共十个房间,怎样搭配颜色才好看。这些问题都源自我们的生活,也是学生们所熟知的问题,更是学生们喜欢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所以,问题一经提出,就会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参与解决的热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学会了数学应用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们集思广议的集体观念。

  2.2树立学生团结合作完成任务的观念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是一个简单的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要加进学生们集体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品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这与现代教育理念完全契合。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研究,让学生成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处于点拨引领的位置,给学生们充足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使他们在思想上发生碰撞,激发火花。例如:拿出一个围棋棋谱,说明黑棋再需要走七步就会取得胜利,让学生们对这个棋谱进行讨论研究。这里教师要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们充足思考之后,拿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另外,在做活动前,要简单介绍一些围棋基础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围棋的技巧,提高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

  2.3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培养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时创新破解问题的能力。如要用统计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记录一下日常的开支情况,如生活支出、学习支出和社会交往支出等,让学生们在实际应用中寻找数理应用带来的快乐。

  3、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发展方向

  3.1教学目标

  从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一阶段的改革就是修改和制定教学目标,可见,教学目标在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处于的重要位置。在当前的信息化大发展时代,许多事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改革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推陈出新。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数学课程只注重学生完成既定的目标,就是要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记公式和定理。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而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改革要有针对性的在培养学生数理思维上下功夫,把学习数学知识当作基础课程,对培养数理思维和数学修养也要有一定的课时。这种改革不仅是学习内容上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一种革新。教师的课前准备量相应增大了许多,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修养却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学目标显得更有意义了。

  3.2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授课和完成作业,教师也只能被动的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一切以教学大纲为主,教师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观念参与其中,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毫无生机和活力,冲击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被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打消,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在研究多种教学方式后,我国小学课程改革主要从开放式教学起步,把之前的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行为转变。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式教学模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研讨时间大量增多,课堂学习气氛进一步浓厚和活跃。

  3.3教学模式

  随着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以纸笔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由于平台的拓展,极大的丰富了教育资源,信息融合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发展起来,它不仅能够弥补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也以快速化、便捷化和形象化受到师生们的好评,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率,教育的标准逐步变得统一化,其深度和广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因为在网络应用上,它支持的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是一个拥有全部数学知识的庞大数据存储空间,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它的存储空间,这样就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数学内容时,只能在黑板上静态的写出文字或者画出图形,给学生们讲解数学知识,非常耽误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教学效率非常低下,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而在信息化的多媒体时代,教师完全可以快速调用海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动态展示,快速提高教学效率,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突出教学效果。

  4、结语

  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应该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如数学的预习准备、课后复习准备、学期教学评价和各种考核制度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关注世界发展的日新月异,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模式不断融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上的提高真正摆到教育的首要位置上。

教学改革方案 篇12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小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众多的教师和学生。新的课程理念为改进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笔者认为,教师要把学生活动放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变被动写作为有创意地写作,使作文富有生命意义;要让学生有发展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文变成学生快乐的事情。

  一、尊重学生,让作文尽显生命原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给予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得多,等老师作文指导结束,学生已经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应该有新的思路和方向,这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注重积累和发现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作文需要积累和发现。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养成用心灵去发现感悟的习惯,在看似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和积累知识素材呢?我们给同学们打了个比方——找米下锅,就像我们平时要做饭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达到目标,我们科学利用两条途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吸收、借鉴的能力;在课堂外,我们充分利用课外这个“大市场”,帮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例如我们利用循环日记的方式,促进学生们讨论、借鉴,共同提高。作为教师,点拨引导的同时应对学生加以适时鼓励,为同学们的积累学习不断增添动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三、先放后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应该怕学生奇思怪想、异想天开,而是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要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特点出发,调动学生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因素,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欲望,调动写作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目标驱动、任务驱动、兴趣驱动、情感驱动等方面注意“先放后收”。(语文教学论文 )“放”,即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放胆为文。“收”,即对文字的考究,对文面的讲求,对文体的留意,对主题的牵引等。“先放后收”使思维在文章形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活动,把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很好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创新,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关注差异,在凸显个性中以人为本,在感悟体验中互动提高,体现出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作文指导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作文各个环节的过程中重获主观体验,建构语言知识,形成表达技能。

  四、作文修改的多样化

  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都是我们帮助学生的重要标准,同时我们也力求帮扶效益最大化。例如最近的一次征文活动,丁茹同学选的素材有一定的代表性:父母不舍得吃鸡蛋,自己不愿意吃鸡蛋。我们组织同学们共同分析,找出亮点,讨论出最佳的角度,最后确定了从争论到引出“劳动创造财富,智慧开启人生”的作文主线。在帮扶研究的同时,帮助同学们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子,真正实现从我想写、我要写到我会写、我要写出精彩的转变。学生心中蕴含的智慧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只要把它们引导出来,提高作文水平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五、联系生活,让写作成为快乐的事情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宣泄出来,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出来,心情恢复平静。怎样才能让作文成为快乐的事情呢?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根本性措施,也是让学生体会作文之乐的情感源泉。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笔端。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学生才可能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也才能感受到作文的快乐。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评语尽量具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美感,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让学生从鼓励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需要厚积而薄发,更需要切中肯綮。学生要从写作中不断地收获快乐,走可持续发展的写作之路。

教学改革方案 篇13

  一、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化

  数学学习不能脱离生活现实,学习数学实际是为了用数学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现实化,就要从备课抓起,备任何一节课的时候就要想到新知识与实际例子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生活中哪个地方哪个时刻可以使用它。作为教师,我们坚决不能照本宣科,应当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对于例题的呈现,特别是有些枯燥的例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动手实践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进行灌输式教学;对于备练习,发现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练习,就可以放入课件,与书本上的练习题配合使用。

  实现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例如,在教学“整数的加减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周末,王老师乘公交去亭林公园,一上车,包括我一共有15个乘客,到下一站上来10个乘客,下去2个乘客,现在公交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问: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我把原本枯燥的例题换成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就很自然地在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学生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解法1:可以用原有的人数15,加上10,再减去2,就是先加再减。

  解法2:也可以想想先下去2个乘客,再上来10个乘客,就可以用15,先减去2,再加上10,也就是先减再加。解法3:还可以想想上来10个乘客,下去2个乘客,就是上来8个乘客,先用10减去2,再用15加上8,也是先减再加。学生先自己列式,试着解释,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这样的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适时表扬课堂练习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学生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感受和体验数学

  在学习数学时,小学生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对熟悉的生活情境带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小学教育,那么怎样把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从而主动地用数学,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色彩斑斓的数学世界。

  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抽象空洞的数学知识化成具体现实的情感体验与实践操作,将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学数学,感受和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主动应用数学。在实际教学时,要关注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入手,从而使学生自己学数学、用数学。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切土豆,来认识“面”“棱”和“顶点”,先切第一刀,让学生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从而得出切出的是一个面。

  再切第二刀,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一指新增的边,并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重点说明: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最后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指一指新增的点,并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重点说明: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将一个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三、用实、用好情境图

  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图,绚烂夺目的图画、活灵活现的故事,学生深爱的卡通画,这些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灵动起来,这为我们的教学设计赋予了生命。教材例题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求教师局限于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学生动口、动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更有效,从而就会有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用实、用好情境图,我会利用书上的图片来寻找生活中对应的实物和图片。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现实生活,使数学学习变得灵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树叶中的比”时,利用课前大家收集的很多种树的树叶,仔细观察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采集的树叶,并说出最喜欢的是哪种树的树叶。出示一些常见的树叶图(教师采集的以及教材第66页上的树叶图),引导:请大家进一步观察这些树叶,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相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大家分享。指出: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树叶,形状是相似的。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树叶的形状相似,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反映了什么特点呢?指出:长与宽的比的比值接近。不同树叶的形状一般不同,在数学上又反映了什么特点呢?指出:长与宽的比的比值不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开始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自己采集的树叶,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树叶的大小、形状,由此引入话题,提出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对学生有新的认识,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势与不足,不能一刀切。当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不能一味地斥责,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给学生留有自尊,不能让学生在全班面前抬不起头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和学生交流时,可以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目光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如“真默契,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一模一样。”“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对于回答不到位的学生,我寻找他答案的亮点,比如“你能解释一下吗?”“你说得有点道理。”

  我听明白了你的意思。”课尾,我一直会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对于你自己的表现,还有遗憾吗?还有谁也想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样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更加乐意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尊重学生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步,除了尊重,我觉得教师不能吝啬赞赏学生。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其细小的进步,赞赏他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甲、乙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甲投资10万元,乙也投资10万元,到年底共赚了3万元。这3万元应该是怎么分配的?学生交流,得出平均分,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追问:如果甲、乙两人合伙时,甲只投资了3万元,乙投资了10万元,到年底赚了3万元。

  这3万元还能平均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不能再平均分,你能解释一下吗?为什么不能平均分?在这里,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创设平均分的问题,再呈现不能平均分的问题,形成思维冲突,让学生感受需要新的方法。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下,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我们在实践、反思、探索中不断成长,每一节数学课后我们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对于使用教材,我们可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实现课程目标,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小学数学改革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就要从每一位教师的观念上转变,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改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廖义军.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__(11).

  [2]王莉.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__(8).

  [3]黄明星.浅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N].黔西南日报,20__.

教学改革方案 篇14

  一、秉承理念与指导原则

  (一)秉承理念

  1.以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以思维为主线;(语文课堂就是思维的课堂)

  3.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根本动力)

  4.以互动为形式;(合作探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

  5.以提升为目的。(提升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指导原则

  在知识教学中,讲求“基础性”,紧扣一个“实”字;

  在能力训练中,讲求“实用性”,突出一个“活”字;

  在课堂教学中,讲求“文化性”,强调一个“厚”字;

  在授课方法上,讲求“探索性”,力求一个“新”字。

  (二)开展好“三化五步”教学模式(重点学习)

  我们结合校本实际,不断完善“三化五步”教学模式,即:“三化”(教学活动化、学生主体化、能力层次化)为主要理念,以“五步”教学流程(导、学、探、练、结。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为具体操作手段,探索打造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

  1.三化”:教学活动化、学生主体化、能力层次化

  (1)教学活动化:从活动入手激起孩子学习欲望,要以歌谣、游戏、故事、动画、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但是活动不是简单为了热闹而组织的,而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的情景,预设有趣还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学习,达到课堂即游玩,游玩及学习的境界。

  (2)学生主体化:让学生的全面参与课堂,让学生全面发展,让老师在不断重复的课堂灌输中解脱出来,把老师一湘情愿的主动变为被动,把学生的不情愿变为主动,需要课堂教学主体化。

  (3)能力层次化: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培养目标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起步就规划和制定不同层次的能力达成目标。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培养具有层次化,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具有可达性,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都能够收获成功的自信。

  2.“五步”:导、学、探、练、结

  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时间控制在11分钟左右;

  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注:时间安排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环节具体解读:

  (1)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一定要从学生兴趣入手,选取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创设相应情境,使文本问题化,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将新授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及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一节课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教材的知识及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特征,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导学研讨问题和学法指导,引导、激发学生进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生疑激思情境之中。

  “导”主要有三导:一是目标引导。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教师引导。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三是学习方法指导。告诉学生本学科及本课时主要学习方法。

  (2)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11分钟左右)

  学生依据前面导的环节中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看注释、看例题,做实验,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以学生个人自学或小组互助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与创设与导学研讨问题相关联的素材(实物、实验、模型、图示、表格、文字材料等),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判断、推理分析、概括归纳等形式先自学感知,获得初步知识。学生自学时,老师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关注每位学生,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面的环节“析”和“练”设计新的“问题”。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进入课堂后,要在教师自学提示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自学氛围,带着问题,围绕目标,充分接触文本,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吸收。遇到疑惑、疑难问题个人难以解决的,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形成学习成果。

  “学”主要是三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学习兴趣自愿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好、中、差学生的搭配,便于相互帮助。“学”的核心是根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组内帮学。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强调学习效果。80%的基础知识要通过“学”得以解决。在“学”这一环节,教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无事可做,要巡回指导,掌握学情。

  (3)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0分钟左右)

  教师组织剖析当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先在小组(一般为前后四人小组)内进行无序的发散性讨论,此时学生一般会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然后是全班交流、讨论辨析,以小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汇报,引导学生论证说理,整理编排获得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信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使之形成条理网络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此时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

  “讲”主要是两析:对学生学习情况,一是组内学生评析:逐人评析,逐题评析,对每种答题表现进行评析。二是教师评析:主要是讲共性的问题、知识缺陷、易犯错误、方法引导等。“悟”的核心是悟出规律,悟出方法,悟成习惯。

  (4)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8分钟左右)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用课前准备好的训练题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练习暴露学生在自学环节中还未搞清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教师还要用事先已根据教学目标定好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即时形成性检测与评价,反馈当堂教学效果,了解当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达标的程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对应的矫正措施,调控后续教学。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减少学习中的“负积累”和“负迁移”的效应。保证大面积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又一个新的情境中进行开拓创新,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

  “练”主要有两项任务:在“导、学、析”的基础上,一是学生做练习题。要注重知识的覆盖面,注重能力的提升,注重变式训练。二是做课堂测试题。试题要抓重点、抓关键、抓热点,不强调面广,要强调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独立完成、要书写工整。

  (5)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6分钟左右)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练习和当堂检测后,对所学知识整理、理解、内化,并以此知识点为核心,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关的知识和运用,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时,要先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知识和能力要点,谈谈学习的收获,最后教师进行全面的小结。

  3.把握操作方向

  目标导学:“三全”,“三化”:“三全”: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全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三化”: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自主学习:“五个解放”,“五个放手”:“五个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课堂,解放学生的天性。“五个放手”: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索,重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课堂放手让学生评价。

  合作探究:“三个小组”:“三个组”:学习小组、管理小组、研究小组。

  精讲点拨:“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五体现五不准”:教师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重复

教学改革方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接受信息)、写作能力(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出口成章)。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改革切入点

  1、课前查阅搜集资料。

  2、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

  3、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4、考试评价。

  三.实施要求、方法、途径

  (一)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信息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练习查阅的习惯。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如上网、去图书室、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二)阅读教学

  1.课堂阅读教学

  突出以读为主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基本训练之一,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读训练,可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动于中动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强化朗读感悟――以读促解,以情促悟

  以读为主,注重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1).以朗读代替听答,促进理解。

  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机械”与“被动”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我们要致力于克服弊端,走出误区。要坚持以教师的导读代替讲与问,以学生的朗读代替听和答。通过多读来强化感悟与体验,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

  (2).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我们要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构建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强化朗读感悟,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3).调动情感参与,深化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强化朗读感悟的催化剂。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对课文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

  2,课外阅读

  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

  课外阅读,重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标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标准》分阶段作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按每学年40个标准周计算(两学年80个周,以下相同),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在100字左右。第二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在700字左右。第三学段,《标准》就阅读总量作了大幅度的提升,规定不少于100万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在1800字左右。当然,上述日平均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受识字数量,阅读能力、兴趣,文本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可能呈“波浪”状推进,这些都是正常的。《标准》除了在阅读数量上给出了具体要求外,还就阅读兴趣、习惯等综合阅读能力的形成分年段作了一些要求:低年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使用普通话,一年级时能由图读文,二年级时学会默读并在阅读中尝试积累。中年段除了“普通话”、“默读”等基本要求外,还要注重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领悟。高年段则在中年段的基础上,要求“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注重了阅读速度的培养,并强调了阅读的选择性,提倡广泛地应用现代资源“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

  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单从数量的安排上看呈递增状,所以我们在内容的确定上也应有个层级性。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适宜从简单的趣味性的配图注音读物开始,从单幅图一句话到多幅图一段文,逐步发展到二年级时的每天一则小故事。阅读的内容以童话、儿歌、民谣及浅显的配图寓言为主,强调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篇幅力求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画面的设计要求鲜艳、漂亮、直观。中高年

  级的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应逐渐由“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注音读物过渡到纯汉字读物。内容应以童话、寓言、浅显的古诗文及反映儿童生活的现实作品为主,同时,我们还要更新阅读观念,适当指导学生浏览(含视听)有关的新闻媒体,把阅读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倡学生订阅或购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报,并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对于尝试阅读长篇小说的学生,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指导,对于学生阅读不适合的课外书籍时,应给予引导,切忌方式简单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确保学生健康地进行课外储存。,至于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既可依托学校的图书室,也可向当地的图书馆去借,当然更要发挥学生家庭藏书的功能。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桥梁。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第一,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生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亦如此。首先校内要开设好阅读指导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的品质。其实,有些课外阅读内容本身就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比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布置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狱中联欢》,引导学生读《红岩》;学习了《景阳冈》,安排学生尝试阅读《水浒传》……。第二,自读与交流相结合,课外阅读虽多为自读,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一周一次的课外交流活动,一是对课外阅读具有促进作用,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有话可言,而未读或少读的则有口难开;二是激发兴趣,学生读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通过交流,既使本体所储存的信息得到了增益性循环,又促使客体对相关文章或书籍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三是通过交流,能澄清一些较模糊的认识,引导学生健康的读书和读健康的书;四是通过交流,一些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能得到张扬。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交流的机会,从量到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地把握课外阅读的状况,以便指导和调控。第三,课外阅读要讲究因材指导。,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读有所获。总之,课外阅读,既要保证一定的阅读总量,又要通过对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资源的深刻领会与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形式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每学期必须完成三至五项学习活动。

  (四)考试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开展活动如:读书比赛、演讲比赛、抽测积累量、即兴作文等考察学生的各项素质。

教学改革方案 篇16

  一、指导思想

  《中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3、 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4、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及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意义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先进资源,在课余时间各项场馆向学生全面开放。

  2、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特点,及学校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优点;由于打破班级建制、年级界限,同学之间互不熟悉,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可使年级之间、同学之间增进沟通,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专长、学生的特长,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空间。

  4、 把校运动队、有运动特长的学生的专项运动纳入体育课堂中,有利于校各个运动队的建设.

  五、开设自选“套餐”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课程设置

  1、分别在三个年级每周开设3学时体育课(每学年每个班级96学时)修满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 。

  2、依照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特点出发,在学校三个年级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设三套“套餐”,每周有一节课上必修课,另两节上选修课,身体素质练习随课堂进行。

  3、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稍胖或稍瘦学生学习的套餐,如有氧健身操、跳绳、游泳比较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二)“套餐”内容的设置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通过对全校学生的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篮球、足球、排球、棒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武术、散打、跆拳道、游泳、轮滑、健美这些项目。我们从这些项目中选出供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可重复。如乒乓球项目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特别喜欢,那麽每个年级都设该项,每个年级设两套套餐供学生选择,另外给特殊学生设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套餐,在三个年级同时还开设必修课(田径和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贯穿每节课。

  初一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 乒乓球游泳 排球 健美操

  套餐二: 羽毛球轮滑 排球 跆拳道

  套餐三:跳绳 排球 游泳有氧健身操(适合

  身体较胖的学生)

  初二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足球 乒乓球游泳 健美操

  套餐二:篮球 棒垒球散打 健身拳

  套餐三:跳绳 乒乓球游泳 有氧健身操(适

  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初三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篮球 乒乓球 手球 防身术

  套餐二:足球 羽毛球 游泳 太极拳

  套餐三:跳绳 游泳素质练习 有氧健身操

教学改革方案 篇17

  古话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几千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青年时光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小学教育,作为十几年教育的开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养好学习习惯和打好学习最基础学识的根本。而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的地位几乎无人撼动。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日常的买菜结账,到工作后的工程运算,数学的身影随处可见。可想而知,数学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管理和创新。以下笔者就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进行具体探析。

  一、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数学发展历史悠久,中间几经磕磕碰碰,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开始了新课程教学教育,数学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仍旧面临非常实际的问题和挑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1.对于国家,我国现处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不发达和地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可忽视和小视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于基础学习的扎实和雄厚程度,而地域差异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的差异,这些现象都使得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发展缓慢。

  2.对于教学设备和模式,不管是书本、练习册、黑板三点一线的教学设备,还是老师为主的教学主体,使得小学数学的教育枯燥又乏味,而那些不得不死记硬背的公式和理论,和老师强制学生听课的被迫模式,对于正处于逆反期和调皮期的小学生来说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加之新课程的开设难以让老师掌控教学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低下给老师们增添了教育的难度。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预知阶段,多元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但是,多数地区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仍是低水平。

  二、面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应对措施

  为了在小学中落实新课程的改革,实现现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新兴教育模式,必须深刻反思和探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面对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下面就此做一些简析。

  1.作为国家,要大力提倡和开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第一位,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相违背部分。把原来的强制教育改成以提高能力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放开小学生的天性,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对于教育环境和老师,学校要开设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课堂可以生动、多样化,同时可以将课程内容加到游戏与视频动画中,以动画的形式讲给小朋友们听,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会比强制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老师要引导学生我要学,而不是必须学,如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的学习更为轻松、简单、扎实、积极。

  3.对于家长和学生,家长要酌情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太重的负担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得不偿失。所以,家长要引导学生的主课业学习,减轻课外班的负担。作为小学生,要深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典故,在简单放松童心的基础上还是要以学习为重,课堂上积极动脑配合老师的教学,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做铺垫。21世纪后的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高科技的创新更依赖于对基础的学习和巩固。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基础,是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进步的领头羊,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铺垫和引领的作用。好的开始才能有好的结局,所以要重视对小学生新课程的改革,带动国家发展。

教学改革方案 篇18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的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的现代化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要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重人本管理 促教师发展。那么幼儿园园长应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才能更有成效地管理好幼儿园呢?近几年来,我园探索出一套“制度化+人本化”的管理办法,强调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在尊重人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保教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一、尊重个体差异,发挥个人优势。

  每个人因年龄、性格、学识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教师亦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腼腆;有的擅长歌舞;有的精于美工;有的爱好写作;有的善于教学……园长应对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并为教师提供锻炼和施展才干的机会,在安排工作上做到用其所长,补其所短。

  园长应根据教师各个方面的不同情况,搭配组建班组,如以老带新,将有工作经验和无工作经验的搭配组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还可根据工作人员身体强弱、工作能力及个性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合理搭配,平衡力量,这样,既能发挥各人所长,又能优势互补,减少矛盾冲突,为提高工作效益奠定基础。如我园有一位年轻泼辣而又自信的老师,自身素质较好,尤其在音乐舞蹈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园长便根据她的特长让她负责全幼儿园的音乐舞蹈教学工作,这位老师充分展示出了自己出众的才华,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务。她自编自排的舞蹈《荷塘小卫士》《大中国》《鼓韵》等均获国家级金奖,并多次代表市、区和幼儿园到各地演出,受到极大的好评。

  之后,我园又把这种成功的经验在全园推广,根据教师本身的特长委以相关方面的重任。如让写作水平较好、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全园的教研宣传工作。这位老师尽心尽力抓好幼儿园的各项教学研究工作,组织老师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感想等真实地记录下来,不厌其烦地动员老师们学习撰写各类文章,通过“每月一稿”的形式督促老师们动笔写作。开始老师们不知从何下手,写的很浅显也很零散,发表率很低,曾一度挫伤了许多老师的积极性。但她并没有就此灰心,而是细心阅读每家杂志的各类文章,发现编辑需要的题材到底是什么,究竟该怎样写,如何把握投稿的时间。还主动地跟编辑们进行电话联系,主动向编辑推销我们的幼儿园,推销我们的老师和我们有益的做法。做过这些之后,她又耐心地去做每一个老师的工作,鼓励老师们继续写,不要为一时的退稿而灰心。老师们所写的每一篇稿件,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仔细阅读、修改,唯恐因点滴的差错而被弃之不用,最后统一打印、寄出,她也因此把大部分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给老师们修改稿件上。老师们的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积极愉快地撰写各类小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老师的教育笔记、游戏、教案等陆续在各大幼教杂志和报纸上发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老师们发表、获奖的各类文章及教案就有160篇之多,是历年来的最好成绩。

  二、引领先进理念,倡导教育特色

  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从诸如环境设施、办园宗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家长服务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专长才能立足。同样,一个幼儿园也需要有自己鲜明的园本特色才能跻身社会。综观国内外知名的幼教团体或先进的教育理念,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意大利的瑞吉欧以“方案教学”“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闻名全球,蒙台梭利学具以独特的混龄操作享誉世界,感觉统合器材以体育运动方面见长而在一些幼儿园独领风骚……国内许多实验园依据本园实际,纷纷倡导富有个性的园本特色,或以管理著名,或以科研领先,或以课程取胜,或以才艺见长……槐荫区实验幼儿园在学习贯彻《纲要》实施人本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提炼出与本园的教育课程、儿童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密切相关的园本特色,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统领全园的各项工作,找到了这样一个切入点“培养好奇、好问、会问、会探究的儿童,园长之友《重人本管理 促教师发展》。”目标是: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处处体现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儿童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品质,为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打好基础,从而也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办园总体思路是:以质量求生存,以开拓求发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并突出营造“自主、快乐、发展、创新”的园本文化,这与《纲要》的精神、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三、加强师资管理,促进教师发展

  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关键是抓好人的培养,抓好队伍的建设,注重优化整体结构,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我园坚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班长负责制

  有管理经验的园长一般都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工作的合力。这种园长的管理特点是该放权的放权,该放手的放手,该放心的放心,大胆让教师去干。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也给老师提供表现的机会,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近几年来我园成功推出了班长负责制的管理办法,让班长具体负责本班的人员调配和管理工作,园长将权利下移,充分发挥班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行教师聘任制

  我国《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实行教师聘任制。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会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存亡和发展。实行教师聘任制能不断地激励教师提高其自身素质,提升办园整体水平,将在改革中求发展的办园理念得以落实。因此幼儿园应制定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度,已形成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我园的教师聘任制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招聘 通过电脑科学地设定招聘考核程序,达到竞争择人,任人唯贤,从而为幼儿园招聘到在专业、年龄和能力方面都合适的教师。

  二是聘任 聘任中要充分体现择优上岗的原则。首先根据办园规模确定岗位职数,而后在年度考核基础上确定受聘资格,考评等级必须是优秀或称职者才有资格参加聘任;考核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者,均没有参聘资格。聘任方法是:通过自荐和投票选举出班长,班长聘任自己的班员和保育员。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可在考核基础上,采取自荐和民主推荐方式选聘。聘期为一年,以后每年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聘任。通过逐级聘任,可以进一步明确职责,不断地使整体得到优化组合。

  三是淘汰 有效的淘汰能使队伍不断地优化和调整,以适应组织目标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淘汰?与聘任相对应,没有参聘资格者便被淘汰(视为落聘);此外,受聘教职工在聘期内,如有严重违反规定的,上一级有对下一级随时中止聘任的权利(视为解聘)。

  四是换岗 即对被淘汰者采取换岗,并做好思想工作。

  五是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

  教职工聘任上岗以后,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使教职工工作有动力,也有压力。幼儿园按照《劳动法》规定,严格履行劳务合同,在同一种用工制度下,教职工享受同等权利和待遇,公平竞争。这样可以促进教职工不断自我调整、升华其职业需要,以适应幼教事业不断变化和发展。

  (三)服务承诺公开制

  为切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新时期幼教的改革趋势,我园提出了颇具人性化的教育观点:用热情与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儿童,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推出了《保护儿童权利十项承诺》《教师专业用语百句》,并做成精美的专栏向全体家长公开,请家长监督,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园要求全体教师时刻遵循“承诺”,学会观察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做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睿智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在幼儿园的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一旦她们真正成了幼儿园的主人翁,她们就会爱岗敬业,其开拓创新的空间也就会更加广阔,也就能充分保障幼儿园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改革方案 篇19

  一、 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变单纯“作业式”的写作为“人文性”的创作,抒性灵,创感悟,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写作兴趣。

  二、 改革目标

  (一)练笔与积累(小作文)

  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摘抄名言警句,或写感悟式的笔记,不拘题材和体裁,每周不少于2篇。教师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组织学生进行班际交流。日积月累,形成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创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创作与交流(大作文)

  依据语文教材单元特点选定文题,在单元教学初期为学生给定写作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文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去观察、感悟、积累素材,探究习作技巧、手法。单元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克服为文而造文的弊端。教师在精改详批的基础上,在学生中广泛地进行写作经验交流。以此鼓励学生创作,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三、 具体措施

  1、每次习作在每班选出一等奖作文5篇,由各年级备课组负责展出,供同学观摩、品赏;选出二等奖作文10篇、三等奖作文15篇,将学生名单按年级张榜公布,定期将学生佳作按年级编印成册,出《汝珍文苑》系列学生作品集,或推荐佳作刊登于校报或选送其他各级报刊发表。

  2.成立“汝珍文学社”,培养文学新秀,树起领头旗帜。举办习作讲座,力争作文理性化,人文化。

  3.开展读书活动,不断陶冶性灵、扩展知识面。定期观看影视名作,不断为学生提供名家营养。组织“手抄报”评比活动,交流新作,展示探究成果。

教学改革方案 篇2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然而,受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因素影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并不理想。一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计算教学课,主要在于有些数学教师习惯于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觉得计算就是无休止的练习,因此,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如何培养学生计算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运算能力,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改革策略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1.一些教师习惯于搞题海战术,过度追求算法多样化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计算教学认识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开展计算教学;同时,对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觉得计算教学就是搞题海战术,无休止的练习,导致学生对计算教学缺乏兴趣。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而对于计算教学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然而,一些数学教师过度关注现代化教学手段,无论教学方案还是教学内容,都习惯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反而影响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另外,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度追求算法多样化,追求新型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虽然越来越多样,但是却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基本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没有发育完善,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数字,至于数字数据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于数学计算缺乏完整性的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些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导致计算错误,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抄错数字,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把加法看成乘法,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漏写数字,总之,不良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影响着小学数学计算效果。对基本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教师讲解计算方法时,学生不认真听讲,觉得自己已经弄明白了,在遇到同类计算题时,也能够将结果算出来,在计算过程中不会举一反三,对概念规则理解不深,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革

  1.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注重学生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非常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便于增加学生计算兴趣,培养学生坚韧的“计算意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心算的培养,心算是以书面为基础的,准确、快速的心算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更有利于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口算、心算能力。注重学生口算、心算的培养,不能够急于求成,要从易到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一步一步地提高,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注重学生口算、心算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口算、心算比赛,题目的设置可以突出一个主题,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注意探索规律,养成良好的口算、心算习惯,以便于学生日后做题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找题目的规律所在,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以有效激发学生心算兴趣,提高学生心算能力。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同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数学融入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计算教学的价值。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拿到数学题后看清楚要求,掌握主题中给出的信息,然后根据主题中最重要的信息找到解决方法,心里有了把握才能做对题目。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计算,仔细书写,仔细检查符号算法是否正确。写作一定要认真,要看清楚数字的标题和运算符号,在运输过程中书写格式必须规范,不急不抢,垂直对齐,数字连贯。做完数学题后,要将结果正确填入空格内,并仔细检查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3.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还要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小学生在计算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计算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死套公式,总是不能够摆脱固定的计算方法,导致一旦遇到计算步骤较多、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题,就会失去耐心,导致计算错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引导学生认真计算、检查,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计算的重要性。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数学计算是一个多种思维的过程,不仅需要观察力、判断力,更需要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学会总结和反思,以便于能够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少走弯路,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提升计算能力。

  三、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一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非常关键,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静.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__,25:169.

  [2]彭光淑.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__,12:135-136.

  [3]王媛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两个注重”[j].学周刊,20__(1):58-58.

  [4]孙晓燕.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109-109.

教学改革方案 篇21

  一、引言

  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个学科都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小学数学是其中最为关注的学科之一。国外的课程改革进行的较早,美国和苏联率先开展了小学数学改革,此后,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将这次改革推向高潮,中国也不例外。数学是此次改革中的指导科目,而小学数学是打好数学理论基础的基石,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学科。本次进行的小学数学的改革,涉及区域大、教学改革幅度广,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改革存在的弊端,进而总结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

  二、小学数学改革的特征分析

  1.小学数学改革的特征

  综合分析小学数学改革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冲破了对数学系统的硬性分割。抹掉了课本中代数和几何的划分范围,在小学课本中融入了部分初中的基础内容,使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更充实、全面;

  (2)融入了一些现代的数学知识。例如:简单的函数公式、集合的定义及统计学等,让小学的数学课本更加系统化;

  (3)优化了以往的数学知识。新课改将原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使课程内容更加严密,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4)规范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计算原则。新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数学符号及专业用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所散发的独有魅力。

  2.小学数学改革的弊端

  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有上述积极的特征,同时也有很多弊端是我们不容躲避的,归纳这些弊端对于指导小学数学向着良好的势头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过于重视数学特性的彰显和数学性思维的培养,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部署,导致抽象的概念太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定义很吃力,负担太重。学生为了保证完整无误的记住数学定义而死记硬背,常常没有真正理解定义中蕴含的数学内容;

  (2)加大了课本内容的难度,阻碍了学生在自学课程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新课改后的教材内容比原有教材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难度也有所提高。教材中的某些定义是教师都很难全面掌握的,对于学生而言更是无从下手。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反作用,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很难保证。

  (3)高难度的教材内容导致教师在要求学生具有更高能力的同时忽视了教学技能。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注重学生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的定义。

  (4)仅通过简单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一些发散性较强的思维方式只是稍作介绍,影响了学生形成全面、周密的思考方式。与此相关,学生的知识是由教师强制性的灌输而进行记忆的,如果稍遇到一点复杂的问题,就很难进行独立思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次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调整并不完全尽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在知识层面上,本次改革适应了当今教育的需求,却没有考虑到授课对象,也就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效,对知识的掌握速度慢,掌握程度差,没有将学生的基础性及个性列入编制教材的因素当中。另外,因为数学课程内容过于繁琐、枯燥,所以缺少生活材料供教师应用,老师也只能延续以往应试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面对高难度的教材,教师的精力被耗尽,无暇关注学生的接受效果和思想变化。小学生尚不能对如此抽象、难度极高的数学教材并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接触知识时,一般都要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快乐与成功感。事实中,由于课程教材的难度过大,小学生需要用很长时间来理解课程知识,这就打击了学习的兴致,出现成绩降低、信心下降的情况,更有甚者对数学学习出现恐惧心理,影响以后的成长。因此,即便小学数学的教材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时代要求相悖,或者依旧沿用传统的授课形式将无法释放出课程改革的意义,也无法助力小学生的成长。只有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之间紧密的配合才能通过新课程内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因素

  正因为当前小学数学改革中尚有弊端,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时,要谨记以下要点,唯有把这些关键因素融会贯通到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育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要熟练掌握必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进而为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根基,鼓励学生面临学习中的重重困难。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数学基础知识指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本质,而不是仅在表面层次上进行理解。

  (2)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同纯粹的数学环境相联系,让学生利用综合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的本源。

  (3)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接受能力。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自然较强。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更直观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增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更深入的记忆相关内容。

  (4)协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作为当今社会的小学生,教师应重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努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思维,培养数学素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小学数学也不例外。面对这样艰巨而长远的教育措施,教师务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要转变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取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达到自主探索知识,丰富自身成长的目标。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