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 |
范文 |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通用3篇)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 篇1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组员: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 篇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2)学习形式: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 篇3为了更好地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根据自身特长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培育学校精品课程,逐步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选修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根据学生兴趣与需求,结合教师特长,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科学性、时代性原则。选修课程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发展趋势。 3、特色化原则。围绕学校办学目标,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二、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 1.校本选修课程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等多种评价、课程评审委员会考核相结合进行,重点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满意程度。 2.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形式有:以课程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地了解学生对所选课程质量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课程开发、开设老师,督促教师及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终结评价形式: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评价,课程教案、上课点到、课程学分评定、课程实施后反思与改进等材料是否齐全。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努力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执教能力,自觉优化校本课程内容。 3.建立校本选修课程分级评定制度。以学期为单位,对本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通过自行申报,结合考核对校本课程分为精品课程、A级课程、B级课程、C级课程等4级评定。 三、校本选修课程评价内容 校本选修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刚要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如何纠偏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四、选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