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共同体建设方案
范文

共同体建设方案(通用20篇)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

  实施学校结对共建有助于优势互补,双赢共进,提高双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资源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高效发展,提高工作时效。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实现开放办学,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贵定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一批六所中小学“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即【贵教通(20xx)43号】文件,本着“全面共建、突出重点;互促双赢、共同发展”的活动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结对学校:

  

  二、结对共建目的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利用两校资源优势互补,强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取得共建、共赢的成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共建思路

  1、明确共建工作重点。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教师互访、座谈了解等形式,就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等现状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共建双方学校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提高工作实效。

  2、确定共建工作形式。立足常态和常规教学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优势互补交流活动,使共建工作常态化。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利于促进常规工作规范化。新铺中学贵定六中

  3、突出共建工作载体。以教学科研为主要途径,促进共建学校双方形成比较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四、共建措施

  1、领导结对。组织共建双方学校管理人员互相参观学习,借鉴对方成功经验。每学期初,定期召开一次共建双方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学期或学年共建工作计划及重点。

  2、教师结对。根据共建学校教师发展需求,开展教师结对活动。采取课题合作、集中培训、上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每学年开展共建学校教师结对交流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挖掘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取与结对学校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业务帮扶,提高青年教师成长进步。

  3、借结对共建平台,开展赛课评比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实现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进步,在活动中共建,寻找差距,弥补为足,携手提高双方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共建。双方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共建学校的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组织保障

  1、及时成立“结对共建”领导小组。负责共建工作的计划制定、过程监督、评价考核、经费保障等,确保结对共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要加强交流,与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了解结对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结对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相互协调,保证结对工作顺利开展。

  3、要加大宣传,统一思想,使教师认识结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积极地参与结对工作。同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学校教师、干部结对提供应有的条件,确保结对工作顺利开展。

  六、计划安排根据结对共建工作总体计划,年度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共建双方学校领导见面,共同商讨结对共建工作年度计划。

  2、共建双方学校管理人员互访参观学习,落实共建结对的近期目标。

  3、共建双方教师互相听课,探讨推进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4、启动“同课异构”赛课活动。

  5、作年度结对共建工作的考核、总结。

  6、共享九年级中考资源,交流中考经验,每年至少2次。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2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的实际,决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新机关党建、服务科学发展为重点,积极整合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和服务资源,切实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要求

  按照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丰富机关党建活动内容,进一步促进机关干部职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结对共建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实践基地。

  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机关党建带动社区党建为出发点,通过组织共建,签订结对共建目标任务书,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优势,加大对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带动社区党组织稳步向前发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具体措施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按照党组织建设“五个好”标准,帮助结对共建单位进一步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抓好党组织建设,建好党员活动室等宣传教育阵地,携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促进农村和社区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实现发展目标,共同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3

  为探索政府部门党组织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在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进、巩固和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成果,努力形成“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整体合力,推动双方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有效地履行职责,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了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的原则,在共建党支部的双方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共建双方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通过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各单位中心工作的开展,促进港航经济和谐发展。

  二、共建目标

  通过搭建基层支部共建平台,共同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和党建工作规范化,有利于密切老港海关船舶监管科党支部和中远海运供应公司第四党支部之间、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党员干部作风,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共建活动,

  1

  彼此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活动内容

  1.联合开展党员教育。一是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员教育活动,采取结对双方党支部书记轮流讲党课,组织党员集中集体自学等方式开展学习教育。二是织开展学习讨论会、交流会,相互提供学习资源平台。三是采取举办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参观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强化学习教育成果。

  2.联合开展党组织生活。一是结对党支部之间定期安排一天组织党员同过组织生活,围绕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两学一做”等内容,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二是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包括:开展“三会一课”、同温入党誓词、合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生活。

  3.互帮互促,共建规范基础工作。结对共建党支部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开展一次互访沟通交流活动,就党建方面的日常性、规范性工作进行相互检查、指导、互助,按照“五好”党支部标准,共同完善和规范各项党建基础工作,促进双方党建工作共同提高。

  4.积极拓展活动外延。在结对共建活动期间,双方定期开展党建活动,促进双方交流。如适时组织双方党员开展双方工作体验活动,通过角色转换体现彼此工作,促进双方交流,增进

  1

  结对党员业务知识的提高,做到互动互学、互帮互促,提高整体“结对共建”水平。

  5.联合共促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海关在贸易和进出口方面的信息、政策优势,把国家、地方政府好政策及时传达到企业,指导企业用好政策。研究和协调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相互协助、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共同维护港口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10月中旬前)。结对党支部之间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彼此掌握双方党支部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双方联络员,制定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开展计划。在老港或供应公司召开动员会议,启动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2.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10月下旬-20__年8月底)。结对党支部加强工作沟通,联络人员每月对照实施方案和计划,掌握工作进度,积极联系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落实各项任务,完善各项活动档案资料,确保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得到切实开展。

  3、总结和验收阶段(20__年9月底)。结对党支部对开展共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书面总结材料。结对党支部双方的上级党组织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收。

  五、组织领导与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结对共建党支部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共创活动,切实把共建活动列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结对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身体力行,作好表率;支部领导班子要落实认真研究,部署活动。结对共建的党支部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一次联系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推进工作任务。结对共建党支部要加强沟通联系,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共建单位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在学习教育、组织生活、联系服务群众等具体工作中,互帮互促,共同进步。引导各自党员积极参与到各项共建工作任务中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带动重点工作、业务工作,推进共建活动持续有序开展。

  3.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共建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为推动共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动力,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实现县域内小学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一体化共同发展原则。注重推动集团内各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办学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紧密共享,建设互动共赢的集团化发展共同体。

  (二)坚持融合中主动发展原则。注重激发集团内每一所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尊重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通过集团化“价值提升、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和动力内化”形成“一校一品位、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全面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目标。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学校集团化办学为契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小学教育优质均衡。

  (二)具体目标

  1.创新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集团内各校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工作措施互融互通。推动教育集团稳步、持续、高质量发展。

  2.实现乡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化、精细化,使学校教育教学、党建、人事、财务、安全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实行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集团总校有骨干教师、名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交流,辐射带动农村学校,乡村学校教师分期分批到城镇学校交流学习。

  4.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发挥集团总校的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集团内分校办学活力,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体,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改进考评机制,优化集团捆绑式考核方案,提高集团化办学竞争力,使之成为全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整体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四、组建模式

  (一)集团划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将八个乡镇(街道)所有小学,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发展水平,采取“强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区校+乡村校”的组合方式组建小学教育集团,首期分为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设立两个集团总校,确定荔波一小为第一集团总校,荔波二小为第二集团校。

  (二)集团法人资格。教育集团以“1+x”的多法人联合方式组建,每个集团以 1 所城区学校为集团总校,2-4 个乡镇(街道)中心校(含教学点)为集团分校。分校保留原有校名,加挂集团总校分校校牌。集团内各成员校法人资格不变。

  (三)集团管理机制。教育集团实施理事会统筹下的各成员校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理事长全面统筹集团管理工作。各成员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责任共担管理模式。

  (四)集团理事会。设立总校校长任集团理事长,乡镇(街道)中心校校长任副理事长,其他分校负责人任理事的集团理事会。

  集团理事长具有对分校校长(负责人)人选的任用和对分校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职员工的统筹调配建议权。经集团理事会赋权后,分校校长(负责人)作为分校第一责任人,对本校教育教学和人、财、物进行日常管理。乡镇中心校校长对集团总校校长负责,村校(点)负责人对乡镇中心校校长负责。

  五、运行要求

  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充分简政放权,集团总校校长可以对集团内的教师和财物进行合理调配,按程序报县教育局党委研究审定后执行。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实行统一评价,捆绑考核。

  (一)创新管理机制。各教育集团由总校牵头,分校积极配合,建立符合各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章程,明确集团的宗旨、目标、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及各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约束和规范教育集团办学行为。理顺集团总校与分校在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水平。通过建章立制与执行充分调动成员学校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能动性,增强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优化师资队伍。集团各成员学校教师交流范围原则上只在集团内部。集团内师资协调由总校牵头,分校密切配合。按照“总量不变、结构合理、促进均衡、盘活优化”的原则,根据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需要与特点采用点对点交流、结构补缺、跨校执教等方式,建立积极有效的集团内教师交流和领导交流机制。盘活集团骨干教师资源,加快集团学科名师建设,形成一支集团“领航教师”队伍,发挥其在集团内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学科建设、课程开发为纽带组建集团专项研修团队,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集团教学研训一体化制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培育分校师资队伍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集团各成员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趋于均衡稳定。

  (三)常态教学共研。教育集团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集团性教学研讨活动,针对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把脉问诊,找出问题,精准施策。总校要定期到薄弱分校开展研学指导,通过示范带动,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提振士气,奋发赶超。集团内骨干教师(名师)要一对一结对帮助教学成绩靠后的教师,从课标把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辅导等给予指导,有效提升受助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强化交流问效。根据集团建设需要,结合《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集团总校和分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周期 1-2 年,明确职责要求和目标任务,开学前报县教育局政工科备案。集团总校每年定期向薄弱分校派出至少 3 名以上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负责引领分校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发展,要明确派出人员到分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目标任务;对应的分校等额输出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跟岗人员要力保任教学科成绩稳中有进。交流期满,将严格考核问效,对教学质量连续两年下滑的总校和分校校长进行轮岗交流或免职。互派教师的身份性质不变,工资关系和福利待遇按《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五)探索学生体验。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方式,各校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总校与分校探索实施部分学生联合培养实验。总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分校结对开展学习互鉴、生活体验活动,分校选派部分学生到总校跟班学习体验,不断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模式,达到共同提高。

  (六)提升办学效益。推行集团成员学校实行基本同步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和学生品行综合评价等方面协调一致、同步推进,共同提升。建立课堂教学共研机制。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学科组研讨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和教科研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校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质量。分校学科教师要定期到总校就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交流研讨,每月抽出至少 1 天时间到集团总校跟班听课学习,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教育集团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总校带动作用和分校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集团内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内部场地、课程、师资、活动等教育资源共享。探索集团内跨校课程开发、课程共享和课程配送,持续提升办学效益。

  (七)塑造办学品牌。各教育集团要把推动集团发展与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教育文化的互融和推广。注重集团文化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团的文化品牌。加强基础教育内涵课程项目研究。各成员校在提升常态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推进本校的特色课程项目创建,充分发挥集团的群体智慧,集中集团专业力量,对现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凝练,在坚持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分校的办学特色,使分学校既有集团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和谐发展的集团品牌。

  (八)加强业务指导。县教育局要加强集团化办学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教育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集团化办学督导考评工作。教学研究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政工科:负责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教师流转和培训中心:负责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基础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布局规划工作。综合科:负责宣传工作。会计核算中心:负责集团化财务和资金管理保障工作。校园安全和法规服务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中心:负责集团化信息教育工作。卫生和食品安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项目建设中心:负责集团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学生资助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学前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附设幼儿班管理工作。纪检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纪检工作;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校外活动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筹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县教育局要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工作组)负责人、总校校长为成员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各集团总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具体工作。各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有关集团化办学会议,重点解决集团化办学的疑难问题,切实将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机制。县教育局依据《荔波县小学教育集团考核评估办法(试行)》按年度对各教育集团办学情况、实施过程及办学效果开展捆绑式评估,既要看集团的整体发展,也要看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进步,实现考评结果与学校或个人荣誉、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有机衔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设立专项经费。县财政每年度预算安排每个集团不低于 30 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活动开展和运转保障等,专项资金必须按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激励人才支边。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建立激励人才支援边远农村学校相关机制。鼓励集团总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边远乡镇中心校或村校支教,乡镇中心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村校支教。明确支边目标任务,落实相关政策性补助补贴,实行同等条件评优评先、竞聘岗位职称优先规定,保障支边教师服务期的合法权益,促进集团化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五)营造良好氛围。县教育局综合科和各教育集团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对集团化办学中涌现出的“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以及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成效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全系统、全社会积极营造支持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坚持公益、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均衡下沉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为根本目的,建设和发展“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逐步改造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工作目标

  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机制,实现县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格局。通过医共体建设试点,整体完善医共体服务体系,使我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逐步建成。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根据我县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鼓励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在保持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投入渠道、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等“七不变”的前提下,实施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目录、采购配送、诊疗标准、医保支付、医防融合、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等“十统一”管理,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共体内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社会效益。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和基本医疗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组建和管理

  (一)组建县医共体

  以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组建郯城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医共体”)。乡镇卫生院保留原名称,加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某某分院牌子。核心单位与成员单位形成“责权统一、分工协作”的县域医共体。

  (二)建立医共体管理体系

  1.统一人事管理。县医共体人员编制实行总额控制,由医共体按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范畴统筹使用,原则上可横向、不纵向统筹。医共体内全部实行岗位聘用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有人员按原人事规定管理,新进人员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报县委编办备案。完善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医共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或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必须按规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服务1年。鼓励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统一财务管理。组建县医共体财务核算中心,单独设立集团专户、专账,在现行财政投入政策、渠道和补偿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财政投入资金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统一支付使用。医共体设立固定资产专账,分别建立台账,实行统一管理。各单位诊疗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由医共体核心单位根据业务需求统一调配使用。

  3.统一药品目录。医共体内统一药品医保报销目录、统一价格。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遴选的药品范围全部下沉基层,加强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制定长处方、延伸处方实施方案,明确处方病种和药品目录,并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完善。

  4.统一采购配送。坚持药品集中采购方向,落实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和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采购有机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医共体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对中标结果执行满1年以上的公开招标药品进行集中议价采购。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5.统一诊疗标准。医共体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制定完善县域内分级诊疗标准,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县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五大中心;按照各分院功能定位和技术特色,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区域诊疗分中心,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同质化,并实现整个诊疗过程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

  6.统一医保支付。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县医共体,实行按月预付、当月结算、动态调整、年终平衡。县医共体建立医保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县医共体结余资金可用于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和内容等。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完善超支分担比例。县医共体内上下级转诊的,患者住院只扣减一次报销起付线。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提高到95%,起付线调整为200元,年度内只扣减一次。

  7.统一医防融合。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皮防站、县结防所纳入县医共体成员单位,承担各自牵头业务的指导落实。同时,促进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家医签约、康复养老与基本医疗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明确团队中医生在开展医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上下分开”。做好区域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与高血压、糖尿病质控监测系统的衔接,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数据共享。

  8.统一绩效管理。合理利用核心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各自优势,通过内部协商建立利益协作共同体,建立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共体内部要建立考核机制,应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时效、群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分配考核。对于医共体内部开展交流学习、技术指导、专家坐诊、双向转诊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相关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9.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将县、乡、村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统一管理,推进医共体内院务管理、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间可以共享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10.统一后勤保障。消毒供应、办公用品等医共体内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均统一管理,统一供给和保障,相关费用按照成本予以结算。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研究建立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调研起草并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章程,搭好基本架构,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分工,为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12月)。医共体建设启动并正式运行,按照“七不变”“十统一”的总体要求,初步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医共体有序有效运作。

  (三)推进阶段(20xx年1月-12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县域内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就诊新格局得到构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医共体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分级诊疗、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的重要载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施多方联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县卫生健康局要发挥牵头作用,明确医共体建设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组织制定医共体建设规划,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县财政局要按照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县医疗保障局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强化督查评估。以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建立医共体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整体评估。要加强评估效果的运用,与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强化工作导向作用。

  (四)注重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运行机制、诊疗程序、政策措施等相关内容的宣传。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经验总结,及时推广典型做法。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各方面支持认可度,为推动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6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组建学校

  20xx年,省教育厅给我县下达的任务是新增6对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我县新增的6对共建型教共体学校分别是:

  1.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古市镇岗寺中心小学

  2.松阳县象溪镇中心学校——松阳县象溪镇靖居中心小学

  3.松阳县大东坝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安民乡中心小学

  4.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松阳县枫坪乡中心小学

  5.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中心小学——松阳县裕溪乡中心小学

  6.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松阳县樟溪乡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扶持象溪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古市镇中心学校帮扶玉岩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

  二、成立工作专班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明确组建要求

  (一)制定《松阳县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名单。(责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时间:6月15日前)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对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责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

  (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各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责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六)指导教育共同体学校通过平台对接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及时、有效采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教研、教育共同体间教师交流等应用数据。(责任科室:技术中心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七)多层面、全方位做好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的宣传。(责任科室:办公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选工作。(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教研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九)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省政府民生实事地图信息编制与进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67)号文件要求,做好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并确定县级信息采集员为陈金伟。各结对学校根据任务部署及时上交材料。(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各结对学校全面完成时限:11月底前)

  责任科室落实好相关职责任务,各结对学校实施好本方案,明确教共体双方学校、结对模式,有序推进结对任务。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坚持公益、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均衡下沉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为根本目的,建设和发展“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逐步改造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工作目标

  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机制,实现县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格局。通过医共体建设试点,整体完善医共体服务体系,使我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逐步建成。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根据我县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鼓励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在保持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投入渠道、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等“七不变”的前提下,实施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目录、采购配送、诊疗标准、医保支付、医防融合、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等“十统一”管理,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共体内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社会效益。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和基本医疗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组建和管理

  (一)组建县医共体

  以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组建郯城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医共体”)。乡镇卫生院保留原名称,加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某某分院牌子。核心单位与成员单位形成“责权统一、分工协作”的县域医共体。

  (二)建立医共体管理体系

  1.统一人事管理。县医共体人员编制实行总额控制,由医共体按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范畴统筹使用,原则上可横向、不纵向统筹。医共体内全部实行岗位聘用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有人员按原人事规定管理,新进人员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报县委编办备案。完善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医共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或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必须按规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服务1年。鼓励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统一财务管理。组建县医共体财务核算中心,单独设立集团专户、专账,在现行财政投入政策、渠道和补偿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财政投入资金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统一支付使用。医共体设立固定资产专账,分别建立台账,实行统一管理。各单位诊疗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由医共体核心单位根据业务需求统一调配使用。

  3.统一药品目录。医共体内统一药品医保报销目录、统一价格。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遴选的药品范围全部下沉基层,加强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制定长处方、延伸处方实施方案,明确处方病种和药品目录,并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完善。

  4.统一采购配送。坚持药品集中采购方向,落实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和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采购有机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医共体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对中标结果执行满1年以上的公开招标药品进行集中议价采购。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5.统一诊疗标准。医共体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制定完善县域内分级诊疗标准,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县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五大中心;按照各分院功能定位和技术特色,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区域诊疗分中心,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同质化,并实现整个诊疗过程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

  6.统一医保支付。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县医共体,实行按月预付、当月结算、动态调整、年终平衡。县医共体建立医保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县医共体结余资金可用于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和内容等。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完善超支分担比例。县医共体内上下级转诊的,患者住院只扣减一次报销起付线。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提高到95%,起付线调整为200元,年度内只扣减一次。

  7.统一医防融合。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皮防站、县结防所纳入县医共体成员单位,承担各自牵头业务的指导落实。同时,促进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家医签约、康复养老与基本医疗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明确团队中医生在开展医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上下分开”。做好区域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与高血压、糖尿病质控监测系统的衔接,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数据共享。

  8.统一绩效管理。合理利用核心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各自优势,通过内部协商建立利益协作共同体,建立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共体内部要建立考核机制,应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时效、群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分配考核。对于医共体内部开展交流学习、技术指导、专家坐诊、双向转诊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相关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9.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将县、乡、村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统一管理,推进医共体内院务管理、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间可以共享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10.统一后勤保障。消毒供应、办公用品等医共体内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均统一管理,统一供给和保障,相关费用按照成本予以结算。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__年10月)。研究建立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调研起草并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章程,搭好基本架构,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分工,为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实施阶段(20__年11月-12月)。医共体建设启动并正式运行,按照“七不变”“十统一”的总体要求,初步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医共体有序有效运作。

  (三)推进阶段(20__年1月-12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县域内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就诊新格局得到构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医共体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分级诊疗、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的重要载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施多方联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县卫生健康局要发挥牵头作用,明确医共体建设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组织制定医共体建设规划,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县财政局要按照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县医疗保障局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强化督查评估。以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建立医共体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整体评估。要加强评估效果的运用,与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强化工作导向作用。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8

  为贯彻落实20xx年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要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 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和《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奉教〔20xx〕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原有的小学5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初中4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格”,新确立“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12对24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区教育局教共体建设领导工作小组

  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段教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布局,领导和指导各义务段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科室科长、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义务段中小学校长(或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普教科,王锡权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名单

  三、“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要点

  A、共建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

  (二)组织模式。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县管校聘”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优化支持措施、细化捆绑考核要求,保障教共体内教师城乡合理流动。

  B、融合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

  (二)组织模式。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发展。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可设总校长和校区校长,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融合型教共体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实现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由“学校人”向“教共体人”转变。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平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社会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共体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标准、人员流动规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四、做好教共体发展五篇文章

  (一)领导核心建设文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负责教共体的宏观事项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核心校校长作为教共体总校长,全面负责教共体的组织运作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推动,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共体内各校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各成员校校长作为独立法人全权负责本校所有事务,根据教共体相关制度履行成员校义务,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教共体日常组织工作可以实行轮值制,每年由1所学校负责,定期开展教共体内各项交流研讨活动。

  (二)教师发展文章。目前,城乡学校的最大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而软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素质。组建城乡学校教共体要打破原来单纯以校为单位的师资力量壁垒,而是要着眼于整个教共体。根据教共体建设需要,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和考核办法。一是更广泛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名优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共体的优质资源,优先在教共体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完善支教挂职制度。在现有制度下,核心校的教师优先安排到成员校支教,成员校的新教师优先安排到核心校挂职锻炼,从而在共同愿景下,实现教师的柔性流动,整体提升教共体内部师资水平。

  (三)学生发展文章。教共体要将学生发展纳入整体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互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一是学习交流。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学习体会等途径,架构同龄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二是活动交流。利用教共体内各校组织运动会、迎新活动、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机会,互派学生参加,加强联系与融合,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三是结对交流。核心校与成员校结成年级对子、班级对子,在年级组建设、班级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学生之间结成助学对子、帮困对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四)教研科研文章。建立和完善教共体科研、教研机制,通过紧密型科研、教研团队与机制的建设,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项目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整合教共体所属学校的名师、骨干等资源成立教共体中心教研组,制定统一的教研活动方案、学期教学计划、联考联测机制,实现教学进度、教学监测同步。通过送课、听课、观摩课等形式,共同研讨、交流切磋,整体提升,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不想搞、无法搞、搞不好等现实问题。

  (五)捆绑考核文章。为防止教共体学校发展“两张皮”,需要建立捆绑考核机制,使所有教共体学校捏紧一个拳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既“貌合”又“神聚”。捆绑考核可以采用“按照比例、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如:组建初期,核心校的年度考核成绩以核心校考核成绩的80%与成员校成绩的20%构成,成员校的考核成绩以核心校成绩的20%与本校成绩的80%构成。往后,视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实施成效,逐步加大比例。

  五、深入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规范完善,统筹安排(20xx年7月-8月)

  总结梳理当前教共体建设的经验,分析当前教共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遴选适合教共体建设条件的核心校或校区。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成立机构,建章立制(20xx年9月-10月)

  各教共体成立理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核心校校长(或书记)担任理事长,其他成员校长担任副理事长。理事长负责指导教共体内各项制度的制定,组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合作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实施推进,精细管理(20xx年10月起)

  各校区认真执行教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依据学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跟踪调研,评估指导(20xx年5月前)

  区教育局对教共体建设进行调研,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入发展。

  (五)提炼经验,总结推广(20xx年-20xx年)

  加强过程评估,发挥诊断功能。组织教共体建设总结推进会,分享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教共体建设配套政策,促进教共体整合纳新,不断扩大教共体建设覆盖面。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9

  一、背景介绍

  智慧校园发展背景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服务在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IT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各个学校已经或正在开始建设基于部门的应用系统,基本解决了面向业务主题的管理。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不足,如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手段单一,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较少,整体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自动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信息化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

  学校的教学资源信息主要来源于三类:基于人的数据,基于流程管理的数据,面向设施环境的数据。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数据的采集,但仍然无法满足全方位实施教育信息化及提供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的要求。这就要求了基于先进技术的系统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出现。

  二、智慧校园与物联网

  引入物联网进入校园,对建设智慧校园的步伐将更加快速且见效极大。更加方便师生的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写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能够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智慧,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学校的运行状态,随时拥有智慧的学生、智慧的教师、智慧的管理以及智慧的校园品牌。

  智慧校园建设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抢占创新型校园建设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校园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智慧校园的特征

  1、为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

  2、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

  无锡迈尔斯通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无锡新区震泽路18号国家软件园巨蟹座B栋6楼

  热线: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能够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智慧,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学校的运行状态,随时拥有智慧的学生、智慧的教师、智慧的管理以及智慧的校园品牌。智慧校园建设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抢占创新型校园建设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校园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迈尔斯通智慧校园系统Milestone Wisdom Campus

  3、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四、智慧校园的意义

  1、“智慧校园”物联网的应用是打造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2、“智慧校园”是集物联网新技术的研发、试点、应用展示、人才培养、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示范推广。

  3、快捷、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学校的美誉度。

  五、智慧校园方案的关注点

  1、合理分布资源、信息和应用,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保护学校投资;

  2、关注数据的整合和数据流的完整实现,从根源上消除信息孤岛;

  3、支持国家要求的以及学校内的各级标准和统计上报需求,基于统一数据源,实现各种统计口径的信息汇总和决策支持;

  4、实现应用的集成,支持业务协作、部门间流转和全校性业务的实现;

  5、关注用户使用效率,支持多校区、多级管理和服务的实现,支持移动应用;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0

  根据《淄博市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习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1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根据《海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为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共同体成员校同步发展、共赢共进,加快推进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内容

  在原有北附学校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新组建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中学、东师理想厦门海沧东孚实验中学牵头,覆盖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七大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一般为独立法人学校。教育共同体以牵头学校校名命名为“某某学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加挂“某某学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牌子。教育集团制定共同体发展章程,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干部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共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促进集团成员学校融合发展,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努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实施路径

  (一)构建组织框架。教育集团由牵头校统筹,发挥牵头校的引领作用,建立校长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围绕科学管理制度,共同磋商集团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制定合作互助的集团发展章程,围绕教师发展、教育科研、学生活动等内容,研究制定共同体建设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内容,统筹策划、组织实施开展各项活动,及时总结集团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研究制定下阶段工作举措和活动内容。

  (二)优化管理模式。教育集团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并统一管理制度,在文化塑造、品牌创建、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整体推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成员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集团成员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

  (三)推进教学管理。教育集团实行同步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推进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在课程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检查、教学监测、教学评估等方面充分沟通,达到基本统一。要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研与共享。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集聚各成员学校校内外资源,建设具有本教育共同体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的开发、共享、配送机制,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四)加强师资调配。推进教育集团内部的教师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通过教师交流、跨校兼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学区内各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质师资共享,并逐步推行管理干部交流制度。

  (五)促进学生交流。探索教育集团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开展教育集团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六)统一考核奖励。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组织,教育局负责评估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注重增值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情况以及每所学校学生进步、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等方面。

  (七)促进特色发展。注重先进的学校文化在教育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共同体成员校的文化品牌,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上形成教育集团的特色。要在坚持教育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尊重各学校原有的文化特色,使各校既有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教育集团的有效落实,区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领导联系制度,组建教育集团办学指导专家组,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集团的日常运作。保障骨干教师流动、优质课程开发、教科研联动、场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经费需求,加强共同体建设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共同体研究成果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共同体及成员学校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构建家校共同体,架起家校同步教育的桥梁。为进一步规范家校共同体建设,经学校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构建家校共同体,执行《国家十年发展纲要》,尊重教育理论和规律。通过“家长会”、“家长学堂”、“家长协会”、“家教咨询”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学校教育、提升家教水平、克服家校矛盾、营建良好的家校教育氛围,保证学校教育的顺利和高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建设: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贾旷

  副组长:林锡宇、马明东

  成员:臧传发、王昉、刘洪肃、陈大龙、焦东兴、李起、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大龙兼任,负责组织家校共同日常工作开展。

  2、部门职责:政教处负责德育方面,教务处负责教学方面,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办公室负责舆论宣传,教科室负责调研、指导活动开展,并进行督查、评价,年级组负责组织落实。

  3、由各班主任担任家校联络员和教导员,负责日常来访家长的接待和咨询,并通过校信通与家长保持联系。

  4、特聘家教咨询师(或由心理咨询师兼任),负责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

  5、分年级成立家长理事会。邀请有家教经验、热心家教工作的家长代表参与家校共同体建设,负责收集家教信息、献计献策、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三、筹建规划:

  1、开设家长学堂,周末开放,供家长集中学习交流使用。

  (1)配置电脑和音像设备,收集、下载、播放家教讲座影像和家教电子图书。

  (2)内设家教阅览室,订购一些家教方面的的报纸、杂志、书籍等。

  (3)配置桌椅、饮水机。

  (4)地点建议设在教科室东(三楼会议室)。

  2、分年级设家长接待室,由年级组班主任专门接待来访家长(避免班主任在办公室接待家长影响其他老师办公),配置椅子、饮水机。

  3、学校专门设家教咨询室或分年级与家长接待室合一(也可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合一),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配置椅子、饮水机。

  4、召开筹备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上岗培训。

  四、活动安排:

  1、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家长会(或家长委员会会议),由各年级组负责组织。

  2、每周日开放家长学堂和家教阅览室,播放系列专家讲座视频,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同时为家长提供优秀家教视频和电子图书的复制下载服务。

  3、开辟“淮滨高中家教大讲堂”,播放系列专家讲座视频,为广大家长提供便利服务,普及家教知识,扩大社会影响。

  4、平时由各班主任负责接待家长来访,提供咨询服务。班主任可结合本班实际,自主开展主题家教活动。

  5、特殊家教咨询,由班主任推荐、年级主任审批、家教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

  6、利用校园网和校信通平台,开辟家教专栏,交流家教经验,宣传家教新理念,加强家校联系。

  7、配合家长理事会进行家教问卷调研,召开专题讨论会。

  五、管理评价:

  1、各年级组要将家校共同体建设列入学年度总体工作计划,每次活动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每学期写出专题总结材料报给教科室。

  2、每学期对家教工作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年级组)和个人(领导成员、班主任、咨询师、模范家长等)进行表彰。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促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确保结对共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了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的思路,按照“优势互补、互帮互助、校地联动”的原则,以加强校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校地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实现以共建深化创新,以党建推动发展,不断提升校地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发展水平。

  二、共建目标。

  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等方式,增强双方的联系和交流,逐步实现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工作互动、资源共享、双向共赢。

  三、组织领导。

  双方各自成立结对共建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结对共建工作。各学院党委书记、各村支部书记分别担任各自一方的组长。

  四、共建内容及措施(双方协商拟定)

  1.开展组织建设互帮共建。各学院发挥党建业务工作优势,帮助指导各村支部扎实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各学院每年组织党员到村参加一次党建座谈活动或者上党课活动。各村主动为学院党员开展宗旨教育、主题实践教育及创先争优活动提供基地和场所。

  2.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学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结对村部分贫困学生及生活困难群众、留守妇女儿童等进行帮扶资助。

  3.开展教育教学互动。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到结对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普及文化和科技知识。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织学生到结对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对村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并组织学生共同参与。

  5.开展文体活动。学院和村党支部双方适时开展文体(文化)娱乐等活动,加强感情交流。

  6.因村施策,一村一品,树立党建品牌。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建议河坝村党建品牌为党建促乡村振兴、街村为党建促乡村治理、照壁村党建促和谐、麻柳村党建促和美、柒山村党建促和睦、草坪村党建促民风、邓家村党建促和善、席草村党建促和宜、龙竹村党建促脱贫。

  7.结对共建资金使用事宜。师范学院下属各学院支部与全镇9个村结对支部资金0.5万元用于各村党员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与镇党委机关支部的结对共建1万元用于全镇机关党员的培训、党建文化活动的提升及对部分优秀党员设立岗位,予以奖励,弘扬先进。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4

  根据《淄博市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

  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

  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习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5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联系的深度融合,根据濮阳市教体局通知要求,经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精神,按照省教体局进一步推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意见,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学校管理、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及学生家长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促进优质管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家校联系,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提升“腾讯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加快建设涵盖学校的智慧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全县公立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等为主要标志的“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智慧校园环境,基本实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三、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构建全覆盖管理网络。

  (1)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列为学校重点工作,在20xx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健全以校长为组长,以校主任和腾讯智慧校园管理员为副组长,学校其它教师为组员,成立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智慧校园成员工作具体分工:组长负责根据学校规划,组织拟订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副组长负责整合校内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推进数字智慧校园硬件建设,根据计划制定具体操作细则。组员: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2)完善覆盖腾讯智慧校园所有管理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层级管理网络。

  一是管理层面完善“校长领导——教师分管——班级应用”三级管理模式。校长统筹组织、协调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制定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组长负责落实分管应用功能的管理、培训与考核;班级班主任、教师负责落实本职各项应用功能的操作与使用。

  二是完善“系统管理员——学校管理员——班级管理员”管理团队建设。系统管理员负责学校腾讯智慧校园数据建设、网络安全、应用统计、使用培训等方面的管理,为学校管理员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学校管理员负责本职能分管板块的数据建设和应用管理,做好学校点、各班级管理员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完成分管工作任务,并对学校点、各班级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班级管理员负责本班级数据建设,负责相关功能使用与应用管理,并及时反馈工作成效与工作建议。全力推进腾讯智慧校园建设。

  2、确定实施步骤,有序推进工作进程。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扎实有序高效地推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章立制(20xx年3月上旬)。在20xx年工作基础上完善学校《推进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修订工作制度。

  (2)完善数据建设(20xx年3月下旬)。通过培训,完善新学期基础数据库建设,一是完成新学期各层面管理员、班主任、教师、学生和家长基本信息收集、导入;二是完成平台各项目应用功能的数据导入。

  (3)全面推进(20xx年4月下旬起)。通过强化培训,全面推进班级圈、教师助手、家长助手、行政助手、教学服务、微官网、考勤、审批等应用功能的推广与应用,强化过程督导检查,提升平台关注、活跃度,提高使用率。

  (4)总结提高(20xx年6月底)。认真全面总结一学期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炼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施行主题活动,打造亮点和特色。依托学校工作安排,整合优质资源,提炼主题活动,大力进行宣传,充分展示学校亮点与校本特色,提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关注度,促进平台活跃度及使用率的不断攀升,推动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4、加强管理,为平台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1)完善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薄弱校点信息化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网络平台,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平台互动、学习交流的需求,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评价、科研、资产等的智慧化管理。

  (2)加强学习交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组织流动现场促进会、座谈会、考察学习等形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建设工作效能。同时,在校内树典型,立标杆,通过校内榜样的示范引领,形成样板,为其它学校、班级、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强化腾讯智慧校园的软实力建设,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间的深度融合。

  (3)强化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做到管理上水平、上档次,真正实现“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家长服务”目标,整体提升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质量和品位。

  5、完善考评机制。

  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班级智慧校园平台应用工作进行考评。一是对平台每周进行2次统计(周一一次,周四一次),统计结果当日在学校微信群通报;二是对班级使用情况实行每学期一评比,对前三名的班级按使用率高低排序,对在班级按一、二、三等奖对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予以奖励。同时,将学期评比结果纳入教师个人评优评先指标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充分调动各班主任及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稳步高效推进。

  腾讯智慧校园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应用、重在持续发展,学校将以此次推进工作为契机,通过行政推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发展模式,强化内部管理,激活工作效能,密切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6

  为了促进我社区的各项工作的发展,根据x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岗村结对互助,共建和谐社会”活动的通知》精神,我社区与“共产党员示范岗”望城县公安局户政科结成共建单位,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共建和谐社区,为扎实有效的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社区、建立健全我社区党支部和户政科党支部互帮互助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以示范带动全盘工作,以共建深化创新,以党建促进发展,积极推进和谐社区的全面建设。

  二、共建目标

  开展与“共产党员示范岗”公安局户政科结对共建工作,实现以岗带动、结对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各种共建活动,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为服务居民和为居民办实事,全面推进社区整体工作上新的台阶。

  三、共建任务

  1、规范党支部组织建设。充分利用户政科“共产党员示范岗”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支部建设,七月将召开一次共建双方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六月、十二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借助户政科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促进社区党支部组织、队伍建设的提升,十月社区支部开展一次党员群众教育培训,搞好党员队伍建设,邀请户政科支部参加和指导社区支部活动,实现与“共产党员示范岗”工作的有效对接,深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推进双方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通过活动的开展,积极学习“共产党员示范岗”的先进思想,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发展观搞好党建工作。社区支部充分利用联系群众密切、了解群众心声、基层经验丰富的优势,帮助“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弘扬求真务实作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树立窗口形象。

  2、发挥社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在“共产党员示范岗”的帮助下社区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共建单位“共产党员示范岗”户政科在树立形象、服务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社会化服务,为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扶贫济困服务、残疾人服务、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劳动就业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卫生医疗保健服务等服务项目,并及做好两劳回归人员的帮教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和公安民警服务体系。

  3、活跃社区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共建双方要尽力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美、求舰求乐、求新的需求,依托“共产党员示范岗”和社区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六月中旬,在斑马湖主办一次迎奥运共建广场活动,提升社区的文化生活氛围;打造社区文化精品,进一步完善文化长廊的建设,将党的惠民政策及时传递到居民心中。并且常年,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和联谊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增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整治社区环境,营造优美生活空间。积极开展“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教育和引导居民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活动,着力解决杨家围道路及下水道的改造,为居民办实事,为居民排忧解难,努力实现文明单位与社区环境的“亮、绿、净、美”,用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教育影响广大居民热爱自己的社区。

  5、加强社区治安,维护良好秩序。积极开展建设“平安社区”活动,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增强职工、居民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积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开展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落实各项防范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社区良好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6、强化帮扶体系建设。以此活动为契机,社区支部与“共产党员示范岗”户政科一道积极开展帮扶活动,着力为基层贫困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示范岗”的各种优势,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党员和青年团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献爱心扶贫帮困活动,鼓励党员干部捐资捐物,并以各种途径充实爱心超市的物资,定期向困难户发放。定期开展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关爱老人、留守儿童和求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努力走出困境。

  四、具体措施

  1、.提高对结对共建活动的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党员、干部深入活动开展,通过结对促进社区的各项工作发展。

  2、加强对社区共建活动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示范岗”和社区党支部作用,成立社区党支部与户政科支部组成共建工作联合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共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提供组织领导和制度保证。

  3、确保共建活动取得实效。要切实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当前,要重点解决解决杨家围的下水道和道路改造建设、文化长廊的建设、社区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共建活动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4、处理好结对共建活动和其他创建活动的关系。结对共建活动是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各项活动的快速提高和发展。要正确处理共建和自建、日常工作的关系,使结对共建活动与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促进我社区全面工作的提高。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7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实现开放办学,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贵定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一批六所中小学“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即【贵教通(20xx)43号】文件,本着“全面共建、突出重点;互促双赢、共同发展”的活动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结对学校:

  二、结对共建目的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利用两校资源优势互补,强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取得共建、共赢的成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共建思路

  1、明确共建工作重点。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教师互访、座谈了解等形式,就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等现状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共建双方学校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提高工作实效。

  2、确定共建工作形式。立足常态和常规教学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优势互补交流活动,使共建工作常态化。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利于促进常规工作规范化。新铺中学贵定六中

  3、突出共建工作载体。以教学科研为主要途径,促进共建学校双方形成比较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四、共建措施

  1、领导结对。组织共建双方学校管理人员互相参观学习,借鉴对方成功经验。每学期初,定期召开一次共建双方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学期或学年共建工作计划及重点。

  2、教师结对。根据共建学校教师发展需求,开展教师结对活动。采取课题合作、集中培训、上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每学年开展共建学校教师结对交流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挖掘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取与结对学校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业务帮扶,提高青年教师成长进步。

  3、借结对共建平台,开展赛课评比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实现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进步,在活动中共建,寻找差距,弥补为足,携手提高双方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共建。双方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共建学校的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组织保障

  1、及时成立“结对共建”领导小组。负责共建工作的计划制定、过程监督、评价考核、经费保障等,确保结对共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要加强交流,与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了解结对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结对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相互协调,保证结对工作顺利开展。

  3、要加大宣传,统一思想,使教师认识结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积极地参与结对工作。同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学校教师、干部结对提供应有的条件,确保结对工作顺利开展。

  六、计划安排根据结对共建工作总体计划,年度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共建双方学校领导见面,共同商讨结对共建工作年度计划。

  2、共建双方学校管理人员互访参观学习,落实共建结对的近期目标。

  3、共建双方教师互相听课,探讨推进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4、启动“同课异构”赛课活动。

  5、作年度结对共建工作的考核、总结。

  6、共享九年级中考资源,交流中考经验,每年至少2次。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8

  为深化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市域范围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经研究,现就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围绕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发挥教共体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市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推进。组建跨层级、跨区域教育集团,实施“互联网+教育”,推动教共体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有效破解教师流动、教师待遇和资源共享问题,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2、坚持共建共享。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教共体,推进区域内学校师资共用、学生共育、课堂共享、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实现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3、坚持特色发展。推动教共体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研究探索教共体的办学规范、工作标准、运行机制,尊重教共体内学校办学个性,打造名校引领下各具特色的办学品牌。

  (三)目标任务。

  20xx年,全市教共体建设有新进展,各区、县(市)新增紧密型教育集团2个及以上,其中至少有1个是跨学段教育集团;新增名校办分校1所以上;新增一批结对学校,广泛开展合作式办学,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覆盖到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到20xx年,在原有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上形成一批以“学段打通、县域互通、师资流通、技术沟通、治理融通”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集团,全市参与教共体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比例达到60%,其中参与跨层级、跨区域一体化办学的中小学比例达到2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参与城乡共建型教共体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优质协调的教共体发展新模式。

  二、打造教育集团建设升级版

  (一)加强融合型教育集团建设。

  根据实际优化集团布局,推动更多集团创建成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加快实现主城区及其开发区中小学全覆盖。健全集团治理体系,按照“一个法人、多个校区”模式实行集团总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核心学校的辐射引领功能,实现师资安排、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基础条件、评价考核一体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育集团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和岗位设置标准,确保集团内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二)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

  名校要按照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跨区域吸纳学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支持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跨区域举办、承办或领办新校并组建教育集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

  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的,经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由核心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市直高中实施跨层级组建教育集团的,由市教育局批准。

  (三)创新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机制。

  扩大学生教育选择,推进学生贯通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集团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跨学段办学模式。通过以优质学校领办分校组建跨学段教育集团,有效构建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的6年或9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属不同办学体制组建的跨学段教育集团,领办的分校要按规定实行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核算、人事管理,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四独立”办学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核心学校领办负责制。

  三、创新合作办学新路径

  (一)建设强弱学校共建型教共体。

  各地要根据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指导所属优质中小学与乡镇中小学、薄弱学校组建共建型教共体。互助教共体采取“1+N”方式,各成员单位在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优质学校向被帮扶学校派驻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在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进度、质量评价、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制定帮扶计划,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被帮扶学校办学水平。

  (二)名校高起点领办新校。

  新办学校历史包袱少,群众期望值高,要加强品牌引领,选择合适的名校领办新校,通过选派管理团队、复制管理办法等方式,实现新校与名校之间管理互通、师资互派、研训联动、项目共研、质量共进、文化共建,实现新校高起点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四、推动智慧教育新发展

  (一)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

  建立完善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扎实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省级试点,加快推进全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建设,20xx年区域内“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乡村小学、乡村初中受援率达到80%以上,合力打造城乡共享智慧教育的绍兴品牌。

  (二)提升网上教育水平。

  支持以核心学校为主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拓展教师培训网络空间,鼓励名师“走网”、建立网上工作室。通过“名师公开课”“网上优课”“同步课堂”“微课学习包”等在线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开展专业化的诊断、答疑、辅导,合力提升教共体学校的教学水平。

  五、探索教共体建设新机制

  (一)建立责任分解落实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教共体建设的工作责任、运行机制、工作任务,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落实高起点办学的核心要素,把学科骨干、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质量考核等核心要素输入教共体学校。按照“早介入、早谋划、早宣传”要求,营造教共体办学氛围。

  (二)建立干部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教育集团内刚性交流和柔性交流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任职改革,优化配置师资结构,公平安排交流岗位。

  对于融合型的'教育集团,要实现集团内部师资统一调配,优秀干部教师刚性打通任职。对于其他类型的集团校区、城乡教共体等,实施柔性交流任职,以名师工作室、派遣管理骨干、支教、搭建教科研平台、输入教育管理等方式提升校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完善教共体治理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和内部管理权。集团成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绩效评价方案等由集团统一制定,设备资源、重大基建项目、重要活动由集团统筹,健全更加开放、科学的运行机制。深化教共体课程建设,建设优质共同课程和特色学校课程,推进教共体各学校融合发展、特色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县(市)要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水平、发展短板和人民群众期盼,制订教共体建设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教共体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统筹协调抓好落实。

  绍兴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将教共体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对区、县(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

  (二)优化教师配置。

  各区、县(市)要在地方事业编制总量中加强对教育事业教师编制的倾斜。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教师编制总量和中小学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统筹考虑推动教共体建设,对教共体核心学校的内设机构、教师配备、高级岗位配置和领导职数进行科学核定,并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调配权;对在教共体建设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具体方案由县级机构编制、人力社保、教育等部门研究确定。

  (三)加大投入保障。

  市、县两级财政要根据教共体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地可根据当地规定制定支教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激励政策,对承担支援任务的骨干教师、管理干部经考核合格后给予一定激励,相关经费由属地保障。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19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的实际,决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新机关党建、服务科学发展为重点,积极整合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和服务资源,切实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要求

  按照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丰富机关党建活动内容,进一步促进机关干部职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结对共建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实践基地。

  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机关党建带动社区党建为出发点,通过组织共建,签订结对共建目标任务书,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优势,加大对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带动社区党组织稳步向前发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具体措施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按照党组织建设“五个好”标准,帮助结对共建单位进一步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抓好党组织建设,建好党员活动室等宣传教育阵地,携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促进农村和社区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实现发展目标,共同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篇3】结对共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促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确保结对共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了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的思路,按照“优势互补、互帮互助、校地联动”的原则,以加强校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校地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实现以共建深化创新,以党建推动发展,不断提升校地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发展水平。

  二、共建目标。

  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等方式,增强双方的联系和交流,逐步实现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工作互动、资源共享、双向共赢。

  三、组织领导。

  双方各自成立结对共建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结对共建工作。各学院党委书记、各村支部书记分别担任各自一方的组长。

  四、共建内容及措施(双方协商拟定)

  1.开展组织建设互帮共建。各学院发挥党建业务工作优势,帮助指导各村支部扎实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各学院每年组织党员到村参加一次党建座谈活动或者上党课活动。各村主动为学院党员开展宗旨教育、主题实践教育及创先争优活动提供基地和场所。

  2.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学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结对村部分贫困学生及生活困难群众、留守妇女儿童等进行帮扶资助。

  3.开展教育教学互动。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到结对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普及文化和科技知识。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织学生到结对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对村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并组织学生共同参与。

  5.开展文体活动。学院和村党支部双方适时开展文体(文化)娱乐等活动,加强感情交流。6、因村施策,一村一品,树立党建品牌。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建议河坝村党建品牌为党建促乡村振兴、街村为党建促乡村治理、照壁村党建促和谐、麻柳村党建促和美、柒山村党建促和睦、草坪村党建促民风、邓家村党建促和善、席草村党建促和宜、龙竹村党建促脱贫。7、结对共建资金使用事宜。师范学院下属各学院支部与全镇9个村结对支部资金0.5万元用于各村党员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与镇党委机关支部的结对共建1万元用于全镇机关党员的培训、党建文化活动的提升及对部分优秀党员设立岗位,予以奖励,弘扬先进。

共同体建设方案 篇20

  一、方案实施背景: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学生,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社区教育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但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矛盾,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还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地方,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协调统一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公办小学,地处宝山区顾村镇这一城郊结合部。近年来,随着顾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导入,学生生源的结构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原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带来教育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融入带来教育观念的大碰撞,也给教育的革新创造了不少新的机遇。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已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方案实施的指导思想:

  探索建设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具有城郊结合部特点的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模式,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方案实施的策略:

  1、制度保障策略:在探索建设“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机整合中,我们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作为重要保障。

  2、活动机制策略。要充分以开展各类活动为基础、将系列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合和总体工作之中。

  3、联系沟通策略。必须充分调动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互动性研究。

  4、评价监督策略。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将家长、社区对学校的评价作为学校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

  5、深化反思策略。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阶段性的不断的反思,对工作加以动态的修正和完善,使其能更有效地找到工作的生长点和有效切入点。

  四、方案实施的原则:

  1、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

  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密,任何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区之中,学生一只脚踏出学校,另一只脚就踏进了社区,社区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

  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他们需要玩,需要朋友,需要观察世界、交流信息、学习生活。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希望。

  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只有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形成人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风尚和社区环境。

  2、双向开放,学校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校是社区的重要的文化机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造福于社区居民的实事,也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社区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挖掘,使社区中的“潜在教育资源”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可以借助于社区的力量强化、细化、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引进教育活水。这样的“开放”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

  五、方案实施的具体内容: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全面开放

  场馆设施开放。学校将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图书馆、琴房、美术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室内运动馆、田径运动场、演播厅等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习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

  师资及管理人员开放。学校可抽调在德育、计算机、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辅导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疏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帮助家长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等。学校面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放。学校可以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等。这样做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了解,形成了学校、社区共同关心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2、社区资源给予学校充分的帮助

  社区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邀请社区内各单位领导、知名人士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共商学校教育发展大计;同时,还可以和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城管中队等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不健康的文娱、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优化学校周边教育环境;借助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解决一些自身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社区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能为保证学校、社区活动的长久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一支固定的辅导员队伍,学校的社区活动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社区辅导员可以是学生家长、社区的优秀人才等。学校应积极争取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成为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担任学校的社区辅导员。社区里的老革命、老战士、企业家、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更是社区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应当积极与他们保持联系,聘请他们为社区辅导员,在一些特定纪念日里请他们来学校进行指导、开展活动。他们的丰富经历、宝贵经验将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提供极大的帮助。

  社区可以给予学校资金上的资助。社区里的很多单位都乐意资助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建设,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外来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学校可积极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联系协商,汇集社区多方力量,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烦恼,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学习和成长的权利。

  3、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能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长素质大幅度提高。在家长学校中,有计划、按序列安排教学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讲授一些有针对性、使用性的知识,根据家长的需要组织教学,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家庭教育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出发安排内容,除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方法讲授外,还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经验,提出家教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极大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4、改选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逐步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功能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相对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

  5、建立“家访”制度: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教师可以与家长谈心式的探讨教育问题,并直接提出教育建议,有利于形成学校与家庭良好的协作关系。

  6、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信息通道:利用现代快捷的通讯手段,能及时有效的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也可以设立“家庭教育咨询信箱”公布学校电话号码,以便家长随时咨询。要求教师对学生公开自己的住宅电话,且熟知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便捷的联系方式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7、创新家长会:使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成功的家教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8、增设“家长开放日”、“共同走进课堂”等活动:请家长、社区各界人士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直观的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

  9、建立家教咨询站:在家长学校举办讲座时,都留下一定的时间给家长咨询,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汇总后请专家作答。向家长提供专家的电话以便随时咨询,并在学校成立家教咨询站,定期接待家长,及时向家长解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们能迅速获得学校及专家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能及时的解决教育问题,避免了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0、充分利用社区派出所、法院、敬老院、团委、宣传栏、德育教育基地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教育职能。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