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
范文 |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精选20篇)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的实际,决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新机关党建、服务科学发展为重点,积极整合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和服务资源,切实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要求 按照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丰富机关党建活动内容,进一步促进机关干部职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结对共建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实践基地。 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机关党建带动社区党建为出发点,通过组织共建,签订结对共建目标任务书,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优势,加大对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带动社区党组织稳步向前发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具体措施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按照党组织建设“五个好”标准,帮助结对共建单位进一步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抓好党组织建设,建好党员活动室等宣传教育阵地,携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促进农村和社区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实现发展目标,共同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2实施学校结对共建有助于优势互补,双赢共进,提高双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资源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高效发展,提高工作时效。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实现开放办学,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贵定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一批六所中小学“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即【贵教通(20xx)43号】文件,本着“全面共建、突出重点;互促双赢、共同发展”的活动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结对学校:
二、结对共建目的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利用两校资源优势互补,强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取得共建、共赢的成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共建思路 1、明确共建工作重点。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教师互访、座谈了解等形式,就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等现状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共建双方学校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提高工作实效。 2、确定共建工作形式。立足常态和常规教学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优势互补交流活动,使共建工作常态化。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利于促进常规工作规范化。新铺中学贵定六中 3、突出共建工作载体。以教学科研为主要途径,促进共建学校双方形成比较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四、共建措施 1、领导结对。组织共建双方学校管理人员互相参观学习,借鉴对方成功经验。每学期初,定期召开一次共建双方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学期或学年共建工作计划及重点。 2、教师结对。根据共建学校教师发展需求,开展教师结对活动。采取课题合作、集中培训、上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每学年开展共建学校教师结对交流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挖掘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取与结对学校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业务帮扶,提高青年教师成长进步。 3、借结对共建平台,开展赛课评比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实现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进步,在活动中共建,寻找差距,弥补为足,携手提高双方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共建。双方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共建学校的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组织保障 1、及时成立“结对共建”领导小组。负责共建工作的计划制定、过程监督、评价考核、经费保障等,确保结对共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要加强交流,与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了解结对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结对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相互协调,保证结对工作顺利开展。 3、要加大宣传,统一思想,使教师认识结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积极地参与结对工作。同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学校教师、干部结对提供应有的条件,确保结对工作顺利开展。 六、计划安排根据结对共建工作总体计划,年度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共建双方学校领导见面,共同商讨结对共建工作年度计划。 2、共建双方学校管理人员互访参观学习,落实共建结对的近期目标。 3、共建双方教师互相听课,探讨推进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4、启动“同课异构”赛课活动。 5、作年度结对共建工作的考核、总结。 6、共享九年级中考资源,交流中考经验,每年至少2次。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3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政府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政府“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平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平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平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习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习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习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习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展现精彩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平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贾建飞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童欢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唐旻祎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徐湘如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4为探索政府部门党组织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在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进、巩固和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成果,努力形成“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整体合力,推动双方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有效地履行职责,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了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的原则,在共建党支部的双方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共建双方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通过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各单位中心工作的开展,促进港航经济和谐发展。 二、共建目标 通过搭建基层支部共建平台,共同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和党建工作规范化,有利于密切老港海关船舶监管科党支部和中远海运供应公司第四党支部之间、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党员干部作风,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共建活动, 1 彼此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活动内容 1.联合开展党员教育。一是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员教育活动,采取结对双方党支部书记轮流讲党课,组织党员集中集体自学等方式开展学习教育。二是织开展学习讨论会、交流会,相互提供学习资源平台。三是采取举办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参观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强化学习教育成果。 2.联合开展党组织生活。一是结对党支部之间定期安排一天组织党员同过组织生活,围绕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两学一做”等内容,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二是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包括:开展“三会一课”、同温入党誓词、合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生活。 3.互帮互促,共建规范基础工作。结对共建党支部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开展一次互访沟通交流活动,就党建方面的日常性、规范性工作进行相互检查、指导、互助,按照“五好”党支部标准,共同完善和规范各项党建基础工作,促进双方党建工作共同提高。 4.积极拓展活动外延。在结对共建活动期间,双方定期开展党建活动,促进双方交流。如适时组织双方党员开展双方工作体验活动,通过角色转换体现彼此工作,促进双方交流,增进 1 结对党员业务知识的提高,做到互动互学、互帮互促,提高整体“结对共建”水平。 5.联合共促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海关在贸易和进出口方面的信息、政策优势,把国家、地方政府好政策及时传达到企业,指导企业用好政策。研究和协调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相互协助、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共同维护港口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10月中旬前)。结对党支部之间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彼此掌握双方党支部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双方联络员,制定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开展计划。在老港或供应公司召开动员会议,启动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2.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10月下旬-20__年8月底)。结对党支部加强工作沟通,联络人员每月对照实施方案和计划,掌握工作进度,积极联系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落实各项任务,完善各项活动档案资料,确保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得到切实开展。 3、总结和验收阶段(20__年9月底)。结对党支部对开展共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书面总结材料。结对党支部双方的上级党组织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收。 五、组织领导与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结对共建党支部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共创活动,切实把共建活动列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结对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身体力行,作好表率;支部领导班子要落实认真研究,部署活动。结对共建的党支部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一次联系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推进工作任务。结对共建党支部要加强沟通联系,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共建单位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在学习教育、组织生活、联系服务群众等具体工作中,互帮互促,共同进步。引导各自党员积极参与到各项共建工作任务中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带动重点工作、业务工作,推进共建活动持续有序开展。 3.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共建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为推动共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5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坚持公益、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均衡下沉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为根本目的,建设和发展“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逐步改造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工作目标 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机制,实现县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格局。通过医共体建设试点,整体完善医共体服务体系,使我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逐步建成。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根据我县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鼓励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在保持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投入渠道、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等“七不变”的前提下,实施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目录、采购配送、诊疗标准、医保支付、医防融合、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等“十统一”管理,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共体内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社会效益。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和基本医疗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组建和管理 (一)组建县医共体 以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组建郯城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医共体”)。乡镇卫生院保留原名称,加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某某分院牌子。核心单位与成员单位形成“责权统一、分工协作”的县域医共体。 (二)建立医共体管理体系 1.统一人事管理。县医共体人员编制实行总额控制,由医共体按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范畴统筹使用,原则上可横向、不纵向统筹。医共体内全部实行岗位聘用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有人员按原人事规定管理,新进人员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报县委编办备案。完善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医共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或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必须按规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服务1年。鼓励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统一财务管理。组建县医共体财务核算中心,单独设立集团专户、专账,在现行财政投入政策、渠道和补偿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财政投入资金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统一支付使用。医共体设立固定资产专账,分别建立台账,实行统一管理。各单位诊疗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由医共体核心单位根据业务需求统一调配使用。 3.统一药品目录。医共体内统一药品医保报销目录、统一价格。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遴选的药品范围全部下沉基层,加强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制定长处方、延伸处方实施方案,明确处方病种和药品目录,并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完善。 4.统一采购配送。坚持药品集中采购方向,落实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和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采购有机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医共体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对中标结果执行满1年以上的公开招标药品进行集中议价采购。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5.统一诊疗标准。医共体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制定完善县域内分级诊疗标准,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县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五大中心;按照各分院功能定位和技术特色,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区域诊疗分中心,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同质化,并实现整个诊疗过程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 6.统一医保支付。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县医共体,实行按月预付、当月结算、动态调整、年终平衡。县医共体建立医保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县医共体结余资金可用于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和内容等。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完善超支分担比例。县医共体内上下级转诊的,患者住院只扣减一次报销起付线。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提高到95%,起付线调整为200元,年度内只扣减一次。 7.统一医防融合。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皮防站、县结防所纳入县医共体成员单位,承担各自牵头业务的指导落实。同时,促进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家医签约、康复养老与基本医疗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明确团队中医生在开展医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上下分开”。做好区域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与高血压、糖尿病质控监测系统的衔接,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数据共享。 8.统一绩效管理。合理利用核心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各自优势,通过内部协商建立利益协作共同体,建立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共体内部要建立考核机制,应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时效、群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分配考核。对于医共体内部开展交流学习、技术指导、专家坐诊、双向转诊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相关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9.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将县、乡、村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统一管理,推进医共体内院务管理、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间可以共享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10.统一后勤保障。消毒供应、办公用品等医共体内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均统一管理,统一供给和保障,相关费用按照成本予以结算。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研究建立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调研起草并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章程,搭好基本架构,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分工,为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12月)。医共体建设启动并正式运行,按照“七不变”“十统一”的总体要求,初步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医共体有序有效运作。 (三)推进阶段(20xx年1月-12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县域内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就诊新格局得到构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医共体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分级诊疗、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的重要载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施多方联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县卫生健康局要发挥牵头作用,明确医共体建设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组织制定医共体建设规划,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县财政局要按照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县医疗保障局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强化督查评估。以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建立医共体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整体评估。要加强评估效果的运用,与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强化工作导向作用。 (四)注重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运行机制、诊疗程序、政策措施等相关内容的宣传。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经验总结,及时推广典型做法。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各方面支持认可度,为推动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6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动力,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实现县域内小学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一体化共同发展原则。注重推动集团内各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办学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紧密共享,建设互动共赢的集团化发展共同体。 (二)坚持融合中主动发展原则。注重激发集团内每一所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尊重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通过集团化“价值提升、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和动力内化”形成“一校一品位、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全面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目标。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学校集团化办学为契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小学教育优质均衡。 (二)具体目标 1.创新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集团内各校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工作措施互融互通。推动教育集团稳步、持续、高质量发展。 2.实现乡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化、精细化,使学校教育教学、党建、人事、财务、安全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实行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集团总校有骨干教师、名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交流,辐射带动农村学校,乡村学校教师分期分批到城镇学校交流学习。 4.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发挥集团总校的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集团内分校办学活力,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体,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改进考评机制,优化集团捆绑式考核方案,提高集团化办学竞争力,使之成为全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整体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四、组建模式 (一)集团划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将八个乡镇(街道)所有小学,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发展水平,采取“强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区校+乡村校”的组合方式组建小学教育集团,首期分为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设立两个集团总校,确定荔波一小为第一集团总校,荔波二小为第二集团校。 (二)集团法人资格。教育集团以“1+x”的多法人联合方式组建,每个集团以 1 所城区学校为集团总校,2-4 个乡镇(街道)中心校(含教学点)为集团分校。分校保留原有校名,加挂集团总校分校校牌。集团内各成员校法人资格不变。 (三)集团管理机制。教育集团实施理事会统筹下的各成员校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理事长全面统筹集团管理工作。各成员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责任共担管理模式。 (四)集团理事会。设立总校校长任集团理事长,乡镇(街道)中心校校长任副理事长,其他分校负责人任理事的集团理事会。 集团理事长具有对分校校长(负责人)人选的任用和对分校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职员工的统筹调配建议权。经集团理事会赋权后,分校校长(负责人)作为分校第一责任人,对本校教育教学和人、财、物进行日常管理。乡镇中心校校长对集团总校校长负责,村校(点)负责人对乡镇中心校校长负责。 五、运行要求 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充分简政放权,集团总校校长可以对集团内的教师和财物进行合理调配,按程序报县教育局党委研究审定后执行。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实行统一评价,捆绑考核。 (一)创新管理机制。各教育集团由总校牵头,分校积极配合,建立符合各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章程,明确集团的宗旨、目标、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及各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约束和规范教育集团办学行为。理顺集团总校与分校在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水平。通过建章立制与执行充分调动成员学校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能动性,增强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优化师资队伍。集团各成员学校教师交流范围原则上只在集团内部。集团内师资协调由总校牵头,分校密切配合。按照“总量不变、结构合理、促进均衡、盘活优化”的原则,根据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需要与特点采用点对点交流、结构补缺、跨校执教等方式,建立积极有效的集团内教师交流和领导交流机制。盘活集团骨干教师资源,加快集团学科名师建设,形成一支集团“领航教师”队伍,发挥其在集团内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学科建设、课程开发为纽带组建集团专项研修团队,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集团教学研训一体化制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培育分校师资队伍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集团各成员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趋于均衡稳定。 (三)常态教学共研。教育集团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集团性教学研讨活动,针对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把脉问诊,找出问题,精准施策。总校要定期到薄弱分校开展研学指导,通过示范带动,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提振士气,奋发赶超。集团内骨干教师(名师)要一对一结对帮助教学成绩靠后的教师,从课标把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辅导等给予指导,有效提升受助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强化交流问效。根据集团建设需要,结合《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集团总校和分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周期 1-2 年,明确职责要求和目标任务,开学前报县教育局政工科备案。集团总校每年定期向薄弱分校派出至少 3 名以上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负责引领分校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发展,要明确派出人员到分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目标任务;对应的分校等额输出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跟岗人员要力保任教学科成绩稳中有进。交流期满,将严格考核问效,对教学质量连续两年下滑的总校和分校校长进行轮岗交流或免职。互派教师的身份性质不变,工资关系和福利待遇按《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五)探索学生体验。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方式,各校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总校与分校探索实施部分学生联合培养实验。总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分校结对开展学习互鉴、生活体验活动,分校选派部分学生到总校跟班学习体验,不断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模式,达到共同提高。 (六)提升办学效益。推行集团成员学校实行基本同步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和学生品行综合评价等方面协调一致、同步推进,共同提升。建立课堂教学共研机制。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学科组研讨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和教科研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校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质量。分校学科教师要定期到总校就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交流研讨,每月抽出至少 1 天时间到集团总校跟班听课学习,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教育集团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总校带动作用和分校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集团内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内部场地、课程、师资、活动等教育资源共享。探索集团内跨校课程开发、课程共享和课程配送,持续提升办学效益。 (七)塑造办学品牌。各教育集团要把推动集团发展与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教育文化的互融和推广。注重集团文化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团的文化品牌。加强基础教育内涵课程项目研究。各成员校在提升常态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推进本校的特色课程项目创建,充分发挥集团的群体智慧,集中集团专业力量,对现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凝练,在坚持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分校的办学特色,使分学校既有集团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和谐发展的集团品牌。 (八)加强业务指导。县教育局要加强集团化办学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教育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集团化办学督导考评工作。教学研究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政工科:负责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教师流转和培训中心:负责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基础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布局规划工作。综合科:负责宣传工作。会计核算中心:负责集团化财务和资金管理保障工作。校园安全和法规服务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中心:负责集团化信息教育工作。卫生和食品安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项目建设中心:负责集团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学生资助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学前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附设幼儿班管理工作。纪检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纪检工作;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校外活动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筹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县教育局要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工作组)负责人、总校校长为成员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各集团总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具体工作。各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有关集团化办学会议,重点解决集团化办学的疑难问题,切实将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机制。县教育局依据《荔波县小学教育集团考核评估办法(试行)》按年度对各教育集团办学情况、实施过程及办学效果开展捆绑式评估,既要看集团的整体发展,也要看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进步,实现考评结果与学校或个人荣誉、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有机衔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设立专项经费。县财政每年度预算安排每个集团不低于 30 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活动开展和运转保障等,专项资金必须按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激励人才支边。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建立激励人才支援边远农村学校相关机制。鼓励集团总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边远乡镇中心校或村校支教,乡镇中心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村校支教。明确支边目标任务,落实相关政策性补助补贴,实行同等条件评优评先、竞聘岗位职称优先规定,保障支边教师服务期的合法权益,促进集团化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五)营造良好氛围。县教育局综合科和各教育集团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对集团化办学中涌现出的“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以及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成效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全系统、全社会积极营造支持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7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坚持公益、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均衡下沉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为根本目的,建设和发展“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逐步改造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工作目标 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机制,实现县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格局。通过医共体建设试点,整体完善医共体服务体系,使我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逐步建成。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根据我县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鼓励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在保持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投入渠道、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等“七不变”的前提下,实施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目录、采购配送、诊疗标准、医保支付、医防融合、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等“十统一”管理,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共体内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社会效益。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和基本医疗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组建和管理 (一)组建县医共体 以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组建郯城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医共体”)。乡镇卫生院保留原名称,加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某某分院牌子。核心单位与成员单位形成“责权统一、分工协作”的县域医共体。 (二)建立医共体管理体系 1.统一人事管理。县医共体人员编制实行总额控制,由医共体按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范畴统筹使用,原则上可横向、不纵向统筹。医共体内全部实行岗位聘用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有人员按原人事规定管理,新进人员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报县委编办备案。完善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医共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或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必须按规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服务1年。鼓励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统一财务管理。组建县医共体财务核算中心,单独设立集团专户、专账,在现行财政投入政策、渠道和补偿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财政投入资金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统一支付使用。医共体设立固定资产专账,分别建立台账,实行统一管理。各单位诊疗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由医共体核心单位根据业务需求统一调配使用。 3.统一药品目录。医共体内统一药品医保报销目录、统一价格。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遴选的药品范围全部下沉基层,加强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制定长处方、延伸处方实施方案,明确处方病种和药品目录,并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完善。 4.统一采购配送。坚持药品集中采购方向,落实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和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采购有机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医共体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对中标结果执行满1年以上的公开招标药品进行集中议价采购。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5.统一诊疗标准。医共体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制定完善县域内分级诊疗标准,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县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五大中心;按照各分院功能定位和技术特色,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区域诊疗分中心,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同质化,并实现整个诊疗过程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 6.统一医保支付。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县医共体,实行按月预付、当月结算、动态调整、年终平衡。县医共体建立医保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县医共体结余资金可用于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和内容等。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完善超支分担比例。县医共体内上下级转诊的,患者住院只扣减一次报销起付线。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提高到95%,起付线调整为200元,年度内只扣减一次。 7.统一医防融合。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皮防站、县结防所纳入县医共体成员单位,承担各自牵头业务的指导落实。同时,促进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家医签约、康复养老与基本医疗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明确团队中医生在开展医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上下分开”。做好区域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与高血压、糖尿病质控监测系统的衔接,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数据共享。 8.统一绩效管理。合理利用核心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各自优势,通过内部协商建立利益协作共同体,建立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共体内部要建立考核机制,应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时效、群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分配考核。对于医共体内部开展交流学习、技术指导、专家坐诊、双向转诊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相关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9.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将县、乡、村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统一管理,推进医共体内院务管理、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间可以共享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10.统一后勤保障。消毒供应、办公用品等医共体内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均统一管理,统一供给和保障,相关费用按照成本予以结算。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__年10月)。研究建立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调研起草并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章程,搭好基本架构,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分工,为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实施阶段(20__年11月-12月)。医共体建设启动并正式运行,按照“七不变”“十统一”的总体要求,初步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医共体有序有效运作。 (三)推进阶段(20__年1月-12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县域内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就诊新格局得到构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医共体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分级诊疗、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的重要载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施多方联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县卫生健康局要发挥牵头作用,明确医共体建设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组织制定医共体建设规划,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县财政局要按照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县医疗保障局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强化督查评估。以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建立医共体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整体评估。要加强评估效果的运用,与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强化工作导向作用。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8一、精心谋划,科学制定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方案 1.加强统筹谋划。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各地要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提高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到20xx年底,全省确保20%、争取3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到20xx年底,争取全省不低于7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到20xx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各州、市要认真总结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经验,依据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确定每个县、市、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工作目标、年度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有关部门要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金、人员、政策等保障。要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在保持稳中求进的前提下,可结合实际对规划进度作适当优化和调整。 3.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逐县摸底,全面、准确掌握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4个方面基本情况,健全硬件投入、设施设备定期更新等机制,制定责任到人的整改方案和措施。 二、创新方式,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4.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空间布局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校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并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各级政府将教育部门纳入同级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有关部门应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依法落实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标准化学校有关规定。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强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 5.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台账,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通盘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大校额,推动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和班额、校额达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有效途径,努力推动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 6.推行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优势和优质品牌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学区学校间优势互补,增强薄弱学校造血机能,整体提升办学质量。以教师科学配置为基础、教学质量为核心、教育评价为牵引,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完善“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帮扶机制。 三、完善机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7.完善控辍保学常态化工作机制。压实控辍保学“双线四级”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和村组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责任机制,推动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充分利用云南省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动态管理系统、政府救助平台等,认真落实控辍保学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无遗漏,确保辍学学生“劝得回”。健全普职融合等安置保学和应助尽助救助机制,确保劝返学生稳得住、有出路。健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提升学校吸引力,确保劝返学生“学得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控辍保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未成年犯义务教育保障工作。 8.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加快推进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以政府购买民办学位方式入学就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保护机制,优先保障寄宿需求,畅通亲子沟通交流渠道,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9.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特殊教育拓展融合,从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健全面向视力、听力、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等各类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大对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为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配齐配足教职工,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专职兼职教师。 四、深化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10.改进义务教育评价。开展政府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评价、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等,切实扭转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导向,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和活力。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适时推进省域自主性监测,建立反馈整改机制。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述评有关制度,将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学业述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内容。 11.大力推进智慧教育。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智能化改造,普及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实训室、智能图书馆等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终端。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设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以数字课堂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示范课程,建成服务全省的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提升区域间、城乡间以及校际间的教学管理水平。 12.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政策。实施阳光均衡分班,均衡配备师资,严禁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探索统筹校内外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及模式。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落实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学校章程建设。探索推进学生上学放学路径规划和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治理改造等工作。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依法依规处置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 五、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3.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监测,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进校园,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创新劳动教育方法和评价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筛查评估、早期识别与干预机制。 14.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规范课堂教学,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深度、全员参与。注重课堂向课外延伸、教学向教育拓展,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健全教学评价制度,注重评估与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15.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完善省、州市、县、学校四级教研体系,推进省、州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建设,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专职兼职结合的教研队伍。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增强教研工作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效能。 六、夯实基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6.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加快推动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深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各县、市、区统筹教师资源,按照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以及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等核心指标,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推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持续加大思政、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教师的配备和培养力度。 17.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项目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地区、“三区三州”有关地区倾斜。加强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教师、小学全科教师和“三科”统编教材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中小学10%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18.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推动各地为乡村教师提供稳定性住房。实施集中连片地区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绩效工资核定向乡村小规模学校、艰苦边远地区学校倾斜,内部分配向班主任和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教师倾斜。对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和社会事务进校园进行统筹规范,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对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乡村教师予以奖励,鼓励各地对优秀教师予以奖励。 七、压实责任,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织领导 19.强化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各级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工作机制,明确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等部门相应责任。各级政府每年至少要听取1次义务教育工作汇报,建立健全有关奖惩制度。 20.强化经费保障。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严格落实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建设,加大对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投入。 21.强化督导评估。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各地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义务教育年度巩固情况监测制度,通过调研评估、指标监测等方式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县开展实地评估和指导,对达到标准要求的县、市、区适时申请国家认定。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不按期完成创建任务的地区和创建后出现工作滑坡的州、市、县、区进行约谈或问责。各州、市人民政府要健全监测机制,完善监测手段,通过全程监测、动态监控、过程督导等,加强对创建县和规划县的督促指导。 22.强化激励机制。对在20xx年及以前年度主动申请接受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的县、市、区,省级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每年组织1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讨观摩活动,推介宣传典型经验做法。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9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组建学校 20xx年,省教育厅给我县下达的任务是新增6对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我县新增的6对共建型教共体学校分别是: 1.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古市镇岗寺中心小学 2.松阳县象溪镇中心学校——松阳县象溪镇靖居中心小学 3.松阳县大东坝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安民乡中心小学 4.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松阳县枫坪乡中心小学 5.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中心小学——松阳县裕溪乡中心小学 6.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松阳县樟溪乡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扶持象溪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古市镇中心学校帮扶玉岩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 二、成立工作专班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明确组建要求 (一)制定《松阳县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名单。(责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时间:6月15日前)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对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责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 (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各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责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六)指导教育共同体学校通过平台对接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及时、有效采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教研、教育共同体间教师交流等应用数据。(责任科室:技术中心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七)多层面、全方位做好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的宣传。(责任科室:办公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选工作。(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教研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九)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省政府民生实事地图信息编制与进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67)号文件要求,做好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并确定县级信息采集员为陈金伟。各结对学校根据任务部署及时上交材料。(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各结对学校全面完成时限:11月底前) 责任科室落实好相关职责任务,各结对学校实施好本方案,明确教共体双方学校、结对模式,有序推进结对任务。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0为贯彻落实20xx年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要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 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和《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奉教〔20xx〕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原有的小学5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初中4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格”,新确立“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12对24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区教育局教共体建设领导工作小组 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段教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布局,领导和指导各义务段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科室科长、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义务段中小学校长(或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普教科,王锡权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名单 三、“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要点 A、共建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 (二)组织模式。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县管校聘”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优化支持措施、细化捆绑考核要求,保障教共体内教师城乡合理流动。 B、融合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 (二)组织模式。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发展。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可设总校长和校区校长,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融合型教共体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实现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由“学校人”向“教共体人”转变。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平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社会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共体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标准、人员流动规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四、做好教共体发展五篇文章 (一)领导核心建设文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负责教共体的宏观事项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核心校校长作为教共体总校长,全面负责教共体的组织运作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推动,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共体内各校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各成员校校长作为独立法人全权负责本校所有事务,根据教共体相关制度履行成员校义务,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教共体日常组织工作可以实行轮值制,每年由1所学校负责,定期开展教共体内各项交流研讨活动。 (二)教师发展文章。目前,城乡学校的最大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而软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素质。组建城乡学校教共体要打破原来单纯以校为单位的师资力量壁垒,而是要着眼于整个教共体。根据教共体建设需要,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和考核办法。一是更广泛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名优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共体的优质资源,优先在教共体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完善支教挂职制度。在现有制度下,核心校的教师优先安排到成员校支教,成员校的新教师优先安排到核心校挂职锻炼,从而在共同愿景下,实现教师的柔性流动,整体提升教共体内部师资水平。 (三)学生发展文章。教共体要将学生发展纳入整体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互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一是学习交流。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学习体会等途径,架构同龄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二是活动交流。利用教共体内各校组织运动会、迎新活动、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机会,互派学生参加,加强联系与融合,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三是结对交流。核心校与成员校结成年级对子、班级对子,在年级组建设、班级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学生之间结成助学对子、帮困对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四)教研科研文章。建立和完善教共体科研、教研机制,通过紧密型科研、教研团队与机制的建设,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项目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整合教共体所属学校的名师、骨干等资源成立教共体中心教研组,制定统一的教研活动方案、学期教学计划、联考联测机制,实现教学进度、教学监测同步。通过送课、听课、观摩课等形式,共同研讨、交流切磋,整体提升,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不想搞、无法搞、搞不好等现实问题。 (五)捆绑考核文章。为防止教共体学校发展“两张皮”,需要建立捆绑考核机制,使所有教共体学校捏紧一个拳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既“貌合”又“神聚”。捆绑考核可以采用“按照比例、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如:组建初期,核心校的年度考核成绩以核心校考核成绩的80%与成员校成绩的20%构成,成员校的考核成绩以核心校成绩的20%与本校成绩的80%构成。往后,视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实施成效,逐步加大比例。 五、深入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规范完善,统筹安排(20xx年7月-8月) 总结梳理当前教共体建设的经验,分析当前教共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遴选适合教共体建设条件的核心校或校区。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成立机构,建章立制(20xx年9月-10月) 各教共体成立理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核心校校长(或书记)担任理事长,其他成员校长担任副理事长。理事长负责指导教共体内各项制度的制定,组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合作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实施推进,精细管理(20xx年10月起) 各校区认真执行教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依据学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跟踪调研,评估指导(20xx年5月前) 区教育局对教共体建设进行调研,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入发展。 (五)提炼经验,总结推广(20xx年-20xx年) 加强过程评估,发挥诊断功能。组织教共体建设总结推进会,分享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教共体建设配套政策,促进教共体整合纳新,不断扩大教共体建设覆盖面。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1根据《淄博市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习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2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的实际,决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新机关党建、服务科学发展为重点,积极整合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和服务资源,切实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要求 按照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丰富机关党建活动内容,进一步促进机关干部职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结对共建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实践基地。 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机关党建带动社区党建为出发点,通过组织共建,签订结对共建目标任务书,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优势,加大对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带动社区党组织稳步向前发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具体措施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按照党组织建设“五个好”标准,帮助结对共建单位进一步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抓好党组织建设,建好党员活动室等宣传教育阵地,携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促进农村和社区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实现发展目标,共同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篇3】结对共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促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确保结对共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了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的思路,按照“优势互补、互帮互助、校地联动”的原则,以加强校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校地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实现以共建深化创新,以党建推动发展,不断提升校地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发展水平。 二、共建目标。 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等方式,增强双方的联系和交流,逐步实现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工作互动、资源共享、双向共赢。 三、组织领导。 双方各自成立结对共建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结对共建工作。各学院党委书记、各村支部书记分别担任各自一方的组长。 四、共建内容及措施(双方协商拟定) 1.开展组织建设互帮共建。各学院发挥党建业务工作优势,帮助指导各村支部扎实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各学院每年组织党员到村参加一次党建座谈活动或者上党课活动。各村主动为学院党员开展宗旨教育、主题实践教育及创先争优活动提供基地和场所。 2.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学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结对村部分贫困学生及生活困难群众、留守妇女儿童等进行帮扶资助。 3.开展教育教学互动。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到结对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普及文化和科技知识。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织学生到结对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对村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并组织学生共同参与。 5.开展文体活动。学院和村党支部双方适时开展文体(文化)娱乐等活动,加强感情交流。6、因村施策,一村一品,树立党建品牌。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建议河坝村党建品牌为党建促乡村振兴、街村为党建促乡村治理、照壁村党建促和谐、麻柳村党建促和美、柒山村党建促和睦、草坪村党建促民风、邓家村党建促和善、席草村党建促和宜、龙竹村党建促脱贫。7、结对共建资金使用事宜。师范学院下属各学院支部与全镇9个村结对支部资金0.5万元用于各村党员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与镇党委机关支部的结对共建1万元用于全镇机关党员的培训、党建文化活动的提升及对部分优秀党员设立岗位,予以奖励,弘扬先进。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3为贯彻落实20xx年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要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和《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奉教〔20xx〕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原有的小学5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初中4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格”,新确立“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12对24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区教育局教共体建设领导工作小组 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段教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布局,领导和指导各义务段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组长:周永龙 副组长:陈鲁焕 成员:各科室科长、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义务段中小学校长(或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普教科,王锡权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名单 略 三、“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要点 A、共建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 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 (二)组织模式。 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县管校聘”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优化支持措施、细化捆绑考核要求,保障教共体内教师城乡合理流动。 B、融合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 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 (二)组织模式。 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发展。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可设总校长和校区校长,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融合型教共体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实现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由“学校人”向“教共体人”转变。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平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社会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共体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标准、人员流动规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四、做好教共体发展五篇文章 (一)领导核心建设文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负责教共体的宏观事项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 核心校校长作为教共体总校长,全面负责教共体的组织运作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推动,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共体内各校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各成员校校长作为独立法人全权负责本校所有事务,根据教共体相关制度履行成员校义务,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教共体日常组织工作可以实行轮值制,每年由1所学校负责,定期开展教共体内各项交流研讨活动。 (二)教师发展文章。 目前,城乡学校的最大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而软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素质。组建城乡学校教共体要打破原来单纯以校为单位的师资力量壁垒,而是要着眼于整个教共体。 根据教共体建设需要,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和考核办法。 一是更广泛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名优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共体的优质资源,优先在教共体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完善支教挂职制度。在现有制度下,核心校的教师优先安排到成员校支教,成员校的新教师优先安排到核心校挂职锻炼,从而在共同愿景下,实现教师的柔性流动,整体提升教共体内部师资水平。 (三)学生发展文章。 教共体要将学生发展纳入整体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互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 一是学习交流。 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学习体会等途径,架构同龄人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是活动交流。 利用教共体内各校组织运动会、迎新活动、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机会,互派学生参加,加强联系与融合,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 三是结对交流。 核心校与成员校结成年级对子、班级对子,在年级组建设、班级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学生之间结成助学对子、帮困对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四)教研科研文章。 建立和完善教共体科研、教研机制,通过紧密型科研、教研团队与机制的建设,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项目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整合教共体所属学校的名师、骨干等资源成立教共体中心教研组,制定统一的教研活动方案、学期教学计划、联考联测机制,实现教学进度、教学监测同步。通过送课、听课、观摩课等形式,共同研讨、交流切磋,整体提升,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不想搞、无法搞、搞不好等现实问题。 (五)捆绑考核文章。 为防止教共体学校发展“两张皮”,需要建立捆绑考核机制,使所有教共体学校捏紧一个拳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既“貌合”又“神聚”。 捆绑考核可以采用“按照比例、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如:组建初期,核心校的年度考核成绩以核心校考核成绩的80%与成员校成绩的20%构成,成员校的考核成绩以核心校成绩的20%与本校成绩的80%构成。往后,视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实施成效,逐步加大比例。 五、深入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规范完善,统筹安排(20xx年7月-8月) 总结梳理当前教共体建设的经验,分析当前教共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遴选适合教共体建设条件的核心校或校区。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成立机构,建章立制(20xx年9月-10月) 各教共体成立理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核心校校长(或书记)担任理事长,其他成员校长担任副理事长。理事长负责指导教共体内各项制度的制定,组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合作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实施推进,精细管理(20xx年10月起) 各校区认真执行教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依据学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跟踪调研,评估指导(20xx年5月前) 区教育局对教共体建设进行调研,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入发展。 (五)提炼经验,总结推广(20xx年-20__年) 加强过程评估,发挥诊断功能。组织教共体建设总结推进会,分享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教共体建设配套政策,促进教共体整合纳新,不断扩大教共体建设覆盖面。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4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机关、农村统筹的基层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机关、农村基层党组织联动机制,根据县委“挂包驻帮”活动精神,结合两个党支部工作实际,现就县工业合作联社机关支部与联系村即镇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扶贫攻坚工作大局,按照“以城带乡、机关、农村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要求,积极探索统筹机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联社机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切实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机关、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城乡支部共促进、科学发展见成效”的工作目标。 二、活动安排 根据县委开展“挂包驻帮”活动安排,县工业合作联社机关支部与镇村党支部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三、工作任务 按照“党建搭台、部门唱戏、机关、农村统筹、共建共享”的动作模式,结合驻村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五帮五强”活动,逐步促进和实现支部优势互补、党建工作互动。 1.帮助建强班子队伍,增强支部活力。结合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搞好宣传发动和党员群众思想引导,协助完成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两委换届后,要摸清村党支部班子状况,帮助其建立健全以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通过交心谈心、共过组织生活、开展联谊活动、组织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养。通过组织开展“支部书记上党课”、“党员服务承诺”等活动,发挥共建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机关抽调一名党员派驻联系村担任“第一书记”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指导农村党支部培养和发展1-2名年轻党员,增强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2.帮助拟定规划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在前期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单位工作职能等情况,帮助村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制定村20__-20__年发展规划。做好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查登记工作,因地制宜帮助其搞好资源开发、盘活集体资产、兴办产业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其建立健全合作社等农村专业组织,发展壮大生产基地和产业化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帮助完善阵地功能,增强活动效果。要根据村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帮助整合资源,建设好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农家书屋、农村综合服务社等场所设施,努力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学习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议事办事的主阵地。 4.帮助制定各项制度,增强工作规范。要指导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重点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财务管理、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群众下访制、干部绩效考核以及党组织书记岗位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抓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帮助关爱弱势群体,增强党群关系。组织动员有条件、有意愿的党员干部与村的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结对的困难党员和群众制定脱贫致富的方案,并切实解决1-2个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对结的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三农”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使其了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增强发展信心,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对期间,支部每季度集体到村不少于1批次,每批次不少于3名以上党员,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和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参与结对的党员要写1篇以上的心得体会上交单位党支部。 四、工作步骤 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3月至20__年4月)。召开专项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 2.全面推进阶段(20__年5月至20__年11月)。落实共建措施,全面开展共建活动,重点帮助共建单位党组织强化功能、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加快发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3.深化拓展阶段(20__年12月至20__年2月)。深化结对共建成果,开展活动考核评比,总结工作经验,形成规范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五、工作要求 开展机关、农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是充分依靠群众、抓好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是进一步转变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作风、关心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 1.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党建引领、党建带动,建立多方联动的领导机制,实现机关、农村一体联创共建由“单兵作战”到“多管齐下”的转变。具体负责联社机关、农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组织实施,确保促进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 2.要丰富活动载体。要根据联社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成效。要认真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机关党组织书记为共建村讲一次党课;聘请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共建村传授一次实用技术;参与结对的机关党员为结对户办一件实事;在农闲季节和“七一”等重大节日,采取科技下乡、义务劳动、文体活动等形式,组织共建支部的党员过一次集体生活,开展一次主题党建日活动。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不吃请、不扰民、不增加基层负担。 3.要加强督促检查。按照“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职责”原则,把支部共建活动纳入年底考核范围,单位制定考核细则,与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职务任免挂钩。完善工作台帐,要建立帮扶工作档案,详实记录下基层的时间及开展结对工作的情况。党员每季度要向支部报告一次工作情况,机关支部每季度要向县联社党委办公室报告一次。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5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实现开放办学,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贵定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一批六所中小学“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即【贵教通(20xx)43号】文件,本着“全面共建、突出重点;互促双赢、共同发展”的活动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结对学校: 二、结对共建目的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利用两校资源优势互补,强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取得共建、共赢的成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共建思路 1、明确共建工作重点。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教师互访、座谈了解等形式,就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等现状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共建双方学校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提高工作实效。 2、确定共建工作形式。立足常态和常规教学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优势互补交流活动,使共建工作常态化。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又利于促进常规工作规范化。新铺中学贵定六中 3、突出共建工作载体。以教学科研为主要途径,促进共建学校双方形成比较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四、共建措施 1、领导结对。组织共建双方学校管理人员互相参观学习,借鉴对方成功经验。每学期初,定期召开一次共建双方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学期或学年共建工作计划及重点。 2、教师结对。根据共建学校教师发展需求,开展教师结对活动。采取课题合作、集中培训、上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每学年开展共建学校教师结对交流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挖掘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取与结对学校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业务帮扶,提高青年教师成长进步。 3、借结对共建平台,开展赛课评比活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实现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进步,在活动中共建,寻找差距,弥补为足,携手提高双方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共建。双方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共建学校的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组织保障 1、及时成立“结对共建”领导小组。负责共建工作的计划制定、过程监督、评价考核、经费保障等,确保结对共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要加强交流,与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了解结对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结对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相互协调,保证结对工作顺利开展。 3、要加大宣传,统一思想,使教师认识结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积极地参与结对工作。同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学校教师、干部结对提供应有的条件,确保结对工作顺利开展。 六、计划安排根据结对共建工作总体计划,年度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共建双方学校领导见面,共同商讨结对共建工作年度计划。 2、共建双方学校管理人员互访参观学习,落实共建结对的近期目标。 3、共建双方教师互相听课,探讨推进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4、启动“同课异构”赛课活动。 5、作年度结对共建工作的考核、总结。 6、共享九年级中考资源,交流中考经验,每年至少2次。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6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为群众提供从预防到治疗、康复,连续、协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合作、厘清定位、利益共享 根据我市医疗资源现状和需求,通过组建医共体,辅以专科联盟方式建设县域医共体。 1.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以人员、资金、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一体化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厘清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各司其职,开展医保基金总额打包付费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分级诊疗,促使镇(乡)卫生院诊疗量明显上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落实,各镇(乡)卫生院可持续运行和健康发展。 2.中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慢性病防治院与各镇(乡)卫生院组建以技术、人才、管理、利益为主的专科联盟,以各专科特色技术为支撑,专科联盟内各专科共享相互技术优势,建立资源下沉和双向转诊工作机制,促进专科补位发展和资源下沉,促使镇(乡)卫生院管理和专科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专科服务(门诊、住院)逐步提升,专科病人外转比例逐步下降。 (二)稳妥起步,分门别类,循序渐进 根据连州市实际情况,早期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东陂镇中心卫生院和龙坪镇中心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组建县域医共体试点。早期医共体试点以紧密型合作形式组建,即市人民医院与镇(乡)卫生院组建以人员、资金、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一体化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并根据试点开展情况,逐步推开,覆盖全市各镇(乡)卫生院。 (三)统分结合,权责廓清,强化监督 理顺县域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县域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对于医共体内紧密型合作的实行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财产管理、统一药品设备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信息系统管理,各医疗机构行政建制、单位性质、功能定位、财政补偿政策不变。对于半紧密型专科联盟,统筹人员管理、统筹学科建设、统筹质量管理、统筹后勤保障、统筹医保资金结余分配、统筹中心平台建设,各医疗机构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定位、政府投入财政补偿、独立法人地位不变。 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县域医共体内各单位原有的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第一名称不变,增挂“连州市xx医院医共体(中心)卫生院”牌子。镇(乡)卫生院功能不变,继续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站等综合医疗卫生任务,医疗服务之外的收入不纳入县域医共体核算和分配。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镇(乡)卫生院继续享受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待遇。医疗收入和医保结余资金在成员单位之间的分配由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拟定草案,各成员单位达成初步一致意见后,报市卫计局、财政局批准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医保结余资金的分配可适度向镇(乡)卫生院倾斜。 三、主要目标 (一)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建立市、镇(乡)、村三级联动、分工协作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努力做到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专家治、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费用能降低,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减少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为群众提供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提高县域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组建医共体,提升市(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市级医疗机构加大对镇(乡)卫生院技术帮扶,提高镇(乡)卫生院诊疗水平,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合理引导住院病人就诊;提升市级医院诊疗水平,减少住院病人外流,确保县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0%以上。 (三)形成医疗、医保、患者三方利益相容。实施医保基金总额打包付费改革,结余的医保资金可以在医共体内部进行再分配,促进医疗机构主动节约费用、节约医保资金,实行医疗与医保利益相容;在医保支付机制的驱动下,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密切协作,以便捷的流程、最好的质量和最低的费用服务参保病人,并为转诊提供跟踪服务,密切医患关系。 (四)形成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同向激励机制。围绕居民健康的终极目标,主动指导和监督乡村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公共卫生和疾病基本防控工作,做实健康促进、慢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工作,使参合居民少得病、早发现,降低县域内参合人群的总发病率和就医总成本,从根本上减轻居民疾病经济负担和风险。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组建方式和功能定位 (一)县域医共体的组建形式 县域医共体内各单位原有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第一名称不变,基层医疗机构增挂“连州市xx医院医共体(中心)卫生院”的牌子,连州市人民医院增挂“连州市县域医共体连州市人民医院”的牌子。 (二)县域共同体管理模式 1.成立“连州市医疗共同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由市人民医院、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市卫计局分管负责人组成。管委会为医共体决策机构,负责医共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规划、运营方针、资产调配、财务预决算、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大事项。管委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成员若干名。每届任期5年。主任由市人民医院法人代表担任。副主任由主任提名,经管委会聘任。 2.建立“连州市医疗共同体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会”)。监委会是医共体的监督机构,负责按章程监督管委会履职及分工执行情况,向管委会提出监督意见和建议。 3.组建“连州市医疗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医共体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医共体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人民医院,设主任1名,副主任2~3名。 4.建立健全医共体职能管理部门。医共体内设人事部、财务部(核算中心)、医务部、护理部、公共卫生部、后勤保障部、药事部等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医共体相关业务日常管理。各部门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各部门主任由医共体管委会任命,副主任由主任提名,报管委会审核任命。 5.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任用机制。完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用机制,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由市卫计局征求管委会意见后,按相关组织程序任命或聘任。其他班子成员由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提名推荐,征求管委会意见,由市卫计局考察、聘任。 (三)县域医共体的功能定位 1.医共体管委会:负责联合县域医共体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构建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县域医共体章程、县域医共体双向转诊实施细则、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等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和运行制度,并推进落实。 2.市人民医院:负责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任务,承担对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与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对接及辖区病人的接、转诊等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床位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有效做好医务人员的上下交流和出诊工作;承担县域医共体日常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汇总等工作,及时向卫计局报送。 3.市中医院:重点承担全市的中医药诊疗,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抓手,开展全市中医药诊疗一体化管理,提升全市中医诊疗技术和全市人民群众的中医保健服务; 4.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重点做好全市妇幼保健、生殖保健、公共卫生工作; 5.市慢性病防治院(精神卫生中心):做好慢性病和精神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6.镇(乡)卫生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伤残康复和慢性病治疗管理、追踪等任务;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做好公共卫生和疾病基本防控工作,指导和监督乡村卫生站完成医共体管委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五、主要工作任务 (一)推进分级诊疗。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原则,一般常见病留在镇(乡)卫生院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应由市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镇(乡)卫生院就地治疗;受镇(乡)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市级医院诊治。村卫生站和镇(乡)卫生院转来的病人,市级医院应优先安排入院。市级医院与镇乡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在市级医院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镇(乡)卫生院,由市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病人至镇(乡)卫生院,指导后续诊治工作。 (二)规范医疗行为。镇村医疗机构推广使用标准处方、住院服务推广实施临床路径,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规范基础医疗质量。革新医疗服务流程,强化科室之间和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检查。采用基于循证医学和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创新服务手段,开展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医师多地点执业等手段,形成医生和患者合理流动的局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绩效管理。 (三)实现资源共享。县域医共体为成员单位统一采购药品耗材等。统一县域医共体内部用药范围,根据实际进一步探索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鼓励在县域医共体内建立统一的检验、影像、病理等中心,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县域医共体为各成员单位提供统一的社会化后勤服务。市级各医院要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形成优势互补、集中诊疗、有序就医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提高县域内住院率。 (四)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市镇村医疗机构的合作。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县域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验检查。成员单位之间建立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专家门诊等活动。物价和医保管理部门为远程医疗提供扶持政策。统一建立县域医共体医疗风险联合防范机制。 (五)完善医保支付。改革医保基金对县域医共体的支付方式,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市外住院病人(含大病保险)的报销也从总预算中支付,结余资金由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合理分配、自主支配。对县域医共体之外的市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医疗共同体辖区医保病人,由县域医共体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之结算。 (六)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镇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市卫计局和市镇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开展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形成逐级转诊制度。开始阶段可实行“软签约”,县域医共体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居民签约。参合居民首诊应在与之签约的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就医。县域医共体内最高级别的医院确实无法诊治的疾病,由县域医共体内最高级别的医院出具转诊单向上级医院转诊。牵头的市级医院要通过考察选择若干家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谈判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转出病人相对集中送往合作医院,按照本地医保补偿方案与之定期结算基金支付部分的费用。定期评估合作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医疗费用和病人满意度等情况,必要时另选合作医院。 (七)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后,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按照全省市统一的政策框架,拟定补偿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市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资金年终结算挂钩;帮助县域医共体做好体制外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市外住院病例有关情况的调查核实。 (八)完善组织架构。县域医共体要成立理事会,作为医共体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医共体所属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医保额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明确各成员单位权利义务,明确管理措施和合作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达到运行有序、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六、主要配套措施 (一)深化市镇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县域医共体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对20xx年12月31日前进入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市级公立医院)的在岗不在编人员中具有执业(可放宽到助理)医师资格和医药卫生类大专以上学历的,经市卫计局会同市人社局对照条件审核确认并公示后,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可视情况安排到相应岗位空缺的镇(乡)卫生院工作,纳入镇(乡)卫生院编制和岗位管理。 (二)提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市卫计局要依据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促进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向中心卫生院集中,扶持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力争到20xx年有2间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调整中心卫生院编制结构,公共卫生人员按服务人口规模核定后,其余编制原则上应全部用于医疗岗位。镇(乡)卫生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技术骨干,经过考核遴选,可“连人带编”调整到中心卫生院工作。牵头的市级医院要通过定期委派骨干医生到基层成员单位坐诊、巡诊、驻点、定点帮扶等方式,提高基层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 (三)加强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鼓励和扶持中心卫生院发展特色专科、鼓励市级医院专家及团队领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具体科室,建立增量收益各方合理分配的机制。特色专科可以与上级医院开展合作共建,共同投入人力技术和设备,收益共享。提倡并鼓励市级医院领办中心卫生院或其部分科室。特色专科诊疗项目的价格由有关部门按服务时间、次数等方面制定。 (四)大力推进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依托有资质的全科医生或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若干个全科医生(或乡村医生)服务团队,采取签约服务模式,为辖区内所有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健康管理等全科医疗服务。落实包保责任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团队化服务和家庭医生负责制。 七、工作步骤 (一)筹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座谈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二)启动阶段(20xx年12月)。以“连州市县域医共体连州市人民医院”为试点启动运行。市卫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医共体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三)试点总结阶段(20xx年12月)。市卫计局对“县域医共体”试点运行过程与成效进行系统分析总结,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四)总结阶段(20xx年12月)。充分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共体政策体系。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快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工作,成立连州市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局、市审计局、市社保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计局,负责做好县域医共体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督查等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县域医共体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深入研究,明确责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解决医共体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市卫计局牵头负责医共体实施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医共体补偿和投入政策的落实,市编办负责医共体内必要的编制调整,市人社局负责做好医共体所需人员的聘用和流动管理的落实。各部门要通力协作,认真落实医共体各项政策措施。 (三)加强舆论宣传。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大对开展医共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县域医共体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县域医共体工作顺利运行。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7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促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确保结对共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了解,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的思路,按照“优势互补、互帮互助、校地联动”的原则,以加强校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校地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校地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实现以共建深化创新,以党建推动发展,不断提升校地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发展水平。 二、共建目标。 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等方式,增强双方的联系和交流,逐步实现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工作互动、资源共享、双向共赢。 三、组织领导。 双方各自成立结对共建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结对共建工作。各学院党委书记、各村支部书记分别担任各自一方的组长。 四、共建内容及措施(双方协商拟定) 1.开展组织建设互帮共建。各学院发挥党建业务工作优势,帮助指导各村支部扎实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各学院每年组织党员到村参加一次党建座谈活动或者上党课活动。各村主动为学院党员开展宗旨教育、主题实践教育及创先争优活动提供基地和场所。 2.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学院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结对村部分贫困学生及生活困难群众、留守妇女儿童等进行帮扶资助。 3.开展教育教学互动。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到结对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普及文化和科技知识。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织学生到结对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对村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并组织学生共同参与。 5.开展文体活动。学院和村党支部双方适时开展文体(文化)娱乐等活动,加强感情交流。 6.因村施策,一村一品,树立党建品牌。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建议河坝村党建品牌为党建促乡村振兴、街村为党建促乡村治理、照壁村党建促和谐、麻柳村党建促和美、柒山村党建促和睦、草坪村党建促民风、邓家村党建促和善、席草村党建促和宜、龙竹村党建促脱贫。 7.结对共建资金使用事宜。师范学院下属各学院支部与全镇9个村结对支部资金0.5万元用于各村党员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与镇党委机关支部的结对共建1万元用于全镇机关党员的培训、党建文化活动的提升及对部分优秀党员设立岗位,予以奖励,弘扬先进。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8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构建家校共同体,架起家校同步教育的桥梁。为进一步规范家校共同体建设,经学校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构建家校共同体,执行《国家十年发展纲要》,尊重教育理论和规律。通过“家长会”、“家长学堂”、“家长协会”、“家教咨询”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学校教育、提升家教水平、克服家校矛盾、营建良好的家校教育氛围,保证学校教育的顺利和高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建设: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贾旷 副组长:林锡宇、马明东 成员:臧传发、王昉、刘洪肃、陈大龙、焦东兴、李起、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大龙兼任,负责组织家校共同日常工作开展。 2、部门职责:政教处负责德育方面,教务处负责教学方面,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办公室负责舆论宣传,教科室负责调研、指导活动开展,并进行督查、评价,年级组负责组织落实。 3、由各班主任担任家校联络员和教导员,负责日常来访家长的接待和咨询,并通过校信通与家长保持联系。 4、特聘家教咨询师(或由心理咨询师兼任),负责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 5、分年级成立家长理事会。邀请有家教经验、热心家教工作的家长代表参与家校共同体建设,负责收集家教信息、献计献策、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三、筹建规划: 1、开设家长学堂,周末开放,供家长集中学习交流使用。 (1)配置电脑和音像设备,收集、下载、播放家教讲座影像和家教电子图书。 (2)内设家教阅览室,订购一些家教方面的的报纸、杂志、书籍等。 (3)配置桌椅、饮水机。 (4)地点建议设在教科室东(三楼会议室)。 2、分年级设家长接待室,由年级组班主任专门接待来访家长(避免班主任在办公室接待家长影响其他老师办公),配置椅子、饮水机。 3、学校专门设家教咨询室或分年级与家长接待室合一(也可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合一),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配置椅子、饮水机。 4、召开筹备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上岗培训。 四、活动安排: 1、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家长会(或家长委员会会议),由各年级组负责组织。 2、每周日开放家长学堂和家教阅览室,播放系列专家讲座视频,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同时为家长提供优秀家教视频和电子图书的复制下载服务。 3、开辟“淮滨高中家教大讲堂”,播放系列专家讲座视频,为广大家长提供便利服务,普及家教知识,扩大社会影响。 4、平时由各班主任负责接待家长来访,提供咨询服务。班主任可结合本班实际,自主开展主题家教活动。 5、特殊家教咨询,由班主任推荐、年级主任审批、家教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 6、利用校园网和校信通平台,开辟家教专栏,交流家教经验,宣传家教新理念,加强家校联系。 7、配合家长理事会进行家教问卷调研,召开专题讨论会。 五、管理评价: 1、各年级组要将家校共同体建设列入学年度总体工作计划,每次活动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每学期写出专题总结材料报给教科室。 2、每学期对家教工作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年级组)和个人(领导成员、班主任、咨询师、模范家长等)进行表彰。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19一、方案实施背景: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学生,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社区教育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但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矛盾,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还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地方,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协调统一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公办小学,地处宝山区顾村镇这一城郊结合部。近年来,随着顾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导入,学生生源的结构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原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带来教育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融入带来教育观念的大碰撞,也给教育的革新创造了不少新的机遇。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已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方案实施的指导思想: 探索建设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具有城郊结合部特点的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模式,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方案实施的策略: 1、制度保障策略:在探索建设“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机整合中,我们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作为重要保障。 2、活动机制策略。要充分以开展各类活动为基础、将系列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合和总体工作之中。 3、联系沟通策略。必须充分调动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互动性研究。 4、评价监督策略。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将家长、社区对学校的评价作为学校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 5、深化反思策略。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阶段性的不断的反思,对工作加以动态的修正和完善,使其能更有效地找到工作的生长点和有效切入点。 四、方案实施的原则: 1、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 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密,任何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区之中,学生一只脚踏出学校,另一只脚就踏进了社区,社区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 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他们需要玩,需要朋友,需要观察世界、交流信息、学习生活。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希望。 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只有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形成人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风尚和社区环境。 2、双向开放,学校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校是社区的重要的文化机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造福于社区居民的实事,也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社区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挖掘,使社区中的“潜在教育资源”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可以借助于社区的力量强化、细化、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引进教育活水。这样的“开放”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 五、方案实施的具体内容: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全面开放 场馆设施开放。学校将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图书馆、琴房、美术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室内运动馆、田径运动场、演播厅等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习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 师资及管理人员开放。学校可抽调在德育、计算机、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辅导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疏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帮助家长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等。学校面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放。学校可以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等。这样做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了解,形成了学校、社区共同关心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2、社区资源给予学校充分的帮助 社区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邀请社区内各单位领导、知名人士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共商学校教育发展大计;同时,还可以和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城管中队等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不健康的文娱、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优化学校周边教育环境;借助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解决一些自身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社区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能为保证学校、社区活动的长久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一支固定的辅导员队伍,学校的社区活动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社区辅导员可以是学生家长、社区的优秀人才等。学校应积极争取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成为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担任学校的社区辅导员。社区里的老革命、老战士、企业家、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更是社区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应当积极与他们保持联系,聘请他们为社区辅导员,在一些特定纪念日里请他们来学校进行指导、开展活动。他们的丰富经历、宝贵经验将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提供极大的帮助。 社区可以给予学校资金上的资助。社区里的很多单位都乐意资助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建设,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外来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学校可积极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联系协商,汇集社区多方力量,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烦恼,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学习和成长的权利。 3、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能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长素质大幅度提高。在家长学校中,有计划、按序列安排教学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讲授一些有针对性、使用性的知识,根据家长的需要组织教学,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家庭教育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出发安排内容,除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方法讲授外,还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经验,提出家教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极大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4、改选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逐步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功能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相对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 5、建立“家访”制度: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教师可以与家长谈心式的探讨教育问题,并直接提出教育建议,有利于形成学校与家庭良好的协作关系。 6、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信息通道:利用现代快捷的通讯手段,能及时有效的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也可以设立“家庭教育咨询信箱”公布学校电话号码,以便家长随时咨询。要求教师对学生公开自己的住宅电话,且熟知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便捷的联系方式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7、创新家长会:使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成功的家教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8、增设“家长开放日”、“共同走进课堂”等活动:请家长、社区各界人士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直观的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 9、建立家教咨询站:在家长学校举办讲座时,都留下一定的时间给家长咨询,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汇总后请专家作答。向家长提供专家的电话以便随时咨询,并在学校成立家教咨询站,定期接待家长,及时向家长解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们能迅速获得学校及专家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能及时的解决教育问题,避免了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0、充分利用社区派出所、法院、敬老院、团委、宣传栏、德育教育基地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教育职能。 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 篇20根据《淄博市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 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 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习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