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
范文 |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通用15篇)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1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20xx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20xx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20xx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xx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20xx年(公元820xx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2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您好,欢迎来到乐山大佛游玩。今天有幸陪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雕刻在四川省乐山市城东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江汇处。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真不愧是“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尊山。 传说乐山大佛的修建人的海通和尚,当年水里有个水怪,把来往船只吞没。于是,海通请了许多石匠,一些刻千佛,一些刻大佛,用了整整90年时间,终于把大佛刻完了,海通也死去了。 1996年,乐山大佛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不少人千里迢迢赶来看大佛,对大佛下拜。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遗产,请各位游客朋友注意,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在文物上乱涂乱画;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想到不要想。 祝各位游客玩得开心愉快。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3大家好,今天由我带领各位游客朋友游览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是一个名叫海通的禅师为了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南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进行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才竣工。近代有诗人盛赞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峨眉—乐山大佛自然遗产保护区。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丰富,目前,世界自然遗产有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有青城山和都江堰。四川唯一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属于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的乐山大佛。 今天,我们游览乐山大佛的线路是:先从乐山大佛正门进入景区,步行到凌云寺,参观大佛摩崖石刻造像。参观完后,再步行至苏园和东坡楼,再步行到碑林,最后参观凌云寺和游览灵宝塔。游览全程是一条环线,单进单出,请大家紧随团队,记住我的电话号码,两小时后我们在刚才停车的位置集合。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灵宝塔。栖鸾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是除摩崖石刻造像以外,大佛景区至今保存规模最大的两大古建。其中,灵宝塔可以说是大佛景区佛教文化的灵魂所在。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庙中,塔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普通人眼中,《西游记》中有名的“托塔李天王”最深入人心,这是将毗沙门拖托塔形象移到了唐初名将李靖身上,借助中国四大名著,使“塔”这种文化植入到民众心中,从此,中国建筑与塔结缘。 佛塔,亦称宝塔,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泼)的音译,也称浮屠,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中古领悟慈善文化的一种解读。最早的佛塔是用来供奉、安置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的。所以,许多佛塔会建有佛塔碑记、圣像、佛经等。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建立了八个灵塔,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早期的佛塔很简单,就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土冢,完全是坟墓的形式。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艺术化,出现了各种形制的塔型,如西安的大小雁塔、杭州的六和塔、银川的海宝塔、四川泸州报恩塔、河南的镇国塔等等,大家最熟悉的现存最大的塔是山西应县的木塔。 大家不妨仔细看看:灵宝塔的制式属于中国最常见的密檐式。有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是这样说的:远眺高高宝塔,七层八角四方;近看平平手掌,五指二短三长。这里,七层八角四方,就是密檐式塔的基本特征。大家请看这座灵宝塔:塔基上面,第一层特别高,以上各层逐步收缩,空间越来越低矮,高度面阔愈往上收缩愈紧,各层塔檐紧密相接,所以叫做密檐塔。 从下往上看,这座灵宝塔的整体轮廓呈炮弹形。灵宝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堆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有十三级,比之于我们前面所说的“七层八角四方”还要多出六个层级。、 塔层为奇数,奇数为阳数,含吉祥之意。根据佛教理论,第一层象征“地”,第二层象征“世间”,第三层象征“三界”。每级都开有窗眼,这也是当年乐山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灵宝塔因体量大,塔体中空,塔内有石阶沿着塔轴盘旋而上,游人可以登至塔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形,使得灵宝塔看上去轻盈向上。灵宝塔除塔刹和基石之外,均以砖砌墙,这在唐朝时期并不多见。 灵宝塔具有很深奥的象征意义。灵塔及陵寝,宝塔及三宝,有着特殊的佛教含义。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这样的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土、火、水、空集于灵塔一身,使这四种属性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物质,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实体,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出生——的“生命之轮”,实现用无穷尽的轮回。 大佛景区因为有了灵宝塔,大佛更灵;凌云山有了凌云塔,山更增色。 谢谢!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4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xx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20xx年(公元820xx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景区主要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5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1]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xx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20xx年(公元820xx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景区主要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6大家好,我叫高洁,叫我高导就行了。欢迎大家来到乐山大佛山旅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高达71米,肩宽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7米长,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 它始建于公元713年,竣工于公元803年,大家可以算一下,乐山大佛坐在这里已经有1208年了。 关于乐山大佛还有一个故事: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处,水势相当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善款。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意思是说: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要他试一试,海通法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以后再也没有为难他。 今天我们的游览项目就到此结束。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7大家好!我叫苗若晗,大家叫我小苗好了。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雄伟壮观的乐山大佛,希望大家度过开心快乐的一天。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东31公里的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扶膝正襟稳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马上就到乐山大佛景区了,请大家注意安全,同时要保护环境,谢谢。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扶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统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款8.5米,脚背上就可围坐百余人呢!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现在登上大佛两侧的山崖,还可以看到几十处孔穴,那就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赛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尽情拍照,咱们待会见。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8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实在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寺庙里的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承前启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中辉煌灿烂的阶段,造像着力表现了佛的“神情”。 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我想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好了,现在我请大家自由活动,十分钟后我们沿着1983年新修的凌云栈道往上走,去参观麻浩崖墓。 各位游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乐山古代的一种墓葬习俗。 说起墓葬习俗,大家也许比较熟悉川东长江两岸的悬棺吧。而在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安葬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挖凿一个方形的洞穴,然后将尸体和棺材、陪葬品等放人洞中。墓制的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而从外部看上去,则是一个个深邃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故而称为东汉崖墓。在乐山范围内约有上万座这样的崖墓,而在这些崖墓群中,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墓群则是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麻浩崖墓,它长约200米,宽约25米,共有544座墓。大家知道,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无论你是乐观的面对还是悲观的面对,生死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就只好衍生出一种祈求、一种愿望,希望死去以后,能过着比生存时好的生活。再加上当时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认为西王母、女蜗这些神仙所居的地方都是石屋,便说凿山为室可成神仙,故而这种墓制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东汉时期,乐山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地处交通要道,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阶级关系、政治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大族的形成和思想文化上受儒家的影响,“忠、孝、仁、信、节、义”观念最为突出。而在“仁孝”的思想下,生时孝养,死后厚葬,自然是不可免的了。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耗费巨资来修建崖墓便应运而生,前后流行了400年之久。 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先抬头看看这个门匾“麻浩崖墓”。麻浩是我们身后边的这条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所开凿的溢洪道。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这块匾是咱们的文坛巨匠郭沫若老先生1965年所题写的。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乐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么?也许游客朋友都会不加思索的说——乐山大佛,对吧?是的。而咱们郭老却说了,能与乐山大佛媲美的只有乐山崖墓。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有搞头”(四川话,也就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意思)。所以说,来到乐山除了观大佛,还应看崖墓。麻浩崖墓曾在1956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看我右手边这块碑文的记载就知道了。我左手边的这块石碑所记载的是因1988年麻浩崖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前面这块门匾上写的 “麻浩崖墓博物馆”,是现代学者杨超所写的。 现在我们一块来参观一下这个墓群的内部结构。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巨型的挽马图仿制品,是根据墓里边的挽马图仿制的,它所表现的意义到了里面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现在到了麻浩1号崖墓。我们眼前的这块空地,是仿造现实生活修建的阴间生活庭院和花园。门上面有很多的画像石刻,雕刻技艺精湛绝伦,其功能是引导死者的魂魄,魂气升天,形魄归地,而以形魄归地为主要目的。同时,每幅图还表现出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我们从左至右看一下,这里边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这幅“荆轲刺秦王”图。它反映的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接下来是“西王母赐药图”。 西王母是我们神化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汉代人们心目中保佑长生不死、人丁兴旺的崇拜对象。图上西王母端坐中间,向许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药。能获得不死之药是梦寐以求的事,故而在许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洞穴旁边的这幅图就是刚才大家进门时所看到的“挽马图”的蓝本。大家一定发现该图与一般的车马行列迥然不同,图里是一烈马被马夫用力拉缰,作者以非常简练的手法,刻画了马夫全神贯注控制烈马的神态和烈马桀骜不驯的雄姿,这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气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因此画气势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内。这幅图也许体现墓主人生前有喜爱猎骑名马的爱好吧。大家请抬头看,这座佛的雕像是整个墓室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它通高28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现的是“安乐一切”的意思。这座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而最早的佛像却出土在乐山崖墓中,证明了佛教在乐山的传播并不比其它地方晚,这是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和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等问题不可忽视的资料。右边所刻的是铺首,铺首一般刻在门梁、门框、门楣正中,它的作用是降魔驱邪,保护主人,门右手边有一手持扫把的妇人,这是告诉大家,如果要进门一定要先扫扫灰尘,干干净净,这也表现了主人好客的一面。现在进了内室,这里一切都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阳宅而布置的阴宅。当时的人们对死亡、对遗体的认识是:“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体归于土”,所以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虽死犹生的生活。根据家族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专家们把墓制分为单式制、双式制。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墓地的尽头放着棺木。棺木中一般埋葬一对夫妻,象征一个小家庭,死者们就象继续着生前共居一院,不同辈份或兄弟各成一小家,分房而居的生就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把墓洞延伸、扩展。如果要容纳整个家族,那么很有可能需要把整座山开辟成一个巨大的墓群。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个子稍高的客人朋友进来时总弯着腰,那是因为墓顶太低了。而进来之后,就宽畅多了,那是因为他们为了排水,故意把崖墓地面做成内高外低,还在地面凿出排水沟道。请大家再跟我到墓外两边的陈列馆参观墓葬时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都是陶制品,唯一的复制品是这个读书佣。在崖墓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陪葬品的种类、组合形式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大体上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柜里陈列的陶鸡、陶猪等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陶猪、陶鸭表示墓主人的家景。陶狗在墓中比较多,因为汉代养狗之风很盛行,生时做为宠物,死后放在墓中用以预防盗贼。这里面最有观赏价值的是1978年出土的陶楼房,从楼房的富丽堂皇、重楼重檐完全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富有。好,请大家在这里自由参观,参观完请在门口集中!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9大家好!欢迎朋友们来乐山游玩。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志。今天就由我带着大家游美丽、雄伟的乐山大佛。请大家在游玩时注意安全,不要乱丢垃圾,文明浏览。 先坐车来到峨媚山风景区,你将会看到一个华丽的大门,往前走这里有一个大大的池子俗称“平安池”,如果大家向里面扔钱,可以平平安安。过了平安池就到了“龙吐水”,传说这里有里有一条龙,为了不让村子被洪水冲走,每当洪水来的时候,它就一口气将洪水全喝完,让这里的村民免受洪水灾害。 进入小门,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佛,你瞧!它依山而建,很有气势。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他是多么高大庄严啊!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开心的时光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如果大家喜欢我个导游就给我五星好评吧!欢迎大家下次还来游玩。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10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艺术)。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xx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20xx年),历时约九十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xx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1962年,政府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对佛像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前后,政府又拨款对大佛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的全面“体检”,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11Tourists, today we are visiting the largest stone statue of Maitreya in theworld - Leshan Buddha. Leshan Giant Buddh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Sichuan Province,surrounded by Minjiang River, Qingyi River and Dadu River, which are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e three rivers of Leshan. Its height is 71 meters; its shoulder is 24 meters; its ears are 7 meterslong, and each ear can penetrate two people; its eyes and mouth are 3.3 meterslong; its eyebrows and nose are 5.6 meters long. Surprisingly, the diameter ofits head is 10 meters, which is as high as a five story building! But itsfingers are 8.4 meters long, not to m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big Buddha, evencompared with the fingers of a big Buddha, you are very small. Its knee toinstep length is 28 meters, and its foot width is 8.5 meters. If people standnext to each other, each foot can stand more than 100 people! There are 1021 bunon the head of Leshan Giant Buddha. People say it: the mountain is a Buddha, theBuddha is a mountain. Leshan Giant Buddha was built in 713 ad. it can be calculated that it hasbeen standing here for more than 1200 years! The rock on both sides of Leshan Giant Buddha is called red sandstone,which is a kind of easily weathered rock. Why can Leshan Buddha be preserved for1200 years? It is located on the shady slope of the west of Lingyun, with densetrees and stable geological structure. Leshan Buddha was built by a monk named Haitong. At that time, the MinjiangRiver was full of water, often drowning passers-by. As soon as monk Haitong hadthe heart to look down on it, he raised a huge sum of money to build the LeshanGiant Buddha, hoping that it could withstand the turbulent river. At that time,a rich man wanted to get this huge sum of money. When Haitong knew what hethought, he said to the rich man: I'd rather dig my eyes out than give you thismoney. Seeing that the rich man didn't believe it, he dug out his eyes with bothhands. The rich man was so scared that he gave up his mind. Later, Haitongcalled on many people to build Leshan Buddha. In this way, it took 90 years tobuild the Leshan Giant Buddha. That's all for today's introduction. I hope my introduction will leave adeep impression on you.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12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参观的就是闻名遐迩的世界第一大石刻佛像----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游客朋友们:乐山大佛是世界遗产,请大家不要在大佛上乱写乱刻,也不要任意攀爬,时值旅游旺季,请你时时留意自己的随身物品,注意安全。今天我们的参观游览线路是:先沿着游道登凌云山参观大佛头部,接着沿九曲栈道而下“临时抱佛脚”,再回到凌云寺游览后返回停车场。游览时间约3小时。 据考证: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20xx年,海通和尚为了治理水患,自剜双眼发起了大佛的修建;法师圆寂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继承了对大佛的修建;在章仇兼琼被调回京城后,继任者韦皋不仅捐出了自己的俸金,还奏请朝廷动用了麻盐税款,终于在公元820xx年竣工。,历时90年,工程相当浩大。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1996年,乐山大佛与峨眉山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目录。 乐山大佛为何享誉世界,我想应该归功于它的两个其他大佛所无法取代的特色吧。所谓“大佛”,到底有多大呢?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佛大吧?但乐山大佛是它的三倍;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通高53米算大了吧?但乐山大佛比他还要高出18米。当代诗人戈壁舟曾经赞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是对他最贴切的形容了;其次,一千多年的沧桑变化,乐山大佛依旧巍然不动,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他巧妙的排水系统了。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可见施工技艺之巧妙。现在就请大家仔细端详这尊大佛。大家可以看看大佛头顶的发髻,猜猜有多少个呢?1021个!不可思议吧?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这些发髻远看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是以石块逐个嵌就的。近看就可以看到每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大家再看他的耳朵。耳朵有7米长,可以站两个人呢。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曾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说明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是真的。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可见古代人们的智慧不可估量。大家再仔细看看他的胸部,看到什么了吗?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千古之谜,谁人能解?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相传,当年海通大师和石匠石青为了降伏妖龙,治理水患,经过千辛万苦才开始了对大佛的修建,石青冒着生命危险在风雨中凿刻排水系统,海通大师更是用“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来保证了大佛的顺利修建。那么现在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考考大家了:乐山大佛从凿好到现在到底有没有镇住这三江水患呢?!当然是镇住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乐山大佛是依山而凿的,当时凿下的大量石块填入了江中,相对提升了河床的高度,减少了地下暗流漩涡的存在。其二,当时是佛教极其兴盛的时代,而修凿了一个山一样大的大佛,在人们看来佛越大佛法就越大,因此有了心理慰藉,减少了恐慌。第三,乐山大佛作为一个很好的航标端坐于三江交汇口,无论行船从哪个方向过来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佛的位置。由此三点,我们可以说乐山大佛是真正的镇住水患了。好了,请大家随我沿栈道走下大佛去细细了解吧。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13弹指之间沧桑巨变,风生水转惊涛震撼。中国,有着许多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圆明园、故宫……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乐山大佛了,因为当我站在佛前,突然觉得我好渺小。 乐山大佛是四川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频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 我看着这尊佛像,眼前浮现了当时人们造佛场景。有许多能工巧匠聚在一起雕琢大佛,老百姓也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人们一只手拿着雕琢的刀,一点一点的雕刻、雕琢着。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石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捡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人们每日每夜,时时刻刻都在建佛,有时被太阳晒得汗流浃背,有时累得气喘吁吁。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九十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凌云寺中的海通和尚见三江水势如此猖獗,水中必有水怪,在岩石上刻佛像借菩萨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了刻佛像的事,然后去化缘了。谁知化缘回来,爱财如命的官吏恐吓老和尚,要是不交钱,就挖去他的'双眼,老和尚自己挖去了双眼保护修大佛的钱。官吏因吓住而往后退,结果身后是悬崖,就摔死了。那眼睛又飞回了老和尚的眼眶,从此谁也不敢敲诈老和尚的钱。经过九十年,大佛终于完成了。 我呆呆的站在原地,看着这尊大佛像,心情汹涌激荡,这么大的佛像,古人可以在九十年里完成,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能修出这么大的佛,一定是古人凝聚了聪明和血汗辛勤的。此时此刻,我骄傲我是炎黄子孙。 俱往矣,凌云险阻乱云飞渡,挡不住横空出世的乐山大佛,若雪山上的雄鹰振貉着钢铁的羽翼,扞卫者中华“三江汇流”的安宁和祖国神圣的尊严。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14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据传: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xx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合于此,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xx年,筹得一笔款项。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至到820xx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仍端坐在滔滔江水畔,静观人间沧海桑田。他老人家建国后两次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老人家眼前流过,老人家不忍看,一夜之间闭上了眼睛。所以,现在你们手里拿的大佛是闭上了双眼。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新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级的璀灿明珠。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下请你们慢慢欣赏大佛。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谢谢。 精选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15Hi,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鲍佳依,欢迎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历史有一千多年了,尽管大佛崖壁上数百种石刻,数千尊造像风化严重,但从幸存的部分石刻中,犹能窥见盛唐风貌,其工艺之精妙,堪与甘肃墩煌,洛阳龙门和山西云冈等地的石刻辘美。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东31公里的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筑的至唐德宗贞元20xx年完工,历时90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鸟龙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盛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区的风景,旅游盛地。 谢谢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