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白鹤梁经典导游词 |
范文 | 白鹤梁经典导游词(精选3篇) 白鹤梁经典导游词 篇1白鹤梁,这个诗化的名字缘何而来,虽然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相传,在北魏时,尔朱通微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成,号尔朱真人。尔朱炼丹售市,至合州,价傲太守。太守怒,将尔朱囚笼抛江。竹笼不沉,却顺江而下,至涪州白鹤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渔人举网而得之。尔朱时正酣睡,渔人久呼不应,击磬方苏,遂为至交。渔人仍然轻舟布网,尔朱继续修真炼丹;晚则曲膝相对清谈,倦则抵足揽江入梦。竹笛渔歌,铜磬经文,各得其趣,两情甚笃。一日,尔朱取丹与白石渔人佐酒畅饮,醉后,乘白鹤化仙而去。白鹤梁便以此得名。 在重庆境内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国故都涪陵。古时称为地处北纬29°43′,东经 107°24′。全长1600米,宽10到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从唐至今逾1200余年的文字题刻170余段就镌刻于其上,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据有关部门观测,白鹤梁唐代石鱼的腹高,大体相当于涪陵地区的现代水文站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鱼的鱼眼高度,又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淹没于近40米的江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白鹤梁题刻保护工作,对白鹤梁题刻的保护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世界昭示三峡工程是否属于文明工程的关键。白鹤梁保护工程先后共产生了7个保护方案,有10余名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参加了白鹤梁保护方案的评审工作。经过十年的反复论证,根据国际“威尼斯宪章”中不可移动文物以原地保护为主的原则,20xx年国家采用了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以“无压容器”的保护方式,创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处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白鹤梁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四大文物保护项目之首。白鹤梁保护工程20xx年动工修建,20xx年5月18日正式落成,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科学技术创新一等奖,总投资约2亿元。 20xx年4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首届三峡国际旅游节期间正式试运行对外开放。 白鹤梁经典导游词 篇2白鹤梁是造山运动时自然形成的,长约1600米,宽约10到15米,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背脊标高约为138米,比当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随着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夏隐冬现。梁体分为上、中、下三段,题刻位于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迄今发现有题刻约165段,文字约3万余字。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终于1963年。现存最早明确纪年的是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梁上的18尾石鱼雕刻,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葛洲坝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曾经以此为依据,白鹤梁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长江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 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白鹤梁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中有一尾标注最早的枯水题刻的石鱼,它的眼睛正好是长江中上游的零点水位,比1865年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尺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当地有“石鱼出水兆丰年”之说,据称如果石鱼在冬天枯水期露出水面,则第二年必是丰收年。“石鱼出水”是当地人期盼丰年的“吉兆”。 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在白鹤梁上题刻,使其成为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的“水下碑林”。梁上汇集的300多名文人墨客以8种书体留下的3万余字的题刻,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价值,其中尤以宋代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题刻最为著名。 重庆市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建说,白鹤梁题刻在科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瑰宝”。 白鹤梁经典导游词 篇3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涪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杨,今天呢,我们将要参观“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在我们的游船还没抵达之前,我先对白鹤梁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白鹤梁水下石铭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关于它名字的来历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白鹤梁题记始刻于唐代广德元年,梁上公有题刻165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1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只,主要分布在长为220米得中断石梁上。 白鹤梁题刻共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资料,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不但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人们还以石鱼的眼睛作为枯水水标,每当江水退石鱼就会露出水面也意味着一个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已经到来,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之意。因此,古人就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经过多年的观察并掌握枯水变化规律的结果,有不少细心的人,就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的姓名、籍贯和石鱼路出江面到枯水线的距离用尺测出来,刊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珍贵的水文记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上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俱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题刻,有朱昂、吴革、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碑林”之美誉。 白鹤梁现在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三峡工程的步伐,举世闻名的白鹤梁题刻已被淹没于水底,为了保护好这一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极富创造性的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馆”,对白鹤梁实施了最有效的保护,通过保护性的理性思考,解读它所承载浓缩的历史资讯,所以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不是“纪念碑”式的,而是以人类进步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延续石刻的生命历程。也充分体现了新一代的我们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好了,我们的游船已经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依次下船,尽情参观!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