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9篇)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

  民间传说,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身亡。炎帝逝世后,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此地以南100余里的河边,即今资兴市资水河边温泉附近,因为那里是羿射九日落下一个太阳的地方,地下冒出来的水都是热的,而炎帝属火,应葬于此。于是便用木排载着炎帝的灵柩,由36个力士拉绗,逆江而上,不料木排到白鹿原(今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时,突然山崩石裂,波浪滔天,木排倾覆,炎帝灵柩镡时沉入岸边石缝,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

  据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产生于新石器时期,即其上限在1万年左右,其下限距今4820xx年左右。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为琴,始作蜡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威天下。炎帝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炎帝晚年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炎帝陵随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炎帝陵庙历尽苍桑,屡毁屡建。有历史记载的较大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近代大规模修葺始于1986年,1988年10月陵殿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陵殿共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亭后为墓冢。

  炎帝陵西汉有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北宋在位150余年中祭祀50多次,元明两代祭祀活动不断,清代更频繁隆重,极一时之盛。历代王朝祭祀碑文多达53通,其他碑碣石刻20余通。数千年来,炎帝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俎豆馨香,延绵不断。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华天旅行社,美丽的湖南之旅,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这次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这次的导游员,我叫杨莎,非常高兴能在这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与大家相识,在今后的几天里啊大家的吃,住,行,游,够,娱,六方面呢我都会尽力为大家安排好,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们的司机哥哥~~小马大哥,小马哥哥驾车多年,有着非常好的驾车经验,所以大家在安全方面可以放心啦~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里,将由我们两位为大家竭诚服务,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那么首先在这里预祝大家这次的湖南之旅过得愉快,希望我们湖南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最后祝大家在湖南吃得舒心,玩得开心,住得爽心~谢谢!

  很高兴能跟大家介绍我们的湖南,湖南是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芙蓉国。它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而且大部分地区处于我国第二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所以简称,湖南。

  湖南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热量充足 气候比较温暖就像湖南的辣椒,够辣的哦~夏天有那么一段时间可以热导40°,正是因为地域气候的原因,给湖南造就了冬冷夏热的气候,尤其在春夏之交有长期的梅雨季节,湿气重,真菌容易滋生,所以我们湖南人啊,就造就了爱吃辣和足浴的风俗习惯。。。

  好啦,刚刚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湖南,那么我们的此次的湖南之旅,首先就从长沙开始,我可是位地道的湘妹子哦~ 我们长沙啊是湖南省的省会,是全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集聚地,是我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更是一座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楚汉名城”长沙这个名字最早的时候是出现在西周,这个名字的由来说起来又炫又不失其浪漫,是因为天上的星辰而得名,天地人合一,长沙星对应的地面,就称为长沙,又名星沙。

  长沙位于湖南中部偏东北的湘江下游,湘江啊,就像一把剪刀,把城市分为东西两岸,河东为发达的商业区和工业区,河西为高校区和高科技发达区。河东是繁华的闹市,河西则是幽静的书院~

  哈哈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我们长沙的饮食,看我就知道,长沙的饮食文化也是比较丰盛的哦,我就不说那久负盛名的臭豆腐 玉楼东的麻辣仔鸡 双燕楼的馄饨 德园的包子 甘长顺 杨裕兴的面 今天跟各位介绍长沙新美食热点待会顺便带大家过去饱尝一下正宗的湘菜滋味,有橘子洲头的黄鸭叫 宁乡的口味蛇 四方坪的土鸡 老照壁一带的小吃,去领略一下我们长沙人火辣辣的性格吧~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4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xx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5

  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6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7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xx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8

  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9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0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xx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1

  炎帝,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xx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4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

  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67—983年),朝廷将事官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不便,奏请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宋太宗诏许,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陂炎帝庙几近湮没。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衡州守臣刘清之鉴于炎帝陵没有炎帝庙,反而保留唐代的佛寺,有点不伦不类,于是奏请朝廷,废陵前唐兴寺而重建炎帝庙。

  宋宁宗嘉定四年(1220xx年),析茶陵军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此后,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属酃县境地,隶属衡州府管辖。

  宋理宗淳祜八年(公元1248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陈奏请朝廷为炎帝陵禁樵牧,设守陵户,并对炎帝祠庙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葺。

  宋代以后,元代近百年间,朝廷只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动,而未有诏修炎帝陵庙的记载。

  明代有关炎帝陵庙的修葺史书记载颇详。较大规模的修葺有三次: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诏命遍修历代帝王陵寝,“发者掩之,蔽者葺之”,由此炎帝陵庙也得到了一次全面修葺。翌年修葺竣工,旋遣国史院编修雷燧来炎帝陵告即位致祭。

  嘉靖三年(公元1520xx年),由酃县知县易宗周主持。这次重修是在原庙旧址上拓宽兴建。新庙的建筑格局为:主殿名“圣容殿”,殿内塑炎帝神农氏祀像,殿外建一高阁,宽敞如殿。阁下为陛道,中为丹墀,纵横数丈。东西庑各三间,前列三门,四周建有垣墙。墙内有大道绕阁,沿墙行可以直达殿后陵寝。整个殿宇陵寝连成一体,基本上改变了旧庙原貌。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xx年)。此次修葺距前已有百余年历史,炎帝陵庙久经风雨剥蚀,日渐颓坏。酃县县令目睹庙宇日非,恻然伤感,于是派人于路旁募款,发起整修。新庙规模因循旧庙,但庙貌大为改观。东阁学士吴道南撰有《重修炎帝陵庙碑》,记载了这次修葺盛举。

  清代对炎帝陵庙的修葺有据可查的约有9次。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南明将领盖遇时部进驻炎陵,屯兵庙侧,炎帝陵庙惨遭破坏。是后,当地官民士绅及时进行了补葺,但由于战争频仍,资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圣祖玄烨遣太仆寺少卿王绅前来炎帝陵告灾致祭。王见陵庙栋宇损坏严重,入告于朝,奏请修葺,圣祖准奏。由酃县知县龚佳蔚督工,整修一新,但是未能恢复前代规模。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张浚奉文动用国帑,按清王朝公布颁行的古帝王陵殿统一格式重建,陵庙也统称陵殿而正其名。这次修建奠定了炎帝陵殿的基本形制,形成了“前三门——行礼亭——正殿——陵寝”的四进格局。整座陵殿为仿皇宫建筑,气势恢宏,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

  清朝最大的一次修复是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知县俞昌会主持、当地士绅百姓募资捐款所进行的一次重修。重修工程自孟夏开始,年底竣工,费时8个月有余。这次重修后的炎帝陵殿,高大宽敞,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各附属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与主殿相辉相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为炎陵山增添了无限秀色。

  此后,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均未见史书有修葺的记载,但同治十二年版《酃县志》所载炎帝陵殿形制图,又与道光年间所建之陵殿有异,其间很有可能作过修葺而未入志。

  民国年间炎帝陵殿的修葺活动,据有关文字记载有4次。

  民国四年(公元),酃县知事瞿燮捐资百元连同炎帝陵修葺费14元交人筹措修复,土木将兴,旋因湘军驻陵侧,以至无法施工而作罢。

  民国十二年(公元),因连年兵祸,陵庙倾圯在即,酃县政府再次呈文请修,湖南省政府拨款500元,令县长欧阳枚鸠工修葺。

  1936年。酃县县长夏礼鉴于“炎陵殿宇年久失修,多已损坏”于年初组建了修复炎陵筹备委员会。但是半途而废修复计划未能实施。

  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主持的一次大修。1940年日军犯西南,为防患于未然,薛岳拟将省政府迁酃县炎陵山。是年春,拨专款于炎陵山修建省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和员工宿舍,修筑了茶陵至酃县炎陵山的简易公路,同时对炎陵殿宇进行了全面修葺。

  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被焚。“文化革命”期间,陵殿及其附属建筑又重遭破坏,除陵墓外,全部夷为平地。

  炎帝陵殿被焚以后,重新修复炎帝陵殿已成为广大炎黄子孙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修复条件日趋成熟。1986年6月28日,由酃县人民政府主持,陵殿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到1988年10月胜利竣工。重修后的炎帝陵殿,规模较前稍有扩大,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836平方米。分为五进:第一进为午门,第二进为行礼亭,第三进为主殿,第四进为墓碑亭,第五进为墓冢。殿外修复了咏丰台、天使馆、鹿原亭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6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xx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7

  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8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xx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篇19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华天旅行社,美丽的湖南之旅,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这次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这次的导游员,我叫杨莎,非常高兴能在这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与大家相识,在今后的几天里啊大家的吃,住,行,游,够,娱,六方面呢我都会尽力为大家安排好,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们的司机哥哥~~小马大哥,小马哥哥驾车多年,有着非常好的驾车经验,所以大家在安全方面可以放心啦~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里,将由我们两位为大家竭诚服务,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那么首先在这里预祝大家这次的湖南之旅过得愉快,希望我们湖南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最后祝大家在湖南吃得舒心,玩得开心,住得爽心~谢谢!

  很高兴能跟大家介绍我们的湖南,湖南是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芙蓉国。它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而且大部分地区处于我国第二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所以简称,湖南。

  湖南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热量充足 气候比较温暖就像湖南的辣椒,够辣的哦~夏天有那么一段时间可以热导40°,正是因为地域气候的原因,给湖南造就了冬冷夏热的气候,尤其在春夏之交有长期的梅雨季节,湿气重,真菌容易滋生,所以我们湖南人啊,就造就了爱吃辣和足浴的风俗习惯。。。

  好啦,刚刚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湖南,那么我们的此次的湖南之旅,首先就从长沙开始,我可是位地道的湘妹子哦~ 我们长沙啊是湖南省的省会,是全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集聚地,是我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更是一座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楚汉名城”长沙这个名字最早的时候是出现在西周,这个名字的由来说起来又炫又不失其浪漫,是因为天上的星辰而得名,天地人合一,长沙星对应的地面,就称为长沙,又名星沙。

  长沙位于湖南中部偏东北的湘江下游,湘江啊,就像一把剪刀,把城市分为东西两岸,河东为发达的商业区和工业区,河西为高校区和高科技发达区。河东是繁华的闹市,河西则是幽静的书院~

  哈哈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我们长沙的饮食,看我就知道,长沙的饮食文化也是比较丰盛的哦,我就不说那久负盛名的臭豆腐 玉楼东的麻辣仔鸡 双燕楼的馄饨 德园的包子 甘长顺 杨裕兴的面 今天跟各位介绍长沙新美食热点待会顺便带大家过去饱尝一下正宗的湘菜滋味,有橘子洲头的黄鸭叫 宁乡的口味蛇 四方坪的土鸡 老照壁一带的小吃,去领略一下我们长沙人火辣辣的性格吧~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