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天津历史文化导游词 |
范文 | 天津历史文化导游词(精选3篇) 天津历史文化导游词 篇1不知为什么,每逢楼阁城阙我总会怦然心动,大至宏伟的建筑小至一本古书乃至断壁残垣,反沾有"古气",我内心的亲切便油然而生。也许,这就是喜爱古典文学的我从国五千年文化里汲取的一种格调吧! 这种格调未在我灵魂深处扎根之前,我是这样想的:哎,天津,有什么好玩的。论现代化不如北京、上海,论自然风光更是不及云贵苏杭地区;就是市里有点好吃的,其他的还有什么呀!后来,我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慢慢知道天津是一个了不起的城市。直至今天,游罢古文化街,我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天津人的生活是如此闲适、从容! 古文化街中见得最多的当数享誉中华的剪纸工艺,人们大多以最普遍而又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作为材料,例如"囍、福、财神、京剧脸谱;肥猪拱门、鲤鱼跳龙门"等。远远一看,一片红艳艳,越近越能感受剪纸工艺的细致入微。使自己不觉浸于节气之中。这传统的瑰宝所传达的内涵与本质深深感染着每一位经商者,他们愿为这工艺而宣传而欣赏而自豪。我想:这就是天津人的文化与生活吧! 不觉,你会听见一席巨大的蜂鸣声鸣音,随着嗡嗡声传来的方向望去,呵,原来是卖空竹的老大爷在悠闲的抖空竹呢!空竹在他们手里显得如此听话,时而飞得老高,时而在线上滚动,时而又是金鸡上架、鹞子翻身、鲤鱼摆尾……很是有趣。没有商家买家为钱财贵贱的争论,他们只是在街头巷尾玩着花样,唯有和气的经商时才停下来。我想:这也是天津人的文化与生活吧。 至于街头设档,制作糖画的师傅,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抖、提、顿、放、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随着缕缕糖丝飘下,诸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神话人物等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的眼前。看他们完成后自得的表情,我想:这还是天津人的文化与生活呀! 还有伴随人们的木版年画、泥人张……均是天津人的文化与生活呀! 文化的格调让我亲近传统,这传统又让我感受这属于天津人那悠闲,自在,不拘束,终生以艺术为友的传统生活! 天津历史文化导游词 篇2天津原来是海,地下至今仍可以找到鲸、海豚等海生动物遗骸和种类繁多的贝壳。 天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20xx年)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朝(公元618-920xx年)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明建文二年(1420xx年),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1420xx年改元永乐。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永乐二年(1420xx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20xx年)正式建卫到公元20xx年,天津建城已有601周年。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期间是天津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6.1%。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城市地位的显著提升。随着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又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这颗渤海明珠必将更加璀璨。[6] 天津历史文化导游词 篇3天津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天津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河海交汇形成的水文化。以此为滥觞,又派生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文化的第一要义,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以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从而促进了漕运、商业、贸易的发展。天津在明清两代是拱卫京师之门户、河海转运的枢纽、贸易繁茂的商埠。在当时,粮、盐贸易为其两大经济支柱,而鱼、盐是天津两项重要的财源。 水文化在天津地名上也有所体现———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全市18个区县,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河西、河东、河北、塘沽、汉沽、大港、津南、武清、静海、宁河。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 天津有包括月牙河、西减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地名中也有典型反映———如以“沽”命名的聚落有上百条,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区域,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等。另外,天津别称———津沽、沽上;海河又称沽水,是天津市的风景轴线。以港、泊、洼、淀、沟、塘、湾、滩等为通名的地名亦为多见,如:大港、双港、官港;杨家泊、团泊洼、青泊洼;贾口洼、唐家洼、卫南洼;南淀、北淮淀、三角淀;陈家沟、九道沟、南清沟;北塘、西双塘、白塘口;赵家湾、唐家湾、西大湾子;柳滩、大滩等。如此之多的带“水”偏旁字的地名,不正是天津低洼多水的地理特点的生动写照吗? 在天津都市发展历程中,“水文化”犹如双刃剑,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形态———地处九河下梢、七十二沽的津门父老,在享用鱼盐之利的同时,也饱尝十年九涝、水灾频仍之苦。天津历史地名中有一些以“窝铺”、“浮房”命名的聚落。“窝铺”指极为简陋的小屋,河西区东楼地区旧地名中,就有南楼窝铺等一连串的地名。“浮房”指不打桩、不打地基的简易平房。如和平区南浮房大街,原为旷野坟地,1939年闹水灾,灾民在此临时搭建简易房屋,后成街巷。 由于地势低洼,天津泄洪排涝的“减河”很多。所谓“减河”,就是为了减少河流的水量,在原河道外另开的通入海洋、湖泊、洼地或别的河流的河道,如独流减河、马厂减河、西减河、东减河等。市区以泄洪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河渠,还有金钟河、新开河、卫津河等。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