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吐鲁番的导游词
范文

吐鲁番的导游词(精选5篇)

吐鲁番的导游词 篇1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高昌故城遗址→高昌的对外交流→高昌文化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讲经堂遗址→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废弃以后,被开垦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遗址保存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提高佛学水平,不畏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17年。由于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为没有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拿。然而玄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不仅从印度取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土,著书立说,纠正了国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正确的解释,成为最具声望的一代高僧。

  回国后,玄奘的境遇与出国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唐高宗李治在为纪念母亲而建的慈恩寺内造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供放玄奘带回来的历7部佛经。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今哈密),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类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但不能动摇玄类西行探求真经的坚志大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类讲经一月后再走。

  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25名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鞠义泰抱住大师失声励哭,亲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别。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美丽传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参观即将结束了。望着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在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之余,您还将作何观感呢?“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吐鲁番的导游词 篇2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吐鲁番。提起吐鲁番,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西部歌王”王洛宾,他那“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美妙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吐鲁番,共同去感受一下它的神奇魅力吧!

  吐鲁番的地理特点→气候特征

  “最热、最低、最旱、最甜”,这是人们对吐鲁番的形象描述,也准确地概括了吐鲁番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游客们,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东面与哈密接壤,西、南面与巴音郭楞接壤,西北距乌鲁木齐市183、公里,北面与昌吉毗邻。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240公里,面积6.四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4.2%。地形特点是两山夹一盆,博格达山和库鲁克塔格山南北夹峙,中间是吐鲁番盆地。地区下辖二县一市,即都善县、托克逊县和吐鲁番市。总人口约52万。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满、俄罗斯等。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周环山,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由于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塑造了奇特多样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北面有常年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海拔5445米的天山博格达峰,中部有横卧东西绵延100公里的赤热的火焰山,还有火焰山脉中闻名天下的7公里长的葡萄沟,最奇特的是低于海平面154米的盆底艾丁湖,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子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吐鲁番盆地集雪山、河谷、沙丘、湖泊为一体,犹如一幅巨型的风景画卷,让人驻足流连。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吐鲁番成了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每年6—8月,这里平均气温为35℃一3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达49.6℃,而地表温度超过70℃,所以人们形容这里“沙窝里能烤熟鸡蛋,石板上能烙熟大饼”。当我们的汽车行驶穿梭在村庄里时,还可以看到这样新奇的现象,即家家户户的床都放在屋外,当地的居民就是这样来度过炎热的夏季的。因此从古到今人们把吐鲁番称为“火洲”也是恰如其分的。不过,尽管这里绝对温度很高,但昼夜温差较大,外加盆地中常刮大风,即使白天酷热难当,一旦太阳下山,夜幕降临, 气温也会逐渐凉爽下来。特别是春秋两季,温差更加明显,早 晚和中午,俨然两个季节,“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吐鲁番盆地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

  吐鲁番干旱少雨,这里全年中几乎有10个月不见雨雪,年平均降水量为16.6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降水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雨量小、雨点粗、降水时间极短,因此,人们常以“干燥无雨”来形容吐鲁番盆地的气候。作为降水量一部分的降雪量在吐鲁番盆地更是稀少,市内冬季降雪平均不足2毫米。然而博格达峰的终年积雪却为盆地提供了无尽的水源,当地的人们通过开挖坎尔井,将雪山融水通过地下潜流引向地面,灌溉良田,孕育了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

  封闭的盆地,稀薄的云量,强烈的太阳辐射,极高的气温,形成了丰富的热量资源。天高云淡的吐鲁番盆地,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丰富的热量资源,为瓜果、棉花等喜温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如驰名中外的吐鲁番葡萄就有20xx多年的种植史,品种多达300余个,经检测,吐鲁番葡萄的含糖量高达22%一26%,超过含糖量最高的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含糖量为20%),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

  游客们,在介绍了吐鲁番的地理概况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它的历史:

  吐鲁番,古称高昌、西州、火州,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成了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当地车师人所建的车师前国曾在此称雄一时,两晋时这里是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建立了“高昌郡”。麴氏高昌王国灭亡后,唐朝在这里设置了“西州”。宋代漠北 回鹘人大举西迁,又建立了高昌王国。元明两代改设“火州”、“和州”。清设吐鲁番直隶厅。民国2年(公元)设置吐鲁番县。1985年撤县设吐鲁番市。

  吐鲁番还是新疆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自汉唐以来,对外交流就十分频繁,来往于中原和印度、波斯、地中海沿岸的商人、僧侣、使节络绎不绝,给吐鲁番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游客们,来到吐鲁番,仿佛翻阅了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 这里有饱经战争沧桑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还有精美绚丽的柏孜克里克干佛洞壁画,以及被誉为地下博物馆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伊斯兰风格古建筑苏公塔等……它们向人们展示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历史给吐鲁番留下的不仅仅是遗址,还有悠久的文化,这里的民俗风情浓郁多彩,这里的人们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倘若入夜在吐鲁番宾馆葡萄架下一边品尝瓜果,一边欣赏“麦西莱甫”晚会,一定会使您暑气尽消,心旷神怡。

  游客们,吐鲁番的概况就向大家介到这里。或许有的游客要说,讲了半天,我还没有把“吐鲁番”三个字的汉语意思表达出来。是的,吐鲁番是突厥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听了名字的翻译再对照前面的介绍,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吐鲁番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能给您的旅行增加更多的乐趣。

吐鲁番的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你们好,人们称“南京,武汉,重庆”为三大火炉,而我们吐鲁番在6-8月间平均气温高出它们8-10摄氏度。因此人们传说:“吐鲁番的县太爷是坐在水缸里办公的,当然,这不过是一个笑话,但在热沙中做热疗,在石头上烙面饼,在沙窝中烤鸡蛋,却并不是虚传。盆地因内热外寒而形成大风,4-7月间年刮8级以上大风30多次,因此又有了”陆地风库“的称谓,三大风口之一的达坂城是天山风口,马上就要到了。请男士们稍加注意,前方我们即将驶入世界级民歌王——王洛滨老先生的歌中唱到的达坂城了。擦亮眼睛看看达坂城的姑娘到底是不是”两只眼睛真漂亮”,看到了美丽的姑娘吗?没有,那一定是她们害羞躲起来了,要不,都被过往的游客们娶走了。王老的这首歌,人人都爱唱,可是我们当地的维族同胞对王老有点意见啊!他们说:“王老把我们写得太傻了太不懂经济核算了,姑娘嫁给你就够可以了,还把妹妹再赔上,你们也太贪了”。你说有意思没意思?请大家注意看,窗外的树为什么都向一边歪着?对了,这是百里风区,风口地段,大风常年向一个方向吹的结果。据说,达坂城的男子们的胡子也是向一个方向歪着的,不信?你们找找看......

  吐鲁番以“四最”而名扬天下,您知道是哪“四最”吗?最低,最干,最热,最甜。最低是指什么呢?它是指吐鲁番盆地的低洼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世界第二低洼池,仅次于死海。最干就是指降水量最小,因为雨还未下到地面上,在半空中就被蒸发干了。最热呢,我们一会儿到了火焰山,你就会亲自体验到什么才叫热。那么,我有一个问题:广州素称“花城”,济南为“泉城”,那么吐鲁番是叫什么城呢?对,叫葡萄城。也许你们中的不少人就是被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召唤来的。的确,能够品尝一串葡萄世界冠军——吐鲁番无核白葡萄,未必不是一件能炫耀平生的快事。美国加州的客人曾万里迢迢来到吐市,专门考证出: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世界第一。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吐城的石榴顶呱呱,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到了新疆,大家想不想做一天的新疆人?好,我现在教你们几句在新疆地区能常用到的话,这也是今后向亲朋介绍的资本。”亚克西姆塞斯——你好”,“势合曼提——谢谢!”,在巴扎上,如果你能给维召尔史弟一定会少要你的“铺路子”——钱的。

  这里就是让人们“日啖葡萄三百颗,不辞长作高昌人”的葡萄沟,这高昌人便是今天的吐鲁番人。看,这是马奶子葡萄,这是玫瑰红,这种就是最具盛誉的无核白,你们可以亲自摘下来品尝,是不是一尝忘不掉?这里的葡萄每5米种一株,现在年产早已超过5450吨,这葡萄长廊也超过6公里长,是不是神仙也不一定见过如此佳景,品尝如此美味?满目绿色,凉爽宜人,品这葡萄甜而不腻,想不想住在这“世界最甜的地方”?今天咱们吃不了葡萄可以兜着走,吐鲁番的美景还多着呢,咱们还得抓紧时间去感受。吐鲁番地区在5-9月旅游黄金季节,日温差大,6-8月间温差可达20摄氏度,所以人们常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帮此这里的葡萄水果最甜。好了,到了吐鲁番不去一趟热极——火焰山体验酷热,多少有点枉来一趟吐市。是不是心动,那上车付诸于行动吧,马上开往火焰山。

  传说中有作恶多端的巨龙被上苍用利剑劈成了十截,它就是我们今天的火焰山下十道沟。现在我们走的正是其中的一道沟,叫做木头沟。从这里你们往前方看,那有一横卧的百里赤龙,起伏的山体上寸草不生,只有如烟似雾的气流滚滚上长,像不像团团烈火在燃烧,动感十足。这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四人被困的火焰山,火焰连绵百里,要不要下车去感受一下,什么叫干蒸?刚才的那段搓板路已让我们体验了免费按摩,现在是另一种体验了。《西游记》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八晨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进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汗哩。”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有点口干舌燥,嗓底冒烟,热风考脸,卟底发烫,瞳仁发疼,火烧火燎的热感。这里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过此地时的拴马桩,那里是新近建成的大漠馆,想和唐僧四人合影留念的请抓紧时间,当心不要太亲近火焰山,千万别被卷入到那火山云当中去,孙大圣可来不及现身去营救的。

  开个玩笑,不过如果没有孙悟空借到的芭蕉扇,这太上老君当年炼丹炉里的火炭,怕是要烧到天边去了,只怕唐僧也难取回真经。好了,上车去喝坎儿井的甜水,热情的吐鲁番人民在广场举行的麦西来甫歌舞会快开始了,我们可以一展歌喉,小试舞姿,看看新疆舞的魅力,学两招。前方拐弯处,开窗的游客一定会感受到凉爽了许多。对,有水有绿色,我们殃在到了木头沟河床的底部,那是一片高耸的白桦树,枝叶葱绿,一条溪流平缓流淌,是啊,有水环绕着的地方就被湿润滋生得郁郁葱葱,这就是西部的特色。这一段行程和刚才火焰山的热恍若隔世,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比强烈的生态环境真让人咋舌,真的不看不知道,新疆真奇妙。山脉,沙漠,戈壁,绿洲竟能如此和谐相生,那绿树丛中隐约可见的几片断崖上,猜想一定有人的气息。太对了,那里便是著名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已严重损坏,但那繁荣与沧桑却是历史的明证。您是否听到了悠远的古道驼铃声呢?出了千佛洞,我们现在返回广场——西北最大的人民广场,去参加麦西来甫盛会,去品尝维吾尔民族风味小吃。

吐鲁番的导游词 篇4

  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妙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坎儿井的建造原因。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坎儿井明渠→坎儿井暗渠

  参观完坎儿井博物馆,走出馆外,可见道旁明澈的清泉,这便是坎儿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纯水,它晶莹碧透,倘若您伸手触及,便会感到凉意阵阵,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坎儿井的暗渠要从洞中进入方可看到,只见渠水汩汩流淌,让人感到无比欣喜。这样的井渠在整个新疆大地有上千个之多,其地下河道总长度加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一倍,也远远超过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地下运河”。

  游客们,今天的坎儿井,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更是中外游客乐于观赏的一大人文景观。尤其是坎儿井乐园内的一台充满新疆维吾尔族浓郁风情的民族歌舞表演,会使您心神荡漾。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热烈奔放的情绪,使您在欣赏之余,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行列,学着维吾尔姑娘和小伙子的模样边唱边跳,感受这歌舞之乡的纯真乐趣。

  各位游客,坎儿井乐园内那咳亮悠扬的歌声已经唱响,下面就请大家赶快前去欣赏吧!

吐鲁番的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陶醉的心情吧!

  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倘若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珠”就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珠”。

  葡萄沟中栽培面积居第二位的是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长柱形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而肉质松脆,没有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势低洼、气温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独的自然条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没有病虫害,更不需喷洒农药,从而使新疆葡萄干这一品牌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果品。

  游客们,漫步在绿色长廊之中,望着这诱人的葡萄,真是无比地惬意! 刚才有的游客问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瞧!前方那平顶、长方形、土木结构的小房子就是专门为晾制葡萄干而盖的晾房。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阳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运输葡萄时,如晾房一 时容纳不下,可暂时放在晾房外北墙边,数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质不变。在吐鲁番,这样的晾房随处可见,但多数建造在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说到这里,游客们或许已经明白了吐鲁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独特之处,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曝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干,而完全是凭借干燥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这在世界年产约印万吨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种独占望头的佳品了。

  吐鲁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酿制历史十分悠久,唐代诗人王翰曾有诗赞道:“葡萄美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的名句,将葡萄美酒的神韵与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豪迈气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北部,前面一块大理石碑上写着“葡萄沟”三字,这是前人大会委员长彭真同志的手迹,大家可在此摄影留念。

  这里流水潺潺,葡萄满架。我们漫步在葡萄长廊,宛若畅游江南园林,浑然不知身处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过石桥,置身在葡萄王国中,只见悬崖绝壁的砂砾层中渗出的泉水,汇流成池,池中游鱼,仿佛也和游人一样,怡然自乐,鱼乐人亦乐,泉清心更清。

  游客们,现在我们在葡萄沟长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围坐一起,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观,一边品尝色彩各异、大小有别、味道不同的各种现摘葡萄和瓜果,尽情地过把吃葡萄瘾。顺便介绍一下,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8月20日至26 日,“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都要在吐鲁番隆重举行。 吐鲁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经济贸易往来的纽带。

  旅游区内还有葡萄博物馆、葡萄酒品尝点、民俗馆等其他参观设施,以及维吾尔族民乐表演,休息片刻后我们再去参观欣赏。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11: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