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范文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精选17篇)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蒙毅。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班禅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家旅途愉快。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2

  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我国有名的旅游之地。五台山里的五爷庙更是“有求必应”而闻名,来五台山的人几乎没有不拜五爷的,而且还要给五爷庙挂匾。

  五爷究竟有多灵,流传种种。说起五爷庙挂匾,首先在这里讲我听到的五爷,大抵是这样的: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同时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长着吓人的黑脸,大大的眼睛,表情凶得很,据说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都吓得忘了自己要求什么,这种时候想到什么求什么是很灵的,但一定谨记不要超过三个愿望,太贪五爷就不帮你了。五爷造福当地百姓,有求必应。

  虽然中国历史上经历大的,但是五爷庙还是被当地人毕恭毕敬的保存了下来。那时,传说菩萨肚子里有宝,五台山的很多菩萨都遭了难,当地人把菩萨们一个个开膛剖腹,很多珍贵的佛像就这样被破坏掉。而五爷却幸免遇难,要做到这点,可见有多灵验。五爷除了长就一副吓人的黑脸外,另一个特征,就是爱听戏,每逢初一、十五,当地人都要给五爷唱一出大戏,以求风调雨顺。五爷把自己的喜好表露出来,也是为还愿广开方便之门,还原的方式之一就是给五爷唱还愿戏;此外,还可以给五爷挂牌匾“有求必应”,和披龙袍;当然,如果你三样都做,想来五爷会更高兴的~

  我们到了五爷庙,“有求必应”的牌匾到处都挂得满满当当。据导游说,还愿的牌匾实在太多了,每一处能挂的地方都挂上了,还是不够,如果都挂出来不知道要落多少层,所以这些牌匾都是轮番往上挂。真的是每一处能挂的地方都挂上了,在我所看到的一处角落里还堆着好大一堆,想来其他角落也一样,实在太挤了、时间又紧,没有一一勘察,五爷庙挂匾可谓是一大受宠若惊的喜事。

  在五爷庙挂匾后,我们还听到了一些关于五爷的传说:五爷庙的兴建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相传很古以前,五台山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的,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专为人排忧解难的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处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使五台山成为清爽宜人、风调雨顺的避暑胜地。但这块清凉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所有,是他们拨云布雨辛苦劳作之后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回来之后发现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了五台山,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五个小孩子”怎么比得过文殊菩萨呢,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不仅降伏了五位小龙王,还让他们分住五座台顶其中,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造福,所以建殿造像诚心供奉。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3

  佛珠,也称为念珠,每当佛教徒念佛时要用佛珠来记数和束心;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也就是佛珠。那么,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五爷庙的佛珠肯定也是大家备受关注的。

  五爷庙佛珠要是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下面我们来说说五爷庙佛珠的粒数的不同含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

  五爷庙佛珠的原料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现代人们作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为一种时尚,虽不是信佛,也可将玉佛珠作为普通玉器藏玩,这样不妨考虑选择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质地细腻,油润爽滑。翡翠料的佛珠虽然光泽漂亮,质地硬,可反复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韵,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优势。佛珠的经常反复把玩,使你手、脑、心并用,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其乐自得。

  现在我们对五台山的五爷庙佛珠了解了这么多,您是否有所印象了呢?若是有机会去五台山,一定要亲自试一试五爷庙佛珠。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4

  一提起五台山,就知道它是五台山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万佛阁是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它创建于明代,现在大多遗存的是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五爷庙面积不大,占地仅20xx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有人说,五爷庙是杨五郎的庙。究竟是不是呢?下面揭晓答案。

  五爷庙,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

  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五爷庙是不是杨五郎的庙呢?请听下面这个故事。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所以,由以上的小故事可以充分看出,五爷庙不是杨五郎的庙。有机会到五台山,一定要亲自看看!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5

  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就是镇海寺,距台怀镇10里,海拔1600米。寺院坐落在“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山豁口有苍老挺拔的大松树,走在松树林间的蹊径,再听飒飒的松风,给人一促静寞幽深的感觉。入寺四望,南侧的山峰,长满密密麻麻的杉树和杨树,北侧的山巅上,千年古松出于岩石之中。这里是五台山的一处风景区,浓荫苍翠的古松掩映山寺,在五台寺庙区还是少见的。

  相传,镇海寺对面山底原有一个海眼,说不定什么时候,海水喷涌而出,冲毁田地,淹没村庄。文殊菩萨造福众民百姓,便将一座佛塔置于海眼之上,镇住了泛滥的海水。后来就在这里建了寺院,称为镇海寺,那座塔,就叫镇海塔。

  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紧贴大院的前沿,树有幡杆,蹲有石狮,筑有山门、天王殿和钟鼓二楼。寺内康熙50年正月御制碑文言:“兹镇海寺者,乃交口之幽丛,当台怀之胜概,崇基峻刹,缁流禅诵之堂,奥境灵区,法驾经行之地。”

  镇海寺占地16000平方米,有殿堂楼房100间。该寺的主要建筑是一进重大殿,天王殿内两壁有四大天王,正中供弥勒佛;中殿内有三尊坐佛,背后饰有“灵光”,一色金身;后殿内正中有文殊菩萨坐卧狮塑像,前侧又有三尊金身坐像。从中殿西侧的小门穿过去有一套院,院内有乾隆51年建造的15世章嘉活佛墓塔。在长7.9米、宽7米、高1.3米的平台上,立有高9米多、状如藻瓶的石塔。塔基八角,每角塑有大力士,基座八面雕有人物图,并着彩。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外围有八尊站像。圆腹之上,立有层层内缩的尖顶。这座塔的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华美。

  章嘉活佛是一个黄教中历代沿袭的佛位,自清朝康熙皇帝后,被历代皇帝尊为国师。第15世章嘉活佛名叫饶补达尔计,住北京松竹寺,每逢夏季,来五台山避暑坐静。他看到镇海寺风景优美,来山期间常在这里居住,后来又将镇海寺表庙改为黄庙。章嘉饶被尔计乾隆年间圆寂于北京,后灵骨运到镇海寺,始建墓塔。以后各代章嘉,均常住镇海寺。会传到第19世章嘉活佛,袁世凯委任统管北京、西宁、五台山黄教的首领,并给予马队壮威。国民党政府委任他为“国大代表”,捧为“国师”、“西北蒙旗宣化使”,北京设公署,镇海寺设行署,仅马队就有一营之多。这个未世活佛,在五台山极大的权力,镇海寺也拥有大量的庄产,仅以民国20xx年的不完全统计,收租高达八万多石。未世章嘉活佛,盘剥百姓,荒淫无道,远离佛家教义,为僧众所唾弃。“七七事变”后离开五台山去南京,后又到了中国台湾。

  在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山腰。此地两山夹峙中,中峰徽缓,古柏苍翠,山花遍野,风景颇为秀丽。寺侧清泉,长流不息,名曰海底泉。相传此泉即为海眼,龙王九子贪恋民女,横溢成灾,文殊发觉降大锅镇之,后人于此建寺。名曰镇海。清代建造,内有康熙五十年(1720xx年)御制碑文。寺前坡道崎岖,现存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佛殿,宣教殿,左右配殿等,各殿佛像俱全,皆为清塑。寺南侧为永乐院,清章嘉活佛的住所,院内石雕十五世章嘉佛塔,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造,传为金顶玉葬。塔周雕佛传故事,上部为四方佛像,周设廊屋,画十大明王和十二圆觉菩萨。十五世以后,历代章嘉皆到此避署,蒙藏教徒朝山礼佛,多要到此,瞻仰活佛。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6

  五爷庙,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

  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五爷庙是不是杨五郎的庙呢?请听下面这个故事。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7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8

  说起山西五爷庙也就是现在的万佛阁,于明代万历年间40年,坐落在陕西省台怀镇塔院寺的东南方向。主要由五龙五殿和文殊殿组成。五龙五殿内塑五尊龙王坐像,以五爷名气颇大,所以当地人也就把万佛阁称为“五爷庙”了。山西五爷庙的寺庙是呈南北方向的,占地2040平方米,计有殿堂间,崇楼板间、僧舍近求远20间、戏台湾省座、佛塔座、明碑3通。

  首先说说山西五爷庙的建筑情况:

  山西五爷庙的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五唱戏。

  除了五龙王殿外,山西五爷庙里还有文殊殿,它是三间两重三檐四出歇山顶,上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下层供养明代脱纱三大士像;文殊坐狮、普贤坐像,观音坐朝天吼,每尊朔像高约束米多。上层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各排列着五尊塑像,他们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十殿转轮王,这“十殿阎王”构成了“十殿阎君朝地藏”的布局;而地藏王菩萨左右两侧的立像,原来是闵公父子。传说九华山本来是属于闵公的,但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时想占用这块地方,便化成和尚找闵公,说:“今来贵宝地,一不化缘,二不化斋,只求一袈娑之地作为修行之所,尚望施主成全。”闵公哈哈大笑:“这周围百里皆我所有,怎在意你占一袈水涨船高之地?师父,你看哪座山峰好,就在哪里修行好了。”“和尚”闻言,把袈裟一展,九华山便被整个罩住了,闵公只好将它全部布施供养。殿檐梁间,悬挂着一口重油000斤的明代大铜钟。殿内木阁上、下两层都为3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千姿百态,虽多达一万尊,却无一雷同,令人称奇,所以文殊殿又称为万佛阁。

  接下来说说山西五爷庙里供奉的佛像。

  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急功近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在群众心目中,他们不懂什么佛理,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萨,但只要一说五爷庙,则远近闻名,几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张名片。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9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0

  关于五爷庙,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由于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

  这座龙王殿到了民国六年(公元),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至和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 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 现今这座龙王殿,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由原来的卷棚顶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种,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弧形曲面),改建为重檐歇山顶。为了满足五爷要求,只好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算是扩大殿宇 ;为了讨好五爷,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 图案剔透镂刻而成,富丽堂煌,大放异彩。 这便是如今的五爷庙了。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1

  说起山西五爷庙也就是现在的万佛阁,于明代万历年间40年,坐落在陕西省台怀镇塔院寺的东南方向。主要由五龙五殿和文殊殿组成。五龙五殿内塑五尊龙王坐像,以五爷名气颇大,所以当地人也就把万佛阁称为“五爷庙”了。山西五爷庙的寺庙是呈南北方向的,占地2040平方米,计有殿堂间,崇楼板间、僧舍近求远20间、戏台湾省座、佛塔座、明碑3通。

  首先说说山西五爷庙的建筑情况:

  山西五爷庙的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五唱戏。

  除了五龙王殿外,山西五爷庙里还有文殊殿,它是三间两重三檐四出歇山顶,上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下层供养明代脱纱三大士像;文殊坐狮、普贤坐像,观音坐朝天吼,每尊朔像高约束米多。上层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各排列着五尊塑像,他们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十殿转轮王,这“十殿阎王”构成了“十殿阎君朝地藏”的布局;而地藏王菩萨左右两侧的立像,原来是闵公父子。传说九华山本来是属于闵公的,但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时想占用这块地方,便化成和尚找闵公,说:“今来贵宝地,一不化缘,二不化斋,只求一袈娑之地作为修行之所,尚望施主成全。”闵公哈哈大笑:“这周围百里皆我所有,怎在意你占一袈水涨船高之地?师父,你看哪座山峰好,就在哪里修行好了。”“和尚”闻言,把袈裟一展,九华山便被整个罩住了,闵公只好将它全部布施供养。殿檐梁间,悬挂着一口重油000斤的明代大铜钟。殿内木阁上、下两层都为3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千姿百态,虽多达一万尊,却无一雷同,令人称奇,所以文殊殿又称为万佛阁。

  接下来说说山西五爷庙里供奉的佛像。

  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急功近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在群众心目中,他们不懂什么佛理,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萨,但只要一说五爷庙,则远近闻名,几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张名片。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2

  一提起五台山,就知道它是五台山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万佛阁是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它创建于明代,现在大多遗存的是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五爷庙面积不大,占地仅20xx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有人说,五爷庙是杨五郎的庙。究竟是不是呢?下面揭晓答案。

  五爷庙,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

  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五爷庙是不是杨五郎的庙呢?请听下面这个故事。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所以,由以上的小故事可以充分看出,五爷庙不是杨五郎的庙。有机会到五台山,一定要亲自看看!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3

  游五台山五爷庙为什么要给五爷庙挂匾

  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我国有名的旅游之地。五台山里的五爷庙更是“有求必应”而闻名,来五台山的人几乎没有不拜五爷的,而且还要给五爷庙挂匾。

  五爷究竟有多灵,流传种种。说起五爷庙挂匾,首先在这里讲我听到的五爷,大抵是这样的: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同时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长着吓人的黑脸,大大的眼睛,表情凶得很,据说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都吓得忘了自己要求什么,这种时候想到什么求什么是很灵的,但一定谨记不要超过三个愿望,太贪五爷就不帮你了。五爷造福当地百姓,有求必应。

  虽然中国历史上经历大的文革,但是五爷庙还是被当地人毕恭毕敬的保存了下来。那时,传说菩萨肚子里有宝,五台山的很多菩萨都遭了难,当地人把菩萨们一个个开膛剖腹,很多珍贵的佛像就这样被破坏掉。而五爷却幸免遇难,要做到这点,可见有多灵验。五爷除了长就一副吓人的黑脸外,另一个特征,就是爱听戏,每逢初一、十五,当地人都要给五爷唱一出大戏,以求风调雨顺。五爷把自己的喜好表露出来,也是为还愿广开方便之门,还原的方式之一就是给五爷唱还愿戏;此外,还可以给五爷挂牌匾“有求必应”,和披龙袍;当然,如果你三样都做,想来五爷会更高兴的

  我们到了五爷庙,“有求必应”的牌匾到处都挂得满满当当。据导游说,还愿的牌匾实在太多了,每一处能挂的地方都挂上了,还是不够,如果都挂出来不知道要落多少层,所以这些牌匾都是轮番往上挂。真的是每一处能挂的地方都挂上了,在我所看到的一处角落里还堆着好大一堆,想来其他角落也一样,实在太挤了、时间又紧,没有一一勘察,五爷庙挂匾可谓是一大受宠若惊的喜事。

  在五爷庙挂匾后,我们还听到了一些关于五爷的传说:五爷庙的兴建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相传很古以前,五台山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的,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专为人排忧解难的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处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使五台山成为清爽宜人、风调雨顺的避暑胜地。但这块清凉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所有,是他们拨云布雨辛苦劳作之后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回来之后发现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了五台山,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五个小孩子”怎么比得过文殊菩萨呢,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不仅降伏了五位小龙王,还让他们分住五座台顶其中,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造福,所以建殿造像诚心供奉。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4

  一提起五台山,就知道它是五台山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万佛阁是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它创建于明代,现在大多遗存的是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五爷庙面积不大,占地仅20xx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有人说,五爷庙是杨五郎的庙。究竟是不是呢?下面揭晓答案。

  五爷庙,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

  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五爷庙是不是杨五郎的庙呢?请听下面这个故事。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所以,由以上的小故事可以充分看出,五爷庙不是杨五郎的庙。有机会到五台山,一定要亲自看看!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5

  关于五爷庙,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由于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

  这座龙王殿到了民国六年(公元),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至和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 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 现今这座龙王殿,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由原来的卷棚顶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种,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弧形曲面),改建为重檐歇山顶。为了满足五爷要求,只好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算是扩大殿宇 ;为了讨好五爷,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 图案剔透镂刻而成,富丽堂煌,大放异彩。 这便是如今的五爷庙了。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6

  佛珠,也称为念珠,每当佛教徒念佛时要用佛珠来记数和束心;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也就是佛珠。那么,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五爷庙的佛珠肯定也是大家备受关注的。

  五爷庙佛珠要是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下面我们来说说五爷庙佛珠的粒数的不同含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

  五爷庙佛珠的原料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现代人们作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为一种时尚,虽不是信佛,也可将玉佛珠作为普通玉器藏玩,这样不妨考虑选择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质地细腻,油润爽滑。翡翠料的佛珠虽然光泽漂亮,质地硬,可反复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韵,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优势。佛珠的经常反复把玩,使你手、脑、心并用,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其乐自得。

  现在我们对五台山的五爷庙佛珠了解了这么多,您是否有所印象了呢?若是有机会去五台山,一定要亲自试一试五爷庙佛珠。

精选山西五爷庙导游词 篇17

  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我国有名的旅游之地。五台山里的五爷庙更是“有求必应”而闻名,来五台山的人几乎没有不拜五爷的,而且还要给五爷庙挂匾。

  五爷究竟有多灵,流传种.种。说起五爷庙挂匾,首先在这里讲我听到的五爷,大抵是这样的: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同时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长着吓人的黑脸,大大的眼睛,表情凶得很,据说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都吓得忘了自己要求什么,这种时候想到什么求什么是很灵的,但一定谨记不要超过三个愿望,太贪五爷就不帮你了。五爷造福当地百姓,有求必应。

  虽然中国历史上经历大的文ge,但是五爷庙还是被当地人毕恭毕敬的保存了下来。那时,传说菩萨肚子里有宝,五台山的很多菩萨都遭了难,当地人把菩萨们一个个开膛剖腹,很多珍贵的佛像就这样被破坏掉。而五爷却幸免遇难,要做到这点,可见有多灵验。五爷除了长就一副吓人的黑脸外,另一个特征,就是爱听戏,每逢初一、十五,当地人都要给五爷唱一出大戏,以求风调雨顺。五爷把自己的喜好表露出来,也是为还愿广开方便之门,还原的方式之一就是给五爷唱还愿戏;此外,还可以给五爷挂牌匾“有求必应”,和披龙袍;当然,如果你三样都做,想来五爷会更高兴的~

  我们到了五爷庙,“有求必应”的牌匾到处都挂得满满当当。据导游说,还愿的牌匾实在太多了,每一处能挂的地方都挂上了,还是不够,如果都挂出来不知道要落多少层,所以这些牌匾都是轮番往上挂。真的是每一处能挂的地方都挂上了,在我所看到的一处角落里还堆着好大一堆,想来其他角落也一样,实在太挤了、时间又紧,没有一一勘察,五爷庙挂匾可谓是一大受宠若惊的喜事。

  在五爷庙挂匾后,我们还听到了一些关于五爷的传说:五爷庙的兴建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相传很古以前,五台山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的,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专为人排忧解难的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处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使五台山成为清爽宜人、风调雨顺的避暑胜地。但这块清凉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所有,是他们拨云布雨辛苦劳作之后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回来之后发现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了五台山,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五个小孩子”怎么比得过文殊菩萨呢,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不仅降伏了五位小龙王,还让他们分住五座台顶其中,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造福,所以建殿造像诚心供奉。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1 23:04:44